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填挖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探讨

场地平整填挖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探讨

一、场地平整填挖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靳战刚[1](2021)在《道路工程土石方的测量与计算》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公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道路向山区延伸,大量涉及土石方量测量与计算。传统土石方计算方法存在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因此道路工程土石方测量与计算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分析了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断面法对太平沟风电场场内道路进行测量,并运用南方CASS10.0软件下的断面法对土石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土石方相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便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

李小光,郭少武,宋星杰,李富平[2](2020)在《基于ArcGIS的露天矿山土石方量测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尤其是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通常采用台阶爆破削坡再挂网喷播或修建飘台复绿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土石方量的计算,而且土石削坡量很大。传统方法是基于南方测绘的CASS软件通过断面法、方格法、等高线法、不规则三角网等方法进行计算。这类方法存在内业工作量较大、精度较低等缺点。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点云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下对矿山现状和削坡后通过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建模,将不规则三角网(TIN)转换成栅格模型,并计算填挖方量。通过ArcGIS软件与CASS软件的计算结果对比,采用ArcGIS计算台阶爆破削坡土石方量的计算原理清楚、精度高、速度快、操作过程简单,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来春景[3](2020)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城镇发展受到地形和空间的限制,为了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短缺的制约瓶颈,大多城市通过对低丘缓坡、荒山沟壑等未利用地资源进行科学有序地开发,增加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削山头,填沟壑,平高差,建造人工小平原,将数条沟壑填平形成建设用地。填沟造地和削峁建塬后形成大面积、大厚度的人工填土层,由此产生的高填方建设场地沉降变形和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等一系列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兰州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高填方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黄土的击实特性、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湿化特性。针对压实高填方黄土建设场地的沉降变形和高边坡的稳定问题,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结论如下:1.以研究区填筑体的Q3黄土为研究对象,考虑含水率和击实功的耦合作用,采用击实试验研究了Q3黄土的全击实特性,构建了不同击实条件下的击实曲线模型,确定了全击实曲线的特征参数。采用直接剪切试验、三轴试验、固结压缩试验、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的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压缩变形特性、固结特性、次固结特性和渗透湿化特性。分析了压实黄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应变软化和硬化的非线性特性,构建了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归一化的方法对压实黄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归一化方程。采用一维高压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压实黄土的变形和时效特性,分别构建了压缩应变与竖向应力和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压实土层的次固结沉降计算方法。2.在研究离心模型试验相似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土体固结压缩过程和渗流过程中的相似比。以兰州Q3黄土为填筑材料,设计高填方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考虑含水率、干密度和填筑高度对高填方体沉降变形的影响,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不同填筑高度的填筑体在超重力条件下的沉降变形和稳定时间进行分析,得到了压实黄土高填方填筑体沉降变形与填筑高度的关系曲线,及地基沉降变形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为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的计算与稳定时间的预测提供了方法。3.探讨了高填方原地基和填筑体沉降变形和长期沉降的计算方法,分析高填方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压实黄土高填方的自由场地和沟谷场地在形成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进行数值模拟。考虑原地基的不同处理方式,计算场地的沉降变形。考虑土体模量的应力相关性和非线性特性,采用土体硬化模型对填筑场地变形进行计算,并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考虑沟底宽度和侧岸坡度的影响,对高填方沟谷场地的沉降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沟谷效应对沉降变形的影响。4.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填料类别、填筑高度、坡比和斜坡地基等因素对高填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坡体的变形特性和潜在滑移面的特点。考虑地下水渗流和坡前蓄水等条件,分析了水作用前后对高填方边坡坡体的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5.以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项目为例,提出了压实黄土高填方工程中对原地基处理、填筑体设计和施工、填方边坡设计的质量控制措施。

袁伟,宁德存[4](2020)在《场地平整中土方量计算方法的探讨》文中认为土方量计算是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制定工作计划、成本预算、结算等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有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及DTM法等。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对在场地平整中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给开展类似项目的用户提供了参考的方案。

杨龙[5](2020)在《BIM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不同专业设计成果协同性差、信息传递流失、设计师无止境的重复劳动等原因严重阻碍着我国道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对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运维拆除全生命周期内的价值最大化具有重大帮助。本文从BIM的核心理念要求入手,就BIM在道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设计阶段的应用进行如下研究:(1)本文根据道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BIM设计应用现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归纳并总结设计单位应用BIM的阻碍,并针对BIM应用涉及的各方,提出促进BIM设计应用的合理化建议。(2)建立模型。基于大长线性构造物核心建模软件Civil3D,详细研究了由地形、地质、地物组成的环境模型和道路以及相关专业组成的工程模型建模设计操作步骤,梳理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道路工程建模设计流程。(3)协同设计。本文将协同设计分为参建各方全员参与的管理协同和多专业共同作业的设计协同,阐述了管理协同和协同设计的方式方法,并详细研究了道路工程设计协同阶段主要建模软件与相应其他工程建模软件、集成渲染漫游展示平台等软件之间的数据协同交互方式。(4)成果交付。本文结合当前道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内图纸交付文件编制办法和深度规定的要求,针对不同设计阶段探究BIM成果交付内容及深度要求,并详细研究了交付成果中的分析评价报告、可视化浏览模型、本地化出图和工程量计算。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和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应用,梳理总结了一套BIM在道路工程设计阶段应用的具体方法,为推广和促进道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提供了一些思路。

梁其洋[6](2019)在《农田防护林路渠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由辅助制图向辅助设计方向发展,参数化设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建筑及城市规划领域。本文将参数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针对农林场景的特性提出适合农林工程对象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土地整治规划中的道路、灌溉渠道、防护林与周边环境中密切相连,基于单体工程的设计难以对整个场景进行综合设计。而借助3D GIS技术,设计人员不仅可以整合各种来源的真实地理数据快速设计出最优的规划方案,而且能够充分利用GIS的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分析。本文主要从田间道路、灌溉渠道、防护林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为解决土地预分方案制定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化和二分查找法的地块分配算法。首先生成待分配地块的最小边界几何(Minimum Bounding Geometry,MBG),对MBG进行三角剖分;其次在地块内通过累加三角形的面积执行查找,接近合同面积时采用二分查找法进行微调;最后遍历项目区内所有地块直至生成土地预分配方案。通过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以研究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算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从分配效率、精度和形状指数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自动创建和动态调整土地分配方案的需求。(2)针对田间道路纵横交错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GIS数据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以矢量道路中心线为平面线形数据,以田间道路设计规范、规程为知识规则,实现田间道路的自动化建模。首先,对于弯曲的田间道路,对其进行曲线拟合;其次,从道路中心线提取交叉点,在交叉点处根据道路结构和参数采用中心线平移法生成交叉口模型;最后,基于地形编辑将道路网模型与地形进行无缝融合,最终建立地物一体化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参数化建模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应用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快速建立符合工程规范的三维田间道路网。(3)针对灌溉渠系断面多样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的渠系三维建模方法。首先,以渠道三维中心线和横断面参数为基础,采用横断面放样法生成单体模型、中心线平移法生成渠道交叉口;其次,基于模型运算将上下级渠道组合在一起;最后,基于地形编辑将渠道模型与周围地形进行无缝集成。实现了包含多种断面类型的渠系三维模型在真实坐标下的设计与展示,解决了渠道交叉、分支以及与地形分离的问题,取得了较高的土方量计算精度。实例分析表明,应用参数化建模方法能够基于真实的地理数据建立三维场景,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精度。(4)针对当前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难以自动建模和三维展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库的农田防护林自动配置方法。将道路、渠道、田块的布局所形成的约束条件构建成规则库,设计了带状或块状防护林的自动配置算法。通过构建植被模型库,实现了农田防护林随机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配置。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模型库和规则库建立防护林模型有利于提高防护林配置的规范性和效率,所建立的模型库和规则库可以满足重复利用的需求。

李胜才,宋伟凯,程进明[7](2018)在《基于HDEM程序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土方量计算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了土方计算程序——HDEM程序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快速实现土方批量计算的具体过程。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HDEM程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应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李增超,徐育涛,张西稳[8](2018)在《场地平整中三角网模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场地平整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其填挖方量直接影响土石方投资,成为土石方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需要认识到场地平整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三角网模型积极应用在场地平整过程中不仅确保了场地平整质量还促进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论文这次针对三角网模型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实现对场地平整结果的合理优化,直到计算结果达到标准要求为止。

刘晓凤[9](2017)在《复杂地形下的土方平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方平衡是指对土方进行组织分配,使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所需挖方与所需填方在量上基本对等,确定场地内的取、弃土工作,是竖向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方量的精确度是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控制与施工组织的关键,较于传统的计算方法,研究确定精度更高的理论计算方法对竖向规划的设计、工程成本的降低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广西百色某学院为实例,对山地开发工程的土方平衡工程进行系统化的分块分区域,综合标高、土方量计算、土方调配三方面,通过优化后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和飞时达土方算量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对广西百色某学院各楼块总挖方量、总填方量以及净挖方量以及相对应的土方调配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土方量的计算结果精度差、计算繁杂、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本文理论研究目的,引用地统计学空间插值法计算理论,将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法、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数值模拟高程值分别与实际高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指出,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法拟合精度最高。(2)基于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将球状变异函数拟合曲线与指数变异函数拟合模型曲线与原始高程变异函数拟合曲线进行拟合对比,研究结果指出球状变异函数拟合曲线模型拟合精度更高。(3)利用已优化的空间网络地形和球状变异函数拟合曲线模型,优化克里格权重,将优化后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法与未优化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法进行误差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较于未优化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法,优化后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法计算精度更高。(4)将基于BIM系列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数值模拟土方量与Matlab数值模拟土方量对比,土方量值误差小于5%,土方调运方案也相似,结果较吻合,从侧面也体现了优化后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法计算精度较高。

马宏图[10](2016)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优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往往制约着居住区规划设计,其中平土标高和土方量对总平面布置和工程投资预算有重要意义。如何达到场地、建筑设计一体化,提高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内场地设计的水平,找出最优的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场地竖向设计的思路,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从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相关基本理论入手,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的竖向设计要点,竖向平土标高优化,复杂地形条件下场地土方量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分析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类型的基础上,对比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与平坦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的特点,并根据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要点及设计流程。2)通过总结传统平土标高计算方法,提出将最小二乘法和方格网法结合,同时考虑复杂地形条件下场地的自然地形坡度、场地平面布置要求和场地设计坡度要求等诸多因素。以土方整体填挖平衡,满足复杂地形阶梯式布置时台阶高度为条件,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平土标高费用模型,使所得到的平土标高,既满足填挖方平衡又使场地土方工程总费用最小。3)对常用土方量计算方法和不规则三角网(TIN)建立的DEM模型计算方法总结,通过分析不规则三角网DEM模型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场地土方精确计算和Civil 3D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强大的场地三维处理和土方计算能力。提出结合Civil 3D和克里格内插法优化生成DEM模型来优化土方量的可行性处理步骤。

二、场地平整填挖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场地平整填挖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道路工程土石方的测量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背景
2 常见的4种测量与计算土石方方法分析比较
    2.1 方格网法
        2.1.1 基本原理
        2.1.1. 1 绘制方格网
        2.1.1. 2 计算设计高程
        2.1.1. 3 绘制填、挖边界线
        2.1.1. 4 计算填方、挖方高度
        2.1.1. 5 计算填、挖土石方量
        2.1.1. 6 填方、挖方边界线的放设
        2.1.2 方格网法适用范围
    2.2 等高线法
        2.2.1 等高线法基本原理
        2.2.2 等高线法适用范围
    2.3 断面法
        2.3.1 断面法基本原理
        2.3.1. 1 划分横断面
        2.3.1. 2 画断面图
        2.3.1. 3 断面面积计算
        2.3.1. 4 计算填、挖量
        2.3.2 断面法适用范围
    2.4 DTM法
        2.4.1 基本原理
        2.4.2 DTM法适用范围
3 计算土方量与实际土方量相比较
4 结论

(2)基于ArcGIS的露天矿山土石方量测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土石方量计算方法
    1.1 方格网法
    1.2 断面法
    1.3 等高线法
    1.4 DTM法
2 基于Arc GIS平台的土石方量计算
    2.1 DEM模型
    2.2 TIN转栅格计算土方量的原理
    2.3 应用实例
        2.3.1 使用Arc GIS软件进行土石方量的计算
        2.3.2 使用CASS软件进行土石方量的计算
3 结论

(3)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填方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实黄土工程性质的相关研究
        1.2.2 高填方场地的沉降变形相关研究
        1.2.3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1.2.4 填方工程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的相关研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内压实黄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2.1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2.1.1 研究区的地形地貌
        2.1.2 研究区的地层岩性特征
        2.1.3 研究区的气象与水文条件
        2.1.4 兰州第四系黄土的颗粒组成特征
    2.2 黄土的压实特性
        2.2.1 细粒土的压实机理
        2.2.2 黄土填料压实的影响因素
        2.2.3 土体标准击实曲线的特征分析
        2.2.4 黄土的全击实曲线
    2.3 压实黄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2.3.1 压实黄土的直接剪切试验
        2.3.2 压实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
        2.3.3 压实黄土应力-应变关系归一化特性
    2.4 压实黄土的压缩固结变形特性
        2.4.1 高应力下侧限压缩特性分析
        2.4.2 压实黄土的固结压缩的时间效应分析
        2.4.3 压实黄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分析
    2.5 压实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
    2.6 压实黄土的渗透特性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离心模型试验
    3.1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
        3.1.1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
        3.1.2 离心模型试验的相似性分析
    3.2 黄土高填方沉降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
        3.2.1 离心模型试验设备
        3.2.2 高填方沉降变形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3.2.3 离心模型制作及参数
    3.3 压实黄土填筑体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3.3.1 离心模型试验结果
        3.3.2 离心模型试验中填筑体的沉降变形计算
        3.3.3 压实黄土高填方填筑体沉降变形量与填筑高度的关系
    3.4 压实黄土离心模型试验沉降变形的时效特性
        3.4.1 离心模型试验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3.4.2 离心模型试验中加载过程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4.3 离心模型试验中稳定阶段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研究
    4.1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控制
        4.1.1 黄土高填方场地填筑过程与病害分析
        4.1.2 黄土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的稳定标准
    4.2 高填方场地沉降变形计算
        4.2.1 高填方场地原地基压缩沉降变形分析
        4.2.2 高填方填筑体自身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
    4.3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4.3.1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计算的有限元模型
        4.3.2 压实黄土的固结压缩本构模型
        4.3.3 高填方自由场地沉降变形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4 高填方沟谷场地沉降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
    5.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的特点
        5.1.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病害特征分析
        5.1.2 影响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5.2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5.2.1 边坡稳定性传统计算方法
        5.2.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位移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法
    5.3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
        5.3.1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有限元模型
        5.3.2 压实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4 浸水条件下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5.4.1 考虑地下水渗流的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5.4.2 考虑坡前蓄水条件下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兰州黄土高填方建设场地的工程实施
    6.1 高填方工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6.2 研究区黄土高填方工程项目实施
        6.2.1 黄土高填方底部天然地基的处理措施
        6.2.2 黄土填筑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6.2.3 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
        6.2.4 黄土高填方工程的防洪排水措施
    6.3 研究区工程关键技术效果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编规程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做的科研项目

(4)场地平整中土方量计算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土方量计算方法
    1.1 断面法
    1.2 方格网法
    1.3 DTM法[3]
    1.4 等高线法
2 应用分析
3 结束语

(5)BIM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BIM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BIM设计应用现状分析与建议
    2.1 现状与建议
        2.1.1 现状分析
        2.1.2 应用建议
    2.2 BIM设计软件介绍
        2.2.1 国外道路软件介绍
        2.2.2 国内道路软件介绍
        2.2.3 本论文应用软件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道路工程BIM建模
    3.1 概述
    3.2 环境建模
        3.2.1 地形地物建模
        3.2.2 地质建模
    3.3 工程建模
        3.3.1 平面设计
        3.3.2 纵断面设计
        3.3.3 道路工程
        3.3.4 管线工程
        3.3.5 其他工程
        3.3.6 场地工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协同设计与成果交付
    4.1 概述
    4.2 协同设计
        4.2.1 管理协同
        4.2.2 设计协同数据交互
    4.3 交付要求和内容
        4.3.1 交付要求
        4.3.2 交付内容
    4.4 设计分析评价报告
        4.4.1 场地分析
        4.4.2 设计规范检查
        4.4.3 视线分析
        4.4.4 虚拟驾驶
        4.4.5 行车轨迹模拟分析
        4.4.6 碰撞检查
    4.5 BIM可视化浏览模型
        4.5.1 移动端浏览模型
        4.5.2 场景效果图
        4.5.3 漫游视频
    4.6 本地化出图
        4.6.1 对象与样式
        4.6.2 代码与代码集
        4.6.3 道路平面设计图
        4.6.4 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4.6.5 道路横断面设计图
        4.6.6 竖向设计图
        4.6.7 工程模型渲染图
        4.6.8 样板文件与本地化
    4.7 工程量计算
        4.7.1 土石方与材质计算
        4.7.2 付款项目工程量计算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践应用
    5.1 项目概况
    5.2 建立模型
        5.2.1 场地分析
        5.2.2 场地整平
        5.2.3 停车场设计
        5.2.4 道路设计
        5.2.5 模型整合
    5.3 评价分析
    5.4 计算工程量
    5.5 设计出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农田防护林路渠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学问题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研究的经费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田间道路三维建模
        1.2.2 灌溉渠道三维建模
        1.2.3 防护林三维建模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4 研究区概况
        1.3.5 论文组织与安排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2.1 参数化建模
        2.1.1 参数化的概念
        2.1.2 参数化建模的过程
        2.1.3 线性工程自动建模
    2.2 二三维一体化
    2.3 基于TIN交互的土方量计算
        2.3.1 TIN模型
        2.3.2 土方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2.4 研究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3.1 数据来源
        3.1.1 文字资料
        3.1.2 基础数据
        3.1.3 外业测量数据
        3.1.4 单体工程数据
    3.2 数据处理
        3.2.1 数据预处理
        3.2.2 数据拓扑处理
        3.2.3 地块划分
        3.2.4 土地平整与高程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田间道路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
    4.1 田间道路工程参数设计
        4.1.1 设计参数
        4.1.2 建模方法
    4.2 关键技术与算法
        4.2.1 道路拟合
        4.2.2 道路交叉口建模
        4.2.3 道路与地形融合
    4.3 应用实例
        4.3.1 数据处理
        4.3.2 算法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农田灌溉渠系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
    5.1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5.1.1 技术路线
        5.1.2 建模方法
    5.2 关键技术与算法
        5.2.1 同级渠道交叉
        5.2.2 上下级渠道拼接
        5.2.3 地物融合
    5.3 系统应用验证
        5.3.1 数据准备
        5.3.2 三维渠道建模与土方量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TIN的工程量计算
    6.1 土地整治工程的特点
    6.2 算法设计
        6.2.1 全填或全挖
        6.2.2 半填半挖
    6.3 精度分析
    6.4 误差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农田防护林自动配置
    7.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7.1.1 植被可视化方法
        7.1.2 防护林配置的技术路线
    7.2 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
        7.2.1 防护林规划的配置规则
        7.2.2 防护林配置算法
    7.3 关键技术功能实现
        7.3.1 模型表设计
        7.3.2 模型库管理
        7.3.3 模型的调用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7)基于HDEM程序的土方量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土方量计算方法
    1.1 散点法
    1.2 方格网法
    1.3 DTM法 (不规则三角网法)
    1.4 断面法
    1.5 等高线法
2 基于HDEM程序的土方量计算的原理及方法
3 应用实例
    3.1 数据预处理
    3.2 土方量计算
    3.3 统计土方量
    3.4 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8)场地平整中三角网模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三角网模型应用的概述
3 三角网模型在场地平整中的应用研究
    3.1 土方计算原理
    3.2 不规则三角网体积计算
4 三角网模型应用
    4.1 提取数据
    4.2 土石方计算
    4.3 三棱锥体积计算
5 结语

(9)复杂地形下的土方平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土方平衡理论计算方法
    2.1 土方平衡概述
        2.1.1 土方平衡概念
        2.1.2 土方调配概念
    2.2 常用土方平衡计算方法
        2.2.1 等高线法
        2.2.2 断面法
        2.2.3 方格网法
        2.2.4 几种方法的比较
    2.3 地统计学空间插值法基本理论
        2.3.1 地统计学空间插值法
        2.3.2 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法
        2.3.3 逆距离加权插值法(IDW)
        2.3.4 双线性插值法
    2.4 空间插值法理论数值模拟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理论优化分析研究
    3.1 构造不规则三角网
    3.2 优化不规则三角网
    3.3 建立变异函数(结构分析理论)
    3.4 克里格权重系数校正
    3.5 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的理论数值模拟
        3.5.1 基于Ansys的网格划分及优化
        3.5.2 基于Matlab的理论数值模拟
        3.5.3 基于Matlab的开挖土方量计算
        3.5.4 土方调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IM的土方平衡应用研究及案例分析
    4.1 基于BIM的土方平衡应用研究
        4.1.1 BIM概念及应用
        4.1.2 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
        4.1.3 飞时达软件在土方平衡计算中的应用概述
        4.1.4 飞时达软件在土方平衡计算中的影响
        4.1.5 飞时达软件的土方平衡计算原理
    4.2 基于BIM的土方平衡案例分析
        4.2.1 基于原地形的用地分析
        4.2.2 道路交通规划
        4.2.3 坡度和标高设计
        4.2.4 土方平衡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10)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复杂地形条件居住区场地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结构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研究框架
2 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基本理论概念分析
    2.1 竖向设计目标和内容
    2.2 竖向设计布置原则及要求
    2.3 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类型及平土方式
        2.3.1 台阶式布置类型
        2.3.2 混合式布置类型
        2.3.3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类型选择
        2.3.4 平土方式选择
    2.4 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设计特点及影响因素
        2.4.1 竖向设计特点
        2.4.2 竖向设计的影响因素
    2.5 竖向设计流程
    2.6 本章小结
3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平土标高优化
    3.1 场地平土标高影响因素及确定步骤
        3.1.1 平土标高影响因素
        3.1.2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平土标高确定步骤
    3.2 平土标高确定常用计算方法
        3.2.1 断面法
        3.2.2 方格网法
        3.2.3 最小二乘法
    3.3 复杂地形下场地平土标高的优化模型
        3.3.1 平土标高优化问题分析
        3.3.2 平土标高优化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复杂地形居住区场地土方量计算方法优化
    4.1 土方量计算常用方法
        4.1.1 方格网计算法
        4.1.2 断面法
        4.1.3 等高线法
        4.1.4 DEM法
        4.1.5 几种土方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4.2 不规则三角网(TIN)构建DEM模型
        4.2.1 不规则三角网(TIN)
        4.2.2 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基本算法
        4.2.3 采用不规则三角网(TIN)构建DEM模型计算土方优点
    4.3 结合Civil 3D土方量计算优化分析
        4.3.1 Civil 3D生成DEM模型
        4.3.2 Civil 3D创建曲面过程中的优化
        4.3.3 空间内插法优化曲面的精确生成
        4.3.4 优化曲面模型的土方量计算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平土标高优化模型案例分析
    5.2 优化土方计算案例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场地平整填挖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道路工程土石方的测量与计算[J]. 靳战刚.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05)
  • [2]基于ArcGIS的露天矿山土石方量测算方法研究[J]. 李小光,郭少武,宋星杰,李富平. 金属矿山, 2020(12)
  • [3]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填方建设场地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 来春景.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4]场地平整中土方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 袁伟,宁德存. 四川建筑, 2020(04)
  • [5]BIM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杨龙.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6]农田防护林路渠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D]. 梁其洋.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7]基于HDEM程序的土方量计算方法[J]. 李胜才,宋伟凯,程进明. 地矿测绘, 2018(01)
  • [8]场地平整中三角网模型的应用研究[J]. 李增超,徐育涛,张西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02)
  • [9]复杂地形下的土方平衡优化研究[D]. 刘晓凤. 广西科技大学, 2017(03)
  • [10]复杂地形条件下居住区场地竖向优化方法研究[D]. 马宏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场地平整填挖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