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骼肌发育的分子遗传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衡,钟敏[1](2021)在《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分子遗传学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肌无力和低钾血症为特征,已明确与Cav1.1通道基因(CACNA1S)和Nav1.4通道基因(SCN4A)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10万。目前,原发性HypoPP的分子遗传学仍在研究中,其最成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CACNA1S和SCN4A突变所致的氨基酸改变,使电压门控钙通道Cav1.1或钠通道Nav1.4中电压传感器跨膜段的一个门控电荷改变,形成门控孔电流,阳离子在静息状态下通过该孔渗漏,产生异常静息电位,导致肌细胞膜对神经刺激反应减弱和收缩力降低,从而引起肌无力。原发性HypoPP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结合基因检测可进一步明确病因,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治疗原则主要为减少触发因素、急性期稳定血钾水平以及预防肌无力发生。原发性HypoPP的常规治疗药物主要有钾补充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利尿剂等。
吕威[2](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lncMGPF对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骨骼肌是哺乳动物动物体内最大的组织,肌肉产量与品质性状是动物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十分复杂,各种转录因子,转录辅助因子,表观修饰因子在其中发挥调控作用。因此研究阐明骨骼肌生长发育的机理对于畜牧业与人类医学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Lnc 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在200nt以上,没有蛋白编码能力的RNA。研究发现lnc RNA参与调控各种生物学活动,并且在肌肉组织中检测到大量lnc RNA的表达,但其中只有极少数lnc RNA的功能机制被研究。本研究筛选并验证了一个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再生的lnc RNA—lncMGPF(lnc RNA Muscle Growth Promoting Factor),研究了lncMGPF促进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猪、人和小鼠物种间的保守性,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小鼠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lncMGPF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发现lncMGPF的表达随着分化进行持续升高,以及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比较发现其在腿肌、背最长肌、心肌和舌肌等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lncMGPF启动子活性进行分析发现在-345bp到+200bp区域可能存在Myo D结合靶位点,并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验证了Myo D与该区域的结合能力,实验结果证实lncMGPF表达受Myo D的调控。2.在C57BL野生小鼠中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敲除lncMGPF,与野生型小鼠相比,lncMGPF基因敲除小鼠(lncMGPF KO)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体重减小。lncMGPF KO小鼠肌肉重量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着性减小,同时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能力显着减弱。利用肌肉注射Cardiotoxin(CTX)诱导骨骼肌急性损伤模型发现敲除lncMGPF显着性降低肌肉再生能力。肌肉超表达lncMGPF可以补救lncMGPF KO小鼠的肌肉表型,同时可以促进野生小鼠的正常肌肉生长。3.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以及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实验发现lncMGPF可以与5个成肌分化相关的mi RNA靶向结合;通过超表达和干涉lncMGPF实验发现lncMGPF只对mi R-135a-5p调控成肌分化的下游靶基因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表达有显着性影响。在细胞中共转lncMGPF双荧光报告载体、mi R-135a-5p mimics和MEF2C-3’UTR双荧光报告载体,发现mi R-135a-5p可以显着性抑制lncMGPF双荧光报告载体活性;通过lncMGPF和mi R-135a-5p细胞共转染实验发现超表达mi R-135a-5p可以抑制MEF2C、Myo D、Myo G、和My HC表达,而超表达lncMGPF可以挽救mi R-135a-5p的抑制效果。4.RNA pull down联合蛋白质谱以及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ncMGPF可以与Hu R蛋白特异性结合;通过构建lncMGPF基因缺失片段进行RNA pull down和超表达实验,发现lncMGPF 1630-1795bp区域是其结合Hu R蛋白和发挥功能所必需的。超表达lncMGPF后RIP实验结果发现lncMGPF可通过增强Hu R蛋白与肌分化相关基因Myo D与Myo G m RNA的结合能力。lncMGPF与Hu R细胞共转染实验发现,lncMGPF增强Myo D、Myo G m RNA稳定性依赖于Hu R。5.对lncMGPF进行物种间保守性分析,发现在猪H2AFZ和MTTP基因间存在lncMGPF的同源基因AK394747。首先采用RACE实验对其全长进行研究,确定了AK394747全长为1556bp。利用q RT-PCR技术对AK394747的核质分布进行检测发现AK394747在细胞增殖主要富集于细胞核内,而细胞进入分化期后主要富集在细胞质中。同时发现在细胞分化过程中AK394747持续上调。沉默AK394747的表达会导致细胞分化受到抑制,而过表达AK394747导致细胞分化进程加快。机制上,对AK394747序列保守性进行分析,发现其都存在与mi R-135a-5p结合位点以及与Hu R结合的核心区域。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与共转染实验验证了AK394747可以充当mi R-135a-5p分子海绵调控MEF2C的表达;相同地,RNA pull down与半衰期实验验证了AK394747与Hu R蛋白互作增强Myo D、Myo G m RNA稳定性。6.通过保守性分析发现在人H2AFZ和MTTP基因间存在一个与小鼠lncMGPF保守的lnc RNA-MT510647(命名为hlncMGPF)。利用RACE技术鉴定hlncMGPF转录本全长为1360bp。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hlncMGPF在人骨骼肌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持续上调。超表达hlncMGPF导致人骨骼肌成肌细胞分化加快,与此同时,在小鼠肌肉中超表达hlncMGPF也可促进小鼠肌肉生长。对hlncMGPF序列保守性进行分析发现,与小鼠lncMGPF相似,都存在与mi R-135a-5p结合位点以及与Hu R结合的核心区域。综上所述,我们发现lncMGPF是一个在物种间保守的肌肉生长正向调节因子,lncMGPF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主要通过转录后调节促进肌生成,一方面lncMGPF作为mi R-135a-5p的mi RNA海绵,减弱mi R-135a-5p对MEF2C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MEF2C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lncMGPF通过募集Hu R结合到Myo D和Myo G m RNAs的3’UTR,增加了细胞质中Hu R的积累,增强了Myo D和Myo G m RNAs的稳定性。lncMGPF/mi R-135a-5p/MEF2C和lncMGPF/Hu R/Myo D/Myo G通路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生肌调节因子介导的肌生成调控网络。
廖瑛[3](2021)在《FKTN基因突变相关成年发病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癫痫及扩张性心肌病—例表型及遗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FKTN基因突变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成年发病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Fukuyama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FCMD)伴癫痫及扩张性心肌病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来自近亲结婚家庭的男性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科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应用Ampliseq多重PCR高通量测序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结合一代测序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患者为31岁男性,父母系近亲结婚(表兄妹关系),幼时智力及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异常,近2年来出现精细运动较差,本次因胸闷、气促3月余、发作性抽搐1次入院。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心脏MRI平扫及增强提示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合并纤维化。长程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明显升高。肌电图检测无特征性改变。肌活检病理检查示慢性肌病改变。Ampliseq多重PCR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该患者FKTN基因存在纯合突变:c.1271G>A(p.G424D),为新发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突变为可疑致病性变异。一代测序家系验证显示患者父母及一儿子均为FKTN基因 c.1271G>A(p.G424D)杂合突变。结论:FKTN基因突变相关成年发病的福山型肌营养不良可以骨骼肌外表现为主,包括扩张性心肌病、癫痫,肌无力、肌萎缩等肌病表现不明显,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c.1271G>A为新发可疑致病性突变。
张苗宇[4](2021)在《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普通大学生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效果进行关联分析,以期筛选出VEGF基因、COL18A1基因中预测初始有氧运动能力和训练敏感性的分子遗传学标记,为中国健康人群高强度间歇训练促进健康的个性化精准化有氧运动处方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对象: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以及兰州城市学院4所高校共计128名受试者(男性60名,女性68名),均为汉族而且平常没有运动习惯,排除运动风险的大学生。研究方法:对受试者进行每周3次,为期12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训练前后测试最大摄氧量、机能节省化、1000米/800米跑等指标。静脉取血提取DNA,使用Illumina Infinium HTS分析对两个基因的八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ged SNPs)进行分型。通过?2检验来判断SNPs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通过对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有氧运动表型、训练敏感性组间比较和训练前后比较来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1.在女性受试者中,VEGF rs1570360多态性与RE/VO2初始值关联,表现为AG基因型<GG基因型;2.在女性受试者中,VEGF rs3024994位点CT基因型RE/VO2变化率显着高于CC基因型(P=0.035);3.在男性受试者中,COL18A1 rs2838929位点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VO2max变化率显着高于GG基因型(P<0.05);COL18A1rs9975785位点TT基因型VO2max变化率显着高于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P<0.05);4.在女性受试者中,COL18A1 rs7279445多态性与RE/VO2初始值关联,表现为CT基因型<TT基因型和CC基因型。研究结论:1.VEGF rs1570360、COL18A1 rs7279445可作为预测女性RE初始值的遗传学标记,AG型和CT型携带者有更好的RE;2.COL18A1 rs2838929可预测男性最大摄氧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效果,AA和AG是优势基因型;3.COL18A1 rs9975785可预测男性最大摄氧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效果,TT是优势基因型,本研究中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存在关联性的基因位点可以为制定中国健康人群HIIT运动处方提供参考。
石斌刚[5](2020)在《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文中研究指明牦牛(Bos grunniens)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海拔地区,以产肉和产奶为主。牦牛肉是当地牧民重要的动物性蛋白来源,但与普通牛肉相比,肌纤维较粗、肌内脂肪(IMF)沉积少而嫩度差。遗传对畜禽肉质性状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析牦牛肉品质形成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以6月龄(M6,n=3)、30月龄(M30,n=3)和54月龄(M54,n=3)天祝白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RNA-Seq)、同位素标记相对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Tandem Mass Tag,TMT)和荧光定量PCR(RT-qPCR)等方法,探究牦牛肌肉和IMF发育的转录调控机制,为发掘牦牛肌肉品质功能基因及分子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天祝白牦牛6?30月龄生长速度较30?54月龄快;随年龄增长,肌肉剪切力值、IMF含量显着增加,且肌纤维直径显着增大(P<0.05或P<0.01)。2.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背最长肌RNA-Seq分析,M6 vs M30、M30 vs M54和M6vs M54组分别鉴定到1576个、124个和140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P-adjust<0.05&|log2FC|>=1);STEM(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时序性表达分析得到上调和下调DEGs分别为783个和747个,分别显着富集于393个和86个GO条目,包括多个与肌肉发育和脂质代谢相关GO条目;KEGG富集分析表明上调和下调DEGs分别富集在64个和16个信号通路中,包括PI3K-Akt、FoxO、PPAR等与肌肉发育和脂质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基因功能和通路分析,上调DEGs鉴定到7个肌肉发育(MSTN、IGF1、IGFBP5、IGFBP6、MYL1、MYL3、TNNT1)和4个脂肪沉积(ADIPOQ、FABP4、PLIN1、LPL)候选基因,下调DEGs鉴定到7个肌肉发育(IGF2、IGF1R、IGFBP1、IGFBP2、FOXO1、FOXO3、FBXO32)和6个脂肪沉积(ACSL4、STAT5A、ACACB、LPIN1、PPARδ、ADIPOR1)候选基因;随机选取的14个DEGs的RT-qPCR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3.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背最长肌TMT分析,共鉴定获得17708条多肽和4770个阳性表达蛋白,M6 vs M30、M30 vs M54和M6 vs M54组分别获得424个、139个和475个差异蛋白(DEPs)(Fold change≥1.2或≤0.8和P<0.05标准);其中上调和下调DEPs分别为216个和460个,且分别显着富集于153个和330个GO条目,包括发育、肌肉肥大负向调节、磷脂分解代谢、脂质储存、脂质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多个与肌肉发育和脂质代谢相关GO条目;KEGG富集表明上调DEPs显着富集在补体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甲状腺激素合成等12个信号通路中,下调差异蛋白显着富集在氧化磷酸化和帕金森病等18个信号通路,包括心肌收缩、ECM受体相互作用及脂肪酸代谢、脂肪酸降解、脂肪酸延长等与生长发育和脂肪酸代谢相关通路;蛋白功能和通路分析鉴定了11个生长发育(MYL3、MYLK2、MyBP-C、MyBP-H、MYL9、MYH10、MYH13、TPM1、CFL1、CSRP1、CSRP3)和14个脂肪酸代谢和脂肪沉积(HADHA、HADHB、HADH、ACADM、ACADVL、ACADSB、ACAD8、FASN、CD36、FABP3、HSPB1、HSPB6、HSPB7、HSPB8)相关DEPs;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MYL3、MYL9、MYH10、MYLK2、TPM1及CD36、HADH、HADHA、HADHB、ACADM、ACADVL、FABP3等分别处于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相关蛋白网络重要节点位置,可能是调控牦牛肌肉生长和IMF沉积的重要蛋白。本研究在阐明天祝白牦牛生长发育及肌肉品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分析,获得PI3K-Akt、心肌收缩、FoxO及PPAR等多个与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相关的信号通路;鉴定了MSTN、IGF1、MYL1、IGFBP1、FOXO1、MYL3、MYL9、MYH10等25个与牦牛肌肉发育相关基因和蛋白,ADIPOQ、FABP4、PLIN1、LPL、HADHA、ACADM、FASN、CD36、FABP3、HSPB1等24个与IMF沉积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研究结果为阐明天祝白牦牛肌肉发育和IMF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杨睿[6](2020)在《猪LncRNA-MEG3 SNPs的筛查及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猪生产业中,产肉品质一直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其中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与产肉品质密切相关。肌纤维是由肌细胞分化融合而成,因此研究猪肌肉细胞分子发育的机制对提高猪肌肉品质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巴马香猪是我国特有的地方猪种,与国外引进的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和皮特兰猪等猪种相比,它们具有肉质好、体型矮小、生长缓慢、胴体瘦肉率低、背膘厚度较高等特点,因此,巴马香猪和国外引进猪种被广泛作为研究不同类型猪肌肉发育的模型。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受到众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的调控,其中lncRNA-MEG3在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lncRNA-MEG3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SCs)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尚未阐明。通过筛查典型的瘦肉型猪(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皮特兰猪)和脂肪型猪(巴马香猪)lncRNA-MEG3外显子上SNPs,对这些SNPs可能存在的功能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研究意义的SNPs。在瘦肉型猪和脂肪型猪lncRNA-MEG3外显子上共筛查到8处SNPs,其中有7处与猪经济类型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然而仅有4处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它们分别是g.3087A>g,g.3108A>g,g.3398A>g和g.3971T>g,此外,基于猪不同的经济类型,此4处SNPs存在连锁不平衡效应,且在瘦肉型猪中的优势单倍型为TTCC,脂肪型猪中的优势单倍型为CCCA,且在两种经济类型的猪中,各单倍型频率呈现极显着性差异(P<0.001)。分别构建了两种优势单倍型的表达载体pcDNA3.1-MEG3-TTCC(简写p-M-T)和pcDNA3.1-MEG3-CCCA(简写p-M-C)瞬时转染至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对lncRNA-MEG3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M-T组显着高于p-M-C组(P<0.01)。本研究进一步利用放线菌素D干扰lncRNA的合成来完成RNA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与p-M-T相比,p-M-C表达的lncRNA-MEG3更为稳定(P<0.05)。同时,利用Mfold Web在线预测软件比较分析了不同单倍型lncRNA-MEG3序列的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结果表明两种单倍型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二级结构,MEG3-CCCA单倍型和MEG3-TTCC单倍型的最小自由能分别为-542.01 kcal/mol和-530.92 kcal/mol,这些证据都证明了与MEG3-TTCC单倍型相比,MEG3-CCCA单倍型的二级结构更加稳定。通过过表达p-M-C和p-M-T,利用CCK-8、qRT-PCR、Western Blot等实验研究两种单倍型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p-M-C和p-M-T均能抑制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过程。其中与过表达p-M-C相比,过表达p-M-T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过程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p-M-T比p-M-C更显着地抑制PI3K/AKT和MAPK/ERK1/2信号通路(P<0.05)。与之相反,过表达p-M-C和p-M-T均能促进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过表达p-M-C相比,过表达p-M-T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过程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P<0.05),并对分化相关的JAK2/STAT3信号通路具有更显着的激活作用(P<0.05)。以上结果证明不同经济类型猪中lncRNA-MEG3外显子上SNPs能够影响lncRNA-MEG3的转录、稳定性、二级结构,最终影响了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为lncRNAs的多态性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姗姗[7](2020)在《长非编码RNA NEAT1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表观调控机制》文中研究指明骨骼肌是哺乳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组织,在调节机体代谢和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受多种因子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调控在骨骼肌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蛋白是多疏抑制复合物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的核心组件,其含有典型的SET结构域,能使靶基因启动子产生H3K27me3表观抑制标记,从而抑制基因表达。研究表明EZH2在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我们实验室前期利用猪骨骼肌组织进行了EZH2的RIP-seq,鉴定出了大量与EZH2结合的RNA转录本,为EZH2对骨骼肌复杂的调控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被报道在肌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已有多个研究表明lnc RNA可以通过EZH2发挥调控作用。因此,本研究对本实验室前期EZH2 RIP-seq数据重新分析,主要关注EZH2结合的基因间lnc RNA(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linc RNA)转录本,找到了一个在人、猪和小鼠上保守的linc RNA NEAT1,我们研究了小鼠和猪NEAT1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以小鼠为模型探究NEAT1对出生后肌肉生长和肌肉再生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IP-seq数据和lnc RNA-seq数据联合分析,鉴定出356条EZH2结合的新基因间的lnc RNA(linc RNA)转录本。从中随机筛选一些linc RNA,利用RIP-PCR实验进行验证。然后通过保守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找到一个在人、小鼠和猪中保守的linc RNA NEAT1。2.利用q PCR实验检测小鼠Neat1表达模式,发现其在C2C12细胞分化过程中和肌肉再生过程中均显示出在前期显着上调后期又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中分别干扰和超表达小鼠Neat1发现Neat1具有促进C2C12细胞增殖抑制C2C12细胞分化和融合的作用。3.在活体水平上,利用慢病毒包装的小鼠Neat1干扰载体注射小鼠后肢肌肉,结果发现干扰Neat1后,小鼠肌肉体积和重量增加,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大,说明干扰Neat1可以促进出生后肌肉生长。在CTX引起的肌肉损伤的情况下,利用慢病毒包装的小鼠Neat1干扰载体注射小鼠后肢肌肉,结果发现干扰Neat1后能够抑制肌肉损伤后的修复过程。4.利用RIP和RNA pulldown实验发现Neat1可以与Ezh2蛋白结合,然后通过构建Neat1不同缺失片段体外转录载体进行RNA pulldown实验发现Neat1全长中1001-1540片段是Neat1与Ezh2结合的核心片段,通过构建上述不同缺失片段的超表达载体进行超表达实验发现1001-1540片段是Neat1发挥功能的核心区域。利用Ch IP-q PCR和共转染实验发现Neat1通过促进Ezh2在靶基因P21,Myog,Myh4和Tnni2启动子上结合,增加这些靶基因启动子上H3k27me3的富集,从而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抑制成肌细胞分化。利用Ch IRP-q PCR实验发现Neat1可以直接结合在上述这些靶基因的启动子上。5.利用RACE技术获得猪NEAT1(p NEAT1)全长序列,核质分离鉴定结果显示p NEAT1特异性定位于细胞核中,利用q PCR技术鉴定其表达模式发现p NEAT1在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量显着上调。利用RNA pulldown技术进一步验证p NEAT1与EZH2结合。设计p NEAT1特异性的si RNA干扰片段和克隆p NEAT1基因,在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分别干扰和超表达p NEAT1,发现其具有促进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抑制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的作用。6.将p NEAT1异位表达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中发现其可以促进C2C12细胞增殖抑制C2C12细胞分化;将p NEAT1超表达慢病毒载体注射到小鼠后肢肌肉发现在小鼠活体中异位表达p NEAT1降低了小鼠肌肉体积和重量,减小了小鼠肌肉横截面面积,表明NEAT1功能具有保守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EZH2的RIP-seq分析发现了一个保守的linc RNA NEAT1,该linc RNA在小鼠和猪中都具有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抑制成肌细胞分化的作用,在活体水平可以抑制小鼠出生后肌肉生长和促进肌肉再生。机制上,NEAT1通过与EZH2结合发挥调控作用。本研究发现了NEAT1可以调控肌肉发育的新功能,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对了解肌肉发育复杂的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张鑫[8](2020)在《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寒泊羊肌肉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绵羊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肉类生产动物之一,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杂交方式为主要肉羊培育和生产手段,这一现状导致了我国羊产业水平低下。寒泊羊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绵羊为父本进行杂交,并通过分子标记作为辅助手段,经过十余年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而成的肉用绵羊新种群,具有较高的胴体重、净肉重和屠宰率等特点。目前,关于寒泊羊不同生长阶段肉品质和影响其产肉量的分子机制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通过对1月龄、7月龄和13月龄寒泊羊肉品质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3月龄寒泊羊pH24极显着高于1月龄和7月龄(P<0.01);熟肉率差异不显着(P>0.05);失水率在7月龄和13月龄时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高于1月龄(P<0.01);剪切力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月龄之间肉色指标显示,L(亮度)差异极显着(P<0.01),a(红度)、b(黄度)、c(色度)差异不显着(P>0.05);随着月龄增加,肌纤维面积显着增加(P<0.01)。利用RNA-seq技术对1月龄、7月龄和13月龄背最长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143GB表达谱数据,平均GC含量为54.65%。三个时期背最长肌间相互比较分析共鉴定到963个差异表达基因(FDR<0.05)。1月龄与7月龄之间共有357个差异表达基因;1月龄与13月龄之间共有446个差异表达基因;7月龄与13月龄之间共有16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T-qPCR验证RNA-seq结果,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说明RNA-seq结果准确可靠。通过GO和KEGG 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1月龄与7月龄相比,在1月龄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氨基酸合成和代谢相关通路,在7月龄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与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AMPK信号通路和cGMP-PKG信号通路;1月龄与13月龄相比,在1月龄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在13月龄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到激素代谢和免疫相关通路。根据转录组测序筛选结果和查阅文献,我们通过理化性质分析、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了TMOD4、FHL3和MYBPC1是重要的候选基因,其具体调控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贺小涵[9](2020)在《心脏传导阻滞家系的基因型与心脏受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两个家系心脏传导阻滞患者的基因型及心脏受累表现,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及规律。方法收集两个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家系1中共5例患者(女性3例,男性2例),另有猝死2例。家系1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为主的心脏受累并植入起搏器,同时伴轻度的骨骼肌受累表现。所有患者基因检测均为DES基因c.1370A>T(p.E457V)杂合突变、KCNH2基因c.3140C>A(p.R1047L)杂合突变,部分家系成员为无症状携带者。家系2共2例患者,均为男性。先证者以骨骼肌受累起病,后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为主的心脏受累,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先证者的年幼儿子已出现骨骼肌受累表现,暂无心脏受累表现。家系2中2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一致,均为LMNA基因 c.1357C>T(p.R453W)杂合突变。结论家系 1 中 DES 基因 c.1370A>T(p.E457V)、KCNH2 基因 c.3140C>A(p.R1047L)杂合突变与该家系中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表型有一致性,心脏传导阻滞的表型可能与单基因突变或两种基因突变共同作用有关。家系2中LMNA基因c.1357C>T(p.R453W)杂合突变与该家系中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表型有一致性。DES基因突变、KCNH2基因突变和LMNA基因突变也有异质性表现,2家系中均出现无心脏症状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家族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猝死风险高,其中遗传因素占据主要地位。早期进行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致病基因,同时对无症状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进行长期随访对预防心脏猝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LMNA基因突变的肌营养不良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尤其需关注心脏,警惕猝死。
袁茂[10](2020)在《藏鸡肌肉组织中mRNA和miRNA表达谱研究及miRNA-499-5p功能的初步鉴定》文中提出藏鸡是我国一种独有的珍贵家禽,它的肌肉发育规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前人针对藏鸡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对藏鸡肌肉发育的分子机理尚无较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120日龄和150日龄的藏鸡腿肌组织为研究材料,首先,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不同发育时期的藏鸡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并利用qRT-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将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进行富集分析,得到显着富集的信号通路,两者联合分析获得mRNA-miRNA调控网络。最后,利用体外注射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差异表达的miR-499-5p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藏鸡不同发育时期腿肌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原始测序数据经过滤后,两组样本共得到1.85亿条Clean reads,分别有78.08%和76.66%的Clean reads比对到鸡的参考基因组上。对两组样本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与120日龄藏鸡相比,150日龄藏鸡腿肌组织中共有1 69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330个,下调基因有1361个。差异表达基因中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如APOBEC2、MUSTN1、GDF-8和SMYD1均被检测到差异表达。随机选择的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其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GO富集分析显示,在富集前10的条目中,免疫系统过程的正调节和免疫系统过程等与免疫相关的条目被显着富集。KEGG分析显示,PI3K-Akt等信号通路被显着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上述通路参与了肌肉发育的调控。2.藏鸡不同发育时期腿肌组织的小RNA测序原始测序数据经过滤后,两组样本共得到0.24亿条Clean reads。对两组样本的miRNA序列长度进行分析,发现miRNA序列主要集中在2124 nt,其中长度为22 nt的miRNA序列在两组样本中最多。差异表达分析发现,与120日龄藏鸡相比,150日龄藏鸡腿肌组织中共有22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9个上调,13个下调。其中,肌肉组织特异性表达的miR-499-5p被检测到显着下调。随机选择的5个差异表达miRNA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其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KEGG分析,发现预测到的靶基因中有83个基因出现在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的信号通路上。对测序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进行联合分析,构建了mRNA-miRNA调控网络。3.MiR-499-5p功能的初步鉴定外源注射miR-499-5p后,采集腓肠肌组织进行肌纤维直径测定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注射miR-499-5p可导致腿肌肌纤维直径显着减小(P<0.05)。测序结果显示,注射组和对照组分别获得3.1亿和3.2亿条Clean reads,与鸡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分别为90.29%和89.57%。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8个,其中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6个(P<0.05)。其中差异表达最大的两个基因分别是FOS和EGR1。随机选择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其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跨膜受体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脂质合成和骨骼肌再生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研究表明,注射miR-499-5p可改变肌纤维直径从而影响肌纤维特性,差异表达基因中的FOS、EGR1、CYR61和WNT7A可能在miR-499-5p的作用下通过上述通路参与了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的调控。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在不同发育时期藏鸡腿肌的基因和miRNA表达上的差异,并对影响藏鸡腿肌发育的关键miRNA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鉴定,为进一步理解藏鸡的骨骼肌发育的特殊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骨骼肌发育的分子遗传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骼肌发育的分子遗传学(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分子遗传学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发性HypoPP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
1.1 CACNA1S突变 |
1.2 SCN4A突变 |
2 原发性HypoPP治疗 |
2.1 减少触发因素 |
2.2 急性期稳定血钾水平 |
2.3 预防肌无力发生 |
(2)长链非编码RNA lncMGPF对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及调控 |
1.1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 |
1.2 骨骼肌生长发育的主要调控因子 |
1.2.1 SIX家族 |
1.2.2 Pax家族 |
1.2.3 MRFs家族 |
1.2.4 MEF2家族 |
1.3 HuR蛋白研究进展 |
2 长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
2.1 长非编码RNA的概述 |
2.2 长非编码RNA与肌肉的生长发育 |
2.2.1 细胞核富集的长非编码RNA调节成肌分化 |
2.2.2 细胞质富集的长非编码RNA调节成肌分化 |
2.3 长非编码RNA在畜禽肉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 试验材料 |
1.1 细胞与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1.3 常用试剂及配制 |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5 应用的分析软件和生物信息学网站 |
1.6 技术路线 |
2 试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1.1 细胞复苏 |
2.1.2 细胞冻存 |
2.1.3 细胞的培养 |
2.2 lncMGPF、MEF2C以及HuR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
2.2.1 C2C12 细胞基因组DNA提取 |
2.2.2 lncMGPF、MEF2C以及HuR基因片段克隆 |
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成像 |
2.2.4 PCR产物的胶回收和克隆测序 |
2.3 lncMGPF基因启动子双荧光载体构建 |
2.3.1 lncMGPF基因启动子片段克隆 |
2.4 MyoD超表达载体质粒提取 |
2.5 脂质体介导的启动子双荧光载体细胞转染及活性测定 |
2.6 lncMGPF核心启动子片段的确定和调控分析 |
2.7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 |
2.7.1 ChIP实验步骤 |
2.7.2 ChIP产物检测 |
2.8 MyoD以及其他干扰片段设计合成 |
2.9 细胞转染 |
2.10 RNA提取和cDNA制备 |
2.10.1 细胞RNA提取 |
2.10.2 组织RNA提取 |
2.10.3 反转录 |
2.11 荧光定量PCR分析 |
2.11.1 荧光定量PCR体系 |
2.11.2 定量数据分析 |
2.11.3 荧光定量PCR引物 |
2.12 细胞和组织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
2.13 Western Blot实验 |
2.13.1 SDS-PAGE凝胶制备 |
2.13.2 SDS-PAGE凝胶电泳 |
2.13.3 转膜 |
2.13.4 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
2.13.5 ECL化学发光检测 |
2.14 敲除小鼠制备、基因型鉴定及体重分析 |
2.14.1 lncMGPF基因敲除小鼠设计 |
2.14.2 lncMGPF基因敲除小鼠体重分析和生长曲线测定 |
2.14.3 lncMGPF基因敲除小鼠腿肌重量分析 |
2.15 小鼠肌肉的形态学检测 |
2.15.1 基因敲除小鼠组织样品的采取 |
2.15.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2.15.3 HE染色 |
2.15.4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 |
2.16 骨骼肌卫星细胞与单根肌纤维的分离和培养 |
2.16.1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 |
2.16.2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 |
2.16.2 单根肌纤维的分离与培养 |
2.17 RTCA xCELLigence细胞增殖检测 |
2.17.1 细胞悬液准备 |
2.17.2 E-Plate16准备 |
2.17.3 RTCA程序设置 |
2.17.3 结果分析 |
2.18 EdU染色 |
2.19 CCK-8细胞增殖 |
2.20 免疫荧光分析 |
2.21 RNA免疫沉淀(RIP) |
2.21.1 裂解产物的准备 |
2.21.2 磁珠的准备 |
2.21.3 RNA沉淀反应 |
2.21.4 RNA的纯化 |
2.21.5 cDNA的合成 |
2.22 miRNA抑制剂和模拟物的设计合成 |
2.23 鼠和猪lncMGPF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2.23.1 鼠和猪lncMGPF cDNA的克隆 |
2.23.2 pmirGLO-lncMGPF突变载体的构建 |
2.23.3 脂质体介导的miRNA和超表达质粒的转染 |
2.23.2 脂质体介导的lncMGPF双荧光载体细胞转染及双荧光测定 |
2.24 RNA pull down |
2.24.1 鼠和猪lncMGPF基因体外转录载体构建 |
2.24.2 lncMGPF基因体外转录 |
2.25 RNA荧光原位杂交(RNA FISH) |
2.26 RACE扩增及序列检测 |
2.27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RNA分离 |
2.28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蛋白分离 |
2.29 MyoD与 MyoG mRNA稳定性检测 |
2.30 鼠、猪、人lncMGPF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 |
2.30.1 lncMGPF扩增引物以及干涉片段设计 |
2.30.2 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和纯化 |
2.31 慢病毒感染肌卫星细胞 |
2.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4 数据资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lnc RNA与MyoD表达相关性分析 |
2.lncMGPF时空表达模式研究 |
2.1 C2C12细胞分化不同阶段lncMGPF的表达分析 |
2.2 lncMGPF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研究 |
2.3 lncMGPF基因在小鼠肌肉发育不同时期表达水平 |
2.4 lncMGPF基因编码能力检测 |
3 lncMGPF基因的表达受MyoD调控 |
3.1 lncMGPF基因启动子区域缺失片段转录活性分析 |
3.2 MyoD直接调控lncMGPF表达 |
4 lncMGPF基因敲除小鼠肌肉表型研究 |
4.1 lncMGPF敲除小鼠模型验证 |
4.2 lncMGPF敲除小鼠肌肉质量分析 |
4.3 lncMGPF敲除小鼠成肌分化相关分子指标检测 |
4.4 lncMGPF基因敲除对小鼠肌肉重量的影响 |
4.5 lncMGPF敲除小鼠肌纤维横截面积研究 |
4.6 敲除lncMGPF不影响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 |
4.7 lncMGPF敲除抑制小鼠肌卫星细胞分化与融合 |
4.8 敲除lncMGPF基因对小鼠肌肉运动能力的影响 |
4.9 敲除lncMGPF基因对小鼠肌肉再生的影响 |
4.10 在小鼠活体上超表达lncMGPF促进肌肉生长 |
5 lncMGPF基因结合蛋白质谱分析 |
6 lncMGPF基因作为miR-135a-5p分子海绵促进肌肉生长和再生 |
6.1 lncMGPF基因与Ago2 蛋白结合 |
6.2 lncMGPF基因与miR-135a-5p靶向结合 |
6.3 lncMGPF基因作为miR-135a-5p分子海绵调控成肌分化 |
7 lncMGPF基因与HuR蛋白结合调控小鼠肌肉发育与再生 |
7.1 lncMGPF基因与HuR蛋白结合但不影响表达 |
7.2 lncMGPF基因与HuR蛋白结合增加MyoD和 MyoG mRNA稳定性 |
7.3 lncMGPF基因通过3个motifs与HuR蛋白结合调控mRNA稳定性 |
7.4 lncMGPF基因增加HuR蛋白在细胞质中的分布 |
8 猪长非编码RNA AK394747与小鼠lncMGPF属同源基因并且功能与机制上具有保守性 |
8.1 猪lncRNA AK394747特征研究 |
8.2 AK394747不影响猪肌卫星细胞的增殖 |
8.3 AK394747促进猪肌卫星细胞分化与融合 |
8.4 AK394747对猪肌肉发育的影响 |
8.5 猪AK394747与小鼠lncMGPF在不同物种间功能保守性研究 |
8.6 猪AK394747促进小鼠肌肉发育 |
8.7 猪AK394747促进小鼠肌肉发育的分子机制 |
9 人长非编码RNA hlncMGPF与小鼠lncMGPF属同源基因并且功能与机制上具有保守性 |
9.1 小鼠lncMGPF与人lncMGPF之间保守性分析 |
9.2 人lncMGPF基因功能研究 |
第四章 讨论 |
1 lncMGPF表达受MyoD转录调控 |
2 lncMGPF在细胞进入分化期时出核机制 |
3 lncMGPF对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 |
4 lncMGPF基因作为miR-135a-5p分子海绵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 |
5 lncMGPF基因通过HuR蛋白增加MyoD与MyoG的mRNA稳定性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 |
6 lncMGPF基因位置和功能保守型分析 |
7 lncMGPF调控肌生成的分子机制模型 |
第五章 总结 |
5.1 主要研究结果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不足之处 |
5.4 下一步计划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菌株和载体 |
致谢 |
(3)FKTN基因突变相关成年发病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癫痫及扩张性心肌病—例表型及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收集 |
2.2.2 本例FCMD患者肌肉活检与病理染色 |
第3章 结果 |
3.1 本例FCMD患者的临床表现 |
3.1.1 临床资料 |
3.1.2 肌肉病理结果 |
3.2 基因芯片捕获测序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α-DGP概述 |
4.2 FKTN基因突变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疾病 |
4.3 本例中国人FCMD的临床特征 |
4.4 本例中国人FCMD患者的FKTN基因突变特点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运动能力与基因多态性 |
1.1.1 力量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
1.1.2 速度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
1.1.3 耐力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
1.1.4 柔韧素质与基因多态性 |
1.1.5 训练敏感性与基因多态性 |
1.1.6 运动风险与基因多态性 |
1.2 VEGF基因研究进展 |
1.2.1 VEGF基因和蛋白结构 |
1.2.2 VEG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
1.2.3 VEGF与运动的联系 |
1.2.4 VEGF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关系研究进展 |
1.3 COL18A1 基因研究进展 |
1.3.1 COL18A1 基因和蛋白结构 |
1.3.2 内皮抑素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
1.3.3 COL18A1 基因与运动能力 |
1.3.4 胶原ⅩⅧ/内皮抑素系统调节局部血管 |
1.4 内皮抑素与VEGF相互作用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
1.5 高强度间歇训练 |
第2章 选题依据 |
2.1 选题依据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3 总体实验设计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样品的处理 |
3.2.1 采血流程 |
3.2.2 基因分型Infinium文库制备 |
3.3 测试指标及测定方法 |
3.3.1 身高、体重 |
3.3.2 男子 1000m跑、女子 800m跑 |
3.3.3 最大摄氧量(VO_2max) |
3.3.4 机能节省化 |
3.4 训练方法 |
3.5 数据处理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VEGF基因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1.1 rs2010963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1.2 rs699947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1.3 rs1570360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1.4 rs3024994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2 COL18A1 基因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2.1 rs117828698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2.2 rs2838929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2.3 rs9975785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4.2.4 rs7279445 多态性与HIIT效果的关联性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VEGF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1.1 rs2010963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1.2 rs699947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1.3 rs1570360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1.4 rs3024994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2 COL18A1 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2.1 rs117828698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2.2 rs2838929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2.3 rs9975785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5.2.4 rs7279445 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性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骨骼肌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
1.1.1 骨骼肌的结构和类型 |
1.1.2 肌纤维形成与发育的生物学过程 |
1.1.3 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功能基因及其调控机理 |
1.2 肌内脂肪研究进展 |
1.2.1 脂肪细胞分化与脂肪生成 |
1.2.2 影响脂肪生成的功能基因及其调控机理 |
1.3 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及其应用 |
1.3.1 转录组学概述 |
1.3.2 普通牛肌肉发育和IMF沉积转录组研究进展 |
1.4 蛋白质组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
1.4.1 蛋白质组学概述 |
1.4.2 普通牛肌肉发育和IMF沉积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
1.5 牦牛肌肉和IMF发育遗传研究 |
1.5.1 牦牛肌肉发育分子遗传研究 |
1.5.2 牦牛IMF沉积分子遗传研究 |
1.5.3 牦牛肌肉发育和IMF沉积的转录组和蛋白组学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年龄牦牛肉品质及肌纤维发育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试剂及来源 |
2.2 试验方法 |
2.2.1 牦牛屠宰性能测定 |
2.2.2 牦牛肉品质测定 |
2.2.3 背最长肌石蜡切片及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 |
2.2.4 数据分析 |
2.3 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年龄牦牛背最长肌转录组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动物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3.2.3 主要试剂 |
3.2.4 背最长肌组织总RNA提取 |
3.2.5 RNA质检和定量 |
3.2.6 cDNA文库构建与测序 |
3.2.7 测序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7.1 原始数据预处理和序列比对 |
3.2.7.2 转录本组装 |
3.2.7.3 表达量分析 |
3.2.7.4 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筛选 |
3.2.7.5 DEGs功能富集 |
3.2.7.6 DEGs时间序列表达模式聚类 |
3.2.8 差异表达基因RT-q RCR验证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牦牛背最长肌9个样品总RNA的质量检测 |
3.3.2 测序数据统计 |
3.3.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3.3.4 不同年龄牦牛背最长肌DEGs筛选 |
3.3.5 DEGs的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
3.3.6 不同表达模式基因GO富集分析 |
3.3.7 不同表达模式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3.8 差异表达基因RT-q PCR验证 |
3.3.9 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相关转录因子预测 |
3.4 讨论 |
3.4.1 不同年龄牦牛背最长肌DEGs表达趋势不同 |
3.4.2 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
3.4.2.1 上调DEGs对牦牛肌肉发育和IMF沉积的影响 |
3.4.2.2 下调DEGs对牦牛肌肉发育和IMF沉积的影响 |
3.4.3 关键信号通路对牦牛肌肉发育和IMF沉积的调控作用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年龄牦牛背最长肌蛋白组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动物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4.2.3 主要试剂及来源 |
4.2.4 肌肉组织蛋白质提取 |
4.2.5 蛋白质量检测 |
4.2.5.1 BCA试剂盒定量 |
4.2.5.2 SDS-PAGE电泳 |
4.2.6 还原烷基化和酶解 |
4.2.7 TMT标记 |
4.2.8 高p H RPLC一维分离 |
4.2.9 液相串联质谱 |
4.2.10 数据库选择与搜索 |
4.2.11 数据统计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牦牛背最长肌提取蛋白质的定量及SDS-PAGE电泳检测 |
4.3.2 蛋白质鉴定基本信息 |
4.3.3 蛋白质分子量分布 |
4.3.4 肽段序列长度分布 |
4.3.5 肽段数量分布 |
4.3.6 不同年龄牦牛背最长肌差异蛋白(DEPs)分析 |
4.3.6.1 DEPs筛选 |
4.3.6.2 DEPs聚类分析 |
4.3.7 DEPs功能分析 |
4.3.7.1 DEPs GO功能注释 |
4.3.7.2 DEPs GO功能富集分析 |
4.3.7.3 DEPs 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4.3.7.4 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蛋白互作网络 |
4.4 讨论 |
4.4.1 不同年龄牦牛蛋白表达模式存在差异 |
4.4.2 生长发育相关蛋白鉴定与功能分析 |
4.4.3 脂肪沉积相关蛋白鉴定与功能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导师简介(一) |
导师简介(二) |
导师简介(三) |
导师简介(四) |
(6)猪LncRNA-MEG3 SNPs的筛查及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
1.1 长链非编码RNA的概述 |
1.2 lncRNAs功能研究 |
1.3 lncRNA-MEG3 的简介 |
第2章 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及研究 |
2.1 骨骼肌生长发育概述 |
2.2 猪肉质特性的研究 |
2.3 参与调控骨骼肌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 |
第3章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3.1 单核苷酸多态性 |
3.2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连锁不平衡与单倍型分析 |
3.3 单核苷酸多态性对lncRNAs的影响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不同经济类型猪lncRNA-MEG3 SNPs的筛选及连锁不平衡分析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2章 猪lncRNA-MEG3 不同单倍型表达量及稳定性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猪lncRNA-MEG3 不同单倍型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长非编码RNA NEAT1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表观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和调控 |
1.1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 |
1.2 骨骼肌的再生 |
1.3 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控 |
2 长非编码RNA NEAT1 的研究进展 |
2.1 作为paraspeckles的结构组件 |
2.2 Paraspeckles和 A-to-I辑 RNA的核滞留 |
2.3 NEAT1在癌症中的作用 |
2.4 NEAT1与成肌分化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样品 |
1.2 细胞 |
1.3 载体 |
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5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1.6 常用试剂及配制 |
1.7 应用的分析软件和生物信息学网站 |
2 实验方法 |
2.1 RNA的提取 |
2.2 cDNA 的制备 |
2.3 lncRNA测序 |
2.4 EZH2 结合linc RNA分析 |
2.5 细胞培养 |
2.6 Neat1超表达载体构建 |
2.7 干扰片段的合成 |
2.8 细胞转染 |
2.9 荧光定量PCR分析 |
2.10 蛋白提取 |
2.11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2.12 RTCA x CELLigence细胞增殖检测 |
2.13 EdU染色 |
2.14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
2.15 免疫荧光实验:以24孔板细胞为例 |
2.16 慢病毒包裹的siRNA注射小鼠腿肌 |
2.17 CTX损伤肌肉 |
2.18 石蜡切片制作 |
2.19 冰冻切片制作 |
2.20 组织切片HE染色 |
2.21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 |
2.22 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 |
2.23 RNA pulldown |
2.24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 |
2.25 ChIRP |
2.26 慢病毒包装的超表达载体感染猪骨骼肌卫星细胞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Linc RNA的筛选 |
1.1 EZH2 结合linc RNA分析 |
1.2 RIP-PCR验证EZH2 结合转录本 |
1.3 NEAT1的筛选 |
2 小鼠Neat1研究 |
2.1 Neat1对C2C12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2 Neat1对C2C12 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
2.3 Neat1对C2C12 细胞融合能力的影响 |
2.4 干扰Neat1促进出生后肌肉生长 |
2.5 干扰Neat1抑制肌肉再生 |
2.6 Neat1与Ezh2 相互结合 |
2.7 Neat1 通过促进Ezh2 介导的H3k27me3在P21 启动子上的富集促进C2C细胞增殖 |
2.8 Neat1通过表观抑制肌源性标志基因的表达抑制肌源性分化 |
3 pNEAT1的研究 |
3.1 pNEAT1基本性质研究 |
3.2 p NEAT1与EZH2 结合验证 |
3.3 干涉pNEAT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3.4 超表达pNEAT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3.5 在C2C12 细胞中超表达p NEAT1对C2C12 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3.6 超表达pNEAT1对小鼠出生后肌肉生长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1 猪EZH2 结合linc RNA的鉴定 |
2 NEAT1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抑制成肌细胞分化 |
3 Neat1 通过与Ezh2 相互作用调控肌生成 |
4 Neat1功能保守性分析 |
5 Neat1调控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模型 |
第五章 总结 |
1 主要研究结果 |
2 本文的创新点 |
3 不足之处 |
4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8)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寒泊羊肌肉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寒泊羊遗传特性及研究现状 |
1.2 肉质性状 |
1.2.1 肉质性状的组成 |
1.2.2 影响肉品质的主要因素 |
1.3 肌肉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1.4 RNA-seq技术 |
1.5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意义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月龄寒泊羊肉品质比较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所需试剂 |
2.1.2 试验群体 |
2.1.3 肉质性状测定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羊肉品质测定 |
2.2.2 肌纤维直径测定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及组织采集 |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3.1.3 总RNA提取及检验 |
3.1.4 cDNA文库制备 |
3.1.5 cDNA文库转录组测序 |
3.1.6 转录组测序原始数据质控 |
3.1.7 测序reads比对于拼接 |
3.1.8 GO和 KEGG富集分析 |
3.1.9 荧光定量PCR |
3.1.10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3.2.2 RNA-seq原始测序数据质控及比对 |
3.2.3 不同生长阶段寒泊羊转录本表达水平分析 |
3.2.4 寒泊羊不同生长阶段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2.5 寒泊羊不同生长阶段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3.2.6 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验证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寒泊羊TMOD4、MYBPC1和FHL3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差异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1.3 qRT PCR |
4.1.4 Western-blot |
4.1.5 TMOD4、MYBPC1和FHL3 基因特征和蛋白质特征预测 |
4.1.6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不同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TMOD4、MYBPC1和FHL3 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 |
4.2.2 不同月龄寒泊羊背最长肌TMOD4 蛋白相对表达量 |
4.2.3 TMOD4、MYBPC1和FHL3 基因特征分析 |
4.2.4 TMOD4、MYBPC1和FHL3 蛋白分子结构预测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心脏传导阻滞家系的基因型与心脏受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论文综述 心脏传导阻滞的基因机制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注释 |
致谢 |
(10)藏鸡肌肉组织中mRNA和miRNA表达谱研究及miRNA-499-5p功能的初步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RNA-seq和miRNA-seq技术在动物肌肉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1.1.1 RNA-seq技术在动物肌肉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1.1.2 MiRNA-seq技术在动物肌肉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1.2 MicroRNA概述 |
1.2.1 MiRNA的生物发生 |
1.2.2 MiRNA的作用机制 |
1.2.3 MiR-499-5p在骨骼肌中的研究进展 |
第2章 藏鸡不同发育阶段腿部肌肉组织转录组及microRNA联合分析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 |
2.1.3 试验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样品采集 |
2.2.2 藏鸡腿肌转录组和small RNA测序文库构建与测序 |
2.2.3 藏鸡腿肌转录组数据分析 |
2.2.4 藏鸡腿肌small RNA数据分析 |
2.2.5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
2.2.6 测序结果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2.3 结果 |
2.3.1 藏鸡腿肌转录组和small RNA原始测序数据质控及基本数据统计 |
2.3.2 藏鸡腿肌转录组测序结果比对分析 |
2.3.3 藏鸡腿肌small RNA长度统计 |
2.3.4 藏鸡腿肌small RNA的分类注释 |
2.3.5 两个发育阶段藏鸡腿肌的miRNA表达分析 |
2.3.6 两个发育阶段藏鸡腿肌的差异表达基因和miRNA筛选 |
2.3.7 藏鸡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2.3.8 藏鸡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 |
2.3.9 藏鸡腿肌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KEGG分析 |
2.3.10 mRNA和miRNA的联合分析 |
2.4 讨论 |
第3章 MiR-499-5p功能的初步鉴定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注射方法及样品采集 |
3.2.2 石蜡切片 |
3.2.3 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与测序 |
3.2.4 转录组生物信息分析 |
3.2.5 测序结果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3.3 结果 |
3.3.1 石蜡切片 |
3.3.2 RNA样品检测结果 |
3.3.3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
3.3.4 转录组测序结果比对分析 |
3.3.5 差异表达基因 |
3.3.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3.3.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 |
3.4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骨骼肌发育的分子遗传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分子遗传学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王衡,钟敏. 山东医药, 2021(25)
- [2]长链非编码RNA lncMGPF对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吕威.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FKTN基因突变相关成年发病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癫痫及扩张性心肌病—例表型及遗传分析[D]. 廖瑛. 南昌大学, 2021(09)
- [4]VEGF基因、COL18A1基因多态性与高强度间歇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D]. 张苗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5]天祝白牦牛肌肉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D]. 石斌刚.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6]猪LncRNA-MEG3 SNPs的筛查及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D]. 杨睿. 吉林大学, 2020(08)
- [7]长非编码RNA NEAT1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表观调控机制[D]. 王姗姗.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8]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寒泊羊肌肉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D]. 张鑫.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9]心脏传导阻滞家系的基因型与心脏受累研究[D]. 贺小涵.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藏鸡肌肉组织中mRNA和miRNA表达谱研究及miRNA-499-5p功能的初步鉴定[D]. 袁茂. 西南民族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