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安县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蔡洋洋[1](2021)在《新疆宅基地改革成效研究 ——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文中研究指明
胡娜[2](2021)在《陇东南地区博物馆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牛彩虹[3](2021)在《基于AHP-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甘肃省田园综合体特色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
尚娟娟[4](2021)在《运用地方史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际形势剧烈演变,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鉴于此,我们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起,我国开始了普通高中课程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以及充分借鉴了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修订出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中极具人文性的追求,是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新课标也倡导教师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各种校外课程资源,地方史资源作为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也应该充分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家国情怀,是对“国”与“家”的深切情感。首先,是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观念上的认同;其次,是与国家“同命运,共呼吸”,关注国家和国际大事,以国家富强、民族自强和人类进步为己任,体现的是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行为上的实践。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因课时、升学等众多现实原因,对历史的学习多为知识和技能上的,往往忽略了更深层的价值和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重点去学习和把握“国”史,忽略了“家”史、地方史。实际上,地方史的学习是对“国”史的重要补充和丰富,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系统地把握和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地方史资源容易被忽略,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方面的作用。甘肃,一个文化交织,文明辉煌的省份,融丝路文化、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为一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带,是我国早期文明最辉煌的地方之一,在中国西部形成了一道神秘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景线。本课题旨在对甘肃省的地方史资源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甘肃省运用地方史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地方史资源融入到教学中。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地方史资源的充分挖掘、筛选,合理运用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能够推动学科素养的落实,更能让学生深入把握和学习地方史,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进而达到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侯培培[5](2021)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栾城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阶段的家校合作是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题。家长作为合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对家校合作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到家长与学校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成为衡量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交叠影响域理论的指导下,采取文献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以石家庄市栾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合作层次、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效果四个维度调查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对家校合作现状的满意程度,探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剖析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家长对各维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有所差异。具体而言,家长满意度和合作层次呈现负相关趋势。在合作内容方面,家长满意度较低,家长们主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合作方式整体满意度最高,非正式沟通方式的使用频率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正式沟通方式的使用频率和家长满意度。合作效果维度中,家长满意度最低。其次,家长属性不同程度影响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不同性别孩子家长、不同子女数量家长、不同身份的家长、不同家庭结构的家长、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家长对于合作层次、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效果以及整体满意度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不同孩子所在年级对于合作层次呈现出显着差异性。不同职业对于合作效果呈现出显着性差异。且家长学历和家校合作满意度基本呈负相关趋势。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凸显的主要问题有:家校合作观念有偏差,合作实践滞后;家校合作层次低;家校合作内容单薄;家校合作方式单一;家校合作效果不理想。提升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的路径有: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家校合作法律法规;学校增强家校合作意识,完善合作体系;教师提升素质,发挥好主导作用;家长加强学习,提升家校合作能力。
杨雪[6](2021)在《框架理论视角下《甘肃日报》脱贫报道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甘肃日报》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脱贫攻坚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支撑,对所涉及的720篇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在研究中运用坦卡特的框架清单,并结合研究需要,从报道数量、报道地域、报道视角、报道体裁、报道版面、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消息来源八个方向进行了类目建构。得出《甘肃日报》在脱贫报道中,数量稳中有所增加、地域涉及广泛但有重点、官方视角为主、消息通讯体裁并重、版面数量多并增加专版、正面倾向为主、政治类主题多、官方消息来源占比高等报道特点。又通过臧国仁教授的三层次框架理论,总结出《甘肃日报》在脱贫相关报道中常使用的框架为:政治政策框架、典型引领框架、脱贫措施框架、成效对比框架,其中政治政策框架占比最高。呈现出的特征为:政策指引性强、党报属性明显、正面宣传为主、注重舆论引导的特点。相应的也可以发现,在《甘肃日报》的脱贫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报道主题比例不均衡、从官方视角进行的报道多、对于脱贫主体的报道占比较小、文风、结构方面的固化问题、相应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行使少等问题。
丁晴[7](2020)在《杭州市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全国迎来了乡村环境整治、景观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的热潮。浙江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余杭区的丘陵山地面积占余杭区总面积的43%,但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山地型乡村景观风貌逐渐消失,呈现出了“千村一面”、“乡村城市化”的现象,乡村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脆弱。现有的山地型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研究多为分析后,提出了规划要点和设想,实践意义较差。因此,如何突出山地型乡村风貌,提出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对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构建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山地型乡村景观,并应用于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通过对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资源进行分类调查,总结出山地型乡村景观有景观层次丰富、山水田园特色突出、景观异质性高的优点,也存在无序化发展、地域文化缺失、缺少实施保障的缺点。再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起山地型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得出:准则层中文化景观的权重最高,指标层中林地景观的地形地貌奇特性最高,水域景观驳岸美观程度和水体质量权重最高,聚落景观村落与周围环境协调性权重最高。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对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权重前九的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将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总体分为三种:自然野趣型、近郊休闲型、文旅产业型。(2)通过提出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来指导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依据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三生”与“美学”结合、传承地域特色的原则,结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高低,反映出各个指标对各类景观的影响程度高低,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首先提出要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村庄整体定位;明确总体布局结构;然后提出各类景观相应的具体规划设计策略,林地景观规划策略如下:尊重、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修复山地植被;注重树种搭配;开展林相景观提升工程。水域景观规划策略如下:注重特色水域形态;建立生态水循环;驳岸生态化处理;提升游憩功能。聚落景观规划策略如下:注重村落与环境协调;优化交通流线;统一建筑风貌;提升公共空间。园地景观规划策略如下:丰富种植空间层次;注意季相搭配;提升观光游览性。文化景观规划策略如下:整合地域性文化资源;乡土材料创新改造;体现民俗风情。最后提出做好实施保障工作,通过保障当地旅游产业链发展,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对景观后续进行维护,定期监督管理。(3)根据山地型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对杭州市余杭区仙岩村进行规划设计。仙岩村是典型的山地型乡村,有山体溪沟景观,通过实地调查仙岩村景观资源和建设现状,进行景观调查和评价,利用相关数据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首先对仙岩村进行总体规划,将其定位成文旅产业型村庄;其次,将其它规划设计策略具体应用在林地景观、水域景观、聚落景观、园地景观、文化景观中,将提出的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进行应用,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浙江片区山地型乡村景观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王玉辉[8](2020)在《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策划方案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带薪休假制度政策的落实,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这种较快的增长态势,引发全国各地对旅游项目投资开发的热潮。在越来越多的旅游项目开发、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不断出现同质化建设、缺少项目创意特色、基础设施落后、游客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项目开业不久就衰败最后关门大吉,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鉴于此,本文提出旅游项目开发前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可行性分析的观点。本文采用文献查阅、专家访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结合旅游项目不同于工业项目的具体特点,运用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风险分析等相关专业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可行性分析并得出该项目可行的结论。首先,结合项目概况、项目开发环境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开发项目进行市场定位分析,评价出该项目市场成长空间良好。其次,通过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营业收入估算、总成本费用估算,对该开发项目进行财务能力分析,评价出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最后,通过项目风险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开发项目进行风险防范分析,评价出该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为较低风险,并针对该项目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本文最后针对该开发项目提出一些具体的开发保障措施,以使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更加合理与完善,为项目投资者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卢迎[9](2019)在《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研究》文中提出《民法总则》第十条确立的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单维公序良俗标准存在严重背离商业交易逻辑的缺陷,因此探讨如何构建法律逻辑与商业逻辑相兼容的判定标准无疑是法律因应商业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商事习惯法源制度的规则群来看,即使制定法已经对法源构成、启动与查证等内容提供了相对完备的规则供给,但公序良俗仍然构成限制商事习惯法源资格的终极性标准。为此,底线标准的设定不仅是影响商事习惯法源功能的关键因素,而且也决定能否有效规制商事习惯适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立足于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以提出问题—构建标准—校验标准—具体运用为研究框架,本文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史学等基本理论,立足于一个较为微观的研究视角来检视现行法构造下单维公序良俗的实践效果,从而在回归商业交易逻辑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功能性判定标准的设定思路。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民法总则》第十条将公序良俗确立为商事习惯的适法性判定标准并不充分,应在坚持不违背强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引入由公序良俗与公平原则构成的复合化功能性评价标准。商事习惯作为商事主体建构交易秩序与实现自我管理的一种交易规则,本身即表征着商业交易活动运行的客观规律,其适法性判定标准的设定也应充分考虑到如何消解适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交易社会负面效应。在民事思维支配民法典制定的现实背景下,《民法总则》第十条基于规制具有伦理性民事习惯的逻辑所确立的公序良俗标准,不仅混淆商事习惯区别于民事习惯的公序良俗色彩差异,而且难以回应司法实践极少适用公序良俗并出现多元判定立场的现实状况。因此,应从尊重商事习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础出发去矫正商事习惯适法性审查规则,通过分析法律强制介入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自由的具体目的,借助对交易社会负面效应的类型化界定,从而构建一种复合化功能性的评价标准。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展开系统论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现行法构造下商事习惯适法性标准的体系透视。首先,梳理从单行法到法典化演变进程中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所呈现出的公序良俗标准理论共识,并通过考察司法实践对该问题的处理模式来校验该审查标准的实际效果,反思理论共识与司法实践多元立场之间的分歧原因。其次,通过对立法机关确立习惯作为辅助性法源所做的权威解释、立法史料以及习惯规范分布特征的系统梳理,明确《民法总则》第十条将公序良俗确立为商事习惯适法性标准的立法意旨与规制逻辑。随后,诠释商事习惯相较于民事习惯在形成机制、技术品性以及适用场域等方面等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明确两者所具有的公序良俗程度的不同;最后,分析将公序良俗作为商事习惯适法性审查标准可能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指出消解这些不足的可能路径。第二部分,探讨构建功能性标准的具体内容。由于单维公序良俗标准难以有效消解商事习惯适用过程中产生的交易社会负面效应,这为复合化功能性评价标准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商事习惯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配置的交易规则,本部分首先从分析强制性法律规范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入手,指出法律强制介入商事习惯的目的在于消解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其次,探讨强制性法律规范介入商事习惯的功能分类,指出可依据商事习惯对主体利益产生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对交易弱者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利影响两种类型,并分析解决这些不利影响的具体方式。随后,探讨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复合化功能性标准的具体内容,并明确功能性标准所呈现出的一体两面的内外部关系。由于《民法总则》运用公序良俗取代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平原则所具有的对交易弱者权益救济的保护功能,可以从经济逻辑与生活逻辑的角度将公序良俗与公平与确立为功能性标准的内容。第三部分,探讨功能性判定标准与民法其它基本原则的关系。功能性标准仅是通过理论推演而确立了公序良俗与公平两个复合原则,只有阐释何以不选取《民法总则》中的平等、自愿、合法、诚信以及绿色原则,才能强化本文所确立的功能性判定标准的正当性。设定商事习惯法源资格限制标准的目的在于防范交易社会负面效应,这些原则要么本身很少与交易发生直接关联,要么更多地都构成一种过程性控制手段。商事习惯违反此类原则的法律后果,也可以归入到功能性评价标准的涵摄范畴。第四部分,阐释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中公序良俗原则的运用。商事习惯合理性的判断要立足于客观的商业规律结合商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而展开,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下动态化的理解公共秩序,谦抑适用善良风俗介入影响交易主体权利义务建构秩序。为此,首先对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内涵、类型及其评价商事习惯适法性问题的具体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其次,考察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原则评判商事习惯合法性问题的基本立场,分析司法实践的问题与成因;随后,明确公序良俗评价商事习惯适法性时应当坚持的的理性立场。最后,对公序良俗与商事习惯分别进行类型化的区分,明确不同类型商事习惯公序良俗判断的一般逻辑。第五部分,分析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中公平原则的运用。首先,诠释公平原则的内涵以及具体类型,指出商事习惯适法性审查中公平原则的具体理解;其次,考察司法实践中法院运用公平原则评价商事习惯适法性的实践状况,指出其存在轻易以实质公平否定商事习惯的倾向做法并分析其具体成因;再次,通过分析运用公平原则评价商事习惯适法性时的基本理念、目标定位以及具体考量因素。应审慎适用公平干预商主体通过商事习惯而进行的权利义务配置。对商事习惯公平性的审查应当会回到商法关于公平的基本判断之上,不应过分关注结果公平,而应聚焦于过程性公平。同时,要关注到商事习惯成文化的显着趋势,考虑商事习惯作为商主体交易行为价格等构成要素的属性,修正以轻易以违反公平为由否定商事习惯适法性的做法,以充分发挥商事习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最后,依据适用商事习惯的主体类型,对如何区别运用公平原则评价商事习惯进行论述,通过微观视角的讨论为司法实践处理此类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
秦莉娟[10](2019)在《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元素化合物知识琐碎繁杂,相关概念混沌不清,规律虽有普适性,但其特殊性往往阻碍学生的理解。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框架一直以来是诸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努力突破的地方,并且提出了不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利于知识结构层次化、网络化的方法,其中思维导图成为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策略是由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来的一种易于便捷地将思维的过程可视化的工具,该工具可以促进大脑有效和高效地进行思考。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在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学生认知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就。本研究首先是在梳理思维导图和元素化合物复习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三化学复习的教学体系。其次,选择秦安县E中学高三(6)、(7)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元素化合物为研究内容,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形成较为丰富的教学案例。最后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的对比、实验班学生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和部分学生的访谈记录分析,对思维导图在高三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总之,论文在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的教学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为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由于研究者的水平、研究时间和研究对象比较有限,本研究在今后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秦安县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安县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4)运用地方史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家国情怀的概念界定及地方史资源的教学价值 |
一、家国情怀的概念界定 |
(一)家国情怀的渊源追溯 |
(二)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
(三)家国情怀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 |
二、地方史资源在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中的教学价值 |
(一)地方史资源的基本内涵 |
(二)地方史资源在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中的教学价值 |
第三章 甘肃省地方史资源概述及其与教材的整合 |
一、甘肃省的地方史资源 |
(一)甘肃省概况 |
(二)丰富多样的地方史资源 |
二、与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内容整合 |
第四章 运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分析—以陇南市徽县第一中学为例 |
一、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
(四)学生问卷分析 |
二、教师访谈调查及分析 |
(一)历史教师对地方史资源的掌握情况 |
(二)运用地方史资源的意向分析 |
(三)对地方史资源在历史教学运用中现状的分析 |
第五章 运用地方史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
一、融入课堂教学设计 |
(一)课堂导入 |
(二)课中引用 |
二、开展校内学习实践 |
(一)手抄报、黑板报、图片展 |
(二)地方史演讲比赛 |
(三)地方史知识竞赛 |
三、组织校外实地考察 |
(一)实地考察的意义 |
(二)实地考察案例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栾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
(二)家长满意度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家校合作 |
(二)家长满意度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五、理论基础 |
交叠影响域理论 |
六、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的关键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调查现状及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一)访谈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三)统计处理 |
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满意度情况及分析 |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二)家校合作观念情况 |
(三)家校合作层次情况 |
(四)家校合作内容情况 |
(五)家校合作方式情况 |
(六)家校合作效果情况 |
(七)家校合作总体效果及各维度相关分析 |
第二章 家长满意度的个体差异分析 |
一、不同性别学生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二、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三、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四、不同子女数量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五、不同身份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六、不同学历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七、不同职业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八、不同家庭结构的家长满意度差异比较 |
第三章 影响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因素的讨论与总结 |
一、关于影响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的因素的讨论 |
(一)家庭方面 |
(二)学校方面 |
(三)社区方面 |
(四)学生方面 |
二、关于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结果的总结 |
(一)家长对各个维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有差异 |
(二)家长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影响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 |
第四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
(一)家校合作观念有偏差,合作实践滞后 |
(二)合作层次低 |
(三)合作内容单薄 |
(四)合作方式单一 |
(五)合作效果不理想 |
二、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调查凸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缺乏健全的家校合作法律法规 |
(二)学校在家校合作中主体地位发挥不力 |
(三)家庭教育胜任力不足 |
(四)教师对家校合作工作缺乏积极性 |
第五章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提升路径 |
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家校合作法律法规 |
二、学校增强家校合作意识,完善合作体系 |
三、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
四、家长加强学习,提升家校合作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后记 |
(6)框架理论视角下《甘肃日报》脱贫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源起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
1.3.2 脱贫攻坚报道的研究现状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框架理论 |
1.4.2 脱贫报道 |
1.5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5.1 研究问题 |
1.5.2 研究设计 |
1.5.3 分析类目的建立 |
1.5.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甘肃日报》脱贫新闻报道的类目分析 |
2.1 报道数量:稳中有所增长 |
2.2 报道地域:涉及全省重点突出 |
2.3 报道视角:以官方视角为主 |
2.4 报道体裁:消息、通讯为主 |
2.5 报道版面:版面多、要闻版为主 |
2.6 报道倾向:负面倾向过少 |
2.7 报道主题:以政策动态为主 |
2.8 报道来源:自采新闻数量多 |
2.9 章节小结 |
第三章 《甘肃日报》脱贫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
3.1 《甘肃日报》脱贫报道框架类型 |
3.2 《甘肃日报》脱贫报道框架及文本分析 |
3.2.1 政治政策框架:脱贫政策发布解读 |
3.2.2 脱贫措施框架:体现具体措施 |
3.2.3 典型引领框架:正面宣传塑造正面形象 |
3.2.4 成效对比框架:体现脱贫成效 |
3.3 章节小结 |
第四章 《甘肃日报》脱贫报道的特点与问题 |
4.1 《甘肃日报》脱贫报道的特点 |
4.1.1 政策指引性强,党报属性明显 |
4.1.2 正面宣传为主,注重舆论引导 |
4.1.3 “软化”硬新闻 |
4.2 《甘肃日报》脱贫报道的问题 |
4.2.1 报道主题比例不均衡 |
4.2.2 报道结构、文风固化 |
4.2.3 舆论监督缺位 |
4.2.4 报道来源偏强势 |
4.3 章节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本文研究样本 |
(7)杭州市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基本概念 |
1.3.1 乡村景观 |
1.3.2 山地型乡村景观 |
1.3.3 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
1.4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
1.4.1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
1.4.2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
1.4.3 展望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论文框架 |
2.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调查与评价 |
2.1 样地概况及样本选择依据 |
2.2 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调查 |
2.2.1 余杭区地形特征 |
2.2.2 余杭区水体特征 |
2.2.3 余杭区建筑特征 |
2.2.4 余杭区植物性状 |
2.2.5 余杭区文化特征 |
2.2.6 总结 |
2.3 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评价 |
2.3.1 层次分析——AHP层次分析 |
2.3.2 相似性分析——SPSS系统聚类分析 |
2.3.3 总结 |
3.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
3.1 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目标 |
3.2 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
3.2.1 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
3.2.2 山地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 |
3.2.3 “三生”与“美学”结合 |
3.2.4 传承地域特色 |
3.3 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
3.3.1 山地型乡村总体风貌规划策略 |
3.3.2 林地景观的设计策略 |
3.3.3 水域景观的设计策略 |
3.3.4 聚落景观的设计策略 |
3.3.5 园地景观的设计策略 |
3.3.6 文化景观的设计策略 |
3.3.7 后续实施保障策略 |
4.实例——余杭区仙岩村景观规划设计 |
4.1 项目概况 |
4.1.1 区位交通 |
4.1.2 气候条件 |
4.1.3 社会经济 |
4.2 景观调查与评价 |
4.2.1 景观调查 |
4.2.2 景观评价 |
4.2.3 优劣势分析 |
4.2.4 总结 |
4.3 总体规划 |
4.3.1 确定村庄整体定位 |
4.3.2 明确总体布局结构 |
4.4 具体规划设计 |
4.4.1 林地景观具体设计 |
4.4.2 水域景观具体设计 |
4.4.3 聚落景观具体设计 |
4.4.4 园地景观具体设计 |
4.4.5 文化景观具体设计 |
4.5 其他配套措施 |
4.5.1 做好实施保障工作 |
5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策划方案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可行性研究概述 |
2.1.1 项目与旅游项目的内涵 |
2.1.2 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 |
2.2 旅游项目市场分析理论概述 |
2.2.1 旅游项目SWOT分析法 |
2.2.2 旅游市场调研、定位与预测 |
2.3 旅游项目财务评价理论概述 |
2.3.1 财务评价指标 |
2.3.2 不确定性分析 |
2.4 旅游项目风险分析理论概述 |
2.4.1 风险分析理论 |
2.4.2 风险分析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3 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市场定位分析 |
3.1 项目策划方案概述 |
3.1.1 开发企业概况 |
3.1.2 项目背景 |
3.1.3 项目基本情况 |
3.2 项目开发环境分析 |
3.2.1 项目宏观环境分析 |
3.2.2 项目自然环境分析 |
3.3 项目市场分析 |
3.3.1 项目SWOT分析 |
3.3.2 市场需求与客源分析 |
3.3.3 项目客源市场定位 |
3.4 本章小结 |
4 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
4.1 投资分析 |
4.1.1 投资估算 |
4.1.2 投资使用及资金筹措 |
4.2 财务分析 |
4.2.1 营业收入估算 |
4.2.2 总成本费用估算 |
4.3 财务能力分析 |
4.3.1 财务评价及主要指标计算 |
4.3.2 盈亏平衡分析 |
4.3.3 敏感性分析 |
4.4 社会效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风险分析 |
5.1 项目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5.2 项目风险评价 |
5.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5.2.2 模糊综合评价 |
5.3 项目风险管控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保障措施 |
6.1 明确项目市场发展目标 |
6.2 全面优化旅游服务功能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现行法构造下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透视 |
第一节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的理论共识与实践分歧 |
一、商事习惯适法性标准的理论共识 |
二、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实践立场的多元化 |
三、理论共识与多元立场的分歧反思 |
第二节 公序良俗作为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的逻辑审视 |
一、公序良俗作为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的立法意旨 |
二、公序良俗作为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的规制逻辑 |
三、商事习惯区分于民事习惯公序良俗程度的差异性 |
第三节 公序良俗作为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的评析 |
一、商事习惯法源制度的规则体系 |
二、公序良俗作为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的不足 |
三、公序良俗作为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不足的成因分析 |
小结 |
第二章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功能性标准的内容确立 |
第一节 法律强制介入市场交易活动的理论基础 |
一、商事习惯在企业法中的历史沿革与功能阐释 |
二、法律强制介入市场交易活动的理论溯源及启示 |
三、法律强制介入市场交易活动的目的:消除交易社会负面外部效应 |
第二节 法律强制介入市场交易活动的功能分类 |
一、防范对不特定当事人利益影响而避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二、防范对特定当事人利益影响而避免损害交易弱者利益 |
第三节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功能性标准的具体内容 |
一、功能性判定标准之一:公序良俗 |
二、功能性判定标准之二:公平 |
三、功能性判定标准的一体两面的关系界定 |
小结 |
第三章 功能性判定标准与民法其它基本原则的关系校正 |
第一节 功能性判定标准与平等原则 |
一、平等原则的内涵与法律属性 |
二、功能性判定标准与平等原则的关系界定 |
三、功能性判定标准与平等原则关系的司法验证 |
第二节 功能性判定标准与自愿原则 |
一、自愿原则的基本内涵 |
二、功能性判定标准与自愿原则的关系厘定 |
三、功能性判定标准与自愿原则关系的司法再校验 |
第三节 功能性判定标准与合法原则 |
一、合法原则的法律表达与规范类型 |
二、功能性判定标准与强制性法律规范 |
三、功能性判定标准与任意性法律规范 |
第四节 功能性判定标准与诚信原则 |
一、诚信原则的内涵与基本功能 |
二、功能性判定标准与诚信原则的关系界定 |
三、功能性判定标准与诚信原则关系的司法验证 |
第五节 功能性判定标准与绿色原则 |
一、绿色原则条款的规范性质 |
二、功能性判定标准与作为绿色原则的关系解析 |
三、功能性判定标准与绿色原则关系的司法实证 |
小结 |
第四章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中公序良俗原则的运用 |
第一节 公序良俗原则的内涵与基本类型 |
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内涵 |
二、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类型 |
三、公序良俗评价商事习惯的具体路径 |
第二节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中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实证 |
一、公序良俗评价商事习惯适法性的司法实践样态 |
二、公序良俗评价商事习惯适法性存在的问题 |
三、司法实践问题的成因解析与完善思路 |
第三节 公序良俗判断商事习惯适法性的理性立场 |
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审慎谦抑介入 |
二、矫正公序良俗原则的泛化适用 |
三、公序良俗原则具体适用时的动态理解 |
第四节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化认定 |
一、商事习惯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分析 |
二、不同类别商事习惯公序良俗的判断 |
小结 |
第五章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中公平原则的运用 |
第一节 公平原则的基本内涵与类型梳理 |
一、公平原则的内涵 |
二、公平原则的类型 |
三、商事习惯适法性审查中公平原则的具体理解 |
第二节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中公平原则的司法实证 |
一、公平原则校验商事习惯适法性的基本立场 |
二、公平原则校验商事习惯适法性存在的问题 |
三、公平原则校验商事习惯适法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中公平原则的体系适用 |
一、商事习惯公平性判定与商法效率原则的关系厘定 |
二、商事习惯公平性判定的基本理念 |
三、商事习惯公平性判定的目标定位 |
四、商事习惯公平性判定关注的具体要素 |
第四节 商事习惯适法性审查中公平原则的类型化适用 |
一、商主体间适用商事习惯时的公平性判断 |
二、商事主体与非商事主体间适用商事习惯时的公平性判断 |
三、非商事主体间适用商事习惯时的公平性判断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思维导图概念的界定 |
(二)国外对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四)高中元素化合物复习的研究现状 |
(五)述评 |
三、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信息加工理论 |
四、思维导图教学体系的构建 |
(一)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 |
(二)构建原则 |
1.主体参与性原则 |
2.民主性原则 |
3.实用性原则 |
(三)构建的具体实施 |
1.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示范 |
2.小组合作式构建思维导图 |
3.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 |
(四)化学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
(五)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教学流程 |
五、教学实践过程 |
(一)选择研究内容和对象 |
(二)研究变量的分析 |
(三)研究周期 |
(四)实践前的准备 |
1.学生前测 |
2.学生问卷调查 |
3.思维导图的培训 |
(五)教学案例 |
1.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专题复习 |
2.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专题复习 |
(六)教学实践效果 |
1.学生后测 |
2.学生问卷调查 |
3.学生访谈 |
六、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七、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秦安县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宅基地改革成效研究 ——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D]. 蔡洋洋.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陇东南地区博物馆调查研究[D]. 胡娜. 安徽大学, 2021
- [3]基于AHP-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甘肃省田园综合体特色化发展研究[D]. 牛彩虹.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4]运用地方史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D]. 尚娟娟.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家长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栾城区为例[D]. 侯培培.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6]框架理论视角下《甘肃日报》脱贫报道研究[D]. 杨雪. 兰州大学, 2021(12)
- [7]杭州市余杭区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丁晴.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8]TS·BLC国际旅游度假区策划方案可行性研究[D]. 王玉辉.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商事习惯适法性判定标准研究[D]. 卢迎.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1)
- [10]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为例[D]. 秦莉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