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2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玮玖,姜爽爽,李士星[1](2015)在《超声鉴别诊断小儿常见病理性黄疸性疾病》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早期鉴别诊断婴儿病理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28例、胆道闭锁3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8例、胆管发育不全3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3例,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道闭锁患儿高频超声检查多表现为胆囊收缩不良(31/32,96.88%)、TC征(30/32,93.75%)及空腹胆囊充盈不良(24/32,75.00%),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空腹胆囊充盈不良(16/28,57.14%)多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肝门区无回声包块(8/8,100%)多见,胆管发育不良者空腹胆囊充盈不良(3/3,100%)多见,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者肾上腺区包块(3/3,100%)多见。结论超声可用于鉴别诊断婴儿病理性黄疸,可于早期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线索。
周碧华,胡波,张韩珉,林霞,姚培均[2](2015)在《32例胎儿肾上腺区包块的声像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胎儿肾上腺区包块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发现的胎儿肾上腺区包块的超声影像资料及出生后临床诊治结果。结果产前超声发现32例胎儿有肾上腺区包块34个,右侧18例、左侧12例、双侧2例。超声表现囊性20例、实性8例、囊实性回声6例,CDFI扫查内可见血流信号6例。出生后经手术治疗者9例,病理证实神经母细胞肿瘤3例、肾上腺出血2例、隔离肺2例、肾脓肿1例、肝囊肿1例;经保守治疗者23例,临床诊断肾上腺出血20例、隔离肺2例、重复肾1例。产前超声诊断包块为良性30例、包块恶性4例,其与临床诊断不符3例,符合率90.6%。超声表现囊性包块,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超声表现囊实性或实性包块时,病理诊断可为肾上腺出血、隔离肺、肾脓肿或恶性神经母细胞肿瘤。结论产前超声检出肾上腺区包块以良性包块多见,产前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意义的影像学资料。
王海燕[3](2014)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胎儿占位性病变(简称占位)并不少见[1-2],且种类繁多,目前多数学者根据占位性病变所在的解剖部位将其分类,主要分为胎儿颅内占位、颜面部及颈项部占位、皮肤占位、胸腔(包括心脏、纵隔)占位、腹腔占位、肢体占位、胎儿附属物占位等[3-4]。近年来随着我国产前超声筛查工作的规范化,使胎儿占位性病变产前超声检出率不断提高,为临床采取可行治疗或终止妊娠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135例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不同部位胎儿
张碧宏[4](2013)在《高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在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肾上腺出血新生儿10例,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检测病灶及血供特点。结果本组10例肾上腺出血新生儿中,7例位于肾右侧,3例位于左侧,超声检查特征表现为肾上腺区存在混合回声或者液性团块,病灶内无法探及血流信号。7例患儿表现为黄疸,2例表现为腹部包块,1例合并后腹膜血肿并伴伴有阴囊出血。结论高频超声诊断是早期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陈正,张欣[5](2006)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51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赵雅萍,许崇永,黄福光,邹春鹏[6](2003)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超声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及发病原因。方法 :搜集因黄疸、窒息、贫血等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2 0例 ,观察肾脏及肾上腺情况。结果 :2 0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右侧 15例 ,左侧 5例 ,超声表现特征为肾上腺区混合回声或液性团块 ,彩色多普勒不能探及血流信号。临床表现为黄疸 15例 ,腹部包块3例 ,合并后腹膜血肿伴阴囊出血 2例。结论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均为单侧发生 ,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超声可早期诊断本病 ,对临床提供帮助
陆亚君,叶菁菁,颜艳玲[7](1999)在《超声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2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在新生儿中较罕见,国内近年报道过2次8例,我院1994年1月~1997年6月对住院新生儿722例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肾上腺出血2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临床资料 经超声诊断肾上腺出血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4小时5例,1~3天5例,~7天4例,~14天3例,>14天3例。体重:<3000g 6例,4000g 1例,余均为3000~4000g,除1例过期产儿外均为足月儿。临床表现:20例中黄疸16例,占80%;有窒息史7例(5分钟Apgar评分≤6分),占35%;头吸助产或产钳助产5例,占25.0%;贫血5例,占25.0%;腹部肿块2例,占10.0%。
张玉青[8](2021)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及/或分支局部或完全阻塞后,机体为缓解门静脉高压在受阻部位逐渐代偿形成诸多侧支血管,因形态似海绵样而得名。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患儿大多在1-6岁出现反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威胁生命。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Rex分流术是近年来治疗儿童CTPV并且不增加肝脏损伤的治愈性术式。但目前因CTPV血管走行紊乱易出血和血管吻合技术难度大使得该术式应用受到限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能否行Rex分流术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影像学检查起着决定性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由于无创、便捷、无辐射等特点,成为小儿CTPV诊断及Rex分流术前诊断与评估、术后疗效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CT重建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row CT portography,MDCTP)越来越多地应用在Rex分流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估中。而关于CDUS与MDCTP在Rex分流术前、术后的评估研究文献报道极少,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尚无报道。经典Rex分流术通过在门静脉左支与肠系膜上静脉间建立旁路,恢复肝内门静脉血流灌注,减轻增高的门静脉及内脏床压力。改良Rex转位术简化了手术流程,将开放扩张的肝外门静脉属支(如脾静脉)与门静脉左支直接吻合。少数患儿Rex隐窝小或门静脉左支发育不良,外科将肝圆韧带扩张成再通的脐静脉代替门静脉左支。本中心自2010年以来,应用传统Rex分流术(经典Rex分流术和改良Rex转位术)及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治疗儿童CTPV,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了复发。本研究通过分析Rex分流术多种术式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研究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Rex分流术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传统Rex分流术不同术式和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的手术效果,以期为临床诊断、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及术式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第一部分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诊断及Rex分流术术前影像评估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CTPV的发病机制,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特点,观察儿童CTPV的影像特征。比较CDUS和MDCTP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术前诊断CTPV的优势、不足及评估Rex分流术实施条件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3月-2019年3月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行手术治疗(Rex及脾肾分流术)且病历及影像资料完整的48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DCTP)影像资料,对CTPV进行影像学分型,观察各型病变受累范围、合并症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分析病变的蔓延路线及发病机制。观察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特征,同时对Rex分流术的实施条件进行术前影像评估。以术中门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手术实施条件(门静脉左支、肠系膜上静脉通畅性及门静脉左右支连续性)的诊断能力。结果1.门静脉病变位置:根据病变累及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位置,将CTPV病变分为三型。Ⅰ型为门静脉主干型(13/48例,27.1%),Ⅱ型为门静脉主干及左和/或右支型,此型也属混合型(29/48例,60.4%),Ⅲ型为门静脉左和右支型(6/48例,12.5%),病变局限于左右肝内门静脉及少数节段分支。本组病例以Ⅱ型混合型居多(60.4%),而Ⅱ、Ⅲ型35例左右支病变中,又以右支起始部(97.1%)及左支横部、矢状部(100%)所占比例最高。48例CTPV患儿18例合并先天畸形(37.5%),Ⅱ型先天畸形合并率最高(48.3%),肝胆畸形及心脏畸形合并率(17.2%、13.8%)均高于Ⅰ型及Ⅲ型。2.侧支血管部位:48例CTPV病例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丛检出率最高(100%),其次是胆囊周围静脉(50%)、肠道及腹膜后静脉丛(39.6%)。食管胃底静脉丛检出率在3型中均为100%,Ⅱ型胆囊周围静脉、肠道及腹膜后静脉丛、其它侧支血管及自发性脾肾分流检出率(62.1%、44.8%、20.7%、20.7%)均高于Ⅰ型及Ⅲ型。Ⅱ型胃左静脉(LGV)管径测值明显高于Ⅰ型及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及Ⅲ型管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235)。3.CDUS及MDCTP主要表现:CDUS主要影像特征为门静脉结构失常,管壁不均匀增厚、回声增强,管径纤细。走行区周围可见不规则成团的蜂窝样管网状回声,内见红蓝相间流速缓慢的彩色血流信号。MDCTP主要影像特征为门静脉系统正常结构消失,走行区代之以杂乱迂曲的管网状或窦隙样血管团。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狭窄或闭塞,可见胃底食管周围、胆囊旁及腹膜后等部位的侧支循环及自发形成的脾肾分流。CDUS及MDCTP对脾静脉的检出率均为100%,但CDUS对肠系膜上静脉及胃左静脉的检出率仅为64.6%、12.5%,明显低于MDCTP(100%、100%)。CDUS对侧支血管食管胃底静脉丛、胆囊周围静脉、肠道及腹膜后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及自发性脾肾分流检出率分别为72.9%、70.8%、10.5%、0%、28.6%,而MDCTP对上述侧支血管的检出率几乎是100%。4.CDUS和MDCTP显示主要血管的通畅性及连续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LPV通畅性的成功率分别是75%(36/48)、79.2%(3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在判断SMV通畅性方面,MDCTP能够100%做出明确诊断,而CDUS可以对SMV开放状态做出肯定诊断的比率仅64.6%(3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LPV与RPV连续性方面,CDUS和MDCTP能够做出明确诊断的成功率分别为12.5%(6/48)、41.7%(2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CTP预测LPV、SMV通畅性及LPV与RPV连续性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95、0.98及0.89高于CDUS 的0.89、0.90及0.80。结论1.大部分CTPV病变是从门静脉主干开始出现,逐渐向肝内分支延伸,病变主要蔓延路线为门静脉主干到左支横部及矢状部或者到右支起始部。儿童CTPV最可能的病因是先天性门静脉发育畸形。2.食管胃底静脉丛是儿童CTPV最常见的门体侧支。Ⅱ型病变侧支血管检出率最高,胃左静脉扩张最明显,因而门静脉高压症状最严重,较其他两型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3.对于CTPV的诊断,CDUS可以方便地观察病变及肝内外门静脉分支的血流状态,而MDCTP-MIP、MPR及VR图像可以立体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血管周围毗邻关系,能够提供门静脉、肝内外分支及所有侧支血管的详细解剖信息。4.综合灵敏度与特异度,MDCTP在预测LPV、SMV通畅性及LPV与RPV连续性方面优于CDUS,对Rex分流术实施条件的诊断能力高于CDUS,术前评估应优先选择MDCTP。第二部分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后CDUS及MDCTP影像评估目的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影像指标,分析Rex分流术后影像特征及CDUS和MDCTP两种影像技术在Rex分流术术后评估中的优势及不足。应用CDUS对比评估经典Rex分流术及改良Rex转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47例Rex分流术治疗儿童CTPV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有无呕血、黑便等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分级)。影像资料包括旁路血管及门静脉左支通畅性、管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肝脏、脾脏径线等。以术后6个月为研究时间,根据旁路血管的通畅性将患儿分为旁路血管通畅组(A组)和旁路血管血栓组(B组),同时观察旁路血管通畅组旁路血管管径的变化,分析旁路血管通畅性及旁路血管管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术后CDUS和MDCTP影像特征,比较CDUS及MDCTP对旁路血管通畅性的显示成功率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CDUS全面评估Rex分流术后相关血管管径、脏器径线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变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比较经典Rex分流术(RB)和改良Rex转位术(RT)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1.实施Rex分流术的47例CTPV患儿中,42例旁路血管通畅,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旁路血管血栓组患儿明显改善(P<0.001),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01)。旁路血管血栓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无显着变化(P>0.05)。2.42例旁路血管通畅患儿中,24例(57.1%)术后6个月内旁路血管管径逐渐增大。增大组胃食管静脉曲张减轻等级、血小板升高水平及门静脉压力降低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增大组(P<0.05)。术后6个月管径明显大于非增大组(P=0.038),但血流速度无显着差异(P=0.613)。术后6个月旁路血管管径为0.59±0.09cm,血流速度为13.79±2.74cm/s,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评价旁路血管管径与流速的关系,结果显示Kendall’ s tau-b=0.272,P=0.013,两者相关性不显着。3.CDUS主要影像特征:旁路血管通畅,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血流为入肝方向,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朝向门静脉右支。旁路血管血栓形成,管腔内充满低回声,血流信号充盈缺损,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与术前一致,背向门静脉右支。MDCTP主要影像特征:旁路血管通畅,管腔内对比剂充填良好;旁路血管血栓形成,管腔内低密度条索状物充填,对比剂充盈缺损。另可见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或分支细小血栓形成,血栓部位管腔内可见低密度条形或片状充盈缺损。4.CDUS对旁路血管通畅性显示成功率为95.7%明显高于MDCTP的80.9%(P=0.025)。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卡方检验和Kappa一致性分析,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1.000>0.05,提示两种方法诊断阳性率一致,Kappa=0.843,P<0.001,说明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5.术后6个月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较术前或术中增大明显(P<0.05),肝脏、脾脏余径线及吻合口测值无明显变化(P>0.05)。旁路血管通畅组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增大水平明显高于血栓组(P<0.05),而旁路血管血栓组术中旁路血管管径明显大于通畅组(P<0.05)。6.两组患者在旁路血管血栓、旁路血管管径增大的发生率及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增大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但RB组门静脉左支及旁路血管管径增大水平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旁路血管的通畅性与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胃食管静脉曲张变化程度相一致,旁路血管通畅性是决定预后的重要指标。2.除了旁路血管通畅性,管径变化也会影响预后,术后6个月内旁路血管管径逐渐增大是预后良好的相关指标。旁路血管管径与血流速度相关性较弱,旁路血管血流速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意义不大。3.CDUS可以方便地监测包括旁路血管在内的门静脉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术后逆转是旁路血管通畅的重要特征性表现。而MDCTP能更全面清楚地显示细小血栓累及部位。4.CDUS对旁路血管通畅性显示成功率明显高于MDCTP,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阳性率及诊断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对旁路血管通畅性的评估应优先选择CDUS。5.Rex分流术手术效果较早的体现在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的增大上,血栓形成后肝脏径线及相关血管管径不再增大。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增大水平可以间接反映手术效果,预后越好相关径线增大水平越高。但管径大的自体血管不一定是最佳的手术旁路选择。6.经典Rex分流术是本中心预后最理想的手术方式,并且改良Rex转位术也是治疗小儿CTPV有效的替代方法。第三部分CDUS在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目的探讨CDUS在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与传统Rex分流术对照,评估新型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15例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UV组)患儿为观察组,脐静脉为旁路入口。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32例传统Rex分流术(LPV组)患儿为对照组,门静脉左支为旁路入口。手术前、后分别应用CDUS对UV组患儿的相关血管及脏器进行全面检查,与LPV组对比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各个径线值(肝右叶斜径、肝左叶前后径和上下径、脾脏厚径和最大长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与吻合口管径并计算其大小变化,观察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以及吻合口的血流状态。收集患儿上消化道内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再出血发生率、胃食管静脉曲张缓解等级、血小板升高水平及门静脉压力降低水平的变化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UV组术后7天旁路血管通畅率60%,明显低于LPV组通畅率87.5%(P=0.032)。短期抗凝治疗后,UV组术后6月总通畅率为86.7%,与LPV组总通畅率90.6%对比无显着差异(P=0.642)。根据术中UV管径与术后7天旁路血管血栓形成情况绘制的ROC曲线图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最佳界值cut-off值为>7.5。2.UV组与LPV组旁路血管及SMV吻合口管径无显着差异(P>0.05)。但UV组LPV/UV吻合口测值明显大于LPV组(P<0.001),两组间LPV/UV吻合口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UV组门静脉左支管径、肝左叶上下径及肝右叶斜径增大水平高于LPV组(P<0.05),但旁路血管、吻合口管径及肝脏、脾脏余径线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3.UV组胃食管静脉曲张缓解等级及血小板升高水平均明显高于LPV组(P=0.027,P=0.049),但两组间再出血发生率及门静脉压力降低水平的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UV组术后7天比LPV组旁路血管更容易发生血栓,但抗凝治疗复通效果优于LPV组,两组术后6个月总通畅率差异不明显。UV组术中脐静脉管径超过7.5mm,易发生早期旁路血管血栓。2.UV组比LPV组入肝血流增多,UV组门静脉左支管径增大更明显,肝内血流灌注的增加促进了肝脏的生长,导致肝脏径线(肝右叶斜径与肝左叶上下径)的增大比LPV组更显着。3.UV组对门静脉高压症状的改善优于LPV组,与门静脉左支管径及肝脏径线的变化相一致。再通脐静脉是改进的有价值的旁路入口,CDUS是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全文结论1.儿童CTPV病变多同时累及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部分合并先天畸形。MDCTP预测手术实施条件LPV、SMV通畅性及LPV与RPV连续性方面均优于CDUS,且能够提供门静脉主要属支和所有侧支血管的解剖信息并加以分型,Rex分流术术前评估应优先选择MDCTP。2.旁路血管通畅性是决定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CDUS对旁路血管通畅性显示成功率明显高于MDCTP,可以监测门静脉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术后逆转是旁路血管通畅的重要特征,Rex分流术术后评估应优先选择CDUS。经典Rex分流术是本中心预后最理想的传统Rex术式。3.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术中脐静脉管径超过7.5mm,易发生早期旁路血管血栓。但总通畅率与传统Rex分流术无显着差异,远端吻合口管径更大,临床转归优于传统Rex分流术。再通脐静脉作为Rex分流术新的旁路入口是改进的有价值的手术。CDUS是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
刘瑶,王晓曼,贾立群[9](2021)在《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为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46例病例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瘤灶位于单侧肾上腺44例(95.7%)(左侧19例,右侧25例),双侧肾上腺均有瘤灶2例。10例伴钙化(21.7%)。瘤灶最大径2.4~8.4 cm,均未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本病例中Ⅰ、Ⅱ期患儿33例,ⅣS期(伴肝脏转移)13例(28.3%)。产前超声发现腹部包块29例。结论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绝大部分为实性,少数囊性为主。属于Ⅰ、Ⅱ期或ⅣS期,预后好。超声作为无辐射检查,不仅可用作术前诊断、监测及术后随访,同时可为产前咨询提供帮助。
田蓉,袁红霞,夏仁鹏[10](2020)在《胎儿肾上腺区占位病变的产前超声诊断及转归》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肾上腺区肿块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预后的价值。方法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长沙市妇幼保健院43例胎儿肾上腺区肿块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特征、预后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72 561例胎儿中产前超声检出43例肾上腺区占位病变,检出率2.49/10 000(43/172 561)。肾上腺血肿19例(其中5例不排除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可能),膈下型隔离肺10例,肾上腺囊肿8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畸胎瘤3例。产前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100%。膈下型隔离肺的孕周早于神经母细胞瘤、血肿、畸胎瘤及囊肿(P=0.035、0.031、0.043、0.02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块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膈下型隔离肺的初始发现孕周最早,43例胎儿出生,其中18例行手术治疗,24例观察,1例放弃治疗并在随访中死亡,其余病例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肾上腺区占位病变的产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优势;该类患儿总体预后良好。
二、超声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鉴别诊断小儿常见病理性黄疸性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一)135例胎儿占位性病变产前超声、临床检查及随诊表现 |
(二)135例胎儿不同部位占位性病变产前产后超声随诊、手术病理诊断及临床结局(表1) |
讨论 |
一、胎儿颅内占位性病变胚胎发生特点及超声图像特征 |
二、胎儿颈部淋巴管囊肿形成原因及超声声像图特征 |
三、先天性肺囊性腺瘤畸形 |
四、心脏肿瘤 |
五、肾上腺出血 |
六、骶尾部畸胎瘤 |
(4)高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实验室检查 |
2.3 超声表现 |
3 讨论 |
3.1 新生儿NAH的致病机制 |
3.2 新生儿NAH的超声表现以及临床鉴别诊断 |
3.2.1 NAH的超声表现 |
3.2.2 新生儿NAH的鉴别诊断 |
(8)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先进性与创新性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诊断及Rex分流术术前影像评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后CDUS及MDCTP影像评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CDUS在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未来研究方向:胎儿门静脉畸形的超声诊断 |
附图 |
综述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 |
(9)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仪器与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1. 超声表现 |
2. 术前超声诊断 |
3. 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
(1)病理分期结果 |
(2)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
讨 论 |
结 论 |
四、超声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鉴别诊断小儿常见病理性黄疸性疾病[J]. 王玮玖,姜爽爽,李士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5(11)
- [2]32例胎儿肾上腺区包块的声像图分析[J]. 周碧华,胡波,张韩珉,林霞,姚培均.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05)
- [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 王海燕.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4(02)
- [4]高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应用[J]. 张碧宏. 中国医疗前沿, 2013(11)
- [5]新生儿肾上腺出血51例分析[J]. 陈正,张欣. 浙江医学, 2006(10)
- [6]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的超声诊断[J]. 赵雅萍,许崇永,黄福光,邹春鹏.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09)
- [7]超声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20例临床分析[J]. 陆亚君,叶菁菁,颜艳玲. 临床儿科杂志, 1999(05)
- [8]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评估[D]. 张玉青. 山东大学, 2021(11)
- [9]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J]. 刘瑶,王晓曼,贾立群.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1(03)
- [10]胎儿肾上腺区占位病变的产前超声诊断及转归[J]. 田蓉,袁红霞,夏仁鹏. 中国医师杂志,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