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Word保护文件(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丽[1](2020)在《巧用Word邮件合并 提高人事劳资人员工作效率》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许多单位每年都会有人员变动,而调资是人事劳资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部分劳资人员来说,为每个需要调资的人员出示一份Word版本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尤其是单位人员比较多的企事业单位。为提高人事劳资人员调资的工作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巧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的方法。1巧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实现调资方案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实现调资的具体过程如下:①统计个人信息。按照现有的调资表模板,将所需调资人的个人信息统计在Excel文件名后缀为xls的工作簿中;②准备个人工资表动审批表Word模板,将人社局所给调资表设置为.doc文
王真[2](2020)在《《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第3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然而,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非洲仍面临着大规模的饥荒和营养不良。在笔者所选择的《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一书中,作为翻译文本的第32章,文章首先对非洲萨赫勒地区的饥荒和营养不良的现象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此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因此,此文本的翻译可以为更好地解决饥荒与营养不良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与经验借鉴。本报告着重介绍翻译前的准备工作、翻译难点和案例分析。准备工作包括对原文的分析,翻译工具和平行文本的准备,以及理解、表达、取舍框架的指导。鉴于科技文本行文简练、逻辑性强、句式严谨这些特点,报告又分析了在翻译中,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结构这一难点。只有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结构,才能保证正确的表达。案例分析这一章是本报告的重中之重。笔者以理解、表达、取舍这一框架为指导,对翻译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理解分为词语意思和句子结构两个方面;表达分为符合目的语与文本类型两个方面;取舍分为灵活增删和巧用成语两个方面。理解、表达、取舍框架指导下的案例分析证明,正确的理解是译文忠实于原文的保障,恰当地表达使译文更加通顺,适当的取舍使译文更加自然。通过案例分析,笔者体会到,对原文的任何疑惑都要联系上下文,仔细查证,其中文本中的专业知识,可通过阅读平行文本寻求恰当的表达。只有更好的理解原文,熟练掌握中英文语言的特点,才能实现翻译中的灵活变通。笔者希望此翻译文本可以为从事粮食安全工作的科研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佳轩[3](2020)在《某客服问答系统中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们对自然语言智能识别的技术需求变得愈加迫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客服行业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而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变革,使得人们对于客服行业也有了新的期望。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应运而生,它是属于人工智能解决大数据问题的重要分支。问答系统英文叫做 QA(Question Answering),是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近些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众多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是个很有实用价值的方向。搜索引擎的未来,很可能就是QA+阅读理解,机器学会阅读理解,理解了每篇文章,然后对于用户的问题,直接返回答案。智齿科技有限公司决定推出一款针对客服领域的智能问答系统,实现从输入业务领域语料到输出问答系统的自动化系统。而问答系统构建一定程度上依赖文本解意和用户意图识别,对语料数据进行QA对抽取,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出现机器不能理解文本意思,无法正确识别Q(Question)和A(Answer),而导致问答系统不能准确的抽取所有QA对;另外,中文问句表达一个意思有无数种话术问法,作为可通用智能问答系统,当用户的提问不存在于“问答—答案”对时,需要在已有的“问题—答案”对集合中找到与用户提问相匹配的问句,并将其对应的答案返回给用户。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和实现问答系统QA对的匹配和识别,问句识别和文本相似度识别显得非常必要。北京智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决定推出一款针对客服领域的智能问答系统,实现从业务方对话语料的输入到问答库输出的自动化构建并采用智能方法实现对客服问答平台使用者的问题智能返回最相关的回答。本文提出基于上述思路实现问答系统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技术步骤:问句识别和文本相似度识别,并搭建独立的问句识别和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目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问答系统是中首先能把问题和非问题做出正确的识别,才可能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回答;二是针对问答系统使用者提出的新问题,能够在已有问题中找到最相似的问题答案作为问答系统的答案返回给使用者,这也代表问答系统中同样语意的问题应该用同样的回答来做出回应;三是由于问句识别和文本相似度识别是问答系统实现的重要步骤,很大程度影响着问答系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并且也可以作为独立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而存在,所以搭建问句识别和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可以对问句识别和文本相似度识别这两个独立任务进行分析和使用。本文成功完成了问句识别和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的全部构建工作。作为问答系统子系统,通过中文问句识别和中文文本相似度识别,对最终实现问答系统完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王怡璇[4](2020)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的联合国文献翻译 ——以《年鉴快车1987》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彼得·纽马克是当代英国翻译理论界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观点。语义翻译指译者仅受目的语语义和句法层面的限制,再现原作者的准确语境意义,而交际翻译更加重视译文读者的阅读效果。纽马克的这一观点实用性强,在翻译实践中影响深远。因此,笔者选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译文进行分析。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协调各国行动,维护世界和平,重视为各会员国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文件和出版物均以六种官方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布。苏州大学作为联合国文件翻译基地,自2010年以来与联合国新闻部合作,每年都会翻译数十万字的《年鉴快车》。该文本文体正式、内容复杂,给译者带来巨大挑战。笔者以《年鉴快车1987》的翻译为例,通过将个人稿与老师提交联合国的终稿进行对比,以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指导,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选取译例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联合国文献翻译实践提供有益参考。本报告首先介绍了翻译项目的背景、《年鉴快车》的特点及报告的理论框架;接着对翻译过程以及翻译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描述。在作为报告主干的案例分析部分,作者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指导下,结合具体译例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探讨分析了适用的翻译方法。为了在词汇和句法层面忠实通顺再现原文语义,译者可灵活选择多种翻译方法,如选词选义、增译、省译、转换、拆分等忠实通顺地再现原文。在语篇层面上,译者可通过巧用逻辑词或代词实现衔接,通过语式等的一致实现连贯。最后,作者对整个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译者可根据原文本和表达效果的需要,合理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忠实、通顺且明确地传达原文意思。
孙覃琳[5](2020)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写话评价现状研究 ——以邯郸市L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写作水平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查阅文献可知,近几年研究写作的文献数量在不断攀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数研究只是着眼于语文写作教学、评价的现状,而鲜有研究者研究写作的基础阶段写话的评价现状。了解写话评价,对刚刚学习写话的学生和语文教师来说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评价标准和部编版语文课本的写话内容,在目标评价模式、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编制问卷。以调查法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中介三方面,对河北省邯郸市某县L小学第一学段的600多名学生的写话评价进行调查。调查后发现该校的写话评价有较好的部分,如:评价主体方面,注重多元化;评价客体方面,关注书面表达的各项能力;评价中介方面,教师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写话评价的意义。但仍有需要提升的部分,如:评价主体除教师外,其他主体占比较少;评价客体方面,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中介方面,写评语和打等级仍最为常用,不同学生对写话评价的感受不一致,针对问题笔者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抛砖引玉。最后,对研究进行反思总结,对未来写话评价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论文章节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明写话评价的价值、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对写话、写话评价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梳理历年文件的过程中了解写话评价要求的演变,最后对当下写话评价的标准进行整理;第三部分详细说明调查的设计、对象的选择和实施的过程,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写话评价现状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第五部分针对写话评价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评价环境、评价主体等几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第六部分是总结论文,分析论文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赵丽萍[6](2020)在《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文中指出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民心相通,以语言为载体开展两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增强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为了实现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汉语,2019年4月,菲律宾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英文缩写CIUP)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与菲律宾国家广播电台(PBS)联合创办的《Wow China》栏目中,开创了一个汉语教学节目——《Hello Mandarin》。通过调查菲律宾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教学与管理现状,笔者发现,广播汉语教学在菲律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广播媒介推广汉语不仅能缓解师资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而且还以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满足受众的汉语学习需求。本文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Hello Mandarin》这一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特点和优势,并借助传播学和媒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菲律宾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和《Hello Mandarin》的节目受众。节目的特点有,受众的身份多元,在性别、国籍、年龄层次、文化程度、职业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节目中的汉语和中华文化是异域传播,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相辅相成、融合渗透;节目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以单向灌输式为主,受众的反馈是迟缓的、零散的。节目的优势包括,广播汉语教学是有声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听说能力;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广播媒体的学习成本低廉且便于携带。文章主要从播放内容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对《Hello Mandarin》进行全面剖析,节目的播放内容涉及汉语词汇教学、句子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节目的制作团队针对教学内容需要提供编写脚本、制作课件、录制教学音频等技术上的支持。基于广播汉语教学,提出授课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希望能够启发高校更新汉语教师的培养理念,为高校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国外汉语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学习者的广泛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要求高校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国别地区和教育层级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传播媒介,定向培养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媒介推广汉语的国际化人才。针对广播媒介自身的不足和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存在的问题,第二季节目在教学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Hello Mandarin》汉语教学节目对未来汉语推广带来以下启示,在充分把握广播这一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广播媒介时效性强和以声传情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节目形式,优化教学步骤,提高节目的质量;重视受众价值,调查分析预期受众的年龄、职业、学习动机、兴趣指向等,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开发节目的配套教材,提高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广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广播与网络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弥补广播单向传播、受众反馈迟缓的不足;增强广播与其他新媒介的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受众的收视习惯。汉语推广孔子学院与广播媒体合作的模式能有效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扩大汉语受众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内在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经济价值的不断升值,菲律宾也迎来了“中国热”和“汉语热”,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应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鼓励孔子学院利用广播、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宣传、推广汉语。
王燕鹏[7](2019)在《新型铸造起重机系列小车参数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铸造起重机是钢铁冶炼的重要设备,依靠沿厂房上方轨道的纵向移动、小车的横向移动和吊钩的升降移动来完成钢液转运的工艺任务。转运盛放钢液的钢包是炼钢车间最危险的工艺,因此铸造起重机产品的优劣将关系到钢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提高铸造起重机的制造品质和进行相关技术创新,是铸造起重机研究主题。因此,本文以部件标准化和构造模块化的新型系列铸造起重机设计理念,通过对大吨位传统四梁铸造起重机主副双小车的设计方案整体改型后,形成新的浇注副起升和主起升一体化小车及双主梁的省材节能优化方案,大幅减轻了整机自重和降低了运行功率。本文以此新型系列铸造起重机小车为研究对象,在可视编程环境,采用数据库技术对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了面向产品的二次开发,建立了系列化铸造起重机小车的参数化设计系统。本系统将新型双梁铸造起重机一体化小车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三维快速建模和装配设计,节约了设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首先建立方案选定的标准部件系列化零件库,如YZR型电机、QJ型减速器和YWZ型制动器等外形尺寸和性能零件库。然后采用可视化编程,将设计的理论算法程序化,输入用户给定的真实的双梁铸造起重机计算参数,即可输出小车架、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的计算结果。再根据计算得到的零部件数据,若是标准零部件即可在标准零部件库中选取,若是非标零部件,可通过Visual Basic启用Solidworks根据其参数进行3D零部件模型的自动绘制。接着将选取和绘制的零部件进行自动装配,即可得到双梁铸造起重机小车的三维设计模型。其后通过Workbench软件,根据本文推导的恒流量浇注算法,进行小车架有限元分析和验证其安全性。最后本系统通过用户给定的参数计算,并将每部分的计算结果记录写入Word文档中,完成了双梁铸造起重机的设计说明书。通过与相同吨位的传统铸造起重机小车进行对比,可知本软件系统的双梁铸造起重机方案可以节省钢材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用实例验证了本编制的快速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罗雪萍[8](2018)在《联合国逐字记录处翻译实习报告》文中认为笔者于2017年7月5日至9月1日在联合国逐字记录处实习,参与中文科的翻译工作,将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和裁军审议委员开会发言的逐字记录从英文翻译到中文。本报告归纳分析笔者在实习中发现的错误和不足,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其中,错误和不足体现在三方面——原文字词、结构和背景理解,译文表达贴合、地道和歧义,以及成语运用和批判精神相关变通,经验教训与之对应。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本次翻译实习的背景和实习报告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为实习介绍,内容包括联合国逐字记录处简介、逐字记录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的特点以及本次实习翻译的流程。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按理解、表达、变通三个大类详细分析笔者翻译时出现的典型错误以及在此期间发现值得关注的典型案例。第四部分为结论,对第三部分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五部分为结语,回顾全篇并提出逐字记录翻译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和努力方向。
洪金明[9](2017)在《基于大数据时代下Excel的两则实用技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需要使用计算机分析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高效、快捷利用Excel数据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文章对Excel中的两个实用数据处理事例进行探索研究,介绍了Excel 2016在数据录入与编辑、制作标准化试卷、自动阅卷、成绩统计处理等方面的实用技巧。
李斐飞[10](2017)在《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提出今天数字技术趋于成熟,并在应用领域内迅速普及,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数字时代。新技术与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和商业规则。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如何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下去,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课题。价值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永恒的主题,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经济乃至数字经济,社会价值系统呈现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变化特征,唯一不变的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终极使命——创造“价值”。从微观层面商业模式是企业组织的价值逻辑,它必然折射出特定阶段更为宏观的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逻辑。本研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试图回答“从工业社会价值生产系统走向数字社会价值系统的过程中,广告公司如何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生存和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本研究将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第一,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是什么;第二,对比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出现了哪些创新?第三,主导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性因素是什么;第四,从传统到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路径。为了得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本研究采用了理论演绎与经验研究两种研究路径。一方面以价值理论为工具,通过理论演绎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具体问题置于社会价值系统的范畴内,通过社会价值系统的演变过程分析和研究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和方式。另一方面,从现实材料中,采用定性为主体的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结合部分定量分析,采用NVIVO.11作为案例研究的数据储存、分析工具,通过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研究,总结业界在实践中给出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思考。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可以将从上至下的理论研究与从下至上的经验研究相互对比、相互补充,试图对以上的四个子问题做出比较客观,又具有一定理论前瞻性的解答。全文分七个部分:前两章是论文的基础,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基本介绍,包括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并界定研究对象核心概念,澄清研究的基本问题内容、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章文献综述以及理论资源。通过梳理商业模式理论、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统一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并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范式的梳理,确定了以理论演绎和案例归纳作为本研究的两个研究方法路径。并在此部分梳理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体范畴内的价值理论体系,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工具选择;第三、四、五章,是采用理论演绎的路径对四个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这三章的基本理论工具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价值源泉与价值工具理论,通过对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人类社会价值系统的历史性梳理,总结不同社会价值系统下的价值创造的一般性规律和决定性力量。并由外在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规律,推导作为企业组织的广告公司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商业模式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第三章,回顾了工业社会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广告公司在工业社会中的价值定位以及商业模式的一般演进规律,并提出在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工业社会内在价值逻辑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主导下的价值创新;第四章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中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从技术社会学视角提出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这一全新的构念。商业模式创新,都是由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和主导的,因此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发展,必然导致广告公司旧有商业模式的解构,继而建构符合新的技术价值范式的新商业模式。第五章,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创新路径。本章并通过阐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内在逻辑,分析其主导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可能范式,并解析其理想范式的价值创造机制、竞争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从传统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向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重构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的第六、七两个章节,则从丰富的实践案例中,以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归纳式的研究。第六章,价值重构: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本章采用一种对比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与数字时代商业模式的比较,去回答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以及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是否存在创新,哪些方面存在创新。第七章殊途同归: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动力机制研究。本章通过纵向解剖个案的方式,通过对新进入的广告公司与传统在位者的创新过程研究对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推动力量与创新路径进行深描,并提出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构想。本研究的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则在总结了本研究的基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组织层面为商业模式转型中的提出广告公司提出策略性建议,在制度层面为政策制定提出一些思考,并在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基本特征是价值创新,其创新的方向是由其所属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的,在“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企业家扮演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推动者角色。“技术-价值范式”是复杂性系统:其中技术与价值需求(包括媒体、广告主、消费者)是外部根本性驱动力量;竞争者与合作伙伴,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推动是影响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模式变迁的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内在驱动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这些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并不是直线型因果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演进。它表示在社会价值系统演进过程中,通过系统内彼此相关的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第二,从传统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迭代决定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必然发生价值重构。其理想的发展范式是构成营销价值网络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模式。在“大广告产业”的范畴内,现阶段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是打造“大平台”或“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而少数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正在设计打造“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整体价值网络系统。“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基于稀缺知识资源的互补,参与者必须建构或者嵌入到特定的营销价值网络系统中,从而获取网络租金。“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本身是与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专业分工相互匹配的一种组织合作和价值生产的治理制度,它主动通过关系构建从而进行价值创造,这种商业模式中的价值模块之间通过嵌入到这种组织形态中形成彼此的利益相关者,它们通过相互耦合实现价值的创造,价值转移、价值分配以及价值消费。第三,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实现了创新。广告公司的价值主张发生了创新性的演进:从为广告主提供整合营销传播迁移到提供更加丰富的营销服务演进。以数据作为核心资源的智能投放等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服务范畴出现较明显的扩展,他们为具有营销或营销传播需求的小微创新者提供营销服务。此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广告公司提供的价值内容实现了飞跃:一方面大幅度低营销传播过程的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二,是通过创造体验价值,增加商品的价值总和。此外,价值主张创新带动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价值建构方式以及价值获取也实现了创新,从价值建构角度来看,数据、信息、知识,广告公司中愈来愈成为核心资源,而传统价值链式的组织治理方式向价值网络转变;从价值获取视角来看,广告公司的成本结构向大数据技术转移,并在盈利方式上显现出更加弹性、多元化的特征。第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从传统走向数字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不同基因的企业有不同的创新路径。从价值系统的层面来看,价值实现机制的演进,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带来价值链模式的解体和价值网络的建构,这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具有普遍性。从具体的企业组织角度来看,在位企业与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具有显着的差异。新进入者的价值定位是全新的,直接进入数字营销价值系统的核心区域。其商业模式创新是从无到有创新路径:设计—建构—优化。与新进入企业不同,位企业在传统价值系统中的原有价值定位受到新的“技术—价值逻辑”侵蚀后,会有两种选择:固守或创新。采用商业模式创新也与新进入企业不同,在位企业一般选择在原有商业价值主张的基础上,以最小风险成本为目标,渐进性迁移到数字营销价值系统中,采用一种迂回路径:补充—设计一整合—优化。
二、巧用Word保护文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巧用Word保护文件(论文提纲范文)
(1)巧用Word邮件合并 提高人事劳资人员工作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 巧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实现调资方案 |
2 个人工资变动审批表的实现过程 |
2.1 统计个人信息 |
2.2 生成个人工资变动审批表 |
3 结束语 |
(2)《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第3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3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RANSLATION |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2 Prepar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Tools and the Parallel Texts |
2.3 The CEA Framework |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
3.1 Technical Terms |
3.2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Comprehension |
4.1.1 Comprehension of words and phrases |
4.1.2 Comprehension of sentence structure |
4.2 Expression |
4.2.1 Expression in line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
4.2.2 Expression in line with the text type |
4.3 Adaptation |
4.3.1 Flexible addition and deletion |
4.3.2 Using Chinese idiom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Ⅰ |
APPENDIXⅡ |
(3)某客服问答系统中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问句识别研究现状 |
1.2.2 文本相似度识别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课题内容及本人工作 |
1.3.1 项目内容 |
1.3.2 本人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简介 |
2.1 系统前端技术 |
2.2 系统后台技术 |
2.2.1 Java SSM框架 |
2.2.2 Python Flask框架 |
2.2.3 BERT模型 |
2.2.4 XGBoost模型 |
2.3 系统所用数据库技术 |
2.4 系统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 |
2.4.1 前端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
2.4.2 后台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
2.5 相关技术优缺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 系统的用户分析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可用性 |
3.4.2 易用性 |
3.4.3 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概要设计 |
4.1 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总体设计 |
4.1.1 总体架构设计 |
4.1.2 技术架构设计 |
4.1.3 功能模块设计 |
4.2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2.1 注册登录模块设计 |
4.2.2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4.2.3 角色管理模块设计 |
4.2.4 权限管理模块设计 |
4.3 模型管理模块设计 |
4.3.1 模型识别模块设计 |
4.3.2 增量训练模块设计 |
4.3.3 数据预处理模块设计 |
4.3.4 模型训练模块设计 |
4.4 模型分析模块设计 |
4.4.1 识别结果保存模块设计 |
4.4.2 多模型指标对比模块设计 |
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4.5.1 数据增强模块设计 |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1 系统E-R图设计 |
4.6.2 数据库表设计 |
4.7 系统接口设计 |
4.7.1 子系统与主系统接口设计 |
4.7.2 前端与后台端通信接口设计 |
4.8 系统安全设计 |
4.8.1 系统物理安全设计 |
4.8.2 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
4.9 其余系统设计 |
4.9.1 系统编码设计 |
4.10 前端设计 |
4.10.1 布局 |
4.10.2 前端路由 |
4.11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1 问句识别模型设计与实现 |
5.1.1 XGBoost模型设计与实现 |
5.1.2 Transformer模型设计与实现 |
5.2 文本相似度模型设计与实现 |
5.2.1 word2vec文本相似度模型设计与实现 |
5.2.2 BERT文本相似度模型设计与实现 |
5.3 模型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1 模型识别 |
5.3.2 数据预处理 |
5.3.3 模型训练 |
5.3.4 增量训练 |
5.4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5.4.1 数据增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测试与改进 |
6.1 系统功能性测试 |
6.2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的联合国文献翻译 ——以《年鉴快车1987》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Project Background |
1.2 Features of the Yearbook Express |
1.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Chapter 2 Task Implementation |
2.1 Process of Task Implementation |
2.1.1 Pre-translation Stage |
2.1.2 While-translation Stage |
2.1.3 After-translation Stage |
2.2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
2.2.1 Terminology |
2.2.2 Polysemy |
2.2.3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2.2.4 Post-modifiers |
Chapter 3 Case Analysis |
3.1 At the Lexical Level |
3.1.1 Diction |
3.1.2 Addition |
3.1.3 Omission |
3.2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3.2.1 Conversion |
3.2.2 Division |
3.3 At the Discourse Level |
3.3.1 Cohesion |
3.3.2 Coherence |
Chapter 4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5)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写话评价现状研究 ——以邯郸市L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宏观层面——评价理念的逐级转变 |
(二)中观层面——写话评价的独特价值 |
(三)微观层面——个人实践经历的反思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检索过程 |
(二)文献综述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理论基础 |
(一)泰勒的目标模式评价观 |
(二)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
(三)建构主义与注重过程的评价观 |
(四)多元智能与标准多元的评价观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第一学段写话评价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写话”的概念界定及与“说话、习作”的辨析 |
(二)“评价”相关概念的梳理及“写话评价”的概念界定 |
二、历年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中对写话评价的要求 |
(一)文件中对写作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 |
(二)文件中对写话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
三、写话评价的标准与依据 |
(一)以课程标准为主 |
(二)以课本内容为辅 |
(三)写话评价标准的总结 |
第二章 L小学第一学段写话评价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维度的确立 |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 |
(三)问卷信效度分析 |
二、调查实施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问卷发放的概况 |
三、结果分析 |
(一)评价主体的描述性统计 |
(二)评价客体的描述性统计 |
(三)评价中介的描述性统计 |
第三章 L小学第一学段写话评价现状的问题梳理及溯因 |
一、L小学写话评价取得的成效及归因分析 |
(一)L小学写话评价取得的成效 |
(二)取得成效的归因分析 |
二、L小学写话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L小学写话评价存在的问题 |
(二)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四章 L小学第一学段写话评价的改进建议与优化策略 |
一、评价环境:为写话评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一)物理环境:注重师生比例的协调性 |
(二)文化环境:鼓励教师教学改革和创新 |
二、评价主体:充分利用不同主体评价的优势,使评价更加全面 |
(一)教师更新评价观念,合理分配评价时间 |
(二)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构建学习共同体 |
(三)发挥家长协助作用,促进家校合作共育 |
三、评价形式:结合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教育技术,丰富评价形式 |
(一)将评价贯穿于写话的全过程 |
(二)借助网络、技术媒介进行评价 |
四、评价内容: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写话主题,灵活设置评价标准 |
(一)不同主题的写话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 |
(二)借助“有趣”来评价“兴趣” |
五、评价对象:“人”“文”并重,避免过度拔高 |
(一)理念上:给学生适切的写话评价与期待 |
(二)方法上:巧用沟通技巧使评价充满人文关怀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研究的梳理总结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广播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一)发展现状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一章 菲律宾汉语推广概述 |
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与现状 |
1.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 |
1.1.2 菲律宾汉语推广现状 |
1.1.3 菲律宾汉语广播教学的促成因素 |
1.2 菲律宾孔子学院概况 |
1.2.1 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概况 |
1.2.2 菲律宾公立孔子学院的发展方向 |
第二章 菲律宾广播电台汉语推广媒介功能的实现 |
2.1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
2.1.1 菲律宾汉语国际推广途径 |
2.1.2 汉语国际推广类型 |
2.1.3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
2.2 广播语言教育节目在汉语推广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
2.2.1 《Hello Mandarin》节目概况 |
2.2.2 广播汉语教学的特点 |
2.2.3 广播汉语教学的优势 |
2.3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与受众 |
2.3.1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类型与受众类型 |
2.3.2 《Hello Mandarin》受众群体的特点 |
2.3.3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把关行为” |
第三章 第一季《Hello Mandarin》的教学实施 |
3.1 播放内容的设计 |
3.1.1 词汇教学设计 |
3.1.2 句子教学设计 |
3.1.3 话题及相关文化点的教学设计 |
3.2 制作广播节目的技术支持 |
3.3 主播素质要求 |
3.3.1 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
3.3.2 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
3.3.3 广播汉语授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
第四章 《Hello Mandarin》教学节目的优化 |
4.1 广播汉语教学的不足 |
4.1.1 广播语言教学的不足 |
4.1.2 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的局限 |
4.2 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改进措施 |
4.2.1 第二季《Hello Mandarin》节目改进措施 |
4.2.2 《Hello Mandarin》节目对当下广播汉语教学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7)新型铸造起重机系列小车参数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铸造起重机特点 |
1.2 铸造起重机研究进展 |
1.2.1 铸造起重机小车的类型 |
1.2.2 国内外铸造起重机的现状 |
1.2.3 铸造起重机研究方向 |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创新 |
第2章 新型铸造起重机小车构造 |
2.1 大吨位双梁铸造起重机小车构造方案 |
2.1.1 新型小车整体构造 |
2.1.2 主起升机构模块布置方案 |
2.1.3 小车架模块构造方案 |
2.1.4 小车运行机构模块的传动方案 |
2.1.5 龙门吊具与钢包模块 |
2.2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铸造起重机小车参数化与模块化设计软件 |
3.1 铸造起重机新型小车软件设计的模块规划 |
3.2 小车参数化建模模块与装配 |
3.2.1 各模块参数化建模 |
3.2.2 各模块的组装 |
3.3 数据库的应用 |
3.4 说明书自动生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型铸造起重机系列小车参数化设计系统 |
4.1 新型铸造起重机小车软件的模块结构和程序流程 |
4.1.1 模块化软件结构 |
4.1.2 程序流程 |
4.2 小车参数化设计的软件模块 |
4.2.1 主起升机构 |
4.2.2 小车运行机构 |
4.2.3 小车架的设计 |
4.2.4 吊具装配与钢包的设计 |
4.3 说明书文本的规划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型双梁铸造起重机小车3D软件工程案例 |
5.1 设计原始参数界面输入 |
5.2 主起升机构部件的形成 |
5.3 小车运行机构部件的形成 |
5.4 小车架的形成 |
5.4.1 形成小车3D初始构造 |
5.4.2 小车架有限元分析与成型 |
5.5 钢包和龙门吊具的形成 |
5.6 装配体的输出 |
5.7 说明书的输出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8)联合国逐字记录处翻译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实习介绍 |
2.1 联合国逐字记录处简介 |
2.2 翻译文件的特点 |
2.3 实习翻译流程 |
第3章 错误与不足举例分析 |
3.1 简述 |
3.2 理解 |
3.2.1 理解字词 |
3.2.1.1 理解名词 |
3.2.1.1.1 常见名词 |
3.2.1.1.2 罕见名词 |
3.2.1.1.3 棘手名词 |
3.2.1.2 理解介词 |
3.2.1.3 理解词组 |
3.2.2 理解结构 |
3.2.2.1 根据所属词性判断从属关系 |
3.2.2.2 根据习惯搭配判断从属关系 |
3.2.2.3 根据主谓一致规则判断从属关系 |
3.2.2.4 根据配对介词判断从属关系 |
3.2.2.5 根据内涵意义判断从属关系 |
3.2.3 理解背景 |
3.2.3.1 全方位理解职称头衔 |
3.2.3.2 警惕“便装”术语概念 |
3.3 表达 |
3.3.1 贴合原文 |
3.3.1.1 贴合原文用词 |
3.3.1.1.1 贴合原文用词的词义 |
3.3.1.1.2 贴合原文用词的程度 |
3.3.1.1.3 贴合原文用词的的范畴 |
3.3.1.2 贴合原文结构 |
3.3.1.2.1 贴合原文的介词结构 |
3.3.1.2.2 贴合原文的句式结构 |
3.3.1.2.3 贴合原文的篇幅长短 |
3.3.1.2.4 贴合原文的时序安排 |
3.3.1.2.5 贴合原文的逻辑关系 |
3.3.2 地道汉语 |
3.3.2.1 用词灵活 |
3.3.2.1.1 对应英文形容词的灵活用词 |
3.3.2.1.2 对应英文副词的灵活用词 |
3.3.2.1.3 对应英文介词的灵活用词 |
3.3.2.1.4 对应英语动词的灵活用词 |
3.3.2.1.5 对应英语名词的灵活用词 |
3.3.2.2 表述精简 |
3.3.2.3 多具体动作而少抽象名词 |
3.3.2.4 多用主动而少用被动 |
3.3.2.5 多直言其事而少委婉间接 |
3.3.2.6 讲究匀称悦耳 |
3.3.3 避免歧义 |
3.3.3.1 选字要避免歧义 |
3.3.3.2 用词要避免歧义 |
3.3.3.3 组句要避免歧义 |
3.4 变通 |
3.4.1 巧用成语 |
3.4.1.1 巧用成语对应单词 |
3.4.1.2 巧用成语对应词组 |
3.4.2 批判精神 |
3.4.2.1 批判对待原文 |
3.4.2.2 批判对待原译 |
第4章 结论和结语 |
参引文献 |
附录: 案例所属逐字记录片段的原文和带审校修订痕迹的译文 |
(9)基于大数据时代下Excel的两则实用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Excel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实用技巧 |
1.1 巧用Excel的选择性粘贴功能 |
1.2 快速实现Word文本向Excel工作表的数据交换 |
1.3 自由设置工作表区域 |
2 教学考试方面的实用技巧 |
2.1 使用Excel制作标准化试卷 |
2.1.1 题型、答题要求和分值设定 |
2.1.2 卷面版式设计 |
2.1.3 制卷技巧 |
2.2 电子试卷自动阅卷分析过程的实现 |
2.2.1 各试题分值的设定和答案判断 |
2.2.2 卷面得分的统计 |
2.2.3 制卷关键点 |
2.3 使用Excel函数ROUND和RAND随机抽取试题 |
2.3.1 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 |
2.3.2 运用整数函数int () |
2.3.3 应用ROUND和RAND函数 |
2.4 巧用Excel进行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
3 结束语 |
(10)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趋向成熟的中国广告业迎来数字时代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
1.1.2 理论背景:数字时代的新价值、新管理视角 |
1.2 问题与研究意义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基本结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文的主要结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研究述评与理论资源 |
2.1 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评析 |
2.1.1 多元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内涵 |
2.1.2 静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与构成要素研究 |
2.1.3 商业模式理论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
2.1.4 创新理论与动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
2.1.5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研究述评 |
2.2 管理学与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价值研究 |
2.2.1 价值的理论内涵 |
2.2.2 一元与多元之争:价值源泉理论 |
2.2.3 价值链到价值网:价值工具论的演变 |
3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规律 |
3.1 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演进 |
3.1.1 单一价值模块的报业广告批发商模式 |
3.1.2 价值链延伸的全面服务广告代理制模式 |
3.1.3 多价值链条并行的整合营销传播集团模式 |
3.2 广告公司的价值定位及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
3.2.1 从客观价值到主客观价值并重:广告公司在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演进 |
3.2.2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
4 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 |
4.1 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 |
4.1.1 社会价值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
4.1.2 “技术-价值范式”: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逻辑 |
4.2 解构与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规律 |
4.2.1 人类社会价值系统发展的连续与非连续性 |
4.2.2 “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过程 |
4.3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演进决定性因素 |
4.3.1 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企业组织 |
4.3.2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决定性力量 |
4.3.3 企业家:“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推动者 |
4.4 从“自我完善”走向“价值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4.4.1 从建构到解构:工业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主导的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4.4.2 从解构到重构: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5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其创新路径 |
5.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特征以及价值实现机制 |
5.1.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基本特征 |
5.1.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价值实现机制:价值网络 |
5.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 |
5.2.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
5.2.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机制 |
5.3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机制 |
5.3.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来源 |
5.3.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内部竞争机制 |
5.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5.4.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形成的基础 |
5.4.2 从解构到建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 |
6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一:基本范式的价值重构 |
6.1 研究方案 |
6.1.1 问题、方法与工具 |
6.1.2 案例的选择 |
6.1.3 资料搜集与处理 |
6.2 从传统到数字,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比较分析 |
6.2.1 以价值主张为主要判断依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标准 |
6.2.2 传统广告商业模式范式 |
6.2.3 基于案例研究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
6.2.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结论 |
7 数字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二:新进入者与在位者的殊途同归 |
7.1 多案例研究设计 |
7.2 乘势而起:新进入者商业模式创新 |
7.2.1 抓住市场的风口:新进入者在数字环境下的价值主张创新 |
7.2.2 回应数字“技术-价值范式”: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建构的内在逻辑 |
7.2.3 多赢:新进入者价值获取的意图 |
7.3 基因的选择: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 |
7.3.1 基因的不对称动机:在位者的商业模式价值主张创新 |
7.3.2 如何实现大梦想: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建构方式 |
7.3.3 多元化的价值获取方式: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获取 |
7.3.4 如何突破亚历山大难题:在位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 |
7.4 结论与探讨一:数字“技术-价值范式”下的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驱动因素 |
7.4.1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技术与价值需求的选择 |
7.4.2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价值竞争与价值共创的耦合 |
7.4.3 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驱动者: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
7.5 结论与探讨二:价值视角下新进入者与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
8 结论与展望 |
8.1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结论 |
8.2 广告公司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性思考 |
8.2.1 培育内部企业家精神,塑造持续创新文化 |
8.2.2 建设二元性组织,协调创新与效率矛盾 |
8.3 制度创新促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8.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巧用Word保护文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巧用Word邮件合并 提高人事劳资人员工作效率[J]. 张小丽. 计算机与网络, 2020(13)
- [2]《牛津手册-食品、政治与社会》(第3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王真.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某客服问答系统中问句识别及文本相似度识别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佳轩.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的联合国文献翻译 ——以《年鉴快车1987》为例[D]. 王怡璇. 苏州大学, 2020(03)
- [5]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写话评价现状研究 ——以邯郸市L小学为例[D]. 孙覃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D]. 赵丽萍. 兰州大学, 2020(10)
- [7]新型铸造起重机系列小车参数化设计研究[D]. 王燕鹏.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8]联合国逐字记录处翻译实习报告[D]. 罗雪萍.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01)
- [9]基于大数据时代下Excel的两则实用技巧研究[J]. 洪金明.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10]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李斐飞. 武汉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