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

10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

一、新生儿窒息108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敏[1](2021)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全球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出生窒息,窒息居新生儿死因的第三位,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复苏成功率显着提高,窒息并发症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最主要原因。目的:根据收集的窒息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及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各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并从孕母、胎儿情况及复苏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探析,为早期识别多器官损害高危患儿和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去降低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减少器官损害个数、减轻器官损害程度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临床管理水平、降低窒息患儿死亡率及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贡献一份力量。方法:通过病历系统查找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窒息患儿,归纳总结窒息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入院后进行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肾功能(尿量、肌酐、尿素值)、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肌酶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肌激酶同工酶值)、颅脑彩超、心脏超声、心电图、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胸腹部X线等检查结果进行各器官功能评估,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统计研究对象中发生死亡的病例数,计算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并分析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胎龄、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足月组和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多器官损害组、非多器官损害组,分别比较胎龄和窒息程度对窒息患儿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影响以及器官损害数量与窒息患儿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探讨孕母年龄、既往妊娠病史、患病情况以及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情况和复苏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窒息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影响。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和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窒息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与多器官损害发生显着相关的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OR)和95%可信区间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6软件进行。结果:(1)86.0%的窒息患儿并发了器官损害,62.0%患儿器官损害个数≥2个。(2)窒息新生儿各器官损伤发生率分别是肺(62.1%)>心脏(46.0%)>脑(38.7%)>肾(33.6%)>胃肠道(26.8%)>肝(3.0%)。(3)各器官损伤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肺、脑、肾和胃肠道遭受窒息损伤风险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窒息相比,重度窒息患儿脑、肺和心脏损伤几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窒息新生儿肺损伤后以呼吸衰竭(54.8%)最多见,其中I型和II型呼吸衰竭各占23.7%和76.3%,其次为NRDS(43.1%)、肺炎(28.1%)、MAS(18.5%)、PPHN(4.1%)、气胸(2.7%)、肺不张(2.1%)和肺出血(1.4%)。(5)235例窒息患儿中有225例(95.7%)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有103例(43.8%)患儿心电图结果异常,有45例(19.1%)患儿心脏彩超结果异常。但仅有48%(108/225)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的患儿最终确诊为心脏损伤,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结果异常的患儿均证实存在心脏损伤。心脏损伤患儿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ST段改变96例(93.2%)、各种心律失常13例(12.6%),心脏超声异常依次为三尖瓣反流14例(31.1%)、右室扩大7例(15.6%)、动脉导管未闭6例(13.3%)、心包积液5例(11.1%)、左房增大5例(11.1%)、房水平异常分流4例(8.9%)和心室壁运动减弱4例(8.9%)。(6)91例脑损伤患儿中有早产儿67例(73.6%),其中ICH有36例(53.7%)、HIE有16例(23.9%)、两者兼有者15例(22.4%),足月儿24例(26.4%),其中HIE者15例(62.5%)、ICH者4例(16.7%)、两者兼有者5例(20.8%)。(7)79例肾损伤患儿中仅有18例(22.8%)肾功能异常者同时出现无尿或少尿症状,而61例(77.2%)患儿虽存在肾功能异常而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8)63例胃肠道损伤患儿中有54例(85.7%)出现腹胀、48例(76.2%)出现胃储留、35例(55.6%)出现胃肠出血和10例(15.8%)出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研究对象中共有15人死亡(其中8人为生后≥72小时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达6.3%,死亡病例中共有早产儿11例,占死亡人数的73.3%。具体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心力衰竭4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肺出血1例,气胸1例,呼吸衰竭4例。(10)15例死亡患儿均发生了器官损害,其中多器官损害14例,占死亡人数的93.3%,其中并发3种器官损害者有8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肺和脑损伤者4例,心、肺和胃肠道损伤者1例,心、肺和肾损伤者2例,肺、脑和肾损伤者1例),4种器官损害者有4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和肾损伤者3例,心、肺、胃肠道和肾损伤1例),5种器官损害者2例(包括同时并发心、脑、肺、肾和肝损伤者1例,心、肺、脑、胃肠道和肾损伤者1例),单器官损害者死亡1例,为心脏损害且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人数的6.7%,无器官损害者中没有死亡病例,组间比较显示多器官损害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多器官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孕母年龄≥35岁或孕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先兆流产病史、胎盘异常、早产、窒息程度重、低出生体重儿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用氧浓度>40%是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疾病,各器官损害是窒息造成的主要不良后果,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后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肺,其次是心脏和脑,心肺脑三种脏器损伤也是导致窒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新生儿窒息后常发生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早产儿和重度窒息患儿。(3)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表现形式多样,临床中常需借助各器官功能监测的辅助检查加以识别,以提高多器官损害早期诊断率及协助评估损伤程度。(4)窒息死亡患儿常为多器官损害者,且器官损害个数常≥3个,并常同时损伤心、脑、肺三大脏器中的两种。(5)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多器官损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复苏用氧浓度>40%以及胎盘异常、孕母年龄≥35岁或孕母患有高血压疾病或孕期先兆流产病史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复苏时用氧浓度>40%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对窒息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新法复苏、积极防治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高危因素、熟悉窒息患儿各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加强各器官功能状态监测以及早期诊治各器官损害可减少多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

郑凌云[2](2020)在《心肌标志物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足月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患儿的1 min 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28例)和轻度窒息组(67例),并设置健康新生儿40例为观察组,检测窒息组及观察组心肌标志物血清CK、CK-MB及cTnI的值,上述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血心肌酶标志物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CK、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有利于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引起的心肌损伤的诊断。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心肌损伤标志物与窒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窒息越严重,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越高。

谭绍葵[3](2018)在《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科2011-06~2016-12共81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41例,常规治疗+头部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n=40例,常规治疗),治疗72h后对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相关指标以及症状表现,包括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检测,振幅脑电图分级,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结果:治疗72h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 <0. 05),治疗组EEG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率恢复率及惊厥控制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同时实施早期亚低温治疗,能够快速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阮以斌[4](2018)在《磷酸肌酸对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磷酸肌酸对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窒息并重度心肌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各为25例。A组给予磷酸肌酸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B组为64.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的心肌酶谱变化、心功能改善与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优于B组,对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新生儿窒息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实施磷酸肌酸治疗可显着提高其心功能,促进其相关指标改善,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孔凡玲,胡绍举,刘宽,谭丽,熊强,李萌,朱艳[5](2018)在《新生儿窒息后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酸钠的干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酸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52例足月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患儿的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另选同期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TnT)水平;将重度窒息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磷酸肌酸钠干预治疗,于治疗7 d后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CTnT、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CTnT、LDH水平显着低于重度窒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CK-MB、CTnT、LDH等各项指标均显着优于自身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肌酸钠干预组的CK、CK-MB、CTnT、LDH水平显着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QTmin、QTmax、QTd等各指标均显着优于自身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肌酸钠干预组的心率、QTmin、QTd等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Q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窒息程度越重心肌损伤标志物越高,心肌损伤也越严重;早期给予磷酸肌酸钠干预治疗窒息合并心肌损伤,能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体内的水平,推测磷酸肌酸钠可能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张颖[6](2017)在《脐带血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联合检测新生儿脐带血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b)、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fraction of creatine kinase,CK-MB)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新生儿HI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01月2016年12月间在金乡人民医院产科分娩,具有围产期窒息高危因素,可能发生HIE的60例足月单胎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足月无围产期窒息高危因素的健康单胎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随诊发现观察组中患新生儿HIE的54例,设为HIE组,其中轻中重组分别有10、36、8例。未患HIE的设为非HIE组,共6例。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抽取脐静脉血4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Mb,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水平,分析不同指标预测HIE及其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各组新生儿性别、胎龄、体重、身长、分娩方式无差异(P>0.05)。HIE组心血管表现、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IE组及对照组(P<0.05)。中重度HIE组脐带血血清cTnI、Mb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非HIE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组与非HIE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HIE组脐带血血清CK-MB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非HIE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HIE组CK-MB水平明显高于非HIE组和对照组(P<0.05)。脐带血血清cTnI、Mb和CK-MB三个指标之间及三个指标与HIE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0且P值均<0.05)。脐带血血清cTnI、Mb、CK-MB诊断HI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32、0.925,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0157ng/ml、96.53 ng/ml、43.0U/L。脐带血血清cTnI、Mb、CK-MB和联合诊断模型PRE之间AUC两两比较,cTnI、Mb、CK-MB三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Mb、CK-MB三者分别与PRE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血清cTnI、Mb、CK-MB诊断HIE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679、0.798,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0159ng/ml、161.47 ng/ml、81.48U/L。cTnI、Mb、CK-MB和联合诊断模型PRE之间AUC两两比较,cTnI、Mb、CK-MB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CK-MB与PRE无统计学意义(P>0.05),Mb与PR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组新生儿脐带血血清cTnI、Mb、CK-MB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脐带血血清cTnI、Mb、CK-MB水平可早期反映HIE病情严重程度;早期联合检测脐带血血清cTnI、Mb、CK-MB可早期预测HIE的发生、有效评估其严重程度,为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早期检测脐带血血清cTnI、CK-MB可以早期预测HIE心肌损伤的发生。

孙畅,付秀娟,王鑫璐,朱大胜[7](2016)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磷酸肌酸钠(CPS)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关于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1月已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和评价纳入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1 574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CPS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OR=4.27,95%CI(3.05,6.00)],联用CPS组心肌损伤指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有下降。CK[WMD=-192.04,95%CI(-263.02,-121.06)]、CK-MB[WMD=-16.62,95%CI(-21.18,-12.05)]、HBDH[WMD=-61.57,95%CI(-81.29,-41.85)]、LDH[WMD=-163.11,95%CI(-202.06,-124.15)]、c Tn I[WMD=-0.26,95%CI(-0.37,-0.14)]、AST[WMD=-8.87,95%CI(-11.77,-5.97)]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心肌损伤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当前证据表明:CPS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疗效,联用磷酸肌酸钠能降低新生儿窒息后导致心肌损伤的相关指标。

范敏娜[8](2015)在《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的住院新生儿,收集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共计40例,分为两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在出生后3 h和出生后10 d的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转氨酶。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出生后3 h和出生后10 d的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转氨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生后3 h和出生后10 d的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转氨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的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转氨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情变化呈正相关,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急性期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显着升高,恢复期水平下降,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转氨酶效果一致。

张国英[9](2015)在《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I(c Tn 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的117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窒息组70例,重度窒息组47例。选取同期出生的128例无窒息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CK-MB及c Tn I水平。结果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的CK-MB、c Tn I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的CK-MB、c Tn I水平显着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d窒息新生儿的CK-MB、c Tn I水平显着低于1、2、3 d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窒息新生儿的CK-MB、c Tn I水平显着低于1、2 d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d窒息新生儿的CK-MB、c Tn I水平显着低于1 d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的缺氧程度同心肌损害程度成正比,血清CK-MB及c Tn I水平可以作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诊断指标。

张莹[10](2015)在《预防性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脑损伤101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在新生儿窒息心脑损伤的预防性治疗中的效果,为改善该类患儿的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窒息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预防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性治疗基础上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心肌损伤发生率、脑损伤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天,观察组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第7天,观察组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患儿的神经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预防性治疗窒息新生儿,可降低发生心脑损伤的风险,有效缓解心脑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新生儿窒息108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窒息108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审查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2.3 窒息新生儿病死率及主要死因分析
    2.4 器官损害个数对窒息患儿预后的影响
    2.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讨论
    3.1 窒息和器官损害发生发展机制
    3.2 新生儿窒息的多脏器损害
    3.3 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治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心肌标志物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
    2.2 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
    2.3 各组患儿血清cTnI异常率比较
    2.4 心电图检测
    2.5 窒息组新生儿心电图异常
3 讨论

(3)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EEG分级比较
    2.2 两组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心率、呼吸、血压的比较
3 讨论

(4)磷酸肌酸对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
    2.2 对比心肌酶谱变化情况:
    2.3 对比CTn I水平:
    2.4 对比心功能改善情况:
3 讨论

(5)新生儿窒息后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酸钠的干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检测方法
        1.4.1 仪器
        1.4.2 标本采集与检测
        1.4.3 各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
    1.5 治疗方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后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磷酸肌酸钠干预组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
    2.3 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与磷酸肌酸钠干预组的心电图检查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新生儿窒息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3.2 磷酸肌酸钠的干预效果

(6)脐带血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观察
        1.1.2 对照组
    1.2 诊断及分组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资料收集
        1.3.2 标本采集
        1.3.3 标本测定
        1.3.4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各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各组新生儿高危因素比较
    2.3 各组新生儿心血管表现、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比较
    2.4 各组新生儿血清cTnI、Mb、CK-MB的测定结果
    2.5 血清cTnI、Mb、CK-MB之间及与病情之间相关性分
    2.6 血清cTnI、Mb、CK-MB对HIE诊断价值分析
    2.7 血清cTnI、Mb、CK-MB对HIE心肌损害诊断价值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的参考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7)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概况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临床疗效
        2.4.2 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的改变
        2.4.3 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改变
        2.4.4 治疗后血清羟丁酸脱氢酶的改变
        2.4.5 治疗后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改变
        2.4.6 治疗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改变
        2.4.7 治疗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改变
        2.4.8 安全性分析
        2.4.9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8)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指标:
    1.4 研究方法。
    1.5 评价标准: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CK-MB、c Tn I水平的比较
    2.2 不同日龄窒息新生儿CK-MB与c Tn I水平的比较
3讨论

(10)预防性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脑损伤10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新生儿窒息108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小敏. 三峡大学, 2021(01)
  • [2]心肌标志物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J]. 郑凌云.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6)
  • [3]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 谭绍葵.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05)
  • [4]磷酸肌酸对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J]. 阮以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7)
  • [5]新生儿窒息后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酸钠的干预效果分析[J]. 孔凡玲,胡绍举,刘宽,谭丽,熊强,李萌,朱艳. 广东医学, 2018(09)
  • [6]脐带血血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CK-MB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研究[D]. 张颖. 青岛大学, 2017(02)
  • [7]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J]. 孙畅,付秀娟,王鑫璐,朱大胜. 中国妇幼保健, 2016(22)
  • [8]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意义[J]. 范敏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5(26)
  • [9]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张国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5(21)
  • [10]预防性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脑损伤101例临床分析[J]. 张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04)

标签:;  ;  ;  ;  ;  

10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