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易高效的菌种火炉接种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华[1](2011)在《硝态氮转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转化效率研究》文中认为设施栽培农业在我国蔬菜及其他重要经济作物栽培方面取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氮肥的大量施入导致了土壤产生严重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和水体中残留的硝态氮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途径有很多,但都易造成二次污染或降低生产效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探明利用微生物来修复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岛、南汇现代农业区的设施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微生物筛选鉴定及其修复效果研究,以期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上海市崇明岛和南汇区采集次生盐渍化严重的设施栽培大棚土样,通过富集培养和梯度驯化筛选到四株能够以硝态氮为氮源并有效转化硝态氮的细菌,命名为NCT-1, NCT-2,NCT-3,NCT-4。2.根据细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扩增和测序分析,鉴定NCT-1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NCT-2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um)NCT-3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sp.),NCT-4为口腔球菌属(Stomatococcus sp.)。3.根据不同培养条件对硝态氮转化菌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NCT-1:马铃薯培养基(PDA),pH=7~8,T=30℃,t=18~24h;NCT-2:马铃薯培养基(PDA),pH=7~8,T=35℃,t=18~24h;NCT-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pH=7~8,T=30℃,t=18~24h;NCT-4:马铃薯培养基(PDA),pH=7~8,T=30℃,t=18~24h。4.硝态氮转化菌的生长离不开碳源,为了方便以后微生物菌肥的产业化生产,故需要寻找较为经济、高效的碳源。本章利用葡萄糖(CK),红糖(HT)、面粉(MF)、草炭(CT)和麦秆(MG)这五种不同碳源来研究NCT-(1Klebsiella sp.)和NCT-2(Bacillus megaterum)在高硝态氮浓度下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培养基中pH、EC值和四种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CT-1菌在不同碳源处理下对pH、EC值影响不大;但较红糖、草炭和麦秆更好地利用面粉进行生长繁殖,并显着降低硝态氮和全氮的含量,不积累亚硝态氮,不能显着提高铵态氮,且在第11天时其活菌个数最多。NCT-2菌总体上表现为在红糖、面粉和对照培养基中的OD600值较大,且pH值呈增加趋势;而在不同碳源处理下均对EC值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NCT-2菌可较草炭和麦秆更好地利用红糖和面粉显着降低硝态氮和增加铵态氮含量;除红糖和对照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的亚硝态氮含量无明显积累现象,全氮含量也基本保持不变;第11天时活菌数表现为:HT>CK>MG>MF>CT。总体上说,面粉是NCT-1和NCT-2菌转化硝态氮最为理想的碳源。5.秸秆可有效的改良土壤板结状况,增加疏松性。为了探明NCT-2在麦秆作为碳源的情况下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本章采用室内人工添加模拟方法,在3个不同的硝态氮的添加水平下,分别设置空白对照(CK)、添加麦秆粉末(MF)、添加麦秆粉末和NCT-2菌(MF+JY)这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研究了NCT-2菌对土壤的pH、EC、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找到有效的土壤改良途径。结果表明,与对照和MF组相比,MF+JY组硝态氮转化菌NCT-2在麦秆粉末作为碳源的情况下可以显着降低土壤EC值和硝态氮含量,但对土壤pH影响不大。当硝态氮浓度水平为200mg kg-1时,硝态氮下降达45.5%,是MF组的1.51倍,其效果优于MF组;MF+JY组对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一致,其组间差异不显着。与供试土壤第0天相比,15天后MF+JY组处理对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NCT-2菌在麦秆粉末作为碳源时在降低硝态氮含量和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单洪涛[2](2009)在《野生平菇 ——紫平培养条件的优化和品种鉴定》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以及食用菌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中国为世界第一大食药用真菌生产国,食用菌产业仅次于粮、棉、油、果、菜位居第六。目前我国引进和驯化栽培成功的食用菌已达80多个种。国内大量栽培的品种只占我国已发现品种中的3%,90%多的野生品种还没有在生产中得到利用。因此,人工驯化培育优质高产、生长迅速、质嫩味美、经济价值高、具有特色的野生食用菌品种,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由野生驯化成为现代人工大量栽培的各种不同特色的食用菌,成为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紫平菇,经初步鉴定该菌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Pleurotus sapidus),初步定名为紫平。其子实体常丛生,菌盖直径5~11cm,表面光滑,紫色至浅紫色,中间凹陷且有白斑,边缘较圆整,菌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0.5~1cm,紫色至浅紫色,经培养,其菌丝体也是浅紫色,该菇子实体是我所于2005年7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温室,枸树下采集,土壤为黄河冲击平原的沙质土壤,当时空气温度28℃左右,当天平均气温27℃,昼夜温差为9℃,可见其适合在高温环境中生长。通过近3年的基础研究及栽培试验,对其菌丝体生物学特性和室内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利用本室分离保藏紫平菌种和本所联立恒温培养箱进行紫平菌丝体培养,确定紫平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5℃,最适栽培料含水量为85%,栽培基中适宜菌丝生长的糖类是麦芽糖,氮源是蛋白胨,其次是酵母浸粉,合适的碳氮比是25∶1,母种培养基中应添加复合维生素B10~15ppm,硫酸镁3~4.5‰浓度,而磷酸二氢钾没必要添加。2.选用棉籽壳、木屑、干草、麦麸、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不同配方的栽培料进行栽培料培养,确定适合紫平生长的栽培料以稻草或干草为主,经过发酵的栽培料和棉籽壳、麦粒栽培料。3.通过聚丙烯凝胶电泳对紫平和其它食用菌种类的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的分析,对紫平进行品种鉴定提供参考。
杨先发[3](2003)在《简易高效的菌种火炉接种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用具与材料 家用蜂窝煤炉、用铁皮制成的与炉芯口径相当的护火筒(可用废炉芯代替)、蜂窝煤球、接种工具(接种钩、接种匙等)。
二、简易高效的菌种火炉接种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易高效的菌种火炉接种法(论文提纲范文)
(1)硝态氮转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转化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设施栽培农业的发展 |
1.1.1 国外设施栽培农业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
1.1.2 国内设施栽培农业的发展和现状 |
1.1.3 国内设施栽培农业存在的问题 |
1.2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 |
1.2.1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普遍性 |
1.2.2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 |
1.2.3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基本特征 |
1.2.4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1.2.5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 |
1.2.6 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综合防控 |
第二章 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硝态氮转化菌的筛选、分离纯化及鉴定 |
3.1 硝态氮转化菌的筛选与分离纯化 |
3.1.1 材料与设备 |
3.1.2 试验方法 |
3.2 硝态氮转化菌的特征观察 |
3.2.1 材料与设备 |
3.2.2 试验方法 |
3.3 硝态氮转化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3.3.1 糖类代谢试验 |
3.3.2 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试验 |
3.3.3 呼吸酶类试验 |
3.3.4 其他生理特征的测定 |
3.4 硝态氮转化菌的分子鉴定 |
3.4.1 16S rDNA 的PCR 扩增和测序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硝态氮转化菌的培养特征 |
3.5.2 硝态氮转化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3.5.3 NCT-1 和NCT-2 两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
3.6 小结 |
第三章 硝态氮转化菌的最佳生长条件筛选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培养基类型对菌株生长状况的影响 |
4.2.2 pH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4.2.3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4.2.4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培养基类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4.3.2 pH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4.3.3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4.3.4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碳源处理下对硝酸盐转化菌转化率的影响 |
5.1 材料与设备 |
5.1.1 材料和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实验方案及测定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碳源对NCT-1 和NCT-2 菌生长的影响 |
5.3.2 NCT-1 和NCT-2 菌在不同碳源处理下对培养基pH 和EC 的影响 |
5.3.3 NCT-1 和NCT-2 菌在不同碳源处理下对培养基中各氮素含量的影响 |
5.3.4 不同碳源处理下第11 天培养基中NCT-1 和NCT-2 的活菌计数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硝态氮转化菌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效应研究 |
6.1 材料与设备 |
6.1.1 材料与试剂 |
6.1.2 仪器与设备 |
6.2 试验方法 |
6.2.1 实验方案 |
6.2.2 测定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不同硝态氮浓度对土壤 pH 的影响 |
6.3.2 不同硝态氮浓度对土壤 EC 值的影响 |
6.3.3 不同硝态氮浓度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6.3.4 不同硝态氮浓度对土壤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6.3.5 不同硝态氮浓度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6.3.6 不同硝态氮浓度对土壤中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野生平菇 ——紫平培养条件的优化和品种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食用菌的经济价值 |
2 食用菌生产在大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世界食用菌产量和主要商品化栽培食用菌的分布 |
4 我国食用菌的生产现状 |
4.1 总产量持续增加 |
4.2 食用菌生产的品种多样化,结构更加完善 |
4.3 中国普遍重视食用菌优良菌株的选育和良种的推广工作 |
5 山东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1 食用菌高效标准化技术体系不完善 |
5.2 缺乏自主产权的食用菌当家品种 |
5.3 急需进行科技攻关,以提升我省食用菌自主创新水平 |
5.4 目前品种需求分析 |
5.5 面临的现实要求 |
6 我们的工作 |
第一章 菌株的获得,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 有鲜明特色野生菌株的发现 |
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紫平生长培养基的优化 |
1 试验材料 |
1.1 标本采集及取样 |
1.2 野生紫平的分离纯化 |
1.3 培养基 |
2 试验方法 |
2.1 不同温度对紫平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 培养基中不同糖类对紫平菌丝影响研究 |
2.3 培养基中不同氮源对紫平菌丝影响研究 |
2.4 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比对紫平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 |
2.5 培养基中复合维生素 B 不同含量对紫平菌丝生长影响研究 |
2.6 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不同含量对紫平菌丝生长影响 |
2.7 培养基中硫酸镁不同含量对紫平菌丝生长影响 |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
3.1 不同温度对紫平菌丝生长的影响 |
3.2 培养基中不同糖类对紫平菌丝影响研究 |
3.3 培养基中不同氮源对紫平菌丝影响研究 |
3.4 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比对紫平菌丝生长的影响 |
3.5 培养基中复合维生素B 不同含量对紫平菌丝生长的影响 |
3.6 培养基中磷酸二氢钾不同含量对紫平菌丝生长影响 |
3.7 培养基中硫酸镁不同含量对紫平菌丝生长影响 |
4 总结 |
第三章 紫平生长栽培料的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不同栽培料对菌丝生长影响 |
1.1.1 原料选择 |
1.1.2 配方选用 |
1.1.3 配料与拌料 |
1.1.4 装袋、播种与发菌 |
1.2 栽培料含水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配方中紫平菌丝生长情况 |
2.2 栽培料含水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紫平菌株鉴定—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 |
1 材料及方法 |
1.1 品种及材料 |
1.2 试剂及材料 |
1.3 电泳 |
1.4 酯酶同工酶染色 |
1.5 凝胶扫描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简易高效的菌种火炉接种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硝态氮转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转化效率研究[D]. 张春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2]野生平菇 ——紫平培养条件的优化和品种鉴定[D]. 单洪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3]简易高效的菌种火炉接种法[J]. 杨先发. 农村新技术,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