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早元古代富镁碳酸盐地层沉积特征及菱镁矿、滑石矿成矿流体

辽东早元古代富镁碳酸盐地层沉积特征及菱镁矿、滑石矿成矿流体

一、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g-rich carbonate formations and minerogenic fluids of magnesite and talc occurrences in early Proterozoic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赵泽霖,李俊建,倪振平,张彤,宋立军[1](2021)在《华北地区菱镁矿成矿规律初探》文中指出华北地区菱镁矿主要分布于山东莱州、河北邢台及内蒙古察汗奴鲁等地,具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在搜集已有资料和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出华北地区菱镁矿成矿类型包括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型和超基性岩风化残积型,其中在超基性岩风化残积型中细分出风化残积显晶质型菱镁矿,为在华北地区新划分出的菱镁成矿类型。此外,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菱镁矿各类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华北地区菱镁矿成矿预测模型2种,矿床式3种,对区域成矿理论的丰富及下一步矿床勘探方向具重要意义。

吴迪[2](2021)在《辽东连山关地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连山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铀成矿省辽东铀成矿带,是研究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重要窗口。已知铀矿床均分布在连山关花岗岩体与辽河群接触带附近,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前人对连山关地区铀矿成因分歧较大,对剪切带控矿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对矿床中的基性岩与铀矿的关系研究处于空白。鉴于此前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连山关地区典型铀矿、基性岩和周缘韧性剪切带。采用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方法,探讨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单元对铀矿的控制作用,丰富造山带铀成矿基础理论,完善研究区铀成矿模式,对铀矿找矿工作提出新的思路。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连山关岩体遭受三期构造变形改造。第一期变形表现为连山关岩体隆升,上覆辽河群发生顺层滑脱;第二期变形为南北向挤压导致沿岩体南缘和辽河群接触带发生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形成北西向韧性剪切带;第三期为北西向挤压变形,形成北东、北东东向脆性断裂构造。岩体南缘的右行韧性剪切带为压扁应变类型,属于一般压缩-平面应变范围,Flinn指数K值介于0.19~0.69,属于S/SL类型构造岩。研究区内铀矿体均为隐伏盲矿体,主要赋存于沿着连山关岩体和辽河群接触带右行剪切作用形成的背斜褶皱核部,和北东东向断裂关系密切。2.连山关岩体为混合花岗杂岩体,组成杂岩体主体为红色钾质混合花岗岩,其间有少量残留体,为早期钠质花岗片麻岩,且鞍山群残留体在其中大量分布,岩体边部分布有灰白色重熔混合岩。通过锆石U-Pb年龄频谱图,表明峰值年龄主要为1760~1940Ma、~2275Ma、2500Ma。其中,~2500Ma的年龄代表了连山关岩体的主体形成时代,标志着大陆克拉通化及其地壳分异的重要事件;~2275Ma的峰值年龄代表了连山关地区一期基底岩石重熔事件;1780~1990Ma的峰期年龄代表了吕梁运动作用下,基底岩石再次发生强烈的重熔,该期事件可能有利于铀的活化、运移,这与连山关铀矿形成年龄相吻合。3.研究区发育强烈的围岩蚀变作用,有明显的热液活动现象。最常见的围岩蚀变包括水云母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其他蚀变包括黄铁矿化、钠黝帘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水云母主要由斜长石蚀变而成,绿泥石主要由黑云母蚀变而成。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作用是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绿泥石蚀变后叠加棕褐色赤铁矿化与铀矿化的关系最为显着。4.研究区铀矿赋矿围岩经重熔形成的混合岩有四种类型,主要特点是石英含量高,绿泥石含量变化大,石英与绿泥石的含量往往呈负相关;具有富Si、略富Al、富Na、富K和低Mg、低Ca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Be、Mo、Pb、Y、Ba、La、Cu,亏损Co、Ni、Zn、Cr、Ti、V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相对亏损等特征,具有较显着的Eu负异常;与U关系密切的共生元素有Pb、Mo、V、Be。5.钻孔深部基性岩以变辉绿岩和辉绿玢岩为主,具有钾、钠含量相当,过铝质等特征,属于碱性–过碱性系列岩石;总稀土元素含量偏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作用不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有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微弱负Ce异常;微量元素Ba、La、Zr、Hf相对富集,而U、K、P、Ti相对亏损。研究区基性岩,依据地球化学特征,应属于板内碱性玄武岩,源区为过渡型地幔,形成于大陆碰撞后伸展裂解的构造环境,并在上侵过程中存在地壳混染作用。连山关岩体南缘发育的韧性剪切带及相伴生的张性破裂为基性岩的就位提供空间,基性岩同时也为铀成矿提供热源、矿化剂及部分成矿流体。6.综合分析认为,一级控矿构造为连山关岩体南缘走向北西的右行韧性剪切带,剪切带作为区内铀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其边部的晚期NEE向断裂则是铀矿储存空间;太古宙古风化壳可能作为铀源;铀的运移、富集成矿受控于大型韧性剪切活动(提供热液运移通道)和基性岩侵入作用(提供热源和还原剂)等综合因素。结合铀成矿模型,指示连山关岩体南部辽河群覆盖区岩体隆起处与北东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可作为下一步重点找矿靶区。

白永俊[3](2020)在《辽东裂谷菱镁矿的成矿环境、分布规律及矿床成因》文中提出辽东裂谷为古元古代拉伸环境下产生的EW向陆内裂谷,裂谷的北缘斜坡带赋存有大石桥—塔子岭超大型菱镁矿带,中央裂陷带赋存了瓦峪—青城子大型菱镁矿带。菱镁矿床的产出与成矿物质来源的位置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与沉积的环境因素、后期的各种扰动因素有关。在古元古代富含CO2的环境中,源于太古宙地块剥蚀物中和远源火山喷发物中的镁质进入海水,在持续稳定的陆缘潮间-泻湖蒸发环境中,在藻类生物吸附吸附作用的有力辅助下,沉积了巨厚的富镁碳酸盐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原生菱镁矿层。在区域变质-变形过程中,原生菱镁矿层经过褶皱变形和矿物重结晶,完成形态方面的最终定型;因此,辽东裂谷菱镁矿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

朱馨怡[4](2020)在《江西广丰黑滑石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滑石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是我国非金属矿的优势矿种,且分布相对集中,在我国辽宁、山东、江西等地有大量的滑石资源。许家桥黑滑石非金属矿段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许家桥,北武夷成矿带东段。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对广丰滑石矿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滑石矿的成因,获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广丰黑滑石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颜色为黑色黑灰色,鳞片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和生屑结构,构造主要为角砾状构造、片状构造、变形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滑石、白云石和石英。2、滑石矿体的围岩为白云岩,顶板和底板为硅质岩,在靠近底板处,滑石作为填隙物充填到硅质岩裂隙当中;而在顶板附近,硅质开始交代滑石,逐渐变为硅质岩。3、滑石并不是鲕粒结构,而是由于构造作用形成的角砾状构造。硅质后期充填在角砾的裂隙中。4、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在角砾内部发现了大量滑石和菱镁矿,说明滑石是基性-超基性岩在含CO2的热液和含SiO2的热液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滑石矿形成于岛弧环境。5、硅质岩主量元素Fe/Ti平均值为41.95、(Fe+Mn)/Ti平均值为43.67、Al/(Al+Fe+Mn)平均值为0.21;微量元素U/Th平均值为1.23;稀土元素δCe呈负异常,δEu成正异常;说明硅质岩为热液成因。

杨凤超[5](2019)在《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东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及贵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在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青城子矿集区构造建造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矿床(白云、小佟家堡子、杨树、林家三道沟金矿,高家堡子银矿,喜鹊沟、本山、榛子沟、甸南铅锌矿)进行了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等系统研究,对矿床进行了成因分类,进一步确定成矿地质作用与过程,建立了成矿模式,反演了成矿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本文取得如下新认识:1.从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动力学背景入手,将研究区内的金多金属矿床划分为:岩浆热液型,如白云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如小佟家堡子金矿、高家堡子银矿、杨树金矿和青城子铅锌矿。根据矿床与成矿地质体在空间分布上远近不同,又将金多金属矿床划分为近成热液型(如青城子铅锌矿),中远成热液型(如小佟家堡子金矿、高家堡子银矿、杨树金矿和白云金矿)。2.白云金矿产于盖县组的(矽线石)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和大理岩扁豆体的岩石建造里,白云推覆构造带是白云金矿主要导矿、控矿构造;小佟家堡子金矿、高家堡子银矿和杨树金矿产于大石桥组三段的(石榴石)云母片岩、黑云变粒岩与白云石大理岩互层带,均受尖山子次一级层间断裂或切层断裂控制;铅锌矿(喜鹊沟、本山、榛子沟、甸南)产于(钙镁硅酸盐岩条带的)白云石大理岩与(石榴石云母、矽线)片岩、变粒岩互层带,褶皱构造为成矿作用提供有利的空间。3.新岭岩体和双顶沟岩体均为晚三叠世侵入体,为区内金多金属的成矿提供了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可能与华北-扬子深俯冲的大陆地壳折返有关的板片断离作用相关。大顶子岩体和石家岭岩体为古元古代侵入体,岩体侵位而引起的区域性断裂及诱发的一系列断裂(包括层间断裂)控制着矿集区内矿脉及岩脉的空间分布。4.大地电磁测深(AMT)及1:5万布格重力异常显示,青城子多金属矿集区在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图上表现为较为宽缓的梯度带,该区域深部低密度的岩体侵入到辽河群下部,或是其深部发育中生代隐伏、半隐伏花岗岩体。5.白云金矿床石英包裹体中发育富液相、H2O-CO2三相和气相三种类型包裹体,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240310℃,成矿流体为含N2的H2O-CO2-CH4-NaCl体系,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水盐流体,结合H、O同位素特征,限定其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高家堡子银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杨树金矿、林家三道沟金矿床发育富液相、气相、H2O-CO2三相和CO2两相四种类型包裹体,主成矿温度在120210℃之间,成矿流体为含H2的H2O-NaCl-CH4-CO2体系,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水盐流体,属于还原性流体,具有深源的特征,结合H、O同位素特征,限定其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铅锌矿床发育富液相和H2O-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温度范围大,主要在190310℃之间,成矿流体为含H2的H2O-NaCl-CH4-CO2体系,中温低盐度的水盐流体,属于还原性流体,具有深源的特征,结合H、O同位素特征,限定其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6.白云金矿床S同位素特征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高家堡子银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杨树金矿、林家三道沟金矿床和青城子铅锌矿床的C、O同位素显示,地层中的有机质可能参与了金、银、铅锌的富集成矿,S、Pb同位素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与地层。锶同位素数据表明,本区金、银、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源自高87Sr/86Sr比值的壳源,地层贡献较少。7.青城子矿集区经历了早期强烈拉张、裂陷和沉积及晚期的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古元古代裂陷期发育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使金多金属预富集,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富含金等多金属成矿元素的中酸性岩浆,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中活化、淬取了辽河群地层中的Au、Ag、Pb和Zn等成矿元素,高度矿化的成矿流体沿控矿构造、成矿结构面运移,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形成了近成热液型铅锌矿,再往外(离岩体稍远)形成了中远成热液型银金矿(高家堡子银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杨树金矿等),白云金矿区底部可能有隐伏岩体,垂向上形成了中远成热液型白云金矿。8.基于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预测。浅部预测区:白云-白云三道沟金矿带东、西延部位有找金的潜力;林家三道沟附近地区,薄层状硅化、绢云母化的黑云变粒岩发育,而且脉岩发育,具有较大的找金(银)潜力;矿洞沟区,位于二道沟成矿断裂中,在断层角砾岩中有黄铁矿化及方铅矿化,并且在新岭岩体附近,是较好的铅锌成矿远景区。深部预测区:白云金矿区的下部可能有隐伏岩体,其深部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距离岩体较近,有足够的岩浆热液作用,深部有找矿潜力。

刘文玉[6](2018)在《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华北克拉通内部发育孔兹岩系、中部造山带和胶-辽-吉造山带三个古元古代拼接带,造山带内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岩石记录、构造行迹,并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重要窗口。本文以造山成矿理论为基础,结合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系统研究了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沉积环境、浅部构造行迹、深部地质结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并对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构造边界、开启极性、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根据胶-辽-吉造山带古元古界中发育的面理(片理、片麻理),线理、褶皱以及韧性变形的交切和叠加关系,该时代存在三期变质变形作用:第一期SN向顺层伸展构造形迹表现为透入性片麻理和长英质条带形成,为塑性剪切机制,产状近SN走向,伴生有伟晶岩脉的顺层侵入;第二期近SN向挤压构造形迹表现为长英质条带与片麻理同时发生褶皱,并伴有构造置换现象,形成新的片麻理、钩状褶皱、无根褶皱等。其中大理岩发生硅化和透闪石化的变形作用更加明显,褶皱轴面走向近EW向;第三期NE-SW向挤压构造形迹表现为早期形成的长英质条带与片麻理同时发生褶皱,形成新的NE-SW向宽缓褶皱。同时,地球物理方法所揭示出草河口复向斜和虎皮峪复背斜深部地质结构同样具有强烈褶皱的构造特征,指示了古元古代时期深与浅部构造行迹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2、根据与矿床形成有关的地质构造条件、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矿床本身的特征,将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矿床主要划分为2个成矿系列,一是与古元古代沉积变质有关的硼、菱镁矿、滑石、磷、石墨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为吕梁期海底喷流、水热作用与成矿期和变质变形及后期叠加改造成矿期。二是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Pb、Zn、Au、Ag、Cu、Mo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为吕梁期海底喷流-水热作用期与成矿、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成矿期。3、胶-辽-吉造山带北部构造边界为什司县-弓长岭南部-连山关-草河城-八里甸子镇-古城镇-二道白河镇一线,向东进入朝鲜境内。南部构造边界在陈屯-荷花山-红旗一线。同时,胶-辽-吉活动带内古元古界、花岗岩和基性岩墙及中生代侵入体等地质体记录了古元古代时期辽-吉造山/活动带复杂的陆块运动与结构状态,指示了胶-辽-吉活动带开启极性可能为自北向南。4、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可分为伸展期、挤压造山期和非造山期三期。伸展期沉积作用、火山作用、水热作用等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与良好的成矿环境,是矿源层的形成期。挤压造山期形成许多褶皱、断裂构造,控制了非金属矿源层的分布格局,为金属矿液提供了导矿、储矿空间,深部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物质的动力来源,促进了矿体的形成与富集。非造山期构造运动对原生矿床进一步改造,同期岩浆活动再次促使矿体进一步富集。

张朋[7](2018)在《辽宁省东南部典型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特征、成因与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过程》文中指出辽宁省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矿床进行系统的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研究,深入揭示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机理,厘定矿床成因,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运用现代成矿理论,反演研究区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过程,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取得主要成果与进展如下:1.将研究区地壳演化过程概括为太古宙古陆核的形成、元古宙裂谷及断坳的形成与演化、古生代“古亚洲洋”的形成与封闭、中生代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形成与发展过程;通过辽河群火山岩、变质岩和辽吉花岗岩锆石U-Pb定年,限定辽河群形成时代为2.204Ga1.898Ga;将研究区辽吉花岗岩分为三期,分别为2.332Ga2.132Ga(条痕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1.939Ga1.904Ga(条痕二长花岗岩、正长岩)和1.88Ga1.84Ga(巨斑、环斑花岗岩、条痕二长花岗岩)。2.首次报道了辽河群里尔峪组大映沟金矿床的发现,填补该层位尚未发现金矿的空白,为研究区金矿找矿提供新的线索。3.将区内有色、贵金属矿床划分为中低(高)温热液矿床(如:猫岭金矿、白云金矿、大映沟金矿、高家堡子银矿)、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如:青城子铅锌矿)、矽卡岩型矿床(如:华铜铜矿)和斑岩型矿床(如:东北沟钼矿)。4.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得出研究区中低(高)温热液矿床与古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盖县组和中生代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主要与辽河群浪子山组和大石桥组有关;矽卡岩型矿床与中酸性岩体与辽河群大石桥组有关;斑岩型矿床与中酸性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中低(高)温热液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少量呈扁豆、透镜状分布在古元古代地层,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少量为黄铁矿化、偶见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分布在古元古代地层,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为主;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呈不规则状、瘤状、透镜状和巢状分布在花岗质岩石与古元古代地层接触带中,矿化蚀变可分为硅化、矽卡岩化、高岭土化、钾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网脉状分布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岩体内,矿化蚀变分带明显,分为硅化带、绢云母化带、钾化带、高岭土化带等。5.典型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中低(高)温热液金(银)矿床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为主,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具体为:猫岭金矿床均一温度为77384℃之间,主成矿温度在180300℃之间,盐度集中在6.014.0 NaCleq之间,密度集中在0.751.00 g/cm3;白云金矿均一温度为148350℃之间,主成矿温度在160287℃之间,盐度集中在5.51%12.30%NaCleq之间,密度集中在0.790.99g/cm3;大映沟金矿均一温度为140340℃之间,主成矿温度在218315℃之间,盐度集中在1.81%9.28%NaCleq之间,密度集中在0.770.89g/cm3;高家堡子银矿均一温度为120210℃之间,主成矿温度在120190℃之间,盐度集中在2.1%6.0%NaCleq之间,密度集中在0.900.96 g/cm3。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矿床热液成矿期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为主,少量含CO2三相和含子晶的包裹体。青城子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热液期均一温度在130289℃,主成矿温度在180260℃间,盐度之中在6.169.86%NaCleq之间,密度介于在0.800.98 g/cm3之间。矽卡岩型铜矿床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为主,少量纯液相包裹体。华铜铜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19375℃,主成矿温度在170220℃间,盐度集中在7.315.0%NaCleq之间,密度集中在0.871.01 g/cm3。斑岩型钼矿床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为主,少量纯液相包裹体。东北沟钼矿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28290℃,主成矿温度在170230℃间,盐度集中在9.2122.09%Na Cleq之间,密度集中在0.981.03 g/cm3。6.包裹体气相成份拉曼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揭示:中低(高)温热液金(银)矿床初始流体为含CO2、CH4和少量H2S、N2的H2O-NaCl岩浆流体体系,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参与;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矿床热液成矿期初始流体为含CO2、CH4和H2S的H2O-NaCl岩浆流体体系,大气降水在晚期参与成矿;矽卡岩型铜矿床初始流体为含CO2和CH4的H2O-NaCl流体体系,成矿晚阶段亦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斑岩型钼矿床初始流体为含CO2的H2O-NaCl流体体系,推测晚期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综合研究初步认为流体沸腾和/或流体混合作用最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成矿。7.硫同位素显示研究区4种类型矿床矿体硫具有相似性,具有深源硫的特点,少量来源于地层,可能来源于中酸性岩体和辽河群地层;铅同位素显示矿床矿石铅具有壳慢混合铅的特征,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的地壳和地幔的混合。8.首次获得精确成矿年龄,获得大映沟金矿床载金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137.0±2.0Ma;五龙金矿黄铁矿Rb-Sr年龄为119.1±2.0Ma;金厂沟金矿石英Rb-Sr年龄159.0±29.0Ma;猫岭金矿黑云母Ar-Ar年龄为188.9±1.2Ma,白云金矿载金黄铁矿Re-Os年龄为225.3±7.0Ma;青城子甸南铅锌矿脉状矿体闪锌矿Rb-Sr年龄为2217±6.9Ma,华铜铜矿和东北沟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分别为127.4±0.7Ma和128.1±5.1;结合已有成矿年代学资料,将研究区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期划为3期:吕梁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其中印支期和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9.通过与成矿密切的岩浆岩元素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得出印支期与成矿密切的岩浆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板块折返拉伸的构造背景,成岩、成矿热动源为板块断离,软流圈物质沿构造裂隙上涌,促使上部的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燕山期早、中侏罗世与成矿密切的岩浆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的背景,成矿热动源为板块俯冲脱水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的玄武质岩浆;燕山期早白垩世成矿密切的岩浆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板片俯冲折返伸展的背景,成矿热动源为板块脱水交代上覆岩石圈地幔,形成玄武质岩浆。10.建立不同成矿期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式。吕梁期铅锌铜钴矿形成于古元古代裂谷演化环境;印支期三叠纪金银铅锌矿床形成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板块折返拉伸背景有关;燕山期金铜铅锌钼矿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后板块折返的伸展背景。古元古代研究区为裂谷浅海环境,海底喷流形成铅锌铜钴等初始矿体和矿源层,伴随裂谷演化区域变质作用导致矿源层活化富集形成层状矿体;印支期三叠纪金银铅锌矿形成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深俯冲,俯冲板块先后发生拉伸断离和折返导致中酸性含矿岩浆形成,岩浆上升萃取地层成矿物质发生成矿作用;燕山期早中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导致地壳加厚,加厚的岩石圈失稳拆沉形成含矿中酸性岩浆,岩浆上升萃取围岩成矿元素成矿;在早白垩世由于俯冲板块折返,研究区处于伸展环境,俯冲板片通过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含矿岩浆,促使研究区发生大规模矿化作用。

于成广[8](2016)在《辽宁鸭绿江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文中研究指明鸭绿江成矿带位于辽东裂谷内,受控于鸭绿江主干断裂及多条次级断裂,金多金属矿资源较丰富,是国内重要成矿区带之一。本研究在系统收集整理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以先进的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地、化、物等综合方法手段,查明区内多金属矿产及其成矿地质体特征,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分析矿产形成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旨在为化探和物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矿产地质资料。研究区地球化学场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成矿元素在老地层中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且不同元素在不同时代侵入岩中的分异程度不同。区内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表现出复杂多样性及多期叠加性。因子分析显示Au、B等元素矿化较单一,基本是由一次矿化期形成。区内共圈定各类元素异常1387处,综合异常23个,其中,甲1类异常7个,乙1类异常4个。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地质体的分布密切相关,多数异常元素组分复杂,多种成矿元素密切伴生,具有热液活动多期叠加改造的特点。各种类型的异常其分布规律既有相似性,又有所区别。通过总结研究区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区内按主攻矿种Au的成矿地质特征划分为与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铜铁、铅锌、金和钼成矿系列,以及三种矿床类型:接触交代型铜锌铁(铅)矿床、斑岩型铜钼(铅锌金)矿床和岩浆热液型金银铜铅锌矿床。确定区内4个矿产预测类型:万宝式侵入岩型铜钼矿、五龙式岩浆热液型金矿、杨木杆式火山沉积变质型硼矿和杨林式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研究区内共圈出3个成矿远景区:虎山-永甸金多金属成远景区、宽甸东部硼、铁、金成矿远景区和步达远-万宝铜钼锌金成矿远景区。在每个成矿远景区内又圈出多个最佳成矿预测区。通过对区内主要异常进行概略检和综合考量,进而确定了3处找矿靶区:宽甸龚家沟铁金钼多金属找矿靶区、宽甸二百钱岭铜银多金属找矿靶区和宽甸孙家堡子硼、金多金属找矿靶区。

胡古月,李延河,范昌福,赵悦,侯可军,王天慧[9](2015)在《辽东古元古代菱镁矿矿床与硼酸盐矿床——同期异相沉积成矿探讨》文中提出辽东地区古元古代辽河群火山-沉积建造中发育有大规模的菱镁矿矿床和硼酸盐矿床,是中国非金属矿产镁、硼的主产地。文章对这两类非金属矿床进行了主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硫和碳)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同时,结合部分前人的同位素测试结果对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菱镁矿矿石及内部的石膏岩的δ34SV-CDT为15.6‰26.5‰,硼矿石及其周缘硬石膏和大理岩围岩的δ34SV-CDT值和δ11B值分别为11.6‰24.3‰和8.8‰13.9‰,显示为海相蒸发沉积的特征;2菱镁矿矿体内黄铁矿δ34SV-CDT值为16.0‰20.7‰,硼酸盐矿体内黄铁矿δ34SV-CDT值为12.3‰13.2‰,显示海相硫酸盐热还原成因的特征;3菱镁矿矿石的δ13CV-PDB值为0.3‰1.6‰,硼酸盐矿床周缘新鲜大理岩围岩的δ13CV-PDB值为-1.5‰4.6‰,记录有受古元古代Lomagundi海相蒸发事件影响的碳同位素"正异常"现象;4菱镁矿矿石和硼矿体周缘的镁质大理岩均具有相似的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和较高的硼含量;5菱镁矿和硼矿矿体上、下盘中的各类变粒岩和浅粒岩的岩浆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相似,均具有的2.2 Ga左右的峰期岩浆锆石年龄。因此,辽吉裂谷北缘斜坡区的菱镁矿矿床和中央凹陷区的硼酸盐矿床可能均形成于2.2 Ga左右的海相蒸发沉积环境,形成于大规模火山喷发沉积活动的间歇期,属裂谷内南北两侧同期异相海相蒸发沉积的产物。

门业凯[10](2015)在《胶辽地块金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提出胶辽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郯庐断裂以东的区域。区内分布有胶东和辽东两大金矿集区,是我国两处重要的金矿产区。先后发现有焦家、玲珑、五龙、猫岭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大型金矿床产出密集,金储量巨大,历来是地质学研究的重点地区。该区处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者的交汇处,自统一的双结晶基底形成以来,先后与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作用,引发了大规模构造-热事件,成矿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特殊,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是本区金矿的显着特点,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踏勘、系统采样、室内测试分析等工作,对胶东和辽东地区金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系统划分、成矿作用和成矿动力学模式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胶东和辽东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史类似。根据大地构造演化与金成矿关系,两个地区金成矿作用均可分为四个时期:前寒武纪双结晶基底与矿源层形成期,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与金成矿作用间歇期,中生代克拉通活化与金成矿大爆发期和新生代构造改造期。但两个地区金成矿控矿因素有所差异。辽东地区金成矿受辽河群地层和基底构造的控制。矿床中富集As、Bi等元素,显示出对辽河群地层的继承性。而胶东地区金成矿受断裂构造体系和侵入岩体的控制作用更加明显,矿体定位于花岗岩体叠加断裂构造的部位。(2)通过对胶辽地块内典型金矿床成矿特征的分析对比,以成矿地质特征差异为基础,将区内金矿划分为变质岩区金成矿系统和侵入岩区金成矿系统两大成矿系统。变质岩区金成矿系统发育在早元古宙变质岩地层中,矿体定位受基底构造的控制。依据金矿床矿化类型和围岩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分为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和硅钾蚀变岩型金矿。侵入岩区金成矿系统发育在花岗岩体内部或边缘,矿体定位受北东向断裂构造体系控制。依据金矿床矿化类型和围岩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蚀变角砾岩型金矿、裂隙充填型金矿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3)研究区内金矿床时空分布具有时间上爆发式成矿,空间上聚集产出的特征。胶辽地块金矿主成矿期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并在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发生了两次大规模金成矿事件,分别形成变质岩区金成矿系统和侵入岩区金成矿系统。金矿产出位置在胶东地区集中于胶西北和胶东东部两大矿集区,在辽东地区集中于北部金成矿带和南部金成矿带。变质岩区金成矿系统主要分布在辽东地区北部、南部成矿带。侵入岩区金成矿系统主要分布在胶西北、胶东东部矿集区和辽东地区南部金成矿带丹东五龙地区。空间分布具东西成行、北东成带的规律。(4)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表明不同成矿系统之间成矿物质组分存在一定差异,金成矿物质来源具多源性和差异性。变质岩区金成矿系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同期花岗岩体,而侵入岩区金成矿系统则有较多幔源物质参与成矿。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两大金成矿系统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以富含H2O和CO2的NaCl-H20-CO2体系为主,具有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成矿环境主要为弱酸性、弱还原条件。成矿流体来源均具有以岩浆热液为主,多源流体相混合的性质。在高温的主成矿阶段中,以岩浆水为主,之后逐渐地向大气降水方向演化。(5)通过对成岩、成矿及大地构造演化三者耦合关系的探讨,提出胶辽地块金成矿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华北克拉通伸展减薄构造体制下,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在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下,金沉淀富集而形成不同类型金矿床。

二、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g-rich carbonate formations and minerogenic fluids of magnesite and talc occurrences in early Proterozoic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g-rich carbonate formations and minerogenic fluids of magnesite and talc occurrences in early Proterozoic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地区菱镁矿成矿规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华北菱镁矿资源概况
2 华北菱镁矿成因类型及典型矿床特征
    2.1 华北菱镁矿成因类型
    2.2 典型矿床特征
        2.2.1 粉子山菱镁矿床
        2.2.2 大河菱镁矿床
        2.2.3 察汗奴鲁菱镁矿床
        2.2.4 洗肠井菱镁矿床
3 华北菱镁矿矿产预测类型
4 华北菱镁矿成矿规律
5 结论

(2)辽东连山关地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 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
        1.1.2 华北克拉通与成矿
        1.1.3 前寒武纪铀矿及构造背景
        1.1.4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思路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论文依托的科研项目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量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2 区域放射性场特征
        2.2.1 参数特征
        2.2.2 放射性场特征
    2.3 区域矿产分布
第3章 早前寒武纪地质单元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连山关岩体及辽河群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3.2.1 测试样品描述及U-Pb测年结果
        3.2.2 U-Pb年龄地质意义讨论
    3.3 韧性剪切带发育特征
        3.3.1 宏观变形特征
        3.3.2 微观变形特征
        3.3.3 有限应变测量
    3.4 古元古代基性岩发育特征
        3.4.1 基性岩样品的岩相学特征
        3.4.2 基性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
        3.4.3 基性岩的构造环境与物质源区
第4章 典型铀矿特征及铀成矿作用
    4.1 典型铀矿床特征
        4.1.1 连山关铀矿床
        4.1.2 黄沟铀矿床
        4.1.3 玄岭后铀矿床
    4.2 铀矿石特征
        4.2.1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物质成分
        4.2.2 矿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
    4.3 铀矿体围岩及蚀变特征
        4.3.1 铀矿体围岩
        4.3.2 围岩蚀变特征
        4.3.3 微量元素特征
        4.3.4 蚀变与铀矿化的关系
    4.4 铀成矿作用
        4.4.1 铀成矿时代
        4.4.2 铀成矿温压、pH和Eh值
        4.4.3 铀源及热液来源
        4.4.4 铀的活化迁移
        4.4.5 铀的沉淀机制
第5章 构造演化与铀矿关系研究
    5.1 韧性剪切带与铀矿关系
        5.1.1 一级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
        5.1.2 二级控矿构造-脆性断裂带
    5.2 古元古代基性岩及与铀矿关系
        5.2.1 基性岩与铀矿的时空关系
        5.2.2 基性岩与铀矿的成因关系
    5.3 构造变形期次与演化历史
    5.4 铀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辽东裂谷菱镁矿的成矿环境、分布规律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菱镁矿的成矿环境
    1.1 菱镁矿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1.2 菱镁矿赋矿地层的沉积环境
2 菱镁矿的分布规律
3 菱镁矿成因分析
    3.1 成矿物质来源
    3.2 菱镁矿成因讨论
    3.3 成矿模式

(4)江西广丰黑滑石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我国的滑石资源及主要的滑石矿产地
        1.1.2 我国黑滑石资源
    1.2 滑石矿的成因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体形态和产状
4 滑石矿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
    4.1 大矿场滑石矿的岩相学特征
        4.1.1 角砾状硅质岩
        4.1.2 硅质滑石岩
    4.2 M4 矿体滑石矿的岩相学特征
        4.2.1 泥晶白云岩
        4.2.2 生屑白云岩
        4.2.3 灰色角砾状云质滑石岩
        4.2.4 灰白色角砾状滑石白云岩
        4.2.5 含滑石硅质白云岩
        4.2.6 灰黑色角砾状含云硅质滑石岩
        4.2.7 灰黑色角砾状云质滑石岩
        4.2.8 深灰色滑石硅质岩
        4.2.9 角砾状白云岩
        4.2.10 滑石白云岩
        4.2.11 灰黑色硅质角砾状滑石岩
    4.3 矿物化学特征
        4.3.1 白云石
        4.3.2 菱镁矿
        4.3.3 滑石
5 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1.1 M4 矿体滑石矿主量元素特征
        5.1.2 大矿场滑石矿主量元素特征
    5.2 稀土元素
        5.2.1 M4 矿体滑石矿稀土元素特征
        5.2.2 大矿场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
    5.3 微量元素特征
        5.3.1 M4 矿体滑石矿微量元素特征
        5.3.2 大矿场滑石矿微量元素特征
6 滑石矿成因探讨
    6.1 滑石矿成因探讨
    6.2 硅质岩成因探讨
    6.3 构造环境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选题依据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3 项目依托及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太古宇
        2.1.2 古元古界
        2.1.3 中元古界
        2.1.4 新元古界
        2.1.5 古生界
        2.1.6 中生界
        2.1.7 新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
        2.2.1 新太古代
        2.2.2 古元古代
        2.2.3 中生代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3.3 推覆构造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集区地质特征
    3.1 矿集区地层
        3.1.1 古元古代
        3.1.2 中生代
        3.1.3 新生代
    3.2 矿集区侵入岩
        3.2.1 岩石的地质、岩相学特征
        3.2.2 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3.2.3 地球化学特征
        3.2.4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3.2.5 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
    3.3 矿集区构造
        3.3.1 褶皱构造
        3.3.2 断裂构造
第4章 典型矿床成矿特征
    4.1 矿床分类
        4.1.1 岩浆热液成矿体系
        4.1.2 研究区矿床分类
    4.2 白云金矿床
        4.2.1 矿区地质特征
        4.2.2 矿床地质特征
    4.3 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矿床地质特征
    4.4 青城子铅锌矿床
        4.4.1 矿区地质特征
        4.4.2 矿床地质特征
    4.5 小结
第5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5.1 实验样品和试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白云金矿床
        5.2.2 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床
        5.2.3 青城子铅锌矿床
    5.3 小结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6.1 实验样品和试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6.2.1 白云金矿床
        6.2.2 小佟家堡子-高家堡子金银矿床
        6.2.3 青城子铅锌矿床
    6.3 小结
第7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7.1 矿床成因类型
        7.1.1 金银矿床
        7.1.2 铅锌矿床
    7.2 成矿时空分布特征
        7.2.1 成矿年龄
        7.2.2 矿床空间分布
    7.3 成矿动力学背景
    7.4 控矿岩浆岩深部特征
    7.5 金银铅锌成矿模式
        7.5.1 远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涵义
        7.5.2 矿集区金银铅锌成矿模式
第8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8.1 成矿规律
    8.2 控矿因素
    8.3 成矿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局
    2.2 控矿地质条件
        2.1.1 太古宇
        2.1.2 古元古宙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太古代岩浆岩
        2.3.2 元古代岩浆岩
        2.3.3 中生代岩浆岩
    2.4 区域构造特征
    2.5 区域矿产特点
        2.5.1 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2.5.2 矿床的储矿层位规律
第3章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3.1 岩石物性特征
        3.1.1 地层物性特征
        3.1.2 侵入体岩石物性特征
    3.2 胶-辽-吉地区重力场特征
    3.3 胶-辽-吉地区磁性特征
    3.4 胶-辽-吉地区电性结构特征
        3.4.1 草河口复背斜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3.4.2 青城子矿集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第4章 古元古代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4.1 古元古代变质岩岩石学特征
        4.1.1 片岩类
        4.1.2 板岩类
        4.1.3 千枚岩类
        4.1.4 石英岩类
        4.1.5 变粒岩类
        4.1.6 大理岩类
        4.1.7 片麻岩类
    4.2 古元古代岩浆岩岩石学特征
        4.2.1 花岗质岩类
        4.2.2 镁铁质岩类
    4.3 古元古代变质岩原岩及成因环境分析
        4.3.1 板岩、千枚岩及片岩类
        4.3.2 片麻岩类
        4.3.3 长英质粒岩类
        4.3.4 斜长角闪岩
        4.3.5 钙硅酸岩
        4.3.6 大理岩
第5章 胶-辽-吉造山带浅部构造变形与深部地质结构
    5.1 浅部构造变形
        5.1.1 第一期SN向顺层伸展构造形迹
        5.1.2 第二期近SN向挤压构造形迹
        5.1.3 第三期NE-SW向挤压构造形迹
    5.2 深部地质结构
        5.2.1 深部构造格架
        5.2.2 草河口复背斜
        5.2.3 虎皮峪复向斜
第6章 胶-辽-吉造山带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6.1 硼矿、菱镁矿等沉积-变质型矿成矿系列
        6.1.1 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6.1.2 成矿模式
        6.1.3 找矿标志
    6.2 铅锌、金银等沉积-改造型成矿系列
        6.2.1 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6.2.2 成矿模式
        6.2.3 找矿标志
第7章 胶-辽-吉造山带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
    7.1 胶-辽-吉造山带构造边界
        7.1.1 胶-辽-吉造山带北部构造边界
        7.1.2 胶-辽-吉造山带南部构造边界
    7.2 胶-辽-吉造山带开启极性
    7.3 胶-辽-吉造山带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
        7.3.1 伸展期-矿源层形成
        7.3.2 挤压造山期-储矿、导矿构造形成
        7.3.4 非造山期-矿体富集与叠加改造成矿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辽宁省东南部典型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特征、成因与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1.1 研究区范围
        1.1.2 自然经济地理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主要问题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项目依托及实物工作量
        1.5.1 项目依托
        1.5.2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概况
        2.1.1 太古宇
        2.1.2 元古界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概况
        2.2.1 太古宙
        2.2.2 元古代
        2.2.3 三叠纪
        2.2.4 侏罗纪
        2.2.5 白垩纪
    2.3 区域构造概况
        2.3.1 太古宙构造特征
        2.3.2 古元古代构造特征
        2.3.3 大型断裂构造特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4.2 区域磁场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1 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2.5.2 成矿元素在地层、岩石中的分布特征
    2.6 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2.7 区域地壳演化概述
        2.7.1 太古代古陆核形成阶段
        2.7.2 古元古代辽吉裂谷的构造演化
        2.7.3 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阶段
        2.7.4 中生代扬子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
        2.7.5 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
第3章 典型矿床研究
    3.1 选择依据
    3.2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2.1 猫岭金矿床
        3.2.2 白云金矿床
        3.2.3 大映沟金矿床
        3.2.4 高家堡子银矿床
        3.2.5 青城子铅锌矿床
        3.2.6 华铜铜矿床
        3.2.7 东北沟钼矿床
    3.3 流体包裹体特征
        3.3.1 实验样品及测试方法
        3.3.2 实验结果
    3.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4.1 实验方法
        3.4.2 碳-氢-氧同位素特征
        3.4.3 硫同位素特征
        3.4.4 铅同位素特征
    3.5 小结
第4章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4.1 实验测试样品及测试方法
        4.1.1 实验测试样品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
        4.2.2 Rb-Sr同位素定年结果
        4.2.3 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
        4.2.4 Ar-Ar同位素定年结果
    4.3 成矿期次划分
第5章 岩浆作用与成岩成矿热动源
    5.1 地质、岩相学特征
    5.2 实验方法
        5.2.1 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
        5.2.2 Sr-Nd-Pb-Hf同位素特征
    5.3 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2 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3 Sr-Nd-Pb-Hf同位素特征
    5.4 岩石成因与热动源
        5.4.1 晚三叠世岩浆岩
        5.4.2 早侏罗世岩浆岩
        5.4.3 早白垩世早期岩浆岩
第6章 矿床成因、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6.1 矿床成因
        6.1.1 金银矿床
        6.1.2 铅锌矿床
        6.1.3 铜矿床
        6.1.4 钼矿床
    6.2 流体演化与成矿机理
        6.2.1 中低(高)温热液型矿床
        6.2.2 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
        6.2.3 矽卡岩型矿床
        6.2.4 斑岩型矿床
    6.3 成矿模式
        6.3.1 中低(高)温热液型矿床
        6.3.2 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矿床
        6.3.3 矽卡岩型矿床
        6.3.4 斑岩型矿床
    6.4 成岩成矿动力学模式
        6.4.1 古元古代
        6.4.2 晚三叠纪
        6.4.3 早中侏罗纪
        6.4.4 早白垩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辽宁鸭绿江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鸭绿江成矿带研究现状
        1.1.1 鸭绿江断裂带
        1.1.2 鸭绿江成矿带划分
        1.1.3 地球化学分区
    1.2 研究区概况
        1.2.1 地理概况
        1.2.2 以往工作评述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工作方法与数据质量分析
    2.1 野外工作方法
        2.1.1 工作分区
        2.1.2 化探工作
        2.1.3 物探工作
    2.2 元素测定及质量控制
        2.2.1 测定元素的选择
        2.2.2 元素的分析方法
        2.2.3 元素测定的质量标准
    2.3 数据处理
        2.3.1 数据处理方法
        2.3.2 元素特征值数据处理
        2.3.3 异常下限的确定
第3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3.1 地质概况
        3.1.1 地层
        3.1.2 火山岩
        3.1.3 侵入岩
        3.1.4 变质岩
        3.1.5 地质构造
    3.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2.1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2 元素异常特征
    3.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3.3.1 磁异常特征
        3.3.2 密度参数特征
    3.4 区域矿产区带成矿远景区划分
        3.4.1 二棚甸子-万宝金、铜钼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3.4.2 宽甸东部硼成矿远景区
        3.4.3 五龙-拉古哨金银成矿远景区
第4章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4.1 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
        4.1.1 元素分布特征
        4.1.2 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分布特征
        4.1.3 地球化学场特征
    4.2 水系沉积物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
        4.2.1 相关性分析
        4.2.2 因子分析
    4.3 水系沉积物元素的异常特征
        4.3.1 单元素异常特征
        4.3.2 综合异常特征
第5章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规律
    5.1 区域矿产概况
    5.2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5.2.1 万宝铜钼矿典型矿床
        5.2.2 二棚甸子铅锌矿典型矿床
        5.2.3 五龙金矿典型矿床
        5.2.4 杨木杆子硼矿典型矿床
    5.3 区域成矿特征
        5.3.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5.3.2 矿床类型划分
        5.3.3 主要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5.4 成矿远景区划分
        5.4.1 成矿远景区圈定原则
        5.4.2 远景区圈定方法
        5.4.3 主要成矿远景区特征
第6章 成矿预测与验证
    6.1 矿产预测
        6.1.1 区域成矿预测要素特征
        6.1.2 矿产预测类型
    6.2 成矿预测区圈定
        6.2.1 万宝式侵入岩型铜钼矿
        6.2.2 杨木杆式火山沉积变质型硼矿和杨林式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6.2.3 五龙式岩浆热液型金矿
    6.3 找矿靶区优选
        6.3.1 宽甸龚家沟铁金钼多金属找矿靶区
        6.3.2 宽甸二百钱岭铜银多金属找矿靶区
        6.3.3 宽甸孙家堡子硼、金多金属找矿靶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辽东古元古代菱镁矿矿床与硼酸盐矿床——同期异相沉积成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和样品采集
    1.1 辽河群
    2.2 矿床地质特征及样品采集
3 测试方法
    3.1 元素地球化学
    3.2 硫同位素
    3.3 碳同位素
    3.4 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
4 测试结果
5 讨论
    5.1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
    5.2 主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5.3 锆石U-Pb年代学
6 结论

(10)胶辽地块金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金成矿理论研究进展
        1.2.2 国内金成矿理论研究进展
        1.2.3 胶辽地块金成矿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依托项目和主要完成工作量
        1.4.1 依托项目
        1.4.2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局
        2.1.1 辽吉地块
        2.1.2 胶北地体
    2.2 前寒武纪基底形成演化与金成矿
        2.2.1 太古宙基底形成
        2.2.2 元古宙基底特征
        2.2.3 基底地层控矿作用
        2.2.4 基底构造特征及与成岩成矿关系
    2.3 稳定盖层发展
    2.4 中生代克拉通活化与金成矿
        2.4.1 中生代重大地质事件
        2.4.2 岩浆岩侵入活动与金成矿
        2.4.3 断裂构造体系
    2.5 新生代构造改造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胶辽地块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3.1 辽东地区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3.1.1 猫岭金矿
        3.1.2 小佟家堡子金矿
        3.1.3 白云金矿
        3.1.4 五龙金矿
    3.2 胶东地区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3.2.1 焦家金矿
        3.2.2 玲珑金矿
        3.2.3 郭城金矿
    3.3 胶辽地块金成矿系统
        3.3.1 变质岩区金成矿系统
        3.3.2 侵入岩区金成矿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胶辽地块金成矿作用探讨
    4.1 成矿空间分布特征
    4.2 成矿时间分布特征
    4.3 成矿物质来源
        4.3.1 稀土元素特征
        4.3.2 硫同位素
        4.3.3 铅同位素
    4.4 成矿流体特征
        4.4.1 流体包裹体基本特征
        4.4.2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
        4.4.3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胶辽地块金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5.1 胶辽地块成矿成岩时空耦合关系
    5.2 构造-岩浆活动与金成矿耦合机制
        5.2.1 侏罗纪
        5.2.2 早白垩世
    5.3 区域金成矿模式
        5.3.1 变质岩区金成矿系统成矿模式
        5.3.2 侵入岩区金成矿系统成矿模式
    5.4 与类似成因金矿床特征对比
    5.5 找矿方向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四、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g-rich carbonate formations and minerogenic fluids of magnesite and talc occurrences in early Proterozoic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地区菱镁矿成矿规律初探[J]. 赵泽霖,李俊建,倪振平,张彤,宋立军. 华北地质, 2021(03)
  • [2]辽东连山关地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研究[D]. 吴迪. 吉林大学, 2021
  • [3]辽东裂谷菱镁矿的成矿环境、分布规律及矿床成因[J]. 白永俊. 地质找矿论丛, 2020(02)
  • [4]江西广丰黑滑石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 朱馨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5]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研究[D]. 杨凤超. 吉林大学, 2019(10)
  • [6]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D]. 刘文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8(01)
  • [7]辽宁省东南部典型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特征、成因与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过程[D]. 张朋. 吉林大学, 2018(12)
  • [8]辽宁鸭绿江成矿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D]. 于成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9]辽东古元古代菱镁矿矿床与硼酸盐矿床——同期异相沉积成矿探讨[J]. 胡古月,李延河,范昌福,赵悦,侯可军,王天慧. 矿床地质, 2015(03)
  • [10]胶辽地块金成矿作用研究[D]. 门业凯. 东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辽东早元古代富镁碳酸盐地层沉积特征及菱镁矿、滑石矿成矿流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