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光度测定中药薄荷油纯度分析

旋光度测定中药薄荷油纯度分析

一、由旋光率的测定来分析中药薄荷油的纯度(论文文献综述)

周芳芳,胡艳云,吕亚宁,宋伟,余璐,韩芳,郑平[1](2015)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薄荷原油中的掺假植物油》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许琼情[2](2012)在《广南天料木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天料木属(genus Homalium)植物属于大风子科,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药用植物。据记载,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药材,用于止血和治疗淋病;狭叶天料木(Homalium stenophyllum)叶入药,清热解毒,外用治疗疮毒。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中含生物碱类、苷类、香豆素类、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糖尿病等药理活性。目前对广南天料木(Homalium paniculiforum)的研究仅限于茎的化学成分,未对其进行生药学方面和生物活性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首次对广南天料木进行生药学研究,包括生药学鉴定、化学成分预实验和紫外光谱法测定以及红外光谱法测定。通过生药学方法进行鉴定得到的结果可以准确的表述广南天料木的专属性特征。化学成分预实验结果表明其可能富含蛋白质及多糖,存在大量的甾体、三萜、黄酮、醌类、鞣质等化学成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说明广南天料木茎甲醇提取液可能存在苯环或某些芳杂环类化合物。广南天料木茎粉末的红外谱图结果表明其可能存在酚类、多糖、挥发油、三萜、纤维素等化学成分。上述化学成分预测结果相互印证,表明了广南天料木茎中存在的化学物质概况。分别利用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及铁离子还原总抗氧化能力(FRAP)微量抗氧化活性筛选模型、纸片法及微孔刃天青法对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不同提取方法(加速溶剂萃取法,简称ASE去;常规溶剂萃取法,简称常规法)获得的广南天料木茎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及抗菌生物活性的综合比较。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如下:广南天料木茎各提取物与标准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顺序为:Rutin(芦丁)>Vc(抗坏血酸)>BHT(二叔丁基羟基甲苯)>NBA (常规法正丁醇提取物)>ASE-EtOAc (ASE法乙酸乙酯提取物)>EtOAc(常规法乙酸乙酯提取物)>ASE-W (ASE法水提取物)>W(常规法水提取物)>ASE-NBA (ASE法正丁醇提取物)>ASE-MSO (ASE法石油醚提取物)>MSO(常规法石油醚提取物)。除ASE-NBA外,ASE法提取物清除DPPH白山基的能力皆强于常规法提取物。8个提取物中,NBA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MSO最弱;广南天料木茎提取物与阳性对照Vc、BHT、 Rutin还原Fe3+能力顺序:Vc>Rutin>NBA>ASE-EtOAc>BHT>EtOAc>ASE-NBA>W> ASE-W>ASE-MSO>MSO。NBA、ASE-EtOAc还原Fe3+总抗氧化能力皆强于阳性对照BHT,弱于阳性对照Vc和Rutin,而NBA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434.8±51.3molTE/g),MSO最弱。综合比较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广南天料木茎的NBA清除DPPH能力与Fe3+总抗氧化能力皆为最强,是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抗菌活性筛选结果如下:纸片法与微孔刃天青法结果均显示低中等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抗菌能力比大极性溶剂正丁醇、水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强,而MSO、EtOAc、ASE-EtOAc在两种方法中皆对所有待测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综合评价8个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结果,发现广南天料木茎的MSO适合进行深入的抗菌活性物质研究。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NBA进行粗分分离及总黄酮测定和DPPH抗氧化研究,筛选获得抗氧化活性较强部位NBA-13、NBA-16,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2.12%、20.34%,DPPH清除率分别为39.27%、34.62%。对抗菌活性较强的MSO进行分离,利用GC-MS对石油醚提取物Ⅰ与Ⅱ进行分析,并结合UV、 IR、1H-NMR、13C-NMR等多种手段从中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1)、硬脂酸(2)、β-谷甾醇(3)、3β-benzoyl-D:A-friedo-oleanan-27,16a-lactone (4)、香草醛(5)、芸香苷(6)。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奥利烷三萜类型,结构新颖,未有活性报道;其具有五环三萜结构,推测可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它5个化合物在药用植物中较为常见,报道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部分有抗氧化、抗炎等其他活性。

伟宁[3](2010)在《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及米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大米是一种主要的粮食,其中淀粉的含量高达80%以上,大米淀粉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用于食品等行业,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大米尤其是其中的淀粉是人们最近研究的热点。以黑龙江五常大米为原料,建立了大米淀粉的中性蛋白酶法提取工艺,蛋白质残留率是决定大米特性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大米淀粉应用的关键因素,所以以大米淀粉中蛋白质的残留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查了料液比、溶液pH值、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蛋白质残留率的影响,得出中性蛋白酶提取大米淀粉的最佳条件:料液比为1:6,溶液pH7.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7%,50℃酶解8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蛋白质残留率为0.41%。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混合酸(乙酸酐和柠檬酸)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大米淀粉微球,以大米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制备淀粉微球的最佳条件:淀粉乳浓度为20%、油水比8:1、混合酸用量为6mL/100mL植物油、乳化剂Span60用量为0.8g/100mL植物油,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大米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25μm。利用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镜(SEM)对大米淀粉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如下:通过比较大米淀粉微球和大米原淀粉的红外图谱,证明了利用混合酸对大米淀粉进行交联,大米淀粉与混合酸发生了较好的交联反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大米淀粉微球和大米原淀粉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米淀粉微球颗粒较均匀,表面较为光滑。将大米淀粉微球对次甲基蓝和薄荷精油的吸附性进行研究,建立了淀粉微球吸附性快速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大米淀粉微球对次甲基蓝的吸附性能,通过实验得到淀粉微球对次甲基蓝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次甲基蓝浓度为10μg/mL,吸附时间为6h。在此条件下得到吸附量为1.71mg/g,吸附效率为86.03%。研究了大米淀粉微球的对薄荷精油的吸附性能,通过实验得到淀粉微球对薄荷精油的吸附最佳条件为:薄荷精油体积分数4%,吸附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吸附量为34μL/g,吸附效率为86.75%。并与大米淀粉进行比较,吸附量和吸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淀粉微球在吸附上的优越性。

孙宝良,李百芳,王建祺,王明飞[4](2007)在《用测定比旋光度的物理学方法来分析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文中认为本文用物理学方法,借助于线性回归理论,通过比旋光度的测定来分析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进而阐述温度和氨试剂等因素对D-葡萄糖溶液变旋现象的稳定平衡作用。

李静茹,金征宇[5](2006)在《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的研究》文中指出用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制得了包合物,建立了包合物中薄荷油的快速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吸附时间和投油量对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吸附2 h,薄荷油体积分数为4%时,饱和吸附量84.74μL/g淀粉微球。

李静茹[6](2006)在《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工艺,对可降解淀粉微球(DSMs)的合成工艺、理化性质、载药性能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考察了淀粉乳浓度、搅拌速度、油水比例、表面活性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DSMs粒径的影响。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01.764-19.605X1-3.377X2-1.173X3-8.882X5,从回归方程可知搅拌速度和油水体积比对粒度有显着影响且呈负相关。对DSM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DSMs呈球型,表面光滑,相互之间无严重粘连;粒度分布范围窄,8 h后降解率为11.72~24.58%,交联剂用量对DSMs的降解性能有较显着的影响,室温下密封于干燥器中保藏3个月,DSMs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DSMs有很好的贮藏稳定性。以亚甲基蓝(MB)为模型药物,对DSMs的载药性能和释药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载药方法和球药比对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有较大的影响,当球药比为20:1时,吸附法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最低,分别为12.53 gMB/gDSMs和25.06%,包埋法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4.04 gMB/gDSMs和68.08%,二次交联吸附法为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7.15 gMB/gDSMs和74.29%。随着投药量的增大,三种方法的载药量都是增大的,包封率却是下降的。载药方法和交联剂用量对释药曲线有显着影响,吸附法和包埋法制备的载药DSMs的释药曲线明显分为快速释药阶段和缓慢释药阶段,第一阶段持续约1 h,释放药物的70%左右。二次交联DSMs释药曲线一直比较平稳,缓慢释放,在第14 h累积释药百分率也只有68.88%。用DSMs对挥发性物质—薄荷油进行了初步的吸附特性研究,建立了DSMs中薄荷油的快速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在室温密闭容器中,薄荷油浓度在4%时,吸附时间2h为最佳吸附条件,此时饱和吸附量为84.74μL/gDSMs。

孙宝良,李百方,李玉娟,罗红[7](2003)在《由旋光率的测定来分析中药薄荷油的纯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依据线性回归理论和旋光理论,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过对中药薄荷油旋光率的测定来分析其纯度,获得满意结果。

二、由旋光率的测定来分析中药薄荷油的纯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旋光率的测定来分析中药薄荷油的纯度(论文提纲范文)

(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薄荷原油中的掺假植物油(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
    1.1原料、试剂和仪器
    1.2实验方法
        1.2.1 总醇的测定
        1.2.2 甲酯化处理检测脂肪酸
        1.2.3 色谱条件
2结果与讨论
    2.1薄荷油掺加不同植物油的检测方法
        2.1.1 薄荷油掺加不同植物油对总醇含量的影响
    2.2薄荷油掺加植物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2.2.1 薄荷油掺加食用植物油的GC-MS鉴定
        2.2.2 薄荷油掺假测定中甲酯化的必要性
        2.2.3 食用植物油甲酯化后的GC-MS检测
        2.2.4 含有混合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掺假鉴定
        2.2.5 对掺假薄荷油中植物油掺加量的初步推断
    2.3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3结束语

(2)广南天料木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天料木属植物简介
    1.2 天料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1.2.1 化学成分
        1.2.1.1 生物碱类
        1.2.1.2 苷类
        1.2.1.3 香豆素类
        1.2.1.4 萜类
        1.2.1.5 其他类
        1.2.2 药理活性
        1.2.2.1 粗提物的药理作用
        1.2.2.2 单体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1.3 广南天料木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广南天料木的生药学研究
    2.1 实验条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生药学鉴定方法
        2.2.2 化学成分预实验方法
        2.2.3 紫外光谱法
        2.2.4 红外光谱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生药学鉴定
        2.3.1.1 原材料鉴定
        2.3.1.2 性状鉴别
        2.3.1.3 显微鉴别
        2.3.2 化学成分预实验
        2.3.3 紫外光谱法测定
        2.3.4 红外光谱法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抗氧化活性提取物筛选研究
    3.1 实验条件
        3.1.1 实验材料
        3.1.1.1 ASE法制备提取物
        3.1.1.2 常规法制备提取物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DPPH白由基清除测定
        3.2.2 FRAP铁离子还原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结果
        3.3.1.1 阳性对照品标准溶液的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
        3.3.1.2 广南天料木茎不同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
        3.3.1.3 抗氧化活性结果分析
        3.3.2 FRAP铁离子还原测定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抗菌活性提取物筛选研究
    4.1 实验条件
        4.1.1 实验菌种
        4.1.2 实验试剂
        4.1.3 培养基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纸片法
        4.2.1.1 纸片制备
        4.2.1.2 标准比浊管
        4.2.1.3 MH琼脂
        4.2.1.4 操作方法
        4.2.2 微孔刃天青法
        4.2.2.1 菌悬液的配制
        4.2.2.2 刃天青溶液的配制
        4.2.2.3 待测样品溶液的配制
        4.2.2.4 加样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纸片法
        4.3.2 微孔刃天青法
    4.4 小结
第五章 化学成分研究
    5.1 实验条件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分离纯化方法
        5.2.1.1 薄层层析
        5.2.1.2 凝胶柱Sephadex LH-20层析
        5.2.1.3 正相硅胶柱层析
        5.2.2 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
        5.2.2.1 质谱及气相质谱联用
        5.2.2.2 核磁共振分析
        5.2.2.3 紫外及红外吸收波长测定
        5.2.2.4 旋光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正丁醇段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部位研究
        5.3.1.1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
        5.3.1.2 DPPH抗氧化活性部位研究结果
        5.3.1.3 总黄酮含量与DPPH抗氧化相关性
        5.3.2 石油醚段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5.3.2.1 分离流程
        5.3.2.2 鉴定条件
        5.3.2.3 鉴定结果
        5.3.3 石油醚段化学成分研究
        5.3.3.1 分离流程
        5.3.3.2 结构鉴定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生药学研究
    6.2 生物活性研究
    6.3 化学成分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及米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淀粉及淀粉微球概述
        1.1.1 淀粉的化学结构
        1.1.2 淀粉的种类
        1.1.3 淀粉的改性
    1.2 大米淀粉提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米淀粉的特征
        1.2.2 大米淀粉提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大米淀粉的应用
    1.3 淀粉微球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淀粉微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淀粉微球的应用
    1.4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大米淀粉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大米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及中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2.3.2 大米的预处理
        2.3.3 大米淀粉的提取
        2.3.4 大米淀粉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2.3.5 大米淀粉提取的正交实验
        2.3.6 大米淀粉提取的验证实验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大米中主要成分含量和中性蛋白酶酶活测定结果
        2.4.2 大米淀粉提取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2.4.3 大米淀粉提取的正交实验结果
        2.4.4 大米淀粉提取的验证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大米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大米淀粉微球的制备
        3.3.2 显微粒径测定仪的原理
        3.3.3 大米淀粉微球的单因素实验
        3.3.4 大米淀粉微球的正交实验
        3.3.5 大米淀粉微球制备的验证实验
        3.3.6 大米淀粉微球结构表征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大米淀粉微球制备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3.4.2 大米淀粉微球制备的正交实验结果
        3.4.3 大米淀粉微球制备的验证实验结果
        3.4.4 大米淀粉微球结构表征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大米淀粉微球的应用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大米淀粉微球的制备
        4.3.2 淀粉微球对次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4.3.3 淀粉微球对薄荷精油吸附性能的研究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淀粉微球对次甲基蓝吸附性影响因素的考察
        4.4.2 淀粉微球对薄荷精油吸附性影响因素的考察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用测定比旋光度的物理学方法来分析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理论依据
        1.1 旋光理论
        1.2 线性回归理论
    2 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及机理
        2.1 D-葡萄糖变旋光现象的化学机理
        2.2 物理学方法分析D-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3 测定方法及结果
    4 结论
        4.1 实验结果分析
        4.2 D-葡萄糖温度实验的实验数据分析
        4.3 氨试剂对新配制的D-葡萄糖溶液旋光度影响的实验数据分析

(5)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1.2 薄荷油检测方法的建立
        1.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1.2.2 薄荷油标准曲线绘制
        1.2.3 回收率考察
        1.2.4 精密度考察
        1.2.5 稳定性考察
    1.3 薄荷油平衡吸附时间、吸附量和吸附效率的测定
        1.3.1 吸附时间的确定
        1.3.2 不同投油量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薄荷油吸收波长确定
    2.2 薄荷油标准曲线制作
    2.3 回收率考察
    2.4 精密度考察
    2.5 稳定性考察
    2.6 吸附时间的确定
    2.7 薄荷油体积分数对饱和吸附量的影响
3 讨 论

(6)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球概述
    1.2 合成微球的材料
    1.3 微球的合成方法
    1.4 微球的应用
    1.5 可降解淀粉微球概述
    1.6 立题背景和意义
    1.7 本课题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合成与理化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3 试验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可降解淀粉微球包载小分子药物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亚甲基蓝含量测定
    3.4 微球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影响因素考察
    3.5 可降解淀粉微球缓释性能研究
    3.6 试验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仪器
    4.3 试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四、由旋光率的测定来分析中药薄荷油的纯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薄荷原油中的掺假植物油[J]. 周芳芳,胡艳云,吕亚宁,宋伟,余璐,韩芳,郑平.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广南天料木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许琼情. 海南大学, 2012(07)
  • [3]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及米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D]. 伟宁.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0(06)
  • [4]用测定比旋光度的物理学方法来分析D-葡萄糖的变旋光现象[J]. 孙宝良,李百芳,王建祺,王明飞.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7(01)
  • [5]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的研究[J]. 李静茹,金征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6(05)
  • [6]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李静茹. 江南大学, 2006(02)
  • [7]由旋光率的测定来分析中药薄荷油的纯度[J]. 孙宝良,李百方,李玉娟,罗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  ;  

旋光度测定中药薄荷油纯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