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育苗工程加快苗圃产业化进程

实施育苗工程加快苗圃产业化进程

一、实施种苗工程 加速苗圃产业化进程(论文文献综述)

史云光[1](2018)在《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对城市生态环境要求日益增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生态文明之路,发展森林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典范。我国的园林绿化苗木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现代农业的“朝阳产业”和“生态产业”。作为城市绿化支柱产业的苗木产业,从某种角度说,它是做好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因而,对于苗木产业发展的研究尤为关键,这对于分析我国目前苗木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苗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这会形成一个完善的,专业的产业,从而使得我国苗木产业能够得到稳定有效的发展。华东地区以及长江流域是我国主要的苗木产业聚集地区,花卉苗木产品总量占全国的2/3左右,辐射华南和华北。江苏省是我国传统的苗木生产大省,句容市作为江苏省苗木发展的重点地区,近年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收益明显提升。句容的苗木产业是句容市最具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绿色支柱产业。二十一世纪以来,句容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扶持林业,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江苏”及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精心培育苗木产业。通过一手抓政策扶持和引导,一手抓多元化投入,使苗木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句容苗木产业发展为研究主体,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方法,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合理性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并结合苗木产业结构相关概念,构成了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苗木产业结构现状、生产制度等实际情况,分析了句容苗木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从节约用水、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等方面,对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调整改进的思路进行整理,确定句容苗木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方向,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研究切实有效。提出了通过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苗木生产方式转变;优化品种结构,重视特色品种开发,构建稳定的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市场化水平,改变苗木产销方式;做好统筹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掌握先进科技,促进种植方式转变等对策,以此为句容市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坚持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改革对提高我市苗木产业稳健高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可推动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和城市绿化工程建设高速有效的的发展。

王瑞[2](2017)在《基于现代苗圃景观规划理论的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景观改造设计》文中提出绿化苗木是城市森林建设与绿化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而苗圃则是绿化苗木的生产基地。苗圃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北京市大东流苗圃(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资源圃建设和综合服务区的景观改造设计,在国内外林业苗圃的理论研究、建设规划、实际生产的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样并实地调研了北京地区82处苗圃后,通过北京市城乡建设的发展定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对北京地区现代苗圃的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结论:(1)现代苗圃是一种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新型苗圃经营形式,苗木栽培与生产是作为其基础功能,同时根据苗圃经营者对于市场的判断与决策,有选择的赋予苗圃观光游憩、科普教育、科技研发以及区域生态等其他职能。现代苗圃的基本特征是依据多功能布局结构,对园区各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将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对苗圃的生产效益、景观效益以及文化效益进行高度整合。现代苗圃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苗圃现状因地制宜,进行系统合理的布局规划,并结合苗圃产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景观艺术手法建设出在结构上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在功能上具有统一性和互补性的现代苗圃。(2)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优良种苗花卉生产示范的窗口。其功能包括苗木栽培与生产、科技研发以及科普示范、区域生态以及观光游览等其他功能,其苗圃景观规划建设主要包括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以及服务设施系统规划等。其主要特点是充分考虑了苗圃现状和周边环境,对场地内的资源要素和优势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和系统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3)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以及文化中心,其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城市景观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北京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适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及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的迫切需求,北京地区苗圃建设应以倡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继承地域文化与农业文化,推动城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作为新的发展方向。(4)北京地区的现代苗圃景观规划应立足于当地社会发展和周边市政建设对苗圃的多方面需求,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理以及资料分析,对待建设苗圃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以及合理的分区布局,营造出符合地域特色,生产与景观和谐统一的苗圃景致,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现代苗圃景观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借鉴价值。

周旭昌,丁贵林[3](2014)在《国有苗圃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主要阐述新形势下国有苗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国有苗圃改革中存在的管理机制僵化,大大限制了国有苗圃的发展空间;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活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特色产品等问题,提出了应明确目标任务,利用价值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苗圃运行机制的激活;国有苗圃的事业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利用林业科技的进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苗木的质量;加强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推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国有苗圃体系;加大政府对国有苗圃的政策支持力度等对策。

蔡建武[4](2014)在《浙江省桐乡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城市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化热潮方兴未艾,现代城市日益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承载压力。建设森林城市、发展城市森林,已成为引领世界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的路径选择。中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审美观念日益提升,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关注度越来越高,绿色、环保、低碳的思想理念已为人们所接受并重视。我国的绿化苗木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取得了长足迅猛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桐乡市绿化苗木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为本市发展地方经济、致富农民、改善生态、休闲观光的新兴产业。但在苗木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和近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桐乡的苗木产业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因此,对我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显得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研究了国内外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并开展实地调查,分析了桐乡市绿化苗木业发展现状、品种规模、区域布局、经营组织、生产科研、案例典范,从政府政策、社会服务、生产规模、营销策略、市场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阐述了苗木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论文研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围绕如何接轨市场,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健全绿化苗木产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化服务;加强全局统筹规划,促进苗木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现代苗木产业园发展与休闲观光农业结合战略,加快区域化、规模化布局,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升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科技水平,促进苗木生产方式、种植方式、产销方式三大转变;苗木产业化与旅游化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培育壮大苗木专业合作社和绿化企业,增强带动农户能力;开展苗木生产综合技术应用,拓展绿化苗木营销渠道,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份额,创新土地流转、产业运行、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绿化苗木产业活力,促进增产增效的措施,以探求因地、因时制宜的苗木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满足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协调、生物多样性环境建设的需要,推动桐乡市绿化苗木业沿着优质、高效、生态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徐群[5](2012)在《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1949年至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城市化是个世界性现象,它同样影响着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化完全背道而驰的趋势是不可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可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21世纪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社会过程。上海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无论其城市化水平或者产业结构演进的程度都领先于我国其它城市。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上海中心城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功能逐步凸显,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1》,2010年末上海户籍人口1412.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仅157.37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8.9%,可见上海已步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从产业结构演进来看,上海也已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缩小,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并已超过半数。反观农业,上海非农业大市,却是一个农业强市。截至2010年,上海的耕地面积为20.10万公顷,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中最低者,但同时,就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产品商品率等方面而言,上海名列前茅。其城市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经验对许多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上海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联动杭州、宁波、南京等地,形成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目前,上海已进入城市化后期,历经了城市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本研究在考察上海城市化与农业发展演化轨迹的基础上,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角度切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上海城市化发展特征及其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上海由一个多功能的工商业城市转变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与此同时,上海的城市化率因各种原因,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到1978年降至58.75%。在这一阶段,温饱问题是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农业的功能是以提供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产品为主,仅在近郊和苏州河沿岸的狭小区域内,出现了较为集中的蔬菜产区,呈现部分城郊农业的发展特征,其他广大区域均以粮棉种植为主,呈现典型的乡村农业发展特征。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地区第一产业业人员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二、三产业,但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乡村工业的兴起,出现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但至改革开放前,第一产业仍吸纳着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从业人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耕地在全市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不断减少,但至1978年仍占到50%以上,仅减少4.9个百分点,总体上形成以农业用地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结构。从1949年到1978年间,上海的农业产值从2.27亿元上升到18.26亿元,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的导向是大力发展工业,于是“以农补工”成为一种趋势,即以“价格剪刀差”等形式通过农业来支持工业的发展。相对而言,所有的资源都向工业倾斜,对农业的投入自然会降低,也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地区的发展在战略上进行了调整,整个城市定位从单一化的工业生产基地逐步向一个多功能的城市改变。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60.72%上升到1999年的73.84%。在这段时期,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对生活质量开始提出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新鲜蔬菜和副食品的需求直线上升,上海地区也相应呈现出城郊农业的典型特征,畜牧业快速发展,并在后期出现都市农业的萌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农村青壮男性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女性和老年劳动力在总体农业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从1979年到1999年间,耕地面积由35.58万公顷下降到29.09万公顷,减少了18.24%,但农业产值从20.41亿元上升到206.90亿元,发展迅速。其中,科技投入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阶段,“以农补工”的情况基本结束,逐步转向“工农自补”,并在后期开始出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情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战略调整,上海在迈入新世纪之际,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并朝着经济、物流、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和长三角大都市带龙头的方向积极建设。上海的城市化率在2000年已接近75%,到2010年达到88.9%,进入城市化后期。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2000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达到50%以上。2000年,上海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到2010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表明上海进入中等发达经济体行列。这一阶段,上海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的农业发展进入到都市农业阶段,农业的多元功能作用开始显现。在对上海城市化不同阶段对农业发展影响考察的基础上,第五章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总结。首先从上海城市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上海交通建设发展促进农业贸易开展、上海农业科技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其次,从上海城市定位和功能变化制约农业发展、上海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双重下降、上海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大量侵占三个方面归纳了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作用;最后,文章就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影响研究的结果对于其它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农业发展之时可以借鉴的地方,提出八大建议,分别为:把握一般规律,着重战略规划;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单位产出;有效保护耕地,确保安全供给;合理分流人员,促进城乡融合;规划交通建设,促进贸易流通;防治环境污染,保障持续发展;借力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升级;加大创新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刘红[6](2011)在《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林分质量、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供给,维持森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苗发展决定着我国营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种质资源保护不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良种选育推广薄弱,扶持政策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不强,与发展现代林业和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管理工程科学、经济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专题研究、典型案例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现场调查、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林业学科与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林木种苗发展的理论技术体系、研发生产供应管理体系、技术经济政策体系为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世界林木种苗发展特点,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中国林木种苗发展典型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城乡发展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阐述了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林木种苗发展的系统工程论”的构想及其体系作为基础的现代林木种苗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以及林木种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途径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林木种苗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用心探索。笔者建议,林木种苗事业建设是国家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中国的林木种苗事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长期的国家林木种苗发展体系和保障机制,即:科技创新和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种苗技术要求特点出发,按主导功能和生产目的,将林木种苗建设划分为公益性种子建设工程(包括,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选育、林木良种生产和林木种子贮备等工程)、商品性苗木培育工程(包括,绿化观赏苗木培育、造林绿化的各类种植材料培育等工程)和兼融性种苗建设工程(包括,林木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工程)三大类,进而制定不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陈幸良[7](2008)在《林木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将林木育种与其成果产业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采用理论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林木育种到成果产业化的整个过程。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林木育种这一知识技术产品的经济学特征,通过研究育种创新活动所涉及的关联系统,提出育种协同创新的对策;分析育种成果产业化的运行特征,剖析林木育种成果转化机制,以及产业化过程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产业化的引导政策;通过分析育种与产业化的关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机制,利益分配格局,组织和效率等,揭示育种成果产业化的规律。研究认为,林木育种的本质在于其是进行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其成果要形成产业化,要对其组织形态、市场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机制方面进行调整,加大政府服务和市场规范力度。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和SCP范式,分析油茶良种选育和产业化案例,分析了油茶良种选育和产业化经验及模式,对育种成果进行绩效评估,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其结构组成为四个层次、两个系统、14个指标。根据前人对产业组织研究的经验,提出了林木育种成果产业组织SCP范式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从中导出政府干预的政策性建议。本文还对良种补贴这一具体政策实施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本文从科技创新体系、政策机制、政府管理、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4条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首次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来研究林木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内容,全面研究林木育种到产业化过程的各个环节,为国家制定林木育种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研究了林木育种协同创新机制,揭示了林木育种成果产业化的运行特征和规律,为提高林业生产组织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基础依据;研究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种苗产业政策,提出了林木种子生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的管理和技术对策,将有利于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宋占邦[8](2008)在《迭部林区种苗公司生产运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林业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这不仅表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方面,同样反映在林业企业的管理上。这就给种苗公司的产业化发展带了很大的影响。迭部林业局种苗公司在过去几年的生产运营过程中,逐渐显露出管理上的不足,生产运营极不规范,因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种苗公司生产运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改善公司生产运营的对策。本文从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演变入手,从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的一般理论出发,对种苗公司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认为,由于种苗公司的人员分布状况、管理人员结构、管理人员任命制、中层管理人员的不合理兼职及其与林业局的从属关系等的不合理性,使得在公司范围内未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严重影响到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论文通过种苗生产单价、近三年的营业情况统计等资料分析,找到了种苗公司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根据各苗圃中心存苗的生长情况、销售苗木的质量情况,揭示了种苗公司在其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性。最后,结合种苗生产运营的特点,从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的引进、人力资源开发、竞争机制的引入、经营方式、产品销售渠道、销售管理、顾客管理、售后服务、薪酬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公司生产运营的对策措施,包括:质量管理中制定种量质量标准、种苗生产过程质量标准及制定相关的检查验收办法等;成本管理方面经过科学调查制定种苗生产各环节的劳动定额、单价,制作成本卡、通过物资需求与采购信息与计划,减少库存和物资调配过程中的运输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计划、激励机制及公司管理人员作用等,以期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荆建[9](2007)在《阳泉市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发展协调,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是"十一五"林业规划的核心,也是今后长期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抓好林木种苗生产这一关键环节,促进产业化发展步伐,真正发挥其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作用。随着我国六大林业工程的全面启动以及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市场对苗木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尽快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是适应现代化林业工程造林的需要的,本文通过对阳泉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提出了促进阳泉市种苗产业化发展的一些建议。

刘涛[10](2007)在《浅议依靠科技提高杨树林区种苗质量》文中认为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苗的生产与供应关系到林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本文介绍了杨树林区林木种苗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建立全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实行分类经营、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二、实施种苗工程 加速苗圃产业化进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种苗工程 加速苗圃产业化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1)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句容市苗木业发展现状
    一、句容市发展苗木产业的基础条件
    二、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章 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苗木产业发展的认知不足,观念落后
    二、产业化程度较低
    三、有效的市场调控措施的缺乏
    四、苗木品种档次不高,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五、政府对种植户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够
    六、苗木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七、种植用田面积减少,种植成本增加
第三章 国内外苗木产业发展经验
    一、美国、日本苗木产业发展经验
    二、国内苗木产业发展具代表性地区经验
第四章 加快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苗木生产方式转变
    二、提升市场化水平,改变苗木产销方式
    三、做好统筹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四、掌握先进科技,促进种植方式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现代苗圃景观规划理论的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景观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我国现代苗圃研究进展
        1.3.2 国外现代苗圃研究进展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查阅法
    2.2 实地调研法
    2.3 实证分析法
3 现代苗圃景观规划理论探讨
    3.1 现代苗圃概念界定
    3.2 现代苗圃景观规划基本理论探讨
        3.2.1 园林美学理论
        3.2.2 生态学理论
        3.2.3 经济学理论
        3.2.4 旅游学理论
    3.3 现代苗圃景观规划模式初探
        3.3.1 景观规划模式概述
        3.3.2 现代苗圃景观总体规划模式初步探讨
    3.4 现代苗圃景观规划方法
        3.4.1 规划思路
        3.4.2 规划流程
        3.4.3 规划内容
4 北京地区苗圃评析
    4.1 北京地区苗圃现状评析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内容
        4.1.3 调研结果与分析
    4.2 北京地区苗圃景观现状评析
        4.2.1 北京地区苗圃景观现状分析
        4.2.2 北京地区现代苗圃景观规划的思路
5 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景观改造设计
    5.1 规划建设背景
    5.2 项目概况
        5.2.1 区位概述
        5.2.2 自然条件概述
        5.2.3 社会条件概述
    5.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依据
        5.3.1 规划指导思想
        5.3.2 规划原则
        5.3.3 规划依据
    5.4 项目定位
    5.5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5.5.1 总体布局
        5.5.2 功能分区
    5.6 景观系统规划
        5.6.1 景观带设计
        5.6.2 景观节点设计
    5.7 道路系统规划
    5.8 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5.8.1 标识系统设计
        5.8.2 游憩设施设计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地区调研苗圃名录
附录B 京地区各类苗圃景观规划调研表
附录C 附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国有苗圃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形势下国有苗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 国有苗圃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
    2.1 先进科技为国有苗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大胆创新为国有苗圃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模范带头作用为国有苗圃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
3 国有苗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国有苗圃改革中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3.2 国有苗圃改革中经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3 国有苗圃改革中科研方面存在的不足
    3.4 国有苗圃改革中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
    3.5 国有苗圃改革中职工管理存在的不足
    3.6 国有苗圃政策支持方面存在的不足
4 走出国有苗圃改革困境的发展对策分析
    4.1 对国有苗圃育苗结构进行调整
    4.2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国有苗圃的现代化进程
    4.3 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4.4 完善干部职工的考核方式
    4.5 加大政府对国有苗圃的政策支持
    4.6 国有苗圃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4)浙江省桐乡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苗木业发展现状及动态
        1.2.1 国外苗木业发展现状
        1.2.1.1 意大利苗木产业
        1.2.1.2 美国苗木产业
        1.2.1.3 荷兰苗木产业
        1.2.1.4 日本苗木产业
        1.2.1.5 国外苗木产业发展模式特征
        1.2.1.6 国外苗木产业发展定位
        1.2.2 国内苗木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动态
        1.2.2.1 国内苗木业发展历程
        1.2.2.2 国内苗木业发展现状
        1.2.2.3 国内苗木业发展动态
2 桐乡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2.1 桐乡市苗木业发展历程
    2.2 桐乡市苗木生产近年来概况
        2.2.1 品种与规模
        2.2.2 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比较
        2.2.3 不同经营主体经营状况比较分析
        2.2.3.1 苗农与家庭林场
        2.2.3.2 苗木合作社与苗木场
        2.2.3.3 小型绿化苗木公司
        2.2.3.4 大中型绿化苗木公司
    2.3 政府部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
        2.3.1 制订规划,确定发展方向
        2.3.2 加大扶持,促进转型升级
        2.3.3 构建和谐产业环境,培育成熟专业市场
        2.3.4 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做好社会化服务
    2.4 绿化苗木市场与营销组织发展分析
        2.4.1 建成苗木交易专业市场
        2.4.2 创建网上绿化苗木市场
        2.4.3 组建苗木经纪人团队
        2.4.4 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
    2.5 苗木生产科研
        2.5.1 三杉苗木嫩枝扦插、二段育苗
        2.5.2 品种研发
        2.5.3 大叶榉开发
        2.5.4 桐乡市秋色叶树种资源研究
        2.5.5 科研单位苗木科研
    2.6 桐乡与萧山、金华、常州武进区苗木基地优劣势分析
        2.6.1 萧山区基本情况
        2.6.2 金华市基本情况
        2.6.3 武进区基本情况
        2.6.4 桐乡市基本情况
        2.6.5 四地优劣势比较分析
3 苗木产业化发展实证分析
    3.1 桐乡市梧桐园林市政绿化有限公司
        3.1.1 公司发展历程
        3.1.2 “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经营模式
        3.1.3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3.1.4 拓展园林绿化市场
        3.1.5 加强品牌建设
        3.1.6 公司发展目标
    3.2 桐乡市石门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
        3.2.1 合作社简介
        3.2.2 加强科技攻关,提升产品实力
        3.2.3 发展苗木基地,扩大苗木销售
        3.2.4 注册网页网站,实现网上交易
        3.2.5 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应变市场
4 桐乡苗木业发展主要问题
    4.1 政府政策与社会服务滞后
        4.1.1 政策不健全,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4.1.2 政府服务滞后
        4.1.3 行业管理不规范
    4.2 缺乏全局统筹规划
        4.2.1 苗木业缺乏中、长期产业规划
        4.2.2 品种及规划跟不上市场变化
        4.2.3 生产面积剧增,产品结构不合理,供需结构失调
    4.3 苗木产业化程度低
        4.3.1 品牌意识淡薄、优势品种较单一
        4.3.2 土地和劳动力制约,规模小、经营分散
        4.3.3 生产、种植、产销方式比较落后
    4.4 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4.4.1 栽培技术较落后
        4.4.2 科技投入较少,缺乏技术创新力
        4.4.3 科技意识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低
    4.5 缺乏专业物流体系和市场调控手段
        4.5.1 经纪人队伍素质不高
        4.5.2 组织内部联系松散,组织化程度不高
        4.5.3 专业市场建设不完善
        4.5.4 信息交流不畅
    4.6 外部市场影响
        4.6.1 市场需求减少,苗木在苗圃间周转
        4.6.2 苗木产业呈周期性过热发展
        4.6.3 机遇与风险共存
5 桐乡苗木业发展对策
    5.1 完善政府职能,健全花卉苗木产业保障体系
        5.1.1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
        5.1.2 政策推动,改善苗木产业化发展环境
        5.1.3 加强社会化服务
        5.1.4 加强行业管理,创造和谐产业氛围
    5.2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苗木产业结构调整
        5.2.1 加强产业中长远规划,形成区域规模优势
        5.2.1.1 绿化苗木产业园
        5.2.1.2 杭白菊产业园
        5.2.1.3 休闲观光农业园
        5.2.1.4 苗木产品流通业
        5.2.2 以绿化理念发展为导向,及时调整规划
        5.2.3 以市场动态变化为方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5.3 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苗木生产方式转变
        5.3.1 突出桐乡特色,强化品牌战略
        5.3.2 充分发挥苗木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
        5.3.3 充分发挥苗木合作社职能和组织作用
        5.3.4 积极开展区域间苗木产业交流和组织合作
        5.3.5 提高苗木基地质量水平,高标准建设
    5.4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苗木种植方式转变
        5.4.1 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5.4.2 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科技的核心作用
        5.4.3 注重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5.4.4 加强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的培养
    5.5 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苗木产销方式转变
        5.5.1 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作用
        5.5.2 构建信息平台,做好网络市场
        5.5.3 充分发挥经纪人积极作用
        5.5.4 把握美丽中国、森林城市、美丽乡村、旅游大县、“五水共治”机会
        5.5.5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个人简历

(5)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1949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的说明
    二、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论文的学术创新点
    三、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上海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第一节 上海的地理沿革概述
    一、海岸线变迁
    二、上海的行政沿革
第二节 上海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基本自然环境
    二、农业自然环境
第三节 上海的社会经济条件
    一、上海的人口结构
    二、上海的经济发展
    三、上海的交通运输
第四节 上海地区农业发展概略
    一、古代上海农业的发展概况
    二、近代上海农业的发展概况
    三、现代上海农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1949年到1978年上海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单一工业化大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城市化状况
    二、人口增长促进粮棉油生产
    三、农业从业人员变化分析
    四、农业教育的发展及农业人口素质的提高
第三节 经济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城市化状况
    二、经济城市化带动农业总产值增长
    三、农业的功能定位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五、环境污染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农业科技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七、纺织业的发展促进棉花的生产
    八、经济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的兴起
    九、工农关系:农业支持工业
第四节 空间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空间城市化状况
    二、城市建设逐步侵占耕地
    三、交通发展促进农业贸易
    四、农业产业布局的变化
    五、滩涂围垦造地
第五节 小结
    一、1949年到1978年上海城市化概况
    二、1949年到1978年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1979年到1999年上海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由“单一工业化城市”向“多功能城市”转型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人口城市化状况
    二、人口城市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
    三、农业从业人员变化分析
    四、农业教育的发展及农业人口素质的变化
第三节 经济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城市化状况
    二、经济城市化带动农业总产值增加
    三、农业功能定位以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导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五、环境污染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农业科技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七、纺织业的没落导致棉花生产骤然下降
    八、经济城市化促进农村工业快速发展
    九、工农关系:工业初步反哺农业
    十、经济城市化酝酿都市农业萌芽
第四节 空间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空间城市化状况
    二、城市建设快速侵占耕地
    三、交通发展促进农业贸易
    四、农业产业布局的变化
    五、滩涂围垦造地
第五节 小结
    一、1979年到1999年上海城市化概况
    二、1979年到1999年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2000年至今上海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多功能国际化大都市初步形成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人口城市化状况
    二、人口城市化要求农产品供给内外结合
    三、农业从业人员变化分析
    四、农业教育的发展及农业人口素质的变化
第三节 经济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城市化状况
    二、经济城市化带动农业总产值增长
    三、都市农业定位确立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五、环境污染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农业科技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七、工农关系:工业大规模反哺农业
    八、都市农业全面发展
第四节 空间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空间城市化状况
    二、城市建设加速侵占耕地
    三、农业产业布局的变化
第五节 小结
    一、2000年至今上海城市化概况
    二、2000年至今上海城市化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
    一、上海城市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二、上海交通建设发展促进农业贸易开展
    三、上海农业科技发展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作用
    一、上海城市定位和功能变化制约农业发展
    二、上海城市化发展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下降
    三、上海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大量侵占
第三节 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借鉴作用
    一、把握一般规律,着重战略规划
    二、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单位产出
    三、有效保护耕地,确保安全供给
    四、合理分流人员,促进城乡融合
    五、规划交通建设,促进贸易流通
    六、防治环境污染,保障持续发展
    七、借力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升级
    八、加大创新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参考文献
(一) 方志类
(二) 专着类
(三) 论文类
(四) 学位论文类
(五) 电子文献类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背景
        1.1.2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及供应体系概况
        1.1.3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
        1.1.4 林木育种和苗木培育科学研究进展
        1.1.5 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
        1.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2 林木种苗发展比较研究
    2.1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2.1.1 第一阶段: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
        2.1.2 第二阶段:研究试点阶段(1960年代初~1978年)
        2.1.3 第三阶段:基地生产阶段(1978~1999年)
        2.1.4 第四阶段:依法治种阶段(2000~2009年)
    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空间比较研究
        2.2.1 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
        2.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发展特点比较
    2.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SWOT分析
        2.3.1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优势分析
        2.3.2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机遇分析
        2.3.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不足与危机分析
    2.4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方向
        2.4.1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
        2.4.2 建立林木良种生产和良种苗木培育扶持制度
        2.4.3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利用
        2.4.4 加快林木良种选育进程
        2.4.5 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2.4.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林木良种和种苗质量意识
    2.5 本章小节
3 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发展理论体系研究
    3.1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1.1 概念
        3.1.2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形成
        3.1.3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2 林木种苗发展与中国林业分工理论
        3.2.1 中国林业分工理论内涵
        3.2.2 林业分工理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指导意义
    3.3 林木种苗发展与现代林业理论
        3.3.1 世界各国现代林业思想
        3.3.2 中国现代林业理论内涵
        3.3.3 用现代林业理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4 林木种苗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
        3.4.1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3.4.2 生态文明理论内涵
        3.4.3 林业和林木种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
    3.5 林木种苗发展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3.5.1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3.5.2 系统创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5.3 霍尔三维结构(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
        3.5.4 用系统工程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6 林木种苗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理论
        3.6.1 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
        3.6.2 分析
    3.7 林木种苗发展与公共管理理论
        3.7.1 公共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3.7.2 公共政策理论
        3.7.3 公共财政理论
        3.7.4 行政法理论
    3.8 林木种苗发展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3.8.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内涵
        3.8.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基础
        3.8.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
    3.9 林木种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3.9.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9.2 科学发展观
        3.9.3 林木种苗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3.10 战略管理理论与国家种苗发展体系
        3.10.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3.10.2 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构想
    3.11 本章小节
4 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
    4.1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1 研究背景
        4.1.2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4.1.3 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4 主要启示
    4.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1 研究背景
        4.2.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核心内容
        4.2.3 浙江省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4 林木良种创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成效分析
        4.2.5 主要启示
    4.3 河南省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基地发展典型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发展历程
        4.3.3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经营形式及主要特点
        4.3.4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成效分析
        4.3.5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主要经验
        4.3.6 主要启示
    4.4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4.1 研究背景
        4.4.2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核心内容
        4.4.3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成效分析
        4.4.4 主要启示
    4.5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1 研究背景
        4.5.2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3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成效分析
        4.5.4 主要启示
    4.6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典型研究
        4.6.1 研究背景
        4.6.2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核心内容
        4.6.3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典型案情分析
        4.6.4 主要启示
    4.7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
        4.7.1 研究背景
        4.7.2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核心内容
        4.7.3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成效分析
        4.7.4 主要启示
    4.8 本章小节
5 国家林木种苗供需研究
    5.1 全国林木种苗供需现状
        5.1.1 林木种子供需情况
        5.1.2 苗木供需情况
        5.1.3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种苗生产供应应对措施
    5.2 发展趋势分析
        5.2.1 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
        5.2.2 追求质量——品质优良化
        5.2.3 多元体制——分工合理化
        5.2.4 市场运作——运作市场化
        5.2.5 法制环境——管理规范化
        5.2.6 强化服务——服务社会化
    5.3 需求预测
        5.3.1 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大量品种丰富的良种壮苗
        5.3.2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林木种苗发挥更大作用
        5.3.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更高要求
        5.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木种苗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5.3.5 城市绿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林木种苗的发展空间
        5.3.6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造林对林木种苗生产和供应提出了紧迫和艰巨任务
    5.4 本章小节
6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6.1 战略思想与指导方针
        6.1.1 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6.1.2 确认识和把握林木种苗发展的十大关系
        6.1.3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
        6.1.4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体系(种苗"四化"的指导方针和种苗"四大体系"建设)
    6.2 战略布局与战略目标
        6.2.1 战略布局
        6.2.2 战略目标
        6.2.3 战略途径
    6.3 战略重点
        6.3.1 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6.3.2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6.3.3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
        6.3.4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本章小节
7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
    7.1 国家林木种苗科技发展战略问题
        7.1.1 战略目标
        7.1.2 战略重点
        7.1.3 战略措施
    7.2 公益性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战略问题
        7.2.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战略问题
        7.2.2 林木良种繁育战略问题
        7.2.3 林木种子贮备战略问题
    7.3 苗木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7.3.1 战略目标
        7.3.2 战略布局和重点
        7.3.3 战略措施
    7.4 兼容性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4.1 重点林木采种基地发展战略问题
        7.4.2 重点国有苗圃发展战略问题
    7.5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5.1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与现状
        7.5.2 战略目标
        7.5.3 战略重点
        7.5.4 战略措施
    7.6 国家林木种苗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7.6.1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2 油茶产业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3 城市绿化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5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7 林木种苗发展的监管和服务战略问题
        7.7.1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问题
        7.7.2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问题
    7.8 本章小节
8 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8.1 现行政策回顾及理论分析
        8.1.1 林业政策取向与种苗建设
        8.1.2 林木种苗发展政策回顾
        8.1.3 当前林木种苗政策落实不到位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
        8.1.4 理论分析
    8.2 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国家支持体系
        8.2.1 林木良种财政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林木种苗财政支持建议
        8.2.3 广泛的民间投入机制
    8.3 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研究
        8.3.1 我国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现状
        8.3.2 基本思路
        8.3.3 建立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议
    8.4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系和多元化运行机制研究
        8.4.1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制现状
        8.4.2 基本思路
        8.4.3 主要任务和内容
        8.4.4 完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机制的建议
    8.5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8.5.1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现状
        8.5.2 基本思路
        8.5.3 健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议
    8.6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研究
        8.6.1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现状
        8.6.2 基本思路
        8.6.3 完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建议
    8.7 本章小节
9 结论
    9.1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时空和内外部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方向
    9.2 初步建立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理论技术体系,为构建林木种苗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9.3 通过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建立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典型模式
    9.4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供需状况,预测了林木种苗发展趋势
    9.5 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战略,构建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框架
    9.6 理清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分别提出了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
    9.7 完善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体系,提出了林木种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
    1 发表的论文
    2 编着的书籍
    3 获得的奖项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7)林木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 研究的难点
    1.4 创新之处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林业产业化研究与实践
        1.5.2 林木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趋势
        1.5.3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林木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木育种和林木遗传育种
        2.1.2 林木遗传改良和林木育种学
        2.1.3 产业与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产业经济学分析
        2.2.2 技术经济学分析
        2.2.3 制度经济学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林木育种与产业化的关联分析
    3.1 林木育种与科技产业化的关联
        3.1.1 林木育种协同创新机制
        3.1.2 林木育种产业化取向
    3.2 林木育种与林业产业化的关联
        3.2.1 产业联结
        3.2.2 运行特点
    3.3 林木育种与现代林业的关联
    3.4 林木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分析
        3.4.1 利益分配机制
        3.4.2 营运约束机制
        3.4.3 基本保障机制
        3.4.4 宏观调控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林木育种成果转化绩效评估
    4.1 林木育种成果转化与林木育种成果产业化
        4.1.1 林木育种成果转化过程界定
        4.1.2 林木育种技术成果转化模式
    4.2 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评价方法
        4.2.1 评价方法介绍
        4.2.2 技术成果绩效的评价原则
        4.2.3 技术成果绩效评估指标的特征
    4.3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4.3.2 模型的建立
        4.3.3 指标量纲的统一化处理
        4.3.4 评价结果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林木育种成果产业化模式框架设计
    5.1 林木育种产业组织SCP 范式框架
        5.1.1 市场结构
        5.1.2 市场行为
        5.1.3 市场绩效
    5.2 产业化的一般模式选择
    5.3 林木育种成果产业体系构建
        5.3.1 良种培育与规模繁殖
        5.3.2 种苗产业化经营
        5.3.3 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撑
    5.4 林木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的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林木种苗产业与良种产业化的运行
    6.1 林木种苗产业供需分析
        6.1.1 西方发达国家种苗产业现状与趋势
        6.1.2 我国种苗产业总体发展状况与趋势
        6.1.3 我国种苗产业的市场供给与需求
    6.2 种苗产业化的市场培育
    6.3 实现良种产业化的重点与难点
        6.3.1 良种产业化实现的障碍分析
        6.3.2 建立良性的推广运行机制
        6.3.3 强化市场需求为导向
        6.3.4 实现科技创新为根本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林木良种选育与产业化案例分析
    7.1 油茶选择育种概述
        7.1.1 油茶研究及成果
        7.1.2 油茶选择育种的过程
        7.1.3 优良无性系和高产新品种的特点
    7.2 油茶良种产业化经验与程序设计
        7.2.1 油茶良种产业化经验
        7.2.2 油茶良种产业化程序设计
        7.2.3 油茶良种产业化的市场结构分析
    7.3 油茶育种成果绩效评估实例
        7.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7.3.2 相关投入产出指标
        7.3.3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7.4 实现油茶良种产业化的进一步讨论
    7.5 福建种苗产业化案例
        7.5.1 主要内容
        7.5.2 成效
        7.5.3 经验总结
        7.5.4 发展计划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案例调查
    8.1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的重要意义
    8.2 国内外的实践
    8.3 实施建议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林木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对策建议
    9.1 强化林木育种科技创新
    9.2 创新林木育种产业化政策机制
    9.3 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
    9.4 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8)迭部林区种苗公司生产运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的提出及研究方向
    1.3 研究框架
2 理论综述
    2.1 运营理论的演变
        2.1.1 生产与运营管理发展历史
        2.1.2 生产运营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
    2.2 生产与运营理论
        2.2.1 企业管理的三大职能及其关系
        2.2.2 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2.2.3 企业生产经营战略
        2.2.4 质量管理
        2.2.5 准时生产制
        2.2.6 精细生产
3 种苗公司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运营现状
        3.1.1 管理机构及人员现状
        3.1.2 生产经营范围及经营状况
        3.1.3 生产成本管理
        3.1.4 销售状况
        3.1.5 财务状况
        3.1.6 投资与收益分配
    3.2 存在问题分析
        3.2.1 经营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3.2.2 生产力低下,科技投入不足
        3.2.3 产品结构不合理
        3.2.4 质量管理不明确
        3.2.5 信息不畅,阻碍发展
        3.2.6 其它管理问题
4 改善种苗公司生产运营的指导思想
    4.1 充分考虑21世纪生产运营的时代特征
    4.2 从种苗业的发展现状出发
    4.3 兼顾种苗业生产运营的发展方向
    4.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5 改善种苗公司生产运营的对策措施
    5.1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5.2 明确企业生产运营战略
    5.3 实施标准化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5.3.1 成本控制程序
        5.3.2 成本控制内容
        5.3.3 成本控制方法
    5.4 遵循种苗生产特点,规划产品结构生产工艺
        5.4.1 充分考虑林业生产的特点
        5.4.2 以市场调查为基础,调整产品方案
        5.4.3 生产规模以及生产过程选择
        5.4.4 种苗生产工艺设计
    5.5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5.1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5.5.2 建立种苗生产质量标准体系
        5.5.3 加强新技术的引进
    5.6 搭建信息化平台,实施信息化管理
    5.7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7.1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培训
        5.7.2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7.3 确立目标责任制,解决好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5.7.4 把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引入用人机制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浅议依靠科技提高杨树林区种苗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苗工作的发展与科技创新
2 种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 对策及建议
    3.1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种苗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2 科学制定规划, 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使种苗产业化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
    3.3 大力推广引进优良品种和树种, 引进新技术,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4 充分发挥种苗科技示范点的作用, 提高全区种苗产业化水平
    3.5 注重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
    3.6 建立种苗信息中心和营销网络, 逐步实现种苗生产、管理、销售现代化

四、实施种苗工程 加速苗圃产业化进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句容市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史云光.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2]基于现代苗圃景观规划理论的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景观改造设计[D]. 王瑞.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3]国有苗圃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 周旭昌,丁贵林. 中国林业经济, 2014(05)
  • [4]浙江省桐乡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蔡建武. 浙江大学, 2014(03)
  • [5]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1949年至今)[D]. 徐群.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6]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 刘红.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7]林木育种及其成果产业化研究[D]. 陈幸良. 南京林业大学, 2008(09)
  • [8]迭部林区种苗公司生产运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宋占邦.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 [9]阳泉市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A]. 荆建. 山西省林木种苗建设研究, 2007
  • [10]浅议依靠科技提高杨树林区种苗质量[J]. 刘涛. 山西林业, 2007(05)

标签:;  ;  ;  ;  ;  

实施育苗工程加快苗圃产业化进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