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

艺术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

一、美术教育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孙泽文[1](2021)在《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是五大领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对比以往以科学知识的获得为目的、以探究为手段的科学教育活动,《指南》中对科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则赋予了“探究”更全面的意义,探究既是学科学的方法,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运用适宜的教育形式开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是必然要求。本研究缘起于四方面:首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未充分兼顾幼儿主体性;其次,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第三,项目教学的既有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幼儿科学活动经验的建构;最后是研究者个人的旨趣。本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从教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认识与态度、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情况、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实施现状以及教师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所需支持四方面展开,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科学领域活动的态度与认识不匹配;二是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未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三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第二部分研究准备。主要包括行动研究的准备以及行动研究设计。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与教师交流讨论等方式初步确立了行动方案。第三部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与分析。主要包括了行动研究的概述以及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历程。在每一轮活动实施过程中,分别包含活动设计依据、行动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总结与反思五部分。第四部分行动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基于整个行动实施过程,研究者得出五点研究结论:生成性的探究内容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利条件、基于真实情境的持续探索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步骤性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活动主题策划与专业实践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基于整个行动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建议。

陆瑶[2](2021)在《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ABA玩具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玩具之一,在世界上具有知名度与影响力,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有一定份额,受到家长青睐,因而得到校外教育机构的重视,并形成市场专业化课程。游戏教育是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点,同时也是教育部“十四五”的工作重点。玩具是游戏的重要依托,而国内目前有关玩具的专门化研究较为稀少。HABA作为国际知名玩具,关于其玩具材料及其相关课程的研究,对幼儿园与社会、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某主营HABA游戏课程的校外玩具教育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HABA游戏课程进行现状描述、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文献搜集与实证探查,初步对HABA玩具及其游戏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对HABA玩具的基本认识主要包括品牌背景、核心理念、设计特色和基本分类。对HABA游戏课程的认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课程特色以及课程价值。其次,从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方面描述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而对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质量分析,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幼儿游戏学习的质量分析、课程的优势、问题及成因分析,以及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围绕游戏的本质、课程的目标、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幼儿的学习质量几个维度提出改进策略,即重视“真游戏”课程理念、完善HABA游戏课程实施、提升幼儿游戏教学质量。

姜珊珊[3](2021)在《戏剧游戏对5-6岁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5-6岁幼儿期以养成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为关键发展目标。同时,退缩也会对幼儿当前乃至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以探讨戏剧游戏对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效果为目的,采用实验法探究戏剧游戏对社会退缩幼儿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为控制单一变量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对被试的戏剧游戏干预方式(以合作游戏为主),因变量为幼儿社会退缩倾向的程度,同时控制无关变量。在征得哈尔滨市5所幼儿园园长和园内双方幼儿父母的同意后,将研究对象初步确定为该园内所有的大班幼儿。为了进一步缩小样本数量,在前测阶段,教师和研究者对幼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使用《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进行第一次筛选,在选出的幼儿中再通过《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进行第二次筛选,最终挑选出20名具备退缩倾向的幼儿作为被试,在后测阶段也使用相同问卷收集数据。研究者与教师收集资料制定并实施了戏剧游戏干预方案,干预阶段的时长为4周,共实施12次戏剧游戏干预活动,主要以合作游戏为主,每次60分钟。其次,以《幼儿社会交往行为观察记录表》作为研究观察工具,记录干预阶段20名具备退缩倾向的幼儿的社会交往时间、次数和行为表现。再者,在筛选出的这些样本中,随机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成员各10人,研究者只对实验组幼儿实施戏剧游戏干预。最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以检验戏剧游戏干预的有效性。为确保研究的公平性和伦理性,研究结束后,在征得幼儿双方父母同意下,对剩下的10名控制组幼儿进行了和实验组幼儿相同的干预方法,结果显示,在干预结束,控制组幼儿的退缩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戏剧游戏改善退缩幼儿的相关策略。首先,针对教师问卷和家长量表,在后测方面实验组控制组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前后测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戏剧游戏能够有效改善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其次,两组幼儿日常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结果显示,戏剧游戏能有效提高退缩幼儿的交往时间和交往频率,改善其社会适应水平。最后提出建议:关注游戏性,激发游戏兴趣;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情绪体验;创建宽松的环境,回归游戏权利。

刘静静[4](2020)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教育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兴义市Z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教育性作为研究对象,聚焦特定个案,以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从师幼语言互动的一般特点、教师语言的教育性表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教师语言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开放性问题呈现较少,不足以启发幼儿自由思考和进行有效探索;第二,缺乏具有引导性的指令和问题设置,不能较好引导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操作探索和进行表达与交流;第三,语言表现力不足,从而影响语言趣味性,不能持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第四,缺乏情感性回应,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第五,语言逻辑性不足,讲解容易引起幼儿误解,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和幼儿探索活动的方式。总的来说,由于教师语言教育性的缺乏,限制了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操作的机会,幼儿未能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未能正确运用数学相关概念知识与技能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影响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即教师对数学教育活动发展任务存在误解,并忽略了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第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影响,表现在教师语言素养的缺失,缺少教学语言相关理论学习以及教学语言受到活动创改能力的限制;第三,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具体为幼儿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训制度;第四,家长期望对教师的影响,在于家长错误的育儿观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压力。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改进策略:第一,深入对数学教育活动发展任务的理解,合理的发问,启发幼儿思考,以挑战性指令引导幼儿探索。第二,重视情感性互动,尊重幼儿活动主体地位;第三,注重语言素养提升和教学语言相关理论学习;第四,适度创改活动,丰富语言形式,加强思维训练,提升语言表现力;第五,幼儿园要积极开展研讨工作,加大对教师语言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力度,帮助教师获得语言能力方面的提升;第六,向家长宣传“小学化”的危害,分享科学的教育经验,减轻外界因素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束缚。

王玲玲[5](2020)在《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干预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冲突在幼儿的生活中时常发生,有效的利用冲突有利于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认识到他人和自己想法的不同,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进入幼儿园社会集体生活中,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在同伴冲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冲突价值能否有效的发挥,与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的干预行为密切相关。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干预行为有失妥当,虽然已有不少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但是对影响教师干预冲突行为的原因研究较少,只有找到影响教师干预冲突行为的真正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干预冲突的效果,促进冲突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本研究从分析教师干预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现状入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走进冲突现场,分析教师干预幼儿同伴冲突中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干预态度等存在的问题,发现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冲突解决能力不足、职业认同感较低、处理问题情绪化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教师、幼儿、社会三个方面出发为提高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中的干预行为提出建议,期望发挥冲突在幼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冯舒阳[6](2020)在《小班规则教育中教师说理性语言使用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理性语言指日常对话中上句和下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语言。教师使用说理性语言进行规则教育,在规范幼儿行为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解释问题和规范行为的理由。因此,说理性语言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内容,也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内化规则和遵守规则。那么,在幼儿园规则教育中教师使用说理性语言的具体情况如何呢?本研究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选取C园小班1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对规则教育中教师的说理性语言进行实地观察与访谈。在所总结的规则条目基础上,收集幼儿教师进行规则教育时使用的说理性语言,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幼儿的反馈行为形成案例,并以相应的分析框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小班规则教育中,教师说理性语言的使用集中在基于生活活动的规则教育中;教师使用基于社会型立场说理方式的频率远高于逻辑型立场。其中,在基于社会型立场的说理方式中,教师使用胁迫型立场的频率最高,合作型立场次之;就使用情况而言,教师使用单一立场进行说理的频率最高,但就成效而言,多种立场相结合的说理方式远高于单一立场的说理方式。基于上述研究发现,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在幼儿园规则教育中,教师应增加合作型、逻辑型等正面性说理方式的使用;教师应避免威胁型、贿赂型等负面性说理方式的使用;教师应增加使用多种立场相结合的说理方式。

张俊[7](2020)在《以绘本讲故事培养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 ——以交往类主题绘本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进入大班以后,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正处于向小学的过渡阶段,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他们将来人生的发展。本研究选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各24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交往类主题绘本作为干预材料,以讲交往类主题绘本故事活动促进大班幼儿同班交往能力为手段,选择某省级示范园为研究场所,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进行研究。通过教师打分制的方式选择干预材料,由绘本教学经验丰富的5名教师按照同伴交往能力四个维度,对每本绘本按1-5分打分,从50本绘本中选择28本,再次筛选以注重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绘本故事的趣味性等因素选择教师及幼儿所用绘本。采用张元的《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两个大班进行前测,了解到实验班与控制班两个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水平基本持平,通过教师讲绘本故事、幼儿讲绘本故事、亲子讲绘本故事活动,对实验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干预活动之后用《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两个班后测,比较两个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否发生变化。经过分析前后测数据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差异明显,实验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前测与后测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控制班同伴交往能力变化前后测不明显,但语言和非语言能力有所发展。因此,讲交往主题绘本阅读活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为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结合教师和家长关于幼儿同伴交往观察记录综合表明: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提升,解决同伴交往问题的方法增多,幼儿同伴交往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由此结合数据分析和质性观察分析结果结合发现实验班幼儿在同伴交往四个维度都有所发展:1、幼儿积极参与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交主动性发展。2、讲绘本故事的方式使幼儿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得到发展3、教师对幼儿的有效评价能改善幼儿社交障碍行为4、利他、助他行为的增加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及实验活动过程对教师和家长提出建议。

陈金玲[8](2020)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Z镇为例》文中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社会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在未来几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乎着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也关乎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为农村留守儿童保驾护航。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本研究所调查的Z镇,属于贫困村镇,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这些留守儿童学前阶段的教育存在更多的问题,起步晚、发展缓慢等。本研究以河南省光山县Z镇为例,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剖析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提高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质量。全文一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问卷及访谈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如家庭教育职能缺失、幼儿园对于留守学前儿童准备不充分、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缺乏来自社会的支持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经济落后与二元户籍制度,其次是幼儿园能力有限、基层政府力量不足、以及缺乏社会监督。第三部分在结合Z镇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主体共同发力。家庭方面:建立家庭间帮扶关系、增加对留守儿童的陪伴;幼儿园方面:提升师资水平、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开办监护人学校;政府方面:创建相关网站、加大法律保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方面: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最终,提高Z镇学前教育质量,让农村留守学前儿童能够健康成长。Z镇只是全国农村地区的一个缩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农村留守儿童的治理工作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必须要有长远有效的措施。

李丽[9](2020)在《幼儿园标识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是个体人生早期阶段的参与的第一个社会性组织,担负着保育幼儿的职责,同时还是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教育场域。为保证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必定需要规章制度对身在其中的个体进行约束,幼儿园标识便是幼儿园常规的物质性载体。但在实践中,幼儿园标识的使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研究以幼儿园标识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理论层面阐述幼儿园标识的已有研究,论证幼儿园标识的概念和独特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进行资料搜集以探究幼儿园标识的应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尝试对幼儿园标识的应用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当前幼儿园标识应用现状存在幼儿园标识的含义未被师幼充分认识、幼儿园标识应用未能体现幼儿主体性、幼儿园标识应用策略缺乏动态性和教育性、幼儿园标识应用效果未得到充分实现四大问题。幼儿园标识含义未被师幼充分认识表现为教师将幼儿园标识作为成人的工具以及幼儿未完全理解幼儿园标识的含义;幼儿园标识应用未能体现幼儿主体性表现为在观念上教师产生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冲突,在行动上教师主导幼儿园标识的设计制作过程;幼儿园标识应用策略缺乏动态性和教育性表现为幼儿园标识极易成为无效符号,且在应用中规训性较强;幼儿园标识应用效果未得到充分实现表现为幼儿园标识应用未充分考虑幼儿社会化差异,幼儿园标识所代表的常规遭到幼儿抗拒。本文针对问题从四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提升师幼对幼儿园标识的认识程度,教师通过提升素养完善自身对标识的认识以及通过讲解与实践完善幼儿的标识认知;二是提升幼儿在幼儿园标识设计制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观念上将尊重幼儿主体性内化于心,在行动上提升幼儿参与的数量与质量;三是关注幼儿园标识应用时的动态性和教育性,教师应及时更新更换不合适的幼儿园标识,更多地挖掘幼儿园标识的教育性;四是增加幼儿园标识应用中的多元化选择,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体社会化差异并构建弹性灵活的幼儿园常规。

阴亚萍[10](2020)在《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三地六所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开始逐渐有固定的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探讨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试图在同伴交往方面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本研究通过量化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张元编制的《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评定问卷》和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编制的《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分别由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评定。在问卷分析结果和对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对个别幼儿教师进行访谈,探讨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性别上没有显着差异;独生幼儿社交障碍更小;城市幼儿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发展地更好,社交障碍更小;由父母照顾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地更好,尤其是亲社会行为方面;父母婚姻关系越好,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越好。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性别上有显着差异;女幼儿在依恋家人、共情与助人、无侵犯性、自尊心四个方面发展水平更高;独生幼儿在内外向性方面的发展水平更高;城市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无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共情与助人十一个方面的发展水平更高;由父母照顾的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无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十二个方面发展地更好;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孩子总体社会性发展状况越好;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幼儿社会性发展越好。同伴交往能力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显着性相关。社交主动性与遵守社会规则、依恋家人、无侵犯性3个维度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其余12个维度均显着相关;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与情绪稳定性维度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其余14个维度均显着相关;社交障碍与社会认知、内外向性、诚实公正、共情与助人、同伴关系、无侵犯性6个维度显着相关;亲社会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15个维度均显着相关。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显着性预测。社交主动性能显着预测幼儿遵守社会规则、内外向性、自我概念、无侵犯性4个方面;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能显着预测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无侵犯性、好胜心、自尊心5个方面;亲社会行为能显着预测幼儿遵守社会规则、生活习惯、同伴关系、无侵犯性、诚实公正5个方面。根据研究结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教育建议: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树立科学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落实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更好发展。希望能通过提高同伴交往能力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美术教育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术教育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题选择未充分兼顾幼儿主体性
        2.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主动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
        3.项目教学的既有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幼儿科学活动经验的积极建构
        4.研究者个人的旨趣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及内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四)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
        1.最近发展区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杜威、克伯屈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1.教师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认识与态度
        2.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情况
        3.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实施现状
        4.教师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及所需支持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师对科学领域活动的态度与认识不匹配
        2.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不能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
        3.教师科学专业知识的缺乏
三、行动研究的准备与设计
    (一)行动研究的准备
        1.研究园所的选择
        2.研究对象的确定
        3.参与研究的合作教师
        4.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行动研究的设计
        1.行动方案的初步确立
        2.行动研究的过程
四、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分析
    (一)行动研究实施阶段概述
    (二)第一次行动实施——《秋之月》
        1.行动实施依据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5.第一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三)第二次行动实施——《神奇的雨水》
        1.行动实施依据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5.第二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四)第三次行动实施——《蚂蚁》
        1.行动实施依据
        2.本次行动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活动主题及教师预设项目活动网络图
        4.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
        5.第三阶段行动的总结与反思
    (五)行动实施结果的讨论
        1.活动主题的选择由“教师主导”转向“幼儿与教师共同决定”
        2.活动的实施过程从“幼儿跟随教师”走向“教师辅助幼儿”
        3.活动内容从“专一”到“整合”
        4.活动评价的形式趋向多元化
五、研究的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行动研究的结论
        1.生成性的探究内容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利条件
        2.基于真实情境的持续探索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3.步骤性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4.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5.教师的科学活动主题策划与专业实践能力在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教育建议
        1.读懂幼儿的探究需要和探索意愿,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
        2.发挥环境作为“第三教师”的积极作用,促使幼儿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
        3.采用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幼儿的感知与体验
        4.教师应努力提升其科学素养,为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玩具的重要性
        (二)HABA游戏课程的独特价值
        (三)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个案研究法
        (一)选取个案
        (二)搜集资料
        (三)执行个案
        (四)资料分析
        (五)研究伦理及信效度
第二章 HABA玩具及游戏课程概述
    一、HABA玩具概述
        (一)品牌背景
        (二)核心理念
        (三)设计特色
        (四)基本分类
    二、HABA游戏课程概述
        (一)理论基础
        (二)课程特色
        (三)课程价值
第三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现状描述
    一、HABA游戏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目标
    二、HABA游戏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一)课程内容
        (二)课程结构
    三、HABA游戏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准备
        (二)课程实施
        (三)课程整理
        (四)课程评价
第四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质量分析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一)总体目标达成度分析
        (二)具体目标达成度分析
    二、幼儿游戏学习的质量分析
        (一)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三)幼儿社会性及情绪的发展
    三、课程的优势、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课程的优势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四、游戏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物质因素
        (二)人际因素
第五章 W机构HABA游戏课程的改进建议
    一、重视“真游戏”课程理念
        (一)机构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完善HABA游戏课程实施
        (一)制订具体可操作目标
        (二)课程结构划分幼儿发展梯度
        (三)重视游戏课程实施的完整性
        (四)进行科学规范化的课程评价
    三、提升幼儿学习质量
        (一)支持创造反思的教学策略
        (二)提升教师家长专业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戏剧游戏对5-6岁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现实反思:“熟视无睹”的社会退缩
        (二)理想追求:戏剧游戏的价值探索
        (三)兴趣缘由:对社会退缩和戏剧游戏的热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关于社会退缩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戏剧游戏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理论
        (三)团体动力理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干预方案
    三、研究工具
        (一)《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
        (二)《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
        (三)《幼儿社会交往行为观察记录表》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社会行为问卷教师评定结果
        (一)实验组控制组教师问卷前测对比
        (二)实验组控制组教师问卷后测对比
        (三)实验组教师问卷前测后测对比
        (四)控制组教师问卷前测后测对比
    二、实验组和控制组儿童行为社会退缩分量表家长评定结果
        (一)实验组控制组家长问卷前测对比
        (二)实验组控制组家长问卷后测对比
        (三)实验组家长问卷前测后测对比
        (四)控制组家长问卷前测后测对比
    三、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单位观察时间内与人交往时间结果
    四、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单位观察时间内与人交往次数结果
第四章 研究讨论
    一、戏剧游戏中社会退缩表现的特征
    二、戏剧游戏中社会退缩表现的分析
        (一)生理基础
        (二)个体因素
        (三)外在因素
第五章 教育建议
    一、关注幼儿游戏性,激发游戏兴趣
        (一)选择不同种类的戏剧游戏
        (二)实施幼儿感兴趣的戏剧游戏
        (三)提供丰富且适宜的游戏材料
    二、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情绪体验
        (一)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自我效能
        (二)调节情绪情感,尝试社会交往
    三、创造宽松的环境,回归游戏权利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注意有退缩倾向的内向幼儿
        (三)注重同伴交往培养
结论
    一、结论
    二、反思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
    附录2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
    附录3 幼儿社会交往行为观察记录表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教育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
        (二)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文献计量分析
        (二)关于幼儿教师语言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教学语言教育性的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对象
    六、研究内容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个案研究法
    八、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来自课堂观察的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实况
    一、分析框架
        (一)数据来源与编码
        (二)分析维度
    二、数学活动中的师幼语言分析
        (一)教师语言类型
        (二)幼儿语言类型
        (三)无效语言
    三、数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来源
        (二)案例分析
    四、数学活动中教师语言优势
    五、小结
第三章 深度分析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问题
    一、未发挥问题的启发性作用
        (一)缺少开放性提问
        (二)问题缺乏合理性
    二、指导语缺乏引导性价值
        (一)对话关系重心倾斜
        (二)指令缺少指导价值
        (三)缺少高质量对话
    三、忽略语言的趣味性力量
        (一)语言形式单一
        (二)语言组织能力欠缺
    四、不够重视幼儿情感性需要
        (一)语言情感性缺失
        (二)强调话语权威
    五、讲解内容缺乏逻辑性
第四章 影响教师教学语言教育性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
        (一)对数学活动任务的误解
        (二)忽略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
    二、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影响
        (一)语言素养的缺乏
        (二)活动创设能力的局限
        (三)理论知识的薄弱
    三、幼儿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不够重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缺乏促进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培训机制
    四、家长期望对教师的影响
第五章 提升教师教学语言教育性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一)深入对数学教育发展任务的理解
        (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二、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
        (一)加强语言技能训练
        (二)提升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
        (三)加强对教学语言理论的学习
    三、发挥幼儿园正向引导作用
        (一)重视有关数学教育活动研讨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有关教师语言方面培训的力度
    四、加强对家长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一)向家长传达“小学化”的危害
        (二)分享适合亲子互动的数学游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干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同伴冲突是幼儿交往的常态
        1.1.2 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经历
        1.1.3 幼儿同伴冲突的干预研究缺乏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冲突
        1.3.2 幼儿同伴冲突
        1.3.3 教师干预行为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干预行为的现状
    2.1 教师干预冲突的认识
        2.1.1 冲突即问题
        2.1.2 干预的态度单一
    2.2 教师干预冲突的方式
        2.2.1 教育引导
        2.2.2 简单制止
        2.2.3 置之不理
        2.2.4 粗暴对待
    2.3 教师干预冲突的方法
第三章 教师干预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3.1.1 观念局限
        3.1.2 态度模糊
        3.1.3 方式单一
        3.1.4 行为具有随机性
        3.1.5 方法不当
    3.2 影响因素
        3.2.1 教师方面
        3.2.2 幼儿方面
        3.2.3 家长方面
第四章 提高同伴冲突中教师干预行为的建议
    4.1 教师方面
        4.1.1 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
        4.1.2 学习与模仿“他山之石”
        4.1.3 理解冲突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4.1.4 观察与尊重儿童的性格差异
        4.1.5 搭好家——校桥梁
    4.2 环境方面
        4.2.1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4.2.2 建立和谐的工作团队
    4.3 社会方面
        4.3.1 开展家校共育
        4.3.2 深化管理细节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小班规则教育中教师说理性语言使用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基于规则教育读个体和集体的意义
        二、基于教师语言对小班幼儿的影响
        三、基于《指南》、《纲要》中的启发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园规则教育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语言的研究
        三、关于说理性语言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启示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规则教育
        二、说理性语言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第二章 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对园所的选择
        二、对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
        二、资料的分析
    第四节 分析框架
    第五节 研究步骤
    第六节 研究的信效度与伦理问题
        一、研究的伦理问题
        二、研究的信效度
第三章 说理性语言在小班规则教育中的使用与讨论
    第一节 基于生活活动的规则教育中说理性语言的使用情况
    第二节 基于教育活动的规则教育中说理性语言的使用情况
    第三节 基于游戏活动的规则教育中说理性语言的使用情况
    第四节 规则教育中教师说理性语言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 研究结论、教育建议与研究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育建议
    第三节 研究反思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正式访谈)
参考文献
致谢

(7)以绘本讲故事培养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 ——以交往类主题绘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国家纲领性文件教育要求
        1.1.2 交往类主题绘本对幼儿同伴交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1.3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现状
        1.1.4 个人兴趣爱好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绘本的研究
        1.3.2 关于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概念界定
        1.4.1 交往类主题绘本
        1.4.2 同伴交往能力
        1.4.3 大班幼儿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场所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者
    2.4 研究参与者
    2.5 研究工具
        2.5.1 量表
        2.5.2 教师教学观察日志
        2.5.3 家长绘本借阅卡
        2.5.4 家长观察幼儿交往日志
        2.5.5 摄像机
第三章 研究过程
    3.1 前期准备
        3.1.1 了解两个大班同伴交往能力现状
        3.1.2 选择交往类主题绘本
        3.1.3 制定交往类主题绘本阅读目标
        3.1.4 制定研究活动流程
    3.2 研究实施过程
        3.2.1 教师讲绘本故事
        3.2.2 幼儿讲绘本故事
        3.2.3 亲子讲绘本故事
    3.3 后期评估
        3.3.1 数据量化的评估
        3.3.2 质性评价结果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讲交往类主题绘本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提升
        4.1.2 幼儿积极参与交往利于幼儿社交主动性发展
        4.1.3 讲绘本故事的方式利于幼儿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发展
        4.1.4 教师对幼儿有效评价能改善幼儿社交障碍行为
        4.1.5 利他、助他行为的增加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4.2 建议
        4.2.1 对教师的建议
        4.2.2 对家长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Z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前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处境堪忧
        1.1.2 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
        1.1.3 城镇化给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冲击
        1.1.4 个人兴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农村留守儿童
        2.1.3 学前教育
    2.2 国内研究
        2.2.1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综合性研究
        2.2.2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多学科研究
        2.2.3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多元化研究
    2.3 国外研究
        2.3.1 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
        2.3.2 留守儿童的医疗与健康研究
        2.3.3 留守儿童的社会性研究
        2.3.4 亲子间沟通方式的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教育公平理论
    3.2 生态学理论
    3.3 需要层次理论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过程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5.1.1 留守儿童人数
        5.1.2 留守儿童年龄
        5.1.3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
        5.1.4 留守儿童监护类型
    5.2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5.2.1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5.2.2 家庭经济状况
        5.2.3 家庭教育观念
        5.2.4 家庭教育内容
        5.2.5 家庭教育方法
    5.3 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教育现状
        5.3.1 幼儿园基本情况
        5.3.2 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
        5.3.3 幼儿园教育内容
        5.3.4 幼儿园教育方法
    5.4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现状
        5.4.1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
        5.4.2 基层政府对于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监管
        5.4.3 公众对于留守学前儿童的认知
    5.5 小结
6 问题与原因
    6.1 Z镇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6.1.1 家庭教育能力弱化
        6.1.2 幼儿园对留守儿童问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6.1.3 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社会的支持
    6.2 Z镇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6.2.1 城镇化进程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6.2.2 幼儿园的应对能力有限
        6.2.3 基层政府的力量不足
        6.2.4 社会缺乏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监督
7 讨论与建议
    7.1 以家庭为根本:提升家庭教育功能
        7.1.1 家庭之间建立起帮扶关系
        7.1.2 父母要利用假期增加与儿童相处机会
    7.2 以幼儿园为核心: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7.2.1 要延伸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
        7.2.2 实行城乡教师互换,提升师资水平
        7.2.3 开办监护人学校,提升教育能力
    7.3 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基层政府职能
        7.3.1 创建留守学前儿童网站,实行动态管理
        7.3.2 加大对留守学前儿童的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7.3.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经济
    7.4 以社会为补充: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7.4.1 社会要加强对留守学前儿童的工作监督
        7.4.2 建立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志愿者服务体系
        7.4.3 创建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幼儿园标识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幼儿园标识是教育场域的重要符号
        (二)幼儿园标识的实践应用存在问题
        (三)幼儿园标识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园环境的研究
        1.关于空间的研究
        2.关于色彩的研究
        3.关于材质的研究
        (二)关于幼儿园标识的研究
        1.关于幼儿园标识作用的研究
        2.关于幼儿园标识应用策略的研究
        (三)关于不同视角下的幼儿园标识研究
        1.规训视角下的幼儿园标识研究
        2.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幼儿园标识研究
        (四)简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幼儿园标识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环境
        (二)标识
        (三)幼儿园标识
    二、幼儿园标识基本类型
        (一)依据幼儿园标识形式分类
        (二)依据幼儿园标识位置分类
        (三)依据幼儿园标识功能分类
    三、幼儿园标识的价值
        (一)幼儿园标识有助于幼儿完成社会化行为
        (二)幼儿园标识有助于形成良好师幼互动
        (三)幼儿园标识有助于抽象规章制度的具象化
第二章 幼儿园标识应用的现状调查
    一、教师和幼儿对幼儿园标识的认知
    二、幼儿园标识设计制作的主体
    三、幼儿园标识应用的策略
    四、幼儿园标识应用的效果
第三章 幼儿园标识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标识的含义未被师幼充分认识
        (一)教师将幼儿园标识作为成人的工具
        (二)幼儿未完全理解幼儿园标识的含义
    二、幼儿园标识设计制作未能体现幼儿主体性
        (一)教师并未将幼儿主体性观念内化于心
        (二)教师主导幼儿园标识的设计制作过程
    三、幼儿园标识应用策略缺乏动态性和教育性
        (一)幼儿园标识极易成为无效符号
        (二)幼儿园标识应用中规训性较强
    四、幼儿园标识应用效果未得到充分实现
        (一)幼儿园标识应用未充分考虑幼儿社会化差异
        (二)幼儿园标识所代表的常规遭到幼儿抗拒
第四章 幼儿园标识合理应用的对策
    一、提升师幼对幼儿园标识的认识程度
        (一)教师不断学习完善自身对标识的认识
        (二)教师通过讲解与实践完善幼儿的标识认知
    二、提升幼儿在幼儿园标识设计制作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在观念上将尊重幼儿主体性内化于心
        (二)教师在行动上提升幼儿参与的数量与质量
    三、关注幼儿园标识应用时的动态性和教育性
        (一)教师及时更新更换不合适的幼儿园标识
        (二)教师更多地挖掘幼儿园标识的教育性
    四、增加幼儿园标识应用中的多元化选择
        (一)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体社会化差异
        (二)教师应构建弹性灵活的幼儿园常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三地六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基于国家相关纲领性文件的指引
        二、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特殊性
        三、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差异性
        四、笔者自身的兴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同伴交往能力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习理论
        二、群体社会化理论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评定问卷(教师填写)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家长填写)
        三、统计分析工具
    第五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程序
    第六节 访谈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程序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现状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基本情况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性别差异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独生与非独生差异
        四、城乡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差异
        五、主要照顾者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六、父母婚姻关系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第二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基本情况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性别差异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独生与非独生差异
        四、城乡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差异
        五、不同评定人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六、主要照顾者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七、父母文化水平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八、家庭收入水平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不同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同伴交往能力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相关分析
        二、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回归分析
    第四节 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对高社交主动性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二、对高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三、对高社交障碍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四、对高亲社会行为幼儿的教师进行访谈
第四章 综合讨论
    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现状综合讨论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综合讨论
    三、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综合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创建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树立科学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
        三、落实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更好发展
第六章 研究不足
    1.研究样本方面
    2.研究内容方面
    3.研究方法方面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四、美术教育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行动研究[D]. 孙泽文. 大理大学, 2021(08)
  • [2]HABA教育机构游戏课程质量的个案研究[D]. 陆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戏剧游戏对5-6岁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D]. 姜珊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4]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教育性研究[D]. 刘静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5]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干预行为研究[D]. 王玲玲. 山西大学, 2020(01)
  • [6]小班规则教育中教师说理性语言使用的个案研究[D]. 冯舒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以绘本讲故事培养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 ——以交往类主题绘本为例[D]. 张俊. 河北大学, 2020(08)
  • [8]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Z镇为例[D]. 陈金玲.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幼儿园标识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三地六所幼儿园为例[D]. 阴亚萍.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标签:;  ;  ;  ;  ;  

艺术教育与儿童社会化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