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男性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变化

Graves病男性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变化

一、男性Grave’s病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梁慧智[1](2021)在《基于经络检测探讨乳腺增生病经络及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经络能量值和五大系统(最大/最小、上/下、阴/阳、左/右、体能)比值,探析乳腺增生病的经络特点,同时总结本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为中医认识本病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选穴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中医经络检测。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型号:SHXK-JL-100F),以经络原穴为主,取双侧太渊、大陵、神门、腕骨、阳池、太白、太冲、太溪、丘墟、冲阳、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穴、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穴进行信号采集,经系统处理转换后得出经络能量值、五大系统情况和体质类型。最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客观评价乳腺增生病患者的十二经络状态和五大系统比值,分析乳腺增生病经络特点,总结乳腺增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结果:1.一般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12例,30~34岁者29例(25.89%),25~29岁者26例(23.21%),40~44岁者17例(15.18%),35~39岁者16例(14.29%),45~49岁者15例(13.39%),50~55岁者4例(3.57%)20~24岁者4例(3.57%),年龄<20岁者1例(0.89%)。2.经络检测结果:(1)异常频次在10%以上的经络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61次(12.79%)、足少阳胆经54次(11.32%)、足太阴脾经51次(10.69%)、手太阳小肠经49次(10.27%)、手少阴心经48次(10.06%)。(2)乳腺增生病患者左右两侧经络能量值均值比较,双侧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名经除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3.五大系统结果:自律神经系统异常(最大/最小)占整体的67.86%、代谢状态(阴/阳)异常占整体的31.25%、精神状态(上/下)异常占整体的53.57%、运动系统(左/右)异常占整体的63.39%,体能异常占整体的58.93%,4.血瘀体质46例(41.07%)、湿热体质24例(21.43%)、阴虚体质16例(14.29%);气虚体质11例(9.82%);痰湿体质9例(8.04%);阳虚体质4例(3.75%);气郁体质2例(1.79%)。结论:1.乳腺增生病高发于25~49岁,血瘀体质发病率高。2.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经络存在明显的左右失衡,右侧经络异常程度较高;存在明显的上下失衡,足部经络异常程度较高。3.五大系统比值进一步提示乳腺增病患者处于阴盛阳虚,上实下虚的状态。4.乳腺增生病应重视背部腧穴的应用,多角度考虑,从心论治、从三焦论治、从血论治。

毛玉熠[2](2021)在《罕见病Van Wyk-Grumbach syndrome病例分析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报道我院一例14岁女童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双侧卵巢巨大囊肿病例,旨在对Van Wyk-Grumbach综合征(幼年型甲减并双侧卵巢巨大囊肿的早期识别)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及依据,积累临床经验,减少误诊率,避免不必要的外科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通过早期的鉴别及诊断,予左甲状腺素钠片25ug,每天一次晨服替代治疗,1周后左甲状腺素钠片加至每天50ug,治疗1月余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病例报道,分析并总结Van Wyk-Grumba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替代治疗1月余后患者浮肿、反应迟钝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甲状腺功能较前好转,泌乳素PRL及雌激素E2水平明显下降,复查腹部超声示双侧卵巢囊性包块较前减小。[结 论]幼年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卵巢、性激素水平异常时,应先用一元化的思维考虑诊断,通过予左旋甲状腺素片行替代治疗,并进行随访记录,动态地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避免盲目进行非必要的手术治疗。

陈璐[3](2021)在《肝脏HRD1通过FGF21调控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不孕不育已成为目前社会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对于不孕不育的分子机制探究迫在眉睫。能量代谢会影响女性生殖功能,肝脏在能量代谢中处于重要地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降解蛋白基因1(HMG-CoA reductase degradation 1,HRD1)作为主要在肝脏表达的泛素连接酶,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尚未见在生殖功能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肝脏HRD1-FGF21信号通路建立能量代谢和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分子连接。基于实验室所有的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对小鼠的代谢情况和生殖功能进行探究,明确肝脏能量代谢的改变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并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这在一方面丰富了泛素连接酶HRD1的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揭示不孕不育的分子机制,为未来对不孕不育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首先,观察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型小鼠的生殖功能及能量代谢情况,并检测小鼠FGF21的水平。明确HRD1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对FGF21的影响。其次,验证调控FGF21的PERK-ATF4-CHOP和PPARα/CREBH信号通路,进一步检测HRD1和CREBH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阐明HRD1调控FGF21的分子机制。最后,对小鼠进行能量补充后观察生殖功能变化。探究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肝脏HRD1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HRD1 KO小鼠在6周龄后平均体重和身长落后(19.5±0.3 g vs 16.5±0.3 g,10.15±1.62 cm vs 8.13±0.79 cm),雌性不能生育,出现性成熟延迟和动情间期延长,同时能量消耗显着上升。为进一步研究HRD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从小鼠6周龄开始喂食高脂饮食14周。发现KO小鼠的体重依然落后,同时保护肝脏免于脂肪变性。KO小鼠的能量消耗依然增加,体脂率下降约三分之一,并出现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现象。检测FGF21的mRNA和循环水平发现其在KO小鼠中显着上升。说明肝脏中HRD1与FGF21密切相关,HRD1基因敲除后会引起小鼠发生与FGF21过表达相似的现象。2.肝脏HRD1调控FGF21的分子机制研究FGF21在转录水平上受PERK-ATF4-CHOP和CREBH/PPARα调控,首先对PERK-ATF4-CHOP通路相关的转录因子进行检测发现PERK的表达水平与HRD1无关,说明HDR1并非通过PERK-ATF4-CHOP通路调控FGF21的水平。对CREBH和PPARα进行验证,发现HRD1是与CREBH而非PPARα结合发挥作用。接下来我们在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HRD1通过调控CREBH的泛素化参与CREBH的蛋白降解。说明肝脏中HRD1通过HRD1-CREBH-FGF21信号通路调控FGF21的表达。3.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进行高脂饮食补充能量后,KO小鼠恢复生殖功能,同时血清LH和FSH水平、卵巢功能、卵巢细胞凋亡因子都能恢复。这说明雌性小鼠的生殖功能与能量代谢直接相关。研究结论:1.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缺失会导致雌性小鼠生殖功能障碍,体脂下降和体重减轻,能量消耗增加。2.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缺失会引起FGF21在蛋白和转录水平显着增加,小鼠发生FGF21过表达现象。3.通过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检测验证HRD1并非通过PERK-ATF4-CHOP 通路和 PPARα调节 FGF21。4.蛋白质组学和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HRD1与CREBH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HRD1能调控CREBH的泛素化使其发生降解。HRD1通过HRD1-CREBH-FGF21信号通路调控FGF21的表达。5.补充能量后能纠正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缺失引起的生殖障碍,说明能量代谢是HRD1调控生殖功能的主要因素。

林静[4](2020)在《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针刺治疗PCOS临床效果确切,但针刺治疗PCOS的作用靶点及起效途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深入的高质量研究十分有限。因此,开展针刺治疗PCOS机制研究是我们中医界今后应该重视的方向,也是本论文立意的根本所在。第一部分: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研究目的:从文献研究角度论述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针刺疗法的研究进展,确立实验内容。方法:全面检索近年国内外报道的PCOS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和综述,进而掌握有关PCOS研究及针刺疗法的前沿动态。结果:(1)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进展:PCOS发病率的增长趋势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增加医疗负担。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PCOS的发病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调节功能异常,(2)胰岛素抵抗,(3)HPA轴调节功能及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4)卵母细胞自分泌分子分泌异常,(5)卵巢旁分泌生长因子分泌异常,(6)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瘦素水平过高,(7)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和慢性低度炎症,(8)环境及心理因素,(9)遗传因素九个方面论述。在西医学PCOS的临床治疗中,多针对PCOS单个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2)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研究进展:中医又将PCOS称为月经病、不孕症,在国学历史上记载由来已久,因此历代国学医家及后世中医学学者都在治疗PCOS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进行了实验深化研究,为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针刺治疗PCOS作用机理与改善PCO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包括(1)改善卵巢微环境及细胞因子表达从而促排卵,(2)改善机体代谢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降低体质量,降低机体内瘦素水平,(4)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或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5)针刺局部刺激作用促排卵,(6)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改变妊娠结局,(7)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4)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1)卵泡发育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表现,(2)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是卵泡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3)已有研究证实Lnc MEG3参与调控组织及细胞自噬,(4)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自噬的经典通路,(5)Lnc MEG3可能通过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综上,我们提出假说:针刺通过调节Lnc MEG3表达,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的发生,改善卵泡发育,进而达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作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要深入探索。为了进一步完善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理,本课题选择Lnc MEG3及颗粒细胞自噬为切入点,通过检测相关指标观察针刺对PCOS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性理论,进一步证明其治疗作用与作用机理。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明确针刺可以通过改善卵泡发育治疗PCOS排卵障碍;验证Lnc MEG3通过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发生;确定针刺可以影响Lnc MEG3表达变化,进而通过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达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效果;揭示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PCOS大鼠为模型,予针刺干预后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同时检测卵巢形态学,观察针刺干预PCOS大鼠后卵泡发育情况,以明确针刺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疗效。2.以PCOS大鼠为模型,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检测卵巢形态学,证实卵巢颗粒细胞自噬与PCOS卵泡发育相关性,明确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促进PCOS发生发展。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EG3,PI3K,AKT,m TOR,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T、FSH、AMH、LH和E2的含量,HE染色等方法检测卵巢形态学以明确Lnc MEG3是否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3.以PCOS大鼠为模型,造模成功后,予针刺干预11d后,在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取材,通过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EG3,PI3K,AKT,m TOR,LC3II/I与p6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性激素(T,E2,LH,FSH)、AMH;HE染色等方法同时检测卵巢形态学,观察针刺对Lnc MEG3表达的影响以及对PCOS卵巢形态学等影响,以期阐明针刺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1.PCOS大鼠建模成功:(1)卵巢形态:正常组卵巢结构完整,可出现正常卵泡,模型组卵巢增大,出现菜花样状,不出现正常卵泡,卵泡包含的颗粒细胞减少散乱;(2)通过观察大鼠阴道涂片确定动情周期:正常组均会出现3~5d动情期,模型组少量出现动情期,且持续时间仅1d,多数处于动情前期或动情后期;(3)整体形态:正常组大鼠体重的增长缓慢;模型组则增长迅速;(4)激素水平:正常组的FSH、E2、LH和T以及AMH整体处于常规水平,模型组的AMH、FSH、LH、T增高,E2降低。2.针刺后PCOS大鼠体重会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假针刺组比较P<0.05)。3.针刺组大鼠性激素水平LH、FSH、E2趋向正常(与模型组、假针刺组、西药组比较P<0.05),但针刺组大鼠AHM水平变化与其余各组(模型组、假针刺组、正常组、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针刺组、正常组、假针刺组、西药组大鼠卵巢可出现1-2个正常卵泡,可正常排卵;模型组大鼠卵巢有了明显的囊性变化,极少出现正常卵泡。5.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自噬因子P62、LC3II/I、MEG3、PI3K、Art、m TOR高表达,正常组大鼠颗粒细胞中自噬因子P62、LC3II/I、MEG3、PI3K、Art、m TOR低表达,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因子P62、LC3II/I表达降低,且三组之间存在差异,针刺组最趋于正常组。6.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MEG3蛋白高表达,正常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MEG3低表达,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MEG3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结论:针刺通过调控Lnc MEG3表达,介导PI3K/AKT/m 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参与PCOS排卵障碍的发生发展,这可能是针刺治疗PCOS的机制之一。

许伟伟,刘玥隽,赵琳,李晓牧,凌雁,卞华,陆志强,张敏,李小英[5](2020)在《Graves病患者性激素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性激素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Graves病患者152例,测量身高、体重,检测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白蛋白、HbA1C、肝功能等指标。分析SHBG水平与临床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Graves病患者糖化白蛋白与SHBG呈负相关(β=-0.308,P<0.01),但校正了甲状腺激素后糖化白蛋白与SHBG无相关性。男性患者SHBG水平显着低于女性患者(P<0.01)。男性患者SHBG水平与促黄体生成素(r=0.465,P<0.01)、雌二醇(r=0.629,P<0.01)、睾酮(r=0.786,P<0.0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SHBG水平也与睾酮(r=0.191,P<0.05)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男性患者SHBG水平与雌二醇(β=0.329,P<0.01)独立正相关。结论 SHBG与Graves病的关系可部分解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性功能障碍及不孕不育的原因。

苏迪[6](2019)在《56例自身免疫性垂体炎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AH)的临床特点,探究AH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AH的认识水平,降低该病的漏诊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自2008年1月至2018年8月首次住院的56例临床诊断为AH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AH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的影响因素。结果56例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患者分为男性21例(37.5%)和女性35例(62.5%);年龄范围14.0-72.0岁,平均年龄46.84±17.64岁;病程时间范围0.25-72.0月,中位数3.0月。56例AH患者中有2例为产后发病,无妊娠期发病的病例。AH的临床表现包括鞍区占位引起的压迫症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中枢性尿崩症、高催乳素血症以及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头痛是AH最常见的压迫症状,发生率为25.0%(14/56)。AH患者垂体前叶各轴系受损比例的高低顺序是:垂体-性腺轴(67.3%,37/55)、垂体-甲状腺轴(40.0%,22/55)、垂体-肾上腺皮质轴(24.5%,13/53)、垂体-GH/IGF-1轴(2.5%,1/40),故垂体-性腺轴受损最多见,引起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HH)。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是A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69.6%(39/56),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为34.5%(19/55),主要表现为溢乳或闭经。56例AH患者中有15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占全部患者的26.8%。2例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均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垂体柄增粗是AH最常见、最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所占比例为73.2%(41/56)。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占67.9%(38/56),是AH最常见的治疗方法。56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具有随访数据,其转归如下:好转占60.6%(20/33),恶化占21.2%(7/33),稳定占18.2%(6/33)。在20例好转的患者中,有4例后期出现复发,占20%(4/20)。我们选取中枢性尿崩症、高催乳素血症、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垂体柄增粗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探究其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为CDI的保护因素,垂体柄增粗为CDI的风险因素,病程为高催乳素血症的风险因素,就诊年龄为HH的风险因素,就诊年龄为垂体柄增粗的保护因素。结论中枢性尿崩症是A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垂体柄增粗为AH最常见、最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AH患者垂体前叶各轴系受损比例的高低顺序是:垂体-性腺轴、垂体-甲状腺轴、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垂体-GH/IGF-1轴。AH的临床诊断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而得出。糖皮质激素治疗为AH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为CDI的保护因素,垂体柄增粗为CDI的风险因素,病程为高催乳素血症的风险因素,就诊年龄为HH的风险因素,就诊年龄为垂体柄增粗的保护因素。

何华[7](2019)在《1例NR0B1基因突变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tial,AHC)的临床特点,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详细分析AHC患者1例(男性,1月),收集该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疗经过。结果:该患者自生后就表现全身皮肤发黑,于生后22天出现哭闹不安、不易安抚,拒奶等表现。结合该患者的生化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17-羟孕酮及其他性激素水平,临床拟诊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通过基因检测显示该患者NR0B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ily 0 Group B Member 1)基因有1个半合子突变,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HGMD)专业版数据库已报导与Adrenal hypolasia相关,患者父亲该位点无变异,患者母亲该位点杂合变异。给予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盐替代治疗后,该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均较前明显好转。结论:NR0B1基因突变导致的AH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类固醇代谢病,呈X染色体隐性遗传,AHC与CAH的临床表现相似,易误诊为CAH,行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不同AHC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及起病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起病越早,病情越重。早期发病者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主要治疗包括外源性补充糖皮质激、盐皮质激素和盐替代治疗。对该病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能显着预后。

罗娇[8](2018)在《神经生长因子对快速老化小鼠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Hypothalamus-pituitary-testis,HPT)轴升高性激素的调控靶点及其作用机制。(2)研究NGF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LOH)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精子再生的促进作用,为NGF应用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机能减退症和神经相关生殖缺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载药体系,通过单次鼻腔滴注给药NGF(25μg/kg、50μg/kg、100μg/k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浓度变化。(2)通过对比脑室注射、静脉注射NGF对性激素调控作用的不同,推测NGF调控性激素的作用靶器官;采用ELISA和荧光标记蛋白的方法,检测鼻腔滴注NGF的入脑分布,以及根据NGF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 RH)拮抗剂的联用实验进一步明确NGF作用的靶器官;运用荧光定量PCR(RT-PCR)和ELISA法确定NGF对下丘脑Gn RH表达和分泌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NGF受体Trk A和p75与Gn RH的共定位表达,NGF与Trk A抑制剂或Kisspeptin抑制剂联用实验确定NGF调控性激素的作用靶点。(3)采用Gn RH神经元体外模型GT1-7细胞,检测NGF(10 ng/m L、50 ng/m L、100 ng/m L)给药处理对Gn RH表达和分泌的作用;Western blots法检测PKC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Trk A抑制剂、PKC抑制剂、MEK1/2抑制剂对NGF调控Gn RH分泌的影响;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NGF对Gnrh1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4)以10月龄的SAMP8小鼠为LOH模型,检测鼻腔滴注脂质体NGF(12.5μg/kg、25μg/kg、50μg/kg、100μg/kg,每周2次,连续12周)对小鼠血清性激素、性行为、致孕率、精子质量、睾丸病理形态学和精原细胞分化相关标记蛋白表达的作用,老龄化相关的空间探索能力、四肢抓力、运动平衡性、脂质代谢的改变,综合评价NGF对LOH模型小鼠的治疗药效。(5)利用白消安诱导的NOA模型小鼠,检测鼻腔滴注脂质体NGF(25μg/kg、50μg/kg、100μg/kg,每周2次,连续6周)对血清性激素、精子质量和睾丸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验证NGF对NOA模型小鼠的治疗药效。结果:(1)阳离子脂质体载药体系显着提高鼻腔滴注NGF对性激素的升高作用。(2)NGF通过HPT轴调控血清性激素的作用靶器官是下丘脑;鼻腔滴注NGF可分布于小鼠的下丘脑;下丘脑Gn RH神经元胞体表达Trk A受体;NGF-Trk A通路直接调控Gn RH的表达和分泌;NGF对Kisspeptin的表达和分泌无显着影响。(3)NGF-Trk A通过上调GT1-7细胞PKCα、p-ERK1/2、p-CREB的表达,激活PKC和MAPK信号通路调控Gn RH的分泌,NGF通过促进CREB磷酸化提高Gnrh1启动子活性从而调控Gnrh1 m RNA的转录。(4)鼻腔滴注脂质体NGF显着上调LOH模型小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增强性行为能力,提高致孕率和精子质量,促进睾丸萎缩的恢复和精原细胞的分化,明显改善小鼠老龄化相关的空间探索能力、四肢抓力、运动平衡性,使LOH小鼠的生殖功能和老龄化状态恢复至Gn RH给药组水平,与正常对照的SAMR1小鼠相当。(5)鼻腔滴注脂质体NGF显着提高NOA模型小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损伤睾丸的恢复和精子的再生,提高精子质量。结论:(1)NGF-Trk A可通过直接调控下丘脑Gn RH神经元,通过PKC和MAPK信号通路调控Gn RH的分泌,进而调控HPT轴功能升高血清性激素水平。(2)NGF有效改善低促性腺激素性LOH小鼠的HPT轴的分泌功能和性行为能力,促进精原细胞发育,提高精子质量和生殖功能,改善老龄化相关运动能力,对LOH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药效。(3)NGF有效促进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睾丸的部分恢复和精子的再生。

罗兰,牛敏,高政南[9](2016)在《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殖功能的调节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环节共同完成,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有助于维持垂体-性腺轴的稳定。一旦甲状腺功能发生紊乱,将会影响性激素分泌水平及性腺功能,造成不孕不育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代谢紊乱也会进一步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本文将对TH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关系进行简单阐述。

王世俊[10](2014)在《Graves病男性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男性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GD)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变化及131Ⅰ治疗后的改变。探讨运用131Ⅰ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前后对机体甲状腺的影响和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131Ⅰ治疗的男性Graves病患者54例,年龄22-44岁(32.3±6.7),使用剂量为111-407(202.1±54.2)MBq,治疗前以及后3月、6月、9月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水平,同时进行性功能功能评分(IIEF-5)。同时,按照机体某些指标的水平,将运用131Ⅰ治疗Graves病的54例患者的分为两组,TGAb.TPOAb抗体阳性病人为35人,阴性组病人19人,并且严密观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3月、6月、9月、12月的TGAb.TPOAb指标含量。对照组为同期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男性50例。结果:男性Graves病患者的睾酮、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分别为9.9±5.7nmol/L、129.3±39.5pmol/L、9.8±5.6IU/L,高于对照组的6.4±1.9nmol/L、77.6±28.6pmol/L、5.9±2.1IU/L(P<0.05)。睾酮、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无差别;131Ⅰ治疗6月后血清睾酮、雌激素水平为8.0±1.9nmol/L、109.3±19.9p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9个月后睾酮、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为7.1±1.8nmol/L、79.8±28.0pmol/L、5.9±1.8IU/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别,P>0.05。男性Graves甲亢患者IIEF-5评分为15.0±4.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0.5(17-25),P<0.05。131Ⅰ治疗后9月组为22±2.0(10-25),明显高于6月组的18.5±1.5(7-25),P<0.05。观察发现在本院运用131Ⅰ治疗Graves病的两组患者中,1年后甲低发生率TGAb.TPOAb抗体阳性患者发生率为24.9%,阴性组的发生率为11.7%,并且两组发生率水平比较,P<0.01。运用131Ⅰ治疗Graves病随着治疗时间的进行,机体的TGAb.TPOAb抗体的阳性率逐渐减低的。结论:男性Graves病患者睾酮、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增高,性功能评分降低。治疗9个月后,以上三项恢复正常,性功能明显好转。在临床上运用131Ⅰ方法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可以明显减低某些蛋白质激素对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能够有效的促进自身抗体水平的改善和恢复。

二、男性Grave’s病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性Grave’s病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经络检测探讨乳腺增生病经络及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器材准备
        2.2 检测方法与步骤
        2.3 检测指标
        2.3.1 经络能量值
        2.3.2 所得测量值柱状图报告的中医判读
        2.3.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3.4 五大系统数值判定标准
        2.4 资料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研究结果
        3.2 经络检测研究结果
        3.2.1 异常经络频次统计情况
        3.2.2 十二经络左右侧配对比较
        3.2.3 十二经络同名经比较
        3.3 五大系统结果
        3.3.1 五大系统总体异常情况
        3.3.2 五大系统不同程度异常情况
        3.4 体质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2 经络与乳房的关系
        2.1 经络异常频次统计结果分析
        2.2 十二经络与乳房的关系
        2.3 左右两侧经络值比较、同名经经络值比较结果分析
    3 五大系统结果分析
    4 中医体质分布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1.1 病名的由来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针灸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
        2.1 针刺疗法
        2.2 罐法
        2.3 灸法
        2.4 刮痧
        2.5 穴位埋线
        2.6 耳穴贴压
        2.7 穴位贴敷
        2.8 推拿
    3 西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3.1 病名的由来
        3.2 流行病学
        3.3 发病机制
        3.4 治疗方法
        3.4.1 临床常用药
        3.4.2 手术治疗
    4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发展概况
        4.1 中医体质的分型
        4.2 有关乳腺增生病中医体质的现代研究
    5 经络检测研究发展概况
        5.1 经络穴位低电阻的发现
        5.2 经络检测仪在临床中的运用概况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罕见病Van Wyk-Grumbach syndrome病例分析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其合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肝脏HRD1通过FGF21调控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1. 女性生殖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2. 能量代谢与女性生殖功能
        3. 肝脏泛素连接酶HRD1能够参与能量代谢
        4. FGF21在生殖中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 肝脏HRD1基因敲除雌性小鼠的能量代谢和生殖功能有何变化?
        2. HRD1基因是通过何种机制调控FGF21水平?
        3. 给予小鼠补充能量后,小鼠生殖功能是否能够得到恢复?
    四、研究内容
        1. 揭示HRD1对雌性小鼠能量代谢、生殖功能及FGF21水平的影响
        2. 探索HRD1-CREBH-FGF21通路,阐明肝脏HRD1调控FGF21的分子机制
        3. 阐述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五、研究方法
        1. 肝脏HRD1对雌性小鼠能量代谢和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
        2. 肝脏HRD1调控FGF21的分子机制研究
        3. 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
    六、研究思路
    七、技术路线
        1. 肝脏HRD1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
        2. 肝脏HRD1调控FGF21的分子机制研究
        3. 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研究
    八、本研究的创新性
    九、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 肝脏HRD1通过调控FGF21影响小鼠的能量代谢和生殖功能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小鼠
        1.2 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仪器
        1.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引物序列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基因型鉴定
        2.2 小鼠分组及记录
        2.3 小鼠呼吸代谢监测
        2.4 小鼠月经周期检测
        2.5 解剖小鼠取材
        2.6 组织学检测
        2.7 小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8 组织RNA提取
        2.9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0 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小鼠的一般情况
        2. 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抑制小鼠的生殖功能
        3. 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小鼠能量消耗增加
        4. 肝脏特异性HRD1缺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具有保护作用
        5. 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小鼠的能量代谢
        6. 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缺失导致白色脂肪棕色化
        7. 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小鼠血清FGF21表达水平上调
    四、讨论
第二部分 肝脏HRD1通过调控CREBH-FGF21信号通路影响小鼠的生殖功能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仪器
        1.4 质粒和抗体
        1.5 细胞系
        1.6 菌株和载体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基因型鉴定
        2.2 小鼠分组及取材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细胞的复苏、培养和传代及冻存
        2.5 小鼠肝细胞原代培养
        2.6 质粒构建、转化和提取
        2.7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8 免疫共沉淀(CO-IP)
        2.9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2.10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 HRD1并非通过PERK-ATF4-CHOP通路调控FGF21的水平
        2. HRD1是通过CREBH调控FGF21的水平
        3. HRD1通过与CREBH相互作用而降低其稳定性
        4. 肝脏中的HRD1参与CREBH泛素化的调控
    四、讨论
第三部分 肝脏HRD1通过调控能量平衡影响小鼠的生殖功能
    一、研究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小鼠
        1.2 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仪器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引物序列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基因型鉴定
        2.2 小鼠分组及解剖取材
        2.3 小鼠月经周期检测
        2.4 小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5 组织RNA提取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2.7 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能量补充能够恢复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小鼠的生殖功能
        2. 能量补充能够恢复肝脏特异性HRD1基因敲除小鼠的卵巢功能
    四、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女性生殖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进展
        1.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1.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1.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进展
    1.2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研究进展
        1.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1.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刺治疗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3.1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研究
        1.3.2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1.4 课题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卵泡发育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表现
        1.4.2 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是卵泡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
        1.4.3 已有研究证实LncMEG3参与调控组织及细胞自噬
        1.4.4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自噬的经典通路
        1.4.5 LncMEG3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自噬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排卵障碍的疗效
        2.1.1 研究内容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LncMEG3通过PI3K/AKT/mTOR途径诱导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影响卵泡发育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
        2.2.1 研究内容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针刺通过影响LncMEG3介导PI3K/AKT/mTOR途径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起到治疗PCOS排卵障碍效果
        2.3.1 研究内容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涉及实验动物伦理的审查意见
涉及生物安全内容的审查意见

(6)56例自身免疫性垂体炎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性别构成
        2.1.2 就诊年龄
        2.1.3 病程
        2.1.4 是否妊娠或产后
        2.1.5 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及系统性疾病
    2.2 临床症状
        2.2.1 压迫症状
        2.2.2 内分泌症状
    2.3 体征和体格检查
    2.4 实验室检查
        2.4.1 常规、生化检查
        2.4.2 垂体功能检查
        2.4.3 免疫抗体检查
    2.5 眼科特检
    2.6 影像学检查
    2.7 三角肌活检
    2.8 治疗
    2.9 随访和转归
    2.10 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的影响因素
讨论
    3.1 AH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3.2 AH的临床表现
        3.2.1 鞍区占位引起的压迫症状
        3.2.2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3.2.3 中枢性尿崩症
        3.2.4 高催乳素血症
        3.2.5 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3 AH的影像学表现
    3.4 AH的临床诊断要点
    3.5 AH的鉴别诊断
        3.5.1 与垂体瘤鉴别
        3.5.2 与颅咽管瘤鉴别
        3.5.3 与生殖细胞瘤鉴别
        3.5.4 与Rathke’s囊肿鉴别
    3.6 AH的治疗
        3.6.1 缓解压迫症状
        3.6.2 垂体激素替代
        3.6.3 改善高催乳素血症
    3.7 AH的随访和转归
    3.8 AH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的影响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1例NR0B1基因突变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病例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NR0B1 基因突变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神经生长因子对快速老化小鼠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
        1.1.1 LOH概述
        1.1.2 LOH发病机制
        1.1.3 LOH的临床治疗现状
    1.2 非梗阻性无精症
        1.2.1 无精症概述
        1.2.2 NOA的发病机制
        1.2.3 NOA的临床治疗现状
    1.3 GnRH的分泌调节机制
    1.4 神经生长因子
        1.4.1 NGF研究历程
        1.4.2 NGF的理化性质
        1.4.3 NGF的作用机制
        1.4.4 NGF的生物学功能
        1.4.5 NGF的临床应用研究
        1.4.6 NGF与生殖内分泌的联系
    1.5 课题思路
    1.6 研究内容
        1.6.1 NGF促进血清性激素升高的机制研究
        1.6.2 鼻腔滴注NGF治疗LOH的药效学评价
        1.6.3 鼻腔滴注NGF治疗非梗阻性无精症的药效学验证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GF促进小鼠血清性激素的升高及其机制研究
    2.1 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细胞
        2.1.4 主要实验抗体
        2.1.5 PCR引物
        2.1.6 其他实验试剂
        2.1.7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鼻腔滴注NGF给药体系的确定
        2.2.1.1 实验动物饲养
        2.2.1.2 脂质体NGF的配置
        2.2.1.3 鼻腔滴注脂质体NGF和 NGF
        2.2.2 NGF调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性激素分泌的体内机制研究
        2.2.2.1 实验动物饲养与收集血清
        2.2.2.2 脑室注射
        2.2.2.3 尾静脉注射
        2.2.2.4 ELISA检测鼻腔滴注NGF的入脑分布
        2.2.2.5 鼻腔滴注Alexa Fluor?647 标记NGF的入脑分布
        2.2.2.6 ELISA检测血清LH
        2.2.2.7 血清睾酮的RIA检测
        2.2.2.8 定量RT-PCR检测
        2.2.2.9 下丘脑外植体培养
        2.2.2.10 下丘脑双标免疫荧光检测
        2.2.3 体外实验探讨NGF调控Gn RH分泌的机制
        2.2.3.1 细胞培养
        2.2.3.2 GT1-7细胞给药处理
        2.2.3.3 ELISA检测培养基的Gn RH
        2.2.3.4 细胞免疫荧光
        2.2.3.5 细胞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2.2.3.6 Gnrh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1 鼻腔滴注脂质体NGF给药方式的优化
        2.4.2 NGF调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性激素分泌的体内机制
        2.4.2.1 脑室注射和静脉注射NGF对性激素的作用比较
        2.4.2.2 鼻腔滴注NGF的入脑分布
        2.4.2.3 NGF升高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作用靶器官
        2.4.2.4 NGF对 Kisspeptin表达和分泌的作用
        2.4.2.5 NGF直接调控下丘脑的Gn RH神经元
        2.4.3 NGF调控Gn RH表达和分泌的初步机制
        2.4.3.1 GT1-7 细胞特异性表达Trk A受体
        2.4.3.2 NGF促进GT1-7 细胞Gn RH的表达和分泌
        2.4.3.3 NGF激活GT1-7 细胞MAPK/CREB信号通路
        2.4.3.4 NGF通过激活MAPK和 PKC信号通路调控Gn RH的分泌
        2.4.3.5 NGF调控Gn RH转录的作用机制
    2.5 本章小结
    2.6 本章讨论
第三章 NGF改善SAMP8 小鼠生殖功能低下的药效作用
    3.1 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实验动物
        3.1.3 实验细胞
        3.1.4 主要实验抗体
        3.1.5 PCR引物
        3.1.6 其他实验试剂
        3.1.7 主要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SAMP8 小鼠为LOH模型鉴定
        3.2.1.1 实验动物饲养
        3.2.1.2 SAMP8小鼠生殖功能鉴定
        3.2.2 NGF治疗SAMP8 小鼠性腺机能减退症的药效学评价
        3.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3.2.2.2 脂质体NGF的配置
        3.2.2.3 动物组织取材及样本处理
        3.2.2.4 血清LH的 ELISA检测
        3.2.2.5 血清FSH的 ELISA检测
        3.2.2.6 睾酮的RIA检测
        3.2.2.7 定量RT-PCR检测
        3.2.2.8 性行为学检测
        3.2.2.9 致孕率检测
        3.2.2.10 精子活性检测
        3.2.2.11 石蜡切片的HE染色
        3.2.2.12 Western blotting检测
        3.2.2.13 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检测
        3.2.2.14 运动行为学检测
        3.2.2.15 血液脂质代谢检测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SAMP8 小鼠为低促性腺激素性LOH的模型评价
        3.4.2 NGF治疗LOH模型小鼠的药效学评价
        3.4.2.1 NGF给药对LOH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3.4.2.2 NGF给药对LOH模型小鼠NGF受体表达的影响
        3.4.2.3 NGF对 LOH模型小鼠性腺轴分泌功能的药效评价
        3.4.2.4 NGF提高LOH模型小鼠生育能力的药效评价
        3.4.2.5 NGF促进LOH模型小鼠精原细胞的分化
        3.4.2.6 NGF改善LOH模型小鼠老龄化状态
    3.5 本章小结
    3.6 本章讨论
第四章 NGF治疗非梗阻性无精症的药效验证
    4.1 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
        4.1.1 主要仪器设备
        4.1.2 实验动物
        4.1.3 主要实验抗体
        4.1.4 其他实验试剂
        4.1.5 主要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非梗阻性无精症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处理
        4.2.2 NGF促进非梗阻性无精症模型小鼠精子生成的药效学评价
    4.3 数据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1 非梗阻性无精症模型的建立
        4.4.2 NGF促进非梗阻性无精症模型小鼠精子生成的药效学评价
        4.4.2.1 NGF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血清性激素的作用
        4.4.2.2 NGF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睾丸组织的作用
        4.4.2.3 NGF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精子质量的作用
    4.5 本章小结
    4.6 本章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汇总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课题资助及基金支持
致谢

(10)Graves病男性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图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男性Grave’s病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经络检测探讨乳腺增生病经络及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的研究[D]. 李梁慧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罕见病Van Wyk-Grumbach syndrome病例分析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D]. 毛玉熠.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肝脏HRD1通过FGF21调控能量代谢对雌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D]. 陈璐.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从LncMEG3介导PI3K/AKT/mTOR调控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探讨针刺对PCOS排卵障碍效应机制[D]. 林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Graves病患者性激素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许伟伟,刘玥隽,赵琳,李晓牧,凌雁,卞华,陆志强,张敏,李小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06)
  • [6]56例自身免疫性垂体炎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D]. 苏迪.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1例NR0B1基因突变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D]. 何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神经生长因子对快速老化小鼠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罗娇. 暨南大学, 2018
  • [9]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J]. 罗兰,牛敏,高政南. 药品评价, 2016(03)
  • [10]Graves病男性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D]. 王世俊.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Graves病男性患者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