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商用集群服务器,集中应对管理和应用挑战

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商用集群服务器,集中应对管理和应用挑战

一、构筑信息化基础平台——商用机群服务器以集中应对管理和应用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1](2019)在《信息通讯技术革命时代的政府组织变革》文中研究表明信息通讯技术(ICT)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面临了更多挑战。同时,政府既是推动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者,也是主动拥抱变化、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为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正在经历组织变革。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适应性往往被视为中国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政府组织变革反映了怎样的政府变革逻辑?通过回顾公共部门变革理论的基本脉络,呈现新公共管理与整体性政府、公共价值、数字时代治理与适应性治理视角的不同侧重点,本文发现既有研究对公共部门组织变革的讨论多附着于对工作产出的关注,或多出于批判新公共管理的解构式讨论,尚未将政府组织变革置于开放系统中、分析ICT革命特征并以此为起点建构认识。由此,本文致力于刻画ICT革命特征、组织变革表现维度,并尝试初步建立ICT革命与政府组织变革之间的关联路径。于是,本文试图融合技术驱动的客观性与组织主导的因素,基于新的理论前提推演命题并构建了分析框架。本文首先应用Nvivo12软件对信息化相关政策文件开展分析,将2011年以来的实践进展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之后,基于案例研究的理论建构方法,遵循理论抽样和复制性逻辑,在ICT革命时代中政府组织变革的“技术应用”和“任务环境”两条路径分别选取了行政审批服务案例与网约车案例,开展了案例内分析与跨案例比较。本文发现,信息通讯技术革命为政府组织变革提供了新的背景和要求,不仅政府应用于其内部的技术发生了变化,政府外部的任务环境也得以改变,由此构成了政府组织变革的两条路径。组织变革的表现反映在组织边界和组织结构两个维度上。通过比较政府在两条路径上的组织变革表现,可以看到,存在决策分权和管理集权并存、部门间的整合倾向更加突出而形式不一、组织内权威集中程度增强的现象,反映了政府将技术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与自身发展的主导逻辑相融合的过程,既体现了政府面对新时代变化时的主动适应性,也体现了其把握时代新机遇、强化权威秩序的稳定性逻辑。本文尝试刻画政府组织变革的表现维度,讨论其变革逻辑,并说明ICT革命特征与政府组织变革表现的关联。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对ICT革命时代当代中国适应性治理的理解,也将对公共部门变革的相关研究形成补充,也为ICT革命时代政府深化组织变革提供启示。

冷煜[2](2015)在《长城电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城电脑公司作为IT行业的老牌国企,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计算机制造着名厂商之一。进入“十三五”之后,加快主业发展,提高产品赢利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加快国际市场开拓,已经是长城电脑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通过战略研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从而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快人一步,成为企业当前的关键问题。论文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依据,结合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背景与环境,根据长城电脑目前的经营现状、职能管理现状、主要业务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产业链分析,产业选择分析,提出了公司的战略定位、战略方针及战略目标。在谋划发展策略部分,通过集中资源发展显示器与电源业务,和借助资本发展消费电子业务两条道路,促进企业找准方向实现转型升级。最后,制定了统一三大平台建设,实施六个重大专项,采取九项保障措施等一揽子对策。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摸底,全面掌握准确情况的条件下,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策略,即:实现一个战略愿景,贯彻二项战略方针,明确三条基本思路,搭建三个管理平台,落实六个重大项目,采取九项具体措施。本文对长城电脑发展战略的研究及结论,对企业制定下阶段发展策略具有科学指导作用。同时,本文对我国其他计算机厂商发展战略的制定也具备较好的参考及借鉴价值。

金玉海[3](2014)在《公交智能调度及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方案》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世界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呈上升趋势,给公共交通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传统的公交调度方式存在留客、前压后赶、运行大间隔、车辆使用率低等严重影响着公交客运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这一瓶颈都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制约了城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90年代就开始投入巨资进行公交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我国政府针对这一现象也积极应对,BIS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的飞速发展,予以重点支持。这对实现公交企业由粗狂型、密集型发展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以提高人员、车辆使用率和企业经营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的公交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转变,实现对公共交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大幅提高,改变原有的居民出行方式,彻底环解城市交通、环境、资源压力。本文的开头,对当下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道路交通情况及公交企业的营运情况进行了描述,阐述了构建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目的和意义,接下来,分别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整体研究开发方案和组织线网方案,确定了该系统的技术策略和技术参数,并构思了服务器集群方案,最后是对该系统的具体设计和系统的实现。文中具体介绍了公交智能调度及信息管理系统中物料管理、营运管理、燃料管理、线路调度、劳动人事管理、决策支持、地理信息、多方位的调度实时观测站、乘客查询等子系统等相关内容,在优化该系统前,分析了系统的各项需求,根据需求设计了具体组网方案。相比于一般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着得天独厚优势,在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公交数据和信息的资源共享,使公交的信息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布。针对系统的结构特点,采用了GIS平台和传统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开发技术架构,进行了功能的结构设计,组建了线网和服务器集群方案,同时设计了该系统的数据库。该系统采用了MapInfo7.0GIS平台和MapXtreme开发工具,通过集成JSP、Java、C语言以及数据库技术进行实际的开发。根据通信方式的比较,确定新一代的车辆调度系统的通信方式,利用GPRS和TD-SCDMA两种技术,实现了对被监控车辆的全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汇总。最后,对系统的安全性、技术参数、服务器集群方案等内容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与优化。

费珊珊[4](2014)在《基于云计算Hadoop平台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数据的飞速滋生,传统数据库系统已经很难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云计算的横空出世,为海量数据挖掘领域提供了契机。其快速存储能力和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得数据挖掘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Hadoop框架是应用最多、发展最好的云计算平台,具有经济、可靠、扩容能力强、并行性好、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其关键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并行处理MapReduce编程模型,分别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并行计算等工作。如何将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和算法应用到云计算Hadoop平台中,实现并行化处理,是解决目前海量数据挖掘的关键问题。本文对云计算Hadoop框架、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决策树SPRINT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挖掘的需求,设计出基于Hadoop平台的数据挖掘系统。在系统算法层,主要对传统数据挖掘SPRINT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并行处理大数据集。然后利用HDFS和MapReduce编程模型,实现了改进的SPRINT算法到Hadoop平台的转移。改进后的系统消除了重复计算和不必要的计算,减少了计算量,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对计算中的连续属性表和离散属性表执行排序,有效地减少了离散属性的分裂时间;设计了新的数据结构,满足MapReduce编程需要,更好的实现并行化。最后利用MYSQL构建了一些大数据集,对系统的效率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表明,系统在算法改进后大大减少了数据处理的时间,系统效率得以提高。

黄云峰[5](2010)在《车间调度和谐范式与多智能体系统情智集成的研究》文中提出车间调度是制造业生产管理和自动化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半个多世纪历久弥新的研究挑战。然而,在针对特定类型问题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调度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求解思想的缺失,却往往为研究者所忽视。基于雷舍尔的复杂性模型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调度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车间调度应作为复杂系统进行研究。认为调度范式的核心是智能范式,从问题、方法、手段、资源等因素入手,结合智能范式对调度范式的演进过程和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新范式应以务实、广泛集成、简洁、分治和人机系统等五类研究视角,对车间调度范式的各研究要素进行考察。在此过程中,以和谐这一普适概念为中心,以多Agent系统为载体,从个体和谐、群体和谐以及环境和谐三个方面,提出自我驱动、通信驱动和环境驱动三种动力机制。给出了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结合所提出的调度问题求解的三域结构和MadKit开发平台,对控制台软件和多Agent软件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初步形成了和谐调度范式的基础框架和支撑体系。认为个体和谐是调度和谐的基石,而个体和谐的实质是Agent的心理和谐,其核心必然包括Agent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在对情感与理性的相容性分析以及情感在集成、适应、动力和交互等方面功能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情感功能与调度需求的适配性分析,指出围绕情感所展开的情感计算在车间问题的求解上潜力巨大,具备有效性和一定的必要性。提出了情感计算在调度研究中的本源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策略。给出了基于情感的车间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基于顺序检查理论(SCT理论)研究了情感调度中情感发生器的设计;对情感效应方式和情感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gent的情智协同机制。针对以作业车间调度和柔性作业车间调度为代表的静态调度问题,采用基于情感的系统进行了多Agent求解过程适应的分析。针对动态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情感分组合同网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情感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表明情感机制作为和谐调度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间调度领域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康延东[6](2008)在《信息化视角下税收综合征管能力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税收征管是税收管理活动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本文以十七大提出的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要求为背景,对如何应用信息时代信息化,完善税收征管体制中不适应信息化的那一部分内容,解决我国转轨时期税收征管偷税漏税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实现我国税收征管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并保持可持续性这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和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为指导,紧握信息时代的脉搏,借鉴西方税务征收征管理论研究最新情况,运用博弈论,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征管的实质就是依法治税和税收遵从的和谐统一,从而改进了传统职能模式征管能力的概念,提出了税收综合征管能力(可持续税收征管能力)的基本概念。在研究过程中,应用财税学和信息学两个不同专业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办法,对影响税收综合征管能力提高的信息化和制约征管信息化发挥的税收征管体制相关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同时,根据税收征管的未来需求,预测了税收征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借此丰富未来税收征管的理论研究内容;根据税收征管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问题,深入研究了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理论,借此丰富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内容。实践方面,针对制约我国税收综合征管能力提高的问题分析,结合我国国情,用比较的方法,详细剖析了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和新兴发达国家新加坡的在提高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提高我国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完善措施。最后,以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为例,再次说明,提高税收综合征管能力必须以税收征管信息化为依托,完善税收征管体制,优化税收征管流程,实施流程再造。

刘海剑[7](2006)在《基于载波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加纳首都阿克拉市预付费购电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购电系统)中电力线载波通信(PLC,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部分的研究及实现。目前,电力线载波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已相当广泛,如路灯控制,病房呼叫等。这与载波技术容易实现,投资少,见效快,运营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有关使用电力线载波技术进行自动抄表的研究较多,但鲜有实际的大规模应用。主要原因是载波网络系统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实时性不好,抗干扰能力差,数据经常丢失等。这与IP网络缺陷(时延、抖动、丢包率)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国内外载波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长期的实际应用经验,参考IP网络中较为成熟的和最新的网络管理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载波技术在预付费购电系统中、网络管理技术在载波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本文同时研究了载波设备的设计原理,以及设备间的通讯方式。

杨顺钰[8](2006)在《基于网格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格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计算机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虽然它的最初应用集中在高性能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中,但随着网格研究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它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交互式的协作;二是实时使用远程资源;三是大规模计算;四是虚拟现实。网格技术被认为是继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之后的第三次技术浪潮。 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教育形态,为学习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学习方式。但现行的现代远程教育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缺乏广泛的资源共享,各教育机构各成体系,学习资源的重复开发现象很严重;学生与学生和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交互协作:虚拟现实技术难以在远程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的深入的应用等等。网格技术的出现将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带来契机,虽然网格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还非常少,但这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因此本论文重点是研究如何建立各级的网格环境、基于网格的学习资源共享环境的建立、基于网格的虚拟学习社区建立,最后分析了基于网格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论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网格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现有的两种最重要的网格体系结构,即五层沙漏结构和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其中OGSA被大量地采用,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应用。并对网格的关键技术,比如网格中间件技术、XML、Web Services等进行了介绍。最后介绍了网格的层次框架,并分析了网格的三个应用模式,即计算/数据网格、信息网格、语义/知识网格。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教育网格的构建。以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的建设为背景,介绍了校园网格的设计方案。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在分析了基于网络技术学习资源共享存在问题基础之上,提出了网格环境下描述学习资源的三个层次,即元数据、语义、本体,层次越高,包含的语义就越丰富,就越能方便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详细介绍了三种网格环境下的资源发现机制。最后在以上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教育网格的学习资源共享环境解决方案。 第五章在分析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社区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网格

刘月林[9](2005)在《中油吉林销售公司财务集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按行政区域分级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的实施,带来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核算流程的变革,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为企业的各级管理层提供了详细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中油吉林销售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从单项型帐务处理财务软件到基于局域网的核算型财务系统,发展到现在应用的基于C/S 模式的管理型信息系统,不仅顺应了财务体制变化的要求,而且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革提供了推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的集中核算方式下原财务信息系统V5.0运行中的问题,然后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重新构建帐务结构两个方法,推出了新系统的主要框架,并详细介绍了新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新的财务集中系统在数据结构和功能上全面满足集中核算的需要,并根据全面预算和内部控制的需要,新增了预算管理子系统和综合查询系统,强化了预算控制功能和信息查询功能,实现了由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信息系统的转变。最后依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信息系统实施效能指标体系,对系统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系统的成功实施,基本辅助实现了企业实施扁平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为企业下一步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基础作用,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力手段,并广泛提高了员工素质。通过对中油吉林销售公司财务信息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本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更为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黄旭[10](2005)在《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思维逻辑与方法路径》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得企业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更为显现,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改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跨国竞争与全球管理的变革与创新等新课题,企业将面临“二次创业”与持续竞争优势等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迈克尔·波特曾告诉我们,战略的本质在于“选择”和“转换”。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以有效管理不确定性环境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对其提出转换或变革原有战略的要求,因而战略变革正是基于环境挑战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企业与变化的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事实上,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同企业调适与其所处环境连续不断的结合程度密切相关(Andrews,1971)。这种“调适”,本质上就是企业适时发生的战略变革(Mintzberg,1979)。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需要进行战略变革,在不确定性的环境条件下尤为明显。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Norman R.Augustine 直言:“世界上只有两类企业:一种在不断变化,另一种被淘汰出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善于改变自己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如今企业在战略上的“求变”与“应变”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进行永续经营的重要生存法则。近年来,战略变革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在动态、复杂与快变的环境条件下,追求“做强、做大”、成功“二次创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追求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如何突破传统的思维与行为束缚,把握有效战略变革的要领,也是当前摆在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界人士面前有待研究与迫切需要解决重大课题。本研究基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 WTO 的现实背景,以中国 PC 制造业企业近年来的战略变革实践为实证研究基础,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动因、战略变革主导逻辑及战略变革方式所进行的深入分析与系统研究,探讨和挖掘企业战略变革的规律性,尝试构建应对不确定环境的企业战略变革的分析和思考架构,从而达到探寻适合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思维与路径的目的。希望通过研究,拟对学术界及企业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富有建设性的启示和建议,以有助于国内企业在“做强、做大”的战略变革过程中,尽快适应入世后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少走弯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与代价提高竞争优势,寻求和确立企业持续的成长动力与持久的竞争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现在的或未来的超常业绩,这是本文想要到达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流程遵循:(1)确认方向、研究对象与问题;(2)分析相关文献;(3)搜集行业及公司资料与相关信息;(4)遴选个案公司;(5)建立研究观念性架构;2(7)整理、分析与比较个案公司相关问题;(8)发展研究命题;(9)得出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全文分为四个层次,共 9 章:第一层次(第 1~3 章)为研究思路与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为战略变革研究的一般概述、理论评述、研究思路与理论基础;第二层次(第 4~6 章)为研究主体部分,分别从战略变革的三个维度上(即“3W战略变革分析与研究架构”)加以理论推演与分析阐述,即战略变革的主要驱动因素(Why)、战略变革主导逻辑定位(Where)、战略变革方式(What);第三层次(第7~8 章)为实证研究部分,从 PC 制造行业与六家上市公司两个层面分章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第四层次(第 9 章)为研究命题、结论与对策建议,在对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发展研究命题、提出研究结论,并以此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的对策建议。全文 20 多万字,共分为 9 章:第 1 章,绪论。主要就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动机与目的、研究方法与流程、创新之处与不足等相关内容逐一进行概述与说明。第 2 章,有关战略变革研究文献评述。针对国外有关企业变革与战略变革研究成果,诸如分类、研究学派与分析范式、动因与阻力、以及战略类型等的理论与观点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归纳与梳理,并对其研究现状、问题以及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评述,为后面的研究做了铺垫。第 3 章,研究设计架构与理论基础。在对相关概念加以讨论的基础上,就“战略变革”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就本研究的逻辑思路、总体安排进行了阐述,进而构建了“3W 战略变革分析与研究架构”,最后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逐一进行了概述,从而为后续的分析与研究奠定了基础。第 4 章,战略变革动因分析。本章从因果研究的视角,基于复杂、动态性甚至非线性的企业系统外部环境特征,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战略变革动因进行理论和经验层面的逻辑推导与研究。首先,通过对 21 世纪企业经营的现实背景概述,分析了企业战略的假设前提变化所带来的价值转移与范式改变,从而导致企业战略变革需求产生的现实。其次,遵循“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从内外与主客观视角,提出了“环境”、“企业”、“使命或愿景”及“领导者”为战略变革的四种驱动因素。四种动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变革的压力与动力、推力与阻力,在其共同作用下催生或阻碍着战略变革的发生,影响和决?

二、构筑信息化基础平台——商用机群服务器以集中应对管理和应用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筑信息化基础平台——商用机群服务器以集中应对管理和应用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通讯技术革命时代的政府组织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5 本文结构
2 已有研究述评
    2.1 公共部门变革理论的脉络:官僚制—新公共管理—后新公共管理
    2.2 新公共管理与整体性政府视角下的ICT与组织变革
    2.3 公共价值视角下的ICT与组织变革
    2.4 数字时代治理与适应性治理视角下的ICT与组织变革
    2.5 中国的ICT与政府变革研究
    2.6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ICT与组织变革:比较与不足
    2.7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借鉴多学科理论资源推进公共行政问题研究
    3.2 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特征与实现基础
    3.3 组织变革:表现维度与阶段
    3.4 ICT革命时代政府组织变革的路径:开放系统分析
    3.5 分析框架与研究命题
    3.6 本章小结
4 1980年代以来的ICT与政府关系:政策文件分析视角
    4.1 描述性分析
    4.2 主题关键词的编码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ICT革命时代中政府组织变革的技术应用路径:行政审批服务案例
    5.1 行政审批服务的性质与技术基础
    5.2 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化中的政府组织变革:组织边界
    5.3 地方政府组织变革:技术条件、制度基础与组织结构
    5.4 本章小结
6 ICT革命时代中政府组织变革的任务环境路径:网约车案例
    6.1 网约车的性质与技术基础
    6.2 网约车领域中的政府组织变革:组织边界
    6.3 地方政府组织变革:组织结构与决策基础
    6.4 本章小结
7 案例分析与比较
    7.1 行政审批服务领域政府组织变革的案例内分析
    7.2 网约车领域政府组织变革的案例内分析
    7.3 行政审批服务领域与网约车领域政府组织变革的跨案例比较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讨论
    8.1 研究发现
    8.2 研究结论
    8.3 政策建议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ICT文件主题关键词节点编码

(2)长城电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1.2.1 战略制定
        1.2.2 战略执行
        1.2.3 战略控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产业调整不断加快
        2.1.1 产业边界融合日益加快
        2.1.2 产业结构软化日益显着
        2.1.3 新业务和新市场正加速形成
    2.2 集团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布局
        2.2.1 集团产业战略规划进入布局阶段
        2.2.2 计算机零部件业务是重点领域
        2.2.3 计算机零部件业务是优势业务
    2.3 成本导向与创新导向愈演愈烈
        2.3.1 成本导向成为竞争焦点
        2.3.2 创新导向成为竞争制高点
        2.3.3 产业链延伸与产品差异化是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途径152.4 市场竞争格局的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2.4 市场竞争格局的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2.4.1 市场竞争进入巨头斗争阶段
        2.4.2 资本运作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杠杆
        2.4.3 提高资本运作能力是缩短差距的主要手段
    2.5 产业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
        2.5.1 产业全球化布局紧密进行
        2.5.2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各具特色
        2.5.3 开拓国际市场是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经营现状
        3.1.1 企业业务规模较快增长
        3.1.2 零部件业务发挥主要作用
        3.1.3 业务盈利水平稳步提高
        3.1.4 国际出口业务快速开拓
        3.1.5 市场营销相对分散
        3.1.6 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3.1.7 精益生产能力亟待加强
        3.1.8 供应链效率不高
    3.2 职能管理现状
        3.2.1 战略规划较短,保障体系不健全
        3.2.2 机构设置基本完整,部门协调效率不高
        3.2.3 考核制度初步制定,激励机制亟待健全
        3.2.4 财务体系运行良好,资本运营有待提高
        3.2.5 文化氛围自发形成,文化建设尚需加强
        3.2.6 信息平台初步完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3.3 主要业务发展现状
        3.3.1 显示器:业务规模大
        3.3.2 电源:业务利润高
        3.3.3 整机:品牌影响力强
        3.3.4 消费电子:业务潜力大
        3.3.5 物业:业务稳定性好
    3.4 SWOT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会
        3.4.4 威胁
    3.5 产业链分析
        3.5.1 主要特征分析
        3.5.2 业务价值链分析
    3.6 产业选择分析
        3.6.1 行业吸引力评价
        3.6.2 企业竞争力分析
        3.6.3 构建GE业务优先级评价矩阵
        3.6.4 不同业务关键性成长因素分析(BKF)
第四章 发展战略与重点
    4.1 战略定位
        4.1.1 公司使命
        4.1.2 公司远景
        4.1.3 公司价值观
    4.2 战略方针
        4.2.1 一体两翼
        4.2.2 协同发展
    4.3 战略目标
        4.3.1 五年发展目标
        4.3.2 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及年度目标分解
    4.4 以集中化战略发展显示器与电源业务
        4.4.1 显示器业务
        4.4.2 电源业务
    4.5 以差异化战略发展笔记本、台式PC与服务器业务
        4.5.1 笔记本
        4.5.2 台式PC业务
        4.5.3 服务器业务
    4.6 以资本运营战略发展消费电子业务
第五章 发展对策与措施
    5.1 统一三大平台建设
        5.1.1 产品研发平台
        5.1.2 品牌管理平台
        5.1.3 国际业务平台
    5.2 实施六个重大专项
        5.2.1 生产制造基地扩建项目
        5.2.2 显示器扩展项目
        5.2.3 电源研发与推广项目
        5.2.4 安全产品研发与推广项目
        5.2.5 数字家庭产品研发与推广项目
        5.2.6 笔记本业务拓展并购项目
    5.3 采取九项保障措施
        5.3.1 建立战略执行组织保障体系
        5.3.2 注重供应链的精益管理
        5.3.3 推广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办法
        5.3.4 重点引进设计研发与生产管理型人才
        5.3.5 建设创新导向型企业文化
        5.3.6 加强资本运作
        5.3.7 突出产品子品牌建设
        5.3.8 取得系统集成资质
        5.3.9 实行股权激励制度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南华大学研究生答辩后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表

(3)公交智能调度及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系统的总体方案
        1.3.1 组网方案
        1.3.2 系统层次图
    1.4 系统结构和组成
        1.4.1 应用软件体系结构
        1.4.2 客流统计仪
        1.4.3 车载设备描述
        1.4.4 IC卡系统描述
        1.4.5 电子站牌描述
        1.4.6 触摸式市民查询系统
        1.4.7 多方位车辆调度实时观察站描述
    1.5 应用软件系统特点
    1.6 车载智能终端
第2章 系统功能
    2.1 应用软件系统功能
        2.1.1 应用软件功能性结构图
        2.1.2 材料管理
        2.1.3 营运管理
        2.1.4 劳资人事管理
        2.1.5 燃料管理
        2.1.6 决策子系统管理
        2.1.7 报表管理
        2.1.8 GIS子系统
        2.1.9 线图调度子系统
        2.1.10 权限管理
        2.1.11 系统管理
        2.1.12 应急处理
    2.2 车载终端功能
    2.3 电子站牌功能
    2.4 市民查询系统功能
第3章 组网方案
    3.1 总公司方案
    3.2 分公司方案
    3.3 信息中心方案
第4章 技术策略
    4.1 安全性
        4.1.1 信息传递
        4.1.2 C2级安全认证(C2 Level)
        4.1.3 用户审计功能
        4.1.4 权限和应用级数据安全
    4.2 可靠性
    4.3 可扩展性
    4.4 兼容性
    4.5 可维护性
        4.5.1 操作简单易行
        4.5.2 各部件集中维护
        4.5.3 日志管理
    4.6 体系结构
    4.7 客户端软件
第5章 技术参数
    5.1 系统性能指标
        5.1.1 最大性能指标
        5.1.2 平均性能指标
        5.1.3 故障性能指标
    5.2 典型配置
    5.3 车载终端参数
第6章 服务器集群方案
    6.1 服务器集群概述
        6.1.1 传统服务器方案的问题与挑战
        6.1.2 集中解决办法
    6.2 服务器集群基本特性
        6.2.1 硬件规划
        6.2.2 软件配置
    6.3 服务器集群技术特性
        6.3.1 特性概述
        6.3.2 独特的基础架构
        6.3.3 自动便捷的部署
    6.4 动态实时的负载均衡
    6.5 集群安全系统
    6.6 备份及恢复
第7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系统的总体设计
        7.1.1 总体目标
        7.1.2 总设计思想
    7.2 系统技术构架
        7.2.1 逻辑结构设计
        7.2.2 开发工具的选择
    7.3 系统功能设计
        7.3.1 监控中心功能概述
        7.3.2 网关数据处理
        7.3.3 实时监控
    7.4 数据库设计
        7.4.1 数据库设计概述
        7.4.2 主要数据库结构设计
    7.5 系统运行实例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云计算Hadoop平台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云计算研究现状
        1.2.2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HADOOP框架研究
    2.1 HADOOP简介
    2.2 HADOOP关键技术
        2.2.1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2.2.2 MapReduce编程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ADOOP平台的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
    3.1 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3.1.1 数据挖掘技术定义和分类
        3.1.2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3.2 典型的数据挖掘系统
    3.3 基于HADOOP平台的数据挖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3.1 需求分析
        3.3.2 系统架构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PRINT算法的改进及实现
    4.1 SPRINT算法研究
        4.1.1 SPRINT算法背景
        4.1.2 SPRINT算法基本思想
    4.2 SPRINT算法在系统上的并行策略
    4.3 SPRINT算法分析与改进
        4.3.1 SPRINT算法的分析
        4.3.2 SPRINT算法的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评估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性能测试
        5.2.1 构建测试数据集
        5.2.2 第一个改进点的测试
        5.2.3 第二个改进点的测试
        5.2.4 整合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车间调度和谐范式与多智能体系统情智集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车间调度问题综述
        1.1.1 调度与制造系统效益
        1.1.2 车间调度问题分类与现状
    1.2 车间调度问题复杂性分析
        1.2.1 复杂性的分类
        1.2.2 本体论意义下的调度问题复杂性
        1.2.3 认识论意义下的调度问题复杂性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思路与组织
2 面向复杂:和谐调度范式的形成
    2.1 调度范式基本问题
        2.1.1 范式与调度
        2.1.2 调度范式的构成要素
    2.2 调度范式与智能系统
        2.2.1 智能是调度的核心问题
        2.2.2 智能演进中的调度范式回响
    2.3 新范式的构建视角
        2.3.1 复杂务实视角
        2.3.2 广泛集成视角
        2.3.3 简洁视角
        2.3.4 分治视角
        2.3.5 人机系统视角
        2.3.6 各研究组分之联系
    2.4 范式探求——迈向和谐调度
        2.4.1 和谐概论
        2.4.2 和谐调度
        2.4.3 “强概念”语境下的调度和谐要素
        2.4.4 和谐调度的实施模式
    2.5 和谐范式的对比与分析
        2.5.1 与部分科学范式的相似性分析
        2.5.2 范式的显着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和谐调度范式支撑体系
    3.1 面向组织的开发视角与MADKIT 平台
        3.1.1 MAS 设计的组织视角
        3.1.2 平台选择与MadKit 简述
    3.2 车间调度问题求解的三域结构
        3.2.1 基于MAS 的两类调度研究方法
        3.2.2 可操作层面的开放集成——三域结构
        3.2.3 三域互动
        3.2.4 三域结构特点及对比分析
    3.3 自组织和谐的三域展开
    3.4 平台与系统总体结构
        3.4.1 运行平台设计
        3.4.2 开发平台的主要特征与配置
        3.4.3 软件的总体结构
    3.5 MAS 软件设计中的基础问题
        3.5.1 组织设计
        3.5.2 MAS 软件结构
        3.5.3 主要消息类别
        3.5.4 主要Agent 的设计分析
        3.5.5 多种启动时序支持
        3.5.6 调度支撑环境的自动识别
        3.5.7 Explorer 数目分配与多机并行效益
    3.6 调度控制台软件
        3.6.1 功能分析与设计
        3.6.2 数据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情感计算与调度理性
    4.1 情感、和谐与调度
        4.1.1 情感概述
        4.1.2 情感功能本质透析
        4.1.3 情感功能与调度和谐的适配性
    4.2 情感计算概述
        4.2.1 情感计算研究概况
        4.2.2 情感计算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4.2.3 调度问题情感计算研究要点分析
    4.3 车间调度情感建模总体思路
        4.3.1 模型设计原则
        4.3.2 模型总体结构
        4.3.3 情感的描述与传递
    4.4 情感发生总体分析
        4.4.1 情感发生的典型理论
        4.4.2 调度应用视角下的情感发生理论评述
        4.4.3 调度情感总体发生模型
        4.4.4 基于SCT 理论的情感判定组件分析
    4.5 情感效应总体分析
        4.5.1 情感的原始效应析取
        4.5.2 情感效应方式分析
        4.5.3 调度Agent 情感效应中的基本行为
    4.6 本章小结
5 情感语境下的和谐调度形态与实践
    5.1 典型调度问题分析
        5.1.1 静态调度问题
        5.1.2 动态调度研究
    5.2 静态调度架构与集成
        5.2.1 静态调度算法简述
        5.2.2 基于MAS 与情感的静态调度架构
        5.2.3 算法分析与基本行为定义
        5.2.4 静态调度中的交互设计
    5.3 静态调度情感机制解析
        5.3.1 数据事件层
        5.3.2 情感意识层
        5.3.3 策略选择层
        5.3.4 行为重构层
        5.3.5 情感的和谐指向
    5.4 静态调度行为方案分析
        5.4.1 基于SA 重构的Explorer 调度行为
        5.4.2 对FJSSP 问题的和谐调度分析
    5.5 反应调度的MAS 设计
        5.5.1 MAS 控制结构与分组
        5.5.2 扰动设计
    5.6 反应调度情感模型与机制分析
        5.6.1 情感计算模型
        5.6.2 反应调度情感发生机制
        5.6.3 反应调度情感效应机制
    5.7 反应调度的情感分组合同网算法
        5.7.1 情感分组合同网
        5.7.2 消息定义
        5.7.3 运行实例
    5.8 调度——从内在和谐到集成和谐
    5.9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
    6.2 启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
    C. 主要情感形态的认知评价预测模式

(6)信息化视角下税收综合征管能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英文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基本内容与结构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方法
        1.4.2 博弈论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税收综合征管能力与相关理论
    2.1 前言
    2.2 税收征管基本理论研究
        2.2.1 税收征管的理论渊源
        2.2.2 税收征管、税收征管环境、税收征管体制的基本概念
    2.3 马克思主义税收相关理论
        2.3.1 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
        2.3.2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在税务征管中的应用
    2.4 税收征管信息化理论
        2.4.1 税收征管信息化基本理论
        2.4.2 不对称信息与税收征管信息化理论研究
    2.5 税收征管业务组织改造理论研究
        2.5.1 组织机构扁平化理论
        2.5.2 税务征管流程再造的理论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税收综合征管能力几个构成要素评析
    3.1 前言
    3.2 纳税服务
        3.2.1 纳税服务的起源、概念与内涵
        3.2.2 纳税服务的原则
        3.2.3 纳税服务的意义
        3.2.4 纳税服务的主要实施策略
    3.3 税收执法
        3.3.1 税务稽查与逃税的博弈分析
        3.3.2 破窗理论和“零容忍”政策
    3.4 税收遵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税收征管发展与改革现状
    4.1 前言
    4.2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4.2.1 我国税收征管发展现状
        4.2.2 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4.3 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税收征管外部配套机制方面的问题
        4.3.2 税收征管法律方面的问题
        4.3.3 税收征管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
        4.3.4 税收征管自身管理方面的问题
        4.3.5 税收征管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4.4 税收综合征管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和新加坡税收征管流程再造探讨
    5.1 前言
    5.2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的具体做法
        5.2.1 运行高效的征管信息化
        5.2.2 完善的税收征管外部配套机制
        5.2.3 严密健全的税收法律体系
        5.2.4 公平正义、社会契约理念下的税收道德观念
        5.2.5 严格规范的税收征管管理机制
    5.3 新加坡税收征管流程再造具体做法
    5.4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与新加坡流程再造做法评析
        5.4.1 美国税收征管与信息化做法评析
        5.4.2 新加坡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的做法评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高我国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具体措施
    6.1 前言
    6.2 大力发展税收征管信息化
        6.2.1 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自身建设,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6.2.2 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应用
        6.2.3 以信息化为依托,构建因特网时代新型税收征管
    6.3 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
        6.3.1 构建符合信息化的税收征管机构
        6.3.2 通过流程再造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6.3.3 构建以纳税人服务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
        6.3.4 完善税收征管法律体系,强化税务机关执法刚性
    6.4 强化税收征管体制外部配套措施
        6.4.1 塑造诚信的税收征管体制外部配套制度
        6.4.2 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文化观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升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实证分析—以福建地税为例
    7.1 前言
    7.2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简介
    7.3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的成效分析
        7.3.1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的应用效益分析
        7.3.2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
    7.4 进一步提高福建地税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设想
        7.4.1 福建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7.4.2 进一步提高福建地税税收综合征管能力的设想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载波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介绍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和章节安排
2 网络管理及NGOSS 介绍
    2.1 网络管理概述
    2.2 NGOSS 概述
    2.3 小结
3 相关通信技术及开发平台介绍
    3.1 载波技术
    3.2 串口通信技术
    3.3 红外通信技术
    3.4 开发平台
    3.5 小结
4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1 设计目标
    4.2 售电系统架构设计
    4.3 载波系统架构设计
    4.4 本人所从事的工作
    4.5 小结
5 载波设备的设计原理
    5.1 载波电能表的设计
    5.2 载波集中器的设计
    5.3 主站的设计
    5.4 小结
6 载波设备间的数据通讯
    6.1 电能表与购电卡的交互
    6.2 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通讯
    6.3 主站与集中器间的通讯
    6.4 MCS 与主站之间的数据通讯
    6.5 小结
7 MCS 系统
    7.1 功能划分
    7.2 功能介绍
    7.3 小结
8 网管思想在载波系统中的应用
    8.1 QOS 保证机制
    8.2 管理功能
    8.3 小结
9 结束语
    9.1 工作总结
    9.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8)基于网格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1.1.2 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1.3 网格技术对未来远程教育的影响
    1.2 研究内容和特色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
2. 网格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2.1 网格技术概述
        2.1.1 网格的内涵
        2.1.2 网格的特点
        2.1.3 网格与现有网络
        2.1.4 我国网格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2.2 网格体系结构分析
        2.2.1 五层沙漏模型
        2.2.2 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
    2.3 网格的关键技术简介
        2.3.1 网格中间件技术
        2.3.2 XML技术
        2.3.3 Web Services技术
    2.4 网格应用系统的主要模式
        2.4.1 计算网格与数据网格
        2.4.2 信息网格
        2.4.3 语义网格与知识网格
3. 基于网格的远程教育系统研究
    3.1 教育网格结构及支撑平台
        3.1.1 教育网格结构
        3.1.2 ChinaGrid公共支撑平台(CGSP)
    3.2 校园网格节点设计
        3.2.1 IBM规划的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化校园
        3.2.2 校园网格的主要功能
        3.2.3 基于CGSP的校园网格体系结构的建立
        3.2.4 校园网格建设的最新进展
4. 基于教育网格的学习资源共享环境研究
    4.1 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网格的技术优势
        4.1.1 网络环境中学习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4.1.2 网格技术在学习资源共享中的优势
    4.2 网格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描述
        4.2.1 元数据
        4.2.2 语义
        4.2.3 本体
    4.3 网格环境中学习资源的发现机制
        4.3.1 集中式的资源发现
        4.3.2 分布式的资源发现
        4.3.3 分层式资源发现机制
    4.4 基于教育网格的学习资源共享环境
        4.4.1 网格目录的创建和管理
        4.4.2 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4.4.3 资源信息的检索
        4.4.4 资源订阅
5. 基于网格环境的虚拟学习社区研究
    5.1 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与功能
        5.1.1 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
        5.1.2 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与功能
    5.2 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学习社区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5.2.1 缺乏对协作学习的支持
        5.2.2 缺乏对知识管理的有效支持
    5.3 网格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协作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5.3.1 网格技术对协作平台的支持
        5.3.2 网格对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5.4 基于校园网格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方案
        5.4.1 网格门户管理系统
        5.4.2 CA证书机制
        5.4.3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生和教师系统
        5.4.4 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区公共区
6. 建立在网格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态势研究
    6.1 交互式、协作式的现代远程教育
        6.1.1 现行的一些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平台
        6.1.2 基于网格技术的远程教学的一个实例—远程沉浸学习
    6.2 广域范围内资源共享的现代远程教育
        6.2.1 教学资源的跨组织共享
        6.2.2 远程实验成为可能
    6.3 虚拟现实的现代远程教育
        6.3.1 远程沉浸
        6.3.2 虚拟数字图书馆
        6.3.3 虚拟教室
        6.3.4 虚拟学习社区
7. 总结
    7.1 本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7.1.1 总结
        7.1.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中油吉林销售公司财务集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中油吉林销售公司经营管理现状
    第一节 中油吉林销售公司变迁
    第二节 中油吉林销售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变迁
第二章 财务集中系统分析
    第一节 前期企业环境调研
    第二节 财务系统V5.0
    第三节 财务系统V5.0 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财务集中系统设计
    第一节 业务流程再设计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配置方案
    第三节 财务集中的初始化方案
第四章 财务集中系统的实施
    第一节 系统实施原则
    第二节 系统实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三节 实施效果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10)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思维逻辑与方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第1 章绪论:主题与方法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限制
        1.3.3 研究流程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有关战略变革研究文献评述
    2.1 有关企业变革与战略变革分类研究
        2.1.1 按变革程度分类的研究
        2.1.2 按变革时点分类的研究
        2.1.3 按变革内容、层次或范围分类的研究
    2.2 战略变革学派
        2.2.1 变革的内容学派
        2.2.2 企业变革的程序学派
    2.3 战略变革分析范式
        2.3.1 变革的理性分析范式
        2.3.2 变革的学习分析范式
        2.3.3 变革的认知分析范式
    2.4 战略变革内外动因研究与结构理论
        2.4.1 战略变革内外动因研究
        2.4.2 变革动因的结构理论
    2.5 战略变革类型
        2.5.1 Schendel et al 与 Hofer 的分类
        2.5.2 Hambrick & Schecter 的分类
        2.5.3 O'Neil 的分类
        2.5.4 台湾与日本学者分类
    2.6 对各学派及分析范式评述
        2.6.1 研究范式的局限与不足
        2.6.2 有待进一步研讨的课题
        2.6.3 研究的前景趋势分析
第3章 研究设计架构与理论基础
    3.1 诠释战略变革基本涵义
        3.1.1 对战略变革相关概念研究的回顾
        3.1.2 战略变革释义
    3.2 研究架构
        3.2.1 研究的思路
        3.2.2 研究设计架构
    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3.1 交易成本理论
        3.3.2 跳跃均衡理论
        3.3.3 学习型组织理论
        3.3.4 资源基础理论
第4章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分析
    4.1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研究的缘由与逻辑思考
        4.1.1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研究的哲学内涵
        4.1.2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研究理论溯源
        4.1.3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的提出
    4.2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之一:环境动因
        4.2.1 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及其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
        4.2.2 企业战略变革与环境的关系
    4.3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之二:企业动因
        4.3.1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转变
        4.3.2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4.3.3 企业内部权力系统的变化
        4.3.4 企业资源与能力基础的变化
        4.3.5 其他因素的变化
    4.4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之三:使命或愿景动因
        4.4.1 透视企业变革动因的目的论
        4.4.2 企业战略变革与使命和愿景
    4.5 企业战略变革动因之四:领导者动因
        4.5.1 诠释企业领导者在战略变革中的能动作用
        4.5.2 领导者认知与战略变革启动
第5章 战略变革主导逻辑分析
    5.1 诠释战略变革主导逻辑基本内涵
        5.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5.1.2 辨析主导逻辑概念
        5.1.3 定义战略变革主导逻辑
    5.2 拓展战略变革主导逻辑范式
        5.2.1 战略变革主导逻辑探源
        5.2.2 战略变革主导逻辑的总体指导思想
        5.2.3 探询战略变革主导逻辑新范式
    5.3 战略变革主导逻辑范式比较分析
        5.4.1 战略先应式
        5.4.2 战略反应式
        5.4.3 战略后应式
        5.4.4 战略因应式
        5.4.5 综合分析
第6章 战略变革方式分析
    6.1 以辩证观点认识企业战略变革方式
        6.1.1 质量互变规律
        6.1.2 否定之否定规律
    6.2 延伸战略变革方式
        6.2.1 追溯传统战略变革方式
        6.2.2 探悉新的战略变革方式
    6.3 战略变革方式比较分析
        6.3.1 战略渐变式
        6.3.2 战略突变式
        6.3.3 战略连变式
        6.3.4 战略跳变式
        6.3.5 综合分析
第7章 实证分析Ⅰ:中国PC 制造行业背景分析
    7.1 中国PC 制造行业主要特征分析
        7.1.1 中国PC 制造行业简要回顾
        7.1.2 中国PC 制造行业主要经济特性
    7.2 中国PC 制造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7.2.1 中国PC 制造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7.2.2 中国PC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7.3 中国PC 制造行业关键成功因素与驱动因素分析
        7.3.1 中国PC 制造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7.3.2 中国PC 制造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7.4 中国PC 制造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第8章 实证分析Ⅱ:中国PC 制造业上市公司个案分析
    8.1 联想集团战略变革分析
        8.1.1 公司背景简介
        8.1.2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8.1.3 战略发展与变革历程
        8.1.4 战略变革动因、主导逻辑范式与方式分析
    8.2 清华同方战略变革分析
        8.2.1 公司背景简介
        8.2.2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8.2.3 战略发展与变革历程
        8.2.4 战略变革动因、主导逻辑范式与方式分析
    8.3 长城电脑战略变革分析
        8.3.1 公司背景简介
        8.3.2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8.3.3 战略发展与变革历程
        8.3.4 战略变革动因、主导逻辑范式与方式分析
    8.4 方正科技战略变革分析
        8.4.1 公司背景简介
        8.4.2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8.4.3 战略发展与变革历程
        8.4.4 战略变革动因、主导逻辑范式与方式分析
    8.5 实达电脑战略变革分析
        8.5.1 公司背景简介
        8.5.2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8.5.3 战略发展与变革历程
        8.5.4 战略变革动因、主导逻辑范式与方式分析
    8.6 浪潮信息战略变革分析
        8.6.1 公司背景简介
        8.6.2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8.6.3 战略发展与变革历程
        8.6.4 战略变革动因、主导逻辑范式与方式分析
第9章 研究结论、研究启示与研究建议
    9.1 发展命题与研究结论
        9.1.1 关于战略变革动因
        9.1.2 关于战略变革主导逻辑范式
        9.1.3 关于战略变革方式
    9.2 研究启示与对策建议
        9.2.1 有关行业与市场方面的研究启示
        9.2.2 对企业的研究启示与对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笔者就读博士期间主要公开发表论文目录

四、构筑信息化基础平台——商用机群服务器以集中应对管理和应用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通讯技术革命时代的政府组织变革[D]. 李琳. 浙江大学, 2019(02)
  • [2]长城电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冷煜. 南华大学, 2015(03)
  • [3]公交智能调度及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方案[D]. 金玉海. 山东大学, 2014(10)
  • [4]基于云计算Hadoop平台的数据挖掘研究[D]. 费珊珊.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5]车间调度和谐范式与多智能体系统情智集成的研究[D]. 黄云峰. 重庆大学, 2010(07)
  • [6]信息化视角下税收综合征管能力问题研究[D]. 康延东. 福建师范大学, 2008(12)
  • [7]基于载波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研究与实现[D]. 刘海剑. 北京交通大学, 2006(06)
  • [8]基于网格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D]. 杨顺钰.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9)
  • [9]中油吉林销售公司财务集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刘月林. 吉林大学, 2005(06)
  • [10]中国企业战略变革:思维逻辑与方法路径[D]. 黄旭.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商用集群服务器,集中应对管理和应用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