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基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

苄基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

一、苯苄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雷凯,成臣,章起明,王盛亮,黄曙华,刘宵,陈先雄,高冰可,王斌强,石庆华,曾勇军[1](2020)在《不同除草剂与施用剂量对南方晚粳稻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除草剂对南方晚粳稻的药害问题,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常规粳稻镇稻11号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对南方常用的3种除草剂及2种剂量开展试验,其中除草剂分别为33%苯·苄·异丙甲可湿性粉剂(BJ)、68%吡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BX)、25%苄·丁粉剂(BD),施用剂量设推荐剂量(AD)和增施25%剂量(AD+25%),研究了不同除草剂及其剂量对晚粳稻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镇稻11号在产量及有效穗数上不同除草剂剂量间存在显着差异外,其他各品种各性状在不同除草剂及其剂量间均无显着差异;各处理下镇稻1 1号产量及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70%和2.30%)。各除草剂对水稻产量、茎蘖数及成穗率的影响差异较小,总体均以BJ表现略佳。剂量增施25%,各品种及不同除草剂下产量、有效穗数及各时期的茎蘖数均降低。综上,与籼稻、籼粳杂交稻相比,常规粳稻对除草剂较为敏感;各除草剂对晚粳稻不利影响的差异不大,应尽量降低其施用剂量以增加有效穗数及产量。

周浩,陆邢峰,谢松华,杨凌峰,易红娟[2](2017)在《农科壹号颗粒剂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试验》文中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4%农科壹号对移栽稻田的千金、稗草、鳢肠和鸭舌草具有较好封杀效果,其经济有效剂量每667 m2用1 400 g为宜,持效期可达30 d。药后28 d,其对鳢肠杀除防效为99.4%,对千金、莎草及鸭舌草的杀除防效均达100.0%,总草防除效果达99.5%。

张晶旭[3](2015)在《杂交水稻参与杂草稻起源的证据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草稻是与栽培稻同种的杂草生物型,广布于世界各水稻产区,已经成为一些热带国家和地区导致水稻减产的首要杂草因素。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在近年来有愈发严重的趋势,虽已经有众多杂草稻起源假说但尚无定论。由于杂草稻和水稻对除草剂的反应一致,还没有对杂草稻有效但对栽培稻安全的化学防除方法。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一度被认为是有效解决杂草稻防除难问题的钥匙。但对其商业化种植潜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进行防范的。首先,杂草稻与转基因水稻之间的基因交流存在抗性基因逃逸的生态风险,由此产生的抗除草剂杂草稻会具有更大的防除难度。其次,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势必会加重对应用最为广泛的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的依赖,继而出现对单一类型除草剂长期使用的情况。稻田杂草群落结构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某些可以逃过除草剂伤害的杂草可能迅速发展为优势群落。抗/耐除草剂杂草问题也可能会因为在单一除草剂长期选择压下加重,从而为稻田杂草的防除带来新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杂草稻的起源、抗除草剂基因的逃逸、长期单一除草剂的使用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工作。1.栽培水稻来源是杂草稻的起源假说之一,对我国杂草稻基于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也支持这一假说,但是缺乏直接证据。利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进行制种的三系杂交水稻是于上世纪70年代初培育而成的,之后被迅速推广种植并一直占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由于利用杂种优势的杂交水稻自身是杂种,其后代如果存留田间会产生各种生物型的性状分离,由此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与近年来杂草稻大量爆发联系起来。根据细胞质基因主要是通过母系遗传的特点,三系杂交水稻人为引入的不育细胞质基因可以成为研究栽培稻和杂草稻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独特的标记。我们首先从我国杂草稻发生最严重的辽宁、江苏和广东省选取了 36份杂草稻,利用传统的遗传学手段通过杂草稻和不育系及保持系间的杂交试验进行了野败型和BT型细胞质不育基因的检测,结果在来自广东的4份杂草稻材料中检测到了野败型不育细胞质基因,但没有检测到含有BT型细胞质不育基因。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方法又对取自广泛种植籼型杂交稻的12个省份的共322份杂草稻材料进行野败不育细胞质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12份杂草稻中检测到了该基因。之后,利用经典的遗传学杂交的方法验证基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明确共有16份杂草稻含有野败型不育细胞质基因。基于母系遗传的理论,可以推断它们最初的母系亲本应该是含有相同细胞质基因的杂交水稻。在演化过程中,杂交水稻后代的性状分离及与其它稻类间的基因交流可能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的这一结果首次为栽培稻参与到了杂草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当中提供了直接证据。说明了杂草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是伴随着水稻的栽培不断进行的。由于所有被检测的358份杂草稻中仅有16份材料与杂交水稻有直系亲缘关系,仅占不到5%的比例,说明中国近年来杂草稻的爆发与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进一步可以推断我国的杂草稻起源和演化历史要早于杂交稻培育和种植历史。2.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间基因漂移的发生会导致抗性基因逃逸的生态风险。很多研究已经证明转基因水稻作为花粉供体向杂草稻发生基因漂移会导致基因逃逸,其风险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水稻和杂草稻间的基因漂移是双向的,转基因水稻可以作为花粉受体接受来自杂草稻的花粉。杂草稻中杂草化基因的渗入可能使转基因水稻自身发生向抗性杂草稻的快速演化,导致基因逃逸。但对转基因水稻因反向基因漂移造成的潜在基因逃逸问题却缺乏足够重视。杂草稻中检测出野败不育细胞质基因的证据,明确了栽培水稻作为起始直系母本的自身杂草化的起源和演化途径存在。为了评价杂草稻向转基因水稻发生反向基因漂移的风险,我们选择了没有杂草稻发生的田块进行转基因水稻材料的种植,而在试验田周边稻田种植杂草稻材料作为潜在的杂草稻花粉供体。考虑到水稻材料间遗传背景和表型的差异可能影响到基因逃逸的频率,我们选择了多个转基因水稻材料进行试验。两种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86B和Bar68-1,以及分别以他们为恢复系育成的抗草铵膦转基因杂交水稻Ⅱ优86B、香125s/Bar68-1和各自的F2代被用于首年的种植。每年收获的水稻材料用于次年在对应小区的种植,试验在草铵膦选择压下连续进行三年。试验第二年在种植两种转基因杂交水稻的F3代群体的小区中发现了具有草铵膦抗性且果皮为红色的类杂草稻植株;第三年在另外两个种植转基因杂交水稻的F3代群体的小区中也发现了类杂草稻植株;而种植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小区在试验期间始终没有类杂草植株被发现;说明转基因杂交水稻后代可能较转基因水稻有更高的基因逃逸风险。通过分子标记的检测证明类杂草稻植株是杂草稻向水稻发生基因漂移而产生的杂交后代。同质园条件下类杂草稻材料的后代表现出普遍高于其各自起始母系亲本(转基因杂交水稻)和潜在的起始杂草稻父本的相对适合度,说明它们有演化为新型抗草铵膦杂草稻的潜力。试验中类杂草稻植株是在转基因杂交水稻的F3代群体中首先发现,说明反向基因漂移事件是发生在杂交水稻的F2代。进一步我们设计了单独的基因漂移试验用于探索不同类型转基因水稻出现不同基因逃逸风险的原因。两种杂交水稻6两优9368、Ⅱ优98以及各自的F2代被作为花粉受体,三种转基因水稻Bar68-1、T1C-19和86B被作为花粉供体。结果显示无论与哪个花粉供体相组合,两种杂交水稻发生基因漂移的频率(0.07-0.98%)都要显着的低于其各自的F2代(0.96-1.65%)。通过这一系列的试验证明,由杂草稻向转基因水稻的反向基因漂移可以使后者快速杂草化为抗除草剂杂草稻,从而发生基因逃逸。即便通过草铵膦的使用使稻田中杂草稻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周边田中存在的杂草稻产生的花粉源也会具有威胁。由于性状分离的杂交水稻后代有更高的异交率,转基因杂交水稻表现出高于转基因常规水稻的基因逃逸生态风险。因此,对转基因杂交水稻应该执行更严格的生态安全评估标准,并在制种和种植过程中配合更有保障的安全管理措施。3.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技术使非选择性的广谱除草剂也得以用于稻田杂草防除。但随之带来的单一目标除草剂的长期使用会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并且可能加重抗除草剂杂草的问题。为了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而使用单一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我们选择了转基因抗草铵膦水稻Bar68-1进行连续3年的水直播种植,使用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进行杂草防控,同时设置了稻田常用选择性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对照以及不采取除草措施的空白对照。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两种除草剂处理下的杂草密度和杂草物种丰富度都有显着的下降。但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的长期使用表现出较选择性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更好的杂草防控效果。其中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始终有较好的除草效果,总杂草密度持续降低而显示出除草效果逐年变好的趋势。而选择性除草剂丙草胺-苄嘧磺隆处理下的杂草密度确(?)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水稻产量自试验第二年开始便显着低于草铵膦处理。对丙草胺-苄嘧磺隆不敏感的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双穗雀稗成为绝对优势杂草物种是引起总杂草密度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现对草铵膦具有抗性的杂草出现。综合试验结果可知,至少在抗性杂草出现之前,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的种植不会由于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的单一长期使用而使稻田杂草群落向不良方向演替。

姚雄,李经勇,唐永群,甘兴友,文明,张现伟[4](2012)在《重庆地区稻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庆地区稻田杂草有33种,分属22个科,其中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杂草种类最多。稻田优势杂草与耕地制度及栽培方式密切相关。冬季囤水田以牛毛毡、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野慈姑和浮萍为多;稻—油轮作田以猪殃殃、牛筋草、繁缕、看麦娘为多。根据稻田耕作类型科学施用有针对性的除草剂,并实行年度更换,以减少除草剂残留和杂草抗药性的产生;改进收割机械,加强适宜机收的水稻新品种选育,以减轻机械收获稻谷带来的落粒越年生秧苗防除难题。

李建伟[5](2012)在《50%异丙·丁·苯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苏直播稻田杂草具有两个出苗高峰,以播种后10-15天达到第一个出苗高峰,该期杂草出苗量大,与水稻共生期长,禾本科、阔叶类及莎草科杂草同时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抑制杂草第一个出苗高峰重要措施的除草剂土壤封闭处理在杂草综合治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针对江苏稻区杂草发生的特点,对异丙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的复配最佳比例、制剂配伍组合、安全性和安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采用盆栽整株生测法研究表明异丙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可有效防除稗草、异型莎草和鳢肠。采用COLBY法配方筛选试验确定异丙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时三者最佳的质量比为24:24:2。复配剂最佳配伍组合筛选得到符合WP标准的优化配方。具体配方如下:有效成分50%(异丙隆24%、丁草胺24%、苄嘧磺隆2%);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8%;烷基茶磺酸盐4%;填料补足。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50%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WP的原药有效成分为50%,分散性>85%,pH值为6-8,水分<2%,悬浮率>80%,润湿时间<60s,崩解时间<3min,热贮稳定性合格。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兔眼睛刺激性试验、兔皮肤刺激性试验、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的毒理学试验研究,表明50%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WP属于微毒和弱致敏物,对操作者、使用者安全。盆栽整株生测法研究表明50%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WP以60-90g/667m2的剂量于水稻立针期至1叶期时施用对水稻安全。籼稻较粳稻更为敏感。大田药效试验对50%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WP在直播稻田、麦套稻田、机插秧稻田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稻田水稻播后2-4d(立针期)用药,其推荐剂量为水直播稻田40~60g/667m2,旱直播稻田100~120g/667m2;麦套稻播后1-6d内用药,用药100g/667m2;水稻小苗机插秧田稻移栽后4-6d用药,推荐剂量为40-60g/667m2。药后保持田间土壤湿度,对田间杂草防效优良,对水稻安全。本产品已在我国直播稻田获得登记,于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推广使用,年平均使用面积约40万亩。

倪萌[6](2010)在《60%丁草胺乳油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药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60%丁草胺乳油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药效研究结果表明,60%丁草胺乳油不同剂量对防除稻田杂草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一次施药能有效控制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田间杂草,建议在生产中使用剂量为1 687.5mL/hm2。

金晨钟,王义成,李四军,刘桂英,陈跃进,王朝辉,屈双婷,陈代旺[7](2009)在《40%苯苄乙草胺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研究》文中认为对40%苯苄乙草胺WP、10%苄嘧磺隆WP、50%苯噻酰草胺WP、20%乙草胺WP、60%苯噻苄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0%苯苄乙草胺WP在水稻抛秧后57d施药,可有效防除稗草、节节菜、矮慈菇、鸭舌草、异型莎草等各种稻田常见杂草,用药量600750g/hm2,药后40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83.8%88.6%、94.4%96.4%,显着高于对照药剂60%苯噻苄WP600g/hm2、10%苄嘧磺隆WP300g/hm2和50%苯噻酰草胺WP750g/hm2防效。

陆海华,黄慧超,周益民,邹利军[8](2008)在《苄·环庚除草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大面积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水稻10—15天秧龄抛秧、地膜秧、工厂秧和直播田面积不断扩大,化除难度增大,草害问题突出,威胁严重。本研究以水稻小苗(抛秧)田和直播田杂草防除为目标,旨在研究开发新型除草剂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苄.环庚除草剂(商品名:谷旺)杀草谱广,对一年生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丁香蓼、陌上菜、鸭舌草、节节菜等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多年生的矮慈姑、野荸荠也有明显的效果,在适时施用,方法适当的前提下,亩用10%苄.环庚可湿性粉剂40—50g,一次用药即能有效地控制水稻全生育期杂草的危害,综合防效达95%左右,且安全性好,农本比施用二氯苄、丁苄、苯苄、龙杀等除草剂降低四分之一,经济效益显着提高。

陆建明,袁震,周科标,周益民,石磊[9](2006)在《除草剂谷旺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大面积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水稻10~15天秧龄抛秧、地膜秧、工厂秧和直播田面积不断扩大,化除难度增大,草害问题突出,威胁严重。本研究以水稻小苗(抛秧)田和直播田杂草防除为目的,旨在研究开发新型除草剂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谷旺除草剂杀草谱广,对一年生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丁香蓼、陌上菜、鸭舌草、节节菜等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多年生的矮慈姑、野荸荠也有明显的效果,在适时施用、方法适当的前提下,亩用10%谷旺可湿性粉剂40~50g,一次用药即能有效地控制水稻全生育期杂草的危害,综合防效达95%左右,且安全性好,农本比施用二氯苄、丁苄、苯苄、龙杀等除草剂降低四分之一,经济效益显着提高。

将汉忠,魏训初,周益民[10](2006)在《谷旺(苄·环庚)除草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苯苄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苯苄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农科壹号颗粒剂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处理设计
    1.3 试验田概况
    1.4 田间管理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药效
        1.5.2 安全性
        1.5.3 产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杂草的防效
        2.1.1 药后14 d
        2.1.2 药后28 d
        2.1.3 药后56 d
    2.2 安全性
        2.2.1 初期生长情况
        2.2.2 施药后水稻分蘖情况
        2.2.3 施药后水稻考苗情况
    2.3 产量
3 小结

(3)杂交水稻参与杂草稻起源的证据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杂草稻的研究概述
        1 杂草稻的概念及生物学特性
        1.1 杂草稻的概念
        1.2 杂草稻的形态特征
        1.3 杂草稻的杂草特性
        1.3.1 休眠性
        1.3.2 落粒性
        1.3.3 竞争性
        1.3.4 适应性
        2 杂草稻的分类与起源
        2.1 杂草稻的分类
        2.2 杂草稻的起源
        3 杂草稻的分布及危害
        3.1 杂草稻的分布
        3.1.1 杂草稻在世界的发生分布
        3.1.2 杂草稻在我国的发生分布
        3.1.3 杂草稻的扩散
        3.2 杂草稻的危害
        4 杂草稻的防治及资源利用
        4.1 预防措施
        4.2 防除措施
        4.3 杂草稻资源的利用
    第二节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潜在的生态风险
        1 除草剂抗性的发展和应用
        1.1 除草剂及其抗性的发展利用
        1.1.1 化学除草剂的发展
        1.1.2 抗除草剂基因的发现和利用
        1.1.3 抗除草剂基因的抗性机理
        1.2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现状
        2 抗性基因逃逸的生态风险及其评估
        2.1 抗性基因逃逸的方式
        2.1.1 转基因作物自身杂草化
        2.1.2 转基因作物发生基因漂移
        2.2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漂移风险
        2.2.1 基因漂移的对象
        2.2.2 影响基因漂移的因素
        2.2.3 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后代的适合度研究
        3 单一除草剂长期使用的生态风险
        3.1 杂草群落结构的改变
        3.2 利于抗性杂草出现
第二章 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提供了杂交水稻参与杂草稻起源演化的直接证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流程
        1.3 杂交和育性检测方法
        1.3.1 水稻人工杂交方法
        1.3.2 育性检测方法
        1.4 不育基因分子标记方法
        1.4.1 DNA提取方法
        1.4.2 PCR反应条件
        1.5 籼粳分类方法
        1.5.1 程氏指数法
        1.5.2 杂交亲和性检测
        1.6 育性恢复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基因的检测方法
        1.6.1 育性恢复基因的检测
        1.6.2 BT型不育细胞质基因的检测
        1.6.3 野败型不育细胞质基因的遗传学检测
        1.6.4 野败型不育细胞质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2 试验结果
        2.1 杂草稻材料的粳籼分类
        2.2 杂草稻与BT型不育系配套的杂交水稻的关系
        2.3 杂草稻与野败型不育系配套的杂交水稻的关系
        2.4 扩大杂草稻种群鉴定野败不育细胞质
    3 讨论
        3.1 栽培稻参与杂草稻演化的直接证据
        3.2 杂交稻演化为杂草稻过程的推论
        3.3 杂草稻的地域独特性
        3.4 当今杂草稻起源时间的推断
第三章 杂草稻花粉压下转基因杂交水稻向抗性杂草稻的快速演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演化试验
        1.1.2 基因漂移试验
        1.2 试验田概况
        1.3 演化试验
        1.3.1 试验设计
        1.3.2 花期和株高统计
        1.3.3 自生苗统计
        1.3.4 类杂草稻植株的选取与鉴定
        1.4 同质园下类杂草稻后代杂草性评估试验
        1.5 基因漂移试验
    2 试验结果
        2.1 杂交稻后代群体中出现类杂草稻植株
        2.2 抗性类杂草稻后代适合度评价证明了杂草稻的快速演化
        2.3 杂交水稻分离后代有延长的花期和增大的株高变异
        2.4 异交率试验揭示了杂交水稻后代的高异交率
        2.5 杂交稻自生苗证明了后代的存续
    3 讨论
        3.1 反向的基因漂移导致了抗性杂草稻的产生
        3.2 转基因杂交水稻的高基因漂移风险归因于后代的高异交率
第四章 连续单一除草剂应用情况下的转基因直播稻田杂草群落动态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
        1.3.1 杂草调查方法
        1.3.2 数据处理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草铵膦和丙·苄的除草效果及对产量影响
        2.2 单一除草剂连续使用对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的影响
        2.3 杂草组成结构以及各种杂草的相对重要值变化情况
        2.4 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2.5 杂草群落相似性的变化
    3 讨论
        3.1 草铵膦和丙·苄的防除杂草效果
        3.2 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对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 全文总结
    1 全文讨论
    2 全文结论
    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50%异丙·丁·苯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及优缺点
        1.1.1 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1.1.2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1.2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
    1.3 直播稻田杂草化学防除
    1.4 直播稻田封闭除草剂现状
        1.4.1 异丙隆
        1.4.2 丁草胺
        1.4.3 苄嘧磺隆
第二章 异丙·丁·苄配方筛选和制剂加工
    2.1 配方筛选
        2.1.1 材料和方法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步骤
        2.1.4 结果与分析
        2.1.5 小结与讨论
    2.25 0 %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制剂加工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第三章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研究
    3.1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分析方法
    3.2 异丙隆、苄嘧磺隆的含量测定
    3.3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四章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毒理学研究
    4.1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大鼠急性经口毒性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试验结果
    4.2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急性经皮毒性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试验结果
    4.3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急性眼睛、皮肤刺激试验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试验结果
    4.4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
        4.4.1 材料与方法
        4.4.2 试验结果
第五章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安全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
第六章 50%异丙·丁·苄可湿性粉剂大田药效试验
    6.1 水直播稻田杂草试验效果
        6.1.1 材料与方法
        6.1.2 结果与分析
        6.1.3 结论
    6.2 旱直播稻田杂草试验效果
        6.2.1 材料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2.3 结论
    6.3 对水稻小苗机插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6.3.1 材料与方法
        6.3.2 结果与分析
        6.3.3 小结与讨论
    6.4 麦套稻田杂草研究
        6.4.1 材料与方法
        6.4.2 结果与分析
        6.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60%丁草胺乳油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实施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的安全性
    2.2 除草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7)40%苯苄乙草胺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处理及设计
    1.3 试验田概况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1.5 气象资料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1.6.1 除草效果调查
        1.6.2 安全性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的安全性
    2.2 除草效果
        2.2.1 对稗草的防除效果
        2.2.2 对阔叶杂草、莎草类杂草的防除效果
        2.2.3 对各类杂草的总防效
3 小结与评价

(8)苄·环庚除草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苄·环庚杀草谱和除草效果试验材料
    1.2 苄·环庚的应用技术试验研究方法
        1.2.1 最佳用药量试验
        1.2.2 施药适期试验
        1.2.3 不同施药方法试验
    1.3 苄·环庚对作物安全性观察
        1.3.1 对水稻小苗抛秧田安全性
        1.3.2 秧田 (直稻田) 施用苄·环庚对秧苗的安全性观察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苄·环庚的杀草谱和除草效果试验
    2.2 苄·环庚防除水稻小苗 (抛秧) 田杂草的应用技术
        2.2.1 用药量试验
        2.2.2 用药适期试验
        2.2.3 不同用药方法试验
        2.2.4 苄·环庚的药效发挥
    2.3 苄·环庚对作物安全性观察
        2.3.1 对粳稻型抛栽水稻和籼稻型杂交水稻的安全性
        2.3.2 对秧田 (直播稻田) 的安全性
3 田间评价及应用技术
    3.1 田间评价
    3.2 应用技术
    3.3 注意事项

(9)除草剂谷旺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杀草谱和除草效果试验
    1.2 应用技术试验
        1.2.1 最佳用药量试验
        1.2.2 施药适期试验
        1.2.3 不同施药方法试验
    1.3 对作物安全性观察
        1.3.1 对水稻小苗抛秧田安全性
        1.3.2 秧田 (直播稻田) 施用谷旺对秧苗的安全性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草谱和除草效果
    2.2 应用技术
        2.2.1 最佳用药量
        2.2.2 用药适期
        2.2.3 不同用药方法比较
        2.2.4 保水时间对药效的影响
    2.3 作物安全性
        2.3.1 对粳稻型抛栽水稻和籼稻型杂交水稻的安全性
        2.3.2 对秧田 (直播稻田) 的安全性
3 结论
    3.1 田间评价
    3.2 应用技术
    3.3 注意事项

(10)谷旺(苄·环庚)除草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谷旺杀草谱和除草效果试验
    1.2 谷旺的应用技术试验
        1.2.1 最佳用药量试验。
        1.2.2 施药适期试验。
        1.2.3 不同施药方法试验。
    1.3 谷旺对作物安全性观察
        1.3.1 对水稻小苗抛秧田的安全性。
        1.3.2 对秧田 (直播田) 秧苗的安全性。
        1.3.3 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作物的药物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谷旺的杀草谱和除草效果
    2.2 谷旺防除水稻小苗 (抛秧) 田杂草效果
        2.2.1 不同用量效果。
        2.2.2 不同用药方法效果。
        2.2.3 不同用药适期效果。
        2.2.4 谷旺的药效发挥。
    2.3 谷旺对作物安全性观察
        2.3.1 对粳稻型抛栽水稻和籼稻型杂交水稻的安全性。
        2.3.2 对秧田 (直播稻田) 的安全性。
3 田间评价及应用技术
    3.1 田间评价
    3.2应用技术
    3.3注意事项

四、苯苄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除草剂与施用剂量对南方晚粳稻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雷凯,成臣,章起明,王盛亮,黄曙华,刘宵,陈先雄,高冰可,王斌强,石庆华,曾勇军. 杂交水稻, 2020(01)
  • [2]农科壹号颗粒剂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试验[J]. 周浩,陆邢峰,谢松华,杨凌峰,易红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6)
  • [3]杂交水稻参与杂草稻起源的证据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研究[D]. 张晶旭.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4]重庆地区稻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与建议[J]. 姚雄,李经勇,唐永群,甘兴友,文明,张现伟. 杂草科学, 2012(03)
  • [5]50%异丙·丁·苯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与开发[D]. 李建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6]60%丁草胺乳油防除移栽稻田杂草药效研究[J]. 倪萌.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5)
  • [7]40%苯苄乙草胺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效果研究[J]. 金晨钟,王义成,李四军,刘桂英,陈跃进,王朝辉,屈双婷,陈代旺.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2)
  • [8]苄·环庚除草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J]. 陆海华,黄慧超,周益民,邹利军. 四川化工, 2008(03)
  • [9]除草剂谷旺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J]. 陆建明,袁震,周科标,周益民,石磊. 现代农药, 2006(05)
  • [10]谷旺(苄·环庚)除草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J]. 将汉忠,魏训初,周益民. 上海农业科技, 2006(05)

标签:;  ;  ;  ;  ;  

苄基防除稻田杂草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