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中职教材《体育与健康》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霍富坤[1](2021)在《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健康战略的角度提出“体医融合”,加强非医疗手段对于健康的干预,重视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价值。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已是全民共识,但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却要科学的指导,体医融合有利于借助体育与医疗的优势解决好运动的安全性、运动的有效性、运动的可持续性三个核心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体育如何在体医融合理念及实践探索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成为重要课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中职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部分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以及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1、体医融合背景下合格的中职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包含四个领域共323个知识点:体育卫生领域分为健康促进,运动与环境,运动与营养,不同人群体育卫生四部分内容;医务监督领域分为体育教学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两部分内容;运动创伤与防治领域分为运动性病症,运动性伤害急救,运动损伤三部分内容;运动康复领域分为按摩,常见慢性病运动疗法及运动处方,传统体育养生法三部分内容。2、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医融合关注度不高,所掌握的体育保健知识不均衡,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病预防知识不足。3、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贾雪涵[2](2021)在《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食品微生物学》教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进入“黄金时期”,扩大了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新兴起的专业,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是一个集生物、化学、农业、营养、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掌握常用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食品加工工艺以及食品生产设备的操作技能,面向生产、管理线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良好团队精神的食品生产的操作和管理人员。教材是贯彻教育宗旨、实现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职业学校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主要来源,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同时,对教材的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专业核心教材《食品微生物学》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结构分析法等方法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和各组成部分的分析,整体分析包括对教材结构的分析、教材内容的选择分析、教材编制水平的分析以及教材功能的分析;各组成部分分析包括教材主题文分析、教材图表分析以及教材课后思考题的分析。同时运用访谈法对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根据教师的反馈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优化建议。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教育厅[3](2020)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黔人社通[2020]124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各有关单位:现将《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将申报、评审条件及时通知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以便按要求做好申报、评审的各项工作。
曹宏[4](2020)在《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研究 ——以抚顺两所中学为例》文中指出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中国教育部下发关于人们心理及心理健康的公报共有96篇之多,就在2020年3月18日,国务院为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在2019年的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对中小学健康实施促进行动,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时期,应大力发动社会,学校与家庭等多方面影响因素来一起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在以初中与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为切入点时,本着人的生长发育理论,可持续发展论系统论,布鲁纳螺旋形课程论和效益最大化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阅读、收集与梳理,定性与定量分析,在分析论文研究背景基础上,并对初中高中在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进行了界定。本课题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状况、初高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调查、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对比等多方面的调查,阐述了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问题及成因:(一)应试教育体制在根本上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实效性。(二)初中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整体规划。(三)师资配备的短缺。(四)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单一。(五)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保管制度的不健全。最后提出了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衔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地位。(二)设置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规划。(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员的配备。(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多种上课形式。(五)学校应利用校外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六)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档案制度。目前,我国的现阶段教育分为大、中、小学三个阶段,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这个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也是国家民族昌盛和我国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张郁浩[5](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秘书基础》教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而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载体,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教材的编写与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秘书基础》教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既能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一定参考意见,也能为师生更好地使用该教材提供帮助。本论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秘书基础》教材为中心,采用文献分析、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分析的现状,通过对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同名教材《秘书基础》内容的比较和文本分析,结合对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秘书基础》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教学目标、内容与结构、呈现方式、习题设置四个角度对三本不同出版社的《秘书基础》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从《秘书基础》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将三本不同出版社的教材与课程标准进行对照,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分析三本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对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以知识类型、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章节联系、内部组织方式等为研究视角,对教材内容与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对呈现方式的分析,分为图表设置和版式设计两个部分,图表设置分析包括图表数量和位置、图表类型、图文匹配度,版式设计分析包括教材的开本、封面、纸张、字体等内容;对习题设置的分析,从习题类型与数量、习题位置、习题的情境化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三本教材习题设置体现的优势与不足。对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秘书基础》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将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教材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结构编排、呈现方式与习题设置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教材存在部分数据和标准未及时更新、与正文匹配度较高的图片较少、缺少单元小结、习题类型单一等问题。综合文本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结果,从教学目标、内容与结构、呈现方式、习题设置四方面分别提出了对教材的改进建议,如更新知识内容,增加新兴热点;调整知识类型,注重实操能力;经由鲜活案例,渗透人文素质;取材真实生活,创设具体情境;丰富教材案例,灵活编排位置;增加讨论形式,设置课后小结;丰富习题类型,加大实训比重等。
冯娟娟[6](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材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职专业教材类型众多,有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有相关部委组织编写的,有行业组织编写的,还有相关学校联合组织编写的,因此,中职学校使用的专业教材比较混乱,教师在教材组织和专业教学实践中难以选择到比较适用的教材,再则中职专业教材分析的研究不多,园林园艺专业的教学分析更是凤毛麟角。期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充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研究领域,丰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分析的种类,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改革和建设。本文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文献研究、课堂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以几个园林园艺相关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教材论、教学论及教材分析标准体系为依据,分析研究教材的整体和各组成部分。分析研究教材整体可得,本教材建立了主题统领,教学目标规范的“章节主题-章节教学目标-课主题-主要内容”的主框架,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思想文化内涵方面,潜移默化地协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教材编制水平上,教材编写设计科学,教材排版合理,印刷清晰。分析研究教材各组成部分可知,教学目标符合本学科特点,也契合中职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教材主题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上有特别之处,实现了教学目标;图表类型多样,起到了促进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观察能力的作用;阅读材料补充课主题文,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使教材综合化,扩展教材的深度、广度,增加教材弹性;复习思考题符合教学目标,呈现方式多样,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猎奇心理,激起他们完成习题的兴趣,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实验实训与主题文教学目标相符,实验实训结构新颖,为实验实训测评工作提供了标尺,从而提升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同时,会根据在具体分析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可以更好的推进中职教材的改革,创新中职专业教材的教材结构和内容组分。
毛振明,张凯[7](2020)在《新时代中职体育的改革发展方向与工作——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中职体育课标教材要点》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和北京师范大学版中职教材修订工作,从问题出发阐析了中职体育课程标准导向,从核心要义解读了核心素养和两个模块,并提供了可让中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即可着手改革的六项具体工作,为新时代中职体育的改革发展指引了方向。
关欣然[8](2020)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旅服专业教材中的渗透研究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为例》文中认为中职学校导游基础这门专业课程是旅服专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中职导游基础教材的知识内容中涵盖了较为丰富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职阶段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导游基础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方面的品质,进而提升中职旅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是当下职业教育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S市S校正在导游基础课程中使用的旅游教育出版社版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文本分析法,从知识物质层面和精神品质层面对教材中渗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期望以此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在岗教师实现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了然于心,进而完整的生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回馈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其次通过研究发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够详尽、系统化编排不足、逻辑顺序存在颠倒、内容不够与时俱进等问题。针对当前教材现状和其在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育教材管理部门、教材编写者、授课教师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提出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杨紫艳[9](2019)在《翻转式教学在中职校健美操课堂中运用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特别是将信息手段融入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中职校的体育课堂。翻转式教学不但打破了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模式,还将体育课堂有效的进行了延伸,弥补了学生不能细化示范动作等问题;在中职学校体育课堂中运用“翻转式”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改善传统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职学校体育课健美操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健美操课堂中采用翻转式教学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作用。试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学习兴趣具有显着差异,对照班学习兴趣明显趋于下降趋势,实验班的学习兴趣整体保持良好并具有上升趋势。(2)健美操课堂中采用翻转式教学对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在健美操技术动作学习中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学生效率更高,动作掌握更好。(3)健美操课堂中采用翻转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班比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学习过程中更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基于实验研究本论文提出了以下建议:(1)细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2)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彭世隆[10](2019)在《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养老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学业门类。随着云南省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群体对于养老服务需求不但在量上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质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老年人的这一需求的关键在于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是云南省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尽快建成养老服务业建设的关键举措。对中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中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业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之间的融合,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与学校的合作。有利于云南省建设一支养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对本研究领域进行了解,界定相关概念,明确研究思路。其次通过该方法还总结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的背景,归纳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征和建设原则。第三运用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的实地考察,一方面总结该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分析老年服务业人才需求、中级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归纳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五个方面的问题从地方政府、中职学校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等三个层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浅谈中职教材《体育与健康》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职教材《体育与健康》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体医融合综述 |
2.1.1 体医融合概念界定 |
2.1.2 国外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
2.1.3 国内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
2.1.4 体医融合与学校体育的结合研究 |
2.2 教师知识结构综述 |
2.2.1 教师知识研究 |
2.2.2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
2.2.3 体育保健知识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德尔菲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构建 |
4.1.1 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文本结果 |
4.1.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补充结果 |
4.1.3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
4.1.4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
4.1.5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三轮调查结果分析 |
4.2 山东省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1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
4.2.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自评结果 |
4.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5.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 |
5.1 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5.2 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 |
5.3 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5.4 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 |
5.5 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
6.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食品微生物学》教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 |
(二)产业逐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
(三)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教学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结构分析法 |
(四)访谈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 |
(三)教材 |
(四)教材分析 |
二、理论基础 |
(一)系统理论 |
(二)实用主义理论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学》教材分析框架 |
一、教材分析的研究维度 |
二、教材分析的相关要素 |
(一)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心理情感特点 |
(二)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 |
第三章 《食品微生物学》教材整体分析 |
一、教材结构分析 |
(一)教材结构的设置遵循系统性 |
(二)教材结构的设置遵循关联性 |
(三)教材结构的设置遵循实用性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分析 |
(一)教材所选择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
(二)教材所选择的内容能被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所理解 |
(三)教材所选内容与初中所学内容及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有所联系 |
三、教材编制水平分析 |
(一)教材的编写及设计水平具有系统性与实用性 |
(二)教材的文字与图表的制作水平具有紧密性 |
(三)教材的印刷水平具有规范性 |
四、教材功能分析 |
(一)教材体现了知识的传递与交流功能 |
(二)教材体现了专业能力的培养功能 |
(三)教材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
第四章 《食品微生物学》教材各组成部分分析 |
一、教材主题文分析 |
(一)教材主题文之间呈现并列关系 |
(二)教材主题文之间呈现递进关系 |
(三)教材主题文之间呈现呼应关系 |
二、教材图表分析 |
(一)教材中图表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 |
(二)教材中图表的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三)教材中图表的设置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三、教材课后习题分析 |
(一)教材课后思考题种类多样化 |
(二)教材课后习题难度较低 |
第五章 《食品微生物学》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
一、访谈设计与实施 |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对教材编写的整体看法 |
(二)教师对教材内容与编制水平的看法 |
(三)教师对教材图表与课后习题的看法 |
(四)教师对教材提出的优化建议 |
第六章 《食品微生物学》教材优化建议 |
一、对教材整体性的优化建议 |
(一)适当调整知识类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
(二)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反映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
(三)增加教材案例部分,灵活编排教材案例位置 |
(四)注重教材字体设置,突出教材重点内容 |
二、对教材各组成部分的优化建议 |
(一)整合教材章节内容,落实章节教学目标 |
(二)添加知识拓展模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三)增加图片表格类型,注重图文之间联系 |
(四)丰富课后习题类型,合理设置单元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4)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研究 ——以抚顺两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对象 |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界定 |
2.1.1 心理健康 |
2.1.2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
2.1.3 教育衔接 |
2.2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基础理论 |
2.2.1 人的生长发育理论 |
2.2.2 布鲁纳的学校教育理论 |
2.2.3 效益最大化论 |
2.2.4 人的全面发展论 |
第3章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
3.1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调查 |
3.1.1 初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基本情况 |
3.1.2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情况 |
3.2 初中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
3.2.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
3.2.2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
3.3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状况 |
3.3.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状况 |
3.3.2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状况 |
3.4 初高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调查 |
3.4.1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满意度调查 |
3.4.2 初高中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满意度调查 |
3.5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对比 |
第4章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 应试教育体制在根本上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实效性 |
4.2 初中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缺少整体规划 |
4.2.1 初中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缺失 |
4.2.2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的片面性 |
4.3 师资配备的短缺 |
4.3.1 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缺乏 |
4.3.2 校园内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贫乏 |
4.3.3 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的学习能力下降 |
4.3.4 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的科研能力薄弱 |
4.3.5 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不健全 |
4.4 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单一 |
4.5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 |
4.5.1 学校不请校外专家进校 |
4.5.2 不参与社会层面的活动 |
4.5.3 家长配合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 |
4.6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保管制度的不健全 |
第5章 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问题的解决途径 |
5.1 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衔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地位 |
5.1.1 国家社会更加注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5.1.2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
5.2 设置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规划 |
5.2.1 执行教育部的指导纲要 |
5.2.2 完善学生心理健康考核制度 |
5.3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员的配备 |
5.3.1 制定合理的心理教师招聘条件 |
5.3.2 完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设施 |
5.3.3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习能力 |
5.3.4 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与科学研究 |
5.3.5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核及职称的晋升的机制 |
5.4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多种上课形式 |
5.4.1 以心理教师为主导的上课形式 |
5.4.2 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形式 |
5.5 学校应利用校外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5.6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档案制度 |
5.6.1 为在校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
5.6.2 学校设立心理防御机制 |
5.6.3 制定心理健康档案的保管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访谈内容 |
附录 B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访谈内容 |
附录 C 初中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 D 高中学生问卷调查 |
在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一、论文发表、专着出版 |
二、科研项目 |
致谢 |
(5)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秘书基础》教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教材分析的研究 |
1.2.2 关于中职教材的研究 |
1.2.3 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 |
1.2.4 关于教材结构的研究 |
1.2.5 关于教材呈现方式的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教材概念的界定 |
1.3.2 中职文秘专业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秘书基础》教材文本分析 |
2.1 教学目标分析 |
2.1.1 认知目标分析 |
2.1.2 技能目标分析 |
2.1.3 情感目标分析 |
2.2 内容与结构分析 |
2.2.1 知识类型分析 |
2.2.2 生活知识化分析 |
2.2.3 知识生活化分析 |
2.2.4 章节联系分析 |
2.2.5 内部组织方式分析 |
2.3 呈现方式分析 |
2.3.1 图表设置分析 |
2.3.2 版式设计分析 |
2.4 习题设置分析 |
2.4.1 习题类型与数量分析 |
2.4.2 习题位置分析 |
2.4.3 习题的情境化分析 |
第3章 《秘书基础》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3.1 教材教学目标设置较为合理,学生认可度较高 |
3.2 教材知识内容贴近生活,学生较为认可,但相关热点话题不足 |
3.3 教材结构编排合理,学生普遍认可,但章末缺乏系统小结 |
3.4 教材呈现的图表语言匮乏,图文匹配较差,学生认可度低 |
3.5 教材课后习题类型单一,实践类题目偏少,学生认可度低 |
第4章 《秘书基础》教材改进建议 |
4.1 教材教学目标改进建议 |
4.1.1 整合章节内容,落实认知目标 |
4.1.2 调整知识类型,注重实操能力 |
4.1.3 经由鲜活案例,渗透人文素质 |
4.2 教材内容与结构改进建议 |
4.2.1 取材真实生活,创设具体情境 |
4.2.2 丰富教材案例,灵活编排位置 |
4.2.3 更新知识内容,增加新兴热点 |
4.2.4 增加讨论形式,设置课后小结 |
4.2.5 整合重点内容,合理安排结构 |
4.3 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建议 |
4.3.1 增加图表语言,注重图文匹配 |
4.3.2 灵活设置字体,突出重点内容 |
4.4 教材习题设置改进建议 |
4.4.1 丰富习题类型,加大实训比重 |
4.4.2 灵活安排习题位置,完善评价结构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6)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材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教材 |
三、教材分析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教材分析研究内容及研究维度和研究标准体系 |
二、中职学生特点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教材整体分析 |
第一节 教材结构分析 |
第二节 教材内容的选择分析 |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及本学科的先进性 |
二、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
三、教材内容选择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需要、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
第三节 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分析 |
一、教材思想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
二、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
第四节 教材的编制水平的分析 |
一、教材编写设计水平分析 |
二、教材文字和图表的制作水平、配合程度分析 |
三、教材印刷水平分析 |
第四章 教材各组分分析 |
第一节 章节目标分析 |
一、章节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 |
二、章节目标要符合教学科特点,符合中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 |
三、章节目标要与社会需要和生产实际联系 |
第二节 教材主题文分析 |
一、课主题文的各组分之间呈并列关系 |
二、课主题文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呈递进关系 |
第三节 教材图表分析 |
一、图片类型分布与教学内容相符 |
二、图片能促进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
三、教材中图表使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第四节 教材阅读材料分析 |
一、阅读材料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使教材综合化 |
二、教材阅读材料扩展教材的深度、广度,增加教材弹性 |
第五节 教材复习思考题分析 |
一、复习思考题题目类型多样 |
二、复习思考题难度较低 |
第六节 教材实验实训分析 |
一、实验实训符合章节教学目标 |
二、实验实训结构新颖 |
三、实验实训难度适中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主要观点 |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新时代中职体育的改革发展方向与工作——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中职体育课标教材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解新的中职体育课程标准导向 |
(一)立德树人导向:强化体育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
(二)身体问题导向:强化体育锻炼效果培养体魄强健人才 |
(三)职业需求导向:强化职业体能素质培养合格职业人才 |
(四)现代生活导向: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人才 |
二、体现新时代体育改革方向的“核心素养” |
(一)培养崇尚体育的精神 |
(二)提高参加运动的能力 |
(三)提高素质与健康水平 |
(四)培养品行立德树人 |
三、解读中职体育课程的两个模块 |
(一)基础模块 |
1. 健康教育教学模块 |
2. 体能发展教学模块 |
(二)拓展模块 |
四、中职体育课程改革应该立即着手的六项工作 |
(一)“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走班制教学)改革工作 |
1.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
2. 学生可以有一个长时间的技能学习和训练过程 |
3.“走班制体育教学”可以将“班文化”(Class)变成“队文化”(Team) |
4.“走班制教学”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
(二)开展“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的工作 |
(三)开展“全员运动会”的工作 |
1.全员性 |
2.趣味性 |
3.与教学结合性 |
4.教育性 |
5.学科融合性 |
6.家校结合性 |
(四)“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精准干预)工作 |
(五)“体育弟子规”和“体育品行课课养”工作 |
(六)“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改善和改革工作 |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旅服专业教材中的渗透研究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本分析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文献研究法 |
五、研究特色 |
第一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文化 |
(二)传统文化 |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四)渗透 |
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
(一)中职导游基础学科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学科 |
(二)中职导游基础教材内容适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
(三)中职导游基础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
三、理论依据 |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认知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
一、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 |
(一)梳理范围 |
(二)篇目汇总 |
二、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分析 |
(一)知识层面分析 |
(二)精神层面分析 |
三、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
(一)显性渗透 |
(二)隐性渗透 |
四、师生对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分析 |
(一)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
(二)师生对导游基础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和态度 |
(三)师生对教材渗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及评价 |
(四)师生对导游基础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
五、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优点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类型多样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贴合专业需求 |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模块设置多样 |
第三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材内容不够详尽 |
(二)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化编排不足 |
(三)教材渗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逻辑顺序存在颠倒 |
(四)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选材不够与时俱进 |
二、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其他国家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影响 |
(二)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目标不够明晰 |
(三)中职导游基础这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不够统一 |
第四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
一、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明确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定 |
(一)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
(二)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导游基础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
二、编写者要进一步重视在教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一)编写者要进一步丰富教材渗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
(二)编写者要进一步丰富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形式 |
(三)编写者要注重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系统性 |
(四)编写者要注重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整体性 |
三、授课教师要积极开展教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加工 |
(一)授课教师应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
(二)授课教师应改变对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利化态度 |
(三)授课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教材开展进一步的处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篇目梳理表 |
附录2:关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3:关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9)翻转式教学在中职校健美操课堂中运用效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政府对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 |
1.1.2 教学理念促使教学模式发生改变 |
1.1.3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的现状分析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教学模式 |
1.3.2 体育教学模式 |
1.3.3 翻转式教学 |
1.3.4 中职学校与中职体育课 |
1.3.5 《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关于翻转式教学的研究 |
1.4.2 国内关于翻转式教学的研究 |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翻转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1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
2.1.2 自主化学习理论 |
2.1.3 掌握学习理论 |
2.2 翻转式教学的特点 |
2.2.1 更新了教学理念 |
2.2.2 教学流程得到了革新 |
2.2.3 学生主体性得到体现 |
2.2.4 促进个性化学习 |
2.3 翻转式教学的优势 |
2.3.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
2.3.2 拓宽了师生有效交流的环境 |
2.3.3 提升了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
2.4 翻转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
2.5 翻转式教学的适用范围 |
第三章 翻转式教学模式实验设计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对象 |
3.3 实验条件与因素控制分析 |
3.3.1 实验条件 |
3.3.2 实验控制 |
3.4 实验设计与操作 |
3.4.1 教学内容设计 |
3.4.2 实验教学流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
4.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比较分析 |
4.3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翻转式教学的认知情况分析 |
4.3.1 学生对翻转式教学模式的适应度的评价 |
4.3.2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翻转式教学模式学习的满意度 |
4.3.3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翻转式教学模式学习资源的评价 |
4.3.4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翻转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评价 |
4.4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比较分析 |
4.4.1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成绩差异性比较 |
4.4.2 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基本动作成绩差异性比较 |
4.4.3 实验后两个班学生健美操基本动作成绩差异性比较 |
4.5 实验后两组学生掌握健美操大众一级组合动作比较分析 |
4.6 实验后两组学生掌握健美操大众三级组合动作比较分析 |
4.7 实验后两组学生健美操创编成绩比较分析 |
4.8 实验后两组学生平时成绩比较分析 |
4.9 实验后两组学生总评成绩比较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细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 |
5.2.2 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
附录 1 翻转式教学在中职健美操课堂中运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问卷调查(实验前) |
附录 2 翻转式教学在中职健美操课堂中运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调查问卷(实验后) |
附录 3 访谈提纲——学生访谈 |
附录 4 访谈提纲——专家访谈 |
附录 5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专家信息表 |
附录 6 健美操基本动作测评评分标准 |
附录 7 健美操技术测评评分标准 |
附录 8 健美操创编测评评分标准 |
附录 9 海南省旅游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体育与健康课程健美操选项课) |
附录 10 海南省旅游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体育与健康课程健美操选项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10)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核心概念 |
(一) 中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
(二) 养老服务业 |
四、理论基础 |
(一) 产教融合理论 |
(二) 系统理论 |
(三) 劳动分工理论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依据、特征及其原则 |
一、云南省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依据 |
(一) 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
(二) 云南省养老服务业对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 |
(三)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需要 |
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征 |
(一) 开放性 |
(二) 服务性 |
(三) 综合性 |
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原则 |
(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 |
(二) 市场导向原则 |
(三)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三章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探索实践 |
一、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
(一)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二) 专业课程设置 |
(三) 专业教材选配 |
(四) 专业师资队伍 |
(五) 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
二、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经验 |
(一) 紧贴社会实际需求制定专业建设方案 |
(二) 立足岗位需求建设课程体系 |
(三) 依托多个优势专业建设发展 |
(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
第四章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以及职业能力分析 |
(一) 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 |
(二) 养老护理员岗位描述和岗位规范 |
(三) 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分析 |
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
(一)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
(二) 课程体系过于学科化 |
(三) 专业课教材理论性过强 |
(四) “双师”型教师和名师资源缺乏 |
(五)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 |
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
(二)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
(三) 专业课教材方面 |
(四) 师资队伍方面 |
(五)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
第五章 中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建议 |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
(一) 政府层面要做好人才规划细化相关政策法规 |
(二) 中职学校层面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 |
(三) 专业层面要加紧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
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
(一) 政府层面引导各方共同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
(二) 中职学校层面要转变课程建设观念 |
(三) 专业层面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
三、专业课教材方面 |
(一) 政府层面要整合各方力量,加快专业课教材编写 |
(二) 中职学校层面要引进国外教材和加强自身编写能力的培养 |
(三) 专业层面上要组织本专业教师,加强对现有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
(一) 政府层面要加快建设“双师”和名师资源共享制度 |
(二) 中职学校层面要加快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名师 |
(三) 专业层面要注重现有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成长 |
五、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
(一) 地方政府层面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实训基地建设 |
(二) 中职学校层面加快推进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 |
(三) 专业层面要制定科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中职教材《体育与健康》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D]. 霍富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食品微生物学》教材分析[D]. 贾雪涵.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3]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J].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10)
- [4]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研究 ——以抚顺两所中学为例[D]. 曹宏. 沈阳大学, 2020
- [5]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秘书基础》教材分析[D]. 张郁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6]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材分析研究[D]. 冯娟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新时代中职体育的改革发展方向与工作——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中职体育课标教材要点[J]. 毛振明,张凯. 体育教学, 2020(05)
-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旅服专业教材中的渗透研究 ——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为例[D]. 关欣然.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9]翻转式教学在中职校健美操课堂中运用效果的实证研究[D]. 杨紫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 [10]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D]. 彭世隆. 云南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