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导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导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

一、Transcatheter Aspiration of Coronary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论文文献综述)

田彩霞,马登峰,冯惠芳,杨丽兰[1](2021)在《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太原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高血栓负荷的9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46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注射依替巴肽+硝普钠作为观察组,44例患者注射硝普钠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并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术中均给予血栓抽吸,分析靶血管再通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mbolysis test,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classification,TMPG)分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ST-segment fall rate,STR)]。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PCI治疗后1周及6个月心功能情况,包括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growth-stimulating expression gene 2 protein,ST2)、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治疗前TIMI及TMPG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TMPG血流分级及S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vs. 27.3%,P<0.05)。结论经抽吸导管向梗死相关动脉注射依替巴肽和硝普钠,可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后TIMI及TMPG血流,减少无复流,改善患者近期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率,未增加出血并发症,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肖子杰,李江涛[2](2021)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于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进行PCI的17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02、接受常规PCI)、观察组(n=74、接受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入+PCI)。比较两组血清传统心肌酶谱指标、肌钙蛋白、甲状腺激素以及凋亡分子水平。结果 PCI术后24 h(T1),观察组血清传统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凋亡分子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L(sFas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行PCI过程中采用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入治疗,可进一步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对优化治疗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耿涛,宋志远,刘娟,徐泽升[3](2021)在《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证实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PCI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121例),P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130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C组(117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及住院和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含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靶血管再次行血运重建。结果三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中B组和C组TMP<3级比例较A组明显减少(3.8%、3.4%比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患者在PPCI术后1周和1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组、C组LVEDD均低于A组[(49.3±7.4)mm、(48.8±8.6)mm比(51.6±5.5)mm],LVEF均高于A组[(49.6±6.9)%、(50.2±5.4)%比(47.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心肌坏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中B组、C组心肌坏死面积均小于A组[(14.3±7.3)%、(14.0±6.9)%比(16.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合并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PCI术中左前降支近中段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患者,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同时于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 UK安全有效。

梁庆辉,陈太鸿,王石,耿爽,贺薏,梅立冬,齐艳鹏,陈宇,刘篪[4](2021)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对STEMI心肌灌注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灌注中采取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5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1组(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与研究2组(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每组75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TIMI分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研究对象的TIMI分级、心肌酶指标及生化质量评分等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1组的TIMI分级显着高于研究2组(P <0.05)。术后2小时研究1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相较研究2组均显着改善(P <0.05),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3%vs. 9.33%)、出血事件发生率(2.67%vs.12.00%)均显着低于研究2组(P <0.05)。结论采取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可能有效地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与心肌灌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在大样本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熊莉,郭凤鹭,胡顺真,高而立,江丽,张攀[5](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 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并对其展开不同治疗技术的分组探讨。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介入技术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技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对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在无复流现象对比中,观察组的TIMI3级血流发生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2.2%;②在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③观察组术后24 h和1个月,其LVEF值改善效果更为显着。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运用血栓抽吸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概率,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经鉴定发现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考虑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陈佳仑[6](2021)在《不同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效果的比较》文中指出

夏丽[7](2021)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中给予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其中实验组61例,在冠脉造影明确罪犯血管后冠脉内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10分钟后再次造影,观察冠脉血流,评估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支架植入。对照组65例则是在冠脉造影发现罪犯血管后根据冠脉血管病变情况直接选择合适支架植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ST段回落率、术后肌钙蛋白I(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1天和1个月心功能变化、术后1天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含量、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及术后1个月MACEs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基线人口学、临床和血管造影特征方面没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ST段回落率?70%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CK-MB峰值、Tn I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天的LVEF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s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和6个月MAC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术中经球囊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原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心肌灌注及改善近期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马飞虹[8](2021)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及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影响》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及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影响目的:观察有无PAP对急性STEMI患者在急诊PCI术后的短期预后、MACE及慢血流CSF发生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633例STEMI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PAP分为有PAP组和无PAP组,并急诊行PCI术,准确记录患者TIMI分级、术后cTFC、病变血管个数、有无CSF等术中情况,术后记录患者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BNP峰值浓度、LVEF、SUM-STR(ST段回落率)及MACE等。结果:有PAP组在室速、室颤、Ⅲ°-AVB(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术后心绞痛、死亡等MACE例数上较无PAP组数量少(P<0.05),急诊PCI术中TIMI血流分级、cTFC、CSF、侧支循环有PAP组也更表现出更大优势(P<0.05),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BNP峰值浓度有PAP组均小于无PAP组(P<0.05),LVEF 值有 PAP 组优于无 PAP 组(P<0.05),PAP 与急诊 PCI术中 CSF 的发生有相关性(OR=0.185,95%C.L.=0.074-0.462,P=0.000)。结论:PAP对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和MACE发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并降低急诊PCI术中CSF的发生率,保证了有效心肌血流灌注,限制心肌梗死面积,下调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峰值,对临床治疗判断STEMI患者的预后和成功的血运重建(PCI或溶栓)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对临床医护人员接诊STEMI患者后的病情评估有极大的指导作用,PAP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图[1]表[13]参[102]。第二部分血栓抽吸联合微导管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目的探讨在血栓抽吸基础上冠脉内选择性应用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是否可改善行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心内科行急诊PCI术的STMI患者,按照术中血栓抽吸后、支架植入前经微导管靶向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分为重组人尿激酶原组(n=55)、替罗非班组(n=55),术后即刻评估患者TIMI分级、cTFC、SUM-STR(ST段回落率),并随访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肌钙蛋白-Ⅰ、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等。结果两组药物干预后TIMI水平、LVEF值重组人尿激酶原组明显高于替罗非班组(P<0.05),且慢血流发生、MACE发生重组人尿激酶原组例数明显少于替罗非班组例数(P<0.05)。cTFC、肌钙蛋白-Ⅰ、BNP峰值浓度重组人尿激酶原组明显小于替罗非班组(P<0.05),SUM-STR>70%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多于替罗非班组(P<0.05)。在小出血和微出血表现上,重组人尿激酶原发生例数明显较替罗非班组例数少(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微导管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显着改善STEMI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和预后,且出血副作用较少,安全系数更高,更新了传统“易化PCI”方案,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雷锐,刁中极,胡天琪,李志[9](2021)在《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的70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按照不同的术中血栓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血栓抽吸+病变近端注入替罗非班,35例)与观察组(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TMPG分级为3级与术后ST段回落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c TFC记帧帧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K-MB峰值及cTnI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其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且不会引起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风险的升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王鹤儒[10](2021)在《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冠脉内靶向应用rhPro-UK对无复流/慢血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无复流/慢血流(NR/CSF)现象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获益。近年来研究发现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 Pro-UK)具有出血风险小、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成功率高的特点,但探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PCI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对NR/CSF的影响,以期为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相对客观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入选2018年12月至2020年06月期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行急诊PCI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66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及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单纯血栓抽吸组96例;PUK10mg组(血栓抽吸后冠脉内靶向应用10 mg rh Pro-UK)82例;PUK20mg组(血栓抽吸后冠脉内靶向应用20 mg rh Pro-UK)88例;收集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主要包括(1)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入院血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实验室血液生化检查、入院后48小时内的心脏彩超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治疗情况以及冠脉造影图像等;(2)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包括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以及校正的TIMI帧数;(3)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4)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后6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因素。研究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266例,三组均以男性患者占多数,单纯血栓抽吸组73例(76.04%),PUK10mg组65例(79.27%),PUK20mg组66例(75%);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计量资料,三组之间左心室内径(LV)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3),三组之间两两比较,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2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术中穿刺路径、心肌桥、冠脉病变数目、罪犯血管、植入支架数目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使用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辅助装置三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之间术后TIMI血流比较,单纯血栓抽吸组TIMI血流3级82例(85.42%),TIMI血流0-2级14例(14.58%);PUK10mg组中TIMI血流3级77例(93.9%),TIMI血流0-2级5例(6.1%);PUK20mg组中TIMI血流3级84例(95.45%),TIMI血流0-2级4例(4.55%),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TIMI血流0-2级组间比较,PUK2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20mg组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更低;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PUK10mg组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的患者低于单纯血栓抽吸组;PUK10mg组与PUK20mg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CTFC计数比较:单纯血栓抽吸组(27.23±3.13)帧,PUK10mg组(25.25±3.01)帧,PUK20mg组(22.59±2.83)帧,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其中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UK2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PUK20mg组与PUK10mg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UK10mg组与PUK20mg组的CTFC计数均小于单纯血栓抽吸组。5、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住院期间以及6个月的MACE事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三组患者BUN、UA、Cr、eGFR及Hb水平相对比:单纯血栓抽吸组、PUK10mg组及PUK20mg组之间术后的eGFR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2),两两比较,PUK10mg组与单纯血栓抽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UA、Hb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PUK10mg组及PUK20mg组术后BUN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内靶向应用20mg剂量的rh Pro-UK为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保护因素,卒中是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与单纯血栓抽吸术相比能够明显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风险,提高心肌的灌注水平,20mg剂量的rh Pro-UK具有更好的效果。2、急诊PCI时冠脉内靶向应用rh Pro-UK 10mg及rh Pro-UK 20mg均不增加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对术后肾功能影响较小,对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3、冠脉内靶向应用20mg剂量的rh Pro-UK是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保护因素,卒中史是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Transcatheter Aspiration of Coronary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ranscatheter Aspiration of Coronary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论文提纲范文)

(1)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2.4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率比较
2 .5 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STST2浓度及LVEF比较
2.6两组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CK-MB、LDH、GOT、ALT水平比较
    2.2 两组血清cTnI、c Tn T水平比较
    2.3 两组血清TSH、T3、FT3水平比较
    2.4 两组血清s Fas、s Fas L水平比较
3 讨论

(4)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对STEMI心肌灌注的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2.2 TIMI分级情况对比
    2.3 临床指标
    2.4 QOL评分对比
    2.5 不良心脏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
3 讨论

(5)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治疗技术对应患者的无复流现象发生情况对比
    2.2 两种不同治疗技术对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3 两种不同治疗技术对应患者术后LVEF检测值对比
3 讨论

(7)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方法
        2.2 药物干预及介入操作
        2.3 观察指标
    3.统计分析
    4.结果
        4.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4.2 血管造影特征
        4.3 梗死范围及心肌再灌注标志物
        4.4 心功能指标
        4.5 住院期间不良事件
        4.6 随访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综述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及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第一部分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及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我院胸痛中心诊疗流程
        1.3.2 急诊PCI情况
        1.3.3 纳入分析指标
        1.3.4 统计学分析方法
    1.4 结果比较
        1.4.1 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1.4.2 PCI术中情况比较
        1.4.3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1.4.4 两组术后短期MACE比较
        1.4.5 二元Logistic分析两组影响CSF发生的相关性因素
    1.5 讨论
        1.5.1 心肌RIC研究现状
        1.5.2 RIC中神经元和体液因子的保护性信号传递
        1.5.3 RIC在临床中应用
        1.5.4 PAP对于STEMI预后的影响
    1.6 结论
第二部分 血栓抽吸联合微导管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PCI术前和术中
        2.3.2 PCI成功的定义
        2.3.3 TIMI分级标准
        2.3.4 观察指标
        2.3.5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4.1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2.4.2 PCI术中情况
        2.4.3 PCI术后SUM-STR情况
        2.4.4 PCI术后随访
        2.4.5 术后MACE情况
        2.4.6 术后出血情况
    2.5 讨论
        2.5.1 微循环障碍病理机制
        2.5.2 微循环障碍检测方式
        2.5.3 冠脉微循环障碍处理现状
        2.5.4 微导管给药新型溶栓药物改善微循环
    2.6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疗效
        1.3.2 心肌指标
        1.3.3 对心功能的影响
        1.3.4 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
2 结果
    2.1 术后疗效
    2.2 心肌指标
    2.3 对心功能的影响
    2.4 不良事件
3 讨论
    3.1 尿激酶原的溶栓效果分析
    3.2 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的应用价值观察
        3.2.1 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对PCI术后疗效的影响
        3.2.2 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对患心肌指标的影响
        3.2.3 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3.2.4 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的应用安全性分析
    3.3 研究局限性说明
    3.4 总结

(10)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冠脉内靶向应用rhPro-UK对无复流/慢血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无复流/慢血流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2.2 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机制
    2.3 高血栓负荷病变
    2.4 无复流/慢血流的诊断方法
    2.5 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
        2.5.1 血栓抽吸技术
        2.5.2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2.5.3 抗凝药物
        2.5.4 溶栓药物
    2.6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高血栓负荷病变的诊断标准
        3.1.4 分组及手术方法
    3.2 研究方法
        3.2.1 一般资料收集
        3.2.2 血液生化指标
        3.2.3 超声心动图
    3.3 评价指标
        3.3.1 冠状动脉造影
        3.3.2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 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infarction trial,TIMI)
        3.3.3 校正的TIMI 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
        3.3.4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E)及出血事件
        3.3.5 随访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临床计量资料比较
    4.2 一般临床计数资料比较
    4.3 介入治疗评价
        4.3.1 三组患者CAG及 PCI结果对比
        4.3.2 三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比较
        4.3.3 三组患者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比较
    4.4 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 BUN、Cr、UA、eGFR 及 Hb 水平比较
    4.5 三组患者MACE及出血事件对比
        4.5.1 住院期间出血事件
        4.5.2 住院期间MACE
        4.5.3 出院后6 个月的MACE
    4.6 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Transcatheter Aspiration of Coronary Thrombu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疗效[J]. 田彩霞,马登峰,冯惠芳,杨丽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1(06)
  • [2]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注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J]. 肖子杰,李江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11)
  • [3]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耿涛,宋志远,刘娟,徐泽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08)
  • [4]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对STEMI心肌灌注的临床观察研究[J]. 梁庆辉,陈太鸿,王石,耿爽,贺薏,梅立冬,齐艳鹏,陈宇,刘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1(04)
  • [5]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及血栓抽吸技术的应用[J]. 熊莉,郭凤鹭,胡顺真,高而立,江丽,张攀. 智慧健康, 2021(22)
  • [6]不同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效果的比较[D]. 陈佳仑.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7]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D]. 夏丽.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8]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及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影响[D]. 马飞虹.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1)
  • [9]尿激酶原联合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E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 雷锐,刁中极,胡天琪,李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03)
  • [10]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冠脉内靶向应用rhPro-UK对无复流/慢血流的影响[D]. 王鹤儒.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导管冠状动脉血栓抽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