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的咨询服务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1](2020)在《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文中指出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除了为纸质文献资源提供存储场地、为师生、研究人员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学习、阅览的空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读介质与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类空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不断改变,特别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学生因此成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要素;作为学生课后重要的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服务重心由“书籍”转向了“人”;服务对象的转变导致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面积配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纸质文献的存储与借阅空间不再是馆内占比最大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围绕“读者”展开的一系列新型学习空间、复合型功能空间、创意趣味空间以及一些人性化休憩空间等。本文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大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形成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其馆内各功能用房的配比和空间组织、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特征和面积占比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体系,并详细了解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空间的建设情况,进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共六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涵盖了绪论篇章和理论知识的归纳整理部分。绪论篇章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和学科知识服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为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现状研究。笔者就国内七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内部各大功能用房的面积配比、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现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等内容,并结合调研问卷的回馈信息,总结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不足与亟待改进之处。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美国高校教育环境、学生学习行为对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奠定的有利基础,并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内部自主学习空间的展开了具体研究,为本文核心研究内容。第四章具体分析了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美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形成发展,为后文奠定基础;第五章则是具体展开对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研究,介绍了其历史背景与形成发展的条件,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内各功能空间的配比、空间组织以及各类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特征、功能组成以及占比情况,同时也一并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特点与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其一,将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并从析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相对不足之处;其二,根据以上成果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总结归纳出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中值得借鉴参考的五项内容。通过以上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对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产生一定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沙婷婷[2](2020)在《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文献的信息中心,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图书馆的利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从图书馆利用率方面着手,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对当前小学图书馆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对小学图书馆建设情况及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小学图书馆存在以下问题:小学图书馆基础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局限于“看护”,管理质量不理想;小学图书馆利用率低,师生利用意识和方式存在偏差;小学图书馆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功能有待拓展。第三部分对小学图书馆利用存在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发现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小学图书馆基本建设滞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学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资源浪费;先进数字媒体的冲击增加了小学图书馆职能开发的难度。第四部分针对小学图书馆存在问题提出如下优化策略: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增强各类图书馆互动;制定合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创新图书馆利用模式,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建构集教育——服务——咨询——推广为一体的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体系。本文在深入调查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小学图书馆利用问题的优化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改善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使小学图书馆能够更好的融入学校的教学,配合素质教育的开展。
黄文頔[3](2019)在《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需满意度分析及质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现代技术在相应发展,人民物质的生活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因用户而存在,服务是图书馆永久的工作重心。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用户满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意味着进入了全民阅读时代。如何推动社区图书馆稳妥发展并保障用户的信息需求,显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这需要选择科学手段来评价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继而切实提高其服务供需满意度。论文基于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理论,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层次分析6种研究方法,借鉴瑞典最早应用的CSI模型,创建出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新的用户满意度模型,并以社区图书馆及其用户群为调查对象来测评供需满意度。本研究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分析社区图书馆服务的研究现状,并阐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其次介绍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模型选取,借鉴国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模型,得出适合评价我国社区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然后重点阐述构建的社区图书馆服务CSI模型并探讨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的供给保障,从环境建设、馆员配置、文献资源、读者服务这四方面来分析社区图书馆(阅览室)读者(用户)的需求满意度。最后依据社区图书馆(阅览室)读者(用户)满意度,提出优化其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改进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服务质量的价值与意义是不容小觑的,虽然社区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文化图书馆的基层,如果基层的图书馆建设不到位让群众的获得感达不到满足程度,那国家的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离成功的距离就遥不可及了。我国的基层图书馆应该密切的关注世界的进度,向西方国家多加学习,继续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管理模式和评估模型,力图将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做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让读者(用户)更加满意。
杨倩雯[4](2019)在《营造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图书馆是学习和阅读的重要场所,随着图书馆噪声的出现,图书馆环境建设面临着挑战。然而,就研究内容而言,目前对图书馆噪声环境的研究较少,大多局限于对噪声环境因素的分析或提出一般性的改进建议。针对图书馆噪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在具体的改革途径和模式上开展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文献研究方面站主导地位,而较少的关注于实地调查。因此,如何创新图书馆噪音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如何增强图书馆对潜在读者的吸引力、最大化图书馆的功能属性,营造出图书馆安静的阅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其也是影响图书馆管理是否满足时代的要求、是否满足读者对图书馆声环境的要求的重要因素。笔者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实习期间发现一些破坏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的现象,如读者大声朗读、讨论、接打电话、嬉戏打闹等不恰当的行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营造出安静的图书馆阅读环境十分必要。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图书馆的声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方面的收集,运用相应图表及工具,明确噪音对人的影响,设计出营造安静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氛围的方案,并针对“营造图书馆阅读氛围”这一核心,按照“制定计划—方案实施—结果评估—结果反思”的步骤,进行了两轮行动研究。其中,第一轮行动研究主要围绕着图书馆存在的朗读现象展开的,第二轮行动研究建立在第一轮的反思阶段,总结出问题的核心是影响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的主要因素重点不是朗读声,解决噪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找出其他噪音源,从多方面减缓噪音危害。通过行动研究进行分析,证明了以下论点:(1)通过行动研究法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使得图书馆的阅读氛围明显改善,证实了行动研究法是解决图书馆噪音问题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2)将行动研究方法用于构建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情报工作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3)行动研究让参与者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发现问题,参与者可以主动解决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同时也发现了行动研究的问题:第一,需要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学生和馆员的参与度,增强读者主人公意识,积极参与和配合图书馆环境建设。第二,要想行动研究真正实施,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要考虑是否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是否有经费给与保障、相关行业是否能提供数据支持、用户对于相关改进是否满意。
李永明[5](2019)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其服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经历了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好以知识为基础和内容的知识服务,促使其由知识宝库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用户情境,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和智慧,支持或辅助用户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图书馆知识服务离不开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情境、辅助或支持用户问题解决的这些特性,都要求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以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已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历程、服务模式、实施对策等相关研究中,用户需求、用户情境、用户参与等用户因素被提及或被重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有关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总体来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图书馆积极吸引、鼓励、引导、协同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深入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拓展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本研究借助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展情况,筛选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角色转变、用户价值转变和用户行为转变,细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映射,深入剖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可分为使用性参与、评估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但是用户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有待提升;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服务流程寻求用户参与切入点,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第二,解释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为图书馆制定政策吸引、引导、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依据。设计爬虫采集开放式虚拟社区有关用户参与主题的问答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识别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调研,组织专家小组讨论,抽取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层级关系等一系列步骤,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理清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各层级主次要因素,对于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综合相关理论,引入用户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利用Amos验证假设模型,实证探索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通过用户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确立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丰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理论。第四,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建立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是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框架,并从角色定位、方式选择、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图书馆吸引、鼓励、支持和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参考。基于用户参与类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对象定位,将用户融入知识服务过程。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鉴于情景因素对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影响,营造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氛围,集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丰富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还可以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正确鼓励、支持、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鉴于知识服务项目各有不同,本研究只是从整体情况考量,后续将关注不同知识服务项目中的用户参与,继续扩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魏会洋[6](2019)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图书馆服务转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创客空间为用户提供材料、设备和空间,帮助用户将想法变为现实,与高校图书馆有着相通的社会价值,是用户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及思想交流的场所。高校图书馆设立创客空间,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为研究内容,厘清创新、创业、创客空间及框架的概念,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以及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需要制定建设框架;结合用户需求理论和创业教育理论讨论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需求性,并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用户进行基本信息、认知、需求以及需求意愿等4个方面的需求调查;随后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选取国内外10所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作为案例,对其进行设备配置、资源服务、人员配备、空间布局、建设模式及宣传方式等6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经验及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及建设原则和策略,且以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为例验证这一框架的可行性,以期对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建设创客空间提供借鉴。
蒋银[7](2018)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规划与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学观念改变的双重驱动下,高校图书馆面临转型。高校图书馆正积极通过空间再造应对转型变革,但在空间建设中侧重于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忽略对学生学习的考察。目前高校图书馆集中关注的学习共享空间仅仅关注了促进互动协作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特征的整体考量与图书馆内学习空间的整体规划。基于上述,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进行梳理,明确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区,并结合学生学习行为特征明确学习空间布局侧重与资源、服务提供的新策略。本研究主要借鉴学习理论、信息行为理论以及环境行为理论,选取探讨学生学习行为特征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布局策略为切入点。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文献调研定义图书馆空间、梳理高校图书馆空间分区。(2)通过网络调查方式,搜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信息,总结建设现状并结合文献调研总结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区功能。(3)通过《大学生学习行为问卷调查》和《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状况问卷调查》两份问卷调查,明确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情况和学生学习行为特征。(4)在综合分析文献、网络、实地调研数据及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规划与布局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特性,将其与学生行为进行连接,给予空间建设新的理论指导;以空间结合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创新图书馆用户服务方式。总而言之,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特征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布局,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发挥空间价值,创新服务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目前有关研究还仅仅是初步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尚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何瑶[8](2018)在《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今年3月总理政府报告的第一条建议就提出,2018年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图书馆将肩负起这一使命,图书馆的职能也应该与时俱进,图书馆智能机器人馆员建设则是实现图书馆新时代服务的有效途径,凸显出图书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使命,用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存储中心,每天面临大量的图书借阅流通、分类、整理、存储以及搬运等大量重复性工作,这些工作极大地耗费了馆员的精力和时间。为了提高馆员的服务效率以及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图书馆正在积极智能化转型,这对图书馆技术设备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图书馆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如何在保证工作水平的同时减轻馆员的劳动量,提高馆员工作效率,是当下各个图书馆正在对智能机器人研究解决的重点,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顺应时代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基础理论与机器人相关技术,探讨了智能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应用现状、功能的利用情况以及服务模式,针对相关问题,设计出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从多模态图书管理、咨询问答系统、语料库建设和人机合作四个方面进行架构设计,并以南京大学为例,探讨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服务,对智能机器人在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服务功能和效果进行测试分析。本文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还包含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研究方法、相关概念以及智慧图书馆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章是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和智能机器人相关的技术,这些内容是下文的理论和技术铺垫。第三章主要是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应用及服务现状分析,包括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分析、应用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第四章是笔者设计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模式,包括整体架构和各方面支撑体系。第五章是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案例探究,以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为例,对智能机器人在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服务功能和效果进行测试分析。第六部分是总结研究结论和研究不足,以及对智能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胡珺[9](2016)在《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等学校的发展深受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应运而生。随着创新教育理论的提出和逐渐完善,又给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的学习共享空间提出新的要求。本论文就是研究在创新教育思想影响下,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构。论文界定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包括实体环境营造、虚拟环境建构和管理环境支持的三维结构,学生利用资源进行交流和经验的分享,以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知识共享和创造。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联通主义理论以及创新教育对学习共享空间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实例进行详实的分析,结合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概括出学习共享空间的常规空间类型、设施、布局方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创新教育理论的相关调研问卷,从而获得面向创新教育的学习共享空间的空间类型、设施、面积及布置方式,总结出学习共享空间的建构:从图书馆整体的角度对学习共享空间与其它空间的关系及改扩建方式进行研究;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对学习共享空间典型的功能空间的概念、具体设施、平面特征、布置方式及使用情况五个方面进行详实的归纳与总结;从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的角度对内部空间的流线设计和空间结构进行探讨,进而推断出具有参考意义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各功能空间的配比。笔者期望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方式和思路,并对面向创新教育的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起到一定参考意义和策略指导的作用,从而扩展大学图书馆的功能空间,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张婕菲[10](2015)在《2015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文中研究说明
二、谈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的咨询服务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的咨询服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阅读方式转变 |
1.1.2 教育理念转变引起的学习方式改变 |
1.1.3 中美高校图书馆发展情况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相关概念及阐释 |
1.3.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
1.3.2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
1.3.3 自主学习空间与藏阅空间 |
1.3.4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5.3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
2.1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发展 |
2.1.1 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发展历程 |
2.1.2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学习空间” |
2.1.3 从“传统学习模式”到“数字化网络学习” |
2.1.4 从“传统学习空间”到“自主学习空间” |
2.2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
2.2.1 知识服务模式的内涵 |
2.2.2 知识服务模式的类型 |
2.2.3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
2.2.4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现状研究 |
3.1 调研背景 |
3.1.1 调研对象选取 |
3.1.2 调研方法 |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介绍 |
3.2.2 图书馆各功能用房面积占比分析 |
3.2.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建设现状 |
3.2.4 配套服务设施分析 |
3.2.5 学科知识服务建设 |
3.3 调研问卷分析 |
3.4 现状问题汇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以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为背景的美国高校教学理念及学生学习行为与需求研究 |
4.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 |
4.1.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研究 |
4.1.2 美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
4.1.3 国内高校教学现状 |
4.1.4 中美高校教学模式比较 |
4.2 美国大学生学习行为与使用需求研究 |
4.2.1 图书馆内行为类型的研究 |
4.2.2 图书馆内学习行为的研究 |
4.2.3 学习行为与环境互动性研究 |
4.2.4 使用需求研究 |
4.3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
4.3.1 学科知识服务体系的发展 |
4.3.2 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案例研究 |
5.1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发展背景 |
5.1.1 历史背景 |
5.1.2 发展条件 |
5.2 美国高校图书馆功能配比及空间布局研究 |
5.2.1 研究对象选取 |
5.2.2 设计概况及定位分析 |
5.2.3 图书馆各功能空间面积配比分析 |
5.2.4 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用房空间组织分析 |
5.3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研究 |
5.3.1 自主学习空间的功能构成 |
5.3.2 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 |
5.3.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面积占比分析 |
5.3.4 自主学习空间特征 |
5.4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配套服务研究 |
5.4.1 学科知识服务 |
5.4.2 技术服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6.1 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的比较研究 |
6.2 适应我国国情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借鉴 |
6.2.1 增加自主学习空间在高校图书馆内的面积占比 |
6.2.2 丰富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
6.2.3 提升个体学习空间的占比、增加学习空间的私密性灵活性 |
6.2.4 完善自主学习空间的人性化布局、管理及配套设施 |
6.2.5 促进非功能性交通空间的利用及多元化发展 |
6.2.6 结合智能技术提升学科知识服务的整体质量与用户体验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成果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调查方法 |
(五)调查结果 |
1.问卷调查结果 |
2.访谈调查结果 |
二、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表征 |
(一)小学图书馆基础设施陈旧,难以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 |
1.图书馆藏书量不足,缺乏实用性 |
2.图书馆馆藏类别不均衡,教学辅助功能不凸显 |
3.图书馆书籍更新缓慢,缺乏时效性 |
4.图书馆数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
5.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与书香校园建设标准相差甚远 |
(二)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局限于“看护”,管理质量不理想 |
1.图书馆开放时间过短,且与学生上课时间冲突 |
2.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佳,服务能力有限 |
3.图书馆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管理手段滞后 |
(三)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低,师生的利用意识和方式存在偏差 |
1.小学生借阅书籍的娱乐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
2.学生课外读物资源渠道丰富,借阅意识薄弱 |
3.应试教育影响,师生没有时间借阅书籍 |
4.图书馆开展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
(四)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功能有待拓展 |
1.图书馆服务意识薄弱,优势资源浪费 |
2.服务功能拓展尚不完善,存在利用盲区 |
三、小学图书馆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经费不足导致小学图馆基本建设滞后 |
1.上级行政拨款不足,一些基本设施到位不及时 |
2.学校自身开源节流渠道狭小,功能开发空间有限 |
(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学图书馆的重视不足,导致其资源浪费 |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关规定性文件的执行缺乏监管 |
2.小学主管领导忽略图书馆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联与衔接渠道 |
(三)先进数字媒体的冲击,增加了小学图书馆职能开发的难度 |
1.数字媒体内容冲淡了学校图书馆纸质资料的吸引力 |
2.数字媒体方式的冲击导致学生对纸质版书籍缺乏兴趣 |
四、解决小学图书馆利用问题的有效策略 |
(一)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增强各类图书馆互动 |
1.小学图书馆与少儿图书馆互动 |
2.拓展各校图书资源共享渠道 |
3.拓展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校园 |
(二)制定合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1.制定合理的开馆制度,提高阅读效率 |
2.逐步引进专业人士,加强图书管理员专业培训 |
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开发方便快捷的服务渠道 |
(三)创新图书馆利用模式,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意识 |
1.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
2.举办教师阅读系列活动,激发教师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
3.完善评价激励制度,确保阅读的持续性 |
4.图书馆开设校本课程,加强阅读指导 |
(四)构建集教育—服务—咨询—推广为一体的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体系 |
1.开展入馆教育 |
2.强化个性化阅读服务 |
3.图书馆优选各年级阅读书目进行分级指导 |
4.注重参考咨询工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
5.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3)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需满意度分析及质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第2章 社区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模型选取 |
2.1 国内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分析 |
2.1.1 基层图书馆服务评价现状 |
2.1.2 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 |
2.1.3 社区图书馆服务评价缺陷 |
2.2 国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模型 |
2.2.1 SERQUAL模型 |
2.2.2 Lib QUAL+模型 |
2.2.3 Kano模型 |
2.2.4 CSI模型 |
2.3 社区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CSI模型 |
2.3.1 服务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 |
2.3.2 CSI评价模型的基本特点 |
2.3.3 CSI模型评价的主要优势 |
第3章 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测评体系 |
3.1 CSI测评体系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
3.1.1 CSI测评体系设计的原则 |
3.1.2 CSI测评体系设计的目标 |
3.2 CSI测评体系的模型构建 |
3.2.1 用户预期质量 |
3.2.2 用户感知质量 |
3.2.3 用户感知价值 |
3.2.4 用户满意度 |
3.2.5 用户抱怨 |
3.2.6 用户忠诚 |
3.3 CSI测评体系的供需维度 |
3.3.1 CSI测评体系的供给维度 |
3.3.2 CSI测评体系的需求维度 |
第4章 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满意度分析 |
4.1 环境设施供给满意度分析 |
4.1.1 环境设施的基本状况 |
4.1.2 环境设施的用户期望 |
4.1.3 环境设施的满意程度 |
4.2 馆员配置供给满意度分析 |
4.2.1 馆员配置的基本状况 |
4.2.2 馆员配置的用户期望 |
4.2.3 馆员配置的满意程度 |
4.3 文献资源供给满意度分析 |
4.3.1 文献资源的基本状况 |
4.3.2 文献资源的用户期望 |
4.3.3 文献资源的满意程度 |
4.4 读者服务供给满意度分析 |
4.4.1 读者服务的基本状况 |
4.4.2 读者服务的用户期望 |
4.4.3 读者服务的满意程度 |
第5章 基于CSI社区图书馆服务需求满意度分析 |
5.1 CSI测评的基本策略 |
5.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5.1.2 问卷设计的主体内容 |
5.1.3 测评分析的主要步骤 |
5.2 CSI测评的数据处理 |
5.2.1 抽样数据获取 |
5.2.2 样本数据分析 |
5.2.3 数据效度分析 |
5.3 CSI测评的模型检验 |
5.3.1 指标权重计算 |
5.3.2 模糊综合评价 |
5.4 CSI需求满意度测评的结果分析 |
5.4.1 环境设施分析 |
5.4.2 馆藏资源分析 |
5.4.3 服务能力分析 |
5.4.4 交互建设分析 |
第6章 社区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的优化措施 |
6.1 推动便捷方便的环境设施建设 |
6.1.1 统筹规划环境建设 |
6.1.2 优化馆舍空间布局 |
6.1.3 增加先进设施配置 |
6.2 配置爱岗敬业的专业馆员队伍 |
6.2.1 提高馆员专业素养 |
6.2.2 树立人本服务意识 |
6.2.3 加大义工服务力度 |
6.3 构建共建共享的资源保障体系 |
6.3.1 丰富馆内馆藏数量 |
6.3.2 整合社区文献资源 |
6.3.3 建立网络资源体系 |
6.4 打造虚实结合的用户体验平台 |
6.4.1 重视传统阵地服务 |
6.4.2 重视社交媒体应用 |
6.4.3 提供平台个性服务 |
6.5 形成动态协调的服务控制机制 |
6.5.1 规范信息服务机制 |
6.5.2 加强考核测评机制 |
6.5.3 重视读者反馈机制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社区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社区图书馆基础调查问卷 |
(4)营造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图书馆噪音概述 |
第一节 图书馆噪音的内涵 |
第二节 图书馆噪音的标准 |
第三节 图书馆噪音源及产生原因 |
第二章 营造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的提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初步调查 |
第三节 确定调查问题 |
第三章 营造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的设计 |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模型构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四章 营造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的实施 |
第一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二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第三节 研究的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
1.1.2 用户参与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 |
1.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参与有待探索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与工具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图书馆用户参与研究综述 |
2.1.1 基本文献计量分析 |
2.1.2 图书馆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
2.1.3 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述评 |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
2.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研究价值 |
第3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分析 |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内涵 |
3.1.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
3.1.2 用户参与的内涵 |
3.2 用户参与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调查 |
3.2.1 图书馆服务项目概况 |
3.2.2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
3.2.3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筛选 |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价值分析 |
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角色转变 |
3.3.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变 |
3.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价值转变 |
3.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 |
3.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划分 |
3.4.2 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交叉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
4.1 案例分析:来自知乎社区的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启示 |
4.1.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选择 |
4.1.2 编码方式与过程 |
4.1.3 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
4.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确立 |
4.2.1 知乎社区与既有文献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4.2.2 结合访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抽取 |
4.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结构关系分析 |
4.3.1 方法选择 |
4.3.2 分析过程 |
4.3.3 解释模型 |
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用户参与行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模型 |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5.1.1 理论模型 |
5.1.2 研究假设 |
5.2 实证分析 |
5.2.1 量表设计及数据采集 |
5.2.2 探索性分析 |
5.2.3 验证性分析 |
5.3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3.1 研究结论 |
5.3.2 研究启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
6.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 |
6.1.1 激励机制与知识服务绩效的关系 |
6.1.2 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激励机制 |
6.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对象定位 |
6.2.1 使用性参与角色定位 |
6.2.2 评估性参与角色定位 |
6.2.3 建设性参与角色定位 |
6.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 |
6.3.1 面向认知的激励方式 |
6.3.2 面向情感的激励方式 |
6.3.3 面向动机的激励方式 |
6.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氛围营造 |
6.4.1 用户参与的平台氛围营造 |
6.4.2 用户参与的互动氛围营造 |
6.4.3 用户参与的合作氛围营造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局限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图书馆知识服务认知调查问卷 |
附录2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
附录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判别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
(6)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1.4 相关概念厘定 |
1.4.1 创新创业概念厘定 |
1.4.2 创客空间相关概念厘定 |
1.4.3 框架概念厘定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 |
2.1.1 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 |
2.1.2 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 |
2.1.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述评 |
2.2 用户需求理论 |
2.3 创业教育理论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需求分析 |
3.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
3.2 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需要 |
3.3 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优势 |
3.3.1 物理空间 |
3.3.2 文献信息中心 |
3.3.3 专业人才队伍 |
3.3.4 硬件设施 |
3.4 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意义 |
3.4.1 促进跨学科交流,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
3.4.2 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
3.4.3 拓展服务内容,促进高校图书馆转型 |
3.5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用户需求调查 |
3.5.1 问卷调查的内容 |
3.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5.3 综合分析 |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情况调查 |
4.1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现状调查 |
4.1.1 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
4.1.2 调研内容 |
4.1.3 国内高校建设情况 |
4.1.4 国外高校建设情况 |
4.2 案例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4.2.1 设施配备 |
4.2.2 资源服务 |
4.2.3 人员配备 |
4.2.4 空间布局 |
4.2.5 建设模式 |
4.2.6 宣传方式 |
4.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经验 |
4.3.1 完善的设备及设备服务 |
4.3.2 丰富的资源及服务 |
4.3.3 合理的人员配置 |
4.3.4 适宜的空间布局 |
4.3.5 合适的建设模式 |
4.3.6 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 |
5.1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存在问题 |
5.1.1 高校图书馆认识不足 |
5.1.2 创客空间设备单一,管理不够规范 |
5.1.3 创客空间的资源和服务不够完善 |
5.1.4 馆员参与度不高,且缺乏相关知识 |
5.1.5 创客空间的宣传工作单一且不足 |
5.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 |
5.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原则 |
5.3.1 整体性原则 |
5.3.2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
5.3.3 因地制宜原则 |
5.3.4 动静分区原则 |
5.3.5 多元合作原则 |
5.3.6 艺术性原则 |
5.4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策略 |
5.4.1 引进多样化技术设备,规范设备管理 |
5.4.2 完善资源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
5.4.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5.4.4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
5.4.5 科学选择建设模式 |
5.4.6 丰富宣传途径,提升影响力 |
5.5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框架的应用——以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为例 |
5.5.1 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外部条件 |
5.5.2 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内部基础支撑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规划与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价值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价值 |
1.3 概念厘定与辨析 |
1.3.1 图书馆空间 |
1.3.2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 |
1.3.3 学习空间 |
1.3.4 图书馆学习空间 |
1.4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图书馆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
2.1.2 国内图书馆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
2.1.3 研究现状述评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学习理论 |
2.2.2 信息行为理论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及利用情况调查 |
3.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现状调查 |
3.1.1 图书馆学习空间分区 |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1.3 调查结果分析 |
3.2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情况调查 |
3.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2.2 研究对象概况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3.3 综合分析 |
3.3.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现状综合分析 |
3.3.2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利用情况综合分析 |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 |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2.1 人口统计学分析 |
4.2.2 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4.2.3 专业课程任务学习行为分析 |
4.2.4 专业巩固与拓展学习行为分析 |
4.2.5 个人提升学习行为分析 |
4.2.6 其他 |
4.3 综合分析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规划与布局的原则和策略 |
5.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 |
5.1.1 现状总结 |
5.1.2 存在的问题总结 |
5.2 规划与布局的原则 |
5.2.1 整体性原则 |
5.2.2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
5.2.3 多样性原则 |
5.2.4 灵活性原则 |
5.2.5 经济性原则 |
5.3 规划与布局的策略 |
5.3.1 整体规划与布局 |
5.3.2 服务配置 |
5.3.3 资源配置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人工智能 |
1.5.2 智慧图书馆 |
1.5.3 国外研究综述 |
1.5.4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技术 |
2.1 基础理论 |
2.1.1 刘国钧“五要素说” |
2.1.2 用户体验理论 |
2.1.3 巴特勒理论 |
2.1.4 矛盾管理理论 |
2.2 相关技术 |
2.2.1 定位识别技术 |
2.2.2 自主导航系统 |
2.2.3 语音识别技术 |
2.2.4 人机交互 |
第3章 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应用及服务现状分析 |
3.1 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分析 |
3.1.1 图书自动存取 |
3.1.2 图书搬运工作 |
3.1.3 图书自动盘点 |
3.1.4 参考咨询服务 |
3.2 机器人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和需求调查研究 |
3.2.1 用户基本情况分析 |
3.2.2 用户对智能机器人的认知和发现渠道 |
3.2.3 用户智能机器人使用的行为特征分析 |
3.2.4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分析及期望 |
第4章 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设计与实现 |
4.1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整体架构设计 |
4.1.1 总体框架 |
4.1.2 支撑体系 |
4.2 多模态图书管理 |
4.2.1 图书模态相关问题 |
4.2.2 图书管理服务实现 |
4.3 咨询问答系统 |
4.3.1 问答系统服务流程 |
4.3.2 问答系统具体功能 |
4.4 语料库建设 |
4.4.1 语料库分类模型 |
4.4.2 语料问题建设 |
4.5 机器人和馆员合作 |
4.5.1 机器人馆员服务 |
4.5.2 协同合作服务模式 |
第5章 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案例探究 |
5.1 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服务 |
5.1.1 智慧图书管理 |
5.1.2 智慧书架管理 |
5.1.3 智慧图书盘点 |
5.1.4 智慧咨询问答 |
5.2 机器人在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服务评价 |
5.2.1 服务功能 |
5.2.2 服务效果 |
5.2.3 社会效益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未来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应用及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课题研究情况 |
1.3.2 重点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学习共享空间的相关概念 |
2.1 学习共享空间概念 |
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1 建构主义理论的概述 |
2.2.2 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共享空间的影响 |
2.3 联通主义理论 |
2.3.1 联通主义理论的概述 |
2.3.2 联通主义理论对学习共享空间的影响 |
2.4 创新教育理论 |
2.4.1 创新教育的概述 |
2.4.2 创新教育的内涵 |
2.4.3 创新的途径 |
2.4.4 创新教育与学习共享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案例研究 |
3.1 国外高校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现状与发展 |
3.1.1 国外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基本状况 |
3.1.2 国外高校学习共享空间优秀实例分析 |
3.2 国内高校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现状与发展 |
3.2.1 国内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基本状况 |
3.2.2 国内高校学习共享空间优秀实例分析 |
3.3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调研 |
3.3.1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 |
3.3.2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图书馆 |
3.3.3 武汉大学图书馆 |
3.3.4 调研总结 |
3.4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共性特征 |
3.4.1 学习共享空间类型 |
3.4.2 学习共享空间设施 |
3.4.3 学习共享空间布局 |
3.5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趋势 |
3.5.1 空间类型多元化转向 |
3.5.2 学习设施现代化转向 |
3.5.3 空间开放协同转向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创新教育的调查 |
4.1 调研过程简述 |
4.2 创新行为的调查 |
4.3 激发创新行为的空间分析 |
4.3.1 激发创新行为的空间总结 |
4.3.2 激发创新行为的空间分析 |
4.4 面向创新教育的学习共享空间归纳与总结 |
第五章 面向创新教育的学习共享空间建构 |
5.1 学习共享空间在图书馆中整体构架研究 |
5.1.1 学习共享空间与图书馆其它空间关系 |
5.1.2 学习共享空间在原有图书馆中创建方式 |
5.2 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构成研究 |
5.2.1 综合咨询服务区 |
5.2.2 自主学习区 |
5.2.3 学习互动区 |
5.2.4 休闲区 |
5.2.5 创意体验区 |
5.3 学习共享空间的整体设计研究 |
5.3.1 学习共享空间内部流线设计 |
5.3.2 学习共享空间结构形式 |
5.3.3 学习共享空间功能配比参考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不足 |
引文出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习共享空间构成—期刊及案例总结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四、谈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的咨询服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D]. 刘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小学图书馆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D]. 沙婷婷. 渤海大学, 2020(05)
- [3]基于CSI的社区图书馆服务供需满意度分析及质量优化研究[D]. 黄文頔. 湘潭大学, 2019(12)
- [4]营造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行动研究[D]. 杨倩雯.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 李永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D]. 魏会洋. 东南大学, 2019(06)
- [7]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规划与布局研究[D]. 蒋银. 东南大学, 2018(05)
- [8]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研究[D]. 何瑶. 南京大学, 2018(01)
- [9]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构研究[D]. 胡珺.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10]2015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J]. 张婕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