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常用流量计及其选型

工业企业常用流量计及其选型

一、工业企业常用流量仪表及其选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爱琦[1](2021)在《天然气流量测量与泄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管道天然气的不断普及,对管道天然气流速进行实时,高精度测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超声波测量凭借其对气流影响最小的优点避免了传统测量手段的不足,并随着传感器,芯片性能的提高使其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推广。本文利用时差法原理设计制作超声波气体流量检测系统,采用MAX35104芯片提高流量测量中时数转换的精度。本文先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的原理、研究方法和相关进展,测量原理重点分析了时差法,介绍了在时差法公式推导中解决声速和电路延迟的方法,目的是将电路和声速的影响降到最低。介绍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安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选型工作。考虑到现实中的管道流场并非理想流场,利用solidworks以及ansys软件对三维T型管,U型管建模网格划分,仿真分析其对管道天然气流场的影响,并利用流体仿真得到的数据在matlab上拟合出误差补偿函数进行校正。确定了气体流量测量系统硬件设计。选择STM32F103作为控制核心,可以提供测定流速,存储数据等功能。以MAX35104为时间测量核心,提供收发超声波脉冲,传播时间测量等功能。设计编写气体流量测量系统软件选择在MDK平台上进行,并通过流程图介绍软件(主程序和中断程序)。针对获得的管道燃气泄漏数据集,在matlab平台上使用GA-ELM算法分析实时泄漏流量,通过与不同优化算法的对比证实了GA-ELM算法的分析预测精度是可靠的。最后制作出超声波管道天然气流量计的原型机,设计通过实验验证来流量计的测量功能,确定了原型机的测量精度,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并根据实验中的不足提出了流量计的完善方向。

高腾[2](2020)在《1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的自动化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采用加热和蒸馏的方式通过反复地冷凝、汽化将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油品或半成品。原油分离成石脑油、航空煤油、柴油、蜡油等,并输送到下游各装置。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的产品覆盖了下游大型炼化和精细化工的基本原料,可以说产品的性能决定了整个炼化系统的优劣和炼油利润。目前国内有很多炼化基地,但是分布较为零散且产能偏低,拉长了产业链。装置自动化设施老旧,较多控制回路未投入自动,故障率高。因此研究1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的自动化方案,对保证装置自动化的国际先进水平和高效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主要控制对象和控制指标。然后从工程文件、软硬件、网络架构、控制方案和系统组态几个方面展开自动化方案设计并加以研究实现。本文针对原油及常减压各线产品的介质特性、工艺参数进行了现场智能仪表和控制阀门的选型,并根据控制质量要求和经济效应选择霍尼韦尔PKS系统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了提高控制质量,本文着重对各主要生产对象和控制方案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制定了单回路、串级、液位预估区域控制器、前馈-反馈等控制方案,确保了综合利用装置常减压系统的稳定和产品质量达标。然后对控制系统的服务器、控制器、操作站、简单回路、复杂回路、流程画面等进行了组态实现,并生成了历史数据和报表。最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且平稳运行,控制回路投用率达100%,各线产品均通过性能测试,证明设计的自动化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

乔雪薇[3](2020)在《柴油加氢装置质量升级改造的自控设计》文中认为如今,世界对环境保护及石油产品质量标准都越发严苛,硫含量成为衡量油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推动汽柴油质量升级的关键。国Ⅵ标准计划于2020年开始实施,现在国内已经有部分炼油厂成功生产出满足国Ⅵ标准的车用柴油。本文研究的柴油加氢质量升级就是在国内某35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基础上改造,致力于生产满足国Ⅵ标准的柴油产品;同时降低柴汽比,增产乙烯原料和重整原料。本文以此改造后装置为例,介绍了大型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自控系统设计。首先,本文对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改造后整体的工艺技术进行描述,从反应、分馏、公用工程三个部分介绍了工艺流程,并将装置改造前后的工艺方案进行了对比,为自控系统设计提供了基础输入。其次,论述了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主要改进的控制方案和安全联锁方案。改进的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了滤后原料油缓冲罐液位、压力控制;高压反应进料油泵进/出流量控制;高压换热系统控制;反应系统温度、压力控制;高压分离器液位控制等内容。在安全联锁控制方面,举例介绍了装置事故紧急泄压联锁;热高压分离器液位低低联锁;循环氢入口分液罐液位高高联锁;反应进料加热炉联锁;压缩机、高压机泵自身安全联锁保护等。接着,从装置大型化的角度研究了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反应部分高温/高压的仪表选型的改进。改进方案主要包括反应器温度监测;热高压分离器液位监测与控制;反应进料泵出口流量监测;高压紧急联锁切断阀选型的改进。最后,重点介绍了柴油加氢质量升级改造装置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的设计与投运。原装置自动控制系统为横河电机CS3000系统,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出现了控制参数不精准、故障率高、使用效率低等缺点。根据DCS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改造I/O点的数量,选用升级后的CENTUM VP综合生产控制系统。从DCS系统结构和功能出发,论述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从现场检测变送单元、最终执行单元、逻辑控制运算单元、过程接口单元等方面进行系统硬件配置和设计。系统工程师在自动控制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DCS系统进行组态、生成、下装、调试及投运。

张方超[4](2020)在《工件机器视觉识别定位和打磨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智能加工制造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研究分析了工业生产加工现状以及国内外机器视觉和工业机器人加工作业系统,为了实现批量工件的智能化生产加工,本文选用工业中典型的复杂工件为研究对象,在加工生产中设计完成一套可实现工件识别、定位、抓取和打磨作业的机器人智能加工系统,并完成工件机器视觉识别定位系统和机器人打磨系统的研究分析。首先根据加工作业需求设计并建立了工件加工总系统工作站,完成了各部分组成选型及其选型参数的选定。其中,视觉识别定位系统主要完成识别定位模块的软件开发设计,打磨系统主要完成打磨工作站的建立以及机器人打磨路径的规划。然后在机器视觉识别定位系统研究中完成了工件目标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达到了目标图像的灰度化和图像增强,选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算法及其参数的选定实现了图像的空间域滤波。对比分析了基于图像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的Blob分析识别定位算法和基于模板匹配的识别定位算法,选定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识别定位算法,并完成其算法参数的优化。之后在机器人打磨系统研究中完成了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和分析,根据实际ABB打磨机器人的几何模型和参数建立了基于D-H法的连杆坐标系模型,得到了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和逆解。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执行器在关节空间坐标系和笛卡尔空间坐标系的轨迹规划,通过示教器编程实现了工件打磨路径的轨迹规划。最后完成了工件识别、定位和打磨工作站总体实验平台的搭建,视觉识别定位系统根据选定的识别定位算法和参数完成了识别定位系统模块的软件开发设计,机器人打磨系统根据规划路径完成了工件打磨任务和打磨实验分析。

臧照文[5](2019)在《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电子皮带秤主机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电子皮带秤是一种能够对皮带机输送的物料进行自动、实时、连续称重的计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港口等行业。目前,国内许多电子皮带秤的主机系统主要基于51单片机和传统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不仅功能集成度低、运算速度慢、数据处理能力差、可靠性欠佳,而且所选用的元件也逐渐处于技术淘汰的边缘。为了提高电子皮带秤的精度和总体性能,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电子皮带秤主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对阵列式电子皮带秤进行升级换代,研究设计具有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界面友好的新型电子皮带秤主机。本文对阵列式电子皮带秤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皮带秤主机进行了研究与设计。电子皮带秤主机硬件部分主要由嵌入式单片机、称重信号放大及采集、速度信号采集、数据存储、LCD显示、信号输出、矩阵键盘、电源等组成。以STM32F107嵌入式单片机为核心,充分利用该芯片提供的相关功能,进行主机系统的设计开发;采用HX711芯片进行两通道称重信号的放大及数据采集,并通过串行数据通信方式将数据传给CPU;采用滚轮脉冲式测速传感器对运输皮带速度进行测速,通过CPU对脉冲进行累计和处理,得到皮带运行速度;利用嵌入式单片机提供的D/A输出,采用AD694芯片设计电流环电路,输出反映实时流量的4-20mA信号;采用开关电源及各种电源元件,为各种电路及传感器提供不同的供电电压;采用LCD19264显示模块实现数据和图形的显示;采用4X4薄膜式矩阵键盘实现键盘操作。利用Altium Designer 16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系统板、电源板的原理图设计,进行了PCB电路板的设计和电路制作,形成了由系统板、电源板、LCD显示屏、开关电源和机箱组成的阵列式电子皮带秤的主机系统。利用Keil的mdk5.25程序开发软件,进行阵列式电子皮带秤主机软件的设计开发,进行驱动程序、滤波程序、数据处理与计算程序、系统管理程序等的设计与开发。驱动程序主要包括:A/D数据采集、D/A输出、时间、I/O、存储与读取、LCD显示、键盘等;根据称重传感器信号的特点,采用改进的中值平均滤波算法;通过数据处理与计算程序,获得物料流量瞬时值、平均值、累计值;系统管理程序主要对数据及图形显示、键盘操作、故障诊断等。通过基于先进的STM32F107嵌入式单片机为核心的主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完成了阵列式电子皮带秤主机系统的开发,在检测精度、计算能力、系统管理、可靠性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宋晓伟[6](2019)在《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固体酸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中,它具有回收容易、污染小、催化效率高的优点,已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并且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本论文以磷酸和磷钼酸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份,硅藻土为载体,并在其中引入助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固体酸催化剂。以水杨酰胺分子内脱水制备水杨腈和异戊二烯水合制备甲基异丙基酮为探针反应,对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反应评价。在水杨酰胺脱水反应评价中,将复合固体酸催化剂与现有文献报道的脱水催化剂:二丁基氧化锡、钒/镁铝复合氧化物、SO42-/ZrO2,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260℃时,SO42-/ZrO2催化活性最佳,转化率:87.20%,产率:36.20%,选择性:41.51%;其次是复合固体酸催化剂,转化率:47.00%,产率:28.40%,选择性:60.43%;但是复合固体酸催化剂选择性较高,从催化剂工业化制备角度考虑,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工业化应用的价值。在异戊二烯水合反应评价中,研究了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小试制备条件和小试评价条件对异戊二烯水合反应性能的影响;当活性组分PM溶液用量为33%,助剂添加量为10%,焙烧温度为600℃时;水与异戊二烯摩尔比为9:1,反应温度为240℃,催化反应效果最佳;转化率:70.90%、选择性:84.80%、产率:60.1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催化剂的放大制备,并在放大反应装置中连续运行100 h,达到了与小试基本相同的效果。同时采用XRD、BET、NH3-TPD、FT-IR等方法对复合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小试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异戊二烯水合制备甲基异丙基酮(3000 t/a)进行了工艺设计,其中主要对固定床反应器、相分离器、精馏塔进行了设计,对附属设备(储罐、换热器、泵)进行了选型,并绘制了工艺流程图。

宋金山[7](2019)在《自走喷杆式喷雾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市场所售的用于高尔夫球场的自走喷杆式喷雾机普遍存在质量不稳定、漏油风险高、喷雾控制精度低等缺陷。然而为了提高草坪的质量又无法避免在日常养护作业中使用农药。在养护过程中农药的过量使用,对环境、粮食造成的污染不断在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及人类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未来对喷雾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喷雾作业精度,以安全可靠的自动喷雾控制系统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将是未来喷雾机的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为绿友集团开发的一款自走式的喷杆式喷雾机。该款喷雾机动力源发动机拟采用前后轴双输出结构,分别为液压驱动系统和喷雾系统提供动力。液压驱动系统:发动机通过梅花型弹性联轴器与自带辅泵的液压柱塞泵相联接,柱塞泵A油口和B油口通过液压油管及三通接头均分别与后桥的两个摆线马达相联接为喷雾机行走提供动力,辅泵油口通过液压油管与转向器联接实现液压转向。喷雾系统:发动机通过皮带轮传动系统与隔膜泵相联,隔膜泵通过水管与喷雾机尾部喷雾控制系统相联接,为喷雾系统提供动力。论文主要对液压系统各元件的选型、液压系统原理、喷雾系统设计、喷雾系统原理及相关的结构设计进行了阐述。目前,该款自走喷杆式喷雾机已经完成设计,并且通过了长久的性能测试,同时也已经通过了“3C认证”,已正式销售且销售情况良好。相比于目前国内市场上自走喷杆式喷雾机普遍存在质量不稳定、漏油风险高、喷雾控制精度低等缺陷,以及成本方面,本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及市场潜力。

王可佳[8](2019)在《新疆油田原油处理站密闭工艺改造及原油稳定工艺设计》文中认为本课题来源于新疆油田某联合站改扩建工程。由于该联合站老区原油脱水系统采用大罐敞口工艺,导致油气挥发损耗严重,既污染环境,也不符合原油处理系统全密闭的要求;且新开发的M井区原油需管输至该联合站进行处理,但站内原油处理规模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本论文对老区原油脱水工艺进行设计改造,并设计新建一套原油脱水与原油稳定工艺用于处理M井区原油。主要设计要求为:原油处理规模210×104t/a,处理后原油含水率不大于0.5%,稳定后原油在储存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不高于当地大气压0.7倍,且外输温度为50℃。本论文通过分析原油脱水实验数据,并结合实际经验和规范要求,确定了老区原油脱水工艺采用“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的联合脱水工艺,脱水温度为50℃,需要新建三相分离器2台,相变加热炉2台,压力脱水罐2台;确定了M井区采出液选用“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的联合脱水工艺,脱水温度为60℃。并且为了实现油田滚动生产,M井区原油脱水系统采用3列装置并联的操作,单列装置设压力缓冲罐1座、提升泵3台、相变加热炉1台、压力脱水器1座和电脱水器1座。论文对上述设备分别进行了设计计算和选型。根据原油性质和规范要求,与M井区原油脱水工艺统筹考虑,本论文分别设计了负压闪蒸和微正压闪蒸两套原油稳定工艺流程,并应用Hysys软件进行了流程模拟,确定负压闪蒸进料温度55~60℃,操作压力0.07MPa(a);微正压闪蒸进料温度85~90℃,操作压力0.15MPa(a)。根据工艺比选结果,负压闪蒸流程简短,所需设备少,能耗较低;且负压闪蒸工程投资可节省1829.69万元,年加工费用节省405.85万元,年收入高出452.41万元。故选定负压闪蒸工艺为稳定工艺。单列设备为负压闪蒸塔1座;无油螺杆压缩机1台;塔顶气换热器2台;稳定油换热器2台;三相分离器1台。论文对上述设备分别进行了设备计算和选型。最后根据工艺流程,结合《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 0048-2016》的要求,完成了站区总图布置;并提出了控制污染源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措施,保证工艺运行安全环保。

许方鹏[9](2019)在《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恒温槽用于温度计量性能测试及温度仪器仪表的检定,其自身控温精度及温场性能决定计量工作的质量。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多数恒温槽结构简单、形式传统,在控温过程中温场不均匀,温度波动大,控温效率低、精度差,计量特性指标不够理想。为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提高恒温槽控温精度,提升温场计量性能,本论文对传统恒温槽温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进行分析,在传统恒温槽的结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恒温槽,并对其温场计量特性进行测试,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恒温槽的整体结构。首先分析恒温槽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确定本研究所要采用的结构形式。其次在部分结构设计中,重点对恒温槽内筒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新型内筒结构使恒温槽内的介质混合更均匀,循环更充分,以此提高恒温槽控温精度;对恒温槽介质循环系统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油泵等结构提高了介质循环的效率,缩短检定时间、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2)对现有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一种改进型的PID控制算法,即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用差量PID算法来对温度进行控制。由此实现本恒温槽的高精度、自动化控温,提升恒温槽控温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检定水平。(3)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并绘制图纸生产样机。样机制作完成后,对恒温槽的温场计量性能进行测试,所得温场稳定性为0.011℃/10min;温场的均匀性测试结果为工作区域上水平面最大温差0.0034℃;工作区域下水平面最大温差0.0020℃;工作区域最大温差为0.0034℃。数据均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要求,并优于同类产品。(4)对高精度恒温槽温度稳定性、波动性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评定结果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要求,提高本恒温槽的计量水平可信度,对后期生产加工以及产品升级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程慧齐[10](2019)在《油田井筒试验装置流体数据监测系统的研发》文中提出现今,我国海上油田的开采已进入油层复杂、低渗透油、复杂断块、高含水量的油田开采阶段,在多油层油田开采中,各油层压力不均衡,层间矛盾突出,使开采作业难度加大。目前,国内海上油田开采技术相关的试验研究较少,相关的设备也较匮乏,为了试验在采油过程中油层压力变化情况对采油流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海上油田的生产作业工艺和井下开采环境,我们进行了现场模拟井下工具串的实验,设计了流体试验装置,其系统包括供油系统、调压系统、井筒及试验工具串等模块。要求能够实现井筒各油层进油支路的实时分采和实验参数的采集,并编制了配套软件。本实验所开发的闭环控制系统,是利用安装在井筒中的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测试参数,不断地进行生产优化,通过调节压力控制阀,实现各支路对井筒的恒压供油。该监控系统有两部分概念,利用井筒进油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提供的测试参数,对支路数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监测;根据上位机采集的数据,对执行机构实时控制,以达到流体试验装置实验状态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部分:1.根据分析实际海上钻井平台采油过程,初步确定流体试验装置液压系统的框架,结合试验设计要求,完成对流体试验装置方案设计。并对模拟井筒试验装置测控工具参数计算和选型;2.结合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案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结构方案和硬件设计,并对电气控制系统各硬件参数计算和选型;3.编写上位机软件控制程序,控制系统以组态王软件作为上位机软件进行开发,以IPAM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作为下位机,实现数据的通讯。最后通过研究分析支路在不同稳压情况下的流量变化曲线,得出实验结论。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安装的流体试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稳定可靠,能够实现系统液控元件稳定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参数的实时采集,满足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二、工业企业常用流量仪表及其选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企业常用流量仪表及其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气流量测量与泄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超声波气体流量计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超声波气体流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2 流量计测量流场研究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4.1 课题研究目标
        1.4.2 论文框架
2 超声波气体流量计测量原理研究
    2.1 时差法测量原理介绍
        2.1.1 时差法测量公式推导
        2.1.2 时差法流量计算方程
    2.2 时间测量介绍
        2.2.1 模拟测量法
        2.2.2 数字测量法
        2.2.3 过零检测法
    2.3 超声波换能器选型安装
        2.3.1 超声波的性质
        2.3.2 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原理
        2.3.3 超声波换能器的选择
        2.3.4 换能器的安装模式
    2.4 本章小结
3 管道流场仿真及误差补偿研究
    3.1 理想流场流速分布
        3.1.1 层流流速分布
        3.1.2 紊流流速分布
    3.2 流场仿真参数
    3.3 空间T型管流场的流场分布
        3.3.1 计算几何模型
        3.3.2 求解条件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空间U型管流场的流场分布
        3.4.1 计算几何模型
        3.4.2 求解条件
        3.4.3 仿真结果分析
    3.5 误差补偿函数
    3.6 本章小结
4 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总体设计
        4.1.1 系统硬件架构
        4.1.2 系统工作过程
    4.2 时间测量电路
        4.2.1 时间测量芯片MAX35104
        4.2.2 MAX35104 的时间测量原理
        4.2.3 早期边沿检测的原理
        4.2.4 MAX35104 的最小系统
    4.3 超声波收发电路
        4.3.1 超声波发射电路
        4.3.2 超声波接收电路
    4.4 控制系统电路
        4.4.1 STM32F103芯片
        4.4.2 STM32最小系统
        4.4.3 测试电路
        4.4.4 STM32与MAX35104通信电路
    4.5 电源电路
        4.5.1 稳压电路
        4.5.2 电量检测电路
    4.6 外围电路
        4.6.1 显示电路
        4.6.2 按键电路
        4.6.3 数据存储电路
        4.6.4 串口通信电路
    4.7 电路抗干扰措施
    4.8 本章小结
5 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环境
    5.2 软件总体设计
    5.3 主程序设计
        5.3.1 系统初始化
        5.3.2 运算模块
        5.3.3 数据存储
    5.4 中断程序设计
        5.4.1 时间测量
        5.4.2 按键显示模块
        5.4.3 通信电路
    5.5 软件抗干扰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泄漏预测优化算法
    6.1 算法介绍
        6.1.1 极限学习机(ELM)
        6.1.2 BP算法
        6.1.3 遗传算法(GA)
        6.1.4 粒子群算法(PSO)
        6.1.5 GA-ELM算法
    6.2 ELM与BP算法对比
    6.3.不同的优化算法对比
        6.3.1 泄漏分析算法参数设置
        6.3.2 泄漏分析算法验证标准
        6.3.3 泄漏分析算法仿真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测试与分析
    7.1 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的制作
    7.2 超声波流量计标定测试标准
    7.3 标定实验平台
    7.4 样机测试
        7.4.1 零漂稳定实验
        7.4.2 动态标定测试
    7.5 标定实验误差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1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的自动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1.3 课题设计的具体目标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装置概述及工艺控制流程简介
    2.1 装置概述
    2.2 工艺控制流程描述
        2.2.1 电脱盐流程
        2.2.2 闪蒸流程
        2.2.3 常压塔流程
        2.2.4 减压塔流程
    2.3 工艺控制指标
        2.3.1 常压塔塔顶温度指标
        2.3.2 常压塔侧线温度指标
        2.3.3 常压塔底液位指标
        2.3.4 减压塔顶温度指标
        2.3.5 产品指标
第三章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3.1 硬件架构设计方案
        3.1.1 现场传感器设计方案
        3.1.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2 软件架构设计方案
    3.3 网络架构设计方案
    3.4 控制及组态设计方案
        3.4.1 控制方案设计
        3.4.2 系统组态设计
第四章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实现
    4.1 工程设计文件实现
        4.1.1 仪表索引表、DCS监控数据表
        4.1.2 仪表及桥架平面布置及电缆敷设设计
        4.1.3 仪表回路图设计
    4.2 现场传感器选型
        4.2.1 压力传感器
        4.2.2 温度传感器
        4.2.3 流量传感器
        4.2.4 液位传感器
    4.3 控制阀选型
        4.3.1 开关阀
        4.3.2 调节阀
    4.4 控制系统选型
        4.4.1 控制器
        4.4.2 服务器
        4.4.3 输入输出卡件
        4.4.4 操作站
        4.4.5 机柜
        4.4.6 辅助设备
第五章 控制回路的设计和组态实现
    5.1 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
        5.1.1 电脱盐流程控制方案设计
        5.1.2 闪蒸流程控制方案设计
        5.1.3 常压蒸馏流程控制方案设计
        5.1.4 减压蒸馏流程控制方案设计
        5.1.5 液位预估区域控制器算法
    5.2 控制系统组态
        5.2.1 硬件组态
        5.2.2 监测和控制回路的组态
        5.2.3 复杂回路的组态
        5.2.4 流程画面的组态
    5.3 历史数据的组态
第六章 装置自动化的工程实现及效果
    6.1 自动化的工程实现
        6.1.1 自动化设施的组织施工
        6.1.2 简单控制的参数整定
        6.1.3 复杂回路的整定
        6.1.4 开车及自动化投用
    6.2 实施效果
        6.2.1 控制效果
        6.2.2 产品性能
        6.2.3 经济效益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课题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柴油加氢装置质量升级改造的自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柴油加氢精制技术
    1.3 DCS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选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柴油质量升级改造后装置整体工艺流程介绍
    2.1 反应部分工艺流程介绍
    2.2 分馏部分工艺流程介绍
    2.3 公用工程部分工艺流程介绍
    2.4 装置改造前后工艺方案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改进的控制及安全联锁方案设计
    3.1 主要控制方案改进设计
        3.1.1 改进后滤后原料油缓冲罐的液位控制
        3.1.2 滤后原料油缓冲罐的压力控制
        3.1.3 高压反应进料油泵进/出流量控制
        3.1.4 高压换热系统控制
        3.1.5 反应系统温度控制
        3.1.6 反应系统压力控制
        3.1.7 高压分离器液位控制
    3.2 主要安全联锁设计
        3.2.1 装置事故紧急泄压联锁系统
        3.2.2 热高压分离器液位低低联锁
        3.2.3 循环氢入口分液罐液位高高联锁
        3.2.4 反应进料加热炉联锁
        3.2.5 压缩机、高压机泵等成套机组自身安全联锁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柴油加氢装置现场监测仪表改进方案
    4.1 仪表选型总体原则
    4.2 反应器温度监测改进方案
    4.3 热高压分离器液位监测及控制改进方案
        4.3.1 热高压分离器液位监测
        4.3.2 热高压分离器液位控制
    4.4 反应进料泵出口流量监测改进方案
    4.5 高压紧急联锁切断阀选型改进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柴油加氢质量升级改造装置DCS系统设计
    5.1 DCS系统设计原则
        5.1.1 总体设计原则
        5.1.2 本装置DCS系统设计原则
    5.2 装置DCS系统改造I/O点汇总
    5.3 CENTUM VP DCS控制系统
        5.3.1 CENTUM VP系统结构
        5.3.2 CENTUM VP系统功能
        5.3.3 现场控制站FCS
    5.4 DCS系统硬件设计
        5.4.1 总体设计方案
        5.4.2 DCS硬件配置
    5.5 DCS系统可靠性、可用性
        5.5.1 DCS系统可靠性
        5.5.2 DCS系统可用性
    5.6 DCS系统自控方案设计
        5.6.1 根据工况选择控制回路
        5.6.2 根据工况选择串级控制回路
        5.6.3 分程控制回路
        5.6.4 串级控制回路
        5.6.5 温压补偿控制回路
        5.6.6 压力补偿控制回路
        5.6.7 产品分馏塔入口温度分程控制回路
        5.6.8 冷高压分离器液位选择控制回路
    5.7 DCS系统配置
    5.8 DCS系统投运
        5.8.1 DCS系统组态
        5.8.2 DCS控制方案组态
        5.8.3 DCS流程图画面组态
        5.8.4 DCS投运实时画面显示
        5.8.5 DCS投运历史趋势曲线画面
        5.8.6 DCS投运报警界面
        5.8.7 DCS投运操作数据记录显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工件机器视觉识别定位和打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机器视觉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机器人加工作业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工作站基本组成与整体布局
    2.2 各部分组成及其选型参数的设定
    2.3 工件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3.工件机器视觉识别定位系统研究
    3.1 工件图像的采集与预处理研究
        3.1.1 图像获取
        3.1.2 图像灰度化与增强
        3.1.3 空间域滤波及其算法研究
    3.2 工件识别定位算法研究
        3.2.1 基于亚像素精度的工件边缘轮廓提取
        3.2.2 图像分割和形态学处理研究
        3.2.3 基于Blob分析的目标识别定位算法研究
        3.2.4 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识别定位算法研究
    3.3 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识别定位算法研究及参数优化
        3.3.1 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轮廓模板的建立
        3.3.2 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相似性度量确定与终止策略
        3.3.3 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匹配策略研究
        3.3.4 基于形状的模板匹配匹配参数优化
    3.4 工件视觉识别定位系统模块软件开发
    3.5 本章小结
4.工业机器人工件打磨系统研究
    4.1 打磨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4.1.1 机器人空间位姿描述和坐标变换
        4.1.2 基于D-H法的数学模型建立
        4.1.3 运动学正解与逆解
    4.2 打磨机器人轨迹规划
        4.2.1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主要方法
        4.2.2 机器人关节空间轨迹规划
        4.2.3 机器人笛卡尔空间轨迹规划
    4.3 工件打磨轨迹示教器规划编程
    4.4 本章小结
5.工件识别定位系统和打磨系统整体搭建与实验分析
    5.1 工件视觉识别定位系统软件开发和实验搭建
        5.1.1 机器人手眼标定
        5.1.2 识别定位系统模块开发和匹配定位实验分析
    5.2 工件打磨系统平台搭建和实验分析
        5.2.1 工具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5.2.2 机器人打磨工作站的建立和打磨实验分析
    5.3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电子皮带秤主机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子皮带秤发展趋势
        1.2.1 皮带秤称量架的研究状况
        1.2.2 皮带秤控制仪表的研究状况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阵列式电子皮带秤的原理及分析
    2.1 阵列式电子皮带秤的组成
    2.2 电子皮带秤称重原理分析
    2.3 电子皮带秤称重误差原因分析
    2.4 阵列式称重理论分析
        2.4.1 内力理论分析
        2.4.2 张力补偿理论分析
    2.5 传感器选型
        2.5.1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2.5.2 压磁式称重传感器
        2.5.3 压电式称重传感器
        2.5.4 测速传感器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阵列式电子皮带秤硬件系统应用研究与设计
    3.1 嵌入式系统
        3.1.1 嵌入式系统结构和特点
        3.1.2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3.2 主机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3 ARMv7-M指令集架构
    3.4 Cortex-M3 内核介绍
    3.5 STM32F107RC微控制器
        3.5.1 STM32F107RC的 NVIC分析
        3.5.2 操作模式和权限
        3.5.3 STM32F107RC启动模式
        3.5.4 STM32F107RC的电源供应
    3.6 主机电路设计
    3.7 称重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8 速度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9 报警信号输出模块设计
    3.10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3.11 人机交互接口
        3.11.1 键盘模块
        3.11.2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3.12 模拟信号输出模块设计
    3.13 实时时钟模块设计
    3.14 主机电路原理图
    3.15 电源供电模块设计
    3.16 PCB板设计
    3.17 阵列式电子皮带秤主机的硬件实现
    3.1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机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主要设计工作流程
    4.3 系统初始化流程设计
    4.4 称重信号采集驱动设计
    4.5 速度信号采集模块
    4.6 LCD显示驱动程序设计
    4.7 矩阵键盘驱动程序设计
    4.8 RTC实时时钟驱动程序设计
    4.9 数据存储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4.10 数字滤波程序设计
        4.10.1 主要的数字滤波方法
        4.10.2 改进的中值平均滤波算法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杨腈概况
        1.1.1 水杨腈的制备工艺
    1.2 甲基异丙基酮概况
        1.2.1 甲基异丙基酮的制备工艺
    1.3 固体磷酸催化剂概况
        1.3.1 固体磷酸催化剂载体-硅藻土
        1.3.2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组成
        1.3.3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1.3.4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制备
        1.3.5 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应用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表征手段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3.2 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2.3.3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3.6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3.7 反应产物分析
第三章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评价
    3.1 催化剂的制备
        3.1.1 钒/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3.1.2 SO_4~(2-)/ZrO_2 催化剂的制备
        3.1.3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3.2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在水杨酰胺脱水反应中的评价
        3.2.1 实验过程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在异戊二烯水合反应中的评价
        3.3.1 实验过程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3 复合固体酸催化剂的表征
第四章 异戊二烯水合制备甲基异丙基酮工艺设计
    4.1 工艺流程设计
    4.2 固定床反应器设计
        4.2.1 反应器类型的确定
        4.2.2 物料衡算
        4.2.3 热量衡算
        4.2.4 反应器结构设计
        4.2.5 传热面积的计算
        4.2.6 反应器筒体设计
    4.3 相分离器设计
        4.3.1 物料衡算
        4.3.2 筒体设计
        4.3.3 支座设计
    4.4 精馏塔设计
        4.4.1 物料和热量衡算
        4.4.2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设计
        4.4.3 塔板溢流装置设计
        4.4.4 筛板设计
        4.4.5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4.4.6 塔板负荷性能
        4.4.7 精馏塔外部接管尺寸设计
        4.4.8 精馏塔的筒体和裙座设计
    4.5 工艺流程中辅助设备选型
        4.5.1 储罐选型
        4.5.2 换热器选型
        4.5.3 泵的选型
        4.5.4 三废处理及车间布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自走喷杆式喷雾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农药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
        1.1.2 施药机具的现状
        1.1.3 国外施药机具参数
    1.2 研究目标
        1.2.1 主要设计参数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零部件设计要求
第2章 喷雾机方案论证
    2.1 喷雾机概述
    2.2 喷雾机方案论证
        2.2.1 喷雾系统
        2.2.2 驱动部分
        2.2.3 结构部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喷雾系统设计
    3.1 喷雾系统原理
    3.2 喷雾泵选型
    3.3 控制和执行部分选型
        3.3.1 控制台选型
        3.3.2 喷嘴选型
        3.3.3 其它元件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系统设计
    4.1 液压系统计算
    4.2 液压元件汇总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构设计
    5.1 前桥部分设计
    5.2 后桥部分设计
    5.3 转向控制部分设计
    5.4 药罐部分翻转机构设计
        5.4.1 工作原理
        5.4.2 机构分析
    5.5 喷臂结构设计
        5.5.1 工作原理
        5.5.2 机构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样机检验
    6.1 样机准备
    6.2 检验报告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新疆油田原油处理站密闭工艺改造及原油稳定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油田联合站简介
    1.2 原油脱水工艺概述
        1.2.1 原油脱水的简介
        1.2.2 热化学脱水工艺
        1.2.3 电化学脱水工艺
        1.2.4 热化学-电化学联合脱水工艺
    1.3 原油稳定工艺概述
        1.3.1 原油稳定的简介
        1.3.2 原油闪蒸稳定法
        1.3.3 原油分馏稳定法
        1.3.4 原油稳定工艺的选择
    1.4 文献综述小结
第2章 联合站基础资料
    2.1 联合站工程概况
        2.1.1 联合站现行工艺流程简介
        2.1.2 存在的问题
    2.2 联合站油区基础资料
        2.2.1 站区气象资料
        2.2.2 站区工程地质情况
        2.2.3 联合站采出液油、气性质
        2.2.4 联合站井区产量预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油脱水工艺设计
    3.1 原油脱水实验分析
        3.1.1 破乳剂的筛选
        3.1.2 热化学脱水参数确定
        3.1.3 电化学脱水参数确定
    3.2 老区采出液原油脱水工艺密闭改造设计
        3.2.1 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3.2.2 老区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3.2.3 设备设计和选型
    3.3 M井区采出液原油脱水工艺设计
        3.3.1 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3.3.2 M区采出液原油脱水工艺流程
        3.3.3 设备设计和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油稳定工艺设计
    4.1 闪蒸稳定工艺模拟模型介绍及验证
        4.1.1 工艺模拟软件及主要模型
        4.1.2 模型的验证
    4.2 原油稳定工艺设计模拟
        4.2.1 方案一:负压闪蒸原油稳定工艺
        4.2.2 方案二:微正压闪蒸原油稳定工艺
    4.3 原油稳定工艺方案比选
        4.3.1 原油稳定产品收益对比
        4.3.2 加工费用及能耗对比
        4.3.3 方案综合比选
    4.4 设备设计和选型
        4.4.1 负压闪蒸塔
        4.4.2 负压压缩机
        4.4.3 换热器
        4.4.4 三相分离器
        4.4.5 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平面布置及专篇设计
    5.1 总平面布置
    5.2 环境保护
        5.2.1 主要污染源
        5.2.2 污染控制
    5.3 安全设施
        5.3.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5.3.2 危险有害因素的防范
    5.4 消防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工艺设备及仪表标识图
附录B 老区原油脱水工艺PFD图
附录C M区原油脱水工艺PFD图
附录D 负压闪蒸工艺PFD图
附录E 负压闪蒸塔部分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附录F 负压闪蒸压缩机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附录G 负压闪蒸换热器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附录H 负压闪蒸三相分离器及轻烃外输部分工艺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图
致谢

(9)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恒温槽概述
        1.2.1 恒温槽分类
        1.2.2 恒温槽常见结构形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高精度恒温槽的总体结构设计
    2.1 工作原理
        2.1.1 温度的调节
        2.1.2 温度的控制
        2.1.3 介质的循环
    2.2 整机结构设计
    2.3 主要结构设计
        2.3.1 内筒结构的设计
        2.3.2 工作腔结构的设计
        2.3.3 制冷机组的设计
        2.3.4 加热器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高精度恒温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常用温度控制方法
        3.1.1 常规PID控制
        3.1.2 模糊控制
        3.1.3 神经网络控制
        3.1.4 模糊-PID控制
        3.1.5 遗传PID控制
        3.1.6 其他控制方法
    3.2 精密温度控制原理
    3.3 精密温度控制的实现
        3.3.1 控温系统硬件部分
        3.3.2 控温系统软件部分
    3.4 本章小结
4 高精度恒温槽温场均匀性和稳定性测试分析
    4.1 温场温度测量概述
        4.1.1 温标
        4.1.2 温度测量方式
    4.2 温场计量特性测试配套设备
        4.2.1 样机试制
        4.2.2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4.2.3 低热电势转换开关
        4.2.4 高精度数字多用表
    4.3 温场稳定性测试及分析
        4.3.1 温场稳定性描述
        4.3.2 温场稳定性测试过程及结果
        4.3.3 测试结果分析
    4.4 温场均匀性测试及分析
        4.4.1 温场均匀性描述
        4.4.2 温场均匀性测试过程及结果
        4.4.3 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高精度恒温槽温场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1 不确定度概述
    5.2 温度偏差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2.1 测量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5.2.2 测量过程及不确定度计算
    5.3 温场稳定性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3.1 测量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5.3.2 测量过程及不确定度计算
    5.4 温场均匀性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4.1 测量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5.4.2 测量过程及不确定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油田井筒试验装置流体数据监测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海上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
        1.2.1 智能完井技术的介绍
        1.2.2 油田完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数据采集系统与组态软件
        1.3.1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
        1.3.2 监控组态软件与组态王
    1.4 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流体试验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
    2.1 流体试验装置的设计要求
    2.2 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2.2.1 油箱
        2.2.2 高压泵回路
        2.2.3 调压回路
        2.2.4 模拟井筒回路
        2.2.5 回油路
    2.3 液压元器件的参数计算
        2.3.1 泵的参数
        2.3.2 电机的参数
        2.3.3 油箱参数
        2.3.4 蓄能器
        2.3.5 滤油器
        2.3.6 液压管线的参数
    2.4 阀类元件的选型
        2.4.1 电液比例阀的介绍
        2.4.2 比例减压阀
        2.4.3 比例换向阀
        2.4.4 比例溢流阀
        2.4.5 单向阀
        2.4.6 电磁换向阀
    2.5 阀类元件的配置形式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数据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数据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3.2 总体设计
    3.3 电气系统设计
        3.3.1 电机启动模式的电路设计
        3.3.2 通电自锁开关电路的设计
    3.4 试验装置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3.4.1 工控机的选择
        3.4.2 电源模块
        3.4.3 数据采集模块
        3.4.4 数据输出模块
        3.4.5 传感器的选型
        3.4.6 电液比例放大器
        3.4.7 通讯模块
        3.4.8 变频器
        3.4.9 工业控制器
    3.5 固定式机柜的装配
    3.6 本章小结
4 流体试验装置监控系统的概述
    4.1 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4.2 监控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4.3 PID算法
    4.4 通讯功能的实现
        4.4.1 组态王设备的定义
        4.4.2 通讯参数的配置
        4.4.3 组态王输入输出地址分配
        4.4.4 数据库变量的定义
    4.5 监控界面的设计
        4.5.1 登入界面
        4.5.2 系统主界面
        4.5.3 数据曲线界面
        4.5.4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数据的测试及数据分析
    5.1 试验装置技术参数测试
    5.2 实验步骤
    5.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论文的不足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四、工业企业常用流量仪表及其选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气流量测量与泄漏检测技术研究[D]. 刘爱琦. 常州大学, 2021(01)
  • [2]1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的自动化设计与实现[D]. 高腾. 东南大学, 2020
  • [3]柴油加氢装置质量升级改造的自控设计[D]. 乔雪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4]工件机器视觉识别定位和打磨系统研究[D]. 张方超. 中北大学, 2020
  • [5]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电子皮带秤主机研究与设计[D]. 臧照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6]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设计[D]. 宋晓伟. 济南大学, 2019(01)
  • [7]自走喷杆式喷雾机的设计与研究[D]. 宋金山.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8]新疆油田原油处理站密闭工艺改造及原油稳定工艺设计[D]. 王可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9]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D]. 许方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油田井筒试验装置流体数据监测系统的研发[D]. 程慧齐.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标签:;  ;  ;  

工业企业常用流量计及其选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