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外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对中医外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一、中医外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雪[1](2022)在《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文中指出中医外科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人体表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之一,其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通过分析中职学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做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并将多种"启发式"教学模式及方法付诸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操作技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中医技能人才做充足的准备。

石志强,刘钰,班秀芬,王琦,郝晶涛[2](2021)在《中医外科学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外科学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构建要符合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及实践性强的特点,符合国家引导与学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科发展与今后人才发展。课程建设内容包括中医外用药制作与使用、现代医学无菌术与基本手术技能、外科诊查方法、中医外治与手术疗法、延伸内容,课程建设形式为文字教材、视频与图片教程、教师演示与新手段,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结课考核与实训手册。

王姗姗,张海龙,袁锐[3](2021)在《建设与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文中提出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奠基,建设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中医外科学学科的建设、成熟与发展以及中医外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靳汝辉,钮晓红,黄子慧,薛倩一,夏公旭[4](2020)在《中医外科学的现状及发展思路》文中研究指明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二级学科,属于中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中医外科学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促进中医外科学发展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马晓林[5](2019)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明确中医外科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内涵,初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为重庆市中医外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建立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发挥好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医外科护理的学科发展。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及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明确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内涵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专家函询表框架。通过预实验对函询表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初步形成专家函询表。2.采用德尔菲法对初步形成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筛选和评价,结合专家意见修订与调整。通过德尔菲法的积极性系数、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等指标检验函询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优序图法明确各级指标权重,最终形成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结果1.两轮专家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38,第二轮专家函询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为0.247,且P值<0.001,显着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专家函询结果的积极性、可靠性、权威性、可信度均较高。2.通过德尔菲法,选择2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和60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理论知识(权重为0.3466),技能实践(0.260),教学科研能力(0.150),管理协调能力(0.1266)。二级指标包括中医外科常用的外治方法、中医健康教育(权重值为0.0617),中医护理评估、围手术期护理、辨证施护(0.0606),外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理论(常规)、中医基础理论(0.0595),中医基本护理、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中医急救护理技能(0.0584),辨证护理基础(0.0573),外科专科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0.0550),质量安全管理能力(0.0539),护理科研能力(0.0528),护理教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0.0505),中医急救概述(0.0494),中药学基础(0.0426)。三级指标包括外科专科手术前、后的护理和外科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权重值为0.0190),病情观察、外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外科专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护及效果评价、护理教学查房、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应用(0.0186),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刮痧法、穴位按摩、艾灸法、外科常用护理技术、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医护协作能力(0.0183),论文撰写(0.0145),中药的性能(0.0141),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0.0131)等。结论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及分析、小组讨论、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明确了中医外科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内涵,构建了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梁艳[6](2018)在《《黄帝内经》疗法与现行中医教材中疗法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中医疗法是中医治疗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中医学特色的内容之一。先秦时代关于中医疗法方面的探索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黄帝内经》(后文简称《内经》)更是为多种疗法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内经》疗法的研究是本课题的重要节点。疗法经过历代医家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内容与《内经》时期已有了较显着的变化。因此,对疗法的变化进行梳理,总结出发展变化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通过系统梳理并比较《内经》和现代教材中关于疗法的论述,探讨古今疗法理论的区别,挖掘影响疗法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规律,为探讨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疗法理论方面的支撑。本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对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加以明确,界定了疗法的概念与研究范畴。疗法是应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针灸、手术等。其次考察了疗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第一部分是对《内经》中的疗法进行研究,总结梳理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手术疗法、饮食疗法、砭石疗法、按摩导引疗法、情志疗法、五音疗法等疗法的内涵与特点。总结出《内经》中的疗法都是在中医核心观念的指导下,用于各自适应证的治疗。第二部分是对现行中医临床各科九版教材中疗法内容的研究。这是由于高校教材的特殊性与权威性,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学科的当代共识。分别对《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耳鼻口科学》《中医眼科学》等教材的疗法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与提炼。研究发现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各科教材中所使用药物疗法、针灸疗法等都有各自的特色。第三部分是《内经》与现行中医教材疗法的对比分析研究。可得出疗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创新。通过对二者的疗法进行对比,找寻出疗法发展变化的点,尤其是发展变化较显着的疗法,如消失的疗法和新出现的疗法,重点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疗法发展变化的原因作了分析。从疗法的指导思想及其变化的原因两个方面来初步探讨疗法发展的内在规律。最后得出结论,疗法的指导思想稳定传承,其发展是在思想文化的背景下,以临床实践需求为动力,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出愈加丰富的局面,并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以中医核心观念为指导,理论体系相对成熟完善,其有效性经过了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检验的疗法,得以稳定传承;以中医核心观念为指导,在医家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同构当时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疗法,得以不断发展与创新;工具、方式过于原始,或疗效不确切,或理论依据不足,或在近现代被西医治疗手段取代的疗法,则趋于消失。第五部分是对疗法发展的一些思考。得出传承与创新是中医疗法发展的两种样式。指出在疗法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仍然既要传承核心思想,以保持中医的本质,又要坚持创新,加大发展力度,以使中医疗法与时俱进。通过对疗法理论发展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的挖掘,明确了疗法理论的发展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这些结论的得出,为中医疗法理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为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支撑。为此,该理论对中医理论研究、中医临床发展研究和中医传承教育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陈勇,杨敏,闵志强[7](2017)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及问题》文中研究表明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在中医药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当今Internet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日趋广泛,多媒体素材、CAI等教学辅助工具应运而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密度增大,教学效果大大提高。现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药各科教学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1中医基础理论陈聪[1]等认为,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刘晓菲,董美晨,张晓杰,白克运[8](2017)在《中医外科学遵循5A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协作、创新能力(5A教学模式)是中医外科学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案例式教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技能培训,改革考核方式,重视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中医外科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外科临证观察、辨证分析、外科技能操作,通过采用PBL教学法、疑难病例讨论法、床前教学法、临床带教法和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适用于中医外科学的先进培养模式。

刘哲[9](2017)在《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其思想文化基础研究》文中认为中医理论从《内经》成书,至后世历代的发展,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变化特点,这样的发展特点同当时的思想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本研究从思想文化的视角,由源及流的解析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本来面目,厘清中医理论的发展现状,总结中医理论的发展规律,对我们判别中医理论研究的根本走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以思想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建构是否起到直接作用作为宏观的历史分期的标准,将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就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部分,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梳理各阶段的传统思想文化背景和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探讨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第五阶段,就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西方科学文化的相关性研究部分,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梳理该阶段的思想文化背景,从框架理论角度系统梳理当代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框架及其演变特点,探讨当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综合以上研究内容总结思想文化视域下,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分别考察了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中医理论与西方科学文化的相关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第二部分为导论,对"中医理论及其发展特点""思想文化"及二者的关系进行界定,规定了本研究重点关注受思想文化深刻影响的医学理论发展特点,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思路与方法。第三部分,总结了先秦两汉的思想文化背景,以《黄帝内经》为先秦两汉中医理论发展的代表,以《内经》的核心观念即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内涵及象思维的思维模式为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上述内容在先秦诸子着作中进行溯源。认为《内经》的精气学说源于古代哲学(以道家哲学、易学哲学为代表)对事物本源的认识,阴阳学说源于以《周易》《道德经》为代表的对阴阳的认识,五行学说源于以《尚书》为代表的对事物属性及关系的思考,象数思维模式源于以《周易》为代表的象数推理方法。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影响中医核心理论形成的原因是诸子之学与作为方技类的中医学根源于共同的自然道德的哲学背景,阴阳五行思想归本于自然道德的哲学,是天地人之间整体相应关系的规律性总结,圣人合道顺德为自然道德的哲学的见证者和核心传承者,也是医学核心理论的构建者。第四部分,总结了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医经的类编、注释与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剂和本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医学分科发展迅速,临床医学形成体系;养生学形成体系,服石解散为特色;"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复兴为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魏晋南北朝医学理论发展与名学的相关性探讨"、"中医理论的发展与玄学"、"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道教"、"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佛教"进行专题讨论。认为晋唐时期名学、玄学相继兴起,佛教传入、道教形成促成了这一时期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晋唐时期行医的主体门阀士人、道士、僧人等受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濡染,对医学理论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第五部分,总结了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以重视经典理论、提倡运气学说、新学肇兴与学派争鸣为宋明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宋明医学本经典、用运气、重求理受理学学风的影响,命门学说、节欲养生受理学理论影响进行了专题阐发。宋明理学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包括宋明时理学盛行创造了理学为主导的思想文化氛围,自北宋时开启了儒医传统,医者通儒学是将理学思想融于医学理论的必须条件。第六部分,总结早中期清代的思想文化背景,以重视医学经典理论研究为清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医学尊经崇古的学风及考据的治学方法受清代学术思潮影响进行了专题阐发。认为朴学盛行的思想文化氛围,儒医及清儒做医学理论研究是清代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七部分,总结了清末至今思想文化背景,以统编中医教材为清末至今的中医理论共识性代表,梳理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包括了白话文表达,学科分化发展、重构了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中西医理论配合。就重构的理论体系而言,从古医籍至新的学科范式,以"中基"教材为例,当代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发展演变有以下特点:建立了"中基"的理论范式;区分哲理与医理、二者各自发展;相关概念、范畴被强化和弱化;建立了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精、阴、阳的框架。文言文变白话是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学科划分和学科分化与西方科学技术影响有直接关系,重构的理论体系发展演变与西方的概念思维、西医学影响有关,中医理论也受到唯物辩证观的影响。认为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中医理论发展的原因包括:西方科学文化以及西医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传统思想文化被边缘化,中医学为求生存需参照西方科学标准来发展;教材编写专家及学生皆接受了西方科学文化教育,西方的概念思维模式成为主导思维模式,因此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是在概念思维指导下进行的。第八部分,从思想文化的视角探讨了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医理论发展呈现了三个"高峰"期——先秦两汉、宋明、清末至今,和两个"承平"期——晋唐和清代。先秦两汉的思想文化因直接影响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构建,因此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条件,其后的思想文化驱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影响理论发展重心,丰富理论具体范畴,影响理论核心框架构建,影响思维方式,影响治学方法五个方面。医家在思想文化影响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和主导思维方式相对稳定传承,西方科学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统摄地位有降低趋势,概念思维强化。本文的创新点:从纵向上梳理历史各阶段的思想文化、总结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横向联系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此为基础,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探讨。为实现遵循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为基础、完善其理论体系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提供历史的、思想的借鉴。不足之处:因研究覆盖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的思想文化面较广、囊括的中医理论浩繁纷杂,因此提取出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及其思想文化基础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中医理论同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李萍,林婷婷,王群[10](2017)在《中医外科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介绍了中医外科学教学中课时压缩的现状,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模式,将课时压缩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取得一定实效。进一步探讨了教学多元化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微信平台学术水平的建设和监管及更多教学形式的可能。

二、中医外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外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目标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
    (二)PBL教学法
    (三)自学讲授法
    (四)微课
    (五)翻转课堂教学法
    (六)直观演示法(临床教学视频)
四、教学反思
    (一)守正创新,笃行远志
    (二)建立健全实训教学模式
五、总结

(2)中医外科学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建设要求
    1.1 符合学科特点
    1.2 符合实践性强的特点
    1.3 符合国家引导
    1.4 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1.5 有利于学科发展
    1.6 有利于人才发展
2 课程内容
    2.1 中医外用药制作与使用
        2.1.1 油膏
        2.1.2 膏药
        2.1.3 丹药
        2.1.4 引导创新
    2.2 无菌术与基本手术技能
    2.3 外科诊查方法
    2.4 中医外治与手术疗法
    2.5 延伸内容
3 课程建设
    3.1 文字教材
    3.2 视频与图片教程
    3.3 教师演示与新手段
4 课程考核
    4.1 平时考核
    4.2 结课考核
    4.3 实训手册
5 结语

(3)建设与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及教学中所衍生的问题
2 单一的L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与学科特点不符的现象
3 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与多元化教学模式相结合
    3.1 案例教学法
    3.2 床旁教学法
    3.3 标准化病人
    3.4 超星、MOOC、蓝墨云班课、腾讯会议
4 总结

(4)中医外科学的现状及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科学的发展现状
2促进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建议

(5)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中医药人才培养政策
        (二)重庆市中医类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三)中医外科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
        (四)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专科护士培养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相关概念描述与界定
        (一)岗位胜任力与护理岗位胜任力
        (二)专科护士与中医外科专科护士
        (三)指标与指标体系
        (四)权重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国内外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
        (一)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
        (二)中医外科专科护士的概念、培训目标和准入标准
    二、国内外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研究现状
        (一)岗位胜任力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内涵特征
        (二)国内外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案
        (一)文献研究法
        (二)小组讨论法
        (三)德尔菲法
        (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五)统计学分析
    二、质量控制
        (一)函询表设计
        (二)研究人员
        (三)函询过程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三、技术路线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专家基本情况
    二、专家积极系数
    三、专家权威程度
    四、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五、专家函询结果
        (一)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二)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三)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结果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中医外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黄帝内经》疗法与现行中医教材中疗法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疗法”研究范畴的确定
    2 “疗法”的研究现状
前言
第一部分 《内经》中疗法理论研究
    1 药物疗法
        1.1 药物的内治法
        1.2 药物的外治法
        1.3 药物疗法的指导思想及特点
    2 针灸疗法
        2.1 针灸的由来
        2.2 针刺方法
        2.3 针灸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3 饮食疗法
        3.1 饮食疗法具有扶正祛邪之功
        3.2 饮食宜忌
        3.3 药膳疗法
    4 情志疗法
        4.1 移精变气法
        4.2 情志相胜法
        4.3 语言疏导法
        4.4 心理暗示疗法
        4.5 顺情从欲法
        4.6 其他情志疗法
        4.7 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5 手术疗法
    6 按摩导引疗法
    7 其他疗法
        7.1 砭石疗法
        7.2 五音疗法
        7.3 吹耳疗法与刺鼻疗法
        7.4 束指疗法与牵引疗法
    8 小结
第二部分 现行教材中疗法理论研究
    1 《中医内科学》中的疗法
        1.1 药物疗法
        1.2 手术疗法
        1.3 精神疗法
        1.4 饮食疗法
        1.5 针灸疗法和按摩导引疗法
        1.6 取嚏疗法和拔罐疗法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
        1.8 小结
    2 《中医儿科学》中的疗法
        2.1 药物疗法
        2.2 推拿疗法
        2.3 针灸疗法
        2.4 拔罐疗法和刮痧疗法
        2.5 饮食疗法和精神疗法
        2.6 其他疗法
        2.7 小结
    3 《中医妇科学》中的疗法
        3.1 药物疗法
        3.2 饮食疗法和精神疗法
        3.3 针灸疗法和手术疗法
        3.4 小结
    4 《中医外科学》中的疗法
        4.1 药物疗法
        4.2 手术疗法
        4.3 其他疗法
        4.4 小结
    5 《中医眼科学》中的疗法
        5.1 药物疗法
        5.2 手术疗法
        5.3 其他疗法
        5.4 小结
    6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的疗法
        6.1 耳科常用的疗法
        6.2 鼻科常用的疗法
        6.3 咽喉科常用的疗法
        6.4 口齿科常用的疗法
        6.5 小结
第三部分 《内经》与现行教材中疗法的对比分析
    1 药物疗法的对比分析
    2 饮食疗法的对比分析
    3 针灸疗法和砭石疗法的对比分析
    4 按摩导引疗法的对比分析
    5 手术疗法的对比分析
    6 精神疗法的对比分析
    7 五音疗法的对比分析
    8 吹耳疗法、束指疗法与牵引疗法的对比分析
    9 相较于《内经》增加的疗法
        9.1 拔罐疗法
        9.2 刮痧疗法
第四部分 中医疗法发展的规律
    1 临床实践是疗法发展的不竭动力
    2 医家在疗法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3 科学技术促进疗法的不断创新
    4 思想文化影响疗法的发展
    5 小结
第五部分 中医疗法发展的思考
    1 “核心观念”的传承是保证疗法理论“稳定”的前提
    2 “开放创新”是保证疗法理论发展的关键
        2.1 开放创新促使疗法理论不断发展
        2.2 《内经》是疗法理论开放与创新的基础
        2.3 疗法创新发展的意义
    3 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古籍文献目录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及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药学
3 方剂学
4 中医内科学
5 中医外科学
6 中医妇科学
7 中医儿科
8 针灸推拿学
9 问题及对策

(8)中医外科学遵循5A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培养目标
2 课程难点与特点
3 中医外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3.1 引入真实案例教学贴近临床
    3.2 重视思维训练突出中医特色
    3.3 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3.4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5 改革考核方式引导能力发展

(9)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其思想文化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 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思考
        2.1 缺乏整体把握
        2.2 对传统思想文化及中医理论存在误读
    3. 中医理论与西方科学文化相关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3.1 中医基础理论
        3.2 中医诊断学
        3.3 中医内科学
        3.4 中医外科学
        3.5 中医妇科学
        3.6 中医儿科学
        3.7 总论教材编写模式
    4. 中医理论与西方科学文化相关性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导论
    1. 研究范畴的界定与解析
        1.1 中医理论及其发展特点
        1.2 思想文化
        1.3 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关系
    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部分 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先秦两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2. 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3. 先秦两汉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黄帝内经》精气学说溯源
        3.2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溯源
        3.3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溯源
        3.4 《黄帝内经》象思维溯源
    4. 先秦两汉思想文化影响中医核心理论形成的原因分析
        4.1 自然道德的思想文化背景
        4.2 圣人为医学核心理论的缔造者
    小结
第二部分 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2.1 医经的类编、注释与基础理论的发展
        2.2 方剂和本草理论的发展
        2.3 临床医学分科发展迅速,临床医学形成体系
        2.4 养生学形成体系,服石解散为特色
        2.5 "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复兴
    3. 魏晋南北朝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魏晋南北朝医学理论发展与名学的相关性探讨
        3.2 中医理论的发展与玄学
        3.3 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道教
        3.4 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佛教
    4. 晋唐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三部分 宋明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2. 宋明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2.1 重视经典理论与提倡运气学说
        2.2 新学肇兴与学派争鸣
    3. 宋明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宋明时期医学理论发展特点与理学学风的影响
        3.2 宋明医学理论受理学理论的影响举隅
    4. 宋明时期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四部分 清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清代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1.1 明清实学、乾嘉朴学、今文经学思潮跌起
        1.2 传教士单方面传入西学
    2. 清代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3. 清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清儒对医学经典理论的整理
        3.2 医家对医学经典理论的整理
        3.3 对医学经典理论传承的意义
    4. 清代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五部分 清末至今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清末至今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1.1 西学的全面引进和儒学各派的兴衰沉浮
        1.2 西学与传统
    2. 清末至今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2.1 语言表达由文言文变白话文
        2.2 医学学科划分和学科分化
        2.3 重构的理论体系
        2.4 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中西医理论配合
    3. 清末至今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文言文变白话与新文化运动
        3.2 学科划分、学科分化与西方科学文化
        3.3 重构的理论体系与西方科学文化
        3.4 中医理论受唯物辨证观影响举隅
    4. 清末至今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六部分 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
    1. 中医理论发展呈现三个"高峰"期和两个"承平"期
    2. 思想文化影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条件
    3. 思想文化驱动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4. 思想文化影响中医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医家发挥主体作用
    5. 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和主导思维方式相对稳定传承
    6. 西方科学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的统摄地位有降低趋势,概念思维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古籍文献目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中医外科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外科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演进
2 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外科学自主学习模式初探
    2.1 两种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案
    2.2 两种教学法教学总体效果问卷反馈
    2.3 试验组学生对于微信在教学中运用的满意度
    2.4 两种教学法成绩比较
3 试验之外的思考:教学的转型
    3.1 推动自主学习模式教学的演进
    3.2 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研究
    3.3 微信平台形式以外的更多可能

四、中医外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J]. 李阳雪. 现代职业教育, 2022(11)
  • [2]中医外科学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建设研究[J]. 石志强,刘钰,班秀芬,王琦,郝晶涛. 卫生职业教育, 2021(23)
  • [3]建设与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 王姗姗,张海龙,袁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5)
  • [4]中医外科学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靳汝辉,钮晓红,黄子慧,薛倩一,夏公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01)
  • [5]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重庆市中医外科专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马晓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黄帝内经》疗法与现行中医教材中疗法的对比研究[D]. 梁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应用及问题[J]. 陈勇,杨敏,闵志强. 四川中医, 2017(10)
  • [8]中医外科学遵循5A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J]. 刘晓菲,董美晨,张晓杰,白克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8)
  • [9]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其思想文化基础研究[D]. 刘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10]中医外科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 李萍,林婷婷,王群.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05)

标签:;  ;  ;  ;  ;  

对中医外科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