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学术期刊中一稿多投的客观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张进峰[1](2019)在《学术创新与繁荣需要为学术作品发表开路》文中认为在学术出版环节"一稿一投"制度背后,存在着阻碍学术正常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稿件多投"是作者作为学术主体的自然权利,《着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的内容与法在价值立场上"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创新"的精神相违背;由其所产生的"一稿一投",为凌驾于作者方之上的非法专断,且放纵了出版方的拖延行为,破坏了学术活动主体间的平等关系,也导致出版方在学术主体性质上被异化,对学术传播与互动构成严重危害,阻碍了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术出版领域需要从封闭僵化的本位性与权力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向开放性与服务性思维转变,为学术作品发表畅开通道,从而形成有利于学术健康发展的局面。
李艳红,钟鸣宇,刘宇[2](2018)在《重复发表现象研究——以CNKI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大规模重复发表的客观文献记录揭示重复发表现象。【方法】以中国知网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1994年到2014年重复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从6个维度分析其重复发表的分布特征。【结果】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复发表现象呈上升趋势;重复发表次数以2次为主;发表时间差在一年以内的占94.35%;同一期刊刊载重复发表论文情况严重;部分作者因投稿心切将一篇论文同时或先后投向不同期刊;作者职称越高越容易出现重复发表。【结论】解决重复发表问题的关键是要健全审稿机制,各期刊应该联合开发具有预防重复发表论文功能的投稿系统。
汤二子[3](2017)在《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文中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制定严格毕业要求,并将培养压力转移到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导师身上。部分导师为规避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会对学生制定更加严格的毕业要求。在这种培养模式传导下,一些研究生因科研行为扭曲而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如"一稿多投"。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及与研究生具有行为互动的学术期刊最优化决策为切入点,分析造成研究生选择"一稿多投"的机制,探讨更具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手段。
朱华杰[4](2017)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学术不端是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都认识到学术不端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风气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危害,纷纷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维护学术诚信。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成绩显着。但学术不端行为仍在研究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既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在社会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防范学术不端,十分必要、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聚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对相关概念及关系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本章从整体进展和个别探索两个维度,对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进行了梳理。一是立足我国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全局,紧密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征,探讨了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整体进展。二是以武汉大学为例,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努力与探索进行了具体呈现。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摸清研究生学术行为现状,掌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面向武汉地区七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与遵守情况、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原因、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建议期待等,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本章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有效举措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4个方面: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以生为本,倡导自律;加强教育,重在预防;重在执行,严惩不贷。这些经验可为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借鉴。第五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处理惩罚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和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重点内容包括:培育学术精神、提升研究能力和强化规范意识。第六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本章从基础支撑、合力构建和全程教育等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更好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强调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提供坚实支撑。探讨了从组织力量、制度力量和队伍力量等三方面构建合力,通过入学前教育、入学教育、课程教育、毕业教育和网络教育,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王浩[5](2014)在《传承与突破: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30年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术论着数量增长很快,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应用创新等增多,但从总体上看,图书馆学研究质量的提高与论着数量的快速增长并不同步。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学研究质量的提高和学术创新更为迫切和必要。为了解决图书馆学学术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较少的问题,必须夯实学科基础,明晰学术规范。然而,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研究和践行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原因何在?应采取哪些对策?这些问题还没有被系统研究过。有鉴于此,本文特对这些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是与学术研究活动相伴而生、相随而行的,图书馆学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存在着自身的学术规范,它是图书馆学学术秩序得以健康维持的基本法则。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作为图书馆学界的基本理念和共同认同,蕴涵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石。目前学界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论证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总体而言,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内容大体包括学术道德层面、学术运作层面、学术法规层面,体现在科研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技术标准、法律界限等焦点问题上,涵盖学术研究活动的各主要环节,包括研究基本规范、研究程序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成果撰写规范、引文规范、署名规范、学术评价规范与学术批评规范等内容。本文的研究按照逻辑次序展开,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调查法等来研究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相关命题,主要立足解决以下关键难点问题:着重在理论上探讨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素和相关命题,论述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上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言。从总体上依次论述了本文研究的问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指出当前研究的空白和薄弱之处,同时提出了本文采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本章主要分析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并阐述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学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的关系。第三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现状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本章结合前面的理论论述内容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开展了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图书馆学期刊论文撰写规范文本调查分析。本章抽样调查了国内外部分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登载的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规范情况,主要查看论文的文摘、关键词、文献综述的撰写和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是否规范,并对国内外期刊论文的规范情况做了对比分析。第五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成就、失范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本章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所取得的进展、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深入分析了其原因。第六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内容阐释。本章重点阐述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研究规范、研究程序规范、写作规范、引文规范、成果发表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等。第七章,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实施对策与建议。本章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建设的原则,总结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实现的具体途径和具体对策,以期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践行和学术创新提供借鉴。第八章,结论和展望。本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归纳了本文的主要学术创新之处,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内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有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学术环境、提升研究水平和效率、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培养学术新人的规范意识、扩大国际学术同行交流。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有机体,涉及到研究主体的基本价值观、研究形式的技术规范、研究内容的实质规范,具体说来,包括了学科基本概念和术语规范、学术原理命题规范、学科方法规范、职业伦理规范等。本文的研究是对这些规范内容的提炼总结,通过分析这些规范的理论研究视域和建设策略,来达到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深入认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深远地影响着学术交流、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应当言之有物,论证有据,令学术同行共享各自的研究经验,启迪新的学术思想火花,所有这些均取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程度。学术积累对一门学科的健康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术规范要求这种学术积累必须来自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创新,避免无意义的重复研究。学术规范并不是限制学术研究中的创新,恰好相反,而是合理调整学术创新的途径,明确研究中的创新宗旨,促进真正的学术创新。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只是一个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图书馆学研究的创新,规范与创新,两者相得益彰。提倡学术规范,并不是扼杀创新,而是为创新树立一个公认的行为准则,避免创新走弯路。进行创新的同时,也是对现有学术规范的一种检验,如果实践证明现有的学术规范会阻碍创新,那么就应当修正那些不合理的学术规范。总之,学术规范和创新两者不可偏废,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推动着彼此的良性发展。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问题——创新——确立规范——新问题——再创新——再规范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此循环反复,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相关研究才能从低级走向高级,逐步完善。调查发现,目前相当多的研究人员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步骤、写作要领、引文选择、学术批评和评价规范、学术道德、学术法规等认知有限,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知识的研究与传播。国外有关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的研究水平高于国内,尤其是在各种规范文本的研制与编写方面,也有必要广泛涉猎和借鉴国外有关成果,以期不断改进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发现,图书馆学学术规范至少包括8大规范。这些规范既有与其他学科共有的通用性规范,亦有其个性化规范。不论是通用还是个性规范都对图书馆学的学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学学术共同体必须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研究与传播,加强对研究人员,尤其是青年学者、研究生等的学术训练和研究伦理教育,回归学术研究的本质,不搞无意义的重复研究和平庸研究,更不能搞虚假研究,确实促进图书馆学知识增量,不断提高图书馆学学科成熟度。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较系统地研究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较完整地提出了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较详细地摸清了图书馆学研究遵守学术规范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确立与完善,学术创新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其所处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反映出一定地域、时间和空间里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对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学术的发展与繁荣,从而有助于在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的认知上更加接近其真理。
郑晓艳[6](2013)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作者与学术期刊的共赢策略——从“一稿多投”现象谈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稿多投在学术期刊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数字互联网技术为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契机,通过普及稿件采编系统、建立全国期刊投稿统一管理和稿件双向选择的管理平台系统,推广数字优先出版等方式,不仅可使投稿、审稿、出版的整个周期大大缩短,而且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方式,建立作者与期刊之间和谐、健康的关系,实现作者和学术期刊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陈明[7](2011)在《学术期刊着作权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文学、科学、艺术领域的空前繁荣,学术界对期刊着作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尊重着作权”、“保护着作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是我国在2001颁布实施新修订的《着作权法》及实施条例,使着作权的保护更加有法可依。学术期刊是具有独创性和建立在独创性特点基础之上的汇编作品,受着作权的保护理所当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刊着作权的特性和着作权具体内容在保护方式上的特点,使他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文中对当前出现的侵犯期刊着作权的相关问题如不守约定一稿多投、抄袭、剽窃原作者作品、参考文献引用过程中的不规范及网络环境下电子期刊侵犯纸质期刊着作权等,分别作了详尽的分析。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研究学术期刊相关的侵权行为对学术期刊的正常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的意义。本文以学术期刊的着作权法研究为出发点,指出学术期刊作为汇编作品在保护方式上的自身特点,在研究学术期刊所享有的着作权权项与期刊中特殊作品的权利归属的基础上,对学术期刊的双重性,即局部着作权与整体着作权的特点和关系进行论述,对侵犯期刊着作权保护的侵权行为问题如“一稿多投”、抄袭、剽窃及不规范参考文献的具体侵权行为一一进行剖析,对其成因、利弊关系以及对该问题的立法现状进行论述。以作者、期刊社和使用者各自的法律地位不同角度进行辨析,对具体侵权行为的认定、判断、法律责任及防范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通过对作者、期刊社和使用者三者的不同立场权衡他们之间的利弊,在对我国学术期刊保护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防范的措施与对策,简述在当前形势下存在的种种侵犯期刊着作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为。引入了国外关于期刊着作权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特别是欧美国家一些着名学术期刊着作权保护的方法以及政策环境,提出在当前环境下建立我国专门的学术期刊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其能为学术期刊着作权的保护提供参考。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五章:第一章:学术期刊的着作权特性。论述了学术期刊的概念及作品性质,指出学术期刊作为汇编作品,其特性和着作权具体内容在保护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本部分通过分析学术期刊特性即整体着作权和局部着作权,来消除人们对学术期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它不同于一般出版物无论从产生、归属还是保护方面都有其特殊性。第二章:“一稿多投”的着作权问题。本部分详细阐述了一稿多投的成因、争论及利弊分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一稿多投对期刊社、着作权人及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及利弊权衡。对一稿多投进行法律性质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第三章:学术规范中抄袭、剽窃的判断及法律分析。本部分针对当前抄袭、剽窃盛行的现象,从抄袭、剽窃的表现形式、认定及法律责任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从根源上遏制及防范这一行为。第四章:参考文献的着作权问题。不规范的参考文献不仅影响学术论文的质量而且使他人成果遭受抄袭、剽窃之苦。本部分共分为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不规范参考文献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建构。第五章:学术期刊着作权保护的争议及国外保护的借鉴。本部分主要分析在实践中存在的否认学术期刊着作权和局部着作权的错误认识,简述在当前形势下存在的种种侵犯期刊着作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为。介绍了欧美国家一些着名学术期刊着作权保护的方法以及政策环境,以其对我国学术期刊保护能有所借鉴。同时指出在当前环境下建立我国专门的学术期刊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张小强,吕赛英,游滨[8](2011)在《教育部科技部学术规范视野下的一稿多投及其对编辑工作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分析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及科学技术部《科研活动诚信指南》中关于一稿多投的内容。从对一稿多投的定义、界定和例外规定3个方面分析3个《指南》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及其对学术期刊编辑避免并处理一稿多投的意义。
张建蓉[9](2008)在《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再评》文中研究表明学界曾对学术论文一稿多投现象从概念定位、产生原因、作者心理、防范和处理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过探讨。理性对待一稿多投的问题,应在完善法律保障的基础上提倡作者自律、媒体自律。作者应尊重读者、尊重刊物、尊重自己的作品,从努力提高文稿的学术水平来增加录用的可能性。编者应按规约回复作者,努力缩短审稿流程,通过期刊专业化、专业期刊联盟、建立统一投稿平台等途径减少和杜绝一稿多发的现象。
魏秀菊,王柳,赵光磊[10](2008)在《学术期刊办刊中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及启示——以《农业工程学报》为例》文中提出分析了学术出版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如学术期刊管理不善,会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农业工程学报》在防范和处理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办刊人在学术出版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在出版环节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出现问题的处理和曝光对违规学者具有很大威慑力。最后提出:在期刊出版过程中,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工作极其复杂,亟待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学术期刊编辑部及审稿专家要严格审选稿件,将核查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审稿的重要内容之一;编辑部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规范出版行为;学术出版界携手并肩,共同防范和抵制学术期刊出版违规论文,形成规范的学术出版的大环境,断绝不端学术论文出版传播的渠道,为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作出期刊应有的贡献。
二、论学术期刊中一稿多投的客观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学术期刊中一稿多投的客观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学术创新与繁荣需要为学术作品发表开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一稿多投”是对稿件多投之正常行为的否定性称谓 |
2 从恶性博弈走向良性的多主体共同协作 |
3 学术出版领域制度完善当为作品发表开路 |
3.1 对原创作品发表环节的设障,与“绝对尊重原创主体的研究活动的公共原则”相违背 |
3.2 对原创作品发表之通道的消极性对待与作为,与“最大程度地加快原创主体的原创作品面世的公共原则”相违背 |
3.3“原创作品”被阻滞在发表环节的客观结果,与“充分繁荣学术批评,挖掘原创作品价值,转化为社会的精神生命力的公共原则”相违背 |
4 结语 |
(2)重复发表现象研究——以CNKI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 数据分析与发现 |
2.1 首发时间分布 |
2.2 重复发表次数分布 |
2.3 首发与重发时间差分布 |
2.4 刊登重复发表论文的期刊 |
2.5 重复发表的心理动机 |
2.6 重复发表的作者职称 |
3 启示和建议 |
3.1 重复发表的病源在出版生态 |
3.2 期刊要健全审稿机制 |
3.3 期刊联合建立特色投稿系统 |
4 结语 |
(3)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生“一稿多投”的成因 |
1. 研究生与学术期刊 |
2. 研究生与培养单位 |
3. 研究生与导师 |
三、研究生“一稿多投”的改进对策 |
1. 学术期刊评审改进空间 |
2. 反思研究生培养模式 |
(4)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研究的总体概况 |
(二) 研究的多维视角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践进程 |
一、整体进展 |
(一) 在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动态把握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
(二) 在学风建设全局中全面审视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
二、个案呈现—以武汉大学为例 |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
(二)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
(三)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
三、主要问题 |
(一) 思想认识方面 |
(二) 教育活动方面 |
(三) 规范建设方面 |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知行状况调查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 |
(一) 性别分布 |
(二) 年级分布 |
(三) 学位类别分布 |
(四) 学科分布 |
(五) 工作经历 |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认知与遵守情况 |
(一) 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情况 |
(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遵守情况 |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影响因素 |
(一) 社会和学界层面的影响因素 |
(二) 研究生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
(三) 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 |
四、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的主要期待 |
(一) 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 |
(二) 在招生录取、毕业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专项审查 |
(三) 进一步提升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实效性 |
(四) 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
第三章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域外借鉴 |
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
(一) 设立专职机构 |
(二) 制定政策法规 |
(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二、以生为本,倡导自律 |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
(二) 签署誓言,倡导自律 |
(三) 注重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
三、加强教育,重在预防 |
(一) 教育内容具体明确 |
(二) 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
四、强化监管,重在执行 |
(一) 执法必严,违规必究 |
(二)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
第四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重点内容 |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
(二) 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
(三) 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
(四)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
(五) 严明纪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
(六) 遵守规范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重点内容 |
(一) 培育学术精神 |
(二) 提升研究能力 |
(三) 强化规范意识 |
第五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化策略 |
一、夯实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支撑 |
(一) 深化招生改革,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
(二) 明确培养目标,推进培养机制改革 |
(三) 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
(四) 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建立正确的学术导向 |
二、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强大合力 |
(一) 组织力量:健全机构,明确权责 |
(二) 制度力量:明确标准,重在执行 |
(三) 队伍力量:全员参与,各司其责 |
三、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全程教育 |
(一) 重视入学前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
(二) 加强入学阶段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
(三) 注重课程中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
(四) 抓实毕业环节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
(五) 做好网络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附录二: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状况问卷调查 |
附录三: 个别访谈 |
后记 |
(5)传承与突破: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问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分析 |
2.2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界定 |
2.3 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界定 |
2.4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
2.5 主要理论概述 |
第三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现状问卷与访谈调查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1.1 调查过程 |
3.1.2 调查分析 |
3.2 专家访谈 |
3.2.1 访谈过程 |
3.2.2 访谈分析 |
第四章 图书馆学期刊论文撰写规范文本调查分析 |
4.1 调查过程 |
4.2 调查分析 |
第五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成就、失范表现及原因分析 |
5.1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建设的成就 |
5.2 图书馆学学术失范表现 |
5.3 图书馆学学术失范原因分析 |
5.3.1 外部原因 |
5.3.2 内部原因 |
第六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的内容阐释 |
6.1 图书馆学基本规范 |
6.2 图书馆学研究程序规范 |
6.3 图书馆学写作规范 |
6.4 图书馆学引文规范 |
6.5 图书馆学成果发表规范 |
6.6 图书馆学学术批评规范 |
6.7 图书馆学学术评价规范 |
6.8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规范 |
第七章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实施对策与建议 |
7.1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的保障原则 |
7.2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建设的主要途径 |
7.2.1 培养学术道德修养 |
7.2.2 改革学术管理体制 |
7.2.3 借助社会公众力量 |
7.3 图书馆学学术创新的主要途径 |
7.3.1 塑造合理的创新思维 |
7.3.2 提炼科学的创新技法 |
7.3.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7.3.4 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
7.3.5 把握社会的确切需求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本文创新之处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6)数字信息化时代作者与学术期刊的共赢策略——从“一稿多投”现象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1 理性对待“一稿多投”现象 |
2 治标不治本:“一稿多投”解决之困境 |
2.1 收取审稿费 |
2.2 采用契约式投稿方式 |
2.3 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 |
3 数字互联网技术下应对“一稿多投”的策略 |
3.1 普及稿件采编系统 |
3.2 建立全国投稿统一管理系统和双向选择的管理平台 |
3.3 在学术期刊中推广优先数字出版 |
(7)学术期刊着作权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研究现状 |
3、研究问题和创新点 |
第1章 学术期刊的着作权特性 |
1.1 学术期刊着作权概述 |
1.1.1 学术期刊的概念 |
1.1.2 学术期刊的创作及作品性质 |
1.2 学术期刊着作权的双重身份 |
1.2.1 学术期刊的整体着作权 |
1.2.2 学术期刊的局部着作权 |
1.3 学术期刊社享有的着作权内容 |
1.3.1 学术期刊着作人身权 |
1.3.2 学术期刊着作财产权 |
1.3.3 版式设计专有权 |
第2章 “一稿多投”的着作权问题 |
2.1 “一稿多投”的界定 |
2.2 “一稿多投”出现的原因 |
2.2.1 作者方面的原因 |
2.2.2 期刊社方面的原因 |
2.2.3 社会方面的原因 |
2.3 有关“一稿多投”现象的争论 |
2.4 “一稿多投”性质的法律分析 |
2.4.1 “一稿多投”的《着作权法》分析 |
2.4.2 “一稿多投”的防范 |
第3章 学术规范中抄袭、剽窃的判断及法律分析 |
3.1 抄袭、剽窃的概念 |
3.2 抄袭、剽窃的主要表现 |
3.2.1 对他人作品直接照搬,部分或全部的抄袭 |
3.2.2 将他人作品改头换面为己所用以及对使用他人作品不注明出处 |
3.2.3 将集体创作或者与他人合作的作品作为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发表 |
3.3 抄袭、剽窃的认定 |
3.3.1 从作品创作的完成时间来判断 |
3.3.2 从原作品更改的程度判断 |
3.3.3 从主客观上进行判断 |
3.4 抄袭、剽窃的法律责任及防范 |
第4章 参考文献的着作权问题分析 |
4.1 参考文献引用中的问题 |
4.2 参考文献的规范化建构 |
第5章 学术期刊着作权保护的争议及国外保护的借鉴 |
5.1 学术期刊着作权保护的争议 |
5.1.1 学术期刊着作权存在的偏颇认识 |
5.1.2 侵犯学术期刊的表现形式 |
5.2 国外学术期刊着作权保护的借鉴 |
5.2.1 国外有关学术期刊着作权的借鉴 |
5.2.2 学术期刊着作权的集体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教育部科技部学术规范视野下的一稿多投及其对编辑工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一稿多投的定义 |
2 一稿多投的界定 |
3 一稿多投的例外 |
4 结束语 |
(9)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再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的概念定位 |
二、学术论文一稿多投的主要原因 |
(一) 审稿迟滞, 投稿回空 |
(二) 强制性的人才评价体制 |
(三) 观念更新 |
(四) 法律漏洞 |
(五) 学术期刊定位不明, 期刊之间缺乏沟通 |
三、作者一稿多投的心理动机 |
四、思考、建议与对策 |
(一) 编辑自律, 缩短审稿流程, 按规约回复 |
(二) 作者自律, 谨守法定禁投期不它投之规定, 已发表论文不再另发 |
(三) 建立稿件回执机制, 完善出版合同制度 |
(四) 学术期刊专业化, 同类刊物联合防范 |
(五) 建立统一投稿平台 |
(六) 完善《着作权法》, 建立标准化的行规和实施行规的权威 |
(七) 重新构建人才评价体制 |
四、论学术期刊中一稿多投的客观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学术创新与繁荣需要为学术作品发表开路[J]. 张进峰.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2]重复发表现象研究——以CNKI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为例[J]. 李艳红,钟鸣宇,刘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02)
- [3]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J]. 汤二子. 北京社会科学, 2017(12)
- [4]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研究[D]. 朱华杰. 武汉大学, 2017(06)
- [5]传承与突破: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创新研究[D]. 王浩. 南京大学, 2014(05)
- [6]数字信息化时代作者与学术期刊的共赢策略——从“一稿多投”现象谈起[J]. 郑晓艳.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7]学术期刊着作权相关问题研究[D]. 陈明. 河北大学, 2011(11)
- [8]教育部科技部学术规范视野下的一稿多投及其对编辑工作的启示[J]. 张小强,吕赛英,游滨. 编辑学报, 2011(01)
- [9]学术期刊一稿多投现象再评[J]. 张建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10]学术期刊办刊中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及启示——以《农业工程学报》为例[J]. 魏秀菊,王柳,赵光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