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域收割

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域收割

一、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机收(论文文献综述)

黄凰[1](2014)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1.75%和36.89%,是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但2012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0.51%,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指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机械种植水平为12.7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将近20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发展水平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技术模式不清晰、组织模式不明确、产业化经营不完善、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与环境不匹配等多个问题。为了提高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论文在系统工程和唯物辩证方法论的基础上,运用田间试验对比分析、计量分析、GIS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构建、模式评价和优选、模式优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系统框架。论文构建了以主体、客体、需求、目标、技术路线/工艺和装备配备等基本要素构成,并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农艺制度、体制/机制等环境影响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系统框架,分析了模式的特征和表达方式,总结了南方双季稻区典型的4种技术模式26条技术路线,探讨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特点。(2)基于全局最优的角度,建立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评价体系,并构建了以评价模块为核心的模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论文从目标原则、指标筛选、权重设置、标准值设定、评价方法选择等几个方面研究模式评价,建立了以评价指标和分析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从系统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功能开发、软硬件配置等几个方面建立了由基本信息查询模块、田间试验模块和模式评价模块组成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3)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分别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模式环境进行了优化,并对工程模式进行空间布局优化,提出了模式优化方案。提炼出粮食安全前提下的品质提升原则、技术适宜前提下的鼓励先进原则、经济可行前提下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和组织配套前提下的适度规模经营原则等4项模式优化原则。在总结日本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双季稻区的特点,对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工厂化育秧与拌浆育秧、不同育秧基质育秧、机插秧与人工抛秧、窄行距插秧、乘坐式插秧和手扶式插秧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农机与农艺融合,提出了技术模式优化的方向。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模式研究当中,以地势、交通、距稻田距离作为主要因素,探讨了组织分布优化的方法。采用泰森多边形分析方法,研究了能使距离成本最低的作业服务范围优化的方法。从作业服务内容、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方式、合作行为、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扶持措施、农机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等方面重点研究了农机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机制优化问题。利用比较分析和调查统计的方法,对模式环境的4个要素优化进行了研究。运用GIS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南方双季稻区适宜于不同工程模式的4大类区域类型。

廖晓莲,高英武,江波[2](2010)在《湖南省农机跨区作业调查分析》文中指出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水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80%左右,也是农机跨区机收的重点区域之一。为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其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对促进湖南省的农机化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湖南省联合收获机需求量的分析,预测湖南省在2010年底即可基本实现水稻收获环节的机械化。

湖南省农机局办公室[3](2009)在《2009年度湖南省农机化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12月8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省农业厅党组决定,涂文波同志任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2008年12月26日全省农机系统三位同志荣获2008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根据《农业部

本刊记者[4](2008)在《突出特色,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全省市州农机局长常德座谈会发言摘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德市农机局局长陈磊抓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水稻栽插机械化常德市农机部门通过农机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促进了水稻插秧机的较快发展。汉寿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插秧机推广示范领导小组,市农机局在武陵区农机局配合下建立了100hm2(1500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

廖晓莲[5](2007)在《水稻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研究 ——基于湖南省跨区机收情况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对于实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以及在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和“三农”问题的解决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概述了跨区作业的内涵、种类及特点、产生原因与发展历程、意义及目的;并以湖南省为试验基点,以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情况调查为基础,全面分析跨区作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用灰色理论建立了联合收获机的预测模型并对湖南2007年至2011年这五年联合收获机拥有量做出了预测;提出了跨区作业的三种组织模式与三种组织方案;以沅江市成立的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服务合作社为个案分析了市场主体的行为和作用;阐述了跨区作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跨区作业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析了跨区作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最后就当前跨区作业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跨区作业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投资联合收获机进行跨区作业,投资回收期都在其使用的年限内收回了投资;跨区作业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联合收获机的发展和湖南的机收水平提高。

蔡敬文,廖晓莲,江波[6](2007)在《湖南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情况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模式,被农业部称为农机化工作的精品。近年来,跨区作业已由跨区机收小麦为主向跨区机收水稻延伸。在此,首先介绍湖南省历年来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的有关情况,然后在对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湖南省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健康发展。

雷映波[7](2007)在《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党和政府及时做出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决策。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机化重点是在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进而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优势领域。现在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开展一次农机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急需解答的现实课题。本文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从分析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程、特点入手,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与要求分析,来识别目前农机化结构调整的机会与挑战。然后通过对湖南农机化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识别现阶段农机化结构调整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农机化发展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想、目标、模式及所需采取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机化围绕种植业发展已成历史,目前已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此,必须实施农机化发展适应性战略,通过把农机化发展定位在“高、新、精”水平上,以逐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协调、功能完备、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机化新框架来实现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步发展。

蒋华权[8](2004)在《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机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万清[9](2002)在《湖南跨区机收跨出一大步》文中研究说明2002年4月10日,农业部跨区机收办以【2002】1号文印发了《关于表彰2000-2001年度全国跨区机收工作先进单位、个人的通报》,其中湖南榜上有名的是:

邓勇[10](1999)在《“统分结合”下的农机事业发展思考》文中指出

二、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机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机收(论文提纲范文)

(1)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区域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相关理论基础
    2.2 相关方法和工具
第三章 模式构建研究
    3.1 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3.2 模式构建系统框架
    3.3 典型模式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式评价研究
    4.1 评价目标与原则
    4.2 指标筛选
    4.3 权重设置
    4.4 标准值确定
    4.5 评价方法选择
    4.6 软件平台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式优化研究
    5.1 优化目标和原则
    5.2 技术模式、组织模式和模式环境优化
    5.3 基于GIS方法的工程模式空间布局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典型案例分析
    6.1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概况
    6.2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总结
    6.3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评价
    6.4 广西贵港市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5)水稻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研究 ——基于湖南省跨区机收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跨区作业简介
        1.1 跨区作业内涵、种类及特点
        1.2 跨区作业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历程
        1.3 跨区作业的作用
        1.4 跨区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跨区作业的研究现状
    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湖南跨区作业情况调查与数据分析
    1. 历年来跨区作业情况梳理
    2. 跨区作业情况调查表的设计
    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跨区作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1. 跨区作业市场供给分析
        1.1 跨区作业的组织模式
        1.2 跨区作业服务队组织方案
    2. 跨区作业市场需求分析
        2.1 全国水稻种植分布情况
        2.2 水稻主产省适宜机收面积
        2.3 全国水稻收获时间
    3. 湖南联合收获机发展现状、趋势与需求分析
        3.1 发展现状
        3.2 联合收获机发展趋势预测
    4. 湖南跨区作业的地域性差别与拓宽领域思路
    5. 小结
第四章 跨区作业市场主体作用及行为分析
    1. 政府在跨区作业市场中的作用
    2. 中介服务组织(中介经纪人)在跨区作业市场中的作用
    3. 跨区作业服务供给市场的行为
    4. 跨区作业的需求市场行为
    5. 沅江市跨区机收服务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
    6. 小结
第五章 跨区作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1. 前期准备工作
    2. 跨区作业中的组织、服务和管理工作
    3. 后期扫尾总结工作
    4. 小结
第六章 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1. 水稻收获环节的机械选择及年作业量的确定
    2. 作业成本分析
    3. 投资回收期与投资利润率分析
    4. 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5. 跨区作业效益降低的原因分析
    6. 小结
第七章 跨区作业中的问题与对策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对策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湖南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南省历年来跨区机收作业情况
2 跨区机收作业情况调查表的设计
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1 数据的收集
    3.2 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
        3.2.1 操作机手有关情况
        3.2.2 联合收割机购买情况
        3.2.3 跨区机收作业收入情况
        3.2.4 跨区机收作业情况
4 小结

(7)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 问题的提出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2.1 有利于提高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战略的认识
        3.2.2 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科学性
        3.2.3 有利于增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动性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业结构调整历程与现状及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与要求
    1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2 农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3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3.1 考虑了农业结构的复杂展性和多层次性
        3.2 兼顾"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3.3 跳出传统农业圈子来进行调整
        3.4 与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3.5 将农副产品深加工放在突出位置
        3.6 重视区域结构调整
        3.7 顺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需要
    4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及要求
        4.1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4.2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新要求
    5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5.1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需要农业机械化
        5.2 加快畜牧业和水产养殖机械的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
        5.3 确保农副产品加工增值需要农业机械化
        5.4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需要农业机械化
        5.5 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需要农业机械化
        5.6 发展特色农业需要农业机械化
        5.7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
    6 小结
第三章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矛盾
    1 湖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2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2.2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3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矛盾
        3.1 结构性矛盾突出,有效供给不足
        3.2 种植业与林、牧、渔各业之间拥有农业机械量不合理
        3.3 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落后于先进地区,各地区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3.4 农业机械化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农业机械效能发挥
    4 小节
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
    1 适应性内涵
    2 适应性特征
        2.1 合理性
        2.2 全面性
        2.3 多样性
        2.4 优化性
    3 影响因素
        3.1 农业机械的装备结构
        3.2 农业机械的技术储备
        3.3 农业机械的比较替代效应
        3.4 农业机械的宏观管理政策
    4 小节
第五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性战略模式
    1 适应性战略内涵
    2 适应性战略目标
    3 适应性战略思路
        3.1 农业机械化是为农、林、牧、副、渔业服务的
        3.2 农业机械应从数量型逐渐向质量、高效型转化
        3.3 抓紧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
        3.4 把农业机械服务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3.5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
        3.6 实现突破式的可持续发展
    4 遵循的基本原则
        4.1 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4.2 发展伴调整、调整促发展原则
        4.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4.4 整体效益原则
    5 适应性战略基本内容
        5.1 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使农机装备向现代化方向突破
        5.2 调整农业机械化作业范围,使作业向深层次方向延伸
        5.3 调整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5.4 调整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使其向优化方向推进
        5.5 调整农机管理与发展理念,使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6 基本措施
        6.1 加强农机科研、狠抓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是关键
        6.2 以购机补贴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机结构调整
        6.3 农机管理部门转轨变型与加强宏观管理是内因
        6.4 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根本
        6.5 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是基础
    7 小节
第六章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性战略模式的灰色评价
    1 基本理论框架
        1.1 确定评价指标集
        1.2 确定加权子集
        1.3 确定评价量样本矩阵
        1.4 确定评价等级
        1.5 确定评估灰类
        1.6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1.7 计算灰色评估权位及模糊权矩阵
        1.8 算出模糊综台评判矩阵
        1.9 计算评价结果
    2 实例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2.2 确定指标权重
        2.3 确定评价等级
        2.4 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2.5 确定评价灰类
        2.6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
        2.7 计算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A综合评价值
    3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机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工程模式研究[D]. 黄凰.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2]湖南省农机跨区作业调查分析[J]. 廖晓莲,高英武,江波. 农机化研究, 2010(08)
  • [3]2009年度湖南省农机化大事记[J]. 湖南省农机局办公室. 湖南农机, 2009(12)
  • [4]突出特色,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全省市州农机局长常德座谈会发言摘要[J]. 本刊记者. 湖南农机, 2008(08)
  • [5]水稻联合收获机跨区作业研究 ——基于湖南省跨区机收情况的调查分析[D]. 廖晓莲.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6]湖南水稻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情况调查与分析[J]. 蔡敬文,廖晓莲,江波. 现代农业装备, 2007(10)
  • [7]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D]. 雷映波.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8]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机收[J]. 蒋华权. 湖南农机, 2004(06)
  • [9]湖南跨区机收跨出一大步[J]. 陈万清. 湖南农机, 2002(03)
  • [10]“统分结合”下的农机事业发展思考[J]. 邓勇. 湖南农机, 1999(04)

标签:;  ;  ;  ;  ;  

永州收割机发展与跨区域收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