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室内固定家具

如何设置室内固定家具

一、室内固定式家具的设置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朱可人[1](2021)在《公共教室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有显着提高。建筑设计也应与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将数字技术融入建筑设计中,提高设计过程的智能化。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通过程序设置目标与规则、定义函数、运行计算机实现自动甚至自主创作设计。该方法近年来已成为建筑设计领域重要的探索方向。本论文聚焦于高校公共教室平面设计,尝试找到一种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应用策略,公共教室平面设计当中有较多重复性元素,可用可视化编程的方式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人为误差。但是,当前在这方面还缺少较为理想研究成果。本文对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方法进行了梳理,对高校公共教室空间进行了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用可视化编程途径实现高校公共教室平面布局生成方法,并形成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设计模块。为建筑数字化、智慧化领域发展提供借鉴。第一章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进行阐释,对论文中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论文框架进行梳理。第二章对参数化设计、可视化编程、代码编程和复杂算法进行分析和梳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对基于可视化编程与代码编程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方法进行比较,确定运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参数化技术的方法进行计算机自动生成研究。第三章对高校公共教室进行实地调研,对不同类型公共教室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相关设计规范、人因工程学尺寸,得出适合于高校公共教室的模数尺寸,为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第四章到第六章是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参数化技术对公共教室平面布局自动生成进行了重点探讨,通过可视化编程软件Grasshopper对三种平面布局设计逻辑、设计规则进行转译,搭建参数化模型,分别开发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及公共教室组合平面自动生成的三个模块。其中第四章以标准化公共教室平面为研究对象,即教室平面形状、尺寸不受约束,根据其生成逻辑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发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实现通过调动参数自动生成相应平面布局。第五章在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的基础上,加入教室平面形状、尺寸的约束,对矩形与非矩形教室平面布局方式进行了研究,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发具有约束边界的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第六章以公共教室组合平面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规模教室的组合方式,加入教辅空间生成平面,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发公共教室组合平面自动生成模块。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开发公共教室平面自动生成模块,减少设计人员的重复性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对于公共教室平面自动设计起到引领性作用,是数字化、智慧化建筑设计方面的有益补充,按照该思路可沿用至其他领域平面布局设计中。

任慧敏[2](2021)在《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1970年代至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建筑以多层砖混结构住宅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阳台由早期住宅的辅助空间逐渐演化成住宅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空间,阳台空间品质的优劣影响着住宅住户生活品质的质量高低。本文在基于既有多层住宅阳台设计及改造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选择寒冷地区两个典型城市的代表性既有住宅小区调研,按照不同建设发展时期的改造情况对阳台进行现状整理,以一梯两户板式住宅的边套与尽端套为主,将其中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和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总结归纳住户的阳台行为模式,选取调研样本中的典型套型阳台进行入户详况调研。通过入户实测、现状信息采集及住户访谈等方法,分析住户共性阳台行为对阳台空间功能品质和物理环境品质的需求,总结其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与研究,整理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住户特征及阳台行为模式、建筑主体结构、阳台结构及建筑构件等,并提出了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的通用原则。分别针对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和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两个典型类型,从空间划分、功能布局、空间利用、家具设施、安全性和适老化设计方面提出阳台空间功能品质改造优化策略与方法;从热、声和光三个环境因素方面提出阳台物理环境品质改造优化策略与方法。希望借此研究能够对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优化设计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刘雨璐[3](2021)在《基于竹展平集成材的折叠式桌椅类家具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竹展平集成材作为一种以竹展平板为基材的新型的竹集成材,能够保留竹材的物理性能和天然纹理,可实现材料的最大化利用,在家具制造行业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当前其应用仍然局限于厨具和装饰面板。折叠家具有收纳空间小、便于携带的特性,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其中折叠桌椅的使用频率较高、也较受欢迎。但其对折合结点有较高的强度要求,因此多用金属、硬木等材料。本文基于对竹展平集成材物理属性和设计属性的探索,根据折叠结构的分类与折合原理,通过结构设计进行竹展平集成材折叠桌椅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折叠家具进行静力学分析及构件尺寸优化,并通过模型验证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以单层竹展平板为原料制作的竹展平集成材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其抗压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3种弹性参数与竹片集成材接近。同时,拉伸强度(138.52 MPa)、压缩强度(62.71 MPa)、剪切强度(16.44 MPa)、正面握螺钉力(4297 N)、抗弯强度(133.61 MPa)等性能较好;干态和湿态胶合强度平均值分别达到10.53 MPa、9.07 MPa,满足折叠家具的性能要求。以此作为材料属性的评价指标,并为折叠家具方案设计、有限元分析和减量化处理提供基础数据。(2)基于折叠结构与材料属性,以使用环境为设计定位,从折叠结构类型与折合原理出发,进行折叠家具的结构设计,从而设计了具有不同折叠程度的竹展平集成材桌椅。(3)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竹展平集成材折叠椅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座面单独受力时最大等效应力为82.7 MPa,安全系数为2.84>1,可以进行构件尺寸优化。基于此,在后续设计中将框架构件截面的长宽尺寸各缩小5 mm后,折叠椅的最大变形量由0.495 mm增至0.51 mm,最大等效应力达到122.7 MPa,安全系数为1.92;应力及变形情况与尺寸减量前基本一致。说明竹展平集成材能够满足家具的性能要求,且可以实现构件尺寸优化。(4)为巩固折叠结构强度,在结点连接处将碳素钢连接件替换为轻质高强的铝合金,根据GB/T 10357.3-2013进行座面-椅背联合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折叠椅在两个水平下的受力变形情况一致,最大变形量均出现在靠背顶端,分别为24.5 mm和20.1 mm。整体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铝合金连接件上,分别为395.2 MPa和323.15 MPa,竹展平集成材所受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椅子后腿,分别为46 MPa和40 MPa,均小于两种材料的极限强度(485 MPa和62.7 MPa),安全系数约为1.23和1.5。表明折叠椅结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5)基于以上研究制作实物模型,进行静载荷、耐久性及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静载荷试验中座面挠度变化值为0.49 mm,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在受力前后折叠椅整体外观无明显变化,使用功能完全不受影响,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经过冲击试验及耐久性试验后,椅子部分连接件产生可逆性松动,但不影响使用,证明竹展平集成材制作的折叠椅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强度要求。

徐凯旋,莫诗龙,王琼[4](2021)在《经济性视角下的尤松尼亚住宅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席卷了美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降低造价成为建造住宅的首要目标。那时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提出尤松尼亚住宅方案,来帮助美国中产阶层大众解决低预算下的住宅建造问题。本文从经济性视角出发,研究尤松尼亚住宅控制造价的设计策略。通过案例研究与归纳总结,本文得出尤松尼亚住宅控制造价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单元系统的应用、紧凑式平面布置、使用固定式家具,以及运用简洁的室内装饰4个方面。

刘聪[5](2020)在《空间限定与建造效率 ——钢筋混凝土住宅构件组合空间设计与构件装配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新型生产方式,具有生产效率髙、环境污染低、节约能源、产品质量高等诸多优点。目前,我国既有的建筑业模式,无论从人力成本、环境代价还是发展阶段,都必须向工业化、智能化、装配化转型。因此,国家与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动与扶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虽然已有不少装配式住宅项目实施并落地,但主流是先完成施工图,再根据施工图进行构件拆分、生产制造和施工组织。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构件拆分混乱、构件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建造速度慢、效率低、施工质量差、建设成本高,极大的限制了装配式住宅的推广。此外,既有的居住空间限定是以功能空间为导向进行设计,以围合特定功能的空间为主要目的,忽略了构件组合对空间限定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住宅的空间设计和装配施工两方面分别对提升建造效率制定优化方法。住宅空间设计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法的更新,装配施工解决方案主要为装配工序及竖向转运的优化。论文综述了住宅设计和建造优化设计的工作,总结了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如何从空间限定方面来提高建造效率。二、如何提高构件智能装配的效率。三、如何提高施工现场构件转运的效率。综述发现,既有住宅空间设计是以功能空间为导向进行空间限定,只能在运营阶段采用局部改造的方式来重新限定空间。另外构件装配顺序和竖向转运的定位布置依然依赖于人工经验的方式,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去模拟计算。因此,本文共7个章节,从构件组合空间设计、构件优化、装配顺序和竖向转运方面入手,通过大空间来限定组合空间构件的类型和数量,采用独立、简洁的构件便于拆装,利用智能优化算法解决构件装配顺序和竖向转运定位布置的优化问题。论文第1章综述了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和智能建造相关前沿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建造体系,目的是提高钢筋混凝土住宅的建造效率。论文第2章总结了既有居住空间限定的问题,明确了构件组合对空间限定的重要性,提出了采用现浇和分级装配技术形成大构件,组合成大而规整的空间,进而控制构件类型和数量。论文第3章提出了基于空间优化提高建造效率的方法,详细阐述了现浇和分级装配形成大构件的具体技术,并以项目案例佐证减少构件种类和数量对建造效率的提升,包括大幅降低了建造成本(减少构件种类11种,减少混凝土方量20.5%)。论文第4章进行了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与预制工业化对比分析,从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混凝土,模板,钢筋和脚手架)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阐述与预制工业化相比,现浇和分级装配技术在建造大空间住宅方面的优势。论文第5章从构件优化上,提出了采用独立、简单直接的构件几何形状、并行的装配顺序、尽可能采用高耐久性的构件。论文第6章建立了装配过程的构件重量、数量、安装难度和工时等评价指标,创新优化算法,快速得到最佳装配顺序,并以BIM仿真模拟来控制现场施工。论文第7章利用BIM模型获取构件材料供应点、构件初定位点以及可选的塔吊定位点坐标信息,建立多目标择优模型,用萤火虫算法来确定最佳的塔吊定位布置。该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第一,从空间限定上,提出了采用规整大空间优化来控制结构构件类型和数量的方法。构件类型越少、数量越少,就越有利于制造、转运和装配构件。第二,基于机械产品装配顺序优化方法,建立了体现建筑构件装配特性的评价指标,在既有遗传算法基础上引入模拟退火程序模块,利用创新后的智能优化算法快速高效地得到构件装配顺序,形成清晰的装配过程仿真视频控制现场施工。第三,针对BIM软件只能获取构件相对坐标的现状,形成了BIM模型与CAD地形图结合获取构件定位世界坐标的关键技术。通过厘清构件材料供应点、构件初定位点和可选的塔吊定位点之间的传递关系,以及各定位点与塔吊运行的协同关系,形成塔吊定位优化模型,应用萤火虫算法解决了实际项目中的竖向转运定位布置优化问题。论文共计10万余字,图表135幅。

朱超越[6](2020)在《基于健康理念的睡床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睡床与人的健康密不可分。目前市面上的睡床现状为外观同质化严重,造型千篇一律,难以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功能上缺乏对用户身体健康的思考。因此,本文提出将健康理念引入睡床设计,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个层面出发,实现睡床的外观满足用户情感需求;功能上能够有效的规避用户自身行为习惯带来的健康隐患以及卧室环境对用户健康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外观与功能相结合,完成设计实践方案。理论方面,本文以人体工程学和人性化设计理念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居家睡床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用户对于居家睡床的需求是希望能够具有益于健康的功能,以及符合自己情感喜好的外观。由此提出本文所认为的健康理念的睡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健康理念睡床的设计需求:睡床材料,环保健康,美观耐用,易加工;睡床功能,能够“提醒”和“引导”用户注意健康;睡床造型,尺寸合理,满足用户期待,具有文化底蕴;色彩搭配,迎合用户喜好。睡床设计方面,(1)睡床外观,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将用户对睡床外观的情感需求转换成设计元素。符合用户情感需求的材料为木材搭配皮革;若用户的情感需求倾向于现代实用,温暖雅致,睡床材色可选浅淡色系,造型设计强调床头装饰元素和功能元素;若倾向于和谐稳固,舒适易打理,睡床材色可选深色系,造型设计强调床头装饰元素、床尾脚元素和功能元素;(2)功能设计,挖掘用户与睡床的互动行为中存在的健康隐患点,包括长时间的倚靠和储物与床底清洁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增添床头倚靠时长“提醒”功能、加热功能和“移动”床箱的功能设想。(3)设计实践,包括预想功能的实现与完整方案的呈现,本文共设计了现代简约风格和新中式风格两款睡床,并对两款睡床是否符合所提出的设计需求做出了评价。基于健康理念的睡床将人、睡床、卧室环境三者之间有效串联,为后续的睡床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王禹婷[7](2020)在《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功能性需求和结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学生公寓家具采用传统造型,外型呆板和冰冷,与时代特点脱节,无法满足高等学校学生的使用需求和心理诉求,因此急需对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功能性和公寓家具结构进行改进。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观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模拟设计等方法,调研了学生公寓学生使用现状及学生实际实用感受,重点研究了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的功能性需求和结构问题,通过公寓家具设计实例检验了研究结果,并形成如下结论:(1)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公寓家具及空间环境的整体满意度较低。整体评价中NPS值显示为-79.26%,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储物空间及家具内部功能及空间划分满意度较低。在具体家具中,学生对衣柜和床满意度最低,认为在实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私密性等存在不足。学生多数希望家具为原木色,材质为钢木结合形式,偏向于人性化和多功能性等。(2)基于学生公寓使用者主要生活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的归纳分析,提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应提供睡眠休息、学习、储放物品、娱乐和人际交往等实用功能;并应具备空间色彩、空间分隔、空间装饰等环境氛围,以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提升审美情趣。(3)对比分析木质家具和金属家具特点,提出学生公寓应优先选用金属家具中的钢木家具为佳。并从优化连接结构、丰富家具功能结构、提升人性化以及智能家具结构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研究结果。(4)运用多功能性和模块化设计思想,模拟设计了一套符合学生需要的公寓家具。设计方案中将学习区与生活区分离,引入智能家具理念,增加储物空间等。详细分析论证实现设计方案的生产加工工艺,证明设计方案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可行。

胡杰[8](2020)在《售楼处室内空间可变性与再利用研究》文中认为售楼处作为展示楼盘的场所,不仅是开发商接待顾客、洽谈业务的地方,同时又兼顾宣传企业品牌。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楼盘更有利于销售,开发商不惜重金打造售楼处。因此,城市中随处可见独具特色、装饰豪华的售楼处。但经过调研,很多售楼处普遍使用周期短暂,在销售任务结束后即改建或者拆除。短暂的使用寿命造成材料浪费、劳动力增加、建筑垃圾的产生,不仅耗费成本,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作者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及数据统计,总结出我国售楼处在空间可变性设计及再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论文中首先分析了售楼处的转变形式,并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解析,总结出各类售楼处转换为不同空间的方法。在现有理论及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整体设计、简约主义设计、“加法”设计、开放灵动设计、流线设计、色彩设计等空间可变性的设计方法;同时提出灵活的空间分隔形式、可变式家具、适用性强的装饰材料以及软装织物等空间可变措施。最后,以实际售楼处为设计实践,运用文中提出的空间可变性及再利用方法,完成售楼处的室内设计及空间转换方案。论文最终目标是探索出一个基于售楼处空间可变性及再利用的设计思路,通过对空间合理的功能转换,延展售楼处的使用寿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庞靓[9](2020)在《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研究》文中提出受特殊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工艺技术及建筑形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木作家具是传统建筑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归属于小木作或装修范畴。闽南传统木作家具不仅与闽南文化、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在结构、形式、尺度等各方面与传统建筑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现代生活模式、材料和工艺的发展变化,传统家具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相关的营造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目前国内对于传统家具的专项研究多集中于京作、晋作、苏作、广作等生产重地,较少涉及闽南地区,因此亟需展开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本文以闽南地区具有传统样式和做法的木作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物调研和匠师访谈,对基本类型、装饰技法与题材、构造榫卯形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同时,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传统家具与民居、祠堂、宫庙等不同建筑类型在平面布局、空间尺度等方面的关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闽南传统木作家具风格以及泉州、厦门、漳州三地的差异,如泉州地区的家具风格浓烈,构件繁复,华丽厚重;漳州风格沉稳,构件简约,朴素精巧;厦门则二种风格兼备。最后,对当代木作家具在外形特征和结合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展开分析,以期为闽南传统建筑及家具的研究提供补充,为现代相关木作家具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提供参考。

赵博明阳[10](2020)在《养老院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养老院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进行研究,探索在未来养老院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老人的多样需求,同时,通过引入智能设施,以便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最优质、最安全、最便捷的服务。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笔者对老年人特点及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生理学、心理学、行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对老人能力特点的分析后归纳出老年人的类型: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老人的生理、精神、安全需求,以及不同类型老人在养老院中的如厕、沐浴、用餐、活动行为特征。基于上述内容,本文对适老设施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包括: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设计心理学等视角的无障碍理论。基于这些理论,本文更进一步探究了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的应用理论,包括:易用性理论、可适性理论、通感理论,这是本文的重点及核心内容。其次,笔者对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养老院,运用观察、记录及访谈等方法,进行了实地调研与问题分析。第一,对养老院中老人的需求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不同类型老人在居住空间、公共空间、景观空间中,进行娱乐、休息、观赏等活动方面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个层面。第二,通过对养老院各主要空间中适老设施使用情况及问题的分析,探索出传统型养老院适老设施设计的基本方法。再次,笔者基于前期理论数据与实地调研数据的整合分析,并以老人使用活动最多的老人居室空间、老人居室内卫生间、养老院公共走廊空间及室外景观空间为主要研究区域,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出了智能装备整体架构的模式,总结出了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用、灵活、安全、经济等。其中,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把家具设施部品与智能传感系统、感应装置、智能数据传输系统等部分进行整合应用,结合物联网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其主要创新成果为智能化护理床、智能照明、智能窗及窗帘系统、智能跌到救护系统、智能扶手等等。本文的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思想是:为养老院中老人的健康、安全、舒适、便捷提供最佳保障。最后,笔者运用以上基础研究成果,对北京恭和老年公寓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突破,极大地提高了该养老院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与舒适性,同时也为功能配置及需求相近的养老院项目,提供了设计理论的参考。

二、室内固定式家具的设置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内固定式家具的设置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教室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1.7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概述
    2.1 参数化设计
        2.1.1 参数化设计
        2.1.2 基于参数化设计逻辑
        2.1.3 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2.1.4 参数化设计应用案例
    2.2 可视化编程
        2.2.1 可视化编程软件
        2.2.2 可视化编程软件在设计中的应用
    2.3 代码编程和复杂算法
        2.3.1 代码编程
        2.3.2 生成设计算法
    2.4 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应用实例
        2.4.1 基于Python的适老化卫生间平面计算机自动生成研究
        2.4.2 基于Grasshopper的自动排砖方法研究
    2.5 章节小结
第三章 高校公共教室平面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3.1 公共教室平面设计
        3.1.1 公共教室分类
        3.1.2 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基本内容
        3.1.3 公共教室相关规范
    3.2 普通教室设计原则
        3.2.1 普通教室设计要求
        3.2.2 普通教室平面形状
    3.3 阶梯教室设计原则
        3.3.1 阶梯教室设计要求
        3.3.2 阶梯教室室内设计
    3.4 公共教室案例调研及基本尺度推导
        3.4.1 教室调研案例
        3.4.2 公共教室基本尺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
    4.1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及规则
        4.1.1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
        4.1.2 确定公共教室功能区域尺寸
        4.1.3 确定公共教室平面尺寸
    4.2 构建基于Grasshopper的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
        4.2.1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设置
        4.2.2 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构建过程
        4.2.3 构建理想尺寸公共教室平面布局自动生成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
    5.1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及规则
        5.1.1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生成逻辑
        5.1.2 确定公共教室平面功能分区
        5.1.3 确定座位区排布方式
        5.1.4 确定家具位置
    5.2 构建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
        5.2.1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设置
        5.2.2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程序编写
        5.2.3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参数化构建过程
        5.2.4 具有边界约束的公共教室平面布局自动布局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室组合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
    6.1 教学楼标准化平面设计原则及其布局
        6.1.1 教学楼标准化平面设计原则
        6.1.2 教学楼标准化平面柱网形式
        6.1.3 教学楼辅助空间布局
    6.2 教室组合平面生成模型预定义
        6.2.1 平面模数推导
        6.2.2 基于模数尺寸的公共教室规模
        6.2.3 基于模数尺寸的教室平面组合
    6.3 教室组合平面布局自动生成设计流程及规则
        6.3.1 确定教室组合平面基础尺寸规则
        6.3.2 教室组合平面功能分区规则
        6.3.3 教室组合平面教室排布规则
    6.4 基于Grasshopper的教室组合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
        6.4.1 教室组合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程序编写
        6.4.2 教室组合平面布局参数化模型构建过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完成工程项目实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存量大
        1.1.2 存量时代背景下既有多层住宅宜居改造的重要性
        1.1.3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空间现状不满足现阶段住户生活需求
        1.1.4 “新冠”疫情促进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的健康改造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既有住宅建筑
        1.4.2 阳台
        1.4.3 改造再利用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论文框架
2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设计及改造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改革开放以来住宅阳台的发展概况
        2.1.1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1)住宅及阳台概况
        2.1.2 全面改革时期(1992-2012)住宅及阳台概况
        2.1.3 深化改革时期(2013-2020)住宅及阳台概况
        2.1.4 住宅阳台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2.2 住宅阳台设计的相关规范
        2.2.1 住宅阳台面积计算的相关规范
        2.2.2 住宅阳台物理环境相关规范
        2.2.3 住宅阳台设计的其他规范要求
        2.2.4 相关规范的修订调整与住户阳台行为需求的关系
    2.3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设计实践
        2.3.1 住宅阳台空间改造实践
        2.3.2 住宅阳台物理环境改造实践
    2.4 本章小结
3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与住户阳台行为及需求调研
    3.1 调研对象选取
        3.1.1 调研城市选择
        3.1.2 既有多层住宅小区选取
    3.2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调研分析
        3.2.1 70 年代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分析
        3.2.2 80 年代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分析
        3.2.3 90 年代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分析
        3.2.4 2000 年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分析
        3.2.5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特点分析及总结
        3.2.6 既有多层住宅住户阳台行为问卷调研分析及总结
    3.3 针对典型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的入户调研方法
        3.3.1 典型既有多层住宅阳台入户调研套型选择
        3.3.2 调研套型及阳台基本信息采集
        3.3.3 住户相关阳台行为信息获取
        3.3.4 阳台物理环境现状测量
        3.3.5 住户对阳台主观评价获取
    3.4 典型尽端套阳台调研案例——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和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
        3.4.1 调研套型概况
        3.4.2 住户阳台行为与套内空间
        3.4.3 阳台物理环境概况
        3.4.4 住户对阳台的主观评价
    3.5 典型边套阳台调研案例——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和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
        3.5.1 调研套型概况
        3.5.2 住户阳台行为与套内空间
        3.5.3 阳台物理环境概况
        3.5.4 住户对阳台的主观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典型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及问题分析研究
    4.1 典型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与阳台行为对比分析
        4.1.1 调研住户基本信息
        4.1.2 住宅套型现状
        4.1.3 调研阳台现状
    4.2 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典型行为特征及空间环境品质需求分析
        4.2.1 炊事行为特征及空间功能品质需求分析
        4.2.2 清洁行为特征及空间功能品质需求分析
        4.2.3 存储行为特征及空间功能品质需求分析
        4.2.4 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行为的空间物理环境品质需求分析
    4.3 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空间功能品质现状问题总结
        4.3.1 空间面积有限,功能布局不合理
        4.3.2 储藏空间不足,空间利用率低
        4.3.3 家具形式老旧,使用不便
        4.3.4 阳台安全性设计不足
        4.3.5 阳台适老化设计缺失
    4.4 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物理环境品质现状问题总结
        4.4.1 外窗及栏板保温隔热能力差
        4.4.2 西晒问题严重
        4.4.3 局部照明缺失,光照条件差
    4.5 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典型行为特征及空间环境品质需求分析
        4.5.1 晾晒行为特征及空间功能品质需求分析
        4.5.2 储藏行为特征及空间功能品质需求分析
        4.5.3 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行为空间物理环境品质需求分析
    4.6 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空间功能现状问题总结
        4.6.1 地面置物及杂物堆砌现象严重
        4.6.2 储藏空间不足,空间利用率低
        4.6.3 家具形式老旧,不易使用
        4.6.4 自行增设的外支撑架无保护措施
        4.6.5 空间适老化设计缺失
    4.7 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物理环境品质现状问题总结
        4.7.1 阳台外窗及栏板保温隔热能力差
        4.7.2 西晒问题严重
        4.7.3 空间整体隔声效果较差
        4.7.4 局部照明缺失,光照条件差
    4.8 本章小结
5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策略
    5.1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住户特征及阳台行为模式
        5.1.2 建筑结构体系对阳台空间的限制
        5.1.3 基于住户自行改造基础上再改造的难度增加
        5.1.4 建筑构件现状对阳台的适老改造与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限制
    5.2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原则
        5.2.1 阳台改造的安全性原则
        5.2.2 阳台改造的适应性原则
        5.2.3 阳台改造的经济性原则
        5.2.4 阳台改造的节能性原则
    5.3 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空间功能品质改造优化设计策略
        5.3.1 重新分隔空间,扩大阳台的使用面积
        5.3.2 外挑功能台面,增加阳台可操作面
        5.3.3 重配家具设施,提高空间利用率
        5.3.4 调节安装高度或更新替换家具设施
        5.3.5 消除地面高差,铺设防滑地砖,做好外窗防渗
        5.3.6 安装烟雾泄漏报警器,增加安全性设计
        5.3.7 增设可助力设施,安装壁式折叠倚靠椅
    5.4 改为厨房空间的北阳台物理环境品质改造优化设计策略
        5.4.1 阳台栏板及外墙增设外保温层
        5.4.2 西侧窗可粘贴隔热膜,降低西晒影响
        5.4.3 替换选择保温隔热性能强的外窗
        5.4.4 增加操作台局部照明,满足操作时照度需求
    5.5 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空间功能品质改造优化设计策略
        5.5.1 优化阳台功能布局,避免空间浪费
        5.5.2 替换设置便于使用的可升降晾晒设施
        5.5.3 增设窗罩增加可使用功能空间
        5.5.4 调整阳台门窗形式,考虑进出安全与使用方便
        5.5.5 增设可助力倚靠设施,增加助力面
    5.6 改为生活家务空间的南阳台物理环境品质改造优化设计策略
        5.6.1 阳台栏板及外墙增设外保温层
        5.6.2 增设遮阳构件,提升热环境品质
        5.6.3 优化阳台门窗形式,改善阳台声热环境品质
        5.6.4 增设节能窗罩,提升阳台声热环境品质
        5.6.5 阳台布置盆栽绿化,利用植物调节空间温湿度
        5.6.6 增设阳台操作面智能顶部照明,满足不同行为照度需求
    5.7 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研究案例
        5.7.1 改造对象阳台基本情况
        5.7.2 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方案
        5.7.3 阳台功能品质改造优化设计策略
        5.7.4 阳台物理环境品质改造优化设计策略及改善模拟
    5.8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特点
        6.1.2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问题
        6.1.3 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优化设计策略
    6.2 论文局限性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实地调研问卷:孝义市既有多层住宅阳台使用现状调查表
    附录二:入户调研问卷:针对不同年代住宅套型现状入户调研记录表
    附录三:“问卷星”网络调研问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住宅阳台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四:不同年代既有多层住宅阳台现状调研概况梳理表
图表目录
致谢

(3)基于竹展平集成材的折叠式桌椅类家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与依据
        1.1.1 “折叠式”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
        1.1.2 竹展平材家具发展空间巨大
    1.2 竹展平集成材基本材料属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竹展平材应用及研究现状
        1.3.2 竹集成材家具研究现状
        1.3.3 折叠家具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
2 竹展平集成材力学性能参数测定
    2.1 引言
    2.2 竹展平集成材试件制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2.3 制备工艺流程
    2.3 力学性能参数与测定方法
        2.3.1 密度及含水率测试
        2.3.2 抗压性能测试
        2.3.3 拉伸强度
        2.3.4 剪切强度
        2.3.5 弯曲性能和剪切模量测试
        2.3.6 握螺钉力测试
        2.3.7 胶合强度测试
    2.4 结果统计与分析
        2.4.1 弹性常数
        2.4.2 物理力学参数
    2.5 本章小结
3 桌椅类折叠结构分析与设计
    3.1 折叠结构与折合原理
        3.1.1 常用折叠结构
        3.1.2 折合原理
    3.2 折叠式竹展平材结构设计
    3.3 折叠式竹展平材桌椅设计
        3.3.1 设计定位
        3.3.2 设计方案一
        3.3.3 设计方案二
        3.3.4 设计方案三
        3.3.5 设计方案四
    3.4 本章小结
4 方案数字模拟与优化
    4.1 前期处理
        4.1.1 方案选择与模型建立
        4.1.2 材料参数导入
    4.2 座面单独静力学分析
        4.2.1 网格划分
        4.2.2 确定载荷与约束
        4.2.3 求解与分析
    4.3 折叠椅构件尺寸优化
    4.4 折叠椅减量化静力学分析
        4.4.1 网格划分
        4.4.2 确定载荷与约束
        4.4.3 求解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方案验证与设计评价
    5.1 实体模型制作
    5.2 座面静载荷试验验证
        5.2.1 试验设备及方法
        5.2.2 试验内容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座面—椅背联合耐久性试验
        5.3.1 试验设备及方法
        5.3.2 试验内容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冲击试验
        5.4.1 座面冲击试验
        5.4.2 椅背冲击试验
        5.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折叠椅制作流程及成品展示
附录B 折叠椅零部件尺寸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4)经济性视角下的尤松尼亚住宅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研究
2 设计理念
3 设计策略研究
    3.1 单元系统的应用
    3.2 紧凑式平面布置
    3.3 使用固定式家具
    3.4 运用简洁的室内装饰
4 总结

(5)空间限定与建造效率 ——钢筋混凝土住宅构件组合空间设计与构件装配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对象
        1.3.1 从空间优化提高建造效率
        1.3.2 从构件设计提高建造效率
        1.3.3 从优化装配顺序提高建造效率
        1.3.4 从优化竖向转运提高建造效率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1.6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既有居住空间限定
    2.1 空间限定的理论研究
        2.1.1 空间适应性研究
        2.1.2 开放式建筑理论
        2.1.3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理念
        2.1.4 工程全寿命期分析空间限定的内在原因
        2.1.5 空间限定概念的提出
    2.2 空间限定的要素
        2.2.1 外围护要素
        2.2.2 室内空间限定方法
        2.2.3 空间限定建造技术
    2.3 既有居住空间限定的问题分析
        2.3.1 设计阶段的问题
        2.3.2 建造阶段的问题
    2.4 解决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空间优化的建造效率提升方法
    3.1 大空间住宅概念的引入
        3.1.1 大空间概念
        3.1.2 构件组合
        3.1.3 工业化建造方法
    3.2 大空间住宅的实现技术
        3.2.1 大跨度构件技术发展现状
        3.2.2 钢筋混凝土现浇大空间工业化建造技术
        3.2.3 分级装配
    3.3 构件组合空间设计
        3.3.1 大空间平面布局
        3.3.2 规则均匀的结构布置
        3.3.3 模块化功能空间
        3.3.4 三级管线设备空间
    3.4 案例分析:燕子矶保障性住房C-04栋
        3.4.1 工程概况
        3.4.2 空间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工业化与预制工业化对比技术分析
    4.1 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四大关键因素
        4.1.1 混凝土工程
        4.1.2 模板工程
        4.1.3 钢筋工程
        4.1.4 脚手架工程
    4.2 层次分析法(AHP)
        4.2.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一致性检验
    4.3 层次分析法步骤
        4.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3.2 建模原则
    4.4 层次分析对比结果
        4.4.1 层次分析数值结果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装配和拆卸的构件设计方法
    5.1 面向装配的设计(DFA)方法
        5.1.1 面向装配的构件设计原则
        5.1.2 面向装配的构件设计关键技术
        5.1.3 可视化模拟案例分析
    5.2 面向拆卸的设计(DFD)方法
        5.2.1 面向拆卸的构件设计原则
        5.2.2 面向拆卸的构件设计关键技术
        5.2.3 可视化模拟案例分析
    5.3 提高构件装配与拆卸效率的技术措施
        5.3.1 制约拆装效率的主要因素
        5.3.2 提高构件装配和拆卸效率的关键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装配顺序智能优化研究
    6.1 智能优化算法介绍和优缺点分析
        6.1.1 遗传算法
        6.1.2 蚁群算法
        6.1.3 退火算法
        6.1.4 粒子群算法
    6.2 问题表述
    6.3 解决方法
        6.3.1 路线图
        6.3.2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6.4 解决问题
        6.4.1 建立装配顺序数学模型
        6.4.2 优化算法参数设定与输出结果
        6.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拟退火优化结果
    6.5 Matlab程序模拟仿真
        6.5.1 用Matlab导出装配顺序
        6.5.2 生成模拟仿真装配过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竖向转运定位布置智能优化研究
    7.1 竖向转运
    7.2 BIM获取世界坐标信息
        7.2.1 IFC坐标转换的弊端
        7.2.2 BIM与 CAD结合获取世界坐标
    7.3 解决方法
        7.3.1 路线图
        7.3.2 萤火虫算法
    7.4 条件预设
    7.5 解决问题
        7.5.1 建立塔吊运行数学模型
        7.5.2 设定萤火虫算法参数
        7.5.3 设定塔吊运行参数
    7.6 确定每台塔吊的最佳位置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成果与展望
    8.1 研究成果
    8.2 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后记
作者简介

(6)基于健康理念的睡床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睡床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健康理念家具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2.睡床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睡床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人体工程学基础理论
        2.1.2 人性化设计理念
    2.2 睡床的设计要素和需求
        2.2.1 睡床的设计要素
        2.2.2 睡床的设计需求
    2.3 居家睡床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2.3.1 市场现状
        2.3.2 居家睡床使用现状
        2.3.3 目标用户的喜好调查
    2.4 基于健康理念睡床的设计需求分析
        2.4.1 健康理念的概念
        2.4.2 基于健康理念睡床的设计需求
    2.5 本章小结
3.人的健康与睡床的相关性分析
    3.1 用户行为分析
    3.2 睡床的尺寸
    3.3 用户对于睡床外观的情感需求
        3.3.1 睡床材料的感性意象分析
        3.3.2 睡床常用木材纹理的感性分析
        3.3.3 睡床造型的感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基于健康理念睡床的功能设计与实践方案
    4.1 床的功能设计
        4.1.1 “提醒”功能
        4.1.2 “行走的”床箱
    4.2 设计实践
        4.2.1 设计构思
        4.2.2 方案展示与说明
    4.3 基于健康理念睡床的评价
    4.4 本章小结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基于健康理念睡床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功能性需求和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高等学校公寓家具现状调研
        1.3.2 高等学校公寓家具功能性需求分析
        1.3.3 高等学校公寓家具材料及结构分析
        1.3.4 高等学校公寓家具实例设计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5 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特色
        1.5.1 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
        1.5.2 研究特色
2 部分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现状调研
    2.1 调研目的及方法
        2.1.1 调研目的
        2.1.2 调研方法
    2.2 问卷调研
        2.2.1 调研问卷设计过程
        2.2.2 调研问卷内容
        2.2.3 调研地点及样本分析
    2.3 调研结果分析
        2.3.1 家具总体评价
        2.3.2 具体家具评价
        2.3.3 家具改进方向
    2.4 本章小结
3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功能性需求剖析
    3.1 高等学校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3.1.1 公寓内学生生活方式总结
        3.1.2 公寓内学生心理需求分析
    3.2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整体功能分析
        3.2.1 使用功能
        3.2.2 美学功能
    3.3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功能需求
        3.3.1 休息睡眠
        3.3.2 学习
        3.3.3 储放物品
        3.3.4 娱乐
        3.3.5 人际交往
    3.4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空间环境功能需求
        3.4.1 空间色彩分析
        3.4.2 空间分隔功能
        3.4.3 空间装饰功能
    3.5 本章小结
4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用材及结构分析
    4.1 学生公寓主流家具材质类型对比分析
        4.1.1 学生公寓家具材质分析
        4.1.2 学生公寓钢木家具适用性分析
    4.2 学生公寓家具结构分析
        4.2.1 家具整体结构分类及特点
        4.2.2 家具连接结构
        4.2.3 学生公寓家具结构优化
    4.3 本章小结
5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实例设计
    5.1 家具实例设计整体构思及参数分析
        5.1.1 家具整体设计思想
        5.1.2 家具风格确定
        5.1.3 尺寸选择依据
    5.2 学生公寓家具设计方案
        5.2.1 家具的空间布局方案
        5.2.2 家具个体设计方案
        5.2.3 设计方案评价
    5.3 加工工艺可行性分析
        5.3.1 设计实例生产工艺分析
        5.3.2 学生公寓家具生产工艺流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研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售楼处室内空间可变性与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售楼处空间可变性与再利用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2.1 售楼处空间可变性与再利用的现状调查
        2.1.1 售楼处的类型
        2.1.2 售楼处空间再利用数据分析
    2.2 售楼处空间可变性与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2.2.1 售楼处室内空间分隔过细
        2.2.2 售楼处室内装修过于复杂
        2.2.3 售楼处室内空间灵活性差
    2.3 售楼处空间可变性及再利用的必要性
        2.3.1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3.2 开发企业节本提效的需求
        2.3.3 满足业主生活需要
第三章 售楼处空间转变类型及再利用案例分析
    3.1 售楼处空间转变类型分析
    3.2 售楼处空间转变及再利用案例分析
        3.2.1 转型为商业场所
        3.2.2 转型为社区会所
        3.2.3 转型为办公场所
        3.2.4 转型为展厅
        3.2.5 转型为实体住宅
        3.2.6 转型为幼儿园
        3.2.7 转型为健身会所
        3.2.8 转型为体育场所
第四章 售楼处空间可变性与再利用方法与策略
    4.1 售楼处空间可变性的设计方法
        4.1.1 注重空间的整体性设计
        4.1.2 采用简约主义风格设计
        4.1.3 采用“加法”方式进行设计
        4.1.4 采用开放灵动的设计
        4.1.5 合理的组织流线设计
        4.1.6 注重使用色彩设计
    4.2 售楼处空间可变性的措施
        4.2.1 采用灵活的空间分割方式
        4.2.2 采用便于安拆的可变式家具
        4.2.3 采用适用性强的装饰材料
        4.2.4 灵活运用软装织物
    4.3 各类装饰风格售楼处空间转变策略
        4.3.1 新中式风格售楼处空间转变策略
        4.3.2 欧式风格售楼处空间转变策略
        4.3.3 现代风格售楼处空间转变策略
第五章 售楼处空间转变及再利用设计实践
    5.1 售楼处项目介绍
    5.2 售楼处设计理念
    5.3 售楼处室内设计说明
    5.4 售楼处转换为办公区设计说明
        5.4.1 售楼处接待区转变办公前台
        5.4.2 售楼处洽谈区转变为办公室
        5.4.3 售楼处展厅转变为办公室和洽谈室
        5.4.4 售楼处VIP洽谈区转变为财务室
        5.4.5 售楼处签约室转变为办公室
        5.4.6 售楼处休息区转变为会议室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对闽南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意义
        1.2.2 对传统木作家具体系研究的意义
        1.2.3 对现代室内家具陈设与设计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现状
        1.4.1 关于古代家具典籍文献
        1.4.2 关于传统木作家具的综合研究
        1.4.3 关于传统木作家具的专项研究
        1.4.4 小结
    1.5 研究目标及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1.7 收获与未尽事宜
        1.7.1 创新之处
        1.7.2 未尽事宜
第2章 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的类型
    2.1 承具
        2.1.1 桌
        2.1.2 案
        2.1.3 几
    2.2 坐具
        2.2.1 凳
        2.2.2 椅
    2.3 卧具
        2.3.1 架子床
        2.3.2 罗汉床
    2.4 庋具
        2.4.1 橱柜
        2.4.2 箱
        2.4.3 其他
    2.5 神龛
    2.6 其他
        2.6.1 面盆架
        2.6.2 衣架
        2.6.3 梳妆台
        2.6.4 灯台
        2.6.5 屏风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的装饰
    3.1 装饰技法
        3.1.1 雕刻
        3.1.2 线脚
        3.1.3 攒接
        3.1.4 镶嵌
        3.1.5 漆饰
    3.2 装饰题材
        3.2.1 卷草纹
        3.2.2 云纹
        3.2.3 花鸟纹
        3.2.4 螭纹
        3.2.5 人物纹
        3.2.6 博古纹
        3.2.7 麒麟与狮子纹
        3.2.8 其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的构造
    4.1 常用材料
        4.1.1 主要材料
        4.1.2 辅料辅件
    4.2 常用工具
        4.2.1 解材平木工具
        4.2.2 测量定向工具
        4.2.3 穿剔雕刻工具
    4.3 结合方式
        4.3.1 面-面连接
        4.3.2 线-线连接
        4.3.3 面-线连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5.1 民居类建筑
        5.1.1 公共空间
        5.1.2 私密空间
        5.1.3 辅助空间
    5.2 祠堂类建筑
        5.2.1 平面布局
        5.2.2 空间尺度
    5.3 宫庙类建筑
        5.3.1 平面布局
        5.3.2 空间尺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闽南传统木作家具的特点
        6.1.1 类型特点
        6.1.2 装饰特点
        6.1.3 构造特点
        6.1.4 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6.2 闽南传统木作家具的影响因素
        6.2.1 自然环境
        6.2.2 文化背景
        6.2.3 工艺技术
        6.2.4 建筑形式
    6.3 闽南传统木作家具的地域差异
        6.3.1 外形样式
        6.3.2 装饰风格
    6.4 传统木作家具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6.4.1 传统木作家具制作的现状问题
        6.4.2 传统木作家具制作的问题成因
        6.4.3 保护传承的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尺寸表
附录B 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类型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养老院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养老与适老设施设计的世界趋势
        1.1.2 国内相关政策及标准的转变
        1.1.3 中国老龄化趋势及老人的需求转变
        1.1.4 全球智能化浪潮对传统型养老院的冲击
        1.1.5 国内智能化养老设施系统的缺乏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养老院的定义
        1.2.2 养老院相关用房的定义
        1.2.3 养老院适老化设计的含义
        1.2.4 养老院适老设施的界定
        1.2.5 智能化适老设施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1.4.3.1 主要贡献述评
        1.4.3.2 不足之处分析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6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1.1 文献研究法
        1.6.1.2 实地调研法
        1.6.1.3 学科交叉法
        1.6.1.4 图表分析法
        1.6.1.5 比较研究法
        1.6.2 技术路线
    1.7 课题的创新点
        1.7.1 架构了养老院智能设施应用的“整合模式”
        1.7.2 提出了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设计理念
        1.7.3 开拓了“通感理论”在养老院智能改造中的运用
    本章小结
2 养老院中老年人及适老设施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老年人及其能力的界定
        2.1.1 老年人的界定
        2.1.2 老年人能力的界定
    2.2 老年人的需求理论
        2.2.1 养老院中老年人生理需求
        2.2.2 养老院中老年人精神需求
        2.2.3 养老院中老年人安全需求
    2.3 老年人的特征
        2.3.1 老年人生理特征
        2.3.2 老年人心理特征
        2.3.3 老年人行为特征
        2.3.3.1 老年人活动特征
        2.3.3.2 老年人用餐特征
        2.3.3.3 老年人如厕特征
        2.3.3.4 老年人沐浴特征
    2.4 养老院中适老设施设计的基础理论
        2.4.1 无障碍理论
        2.4.1.1 人体工程学视角的无障碍
        2.4.1.2 设计心理学视角的无障碍
        2.4.1.3 环境行为学视角的无障碍
        2.4.2 易用性理论
        2.4.3 可适性理论
        2.4.4 通感理论
    本章小结
3 传统型养老院适老设施设计的基本方法
    3.1 养老院居住空间适老设施设计方法
        3.1.1 养老院居住空间针对不同需求的适老化设计
        3.1.1.1 针对自理老人需求的居住空间
        3.1.1.2 针对半自理、失能老人需求的居住空间
        3.1.1.3 针对失智老人需求的居住空间
        3.1.2 养老院居住空间家具设施的适老化设计
        3.1.2.1 一、二线城市养老院居住空间家具设施现状分析
        3.1.2.2 养老院居住空间家具设施适老化设计方法总结
    3.2 养老院公共空间适老设施设计方法
        3.2.1 养老院公共空间针对不同需求的适老化设计
        3.2.1.1 针对自理老人需求的公共空间
        3.2.1.2 针对半自理、失能老人需求的公共空间
        3.2.1.3 针对失智老人需求的公共空间
        3.2.2 养老院公共空间家具设施的适老化设计
        3.2.2.1 一、二线城市养老院公共空间家具设施现状分析
        3.2.2.2 养老院公共空间家具设施适老化设计方法总结
    3.3 养老院景观空间适老设施设计方法
        3.3.1 养老院景观空间针对不同需求的适老化设计
        3.3.1.1 针对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需求的景观空间
        3.3.1.2 针对失智老人需求的景观空间
        3.3.2 养老院景观空间家具设施适老化设计
        3.3.2.1 一、二线城市养老院景观空间家具设施现状分析
        3.3.2.2 养老院景观空间家具设施适老化设计方法总结
    本章小结
4 养老院智能化适老设施的设计要点与技术运用
    4.1 养老院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原则
    4.2 养老院功能空间中智能化适老设施整体架构
        4.2.1 养老院内部空间智能化适老设施架构分析
        4.2.2 养老院外部空间智能化适老设施架构分析
    4.3 老人居室空间内智能设施设计
        4.3.1 老人居室空间智能设施运用分析
        4.3.2 老人居室空间中智能化护理床
        4.3.3 老人居室空间中智能化窗、窗帘
        4.3.4 老人居室空间中智能照明
        4.3.5 老人居室空间中智能电视
        4.3.6 老人居室空间中智能跌倒救护系统
    4.4 老人居室卫生间内智能设施设计
        4.4.1 老人居室卫生间智能设施运用分析
        4.4.2 如厕区智能化改造
        4.4.3 盥洗区智能化改造
        4.4.4 淋浴区智能化改造
    4.5 公共走廊空间智能设施设计
        4.5.1 公共走廊空间智能设施运用分析
        4.5.2 公共走廊扶手智能化改造
        4.5.3 基于智能扶手的走廊导引系统
    4.6 景观空间智能设施设计
        4.6.1 景观空间智能设施运用分析
        4.6.2 基于视听觉感官的景观照明与跌倒救护设施智能化改造
        4.6.3 养老院景观空间中固定式坐具与种植池智能化改造
    本章小结
5 项目实证:恭和老年公寓智能化适老设施的改造设计
    5.1 机构运营及空间配置情况分析
        5.1.1 机构的运营服务情况
        5.1.2 功能空间配置及使用情况分析
    5.2 项目中老人居住空间智能化改造
        5.2.1 基于失智老人的居住空间智能化改造
        5.2.2 基于自理、半自理、失能老人的居住空间智能化改造
        5.2.3 老人防疫隔离观察室智能化改造
    5.3 项目中老人公共空间智能化改造
    5.4 项目中景观空间智能化改造
    本章小结
6 结论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室内固定式家具的设置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教室平面的计算机自动生成设计研究[D]. 朱可人.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既有多层住宅阳台改造再利用优化设计策略研究[D]. 任慧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基于竹展平集成材的折叠式桌椅类家具设计研究[D]. 刘雨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经济性视角下的尤松尼亚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 徐凯旋,莫诗龙,王琼. 城市建筑, 2021(15)
  • [5]空间限定与建造效率 ——钢筋混凝土住宅构件组合空间设计与构件装配关键技术研究[D]. 刘聪. 东南大学, 2020(02)
  • [6]基于健康理念的睡床设计研究[D]. 朱超越.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家具功能性需求和结构设计研究[D]. 王禹婷.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8]售楼处室内空间可变性与再利用研究[D]. 胡杰. 青岛大学, 2020(01)
  • [9]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研究[D]. 庞靓. 华侨大学, 2020(01)
  • [10]养老院智能化适老设施设计研究[D]. 赵博明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标签:;  ;  ;  

如何设置室内固定家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