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妇女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更年期妇女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更年期妇女与Ⅱ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冰铭[1](2021)在《更年新方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更年新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多巴胺(DA)水平的变化,探讨更年新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期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本病证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更年新方,1剂/日,早晚餐后半小时分服;对照组:坤泰胶囊,4粒,3次/日,口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智能手环睡眠监测记录情况(睡眠总时长、深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浅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清醒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情况(PSQI)、改良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血清性激素E2、FSH、LH及血清DA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1.智能手环睡眠监测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长、深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浅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显着增加(P<0.01),清醒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显着减少(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睡眠总时长、深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浅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清醒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催眠药物评分上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分别为26.43 ± 4.24、26.13 ± 3.92,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分别为16.03± 4.38、19.93 ± 4.23。治疗后,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改良Kupperman评分降低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值分别为24.50 ± 4.34、24.13 ± 3.67,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值分别为7.07 ± 4.47、13.33±4.96。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5.血清E2、FSH、LH值比较(1)血清E2值: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E2值分别为21.20 ± 3.52、20.83 ± 3.50,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E2值分别为33.87 ± 3.52、26.00 ± 1.89。治疗后,两组E2值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E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血清FSH值: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FSH值分别为70.16 ± 15.00、71.20 ± 15.49,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FSH值分别为60.90 ± 13.55、63.13 ± 13.17。治疗后,两组FSH值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FSH值无明显差异(P>0.05)。(3)血清LH值: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LH值分别为38.79 ± 9.30、39.60 ± 11.23,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LH值分别为31.06 ± 7.77、35.23 ± 10.64。治疗后,两组LH值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LH值无明显差异(P>0.05)。6.血清DA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DA值分别为105.11 ± 16.87、103.02 ±14.1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DA值分别为63.16 ± 10.18、73.04 ± 12.38。治疗后两组血清DA值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D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临床综合疗效睡眠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痊愈5例(16.7%)、显效16例(53.3%)、有效7例(23.3%)、无效2例(6.6%),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3.3%)、显效7例(23.3%)、有效16例(53.3%)、无效6例(20.0%),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治疗组睡眠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痊愈4例(13.3%)、显效14例(46.7%)、有效9例(30.0%)、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3.3%)、显效5例(16.7%)、有效17例(56.7%)、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76.7%;组间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8.安全性:本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更年新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满意,除了能改善患者潮热汗出、心烦易怒等临床症状外,尤其对睡眠障碍改善显着,不仅能快速入睡,而且能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改善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E2水平,降低FSH、LH及DA水平,调节下丘脑-卵巢-垂体轴和改善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功能相关。

牛若男[2](2021)在《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期潮热的临床观察及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潮热症状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对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其他症状的疗效,监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变化,以此探讨潮热症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通过挖掘滋肾清心方改善潮热的作用机制来论证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京市中医院门诊/病房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综合征潮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20例,予滋肾清心方治疗的为治疗组;予坤泰胶囊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无脱落病例,最终全部纳入统计分析。本实验研究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2周(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潮热评分、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E2、FSH),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血管内皮功能(FMD)的改变情况。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物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坤泰胶囊相比,滋肾清心方的临床疗效更显着。2.潮热评分对比: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所下降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潮热评分于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滋肾清心方对临床潮热症状的缓解更显着。3.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认为滋肾清心方和坤泰胶囊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前者优于后者。4.中医证候评分对比:两组内前后比较中医证候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提示滋肾清心方较坤泰胶囊更能有效改善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相关中医证候。5.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比: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E2均有所提高,FSH均较前下降,每组每个数据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E2水平升高更多(P<0.05),FSH下降更明显(P<0.05),证明滋肾清心方对患者性激素(E2、FSH)水平的调节更强。6.HCY水平变化:两组血清HCY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前后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互比较,对照组血HCY水平不如治疗组低(P<0.05),可认为滋肾清心方能有效降调血清HCY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7.FMD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血管FMD水平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MD虽也较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FMD升高程度更大(P<0.05);推测滋肾清心方能有效提高血管内皮功能。8.安全性判定:在临床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证明滋肾清心方临床安全。结论:滋肾清心方不仅能安全有效的缓解阴虚火旺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潮热,还能明显改善其他不适症状,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血HCY含量,提高血管FMD值。基于绝经潮热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推测滋肾清心方可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来改善潮热症状,对预防远期心血管疾病起到一定作用。

赵强[3](2020)在《围绝经期肥胖证素特点与脂肪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非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证素与脂肪因子、雌激素受体和体脂之间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微观指标和参考。方法1.根据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续文中及表格中简称中心组和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四诊信息资料、基本体脂参数、影像学检查数据、静脉血液。2.CT扫描检测研究对象的内脏脂肪含量(VFA)、皮下脂肪含量(SFA)、BMI指数、体重、腰围、身高。3.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 PCR)检测ERα、βm 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瘦素、内脂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基本资料:本次共纳入172例研究对象,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100例、对照组72例,两组年龄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体脂参数比较:(1)内脏脂肪:中心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体重、BMI、腰围和皮下脂肪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的湿证素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呈负相关,气虚证素与内脏脂肪为正相关关系,对照组的病性病位证素与体脂参数无相关性。3.证素分布情况:(1)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性证素分布,痰(92.85%)、湿(89.68%)、阴虚(80.15%)、气虚(72.2%)、气滞(70.63%),病位证素以肝(81.74%)、肾(78.57%)、脾(54.76%)。(2)对照组病性证素以痰(90.6%)、湿(88%)、气滞(70.66%)、阴虚(64%)、热(61.33%),病位证素肝(70.6%)、肾(49.33%)、脾(57.33%)。(3)两组证素积分比较:中心组的痰、湿、肝证素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心组阴虚证素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脾证素积分高于中心组(P<0.05)。4.脂肪因子比较:(1)血清瘦素:对照组>中心组(P<0.01),血清内脂素:中心组>对照组(P<0.05),血清雌激素:对照组>中心组(P<0.05)。(2)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脾证素与内脂素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肾证素与雌激素为负相关关系,对照组阴虚证素与瘦素和内脂素呈正相关关系。5.雌激素受体比较:ERα、ERβm RNA表达量中心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的发生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湿、阴虚、气虚、气滞。2.气虚证素与湿证素与内脏脂肪存在相关性,治疗上可考虑培补元气和祛除内湿为治则治疗该类型肥胖。3.脾证素与内脂素呈正相关关系,临床中可通过健运脾气达到调节内脂素水平而减少内脏脂肪含量。4.肾证素与雌激素为负相关关系,还可通过补充肾精调控激素水平达到减重和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作用。5.ERα、ERβ与腹型肥胖的发生关系密切。

王昱涵[4](2020)在《去卵巢大鼠心功能和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以去卵巢大鼠为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去卵巢后不同时间点其心功能、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特征,以及大鼠心肌组织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二仙汤对上述变化的作用,以期为更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经1周适应性饲养后,按体重随机分组,假手术组20只,造模组60只。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二仙汤组,每组20只,并开始给药。雌激素(E2)组:戊酸雌二醇以1.8×10-4g.kg-1剂量灌胃;二仙汤组:二仙汤以9g.kg-1剂量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各组大鼠每天灌胃一次,灌胃6天停1天,持续16周。给药4周末,8周末,12周末,16周末:(1)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2)采用套尾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心率;(3)采用试纸法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4)氧化酶法、直接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给药16周末取材时:(1)采用电泳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LDL-C亚组分;(2)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2,促卵泡激素(FSH)含量;(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2(Ang II)含量;(3)液相-质谱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含量;(4)以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5)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超微结构,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室糖原沉积。结果1.阴道涂片及子宫病理学变化 去卵巢模型大鼠阴道涂片规律动情周期消失,假手术模型大鼠阴道涂片呈现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间期的周期变化,此次实验造模成功;假手术组大鼠子宫内膜较厚、腺体丰富;模型组大鼠子宫萎缩,管壁明显变薄,管腔狭窄;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子宫内膜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内膜腺体数目少,偶有分泌现象。2.血清雌激素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大鼠血清E2含量增加(P<0.05),二仙汤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显着增加(P<0.01)。3.心功能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给药4周末,模型组大鼠射血分数(EF%)降低(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ols)增大(P<0.05);8周末,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各指标未见明显差异;12周末,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显着增大(P<0.01),LVVol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Vold)均增大(P<0.05);16周末,模型组大鼠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着降低(P<0.01),心脏泵血功能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4周末,二仙汤组大鼠EF%,FS%升高,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增大(P<0.05),LVVols减小(P<0.05);12周末,二仙汤组大鼠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16周末,二仙汤组大鼠EF%,FS%显着升高(P<0.01);雌激素组大鼠心功能在不同时间点亦有改善。4.血压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给药4周、8周、12周末,模型组收缩压(SBP)增加(P<0.05),16周时SBP显着增加(P<0.01);4周、8周、12周末,模型组舒张压(DBP)呈上升趋势但无明显差异,16周末DBP显着增加(P<0.01);8周末,模型组平均压(MBP)增加(P<0.05),16周末MBP显着增加(P<0.01),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相比,给药4周末二仙汤组SBP下降不明显,8周、12周、16周末,二仙汤组SBP显着下降(P<0.01);8周末,二仙汤组DBP下降(P<0.05),16周末,二仙汤组DBP显着下降(P<0.01);8周、12周、16周末,二仙汤组MBP显着下降(P<0.01);雌激素组大鼠SBP,DBP,MBP在不同时间点也下降;各组大鼠各时间点心率均无明显差异。5.血清ET-1,AngⅡ含量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T-1,AngⅡ含量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血清ET-1,AngⅡ含量显着减少(P<0.01)。6.空腹血糖变化 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空腹血糖显着升高(P<0.01),8周升高(P<0.05),12周末,16周末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8周末空腹血糖显着降低(P<0.01)。7.血脂变化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血清LDL-C显着增加(P<0.01);8周末血脂未见明显差异;12周末血清TC,HDL-C含量显着增加(P<0.01),LDL-C含量增加(P<0.05);16周末血清TC增加(P<0.05),LDL-C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在给药4周末,8周末血脂未见明显差异;12周末雌激素组血清TC,HDL-C,LDL-C显着降低(P<0.01),二仙汤组血清TC,HDL-C显着降低(P<0.01),LDL-C降低(P<0.05);16周末雌激素组血清TC,LDL-C显着降低(P<0.01),二仙汤组血清TC降低(P<0.05),LDL-C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在给药12周时血清HDL-C显着升高,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8.血清LDL亚组分变化 给药16周末,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出现小颗粒LDL-3亚组分;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大鼠血清中大颗粒LDL-1,LDL-2亚组分比例增加,且未出现小颗粒LDL-3亚组分。9.心肌能量代谢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中ATP,ADP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大鼠心肌中ADP显着上升(P<0.01),二仙汤组大鼠心肌ATP上升(P<0.05),ADP显着上升(P<0.01)。10.心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给药16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中p-AMPK,AMPK-α表达显着增高(P<0.01),PPAR-α蛋白表达增高(P<0.05),Glut-4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雌激素组大鼠心肌p-AMPK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AMPK-α,PPAR-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二仙汤组大鼠心肌p-AMPK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AMPK-α蛋白表达降低(P<0.05),PPAR-α,Glut-4 无明显差异。11.心肌病理学改变 给药16周末,从心肌HE染色、心肌透射电镜、心肌糖原染色结果可看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横纹排列规则,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线粒体膜完整,线粒体嵴结构清晰,心肌组织未见明显糖原沉积;模型组大鼠心肌横纹局灶性溶解,心肌细胞局灶性萎缩、间质增生,可见细胞核固缩,线粒体嵴稀疏、肿胀,心肌组织糖原沉积增多;雌激素组、二仙汤组大鼠心肌横纹明显,心肌细胞偶有萎缩,线粒体嵴结构较清晰,未见明显肿胀,心肌糖原沉积减少。结论去卵巢大鼠在给药4周末心脏射血分数降低,8周末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12周末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均降低,16周末反映心脏“泵”功能的射血分数显着降低;其收缩压在给药4周即显着升高,并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升高,舒张压16周末才出现明显升高,其升高明显晚于收缩压;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以心肌局灶性萎缩、线粒体空泡化等为主。二仙汤可显着升高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降低ET-1,AngⅡ水平,对上述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降低收缩压效果明显,优于雌激素。去卵巢大鼠在给药4周末即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至16周明显加重,尤以血清LDL-C水平显着增高,同时可见心肌糖原沉积现象,心肌ATP,ADP含量减少,p-AMPK,AMPK-α,PPAR-α蛋白表达增高,Glut-4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二仙汤可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LDL-C水平,减少血清中小颗粒LDL 比例;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减少心肌糖原沉积,调控心肌中p-AMPK,AMPK-α蛋白表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去卵巢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大鼠去卵巢后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糖脂代谢紊乱,二仙汤可通过直接作用到心脏、血管等靶器官及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糖脂代谢等多途径,对去卵巢大鼠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为深入认识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以及临床应用二仙汤防治更年期心血管病提供实验参考。

李晓彤[5](2020)在《针刺干预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影响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的月经不调或闭经,并伴有促性腺激素升高和雌激素减低等症状的疾病,也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女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交等多个方面,使她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并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如何改善患者整体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成为国内外生殖学术界及妇科学术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针对POI患者群体,尤其是中国人群的HrQoL相关患者结局报告(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研究较少,无法为临床上评价工具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治疗上,现代医学疗法在改善患者HrQoL方面没有显示出优势,但中医药尤其是针刺用于POI疾病的治疗日益受到关注。临床与实验研究均显示出针刺对POI患者卵巢功能的改善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很多疾病HrQoL的改善也具有较为积极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未见针刺对POI患者HrQoL的相关研究。因此,开展中国人群POI患者HrQoL影响的混合方法研究,选择适合的评价工具探讨针刺的效果,优势及特点是十分有意义的,也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与评价POI患者HrQoL,选择相关PRO评价工具,应用于针刺治疗POI的临床研究中,采用预实验,对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探索针刺治疗对POI患者HrQoL及卵巢功能的影响,观察针刺对POI患者HrQoL调节的特点和优势,为POI患者HrQoL的评价及今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方法1.使用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文献资料中涉及POI患者HrQoL的数据和量表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得出POI患者HrQoL的现状和评价工具使用情况。数据来源为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QVIP 和万方,从建库至2018年6月。检索策略以病名(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生存质量(如幸福感)和方法(如量表)为关键词进行组合,按照相关文献摘要-全文-合格文献-评估文献质量-高质量文献综合的过程,检索相关文献。根据PRISMA指南,一名评审员评估结果数据的质量及有效性,并由另一名评审员进行验证,评估研究中的偏倚风险。Meta分析比较了 POI患者和非POI患者的HrQoL。由于研究中的测量差异,效应大小被计算为标准平均差。2.使用定性研究中PRO采集的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总结出目前POI患者受影响,关心的方面和患者对针刺治疗的态度,从而进行HrQoL相关PRO评价工具选择。通过对POI患者HrQoL的所有维度,涉及经历诊断、病因认知、治疗的整个过程,POI疾病带来的身体、心理、社会/家庭环境影响,以及寻求治疗和个人未来计划的改变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结合维度、关键词卡片的选择与排序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专家小组对访谈研究整个过程进行质控,对访谈小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并减小偏倚因素。采用Graneheim&Lundmatn(DATE)描述的归纳法对定性内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产生的HrQoL主题,并通过频数及次序分析,得出所选维度、关键词重要性的定量资料结果,并应用Cytoscape 3.7进行结果展示。3.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将选择出的评价工具应用于临床,进行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7月到2019年11月全国五个中心门诊的患者,符合POI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主诉是否为生育分为两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巢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FSH/LH、雌二醇(Estradiol,E2)、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及多时点评价HrQoL量表:生育需求组(A):使用MENQoL和FertiQoL两个量表;非生育需求组(B):使用MENQoL和WHOQOL-BREF两个量表,分维度、条目,结合亚组分析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针刺安全性。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检索到6869项HrQoL研究,24项研究符合纳排标准,并纳入分析。5篇文章为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评价,19篇文章探讨了对POI患者HrQoL的构成维度的调查与比较。Meta分析纳入6项研究,包括645名POI患者(33.3±5.47岁)和492名卵巢正常对照者(32.87±5.61岁)。总体生活质量(SMD=-0.73,95%CI-0.94,-0.51;12=54%)和生理功能(SMD=-0.54,95%CI-0.69,-0.39;12=55%)有中等效应量。性功能的效应量大小取决于评价工具(SMD=-0.27--0.74),心理和社会HrQoL的效应量较小。24项研究中共使用26种不同的量表评价POI患者HrQoL,包括通用性的HrQoL量表2个,功能状况量表1个,心理量表14个,生活事件量表1个,性功能量表3个,疾病或症状相关量表3个,POI特异性量表1个,社会支持量表1个。2访谈研究访谈共包括20名POI患者,生育需求组15人,分为3组,无生育需求组5人,为1组,经过编码,共形成339个意义单位,形成7个主题:1)因不孕而遭受的痛苦;2)更年期的改变;3)过早衰老;4)生活计划的改变和对未来的影响;5)与他人关系的变化;6)消极情绪;7)应对疾病和需要的帮助。从维度上看,50%的患者认为身体维度是受POI影响最大的维度。45%认为心理维度最受影响,5%选择社会维度作为影响最大的维度。选择频数前十位的关键词分别为:压力,生育,焦虑,过早衰老,失败感,社会关系,疲劳感,抑郁,体型改变,更年期症状。另外,还有超过一半的患者选择了恐惧、性生活、睡眠障碍、生活意义、健忘、夫妻关系、精力、脱发、接受度。在身体维度下,关键词有14个,包括疲劳感,过早衰老,体型改变,更年期症状,生育,睡眠障碍,脱发,性生活等。在心理维度下,关键词有19个,包括压力、焦虑、抑郁、恐惧、失败感、精力、自尊、生活意义、接受度、孤独等。在社会维度下,关键词有13个,包括社会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接受度、生活意义等。根据患者受影响和关心的方面,与目前研究中应用的26种量表涉及内容进行比对,量表选择推荐如下: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选择MENQoL和FertiQoL进行评价;而对于没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选择MENQoL和WHOQoL-BREF进行评价。3临床研究3.1病例资料及基线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0例,最终纳入数据分析的患者40例,31例患者在生育需求组,9例患者在无生育需求组,24例患者单纯使用针刺,16例患者结合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组间基线相平(P>0.05)。3.2卵巢功能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FSH,LH在治疗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值在治疗后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值在治疗后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C在治疗后上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亚组分析显示,结合使用HRT的患者在治疗后有较高的FSH和AFC值,以及较低的LH,FSH/LH和E2值,但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3.3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QoL)血管舒缩症状维度,访视2、3、4与访视1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访视2与3,2与4,3与4间变化不明显(P>0.05)。性生活维度,4次访视间积分虽有变化,但不明显(P>0.05)。心理维度,访视4与访视1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2、3与访视1,访视3、4与访视2,访视3与4间变化不明显(P>0.05)。生理维度,访视3、4与访视1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2与访视1,访视3、4与访视2,访视3与4间无明显变化(P>0.05)。总分,访视3、4与访视1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访视2与访视1,访视3、4与2,访视3与4间无明显变化(P>0.05)。是否结合使用HRT亚组分析,在访视1,2,3,4两组间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诉是否非生育需求进行亚组分析,访视1,2,3,4两组间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9个条目进行分别比较,结果显示,条目1-6,8,9,11-20,22-24,27,28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条目均有所下降,但不明显(P>0.05)。3.4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QoL)结果显示,大部分维度分值随治疗进程而升高,但只有情感反应维度在访视4与访视1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在不同访视间虽有变化,但不明显(P>0.05)。是否结合使用HRT亚组分析,在访视1,2,3,4两组间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9个条目进行分别比较,对比访视1和访视4,条目Q1,8,9,16,17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 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显示,各个维度间虽有变化,但不明显(P>0.05)。对26个条目进行分别比较,对比访视1和访视4,条目1,8,22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条目虽有变化,但不明显(P>0.05)。3.6安全性指标评价4例受试者出现过滞针,7例患者出现皮下瘀血,均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结论1.POI患者在HrQoL的所有维度呈下降趋势,主要包括因不孕而遭受的痛苦,更年期的改变,消极情绪等7个方面。其中,身体的改变是最被重视的,而心理的维度涉及范围更广。与目前应用于评价POI患者HrQoL的量表对比,MENQoL、FertiQoL和WHOQoL-BREF是较为符合患者感受的PRO量表,推荐应用在临床研究中。2.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可以在改善POI患者卵巢功能(即降低FSH、LH值,提高E2值)的同时,提高患者的HrQoL,可以在多维度改善POI患者更年期相关的生存质量和生育相关的情绪改变,尤其是在缓解低刺激素引起的各种身体症状和广泛的情绪调节上具有优势。单纯针刺治疗与结合HRT在卵巢功能指标和HrQoL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表明针刺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手段,对POI患者卵巢功能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王娟[6](2020)在《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血清FSH、LH、E2及β-Ep、CGRP的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对绝经综合征患者与围绝经正常女性、育龄期正常女性相关指标的检测比较,探究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及绝经综合征患者在血清FSH、LH、E2及β-Ep、CGRP的特异性;探究绝经综合征不同疾病程度及不同潮热汗出症状程度的患者血清FSH、LH、E2及β-Ep、CGRP特异性及相关性。(2)通过对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相关指标的检测比较,探究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之间血清FSH、LH、E2及β-Ep、CGRP的差异性,为绝经综合征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试验一:参照疾病诊断标准,纳入绝经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并与30例育龄期正常女性、30例围绝经期正常女性进行对照研究,对其血清FSH、LH、E2及β-Ep、CGRP进行检测,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差异性。根据疾病程度评价标准(Kupperman评分表)及潮热汗出症状程度评价标准(潮热汗出评分表)对8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轻中重程度区分,分别对不同程度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试验二:参照疾病和证候诊断标准,纳入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患者各30例,对其血清FSH、LH、E2及β-Ep、CGRP进行检测,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绝经综合征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两个证候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试验一: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FSH、LH、E2及β-Ep、CGRP水平的差异性研究(1)一般资料:依据Kupperman评分表将疾病程度进行轻中重程度区分,得到80例绝经综合征组患者分布在轻、中度水平,其中轻度52例,占比65%,中度28例,占比35%。根据潮热汗出评分表将潮热汗出症状进行轻中重程度区分,得到80例绝经综合征组患者的潮热汗出症状程度主要集中于中度,其中轻度14例,占比17%;中度56例,占比70%;重度10例,占比13%。(2)绝经综合征患者、围绝经期正常女性、育龄期女性血清FSH、LH、E2结果:(1)围绝经期正常组血清FSH(44.697±44.785)、LH(20.009±18.264)较育龄期正常组FSH(5.321±1.778)、LH(3.997±2.070)明显升高,E2(围绝经期正常组:56.279±53.982)较育龄期正常组(64.453±36.44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综合征组血清FSH(72.296±36.223)、LH(31.177±16.765)较围绝经期正常组FSH、LH明显升高,E2(绝经综合征组:33.559±15.624;围绝经期正常组:56.279±53.98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疾病程度的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FSH(轻度:69.464±31.377、中度:77.557±43.992)、E2(轻度:32.889±13.554、中度:34.804±19.098)随疾病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轻度:31.239±16.625、中度:31.063±17.328)变化不明显。经相关性分析得到绝经综合征疾病程度评分与患者血清FSH、LH、E2之间无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不同程度潮热汗出症状的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FSH(轻度:69.557±34.045、中度:71.541±36.753、重度:80.360±38.741)、E2(轻度:31.821±13.703、中度:33.161±16.048、重度:36.060±17.269)随潮热汗出症状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轻度:31.098±18.573、中度:31.696±17.219、重度:28.380±12.106)变化不明显。且经相关性分析得到潮热汗评分与FSH、LH、E2之间无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绝经综合征患者、围绝经期正常女性、育龄期女性血清β-Ep、CGRP水平:(1)围绝经期正常组血清β-Ep(0.415±0.023)较育龄期正常组β-Ep(0.494±0.05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正常组血清CGRP(0.420±0.023)较育龄期正常组CGRP(0.319±0.031)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综合征组患者血清β-Ep(0.333±0.033)较围绝经期正常组β-E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综合征组CGRP(0.498±0.048)较围绝经期正常组CGRP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疾病程度的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β-Ep(轻度:0.334±0.030、中度:0.329±0.037)、CGRP(轻度:0.506±0.048、中度:0.484±0.044)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相关性分析得到绝经综合征疾病程度评分与患者血清β-Ep、CGRP之间无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不同程度潮热汗出症状的绝经综合征患者β-Ep(轻度:0.315±0.037、中度:0.336±0.032、重度:0.339±0.018)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RP(轻度:0.507±0.040、中度:0.499±0.049、重度:0.481±0.047)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相关性分析得到潮热汗出程度评分与血清β-Ep之间无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而潮热汗出程度评分与血清CGRP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0.259,p=0.02)。试验二: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患者血清FSH、LH、E2及β-Ep、CGRP水平的差异性研究(1)一般资料:肾阳虚组(45.93±2.98)与肾阴虚组(51.03±3.18)患者在年龄分布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入组的患者中,肾阳虚证患者排在前五位的症状分别是畏寒肢冷(93.33%)、健忘(93.33%)、性欲减退(90.00%)、关节冷痛(80%)、腰腹冷痛(70%)。肾阴虚证患者排在前五位的症状分别是健忘(96.67%)、心烦(80.00%)、失眠(76.67%)、口干咽燥(70%)、目涩(70%)。(2)肾阳虚组、肾阴虚组患者血清FSH、LH、E2结果:绝经综合征肾阳虚组患者血清FSH(69.070±40.473)、LH(27.379±14.616)较肾阴虚组FSH(72.260±35.118)、LH(33.465±19.13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综合征肾阳虚组患者血清E2(34.523±18.909)与肾阴虚组E2(34.620±13.926)无明显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得到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与血清FSH、LH、E2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3)肾阳虚组、肾阴虚组患者血清β-Ep、CGRP结果:绝经综合征肾阳虚组患者血清β-Ep(0.339±0.037)与肾阴虚组β-Ep(0.336±0.03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组CGRP(0.499±0.046)较肾阴虚组CGRP(0.503±0.048)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得到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与血清β-Ep、CGRP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试验一:FSH、LH、E2:围绝经期女性血清FSH、LH较育龄期明显升高,E2明显降低;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FSH、LH较围绝经期正常女性明显升高,E2明显降低。绝经综合征患者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血清FSH、E2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无明显变化;绝经综合征患者随着潮热汗出症状程度的加重,血清FSH、E2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变化不明显。β-Ep、CGRP:围绝经期女性血清β-Ep较育龄期明显下降,CGRP上升;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β-Ep较围绝经期正常女性明显下降,CGRP明显升高。绝经综合征患者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血清β-Ep、CGRP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经综合征患者随着潮热汗出症状的加重,血清β-Ep呈上升趋势,CGRP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CGRP与潮热汗出症状程度评分呈显着的弱向负相关关系。试验二:绝经综合征肾阳虚组、肾阴虚组患者血清肾阳虚组血清FSH、LH、E2较肾阴虚组低,肾阳虚组血清β-Ep较肾阴虚组低;肾阳虚组血清CGRP较肾阴虚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周勇[7](2020)在《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心身健康。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论探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二仙汤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共同靶点,可能的作用信号通路,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从基础到临床验证,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机制的研究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方药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尝试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阐释。方法:1.理论探讨:查阅并梳理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中医文献,从中医角度厘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从而阐明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基础。进行二仙汤方解及药物组成分析,阐明其主治及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的相关性。2.Meta分析:通过对CBM、VIP、万方数据、CNKI、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文献,对有效率、E2、FSH、LH和Kupperman评分结果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二仙汤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TCMSP、DisGeNET、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二仙汤活性成分及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靶基因,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关键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获取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4.实验研究:将15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和二仙汤低、中、高剂量组待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评判标准后与空白组2月龄SD大鼠同时灌胃,戊酸雌二醇组灌戊酸雌二醇片药液,二仙汤低、中、高剂量组灌胃二仙汤水煎液,空白组灌纯水。观察给药期间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饮水量、摄食量、自主活动情况。记录大鼠子宫湿重及湿重指数。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5-HT、β-EP、E2、FSH和LH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子宫、下丘脑和垂体的病理变化。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NO、SOD、MDA、CAT和GSH-Px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中cAMP、PKA和CRE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中LC3-II、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一.理论研究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名不统一,基本病因为肾精亏虚,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相火内扰。二仙汤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功效,契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方剂。二.Meta分析结果文献检索共得到文献18篇,纳入患者2003名。有效率结果提示,二仙汤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OR=3.52,95%CI(2.52,4.93),P<0.00001];E2、FSH、LH改善程度优于西药对照组;Kupperman评分结果提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在改善Kupperman评分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95,95%CI(-8.51,0.60),P=0.74]。在不良反应上,二仙汤治疗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三.网络药理学实验结果通过筛选二仙汤中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槲皮素、淫羊藿苷元、吴茱萸次碱、薯蓣皂苷元、去氢丹参酮II A为二仙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键活性成分,且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氨基末端激酶(JUN)、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Myc原癌基因蛋白(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受体(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为其关键靶点。通过对关键靶点进行生物学分析,发现二仙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四.体内实验研究结果(1)实验一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大鼠毛发光泽,脱落情况,尾巴、爪子色泽,精神,神情,反应等方面改善。饮水量摄食量增加。自主活动时间和运动距离增加,大鼠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增加,血清中神经递质5-HT、β-EP升高,血清中激素E2升高,FSH和LH降低,卵巢中颗粒细胞层次增加、排列较较紧密,血管增加,卵泡和黄体数量也所增加。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量增加,腺体萎缩较模型组好转。下丘脑神经细胞数量稍有增加,排列稍整齐,神经细胞固缩减轻。腺垂体细胞增多、排列稍整齐,细胞胞浆减少好转,且神经垂体细胞周围空泡样改变减轻。(2)实验二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血清中NO、MDA降低,SOD、CAT、GSH-Px升高,TUNEL染色显示卵巢中绿色荧光数量和密度均有减少,凋亡指数下降,卵巢Bcl-2阳性细胞数增加,Bax、Caspase-3阳性细胞数减少。透射电镜结果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好转,自噬体数量增多。(3)实验三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二仙汤组,雌二醇组大鼠卵巢中cAMP、PKA、CREB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CREB的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大鼠卵巢中Bcl-2的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减少。LC3-II、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1.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为肾精亏虚。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相火内扰。二仙汤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功效,契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2.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体疗效明显,具有降低FSH、LH水平,改善Kupperman评分和升高E2水平等疗效,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优于西药对照组。3.二仙汤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多层次、多系统和整体干预的特点,其中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为其主要信号调节通路。4.二仙汤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其病理损伤。5.二仙汤可以抑制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及上调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黄志英[8](2020)在《新疆部分地区40~6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究新疆部分地区406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2)探讨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与代谢综合征成分的相关性。方法:1)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疆部分地区,年龄为4060岁女性,共1255名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一般资料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测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406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2)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女性激素水平FSH、E2的变化。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偏相关分析血清FSH、E2与代谢综合征中成分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调查的4060岁女性1255人,检出代谢综合征275人,占21.9%;月经规律组(14.3%);月经紊乱组占(22.2%);绝经后组(27.7%);不同月经状态的M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因素,生育期长、怀孕次数多、月经周期正常人群MS的风险较低,而肥胖、饮酒、文化程度低、月经状态的改变和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可以使其MS的风险升高。3)实验室研究显示,在非代谢综合征人群中,月经规律、月经紊乱、绝经后期中FSH的水平依次为4.71(IU/L)、11.02(IU/L)、48.96(IU/L);在代谢综合征人群中,FSH的水平依次为5.92(IU/L)、16.59(IU/L)、62.76(IU/L);在非代谢综合征人群中,E2的水平依次为381.23(pmol/L)、218.54(pmol/L)、92.00(pmol/L);在代谢综合征人群中,E2的水平依次为272.00(pmol/L)、188.00(pmol/L)、64.00(pmol/L)。结论:MS的检出率为21.9%,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多见于4655岁的女性,生育期长、怀孕次数多、月经周期正常人群MS的风险较低,而肥胖、饮酒、文化程度低、月经状态的改变和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可以使其MS的风险升高。实验室检查MS人群的E2水平随着月经规律-月经紊乱-绝经后的改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经过秩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血脂、血糖水平与血清FSH水平呈正相关,与E2水平呈负相关。

莫嘉明[9](2019)在《舒正颗粒对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身心症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舒正颗粒治疗围绝经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评价舒正颗粒对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身心症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受试者72例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舒正颗粒组,对照组给予宣教、生活方式干预和基础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抗聚等),舒正颗粒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正颗粒。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HbA1c、空腹胰岛素、FSH、E2、TG、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中医证侯积分与疗效、kupperman更年期评分、SDS量表、SAS量表评分。结果:两组的FBG、HbAlC在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较前下降(P<0.05),舒正颗粒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G及LDL-C均有下降(p<0.05),TG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的FSH水平在治疗后均有上升(p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升幅度亦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的E2在治疗后均有上升(P<0.05),舒正颗粒组E2上升幅度更大,具有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侯总评分均有下降(P<0.05),舒正颗粒组优于对照组(pp<0.05)。经过比较,舒正颗粒组的中医证侯疗效改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89%,效果显着(P<0.05)。治疗前后的两组kupperman更年期评分均有下降(P<0.05),舒正颗粒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舒正颗粒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舒正颗粒能够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LDL-C,改善胰岛素抵抗,能够增加E2水平,对FSH水平无明显影响,对中医证候改善显着,能提高临床疗效,在Kupperman更年期评分、SDS及SAS评分上亦均有明显改善,可改善患者身心症状。

杨恩权[10](2019)在《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型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山东省中医院和山东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和代谢指标(如血脂、血糖、尿酸等),通过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1.168份病例中,肝肾阴虚证有26例,约占15.48%;脾肾阳虚证有31例,约占18.45%;肝气郁结证有61例,约占36.31%;气阴两虚证有28例,约占16.67%;痰瘀互结证有8例,约占4.76%;心肾不交证有15例,约占8.93%。2.从糖尿病病程上看,各组证型间有差异(p<0.05),其中病程时间最长的是脾肾阳虚证,最短的为肝气郁结证。3.从糖化血红蛋白来看,各组证型间有差异(p<0.05),其中脾肾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Hb A1c水平较高。4.空腹血糖比较,各证型间有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组与气阴两虚证组空腹血糖高于其他四组。5.从胰岛素抵抗指数来看,各组证型间有差异(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明显高于其他五组。6.从低密度脂蛋白来看,各组证型间有差异(p<0.05),其中肝肾阴虚证水平最低,痰瘀互结证最高。7.从尿酸水平上看,各组证型间有差异(p<0.05),其中尿酸水平最高的是痰瘀互结证。8.并发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为脾肾阳虚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为肝气郁结证。结论:1.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肝气郁结证人数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人数相对较少的是心肾不交证和痰瘀互结证,故临床中应注重疏肝理气法的运用,并注重补肾法的治疗。2.从糖尿病病程上看,病程最长的是脾肾阳虚证,病程最短的是肝气郁结证,故临床辨证中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应当注重温补脾肾方法的运用。3.从各实验室指标上看,每个证型都有各自特点,脾肾阳虚证中糖化血红蛋白较高,痰瘀互结证中尿酸、胰岛素抵抗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故可根据以上指标指导临床辨证。3.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为主。

二、更年期妇女与Ⅱ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年期妇女与Ⅱ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更年新方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关于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
        2.2 多巴胺与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3 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疗程
        2.4 观察项目
        2.5 检测方法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观测
        3.4 疗效结果
    4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病机的确立
        1.2 前期的研究基础
        1.3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2 更年新方的组方分析
    3 临床疗效分析
    4 创新之处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期潮热的临床观察及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绝经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绝经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
        2.2 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观测时点
        2.5 检测方法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潮热程度比较
        3.3 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比较
        3.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5 性激素水平比较
        3.6 血清HCY水平比较
        3.7 FMD水平比较
        3.8 总体疗效观察及分析
        3.9 脱落病例及安全性分析
    4. 结论
        4.1 总体疗效分析
        4.2 潮热疗效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
        4.4 性激素水平方面
        4.5 血清HCY方面
        4.6 血管内皮功能方面
        4.7 安全性方面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创新部分
    3. 滋肾清心方组方分析及现代相关药理学研究
        3.1 滋肾清心方组方分析
        3.2 现代相关药理学研究
    4. 疗效分析及作用机制探讨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潮热程度评分表
    附录二: 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
    附录三: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四: 病人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围绝经期肥胖证素特点与脂肪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信息及证素采集
        2.2 基本情况采集和影像学检查
        2.3 试剂耗材及仪器
        2.4 实验方法和具体步骤
    3 数据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各组基本资料
    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体脂参数比较
    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中医证素分布
        3.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性证素分布
        3.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位证素分布
        3.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证素与体脂相关性比较
        3.4 对照组证素与体脂相关性比较
    4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脂肪因子含量比较
        4.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脂肪因子含量比较
        4.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证素与脂肪因子相关性比较
        4.3 对照组证素与脂肪因子相关性比较
    5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雌激素受体α、βm RNA表达水平比较
讨论
    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中医证素分析
        1.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病位证素分析
        1.2 围绝经期中心肥胖组病性证素分析
        1.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虚性病性证素分析
        1.4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与对照组证素比较分析
    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中医证素与体脂参数相关性分析
        2.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位证素与体脂参数相关性分析
        2.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性证素与体脂参数相关性分析
    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脂肪因子相关性分析
        3.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瘦素的关系
        3.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内脂素的关系
        3.3 对照组证素与脂肪因子相关性分析
    4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关系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去卵巢大鼠心功能和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雌激素对更年期女性心肌代谢影响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二仙汤治疗心血管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去卵巢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大鼠的建立
        2.2 分组与给药
        2.3 指标检测
        2.3.1 一般状态观察和体质量检测
        2.3.2 超声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心功能
        2.3.3 套尾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
        2.3.4 放免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E_2,促卵泡激素,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2含量
        2.3.5 病理学检测
        2.3.5.1 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心肌、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
        2.3.5.2 透射电镜检测左心室超微结构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成功建立去势大鼠模型
        3.1.1 大鼠阴道涂片形态
        3.1.2 一般状态及体质量
        3.1.3 各组大鼠血清E2,FSH含量
        3.1.4 各组大鼠子宫病理学变化
        3.2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心功能
        3.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
        3.4 各组大鼠血清ET-1,AngⅡ含量
        3.5 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病理变化
        4 讨论
        4.1 去卵巢大鼠模型的建立
        4.2 去卵巢大鼠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动态演变及病理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4.2.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心功能
        4.2.2 去卵巢大鼠心肌病理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4.3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血压和血清ET-1,AngII的干预作用
    实验二 去卵巢大鼠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大鼠的建立
        2.2 分组与给药
        2.3 指标检测
        2.3.1 试纸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水平
        2.3.2 过碘酸雪夫染色检测心室糖原沉积
        2.3.3 氧化酶法、直接法检测不同时间点TC,TG,HDL-C,LDL-C含量
        2.3.4 电泳法检测血清LDL-C亚组分
        2.3.5 液相-质谱法检测心肌组织ATP,ADP含量
        2.3.6 Western-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p-AMPK,AMPK-α,PPAR-α,Glut-4蛋白表达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
        3.2 各组大鼠心肌糖原沉积
        3.3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TC,TG,HDL-C,LDL-C含量
        3.4 各组大鼠血清LDL亚组分
        3.5 各组大鼠心肌ATP,ADP含量
        3.6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p-AMPK,AMPK-α,PPAR-α,Glut-4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去卵巢大鼠血糖和心肌糖原沉积
        4.2 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
        4.3 去卵巢大鼠心肌糖、脂及能量代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针刺干预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影响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关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1 定义、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
        2 病因及高危因素
        2.1 遗传因素
        2.2 免疫因素
        2.3 感染因素
        2.4 医源性因素
        2.5 其他
        3 诊断及评价
        4 长期健康风险
        4.1 骨骼健康
        4.2 心血管健康
        4.3 认知功能障碍
        4.4 心理健康
        5 治疗与支持
        5.1 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5.2 生育力保存
        5.3 社会心理支持及综合诊疗
    综述二 传统医学关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1 定义
        2 病因病机
        2.1 血虚
        2.2 血瘀/郁
        3 中药治疗
        4 针灸治疗
        4.1 针灸疗法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4.2 针灸治疗POI的机制探讨
        4.3 针灸应用于POI治疗的潜在优势与特点
    综述三 患者结局报告的研究现状
        1 患者结局报告(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
        2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3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3.1 HrQoL的概念与重要性
        3.2 HrQoL的评估与测量
        3.3 POI对患者HrQoL的影响
        3.4 中医与HrQoL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POI患者HrQoL现状及PRO评价工具选择
    1 POI患者HrQoL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1 研究目的
        1.2 资料和方法
        1.3 结果
        1.3.1 HrQoL域的测量
        1.3.2 总体健康状况
        1.3.3 躯体功能和症状
        1.3.4 心理功能和症状
        1.3.5 社会功能
        1.3.6 量表使用情况
        1.3.7 Meta分析结果和可能的偏倚因素
        1.4 讨论
        1.5 小结
    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访谈的混合方法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访谈参与者
        2.2.2 数据收集
        2.2.3 研究时间及补偿
        2.2.4 焦点小组访谈设计
        2.2.5 访谈设施
        2.2.6 数据分析
        2.3 伦理学审查
        2.4 结果
        2.4.1 研究人群
        2.4.2 访谈第一部分定性研究结果
        2.4.3 访谈第二部分定量研究结果
        2.5 讨论
        2.5.1 与POI患者关系密切的方面
        2.5.2 POI患者需要的支持与帮助
        2.6 评价工具的选择
        2.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针刺对POI患者HrQoL的疗效评价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筛选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中止标准
        2.7 脱落标准
        2.8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盲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4.1 一般指标
        3.4.2 安全性指标
        3.4.3 疗效评价指标
        3.5 安全性评价
        3.6 统计分析
        3.7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3.7.1 质量控制
        3.7.2 质量保证
        3.8 伦理学审查
    4 结果
        4.1 基线资料分析
        4.2 卵巢功能评估
        4.2.1 总病例治疗前后比较
        4.2.2 是否结合HRT亚组分析
        4.3 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QoL)
        4.3.1 总分及维度分析
        4.3.2 亚组分析
        4.3.3 分条目分析
        4.4 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QoL)
        4.4.1 总分及维度分析
        4.4.2 是否结合使用HRT亚组分析
        4.4.3 分条目分析
        4.5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
        4.5.1 维度分析
        4.5.2 分条目分析
        4.6 安全性指标评价
    5 讨论
        5.1 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
        5.2 针灸疗法对POI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5.3 针刺对POI患者HrQoL的影响
        5.3.1 针刺对更年期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5.3.2 针刺对生育生活质量及一般生活质量的影响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1 不同数据库检索策略
附表2 文献质量评价
附表3 伦理批件
附表4 访谈资料
附表5 量表

(6)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血清FSH、LH、E2及β-Ep、CGRP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试验一、绝经综合征患者血清 FSH、LH、E_2 及β-Ep、CGRP 水平的差异性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检测指标
        1.4 试验试剂及设备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试验结果
试验二、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患者血清 FSH、LH、E_2及β-Ep、CGRP 水平的差异性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检测指标
        1.4 试验试剂及设备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试验结果
讨论
    1.中医对绝经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2.西医对绝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2.1 性激素
        2.2 β-内啡肽
        2.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2.4 其他
    3.对中医证型的客观性研究现状
    4.对本次研究结果的讨论
        4.1 绝经综合征患者、围绝经期正常女性、育龄期女性血清FSH、LH、E_2水平
        4.2 绝经综合征患者、围绝经期正常女性、育龄期女性血清β-Ep、CGRP水平
        4.3 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血清FSH、LH、E2、β-Ep、CGRP水平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绝经综合征患者信息采集表
    附表2.围绝经期正常组信息采集表
    附表3.育龄期正常组信息采集表
综述 中西医对更年期潮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理论探讨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名探析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方药
    2 二仙汤源流及方论
        2.1 二仙汤源流及组成
        2.2 二仙汤方论
        2.3 二仙汤药物分析
    3 现代医学对二仙汤的研究
    4 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识
    5 c AMP/PKA/CREB信号通路
    6 二仙汤与cAMP/PKA/CREB信号通路
    7 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概况
第二部分 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二仙汤活性化合物筛选
        2.2 二仙汤治疗 PMS 潜在靶点筛选
        2.3 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
        2.4 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
        2.5 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二仙汤活性化合物筛选
        3.2 二仙汤治疗 PMS 潜在靶点筛选结果
        3.3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结果
        3.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结果
        3.5 二仙汤治疗PMS相关靶点关联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
        3.6 二仙汤治疗PMS相关靶点关联蛋白KEGG富集分析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建立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实验二 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病理形态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实验三 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新疆部分地区40~6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实验材料
    4.实验测定方法
    5.质量控制
    6.统计学分析方法
    7.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舒正颗粒对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身心症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流行病学
    1.2 糖尿病糖、脂代谢机制
        1.2.1 代谢机理
        1.2.2 糖、脂代谢和IR三者的关系
    1.3 糖脂代谢异常的现代综合防治手段
        1.3.1 非药物治疗
        1.3.2 药物治疗
        1.3.3 减重手术
    1.4 中国传统医学对糖脂代谢的认识
        1.4.1 病因病机
        1.4.2 辨证分型
        1.4.3 中医治疗
    1.5 围绝经期女性人群特点
        1.5.1 现代认识
        1.5.2 中医辨治
    1.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舒正颗粒对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身心症状的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1.1 随机方法
    2.2 病例标准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中止、剔除标准
    2.3 治疗方案
        2.3.1 对照组
        2.3.2 舒正颗粒组
    2.4 观察及评定方法
        2.4.1 观察内容
        2.4.2 中医证侯积分
        2.4.3 中医证侯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结果
        2.6.1 两组纳入病例基本资料的对比
        2.6.2 治疗前后糖代谢方面对比
        2.6.3 治疗前后脂代谢方面对比
        2.6.4 治疗前后性激素方面对比
        2.6.5 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方面对比
        2.6.6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方面对比
        2.6.7 治疗前后安全指标方面对比
    2.7 结果分析
        2.7.1 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2.7.2 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
        2.7.3 血脂指标
        2.7.4 性激素
        2.7.5 中医证侯
        2.7.6 Kupperman更年期评分
        2.7.7 SAS量表、SDS量表
    2.8 讨论
        2.8.1 中医理法
        2.8.2 辨证选药
        2.8.3 糖脂代谢与性激素关系的探讨
        2.8.4 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
        2.8.5 身心症状的改善
    2.9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数据采集及统计学处理
    3.技术路线图
    4.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中医证型构成(见表3)
        4.3 年龄与证型(见表4)
        4.4 病程(患糖尿病)与证型(见表5)
        4.5 代谢指标与证型
        4.6 糖尿病并发症与证型(见表12)
讨论
    1.立论依据
    2.一般情况分析
    3.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糖尿病病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5.实验室指标与证型的关系
        5.1 卵泡刺激素与证型的关系
        5.2 促甲状腺激素与证型的关系
        5.3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证型的关系
        5.4 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证型的关系
        5.5 血脂与证型的关系
        5.6 尿酸与证型的关系
    6.并发症与证型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更年期妇女与Ⅱ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更年新方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张冰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滋肾清心方对绝经期潮热的临床观察及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 牛若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围绝经期肥胖证素特点与脂肪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相关性研究[D]. 赵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去卵巢大鼠心功能和糖脂代谢的变化及二仙汤的干预作用[D]. 王昱涵.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针刺干预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 李晓彤.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绝经综合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患者血清FSH、LH、E2及β-Ep、CGRP的差异性研究[D]. 王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新疆部分地区40~6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D]. 黄志英.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舒正颗粒对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身心症状研究[D]. 莫嘉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D]. 杨恩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更年期妇女与Ⅱ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