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范院校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

新时期师范院校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

一、新时期高师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任大路[1](2021)在《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工匠精神通常是指工匠卓越的专业技能,以及追求终极目标的态度和信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其包括:尊重教师、重视教学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能力;精益求精的创新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行为与精湛技艺的专业品质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教师队伍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待学科,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学术能力、体育能力、道德素质、身心行为等方面。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工匠精神与学生能力的本质内涵以及如何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对高校体育学生整体素质的现状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为建设一支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回顾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深入分析“中国工匠精神”的基本内容,整合了体育领域后备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法;寻找工匠的精神和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建设的融合点;梳理了工匠精神与体育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工匠精神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学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从而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在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选取了匠品、匠识、匠艺、匠知、匠道、匠心、匠德、匠行8个核心要素。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主要在学科能力、体育素养、教育能力、身心品行四个具体方面实施。(2)对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体育学生能力的内容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训练、锻炼、竞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课程教学、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和道德心理价值观的综合表现。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项元素的具备程度进行调查,整体比例为:欠缺1/5,一般3/5,良好1/5。(3)此次研究在对于调查指标具体元素的选取上包括:学科能力,体育素养,教育能力,身心品行4个一级指标;规范科学、尚学求新的匠品;博学强闻、追求卓越的匠识等16个二级指标;学科教育认知等64个三级指标;此外根据问卷调查确定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各指标重要程度系数Fi>4.0,并对其融合可行性进行分析。(4)学生能力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育体系、培养目标等;并依据此内容制作调查问卷发放于体育学生、体育教师等调查具备情况及重要程度。(5)在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所采用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层面,追寻工匠精神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发展;社会层面,从学生个体入手,探究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理论实践方法。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工匠精神融入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工匠精神与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内在联系。在学科能力、体育素质、教育能力和身心行为四个具体方面,工匠精神有机地融入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2)在学生能力各项指标元素调查中学生整体具备程度总体表现进行良好,培养学生能力都在一般水平之上。(3)在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系数Fi>4.0,即在选取的64个指标元素中重要性程度较高,对于将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意义较大。(4)工匠精神对于融入当代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困境主要包括:一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意识相对薄弱;二是迫切需要完善体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与整合路径;三是缺乏明确的精神文化标准。(5)对于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元素主要包括了8个主要元素以及三个方面的需要;并且要遵循工匠精神融入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分析工匠精神在体育学生技能发展中的具体措施。(6)具体实践过程为:规范科学、尚学求新的匠品;博学强闻、追求卓越的匠识;体育素养:臻艺求学、野蛮体魄的匠艺;求知问真、文明精神的匠知;教育能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匠心;有教无类、尚体重学的匠道;身心品行:明德爱国、忠守敬业的匠德;尊师重教、知行合一的匠行。

张雪楠[2](2021)在《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A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状态,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行为的体现。是可以被观察到,但却无法准确掌握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一切与学习活动方面有关的行为结果导向。关于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人才,是多年以来高等教育领域所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面对信息更新快,人才需求更具综合性、质量性的时代背景下,高师舞蹈教育也需顺应社会发展而做出必要的创新与改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等都更容易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在高师舞蹈教育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教师层面,很少站在学生层面,深入了解学生发展规律、学习状态等。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加剧,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拓宽知识面,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综合类高素质舞蹈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并分析出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最后进行分析和思考,为提高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将围绕A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展开,通过梳理学习积极性的相关研究,依据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指导,对A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科学地调查研究与分析。经研究发现,A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但非常不稳定,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通过对问卷与访谈结果分析整理得出以下几点思考:明确学习分界点,发挥学生的优势;保障家庭后盾,重视学生学业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整学习的动机;优化学习环境,落实心理辅助教育;顺应社会需求,完善学校教学体制;加强社会支持度,端正学生价值观。

赵元[3](2020)在《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高师钢琴教育,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内容,它不仅具有艺术属性,也同时兼具社会属性。高师钢琴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发挥艺术学科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性,又该如何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贯穿于钢琴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构建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魏严严[4](2020)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施途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2017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入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中小音乐教育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引起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反思,音乐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了新时期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基地,要紧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现状以及对现有的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对高校音乐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脱离的问题,探索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宋林静[5](2020)在《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提出,“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随着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范教育的改制,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迎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研究如何在变化的师范教育体系中挖掘中师优秀的教育传统,探究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与路径。论文主要由引言、核心内容以及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几个方面的内容。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四章内容,主要围绕卓越小学教师的素质、当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中等师范教育的优良教育传统以及完善路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三个方面介绍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卓越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二章则是从生源选拔、培养目标、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几个方面探究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在小学教师培养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第三章则是本研究的借鉴基础。分析了中等师范教育阶段哪些优良教育传统可为当下小学教师培养提供借鉴。第四章则是以中等师范教育的优良教育传统为分析视角,以现在小学教师培养的问题为分析焦点,以在传承中创新的态度,从吸引人才志做教师、坚持孕育师范特色、培养师范生“专广融研”的素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参考,以期以历史营养滋润卓越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新素养”,从而培养“兼善天下”的卓越小学教师。

方艳[6](2019)在《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在教育体制改革,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教育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以期解决我国教育现实中的诸多问题,使我国各层次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师德建设关系到我国民族复兴的大计,在教师的所有素养中,师德是第一位的,“师者,人之模范也”。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教师队伍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当前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承担师范生教育的高校应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因为这对于造就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的缘由、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为本研究提供现实基础。第二部分:对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环境方面、高校教育方面、师范生自身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第三部分: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对新时代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师范生素质的现实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第四部分:根据新时代关于师德教育的相关论述,提出了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五部分:在对师范生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对策。主要从高校、师范生自身、师德教育的环境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其中实施“五位一体”的师德教育体系是最大的创新之处,除此之外还要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师德、发挥师范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有利于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武彦辛[7](2018)在《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现状研究及改革路径初探 ——以四所高师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自山西师范学院艺术体育系建立开始发展至今,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办学层次整体有了很大的提高。钢琴教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钢琴课程的设置得到不断完善,且发展迅速,优秀的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大胆地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更新观念并不断创新。但是,在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飞速发展的趋势中,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四所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师的教学情况、钢琴教学形式、学生的专业素质、弹奏水平、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釆用对比分析的调查研究方法对这四所高等师范院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出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教育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查阅了大量与钢琴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钢琴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对四所高师院校课程设置进行简单概述;第二部分揭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一部分结合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并提出对调查问卷以及四所院校发展概略、机构及专业设置、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所反映的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任洁[8](2018)在《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模型构建》文中指出正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我国社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探求价值观培养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是教育领域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明确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引导。目前关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的学术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辨式的研究多,实证性的研究少;零星的研究多,系统性的研究少。本文研究一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来自综合类和职业类大学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的3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编制出《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初始问卷》。对初始问卷进行试测和完善,在综合类和职业类大学共发放200份问卷,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179份,使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将不符合统计学标准的题目剔除,最终得到《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在河南、北京、陕西、云南、新疆等地区进行问卷施测,参与人数为1400人,得到有效问卷1254份。对奇数半的627份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得到包括7个要素在内的共34个题目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内部一致性系数、各维度与总分相关分析以及对偶数半的627份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来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一结果显示《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文化、情绪情感、人格因素、自我意识、个体认知、个体意志和社会榜样。研究二在河南、北京、陕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同时发放《中国人价值观问卷》和研究一中得到的《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共14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254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建构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机制模型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的模型中,各个影响因素对价值观不同维度既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如社会榜样直接影响家庭本位、品格自律、守法从众等维度;也有间接的影响作用,如个体意志通过社会榜样来间接影响公共利益。各个影响因素中社会榜样对价值观各个维度的影响范围最广,其次是学校、家庭、文化、情绪情感、人格因素、自我意识、个体意志和个体认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时,虽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直接产生作用的因素,但是间接产生作用的因素从其影响的路径来看也不能轻视。外部的影响因素只有在大学生入心入脑,消化吸收之后,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存在中的价值,完全遵从某种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的选择,对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有合理的判断与追求,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做到情绪情感与个体意志的相互融合,完善个体人格,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根据本研究的框架,即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同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可以加深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工作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张俊峰[9](2015)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并由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在长期的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着作相关论述的全面梳理,尝试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包含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及理论联系实际并以此为指导,对我国在实践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我国虽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实践教育的原则予以确立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中予以了体现,但我国的实践教育仍然存在“重智轻德”、“重智轻体”以及学生的“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差、劳动观念薄弱等诸多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也包括教育自身的因素,在吸收借鉴德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深入开展实践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以社会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学校重视与教师参与为关键,坚持依法治教的原则,将实践教育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切实解决实践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以推进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邓亮[10](2015)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在享受网络发展给我带来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给国家安全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网络舆论的引导权,没有网络安全就无法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阵地。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地方、社会思潮交锋的领地、意识形态斗争的较量场,同时也是我们与敌对势力争相抢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对社会的其他成员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因此,占领大学价值观教育的网络阵地,占领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网络阵地,研究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问题,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写作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逻辑,对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问题进行论证研究:首先,发现并提出问题。大学生在得益于网络发展的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也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做好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工作,弘扬社会主旋律,就成了当前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其次,分析问题。对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为客体对象,剖析大学生主体对信息客体的价值理解、价值认同、价值选择和价值整合的内在心理过程;在此基础上,论述分析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导向现状。最后,解决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对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导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基本原则,二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路径选择。

二、新时期高师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高师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认知
        2.1.1 “工匠”的定义
        2.1.2 工匠精神的概念内涵研究
        2.1.3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2.1.4 高校工匠精神融入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研究综述
        2.2.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概念研究
        2.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评价研究
        2.2.3 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研究综述
        2.3.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概念内涵研究
        2.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研究
        2.3.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研究
    2.4 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工匠精神与能力培养调查分析
        4.1.1 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分析
        4.1.2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4.1.3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元素重要程度调查分析
        4.1.4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形成机制分析
        4.1.5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融合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4.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分析
        4.2.1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4.2.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意蕴
        4.2.3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分析
    4.3 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实践分析
        4.3.1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
        4.3.2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原则
        4.3.3 工匠精神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4.3.4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4.4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实践融合策略
        4.4.1 传于“文”——文化传承
        4.4.2 立于“气”——社会价值风气引领
        4.4.3 形于“学”——学校教育实践
        4.4.4 精于“教”——教学过程渗透
        4.4.5 成于“人”——学生自我学习结果化
    4.5 工匠精神融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机制保障
        4.5.1 政策保障,传承有据
        4.5.2 制度建设,推行有力
        4.5.3 价值导向,榜样引领
        4.5.4 完善机制,评价科学
        4.5.5 教育投入,言传身教
        4.5.6 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A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二)关于高师舞蹈教育的研究
    (三)关于舞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四)研究评述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强化动机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四)归因理论
四、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工具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A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统计与分析
    (二)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差异性统计与分析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统计与分析
六、针对A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
    (一)明确学习分界点,发挥学生的优势
    (二)保障家庭后盾,重视学生学业发展
    (三)激发学生求知欲,调整学习的动机
    (四)优化学习环境,落实心理辅助教育
    (五)顺应社会需求,完善学校教学体制
    (六)加强社会支持度,端正学生价值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甘肃省A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查问卷
附录二 A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 A高校舞蹈专业教师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全育人”理念与高师钢琴教育关系解析
    (一)“三全育人”理念提出背景及内涵
    (二)“三全育人”理念与高师钢琴教育关系
        1.我国现阶段高师钢琴教育现状概况
        2.“三全育人”理念与高师钢琴教育关系
二、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
    (一)贯穿理念,重在认知
    (二)贯穿理念,优化课程
    (三)贯穿理念,借力考核

(4)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选题研究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 教师教育
        一、教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音乐教师教育
    第三节 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第二章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音乐教师的挑战
    第一节 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的分析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版的变化
        二、音乐课程基本教育理念的变化
        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对音乐教师培养的要求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现状研究
        一、专业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二、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人才培养现状
        三、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现状分析
第三章 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第一节 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一、五项全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二、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历程
    第二节 音乐教育学院教师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第四章 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第一节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音乐教师培养目标的启示
        一、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音乐教师培养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一、专业课程的设置
        二、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三、实践课程的设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1. 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
        2. 教师质量卓越发展的现实诉求
        3. 学习机缘和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四) 相关文献综述
        1. 关于卓越教师的研究
        2. 关于中师教育的研究
        3. 现有研究述评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访谈法
一、 卓越小学教师的“源”与“析”
    (一) 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变革
        1. 培养层次:由“中师”到“高师”
        2. 培养目标:由“合格”到“卓越”
        3. 培养理念:由“阶段性”到“终身化”
    (二) 卓越小学教师素质解析
        1. 专业精神高尚
        2. 专业知识融通
        3. 专业能力出色
二、 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薄弱环节——基于现实的分析
    (一) 生源选拔:师范生质量参差不齐
        1. 师范改革:生源质量今非昔比
        2. 卓师探索:师范生择优培养
    (二) 培养:改进与问题并存
        1. 培养目标:理念先进,但“小学性”凸显不足
        2. 校园文化:师范性势微,综合化增强
        3. 课程设置:模块比重失衡,内容欠整合
    (三) 实训:“学、践”脱节,指导欠佳
        1. 见习实习时间不足,后续指导有待完善
        2. 与实践基地未实现有效联动
三、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营养——中师优秀教育传统挖掘
    (一) 政策优势与师范底蕴,孕育教师情怀坚定化
        1. “定向”的政策优势,保障师范生的“去向”
        2. 严谨的招生方式,促生源“优质”与“适宜”
        3. 浓郁的师范文化,坚定师范生的“教育志向”
    (二) 课程设置与课外活动,造就教师素养综合化
        1. 文理兼通的课程设置,造就教师知识全面化
        2. 体艺兼备的课外活动,孕育教师能力多样化
        3. 严谨的管理方式,造就教师性格严谨化
    (三) 教技训练与系统实习,培养教师教学扎实化
        1. 教技训练日常化,熟习三字一话两表达
        2. 见习实习多样化,营造教学环境实效化
四、 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路径探索——传承与革新并存
    (一) 生源优质:吸引人才志做教师
        1. 理念先行:凸显教师社会地位
        2. 政策驱动: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3. 招生改革:丰富生源选拔方式
    (二) 目标定位:坚持孕育师范特色
        1. 培养定位:宏观标杆与学校底蕴相结合
        2. 文化彰显:凸显校园文化的师范性
        3. 主体自觉:涵养个体的“师范我”
    (三) 专业塑造:造就“专、广、融、研”
        1. 锤炼教技:加强基本功训练,造就教师职业技能规范化
        2. 整合视野:完善课程结构,促进学科知识融合化
        3. 活动育能:设置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综合化
        4. 更新实践:落地UGS模式,实现实训、反思、研究一体化
结语 —基于传承的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选题的理论意义
        2.选题的实践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研究内容
        2.研究目标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研究特色
        2.创新之处
    (六) 相关概念界定
        1.新时代
        2.师范生
        3.师范生师德教育
二、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
        1.调查思路
        2.样本简介
        3.研究过程
    (二)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现状
        1.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取得的成绩
        2.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高校师德教育的不足
        2.师范生自身存在不足
        3.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三、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1.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水平,学会如何教书
        2.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师德水平,学会如何育人
    (二)是全面提高师范生素质的现实需要
        1.有利于促进师范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2.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知识素质的提升
        3.有利于促进师范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三)是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1.有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2.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
四、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要求
    (一)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2.个人品德养成教育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4.现代教育理念教育
    (二)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1.高校师德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2.师范生自身师德养成的基本要求
五、加强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对策
    (一)实施“五位一体”的师德教育体系
        1.加强课程教学,培养师范生的师德信仰
        2.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师范生的师德体验
        3.通过教育实践,提高师范生的师德践行能力
        4.利用校园文化,营造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氛围
        5.运用师德评价,增强师范生的师德自律意识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1.选取师德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师德课程的教学
        2.加强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三)发挥师范生师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1.师范生自身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2.师范生自身要注重实践
        3.师范生要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四)营造有利于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3.加强社会对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关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问卷 1(在读师范生版)问卷调查结果
附录 2:问卷 2(已毕业)问卷调查结果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现状研究及改革路径初探 ——以四所高师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1.1 关于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环境
        1.1.1 中国钢琴教育发展概述
        1.1.2 当今中国钢琴教育与国际钢琴音乐教育发展势态的融合
        1.1.3 关于中国钢琴教育与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1.2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1.3 山西各地区高师钢琴专业教育发展概略
    1.4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教学现状调查
第二章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1 学生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1.2 钢琴教学存在多方面问题
        2.1.3 钢琴音乐价值观念滞后的问题,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亟待发展
        2.1.4 钢琴音乐教育学术队伍与师资培养问题
        2.1.5 硬件设施不完备
        2.1.6 课程设置不完善
    2.2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教育外部因素
        2.2.2 教育内部因素
第三章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存在的价值及其改革路径分析
    3.1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的价值
        3.1.1 师范性:音乐课程的价值
        3.1.2 主体性:主体唤醒价值
        3.1.3 体验性:审美体验价值
        3.1.4 创新性:多元音乐文化
    3.2 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改革思路及改革策略
        3.2.1 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下对钢琴教学的策略研究
        3.2.2 钢琴文化教育塑造中国独有的音乐文化特色策略研究
        3.2.3 高师钢琴教育中的审美体验策略研究
        3.2.4 钢琴专业课程设置趋向后现代多元创新性
        3.2.5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价值观的概念
        2.1.1 国外关于价值观的概念
        2.1.2 国内关于价值观的概念
    2.2 价值观的分类
        2.2.1 国外关于价值观的分类
        2.2.2 国内关于价值观的分类
    2.3 近40年来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综述
        2.3.1 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结构以及类型的相关研究
        2.3.2 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研究
        2.3.3 社会变迁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
        2.3.4 有关特定社会领域的价值观研究
        2.3.5 有关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
    2.4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
    2.5 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机制
    2.6 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方法
        2.6.1 国外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方法
        2.6.2 国内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方法
3 问题提出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构思
    3.3 研究意义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一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过程
        4.1.4 研究结果
        4.1.5 讨论
    4.2 研究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模型构建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过程与结果
        4.2.4 讨论
5 综合讨论
    5.1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
    5.2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模型构建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可能的创新之处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访谈提要
附录B 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初始问卷)
附录C 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
致谢

(9)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教育思想
        (二) 列宁及前苏联教育家的实践教育思想
        (三) 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实践教育思想
        (五) 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教育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实践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践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教育思想的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
第二章 列宁及前苏联教育家的实践教育思想
    第一节 列宁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确立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二、确立了综合技术教育的原则和方向
    第二节 前苏联教育家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克鲁普斯卡娅的实践教育思想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教育思想
        三、赞科夫的实践教育思想
    第三节 前苏联实施实践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一、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的贯彻
        二、前苏联实践教育取得的主要经验
        三、前苏联实践教育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二、文革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教育思想
    第三节 毛泽东实践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
        一、毛泽东实践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毛泽东实践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
        三、毛泽东实践教育思想中的问题与教训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实践教育思想
    第一节 邓小平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提出要对毛泽东实践教育思想予以全面准确理解
        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三、确立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 江泽民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
        二、赋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新的内涵
        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科技创新
    第三节 胡锦涛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
        二、教育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广大青年学生要勇于实践、投身于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第四节 习近平的实践教育思想
        一、坚持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五章 新时期我国推行实践教育的成绩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推行实践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
        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
    第二节 我国推行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推行实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践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德国开展实践教育的特点
        一、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二、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三、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四、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韩国开展实践教育的特点
        一、韩国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二、韩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三、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开展实践教育的特点
        一、台湾地区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二、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三、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育
        四、经验与启示
第七章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我国实践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第一节 深入开展我国实践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为指导
        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为我国开展实践教育提供了依据和目标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我国的实践教育确立了重要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的教育教学确立了基本方法
    第二节 深入开展实践教育的先导:社会观念的转变
        一、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摒弃教育功利化思想
        二、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第三节 深入开展实践教育的抓手: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
        二、中小学: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三、高等院校:找准实践教育的切入点,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
        四、职业院校:要面向生产实际,开展“产学合作”
    第四节 推进我国实践教育的关键:学校重视与教师参与
        一、学校要坚持全面发展方针,强化对实践教育的重视
        二、教师要有爱心和使命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要关注实践、参与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五节 推进实践教育的保障:依法治教
        一、提高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对实践教育的监督与管理
        三、要依法依规,切实解决实践教育推进中的难点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1.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2章 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习近平重要讲话相关论述
        2.1.1 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
        2.1.2 习近平关于网络传播的相关论述
    2.2 网络传播学理论
        2.2.1 概念厘定与研究相关概念
        2.2.2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2.2.3 网络“把关人”理论
    2.3 价值观理论
        2.3.1 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界定
        2.3.2 需要和意识是价值观产生的前提
        2.3.3 实践活动是价值观产生的基础
        2.3.4 利益需求是价值观产生的动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
    3.1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外在社会因素
        3.1.1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
        3.1.2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中外文化因素
        3.1.3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大众传媒因素
        3.1.4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学校教育因素
    3.2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在心理过程
        3.2.1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对信息的价值理解
        3.2.2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对信息的价值认同
        3.2.3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对信息的价值选择
        3.2.4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对信息的价值整合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导向现状
    4.1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4.1.1 大学生对网络的接触与使用状况
        4.1.2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基本情况
    4.2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分析
        4.2.1 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4.2.2 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加剧烈
        4.2.3 拟态网络世界的负能量诱发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4.2.4 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了新的障碍
    4.3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状态分析
        4.3.1 价值观导向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网络传播发展的实际
        4.3.2 价值观导向与现实的网络生活嵌入度不高
        4.3.3 价值观导向主体的网络素养影响到导向的实际效果
        4.3.4 国外对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关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基本原则
    5.1 主流统领原则: 一元化对多样化的统领
        5.1.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5.1.2 坚持发展方式多样化
        5.1.3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对发展方式多样化的统领
    5.2 管好管活原则: 加强建设与完善管理并举
        5.2.1 全面建设好网络媒体
        5.2.2 构建富有活力的网络管理机制
        5.2.3 建设好网络媒体与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并举
    5.3 入心入脑原则: 主流引领与过滤负面信息相结合
        5.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为主
        5.3.2 以负面信息过滤为辅助
        5.3.3 核心价值观引导与负面信息过滤相互结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路径选择
    6.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导向
        6.1.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回应现实的力度
        6.1.2 以共同理想为指引确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理想坐标
        6.1.3 以荣辱观为指引确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道德坐标
        6.1.4 以先进文化为指引夯实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文化基础
    6.2 以习近平“8·19”讲话精神为指引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
        6.2.1 坚持党性原则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6.2.2 增强舆论的感染力和引领力
        6.2.3 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2.4 抓好队伍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6.2.5 加强媒体整合以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6.3 以“四个全面”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主阵地
        6.3.1 创建主题网站以巩固主流阵地
        6.3.2 加强网络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
        6.3.3 开展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6.3.4 建立完善网络传播的保障机制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四、新时期高师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工匠精神融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D]. 任大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A校为例[D]. 张雪楠.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如何在高师钢琴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J]. 赵元. 北方音乐, 2020(21)
  • [4]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魏严严.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5]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 ——基于中师优秀教育传统分析的视角[D]. 宋林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 方艳.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山西高师钢琴专业教育现状研究及改革路径初探 ——以四所高师院校为例[D]. 武彦辛. 山西大学, 2018(04)
  • [8]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机制模型构建[D]. 任洁. 河南大学, 2018(01)
  • [9]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 张俊峰.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2)
  • [10]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 邓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新时期师范院校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