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泻黄散治疗狐狸昏迷11例

加味泻黄散治疗狐狸昏迷11例

一、泻黄散加味治疗狐惑病11例(论文文献综述)

于秋香,孙香娟,郭文辉,苏晓龙[1](2021)在《泻黄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泻黄散又名泻脾散,由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立,首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原方主治小儿脾热弄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其应用也不断拓宽。为初步探讨泻黄散的现代应用范围及作用机理,借助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平台,搜索关于泻黄散近20年的文献资料,发现临床上使用泻黄散加减对于脾胃积热证、心脾积热证所引起的多系统疾病,如抽动症、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厌食、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或改善症状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运用范围广泛。

刘庆南[2](2020)在《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泻黄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患者,给予加味泻黄散治疗5天,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溃疡个数、溃疡直径、疼痛指数、平均溃疡期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和西医局部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患者5天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90.00%,西医局部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溃疡个数、缩短溃疡直径、减轻溃疡疼痛,对比治疗前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加味泻黄散能够有效缩短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患者的平均溃疡期,对比治疗前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4.加味泻黄散能够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的病例出现。结论: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患者的疗效肯定,可以明显减轻溃疡疼痛,减少溃疡个数、缩短溃疡直径和平均溃疡期,明显缓解口腔溃疡局部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朱彬[3](2020)在《三物黄芩汤对白塞氏病模型小鼠IL-17和TNF-α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三物黄芩汤对白塞氏病模型小鼠IL-17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其余100只参与造模,在小鼠耳垂处接种单纯疱疹病毒,并在10天后进行二次接种建立实验模型,连续观察16周。根据模型选用标准,具有白塞氏病症状表现的小鼠1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沙利度胺组和三物黄芩汤组,并给予三物黄芩汤组灌胃4g/kg的药量,每日两次,连续四周;沙利度胺组灌胃75mg/kg的药量,每日一次,连续四周;其余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末次给药2h后各组小鼠经乙醚麻醉,摘眼球取血。指标:1.记录小鼠的症状积分;2.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IL-17和TNF-α的表达。结果:1.症状积分: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症状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沙利度胺组及三物黄芩汤组症状积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17: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7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沙利度胺组和三物黄芩汤组血清中IL-17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TNF-α: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NF-α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沙利度胺组血清中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物黄芩汤组血清中TNF-α水平降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三物黄芩汤可降低白塞氏病模型小鼠的症状积分2.三物黄芩汤可降低白塞氏病模型小鼠外周血IL-17和TNF-α的水平

顾振宁[4](2020)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白塞病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在1989—2015年期间诊治的白塞病病案资料,总结周仲瑛教授的临证思路及辨治经验;并对所用药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究周仲瑛教授诊疗白塞病的用药规律及特色,以冀指导中医药在治疗白塞病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方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研习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的医案资料,参考中医古籍、相关文献,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并探讨周仲瑛教授诊疗白塞病的辨治规律;第二部分将完整的病案信息逐一输入VisualFoxPro周仲瑛教授诊疗资料管理系统软件,并建立白塞病病案数据库,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每位患者提取每次就诊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包括四诊信息、实验室数据、诊断、病机、方药等。最后利用word、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通过对周仲瑛教授病案资料的分析,得出周仲瑛教授诊治白塞病的思路为重视辨识病机。该病的脏腑病位在于肝肾,病性属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为湿、热、火、毒、痰、瘀、虚;常见病机为肝肾亏虚、营血伏热、湿热瘀阻、痰瘀互结、心肝火旺;辨治方案:湿热瘀阻用自拟“玄地解毒汤”加减;营血伏热用犀角地黄汤加味;肝肾亏虚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痰瘀互结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心肝火旺用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对符合要求的20例医案共57个诊次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累计使用1060味中药,共114种,其中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玄参、生地黄、僵蚕、土茯苓、马勃、黄柏、苦参、人中黄、赤芍、牡丹皮、黄连、水牛角、肿节风,分别占比为84.21%、84.21%、80.7%、78.95%、78.95%、77.19%、63.16%、61.4%、56.1 4%、52.63%、52.63%、50.88%、50.88%;经关联规则分析后置信度>90%的药物组合有玄参马勃->生地黄,玄参->生地黄,马勃->生地黄,生地黄马勃->玄参,土茯苓生地黄->玄参,生地黄->玄参,马勃->玄参,土茯苓->生地黄,马勃->玄参生地黄,玄参生地黄->马勃,置信度分别为0.976、0.957、0.956、0.953、0.951、0.938、0.933、0.911、0.911、0.911。结论: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的诊疗特色:证机结合;病证结合。用药经验:攻邪为主,兼顾肝肾之阴;用药缓和,慎用苦寒;重视血分药的使用;擅用虫类药。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清热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养阴药;特色药物有白残花、雷公藤、菝葜、漏芦、穿山龙、地肤子、鬼箭羽等。同时总结周仲瑛教授常用核心方——自拟“玄地解毒汤”,由玄参、生地黄、土茯苓、马勃、僵蚕、苦参、黄柏、赤芍、人中黄、黄连、牡丹皮、水牛角组成。本方具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白塞病湿热瘀阻、营血伏毒证。

赵梓芸[5](2019)在《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进行探讨,通过观察加味泻黄散对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证)的症状改善情况,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证)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除剔除和脱落病例后,实际完成观察病例共61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口服加味泻黄散,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疗程2周,于治疗第5天患者复诊时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变化、疼痛指数进行评价,评估总体疗效,疗程结束后记录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对治疗有效病例,3个月后电话随访复发情况。对所得数据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主要症状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主要症状评分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溃疡数目、溃疡充血及局部烧灼感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次要症状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次要症状评分均有降低(P<0.01);对照组在干渴喜饮、大便、舌象方面评分下降(P<0.01),而口气热臭及食少纳呆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在改善干渴喜饮、大便、舌象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局部疗效比较:治疗组局部病损治疗率93.3%,对照组局部病损治疗率70.9%,治疗组局部病损治疗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溃疡愈合时间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溃疡愈合时间均有所缩短(P<0.05),但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1)。6.溃疡疼痛指数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溃疡疼痛程度均有降低(P<0.01),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7.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11.1%,对照组复发率37.0%,治疗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8.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未见明显异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加味泻黄散及维生素B2、维生素C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证)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溃疡症状及缩短病程,降低近期复发率,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刘珊[6](2018)在《双花愈疡方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网络药理学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双花愈疡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探讨其治疗白塞病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评价双花愈疡方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便对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证据。研究方法:1.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在TCM@Taiwan网站获取双花愈疡方中中药的化学成份,用PubChem网站查询每个化学成份的SMILE格式,查询不到的用Chemdraw软件获取其SMILE格式。将上述获得的化学成份的SMILES格式上传到SuperPred webserver网站,获取双花愈疡方中化学成份的作用靶标。在TTD数据库获取白塞病的疾病靶标。将药物作用靶标与疾病靶标相比较,获得双花愈疡方治疗白塞病的有效化学成份、靶标。并将有效化学成份—靶标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有效化学成份—靶标网络图。最后采用ClueGO软件对方药的作用靶标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及基因功能分析。2.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风湿科门诊的38例白塞病病人。试验期间予口服双花愈疡方,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情况。临床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积分变化。其它观察指标包括白塞病近期活动评分(BDCAF 2006)和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并记录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1)双花愈疡方中有48种有效化学成份可作用于白塞病的17个靶标,其中金银花、当归作用疾病靶标最多,网络特征反应这两味药物可能是双花愈疡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药,类似方剂配伍关系中的君药;芦根、紫苏叶、浙贝母作用靶标次之,类似配伍关系中的臣药;生薏米、玄参、赤芍、大青叶、生甘草为方中作用靶标较少的药物,可能是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类似方剂配伍关系中的佐使药。(2)双花愈疡方中的金银花有四种化学成份均可作用于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CCR)5,考虑双花愈疡方可通过作用于CCR5,间接调节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Th2的免疫平衡,从而抑制炎性介质在白塞病中的发生发展。玄参可作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4,考虑双花愈疡方可通过降低TLR4的水平,进而抑制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等的合成,减缓病情发生发展。(3)KEGG代谢通路显示,双花愈疡方可作用于NF-kB信号通路,NF-kB通路可激发一系列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双花愈疡方作用于此通路,通过抑制此通路而减轻白塞病患者的炎性反应,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4)基因功能显示,双花愈疡方可作用于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减少一氧化氮的过度生成,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炎性反应,达到减缓病情进展的目的。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经8周治疗后,38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4.21%,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在口腔溃疡、皮肤病变、关节肿痛、情绪烦躁、倦怠乏力、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大便溏而不爽、失眠多梦、总积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BDCAF 2006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性方面,服用中西药的患者存在白细胞升高、肝功能异常的可能,而单纯中药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双花愈疡方可通过作用靶标、代谢通路及基因功能多种途径发挥治疗白塞病的作用。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初步证实双花愈疡方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探索。

任文栋[7](2017)在《门氏栀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证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泻黄散的来源及后世医家对泻黄散的认识和应用的梳理,总结门氏栀黄汤的立方基础,寻找泻黄散化裁为门氏栀黄汤的最佳契合点,通过方证经验的研究,揭示门氏栀黄汤的症、舌、脉、证规律和加减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方法:梳理文献资料,收集整理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运用门氏栀黄汤的门诊典型案例,详尽记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主诉、主病、兼症、舌象、脉象、治法、方药的加味。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法则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揭示门氏栀黄汤的方证经验及加减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1)门氏栀黄汤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适用人群性别年龄没有明显界限,同时可以治疗各个季节发病的溃疡。其适用范围广溃疡大小在米粒黄豆片状斑状,疼痛程度轻中重度,疼痛性质灼痛钝痛牵扯痛均可应用。其兼证可见食欲(食欲好、厌油腻、不欲食、喜食冷饮)、精神状况(烦躁;乏力;正常)、饮水状况(喜饮水、不欲饮)、口腔状况(口干,口黏)、面色(面色红、苍白、青)、小便(颜色、是否疼痛灼热)、大便(便秘否、便溏否)咳嗽、头晕、失眠等。其常见舌象:舌红,舌淡;舌苔黄、白、腻。常见脉象:浮、沉、弦、弦数、沉细、滑数。(2)常用加味药物有:白术、茯苓、白芍、钩藤、紫苏子、款冬花、火麻仁、远志。(3)药物与药物配伍治疗的兼证:白术与茯苓配伍治疗“失眠”;钩藤与白芍配伍治疗“头晕”;紫苏子款冬花远志配伍治疗“咳嗽”;火麻仁治疗“大便便秘”。结论:本课题是建立在方-症-药的角度来解读门氏栀黄汤,立足于泻黄散“升阳利湿,散心脾积热”的指导理念,辨明“湿浊困脾,心脾积热,脾阳不升”的病机。对方中栀子、黄芩、连翘、藿香、防风、川芎、甘草的配伍规律进行探索,以及加减药物与兼有症状的关联和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联说明白术与茯苓配伍治疗失眠,钩藤与白芍治疗肝阳上亢的头晕,紫苏子和款冬花配伍治疗咳嗽,火麻仁润肠通便等。

张洁[8](2017)在《张志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化凉血方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在三年的师承学习中,张志真老师言传身教,授之丰富的疾病诊治思路和临床治疗经验,受益匪浅。作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面总结老师诊治疾病的经验和精华,使之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追溯张志真老师的学术渊源,挖掘整理凝练老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其在白塞病、顽固性失眠、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等领域的临床经验和创新思路。尤其是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中医治疗,通过疗效对比,观察其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效果,为其中医辨证和理法方药提供依据。2.研究方法跟随张志真老师临诊学习,阅读大量中医书籍文献,在专向研究方面介绍清化凉血方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经验,选取临床60例白塞病患者,分别采用清化凉血方联合沙利度胺与单纯沙利度胺治疗的对照研究,比较临床疗效。全面总结老师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经验、诊治思路和创新精华所在。3.研究结果3.1张志真学术思想渊源张志真老师遵从历代中医经典的学术思想,恪守《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路,尊从《内经》的理论体系,不断挖掘其中的精髓,融会贯通于临床中,为己所用,并结合实践将之发扬。临床治疗上重视中焦脾胃学说,倡导病证结合的观点。老师善用经方,结合临床辨证,将经方加减或并方使用,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另外强调气机升降、邪正交争、脏腑调和的病理机制,将此理念指导临床治疗,建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理论学术体系。3.2张志真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老师学术思想包括:白塞病诊治过程中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的治疗观;治疗顽固性失眠注重交通心肾;补气温阳法治疗神经系统病变;治病方面注重调畅气机升降。系统总结老师临床经验。对于白塞病的治疗,老师将西医的病理基础与中医理论结合,提出了湿热毒结、阴虚内热、脾虚湿盛,脾肾两虚的病因病机学说。根据疾病发展规律,确立急性发作期、相对稳定期和巩固缓解期的临床分期,根据发展阶段,制定治疗原则和方药。结合病变部位进行临证论治辨证思路。并将清热解毒化湿凉血之法贯穿始末,治疗现代医学白塞病"血管炎性"的根本,病证相合,提供了完整的白塞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病位在脑、心、肾,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配合化痰活血之法。围绕心、肾的生理功能及心肾与脑的联络,强调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的重要性,探寻病症产生的机理,确立补肾填精、健脾生源的治疗方法,以达"还精补脑"之治疗效果。另外重视标邪的致病机制,治法配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通窍醒神,以阻遏疾病的恶化。再是对虫类药物的应用,在疾病晚期,老师常用地龙、全蝎、僵蚕、蜈蚣等虫类药品,清除顽痰、顽瘀,逐痰除瘀,直达病所。老师治疗顽固性失眠强调心、肾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从心肾为切入点,调整阴阳平衡、交通心肾水火互济,治疗失眠。又结合现代社会肝脾两脏在失眠病证的重要致病因素,配合疏肝健脾的治法,提出疏肝、清肝、养肝、肝脾并治的治法。疏肝健脾治为标,交通心肾治为本。老师临床总结交通心肾的方剂和药物,在中医辨证原则的指导下应用在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中。3.3清化凉血方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临床观察在临床研究方面总结老师应用清化凉血方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中医理论以及实验研究结果,阐述了中医中药治疗白塞病的发展方向和疗效。并系统归纳了老师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以及药物临症加减。从门诊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中药联合沙利度胺50mg,QN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疗程28天,比较两组在生物学指标、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得出清化凉血方在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治疗中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方法的结论,为中医药治疗白塞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南南[9](2016)在《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白塞病患者,选取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根据有无服用西药分为中西药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加味四妙勇安汤颗粒剂口服,中西药组在原有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四妙勇安汤,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记录实验室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组内治疗前后自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发现两组在总积分、口腔溃疡、皮肤病变、关节肿痛、烦躁及乏力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中药组在口苦、大便干结、大便稀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药组在外阴溃疡、神疲、口干及失眠多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后积分要显着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均有效果,且有所侧重。组内治疗前后实验室疗效指标比较,中西药组的血沉改变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西药组可使患者血沉下降。中药组的血沉改变,以及两组的C-反应蛋白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中药组总有效率82.60%,中西药组总有效率88.50%,两组治疗均有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组间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发现,两组总积分改善情况无显着差异。中药组大便稀溏积分增加多于中西药组,说明中药组能促使患者排便。其余各症状体征积分的差值比较无显着差异。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差值比较均无显着差异,两组对ESR及CRP的影响相当。在安全性方面,中西药组存在肝损害、白细胞升高的可能,中药组安全性较高。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白塞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郭超[10](2016)在《齐文升运用风药经验探讨》文中认为风药的运用历史悠久,但目前对风药的认识尚有不足,对风药的概念尚不明确,究其原因在于未能理解张元素《药类法象》中的药物分类方法,故而难以在临床中灵活运用风药,更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导师齐文升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体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显着,临床善用透散法治疗外感内伤各种疾病,对风药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通过对风药运用的分析,从而明确其及运用规律,结合导师应用风药的经验,对于更广泛、更有效、更安全地运用风药,以及提高临床疗效,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导师临床经验为主,整理跟师学习医案医论笔记,以探讨导师运用风药的独特诊疗经验。并通过搜集风药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讨论,归纳历代医家应用风药的特点,力图深入了解风药,以开拓风药应用的新思路。鉴于风药是一类药物的划分方法,全篇重点在于对方剂的分析,以药—方—法—证—病—理为线索,以期更为全面的总结风药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阐述风药的发展源流,旨在明确风药概念及其适用范围,以及发掘风药运用的方法。中医百家争鸣,对于风药认识也是各有特色,尽管各家用药有所区别,但都注重各风药的本身药物功效,予以合理配伍。现代更是借用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对风药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还重点解析了风药在火郁病证中的应用,风药能够起到火郁发之的作用。第二部分为经验总结,从理法方药多方面探讨导师齐文升临床应用风药的经验。导师继承方药中、薛伯寿老中医经验,临床多年,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伏邪与郁证,制有新加达原散、清化方、脱敏合剂等经验方,善用风药透散的特性来疏通气机,使气血流通,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对于火郁内伏,尤其多用清凉透散的方法。导师治疗发热、咳嗽、口疮、痤疮、腹泻等多种疾病,通过对风药的斟酌选用及合理配伍,收到了显着的效果。论文展示了历代医家对于风药的研究与应用,辨析了风药的概念,风药是一类质轻味薄的药物,具有升散通行特性,其概念确定当从药物性味出发,并非根据功效主治来定义。风药适用于陷下或者阻滞诸病,具体运用方法在于:一在于根据各风药的临床功效选用,此为药有个性之专长,二在于风药的配伍,被称为方有合群之妙用。这样可以减轻风药的不利影响,使得风药疗效增强,适用范围更广。并以风药在火郁病证中运用为切入,列举数方,尤其是以凉膈散的来源以及变化为主,指明风药顺应火性且能解郁,从而火郁发之,是火郁治疗中的要药。风药用于火郁须注意既不能发散太过,也不能过于寒凉,必要时可以寒温合法。通过对导师临床经验的探讨,表明广用风药可以畅通气机,且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用最合适的风药,并基于经典合取诸家之长以合理配伍,如此用于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的治疗,方能有突出的疗效。提出其透散法的关键药物在于风药,可以用其透散伏邪,疏通郁滞。清凉透散法则是在透散法基础上配伍清热药,可以针对性地治疗火郁内伏证。

二、泻黄散加味治疗狐惑病1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泻黄散加味治疗狐惑病1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泻黄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心理障碍疾病
    1.1 治疗小儿抽动障碍
    1.2 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2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2.1 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2.2 治疗慢性咳嗽
    2.3 治疗食积咳嗽
3 治疗皮肤疾病
    3.1 治疗脂溢性皮炎
    3.2 治疗酒渣鼻
    3.3 治疗银屑病
    3.4 治疗湿疹
    3.5 治疗日光性皮炎
    3.6 治疗痤疮
4 治疗风湿性疾病
    4.1 治疗过敏性紫癜
    4.2 治疗狐惑病
5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5.1 治疗厌食症
    5.2 治疗小儿慢性胃炎
    5.3 治疗口臭
    5.4 治疗小儿积滞
    5.5 治疗小儿疳积
6 治疗口腔疾病
    6.1 治疗滞颐
    6.2 治疗疱疹性口腔炎
    6.3 治疗口腔溃疡
    6.4 治疗剥脱性唇炎
    6.5 治疗糜烂性唇炎
    6.6 治疗鹅口疮
    6.7 治疗小儿慢性唇炎
7 治疗传染性疾病
    7.1 治疗手足口病
8 治疗眼科疾病
    8.1 治疗眼睑蜂窝组织炎(上下眼丹)
9 结语

(2)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药物组成与制备
        3.2 服药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安全性观测指标
        4.3 疗效性观测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西医局部溃疡疗效评价标准
        5.2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疗效分析
        2.1 疗效指标比较
        2.2 总疗效比较
    3 差异性分析
    4 安全性指标分析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病因病机分析
    3 组方分析
        3.1 方药组成及用药分析
        3.2 加味泻黄散的单味药物分析
    4 疗效分析
        4.1 局部症状积分比较分析
        4.2 总疗效分析
    5 安全性指标分析
    6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三物黄芩汤对白塞氏病模型小鼠IL-17和TNF-α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白塞氏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白塞氏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2 白塞氏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1.3 白塞氏病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西医学对白塞氏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白塞氏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2 白塞氏病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3.三物黄芩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的制备
        2.2 实验分组
        2.3 HSV-1的制备
        2.4 动物模型制作
        2.5 实验动物模型的判定
        2.6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3.实验动物的取材
    4.实验指标
        4.1 小鼠症状积分
        4.2 ELISA法检测IL-17和TNF-α的表达
    5.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小鼠症状积分的变化
    2.各组小鼠血清中IL-17的水平对比
    3.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对比
讨论
    1.动物模型的讨论
    2.炎症因子的选择
    3.理论探讨
    4.三物黄芩汤组方探讨
        4.1 三物黄芩汤化学成份研究
        4.2 三物黄芩汤药理作用
        4.3 小结
    5.三物黄芩汤对小鼠症状积分的影响
    6.三物黄芩汤对小鼠外周血清IL-17和TNF-α的影响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白塞病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对白塞病的认识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药治疗
        4.1 经方传承与发展
        4.2 名医经验
        4.3 单方验方
第二部分 周仲瑛教授诊疗白塞病的经验探讨
    1. 白塞病的病因病机探讨
        1.1 白塞病的病因
        1.2 白塞病的病机
    2. 白塞病的辨证要点
        2.1 辨病性
        2.2 辨病位
        2.3 辨病理因素
        2.4 辨病机演变与疾病预后
    3. 辨机论治方案
        3.1 湿热瘀阻
        3.2 营血伏热
        3.3 肝肾亏虚
        3.4 痰瘀互结
        3.5 心肝火旺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诊疗白塞病病案资料的用药规律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药类频次分析
        2.2 药性及功效分析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1060味药物配伍组合分析
        2.4 基于聚类分析的1060味中药组合情况
    3. 小结
第四部分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的临证经验总结
    1.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的诊疗特色分析
        1.1 证机结合
        1.2 病证结合
    2.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用药经验
        2.1 祛邪为主,兼顾肝肾
        2.2 用药缓和,慎用苦寒
        2.3 重视血分药的使用
        2.4 虫类药的应用
    3.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常用药物
        3.1 常用药物分类
        3.2 常用药物分析
    4.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常用药对
    5.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特色药物
    6. 周仲瑛教授治疗白塞病自拟方
    7. 医案选录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病例收集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8 终止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计算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案
        3.3.1 一般基础治疗
        3.3.2 药物治疗
    3.4 观察指标
        3.4.1 一般性资料
        3.4.2 疗效性指标
        3.4.3 安全性指标
        3.4.4 不良反应
    3.5 疗效评定标准
        3.5.1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
        3.5.2 局部病损疗效评定标准
        3.5.3 近期疗效判定
    3.6 不良事件的处理
    3.7 伦理学原则
    3.8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一般情况
    4.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3.1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评分比较
        4.3.2 两组治疗前后次要症状评分比较
        4.3.3 两组中医证侯总积分比较
        4.3.4 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
    4.4 西医局部疗效比较
        4.4.1 溃疡愈合时间比较
        4.4.2 疼痛指数比较
        4.4.3 西医局部病损治疗率
    4.5 近期疗效比较
5 讨论
    5.1 西医对ROU的研究
        5.1.1 西医病因探讨
        5.1.2 ROU的西医治疗
        5.1.2.1 药物治疗
        5.1.2.2 物理治疗
    5.2 中医对ROU的认识
        5.2.1 古代中医对ROU的认识
        5.2.2 现代中医对ROU的认识
    5.3 立论依据
        5.3.1 ROU与脾胃伏火的关系
        5.3.2 导师对ROU的认识
        5.3.3 治疗原则及选方用药
        5.3.4 方解及制方特色
    5.4 对照组选药依据
    5.5 研究结果分析
        5.5.1 一般情况分析
        5.5.2 统计结果分析
        5.5.3 安全性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二 随机数字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双花愈疡方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网络药理学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白塞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疾病概念
        2. 白塞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3. 白塞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白塞病的临床表现
        5. 白塞病的诊断
        6. 白塞病的治疗
        7. 白塞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白塞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白塞病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白塞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研究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双花愈疡方的网络药理学探讨
        1. 网络药理学概述
        2. 研究目的
        3. 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用数据库及软件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白塞病靶标
        4.2 双花愈疡方中药物化学成份及靶标数量
        4.3 双花愈疡方中作用于白塞病的有效化学成份及有效靶标数量
        4.4 双花愈疡方治疗白塞病的有效化学成份—靶标网络图
        4.5 双花愈疡方治疗白塞病的KEGG代谢通路及基因功能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二、临床疗效观察
        1. 试验设计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基线资料统计
        2.3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3. 结论
        3.1 基线资料
        3.2 双花愈疡方总体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6. 研究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门氏栀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概述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门氏栀黄汤的临床应用及验案举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张志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化凉血方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张志真学术思想
    张志真学术思想渊源
        1 工作经历
        2 学术思想渊源
        参考文献
    张志真学术思想概述
        1 白塞病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的治疗观
        2 治疗顽固性失眠注重交通心肾
        3 温补脾肾法治疗神经系统病变
        4 治病方向在于调畅气机升降
        5 结论
第二部分 张志真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总结
    1 白塞病治疗经验总结
    2 干燥综合征治疗经验总结
    3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经验总结
    4 失眠治疗经验总结
    5 帕金森病治疗经验总结
    6 多发性硬化治疗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张志真清化凉血方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临床研究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白塞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2 白塞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2 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9)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白塞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白塞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2 白塞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白塞病的临床表现
        1.4 白塞病的诊断
        1.5 白塞病的治疗
        1.6 白塞病的预后
        参考文献
    2. 白塞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古代医家对白塞病的认识
        2.2 近现代医家对白塞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案
        1.7 临床观察指标
        1.8 疗效评价标准
        1.9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2.2 治疗结果及分析
        2.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
        2.4 总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病因病机探讨
        1.1 病因探讨
        1.2 病机探讨
    2. 湿热毒蕴型白塞病治疗的探讨
        2.1 治法治则探讨
        2.2 加味四妙勇安汤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 存在的问题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小结
附表
致谢

(10)齐文升运用风药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风药源流概述
        1 风药的概念
        2 风药的源流
        2.1 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
        2.2 发展于两晋隋唐时期
        2.3 分流于两宋金元时期
        2.4 兴盛于明清近代时期
        2.5 继承并创新于现代
        3 讨论
        3.1 风药概念的辨别
        3.2 风药运用的范围
        3.3 风药运用的方法
        3.4 风药运用的禁忌
        4 结论
        参考文献
    二、风药在火郁病证中的应用
        1 火郁的概念
        2 火郁的治则
        3 方剂举隅
        3.1 麻黄汤
        3.2 麻杏甘石汤与大青龙汤
        3.3 四逆散与小柴胡汤
        3.4 泻青丸与泻黄散
        3.5 升阳散火汤与清胃散
        3.6 柴葛解肌汤
        3.7 凉膈散类
        3.8 升降散
        4 讨论
        4.1 忌过于寒凉和发散太过
        4.2 针对病因病机灵活处方
        4.3 运用风药治疗伏气温病
        5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齐文升运用风药经验探讨
    1 理论依据
        1.1 伏邪理论
        1.2 郁证理论
        1.3 透散理论
    2 经验方三首
        2.1 新加达原散
        2.2 清化方
        2.3 脱敏合剂
    3 治病经验
        3.1 发热
        3.2 咳喘
        3.3 不寐
        3.4 泄泻
        3.5 口疮
        3.6 痤疮
    4 临床医案
        4.1 发热案
        4.2 咳嗽案
        4.3 不寐案
        4.4 泄泻案
        4.5 口疮案
        4.6 痤疮案
        4.7 鼻鼽案
        4.8 气厥案
    5 讨论
        5.1 广用风药畅通气机
        5.2 酌用风药合理配伍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药类法象
致谢
个人经历

四、泻黄散加味治疗狐惑病1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泻黄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于秋香,孙香娟,郭文辉,苏晓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4)
  • [2]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心脾积热证的临床观察[D]. 刘庆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三物黄芩汤对白塞氏病模型小鼠IL-17和TNF-α影响研究[D]. 朱彬.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白塞病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D]. 顾振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D]. 赵梓芸.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双花愈疡方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网络药理学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D]. 刘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门氏栀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证经验研究[D]. 任文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8]张志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化凉血方治疗白塞病湿热毒结证的临床研究[D]. 张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湿热毒蕴型白塞病的临床观察[D]. 李南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2)
  • [10]齐文升运用风药经验探讨[D]. 郭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加味泻黄散治疗狐狸昏迷1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