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是耳朵,胜似耳朵的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范稳[1](2021)在《太阳转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1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现在是一个等待死刑判决书的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就是不断书写传奇的那一类好汉,死神常常都得绕着他走。卓世民曾经设想过倘能死得轰轰烈烈、壮怀激烈,不说像个英雄,至少也不枉为男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面临这样一种死法。
赵映环[2](2016)在《新生代小说叙事修辞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叙事与修辞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新生代小说来说,其丰富多彩的叙事修辞策略和技巧不仅是一种引导读者顺利切入文本意蕴内核的工具,而且表达了新生代作家们自己的生命感受,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参考,这一切都形成了作者与叙事者、人物、读者之间的修辞关系,达到独特的文本阅读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叙事就是一种修辞,而这种叙事修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使作品的审美空间充满了弹性和张力。但是,当前学者们大都是单纯从叙事或修辞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新生代小说,而在“叙事是一种修辞”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则微乎其微,故而为本文留下了从叙事修辞的角度对新生代小说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的空间。本文以布斯和费伦等人的有关叙事修辞理论为基点,结合当代叙事学、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从新生代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以及叙事技巧五个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笔者发现,新生代小说对叙事视角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倾向性并以日趋成熟的视角转换达到了更为有效的叙事修辞效果。他们以公开、缺席、隐蔽三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声音传达了不同的叙事修辞意义。本文还从时序、时距和时频三个方面对新生代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解读了叙事时间在新生代小说作品中的修辞用意。在新生代小说中,空间元素不仅是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且还是推动叙事进程的手段之一,因此,本文还分析了新生代小说叙事空间的建构及其重要的叙事修辞功能。最后本文介绍了露迹、荒诞、拼贴以及反讽这四种新生代小说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使用频率较高的叙事修辞技巧。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具体分析把握作者的叙事修辞策略,解读作者的叙事修辞意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叙事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写作抛砖引玉,为新生代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并以此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老藤[3](2014)在《腊头驿》文中研究说明引子平心而论,我对好友尹五羊的情感十分纠结,如果我是一只蛹,他则是薄薄的那层茧,在保护我的同时又在束缚着我。几十年了,尽管我化我的蝶,他织他的壳,但我十分清楚,我们之间有一根丝连着,这根丝时张时弛,却从不会扯断。我很清楚自己可以脱离尹五羊,但脱离了尹五羊的我还会是我吗?尹五羊高考落榜后当了厨子,一步步发达起来,成为富甲一方的老板。在社会上,尹五羊呼风唤雨却十分低调,
张光昕[4](2013)在《汉语新诗物写性的起源》文中研究表明汉语新诗的创生和发展是词与物在潜能层面相互激发和搏斗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词(书写)的法则与物的法则之间的不同配置,决定了汉语诗歌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诗艺特征:由词(书写)向物的投射,形成了凝定于汉语诗歌中的写物性,它曾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在传统与西方的“双重换气”考验中,20世纪的汉语新诗颠倒了两种法则之间的秩序,它的现代性美学立场和书写姿态开启了由物向词(书写)的反射格局,即生成了一种物写性的法则。本文正是在这种句法转换中尝试探测诗歌写作与物在现代性情境里缔结的新型关系,并藉此追问汉语新诗物写性的起源。在这种探测和追问中,本文将鲁迅的《野草》确定为汉语新诗物写性的起源性文本,基于此,《野草》更有理由被认为是汉语诗歌现代性的源头,鲁迅是汉语新诗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这一判断将在本文中接受检验。为此,本文冒险悬置了诸多影响诗歌研究的外部因素(如政治、历史、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而专注于一种偏重于纯粹形式方面的思考和想象。诗歌批评不妨将自身置于哲学、艺术和诗学三者的交汇点上,那里将会大大拓展研究的维度,促进方法论的共通性,这决定了本文的基本论述特征。在这种批评精神的启发下,本文也自觉放弃了对历史连续性的依赖,改为从单子的角度来建立物写性的起源与当下诗歌写作之间的跳跃式联系,以此发明一种从鲁迅到当代诗人(如张枣、欧阳江河等人)的诗艺对位法。从论文结构上看,本文分为导论、上篇(第一、二、三章)、下篇(第四、五、六、七章)和余论四个部分。各章节之间存在着理论和概念上的联系和递进。具体来看:导论借重物质想象的方法,以对雪的诗学-现象学考察为引线,力图为汉语诗歌想象一种物质缘起,在器物-艺术作品-礼物的层次上,对雪作为一“物”进行元诗学上的思考,并追踪人们对同一种“物”在不同诗学情境中的所生成的“意”的变迁。上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鲁迅的《野草》。在第一章中,以《野草》中的《雪》一篇为问题的爆破点,本文对《野草》在新诗史上的位置和文本自身的潜能进行了重新思考,初步确定了《野草》的小逻辑(从处女向新娘的过渡)和汉语新诗的小逻辑(从不可能性开始)。在第二章中,本文着眼于《野草》中芝诺悖论,提出了梦写性、文本的梦遗和反常性等写作特征,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野草》的第四维阅读法,并命名了文本中极具现代性色彩的第四维词根。第三章从目光学的视阈中正式探究物写性的草创过程和机理,由于第二面镜子的枢纽作用,诗人和读者在诗歌中的看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直视转向斜目而视),这也决定了汉语诗歌从写物性向物写性的转换,而寻找物写性的支点则成为下篇论述的重要条件。下篇从《野草》的细读转向汉语新诗理论和形式方面的分析。第四章试图从口型的角度考察物写性的实施与勘测过程,强调了辅音场在现代诗歌中的重要功能,作为可见之物与不可见之物的交叉形态,口型正是元音与辅音之间相互耦合的余额。在第五章中,本文试图深入到微观层面去勾勒物写性文本的基本结构,定义了这种结构的最小单位,即物写素,它承担着文化基因的使命,在宏观上推进着汉语新诗的书写学转向,在对物写素的提炼和化合试验过程中,辩证意象和虚薄的重要概念也得到了有效的诠释,尝试揭示和树立汉语新诗中道说的新势(即“告”),并将其扶植为一种被委以重任的超级物写素。第六章继续在形式方面和书写学上推进对“告”的探索、剖析和想象,引入“知”的概念来呈现物写性的支点,展布出它的上下肢(告知和知道)与左右肢(物和吻),指认物写性文本的边框和缝合点,兼顾元诗学问题和物写性问题的双曲线,并验证书写学视野下汉字的共通性。第七章将以解构的精神开列一则汉语新诗的大逻辑,将物写性的考察推向另一个极端,从爱与死的角度,尝试建立《野草》中的解构与物写性的解构之间的共通性,最终在元诗学与物写性的边界处为汉语新诗猜想一种形式指引。余论将简要概述本文的概念演绎过程和文体特征,将物写性法则确定为汉语新诗的文本世界观,将超级物写素勘定为物写性的支点,并从认识论角度提出对新诗理论的一点阶段性的设想和展望。从总体上说,本文仅仅是一篇务虚的诗学论纲,要想有效地对以上观点进行全息检测,则需要重新释放一度被悬置起来的要素,将诗歌写作重新落实为一种行动原则。
韩东[5](2012)在《中国情人》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一、进村瞿红和张朝晖的缘分开始于找厕所。一九九五年盛夏的一天,瞿红开着一辆白色的桑塔纳在城郊公路上闲逛,不觉有了尿意。开始的时候似有若无,后来就明确并尖锐了。这样也好,给了她一个现实的目标。瞿红这年二十一岁,长相漂亮,家里也有钱,什么都不缺,除了生活的目标。管它
鲍尔吉·原野[6](2011)在《露水旅行》文中提出1我经历过奇特的事。十一二岁,随父母去五七干校发展,那是在林彪北去头一年,理查德·尼克松西来前两年。干校在红山水库边上,而水库一眼望不到边,跟我后来见到的兴凯湖一样的浩渺无涯。我和一个姓张的大人——张什么,忘了——划一只小船进库里。那时近晚,天地一并瑰丽。虽然我至今不知"瑰丽"作何解,但一定是那天的样子。上船后,世界在几分钟内变了样,庄严纯净,根本不像凡庸的红山水库,而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天堂省省会。大块的天底下是大块的水,都没杂质。刘禹锡诗:水面无风近琉璃,就这。它们澄明而射澄光,像玻璃罩子。
李亚[7](2010)在《流芳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母亲与地球仪那天,我在我们家院子里徘徊时,无意间看到母亲高高地坐在花梨木高背大椅上,神情快乐中带有几分傲慢。她旁边的檀香木高腿几上,放着那个意大利人前两天带来的地球仪。那个玩意儿五
韩东[8](2010)在《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文中提出上学路上八岁时我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我们家在生产队和公社都住过。一九七五年,我十四岁,父母被抽调到共水县城里工作,我自然也跟随前往,转学来了共水县中。六年的农村生活使我完全变成了一个乡下孩子,说一口当地方言,对共水县城十分的
叶开[9](2009)在《青春期[下]》文中研究指明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意去。——鲁迅在古埃及人那里,确切是用一根羽毛作为象征的;羽毛作为秤盘上的砝码用以测量灵魂。——伊塔洛·卡尔维诺真诚最重要,所以能装就装。——X·马克斯第二十章回到宿舍,满寝室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说:"弟兄们好!"鸡肉斧马为民说:"老钟,昨样了?"我说:"什么昨样?"鸡肉斧马为民说:"黎小清啊,搞定了没有?"
刘世俊[10](2009)在《情海诡波》文中认为引言这是纽约的九月,一个金风飞舞红叶的丽日睛天。每年秋意渐深时节,纽约上洲的枫叶开始染红,时积日累,没多久橙红艳色便盈盈满满,轰轰烈烈。纽约人把观赏枫叶视为大事,管理机构每天会报出枫红的信息,而深懂人生乐趣的纽约人,便纷纷择日涌
二、不是耳朵,胜似耳朵的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是耳朵,胜似耳朵的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太阳转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第二章 |
5 |
6 |
7 |
8 |
第三章 |
9 |
10 |
11 |
12 |
第四章 |
13 |
14 |
15 |
16 |
第五章 |
17 |
18 |
19 |
20 |
第六章 |
21 |
22 |
23 |
24 |
第七章 |
25 |
26 |
27 |
28 |
第八章 |
29 |
30 |
31 |
32 |
第九章 |
33 |
34 |
35 |
36 |
(2)新生代小说叙事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新生代”的界定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叙事是一种修辞 |
第四节 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思路、方法及其价值 |
第一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视角的设置 |
第一节 叙事视角概说 |
第二节 “我”的言说-第一人称视角 |
第三节 “他”的故事-第三人称视角 |
第四节 “你”的存在-第二人称视角 |
第五节 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 |
小结 |
第二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声音的介入 |
第一节 叙事声音界说 |
第二节 公开叙事声音的干预 |
第三节 缺席叙事声音的表现 |
第四节 隐蔽叙事声音的介入 |
小结 |
第三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时间的调控 |
第一节 叙事时间概述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时序调控 |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时距调控 |
第四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时频调控 |
小结 |
第四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空间的建构 |
第一节 叙事空间概述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空间存现 |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结构空间的类型 |
小结 |
第五章 新生代小说的叙事修辞技巧 |
第一节 元小说叙事手法——“露迹” |
第二节 打破常规的荒诞 |
第三节 百科全书式的拼贴 |
第四节 从言到意的反讽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汉语新诗物写性的起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楔子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导论 雪的开场白——想象汉语诗歌的一种物质缘起 |
上篇 |
第一章 小逻辑——重思《野草》的位置和潜能 |
第一节 《雪》,或《野草》的小逻辑 |
1.1.1 处女,新娘 |
1.1.2 “雪罗汉”,“生命的泥” |
1.1.3 0=1,新天使 |
第二节 《野草》的潜能,或汉语新诗的小逻辑 |
1.2.1 “混搭”中的起跳 |
1.2.2 《野草》的位置 |
1.2.3 从不可能性开始 |
1.2.4 汉语新诗的小逻辑 |
第二章 以梦为草,以文行野——《野草》的第四维阅读 |
第—节 《野草》中的芝诺悖论 |
2.1.1 梦写性的发明 |
2.1.2 文本的梦遗 |
2.1.3 反常性之勃起 |
2.1.4 盲视之眼,失聪之耳 |
第二节 《野草》与第四维 |
2.2.1 第四维的打开 |
2.2.2 第四维词根 |
2.2.3 登录例外状态 |
第三章 物写性的草创——《野草》与汉语新诗的目光学索隐 |
第一节 《野草》的礼物:给出你所无 |
3.1.1 第二面镜子 |
3.1.2 “赤裸生命”的凝视 |
第二节 从写物性到物写性 |
3.2.1 直视,写物性 |
3.2.2 斜目而视,物写性 |
3.2.3 物写性的支点 |
下篇 |
第四章 物写性的实施与勘测——汉语诗歌的口型考和辅音场 |
第一节 口型的考古学 |
4.1.1 开头,第一口型 |
4.1.2 元音,世界之吻 |
第二节 侧听辅音场 |
4.2.1 辅音,大地之歌 |
4.2.2 告诉口型,自言自语 |
第五章 物写性文本的基本结构——《野草》的文化基因和书写学转向 |
第一节 物写素:《野草》的文化基因 |
5.1.1 听见小舌头,或物写性路标 |
5.1.2 物写素发凡,或书写学纲要 |
5.1.3 物写素的提炼,或《野草》的四枚切片 |
第二节 道可告:《野草》的书写学转向 |
5.2.1 物写素的化合 |
5.2.2 辩证意象,虚薄 |
5.2.3 超级物写素的诞生 |
5.2.4 道说的新势 |
第六章 物写性的展布——汉语新诗的四肢论和共通体 |
第一节 物写性的上下肢 |
6.1.1 物写性的扁担 |
6.1.2 知的双重书写 |
6.1.3 边框,缝合点 |
第二节 物写性的左右肢 |
6.2.1 现代牺牲 |
6.2.2 告的共通体 |
6.2.3 汉字脱衣舞 |
第七章 大逻辑——为汉语诗歌猜想一种形式指引 |
第一节 爱与死,或物写性的解构 |
7.1.1 失恋诗,墓碣文 |
7.1.2 野蛮人的方法论 |
第二节 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或汉语新诗的恋人絮语 |
7.2.0 告 |
7.2.1 物 |
7.2.2 吻 |
7.2.3 吻之物 |
7.2.4 物之吻 |
余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流芳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母亲与地球仪 |
往来无白丁 |
强梁二哥 |
贵宾画像 |
第二章 |
父亲的谜语 |
舞翩翩 |
炼丹人 |
醉太平 |
第三章 |
迷魂战 |
奏凯歌 |
镜子里的蒋介石 |
暗香浮动时 |
第四章 |
千里共婵娟 |
美好的家宴 |
求婚记 |
第五章 |
战争中的风筝 |
兵临城下 |
攻与守 |
血做的城池 |
第六章 |
瑞雪兆丰年 |
零乱的画卷 |
传奇诗篇 |
袖里乾坤大 |
第七章 |
于无声处响鼙鼓 |
中秋月儿圆 |
繁华胜似梦 |
第八章 |
九月大事记 |
梦里伊水河 |
夕阳别样红 |
完美的传说 |
幽灵说话 |
更是让哑巴三哥瞠目结舌。 |
四、不是耳朵,胜似耳朵的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太阳转身[J]. 范稳. 当代, 2021(05)
- [2]新生代小说叙事修辞研究[D]. 赵映环.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3]腊头驿[J]. 老藤. 中国作家, 2014(11)
- [4]汉语新诗物写性的起源[D]. 张光昕.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2)
- [5]中国情人[J]. 韩东. 花城, 2012(03)
- [6]露水旅行[J]. 鲍尔吉·原野. 长篇小说选刊, 2011(03)
- [7]流芳记[J]. 李亚. 长篇小说选刊, 2010(05)
- [8]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J]. 韩东. 长篇小说选刊, 2010(02)
- [9]青春期[下][J]. 叶开. 大家, 2009(03)
- [10]情海诡波[J]. 刘世俊. 西部,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