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Delphi开发可视化虚拟仪表(论文文献综述)
魏宏涛[1](2020)在《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石化领域自控工程设计过程中,自控专业往往受工艺条件、仪表订货资料等影响,导致自控专业的部分工作量往往压在项目设计周期的后期,无形中造成自控设计人员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设计工作。同时,自控专业的设计文件种类多、设计内容繁杂,当上游专业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修改一系列的设计文件。面对这种现状,传统的设计方式往往使得设计人员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对此,本文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自控工程设计软件的特点,提出了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基于Delphi软件的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工作,旨在解决工程设计过程中原先需要设计人员手动编制,具有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的文件的自动生成问题,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设计文件的准确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首先,本文通过分析自控工程设计的业务特点,指出了目前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一款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解决方案。然后,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依次完成了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测试。最终,通过该软件的使用,解决了自控工程设计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约束、处于设计周期末尾的部分工作量大、重复工作多的设计文件的自动生成问题,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保证了设计质量,使得设计人员更加专注于设计本身,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劳动。
张立金[2](2020)在《基于USB采集卡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研制》文中认为发动机作为汽车动力的重要输出来源,其性能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整体质量,所以对发动机参数检测和故障分析尤为重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各种检测仪器向着智能化、功能多样化、便携的趋势发展,也对汽车检测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汽车振动信号处理、分析与性能参数的测试,应用Matlab与Delphi混合编程技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USB数据采集卡集八通道信号采集及多功能处理与分析于一体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采用Delphi编程编写了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八通道大容量不间断采集、实时信号数值和波形显示等功能;编程实现中自定义了数据环形缓冲区类以满足不同线程数据的读取、写入正常;应用多线程编程技术以提高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利用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技术实现了 Matlab与Delphi混合编程;借助Matlab强大的函数工具箱实现了近30种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Matlab与Delphi混合编程技术的使用增强了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便于后期分析方法的拓展。为使不同分析方法间优势互补,通过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几种时频组合分析方法,如 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小波分解与FFT、小波降噪与FFT、EMD-维格纳分布(Wigner-Ville Distibution)、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FFT 等时频组合分析方法,其组合不仅拓展了时频分析方法,也使其对信号的分析处理更加准确。通过对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传感器的检测并进行误差分析、仿真信号的分析和现场测试发动机的振动信号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验证,对非平稳性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具有良好的效果,结果验证了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还可应用于机械设备检测中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故障诊断和分析等方面。
殷磊[3](2019)在《基于混合编程数据采集及多功能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向智能化、精密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了测试与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本课题基于测试分析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采用混合编程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集大容量信号采集、多功能数据处理和分析于一体的测试分析系统。使用Delphi编写了用户交互界面和数据采集卡的驱动程序。在数据采集卡的接口控制程序中,使用多线程的工作方式和缓冲队列技术,支持八个通道的大容量不间断数据采集和存储。依靠MATLAB强大的信号处理、分析和图形显示功能编写各种算法,使用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技术形成动态链接库文件(Dynamic Link Library,DLL),在Delphi界面中调用MATLAB各算法,实现多功能信号处理和分析功能。混合编程技术的使用拓展了测试系统的功能,使其具备了三十二种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而且对于后期系统功能的完善和更新更加方便。提出并实现了由两种或三种时频分析方法组合而成的时频组合分析方法,如小波分解与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小波降噪与FFT、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与威格尔分布(Wigner-Ville Distribution,WVD)叠加(EMD-WVD)、小波包降噪与 FFT、EMD-FFT、小波包分解、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与快速傅立叶变换(EEMD-FFT)等。时频组合分析方法对于非平稳信号时频域特征提取具有优良效果,不仅拓展了时频分析方法,而且为时频分析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开发过程中使用仿真信号验证了各个模块、各种功能的可靠性与效果。开发完成后,对某型号砂轮机进行故障诊断和发动机信号源分析实验,使用各种分析结果对比的交叉验证方式验证了该测试分析系统在信号处理和分析领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开发的测试分析系统可应用于机械设备信号采集与分析、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尤其在非平稳信号的分析方面。
胡静宜[4](2019)在《移动端软件快速开发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手机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很多商业手机软件都是通过Java、HTML、PHP等语言来开发,但这个软件开发的周期需要一段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本课题找到一种快捷的方法来解决手机软件设计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机软件的编写。移动端的操作系统主要分为Android、IOS两大平台。本论文主要是针对Android平台下的软件快速开发方法的研究。本课题使用Delphi DE来开发手机客户端,通过DataSnap三层架构中FireDAC技术来构建服务器端和手机客户端并在手机客户端中设置相应的组件的相关参数,达到快速开发的目的。论文分析了手机端软件的基本应用特征、属性和方法;探讨了在手机端利用组件开发软件的可行性、方法、流程等问题;设计了手机端软件一些命名规则和配置;开发了与应用相关的一些组件,如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和模板等。应用表明,通过自定义组件中对模板组件的设置以及其它相关组件的配置可以完成系统所需要的所有功能。其中模板组件是整个组件设置的核心,所有业务逻辑可以通过模板组件的属性设置和方法获取到当前的流程状态及应用系统基本信息,将其他功能性自定义组件通过相关的设置使其达到使用广域网络访问数据库的目的。本文所设计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模板等自定义功能组件已经运到实际软件中,运行效果良好,实现了手机软件快速开发的目的。实验证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法正确、合理、有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完成软件的开发,大大提高编程人员的效率和减少代码的重复率,并提高软件的性能。
陈晓培[5](2018)在《《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年博物馆篇》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作者对《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博物馆篇》一书的翻译实践。该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委托翻译,本人在该书的翻译工作中承担了约三万字的翻译量。该书主要讨论了18项议题,具体描述了将对全球教育行业未来五年产生巨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其中包含了六大核心趋势、六项重要挑战以及六个影响深远的技术发展,这些都将对全球博物馆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该书的翻译对我国博物馆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深刻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该项翻译实践。概念语法隐喻主要涉及一致式和隐喻式两种概念,隐喻式是非一致式的表达,而与之对照的直白表达则为一致式。这两种概念也是笔者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的主要原则。韩礼德指出,概念语法隐喻与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有关,其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随着过程的转换,各小句中的功能成分可相互隐喻化,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体现时又可以从一个形式隐喻为另一个形式,具体体现为名词化、动词化和形容词化之间的相互转换。本翻译实践报告对笔者翻译中遇到的名词化、动词化及形容词化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仔细比较一致式翻译和隐喻式翻译,笔者发现无论在翻译名词化、形容词化亦或是动词化现象时,运用隐喻式的翻译,对功能成分进行隐喻式的转换,更符合中文表达,行文更为流畅。
李秀静[6](2015)在《虚拟仪表可视化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仪器仪表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这也使得仪器仪表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传统仪表在灵敏度、精确度、复现性、稳定性等方面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外界环境也会影响到仪表的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满足现代科技对测控精度的更高要求,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虚拟仪表应运而生,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为了能够使众多类型的虚拟仪表能够被方便快捷的开发,并且使非计算机专业人士也能够完成虚拟仪表的设计,本课题完成了可视化虚拟仪表设计平台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该系统的特点在于能够根据测试任务的实际需求,定义和设计出相应的虚拟仪表;同时,系统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不要求使用者具备太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本文在研究虚拟仪表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阐述了可视化虚拟仪表设计平台系统的研发过程。文中首先对可视化技术及使用VC++绘图时消除屏幕闪烁的技术作了具体介绍;然后从面向对象建模和UML建模方面介绍并比较了几种交互式建模方法;接着在对虚拟仪表构成及设计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单元要素”的仪表单元定义方法,以及虚拟仪表的组合与装配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在对其建模的基础上将其进行了可视化模型转换;最后从系统实现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可视化虚拟仪表设计平台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结合飞机虚拟维修的实例验证可视化虚拟仪表平台系统的实用性与准确性。
邵欣桐[7](2013)在《基于虚拟仪表的交互式故障诊断与排故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维修技术及其运用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将先进的虚拟维修手段运用于行业人员的维修训练是民航维修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当前大型民用客机由于其部件系统繁多,组织构成复杂,飞机运行的环境较为恶劣且复杂多变,很容易产生各种故障,对飞机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实现飞机可靠安全的飞行,关键是要及时准确对飞机进行故障诊断,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计划。开展虚拟现实下的飞机故障诊断研究可以及时发现故障部位和故障严重程度,减少人力物力投入,提高飞行效率,它也是实现先进的维修思想和维修方式的必要手段和前提条件。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为基础,以实际维修训练为研究对象,开发了飞机交互式故障诊断与排故仿真系统。从虚拟环境建模、虚拟仪表技术、专家系统、交互式故障诊断以及排故流程仿真等多个方面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针对本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了系统中遇到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实现了基于虚拟仪表的飞机交互式故障诊断与排故仿真系统。研究过程中做的主要工作包括:创建了虚拟维修环境;设计了人机交互系统;研究了虚拟仪表生成技术及其之间的通信,并对主要功能面板进行仿真,实现交互式地仪表操作;研究了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及相关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专家系统用于虚拟环境下飞机的故障诊断和排故仿真;最后通过实例再现了针对于某一故障征兆的诊断和排故流程。
苏毅,李明霞[8](2012)在《基于现场总线的虚拟仪表在制糖企业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针对制糖企业传统仪表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引入CAN现场总线和虚拟仪表技术,采用Delphi7.0为平台,以结构化开发方法,设计一套生产过程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着重介绍虚拟仪表的具体开发过程,建立数据库,实现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动态显示、超限报警、数据保存、统计查询、报表打印、数据上传企业局域网等功能,完成生产过程集中监控,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
孙婷[9](2011)在《基于USB的制浆造纸过程虚拟检测平台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技术正在普及和提高之中,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基础是应用一定的仪器仪表和测量控制方法。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现代测量技术与传统仪器相结合的基础上的虚拟仪器技术,成为当今仪器测试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USB接口技术和Delphi软件技术,结合化工生产过程监控中特别是制浆造纸过程中多参数检测的需要,开发了可对常规信号:温度、压力和转速多通道数据实时采集和显示的虚拟仪器平台。通过采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扩散硅压阻式传感器和光电/霍尔传感器、温度放大器以及两种不同的USB数据采集卡(THVLW-1型天煌卡和UA303卡)构建了虚拟测试硬件平台;采用Delphi语言研发了虚拟测试软件平台。实现了对三种信号的实时采集、转换以及在在计算机上的显示,并可在两种采集卡之间切换采集信号。由于采集卡本身设计质量原因,采集卡输入信号通道和传送至上位机缓存的数据顺序并不完全一致,给后续采集电压信号转换为实际测量信号带来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信号方差和接线方式设计了通道智能判断程序模块,其它数据采集、转换、和分析子程序也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同时对于温度信号中的脉冲噪声设计了中值滤波模块,提高了虚拟测试平台对不同USB采集卡和采集任务的通用性和稳定性。此外,平台设计了多通道数据采集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库,除了具有可以进行数据查询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进行删除数据、清空数据和显示曲线,丰富了查询界面,从而可以观察各个参数测试信号的平稳性,能够更好的为实时控制和故障监诊提供有力的数据,丰富了平台的应用。
孙建洲[10](2008)在《汽车电子仪表虚拟测试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上的应用,新的测试理论、新的测试方法、新的测试领域以及新的仪器结构不断出现,在许多方面已经冲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现代测试领域中,对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要求测试系统有更短的开发周期、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质量。汽车仪表是汽车与驾驶员进行信息交流的窗口,也是汽车高尖技术的主要部分,作为现代汽车的信息中枢,为了其更为高效可靠地运行,故对汽车仪表测试系统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的主题是对汽车电子仪表虚拟测试系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汽车电子仪表虚拟测试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组件技术、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过软件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硬件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把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仪器硬件的测量,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就像堆积木似的搭建软件系统,从而实现软件的大粒度复用,大大缩小了仪器硬件的成本和体积,并运用C++ BUILDER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机的串行接口将汽车仪表的数据传输到虚拟测试系统中来,对测试数据进行模拟、数字、实时显示、存储及分析处理,也为将来汽车仪表虚拟测试方面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利用Delphi开发可视化虚拟仪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Delphi开发可视化虚拟仪表(论文提纲范文)
(1)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描述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1 课题背景 |
1.2.2 课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结构 |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自控工程设计分析 |
2.1 自控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
2.2 自控工程设计工作流程 |
2.3 自控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工作协调 |
2.4 设计成品文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相关技术介绍 |
3.1 开发工具选择——DELPHI介绍 |
3.2 关系型数据库——ACCESS数据库 |
3.3 ADO数据访问技术 |
3.4 SQL |
3.5 AutoCAD块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设计 |
4.1 软件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
4.1.1 功能需求分析 |
4.1.2 软件模块分解设计 |
4.1.3 数据库访问模式设计 |
4.2 设计文件模板设计 |
4.2.1 《仪表索引表》模板 |
4.2.2 《仪表位置图》模板 |
4.2.3 《仪表接线箱图》模板 |
4.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3.1 辅助功能模块 |
4.3.2 设计功能模块 |
4.4 数据导入功能设计 |
4.5 操作界面设计 |
4.5.1 设计原则 |
4.5.2 设计成品 |
4.6 数据库的设计 |
4.6.1 设计原则 |
4.6.2 数据表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实现和测试 |
5.1 总体介绍 |
5.1.1 程序系统文件清单 |
5.1.2 程序主要工作流程 |
5.2 辅助功能模块的实现和测试 |
5.2.1 登录和登录管理 |
5.2.2 记事本和通讯录 |
5.2.3 虚拟浏览器 |
5.3 设计功能模块的实现和测试 |
5.3.1 数据库连接 |
5.3.2 项目信息建立 |
5.3.3 《仪表索引表》 |
5.3.4 《仪表位置图》 |
5.3.5 《仪表接线箱图》 |
5.4 实际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5.4.1 异常处理 |
5.4.2 程序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软件的工程文件程序代码 |
(2)基于USB采集卡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虚拟仪器技术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总体框图 |
2.2 检测分析仪硬件设计 |
2.2.1 传感器选择 |
2.2.2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
2.2.3 电荷放大器 |
2.3 综合检测分析仪软件设计 |
2.3.1 综合检测分析仪编程语言 |
2.3.2 系统编程 |
2.4 本章小结 |
3 Delphi编程实现数据采集 |
3.1 软件的启动界面 |
3.2 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
3.2.1 Delphi编程驱动数据采集卡 |
3.2.2 环形缓冲区设计 |
3.2.3 程序多线程设计 |
3.2.4 波形显示原理 |
3.3 数据采集实测 |
3.4 本章小结 |
4 Delphi与Matlab实现数据处理与分析 |
4.1 混合编程技术研究 |
4.2 Delphi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 |
4.2.1 Delphi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方法研究 |
4.2.2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混合编程实现 |
4.3 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设置 |
4.3.1 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 |
4.3.2 信号回放模块实现 |
4.4 数字信号处理 |
4.4.1 频域滤波方法 |
4.4.2 时域滤波方法 |
4.4.3 滤波功能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5 信号分析理论及仿真信号测试 |
5.1 平稳信号分析方法 |
5.2 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 |
5.2.1 时频分析方法 |
5.2.2 时频组合分析方法 |
5.3 本章小结 |
6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实验分析 |
6.1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传感器信号检测 |
6.2 发动机振动信号分析 |
6.2.1 发动机信号采集 |
6.2.2 发动机振动分析 |
6.2.3 发动机振动信号时域分析 |
6.2.4 发动机振动信号时频分析 |
6.3 本章总结 |
7 全文总结及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和工作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10 致谢 |
(3)基于混合编程数据采集及多功能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虚拟仪器技术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测试分析系统整体设计 |
2.1 系统的硬件设计 |
2.1.1 传感器 |
2.1.2 电荷放大器 |
2.1.3 PCI数据采集卡 |
2.2 系统的软件设计 |
2.3 本章小节 |
3 Delphi驱动数据采集卡实现信号数据采集 |
3.1 软件启动界面 |
3.2 数据采集的实现 |
3.2.1 Delphi数据采集驱动程序 |
3.2.2 多线程的工作方式 |
3.2.3 缓冲队列技术的应用 |
3.3 数据采集界面与实测 |
3.4 本章小结 |
4 MATLAB与Delphi混合编程实现数据处理 |
4.1 混合编程技术研究 |
4.2 MATLAB和Delphi混合编程技术实现 |
4.2.1 MATLAB和Delphi混合编程技术 |
4.2.2 混合编程技术的实现 |
4.3 信号处理及多功能分析界面 |
4.3.1 数值和波形显示模块 |
4.3.2 信号回放模块 |
4.3.3 信号分析设置模块 |
4.4 数字信号处理 |
4.4.1 频域滤波 |
4.4.2 时域滤波 |
4.4.3 滤波功能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5 信号分析理论及系统仿真测试 |
5.1 平稳信号分析 |
5.2 非平稳信号分析 |
5.2.1 时频分析方法 |
5.2.2 时频组合分析方法 |
5.3 本章小结 |
6 测试系统的实验验证 |
6.1 砂轮机信号分析 |
6.2 发动机信号分析 |
6.2.1 发动机实验 |
6.2.2 发动机信号频域分析 |
6.2.3 发动机信号时频域分析 |
6.3 本章小节 |
7 总结和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不足和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 致谢 |
(4)移动端软件快速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主要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移动端软件的主要内容与方案设计 |
2.1 移动端软件的主要内容 |
2.1.1 Delphi面向对象编程 |
2.1.2 自定义组件的创建 |
2.1.3 自定义组件的开发内容 |
2.1.4 自定义组件的实际应用 |
2.2 移动端软件的方案设计 |
2.2.1 DataSnap服务器设计 |
2.2.2 移动客户端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移动端软件开发与方案实施 |
3.1 移动端软件的架构分析 |
3.2 移动端组件的快速开发方案实施 |
3.2.1 移动端程序快速的开发原理 |
3.2.2 移动端必要相关组件的开发设计 |
3.2.3 移动端自定义功能组件开发设计 |
3.3 移动端自定义组件的部署 |
3.4 开发平台与环境配置 |
3.4.1 服务器配置 |
3.4.2 客户端开发环境 |
3.5 本章小结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数据库设计 |
4.1.1 样例数据库分析 |
4.1.2 样例数据库表设计 |
4.2 服务器端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
4.2.1 服务器数据处理的分析 |
4.2.2 服务器连接控制的分析 |
4.3 移动客户端结果分析 |
4.3.1 自定义组件快速开发软件的方法在客户端中的应用 |
4.3.2 客户端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年博物馆篇》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I.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1.1 Preparation work made before translation |
1.2 Problems met in translation |
1.3 Revisions made after translation |
II.Grammatical metaphor theory |
2.1 Congruence |
2.2 Ideational metaphor |
Ⅲ.Case analysis |
3.1 The translation of nominalization |
3.2 The translation of adjectivization |
3.3 The translation of verbalization |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AppendixⅠ NMC Horizon Report:2016 Museum Edition+《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年博物馆篇》 |
AppendixⅡ Translation Certificate |
(6)虚拟仪表可视化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1.2 课题来源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虚拟仪表国外研究现状 |
1.2.2 虚拟仪表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章节安排 |
1.4 本文小结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可视化技术概述 |
2.1.1 数据可视化 |
2.1.2 信息可视化 |
2.2 屏幕闪烁消除技术 |
2.3 交互式建模方法研究 |
2.3.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
2.3.2 UML建模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单元要素的虚拟仪表可视化模型表示 |
3.1 仪表单元的类别定义及要素划分 |
3.1.1 显示类仪表单元的定义及要素划分 |
3.1.2 控制类仪表单元的定义及要素划分 |
3.2 虚拟仪表装配策略的定义及算法 |
3.2.1 仪表单元间的关系设置方式 |
3.2.2 设置控制单元与仪表单元及数据源间的关系 |
3.3 虚拟仪表单元的仿真数学模型建立 |
3.3.1 指针表单元的模型建立方法 |
3.3.2 波形表单元的模型建立方法 |
3.4 虚拟仪表的可视化实现方法 |
3.4.1 仪表单元的可视化实现方法 |
3.4.2 虚拟仪表的可视化实现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虚拟仪表设计平台原理实现 |
4.1 系统开发平台框架及运行环境 |
4.2 系统原理实现 |
4.2.1 系统设计思想 |
4.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及联系 |
4.2.4 数据库设计 |
4.3 系统核心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1 仪表单元的创建与管理 |
4.3.2 虚拟仪表构成的设计与实现 |
4.3.3 虚拟仪表的生成与导出 |
4.3.4 虚拟仪表的仿真研究与实现 |
4.4 虚拟仪表在VMTS中的应用 |
4.4.1 VMTS概述 |
4.4.2 虚拟飞机维修仿真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虚拟仪表的交互式故障诊断与排故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维修训练国外研究现状 |
1.2.2 虚拟维修训练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虚拟仪表技术研究进展与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虚拟维修与虚拟交互技术 |
2.1 虚拟维修的理论基础 |
2.1.1 虚拟维修的定义 |
2.1.2 虚拟维修的特点 |
2.1.3 虚拟维修应用研究 |
2.1.4 虚拟维修及相关技术的关系 |
2.2 虚拟维修系统基本概要 |
2.2.1 虚拟维修系统的要求 |
2.2.2 虚拟维修系统的一般结构要求 |
2.2.3 以系统设计为中心的沉浸式虚拟维修系统结构 |
2.2.4 虚拟维修系统的开发过程 |
2.3 虚拟维修仿真中的交互技术的研究方法 |
2.3.1 虚拟环境中基本的交互任务 |
2.3.2 交互任务中交互技术的结构划分 |
2.3.3 沉浸式虚拟环境中交互技术的基本设计准则 |
2.3.4 交互技术设计与评价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虚拟仪表技术 |
3.1 虚拟仪表的概念和建立 |
3.1.1 虚拟仪表的概念 |
3.1.2 虚拟仪表与传统仪表的比较 |
3.2 虚拟仪表开发方法与过程 |
3.2.1 VC中实现虚拟仪表类的设计思想 |
3.2.2 VC中实现虚拟仪表类的设计方法 |
3.2.3 通用虚拟仪表类的封装和移植 |
3.2.4 基于虚拟仪表类的其他航空面板组件仿真 |
3.2.5 虚拟仪表的通信 |
3.2.6 虚拟仪表开发过程实例 |
3.3 多线程技术的引入 |
3.4 虚拟仪表生成技术遇到的问题 |
3.4.1 屏幕闪烁成因及消除法 |
3.5 虚拟仪表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故障诊断与排故仿真研究 |
4.1 故障诊断理论基础 |
4.1.1 故障诊断的定义 |
4.1.2 故障诊断的目的和任务 |
4.1.3 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流程 |
4.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
4.3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 |
4.3.1 专家系统知识的表示形式 |
4.3.2 交互式故障诊断系统知识库建立 |
4.4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推理机的设计 |
4.4.1 推理方式及其分类 |
4.4.2 推理机的驱动方式 |
4.5 排故操作过程的仿真 |
4.5.1 排故仿真操作流程模型的建立 |
4.5.2 排故系统操作响应模型知识描述 |
4.5.3 基于知识的复合式行为响应机制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虚拟仪表的交互式故障诊断系统 |
5.1 系统总体框架 |
5.1.1 系统模块化设计 |
5.1.2 系统框架设计 |
5.2 系统实现 |
5.2.1 系统模型设计 |
5.2.2 人机交互界面 |
5.2.3 数据库管理 |
5.2.4 基于虚拟仪表的驾驶舱仿真 |
5.2.5 交互式故障诊断 |
5.3 实例排故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现场总线的虚拟仪表在制糖企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CAN现场总线技术 |
2 虚拟仪表技术 |
3 虚拟仪表系统方案设计 |
3.1 虚拟仪表系统网络结构 |
3.2 虚拟仪表系统软件设计 |
4 虚拟仪表开发过程 |
5 结束语 |
(9)基于USB的制浆造纸过程虚拟检测平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制浆造纸自动化应用现状 |
1.1.2 测量仪表的发展 |
1.2 虚拟仪器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虚拟仪器和USB技术 |
2.1 制浆造纸过程涉及的测量 |
2.1.1 制浆造纸过程工艺参数检测 |
2.1.2 制浆造纸机械故障监诊参数检测 |
2.2 虚拟仪器介绍 |
2.2.1 虚拟仪器硬件构成 |
2.2.2 虚拟仪器软件构成 |
2.2.3 虚拟仪器的分类 |
2.2.4 不同接口数据采集卡的比较 |
2.3 USB技术 |
第三章 通用虚拟仪器平台的硬件构成 |
3.1 数据采集卡 |
3.1.1 THVLW-1型采集卡 |
3.1.2 UA303/4型采集卡 |
3.1.3 电脑前后USB插口对采集的影响 |
3.2 传感器 |
3.2.1 温度检测传感器 |
3.2.2 压力检测传感器 |
3.2.3 转速检测传感器 |
3.3 温度放大电路 |
第四章 通用虚拟仪器平台的软件设计 |
4.1 虚拟仪器开发基于的原则 |
4.2 软件开发平台 |
4.3 驱动程序与DLL函数 |
4.4 信号采集 |
4.5 滤波处理 |
4.5.1 制浆造纸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干扰问题 |
4.5.2 滤波及数字滤波器 |
4.5.3 本文中用到的滤波方法 |
4.6 通道判断 |
4.6.1 信号通道混淆的产生 |
4.6.2 信号通道智能判断 |
4.7 多通道数据采集历史查询数据库 |
4.7.1 数据库概述 |
4.7.2 本平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Abstract |
(10)汽车电子仪表虚拟测试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汽车仪表系统的概述 |
1.1.1 汽车仪表的发展历程 |
1.1.2 国内外汽车仪表的现状 |
1.1.3 汽车仪表的发展趋势 |
1.2 虚拟测试系统 |
1.2.1 虚拟测试系统的概述 |
1.2.2 虚拟测试系统发展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虚拟仪器技术 |
2.1 虚拟仪器概述 |
2.2 虚拟仪器的发展 |
2.3 虚拟仪器的特点 |
2.4 虚拟仪器组成 |
2.5 虚拟仪器软件体系结构标准 |
第三章 汽车电子仪表虚拟测试系统 |
3.1 测试系统简介 |
3.2 测试系统功能组成 |
3.3 虚拟测试系统的测试参数 |
3.4 测试系统系统设计 |
3.4.1 下拉式菜单 |
3.4.2 指针显示 |
3.4.3 数字显示 |
3.4.4 快捷按钮 |
3.5 组件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的应用 |
第四章 虚拟测试系统软件开发 |
4.1 C++ BUILDER 开发平台 |
4.2 汽车虚拟仪表软件设计 |
4.3 串行通讯软件设计 |
4.4 测试系统数据库表的设计 |
4.5 虚拟测试系统的安装 |
第五章 虚拟测试系统接口设计 |
5.1 虚拟测试系统的串行通讯 |
5.1.1 串行通信 |
5.1.2 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 |
5.1.3 虚拟测试系统的异步传输 |
5.1.4 传输速率设置 |
5.1.5 虚拟测试系统通讯数据发送 |
5.1.6 虚拟测试系统通信数据接收 |
5.1.7 握手 |
5.2 RS-232 串行接口标准 |
5.2.1 RS-232 的机械特性 |
5.2.2 电气特性 |
5.2.3 信号特性 |
5.3 RS-485 串行接口标准 |
5.3.1 RS-485 电气规定 |
5.3.2 RS-232 到RS-485 接口的转换 |
第六章 测试系统组成、性质及误差 |
6.1 测试系统的组成部分 |
6.2 测试与测试装置的基本概念 |
6.3 线性系统及性质 |
6.4 测试系统的特性 |
6.5 测试系统的误差 |
6.6 汽车仪表虚拟测试系统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 |
四、利用Delphi开发可视化虚拟仪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魏宏涛.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2]基于USB采集卡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研制[D]. 张立金.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3]基于混合编程数据采集及多功能分析系统研究[D]. 殷磊.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移动端软件快速开发方法研究[D]. 胡静宜.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3)
- [5]《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年博物馆篇》翻译实践报告[D]. 陈晓培.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6]虚拟仪表可视化建模方法研究[D]. 李秀静. 中国民航大学, 2015(03)
- [7]基于虚拟仪表的交互式故障诊断与排故仿真技术研究[D]. 邵欣桐. 中国民航大学, 2013(03)
- [8]基于现场总线的虚拟仪表在制糖企业中的应用[J]. 苏毅,李明霞. 中国测试, 2012(S1)
- [9]基于USB的制浆造纸过程虚拟检测平台研发[D]. 孙婷.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10]汽车电子仪表虚拟测试系统的研发[D]. 孙建洲. 重庆交通大学,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