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是如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管机构建设的?

三亚是如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管机构建设的?

一、三亚是如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建设的?(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丹[1](2020)在《恩施州基层兽医机构建设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从国家开始推行的基础服务体系市场化取向改革开始,恩施州乡镇畜牧兽医站整体转制,成立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中心人员退出事业,以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人员身份,以“以钱养事”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开展服务。在基层兽医机构体制运行过程中,恩施州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一直按照相关改革文件精神,从2006年开始,公益性服务组织性质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总数只减不增,人员实行总量控制,逐年清理。经过多年的实践,恩施州基层兽医机构体制问题日益彰显,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政企不分市场化服务虚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员紧缺及老龄化严重,身份与职能不适应等问题日益突出。恩施州是农业大州,农业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撑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畜牧业综合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8%,占据极其重要地位。在畜牧生产发展中,作为为畜牧业保驾护航的兽医,其机构体制,特别是基层兽医机构体制是否完善,运行是否顺畅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近两年是全国机构改革的重要时期,对基层兽医机构体制现状进行研究意义大,对基层兽医机构体制改革指导作用强。基层兽医机构体制的完善和正常运转,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基层兽医机构是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石,基层兽医机构是否完善,关系到防疫、检疫、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养殖先进技术等工作是否能顺利高效开展并取得实效。特别是近年非洲猪瘟疫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完善的基层兽医机构体制对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保证一方安全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国家机构、乡镇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历程,农业主管部门和基层兽医管理部门是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形成当前兽医管理体制机构。从2003年推行基础服务体系市场化取向改革以后,我国基层兽医机构体制形成了三类体制模式,一是独立站所模式;二是延伸模式,三是“以钱养事”模式,以这三种兽医机构体制为研究讲究对象,对基层兽医机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对比,找出每种兽医机构体制模式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对恩施州兽医机构进行调研、调查、实地走访,分析当前恩施州兽医机构体制存在的问题:基层兽医整体转制为“以钱养事”公益性组织,使乡镇畜牧兽医行政监管缺位;基层兽医机构政企不分,因身份限制,兽医行政管理难以开展;人员力量不足且老龄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基础设备设施落后;基层兽医机构人员无编制、待遇差,难以引进兽医人才。最后,经过对比分析,找出解决恩施基层兽医机构体制问题的方法,为当前恩施州机构改革提供具体思路和合理性建议,进一步使恩施州兽医机构体制更加完善,运行更加顺畅。

叶超[2](2020)在《浅析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向逐渐从高速度向高质量方向转变,大量资本涌入,带动畜牧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也进一步刺激市场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行业中的某些个人或团体,为了追求高额回报,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规滥用兽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引发各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本项目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深入了解掌握国际主流国家在动物卫生监督体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执法体制管理、兽医执法队伍、权力运行、工作职权等方面现状,与国内动物卫生监督情况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同时,以福建省某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该市在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法律配套体系有待完善、人员经费不足,执法不规范、宣传教育推广力度不足、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八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完善法律配套体系,二是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三是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四是规范监督执法行为,五是优化监督执法环境,六是集中收归执法权限,七是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八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徐海川[3](2019)在《基于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的移动终端软件功能设计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畜牧的发展,兽医除了直接保障畜牧业生产外,已逐渐扩大到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类疾病模型和医药工业等领域。然而,和其他传统行业相比,兽医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监管中的方式方法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监管部门监督管理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动物卫生监督官方兽医信息化应用平台,改变以往官方兽医老旧的执法监管模式,同时拓宽畜牧兽医向养殖户提供服务的渠道,这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内的现代兽医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本研究中整个移动终端软件的设计和应用,主要围绕四个内容进行。一是广泛调研,了解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工作人员掌握移动终端软件情况,剖析使用人员内心真实想法,为移动终端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和研发方向。从各个调研内容分析得出结论。1.兽医应用软件已经得到动物卫生监督系统普遍认可。2.使用兽医应用软件具备基本前提条件。3.从移动终端软件的关注点来看,大家更希望终端软件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不能过于复杂,工作重点是动物检疫、执法监督、无害化处理和流通监管。4.移动终端重点功能和服务拓展功能排在前三位的是,数据统计、无害化处理监管、监督检查环节和市场行情监测、疫病诊断、政策法规查询。二是需求分析,移动终端的研发应满足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在业务工作上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中央数据库研发系统,功能设计应用必须要符合动物卫生监督系统依据的法律法规。分析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功能设计需求,完成了以移动执法终端应用数据库为依托,以动物检疫、监督检查、流通监管、执法办案、无害化处理、无疫区建设、办公自动化、学习培训、服务园地、系统管理等功能为核心模块,构建了兽医应用软件的整体结构。三是功能设计,按照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平时开展的业务和必须遵守的工作流程及重要环节,尝试设计了本软件的各个核心模块需要承载的子功能。此部分对移动终端的所有功能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分块详细设计,基本覆盖了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的主体工作,并按照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详细设定了相应模块功能,如动物检疫中的检疫申报、检疫出证、病理变化图的对照,流通监管中的检查登记、业务统计、检疫信息推送,执法办案中的法律法规、执法文书制作、典型案例剖析等,力求使移动终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为下一步移动终端软件功能的真正实现和较好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四是实现应用,通过对移动终端实际功能的各个展现、具体操作和应用,得出了移动终端的研发应用基本实现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所具备工作职责,包括了实际工作里动物检疫申报过程、临床检查、检疫出证、真伪证查询,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的申报过程、核实,监督执法中的制作执法文书、案件登记,动物及动物产品相关场所监督检查的检查登记、查询,流通监管中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检查登记、入境统计、查询、检疫信息推送以及办公自动化等其他涉及的工作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移动终端带来了巨大变化,转变了动物卫生监督系统传统工作模式。

刘涛[4](2019)在《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大动物疫情不仅给养殖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有的甚至会人畜共患,通过发病动物或畜产品传染给人,影响人体健康,形成一定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甚至影响社会稳定。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质量安全的肉类食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重大动物疫情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各项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特别是通过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处理,绵阳市逐步完善了有效应对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动物疫情预防与应急处理并重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为全面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地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但是,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发生和蔓延,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急管理体系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的问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法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本文以“一案三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挥组织应急资源协调困难;二是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配置不足;三是应急预案编制不完整;四是应急管理机制运行有障碍。指挥组织应急资源协调困难的原因是应急管理指挥组织未形成协同治理合力;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配置不足的原因是基层管理体制影响了动物疫情防控队伍的稳定;应急预案编制不完整的原因是应急预案编制未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应急管理机制运行有障碍的原因是应急资源保障不能满足应急管理需要。包括监测预警信息网络不完整,畜禽无害化处理未形成规范化体系以及应急处理物资和管理经费缺乏稳定的长效保障机制。在借鉴国内外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完善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具有高效协同治理合力的应急管理指挥组织;二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建立兽医分类管理制度、推进官方兽医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与绵阳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应急预案体系;四是创新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科学实用的预警指标体系、完善信息收集和报告体系、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和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

冯思恩[5](2019)在《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文中指出生猪肉品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机构中占有重大比例,是人民生活主要的食用农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猪肉价格的波动性较大,病害猪肉、注水猪肉、瘦肉精猪肉等问题猪肉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生猪屠宰作为我国食品加工领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猪屠宰环节监管的缺失与不足,更是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设提出了重要考验。2005年起,广州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由工商部门接管,并于2014年交由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部门接管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以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不断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生猪屠宰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基本安全。但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生猪肉品质量监管环节,尤其是生猪屠宰环节的肉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优化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对提高生猪屠宰行政监管效能,保障屠宰环节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提高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借鉴广东省其他城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成功经验,从公共管理角度对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对策: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廖祺[6](2017)在《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动物疫病的病种越来越多,流行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直接关乎着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对公民的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实现防控计划目标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为了实现不同疫病防控计划目标,减少动物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采取的技术投入、制度安排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或措施被称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每种防控策略包括多种具体的防控措施,即动物疾病防控策略是宏观、笼统的措施束,是一系列具体防控措施的统称。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经济学评估是指在既定的防控计划目标要求下,根据动物疫病实际所处于的疫情阶段,对当期策略与方案策略进行评估,以科学地判断方案策略是否可行及其经济性,为当前防控策略是否延续、调整或终结提供良好的实证基础和理论指导,也为防控计划的逐步实现提供理论支撑。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有:1.随着动物疫病防控的形势、任务和理念发生变化,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兽医事业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制定并且有效地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FAO、OIE等国际组织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具有阶段性,新疫病也在不断涌现,为了实现不同防控计划目标,需要对各种方案性防控策略进行及时的评估、修订和调整。实施新的策略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而,开展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2.一些发达国家在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果,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防控策略进行评估的研究并还比较少。而且由于国情不同,在借鉴国外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当前,采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动物卫生评估和动物产品安全性评价是一种国际惯例,国内现有有关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仍旧有待提高。本文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规则和各国动物疫病防控实践指导的基础上,对已有动物疫病防控经济学评估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以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与风险损失评估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动力学模型、成本收益分析法为主要方法,从理论上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和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理论意义。3.随着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有助于合理配置防控资源、寻求和确定防控策略的优先顺序,实现最佳配置。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理论与评估方法体系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以及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提供决策参考,因而,具有一定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以优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为研究目标,以正在实施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与方案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实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以评估防控策略在一定暴发风险概率下的经济效果为切入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动物卫生经济学、政府管理理论、疫病风险分析理论以及传染病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包括对动物疫病的影响以及防控策略分析、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风险损失评估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为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创新方法与主要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进行归纳,并总结了国内外动物疫病主要防控计划与策略种类;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国际规则与发展趋势;厘清了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之间的阶段性相关关系;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施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3.依据防控策略评估在防控策略制定步骤中需要承担的功能目标,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分析法(EBCR分析法)。用动力学模型对防控策略的风险大小进行预测,并将风险损失纳入到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计算中,最终对防控策略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实现了从分析防控问题到评估方案策略的过程,构建了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与内容体系。4.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对继续强制免疫和退出强制免疫的综合防控策略进行防控策略经济学实证分析。按照构建的EBCR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对亚洲Ⅰ型口蹄疫的不同防控策略基础成本、不同防控策略的成本效益、不同防控策略的风险损失分别进行了实证评估分析。该方法主要是以传染病学、病理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评估了不同策略的防控基础成本,对疫病暴发损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经济学评估;然后,利用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策略的风险损失进行预测评估;接着,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增加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防控策略的成本增量,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导致减少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策略的收益增量;最后,评估在未来不同年份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率,即得出全国边境与内陆地区2017-2022年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值,据此提出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当前强制免疫策略可适时转换的决策建议。5.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防控措施,即继续强制免疫,全国自2017年起,未来5年每年亚洲Ⅰ型口蹄疫引起的风险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不论边境地区或内陆地区,在2017-2019年三年内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1,退出免疫具有可行性,且越早采取退出免疫措施,该策略的EBCR值越高。建议中国尽早退出对亚洲Ⅰ型的强制免疫策略,并采取以加强监测与扑杀结合为主的综合净化措施。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1.完善并扩展了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率分析法EBCR分析法。该创新方法将风险评估纳入到防控策略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提高决策结论科学性。并且,该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尝试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对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风险损失评估三大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和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2.本研究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动物疫病的研究内容。现有关于动物疫病的理论研究文献中,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动物疫病暴发对全球或者区域宏观经济的影响、传播风险性、防控机制的建立以及对补偿标准等,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结合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包括疫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病原特征以及流行特点,对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大小和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后果进行估计,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控策略,是一种交叉学科研究创新。3.对我国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进行实证分析,为优化该种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经济理论依据,证明了 EBCR分析法具有风险预测与策略优选功能,并提出该分析方法不仅能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评估与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实践范例,对其他风险策略的经济学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王薇[7](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翁崇鹏[8](2014)在《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框架及兽医人员立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兽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仅局限在动物疾病诊疗方面,而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兽医卫生工作重要的公共服务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兽医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对提高动物疫病整体防控水平效果显着。但在兽医法制建设中,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执法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适应兽医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设计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框架,更好地促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遵循法学研究的路线,以新形势下兽医工作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我国兽医法律立法进程为研究基础,以国外兽医法律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参考,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聚类分析、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就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框架建设原则、体系模式、立法框架以及主要法律内容提出建议,为完善我国兽医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法理支持,为提高我国依法治疫能力作出贡献。同时,按照本研究提出的兽医法律体系框架,结合兽医人员管理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兽医人员立法制度,提出我国兽医人员管理需要加强和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并提出具体法律条文结构,推动兽医人员立法进程。在兽医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探讨兽医法律体系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法律关系、地位渊源,以及兽医法律体系的立法主体和原则、实施执行。研究我国与国外兽医法律体系建设在立法动议、草案提出、立法重点、立法过程、行为模式、制裁对象、法律关系、守法状况、修订周期等方面的不同之处。重点提出围绕“人”(兽医人员)、“事”(疫病防治、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物”(兽医药品、兽医生物制品、兽医器械)三个方面,构建兽医人员管理、兽医行为管理和兽医药品药械管理三大法律主干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兽医法律体系。在体系模式上,提出疫病防治、兽医工具、兽医人员等方面平行立法,形成“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程或标准”等多层次的树状模式。在立法技术上,坚持法规规章和技术性标准相结合,提高规章的操作性和标准的执行力。在立法内容上,提出兽医法律体系应当包括3部专门的兽医法律、4部专门的兽医行政法规、39件农业部规章和一系列农业部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以及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在立法重点上,要推动《动物卫生法》《兽医法》《兽医药品法》《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兽医器械管理条例》的制订或修订,加快地方兽医立法进程,健全完善兽医法律配套规章。在兽医人员立法方面,提出我国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应推行包括资格准入、资格考试、执业注册、执业管理、兽医实习和继续教育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执业兽医制度和包括官方兽医准入、资格考试、以及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官方兽医制度。建议我国兽医人员立法基本框架包括总则、执业兽医认证与管理、动物诊疗机构管理、乡村兽医与兽医辅助人员、官方兽医准入与管理、兽医协会组织功能、兽医人员的教育制度以及罚则等内容。属性不符

李鹏[9](2014)在《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在全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问题倍受关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以及风险评估正逐步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之背景下开展的。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体系的研究,旨在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风险管理工作,降低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水平提供全新的、科学的、可靠的、可行途径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分析、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战略对策等五个部分:1、理论基础在对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总结后,本研究认为: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是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着眼于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的饲养、生产、运输消费的监管、检疫以及动物疫病控制等环节,以重大动物疫病状况为因变量,设定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期内的动物疫病状况影响因素为变量,从而对相应时期和相应区域的重大动物疫病状况水平进行的的宏观评判。2、影响因素分析综合分析了国际组织、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现阶段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典型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体系,把重大动物疫病状况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区域特征、疫病状况、兽医基础、实验能力、疫病预防、疫病监测、检疫监管、应急响应等八个大类。3、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构建首先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框架和评估指标的理想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前期制定的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框架内容以及我国现阶段动物疫病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就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框架和各指标内容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调查。最终,通过德尔菲法综合专家组意见得到评估指标权重,构建起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评估模型,是着眼于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以某一重大动物疫病状况为因变量(Y),以所有可以影响该疫病状况的因素为自变量(X)的函数。4、实证分析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某市及其下辖的甲区、乙区和丙区等三个行政区域的布鲁菌病疫病状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布鲁菌病疫病状况评等级划分,并就评估结果进行差距分析,提出相应的重大动物疫病状况防控投入建议和区域间布鲁菌易感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移动控制策略等内容,同时表明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提升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宏观管理水平和拓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新领域做出贡献。5、战略对策结合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风险管理现状和国外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加大研究力度、成立权威评估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加专项投入、推行新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等宏观战略对策,对于推进我国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涂凌[10](2014)在《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政府提高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动物防疫面临的形势以及国外兽医管理体制的分析研究以及对成都市的动物防疫体系及队伍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现行动物防疫体系和队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未来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外兽医管理体制的分析研究,并对照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现状,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和动物卫生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介绍了国家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部分省市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市、区(市、县)、片区及村级四级防疫体系的机构设置、基本职能发挥、人员结构、工资待遇、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等方面和成都市经营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兽医行政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片区畜牧防疫检疫站设置不合理、村级兽医防疫员制度不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不足、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和动物检疫监督执法手段落后等问题。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建议通过加强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制定成都市动物防疫的中长期规划、继续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动物防疫经费保障六方面的措施来提高成都市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效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二、三亚是如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建设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亚是如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建设的?(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州基层兽医机构建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国家机构及兽医机构发展历程
    1.2 目前我国兽医管理体制
    1.3 兽医及兽医管理机构建设的重要性
    1.4 基层兽医机构的重要性及现状
        1.4.1 基层兽医机构的重要性
        1.4.2 我国基层兽医机构体制现状
    1.5 恩施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2 绪论
    2.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1.1 选题的背景
        2.1.2 选题的意义
3 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综合分析法
        3.2.2 对比分析法
        3.2.3 实证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恩施州兽医机构基本情况
        4.1.1 恩施州基本情况
        4.1.2 恩施州兽医体系建设情况
        4.1.3 恩施州兽医管理机构工作重点
        4.1.4 基层兽医机构建设现状
    4.2 基层兽医机构存在的问题
        4.2.1 任务重,人员力量不足且结构老龄化
        4.2.2 学历职称偏低,工资待遇不高
        4.2.3 部分乡镇中心无阵地
        4.2.4 乡镇兽医行政监管机构缺位
        4.2.5 基层兽医机构政企不分
        4.2.6 多头管理,职责不清
        4.2.7 基层兽医机构难以引进兽医人才
    4.3 讨论分析
        4.3.1 基层兽医机构建设的紧迫性
        4.3.2 恩施州基层兽医机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4.3.3 我国基层兽医机构管理模式分析探讨
5 结论与建议
    5.1 恩施州基层兽医机构建设建议
        5.1.1 健全基层兽医机构
        5.1.2 构建基层兽医行政执法和动物卫生监督体系
        5.1.3 构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5.1.4 构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
        5.1.5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2)浅析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动物卫生监督基本概况
        1.1.1 定义
        1.1.2 特点
        1.1.3 具体内容
        1.1.4 行政措施
        1.1.5 意义和作用
    1.2 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性
        1.2.1 动物卫生监督是构建动物防疫工作秩序的重要保障
        1.2.2 动物卫生监督是构建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
        1.2.3 动物卫生监督是构建动物产品全国统一入市标准的有效途径
        1.2.4 动物卫生监督是维护市场各方参与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1.2.5 动物卫生监督是防治动物疫情的关键措施
        1.2.6 动物卫生监督是提高畜牧兽医工作地位的重要方式
        1.2.7 动物卫生监督是推动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全程监管的有效手段
    1.3 国际动物卫生监督
        1.3.1 国际动物卫生监督体制
        1.3.2 国际立法情况和技术标准体系
        1.3.3 机构管理制度
        1.3.4 兽医执法队伍
        1.3.5 权力运行
        1.3.6 工作职权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动物卫生监督的比较研究
    2.1 国内外动物卫生监督情况对比
        2.1.1 管理体系差异
        2.1.2 管理模式差异
        2.1.3 技术标准要求差异
        2.1.4 追溯体系建设差异
        2.1.5 工作人员从业要求差异
        2.1.6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差异
    2.2 改进国内执法管理的对策
        2.2.1 建立健全兽医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
        2.2.2 推动内外检职能合并
        2.2.3 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各方力量投入
第三章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研究方法
    3.2 福建省某市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3.2.1 福建省某市主要畜禽产品生产情况
        3.2.2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概况
        3.2.3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设施概况
        3.2.4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管理与规范
    3.3 与国内部分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情况对比
    3.4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存在问题及原因
        3.4.1 动物卫生监督法律配套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4.2 监督执法人员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3.4.3 执行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
        3.4.4 宣传教育推广力度不足
        3.4.5 多头管理问题突出
        3.4.6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有待加强
    3.5 讨论
第四章 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完善法律配套体系
    4.2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4.2.1 强化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4.2.2 加强协检员队伍建设
    4.3 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4.4 规范监督执法行为
        4.4.1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
        4.4.2 严格动物屠宰检疫管理
    4.5 优化监督执法环境
    4.6 集中收归执法权限
    4.7 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
    4.8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的移动终端软件功能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综述
    1.1 兽医信息化应用的背景
    1.2 动物卫生监督移动终端软件
    1.3 兽医应用软件应用领域
        1.3.1 兽医应用软件+大数据
        1.3.2 兽医应用软件+云计算
        1.3.3 兽医应用软件+物联网
    1.4 兽医应用软件的作用
        1.4.1 养殖方式变智能
        1.4.2 市场发展变智能
        1.4.3 信息服务变智能
        1.4.4 行业监管变智能
    1.5 国内外兽医应用软件研究进展
        1.5.1 我国兽医软件应用现状
        1.5.2 欧洲兽医软件应用现状
        1.5.3 澳大利亚兽医软件应用现状
    1.6 当今兽医信息化软件设计和应用存在的问题
        1.6.1 现代畜牧兽医复合型人才稀缺,限制发展速度
        1.6.2 平台维护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创建不易维护更难
        1.6.3 政府扶持力度稍显不够,兽医软件应用发展受限制
        1.6.4 动物疫情频发,相关部门自顾不暇
        1.6.5 受众人群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年龄结构限制了兽医信息化软件的推广应用
        1.6.6 构建全产业链条进度较为缓慢
    1.7 发展兽医应用软件的对策及措施
        1.7.1 持续建设畜牧兽医复合型人才队伍
        1.7.2 增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1.7.3 加速全产业链的构建
        1.7.4 扩大宣传力度
        1.7.5 设计合理,操作简单
第2章 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工作人员移动终端软件需求情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时间
    2.4 调查方法
    2.5 调查结果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分析及功能模块需求
    3.1 有关术语名词
    3.2 遵循依据
    3.3 数据库建立
    3.4 各工作环节分析及功能设计需求
        3.4.1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
        3.4.2 动物及动物产品相关场所监督检查
        3.4.3 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
        3.4.4 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
        3.4.5 违反《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执法办案
        3.4.6 吉林省无疫区建设
        3.4.7 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工作人员学习培训
        3.4.8 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公自动化
        3.4.9 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工作人员服务园地
        3.4.10 系统管理
    3.5 核心模块整体结构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动终端软件核心模块及框架设计
    4.1 材料
    4.2 动物检疫模块
    4.3 监督检查模块
    4.4 流通监管模块
    4.5 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模块
    4.6 执法办案模块
    4.7 办公自动化模块
    4.8 无疫区建设模块
    4.9 学习培训模块
    4.10 服务园地模块
    4.11 系统管理模块
    4.12 移动终端总体功能模块框架
    4.13 讨论
    4.1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移动终端软件功能实现及应用
    5.1 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移动终端软件
    5.2 整体实现功能
    5.3 动物检疫模块及应用
        5.3.1 动物检疫申报
        5.3.2 动物检疫出证
        5.3.3 临床检查对照
        5.3.4 检疫信息推送及查询
        5.3.5 动物检疫统计及检疫知识
        5.3.6 动物检疫模块应用示例
    5.4 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模块及应用
        5.4.1 无害化处理申报
        5.4.2 无害化处理查询及指导
        5.4.3 无害化处理模块应用示例
    5.5 执法办案模块及应用
    5.6 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流通监管模块及应用
        5.6.1 检查登记及查询
        5.6.2 检查站统计
        5.6.3 各模块配合使用应用示例
    5.7 相关场所监督检查模块及应用
    5.8 办公自动化模块及应用
        5.8.1 办公自动化接收公文、通知、信息
        5.8.2 办公自动化发文及报送
    5.9 吉林省无疫区建设模块及应用
    5.10 学习培训模块及应用
    5.11 服务园地模块及应用
    5.12 讨论
        5.12.1 监管能力提升
        5.12.2 监管成本降低
        5.12.3 培训能力提升
    5.1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重大动物疫情
        2.1.2 应急管理体系
        2.1.3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一案三制”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
    3.1 绵阳市畜禽产业发展现状
    3.2 绵阳市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3.3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现状
        3.3.1 应急预案
        3.3.2 应急管理法制
        3.3.3 应急管理体制
        3.3.4 应急管理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指挥组织应急资源协调困难
        4.1.2 基层动物防疫人员配置不足
        4.1.3 应急预案编制不完整
        4.1.4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有障碍
    4.2 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应急管理指挥组织未形成协同治理合力
        4.2.2 基层管理体制影响了动物疫情防控能力的稳定
        4.2.3 应急预案编制未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4.2.4 应急保障与应急管理需要存在差距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经验
    5.1 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方面
    5.2 应急预案建设方面
    5.3 经费和物资储备方面
    5.4 动物疫情报告及处理方面
    5.5 畜禽无害化处理方面
    5.6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方面
        5.6.1 改革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5.6.2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6.1 建立具有高效协同治理合力的应急管理指挥组织
    6.2 改进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6.3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编制
    6.4 根据应急管理需要创新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6.4.1 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发挥预警功能
        6.4.2 建立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规范无害化处理
        6.4.3 建立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经费保障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思考与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数理统计法
        1.5.4 访谈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生猪屠宰
        2.1.2 生猪定点屠宰
        2.1.3 监管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政府规制与激励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现状分析
    3.1 生猪屠宰监管部门
        3.1.1 协调机构
        3.1.2 职能部门
        3.1.3 基层单位
    3.2 生猪屠宰监管情况
        3.2.1 规划设置
        3.2.2 经营监管
    3.3 生猪屠宰法规保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4.1 机构部门设置不够健全
        4.1.1 执法监管体系
        4.1.2 检疫监督体系
        4.1.3 监管职能重叠
    4.2 职能部门协同不够到位
        4.2.1 协调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
        4.2.2 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困难
        4.2.3 部门刑事司法衔接不严密
        4.2.4 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4.3 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4.3.1 行政执法人员编制不足
        4.3.2 检疫人员业务能力不高
        4.3.3 属地监管人员配备不够
        4.3.4 企业检验人员资质较低
    4.4 法规政策执行不够高效
        4.4.1 屠宰行业自律不规范
        4.4.2 屠宰场点规划不合理
        4.4.3 代宰制模式存在漏洞
        4.4.4 屠宰设施设备较落后
        4.4.5 环境评价结果不达标
        4.4.6 屠宰工无证上岗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其它城市成功经验及启示
    5.1 经验介绍
        5.1.1 佛山市
        5.1.2 东莞市
    5.2 启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
    6.1 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6.1.1 构建集权式的生猪屠宰监管机制
        6.1.2 健全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管理体系
        6.1.3 整合生猪屠宰与动物防疫监管职能
    6.2 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
        6.2.1 发挥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
        6.2.2 建立生猪应急供应保障机制
        6.2.3 实行生猪肉品监测预警机制
        6.2.4 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机制
        6.2.5 落实牲畜屠宰属地管理责任
    6.3 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
        6.3.1 强化检验检疫监督和信息公开
        6.3.2 实施生猪电子标识信息化体系
        6.3.3 全面启用屠宰场远程监控体系
        6.3.4 构建“菜篮子”电子商务平台
        6.3.5 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
    6.4 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
        6.4.1 完善生猪屠宰监管制度
        6.4.2 建立新型兽医管理体系
        6.4.3 落实肉品质量安全标准
        6.4.4 建设高水平综合执法队伍
        6.4.5 完善生猪产销对接制度
    6.5 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6.5.1 明确行业协会自律监管职责
        6.5.2 提高生猪屠宰的组织化程度
        6.5.3 实行生猪肉品市场准入制度
        6.5.4 生猪屠宰企业自主并购发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记录表
附录2: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分析
        1.3.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
    2.1 动物卫生经济学
        2.1.1 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2.1.2 动物卫生经济学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
    2.2 政府管理理论
        2.2.1 动物疫病危机管理
        2.2.2 政府决策理论
    2.3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理论
        2.3.1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2.3.2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
        2.3.3 动物疫病风险管理
    2.4 传染病动力学
        2.4.1 传染病动力学概述
        2.4.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1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研究
        3.1.1 暴发影响分析
        3.1.2 暴发损失评估方法
    3.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研究
        3.2.1 防控策略效果评估
        3.2.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比较分析
    3.3 动物疫病风险研究
        3.3.1 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评估
        3.3.2 动物疫病风险损失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
    4.1 国内外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与影响
    4.2 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规则
    4.3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法规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4.5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
        4.5.1 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的关系
        4.5.2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调整与防控策略评估
    4.6 本章小结
5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总体构架
    5.1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
    5.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构架
    5.3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内容构架
    5.4 本章小结
6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应用
    6.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与防控策略
        6.1.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
        6.1.2 当前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
    6.2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目标与策略方案
        6.2.1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
        6.2.2 防控计划目标与策略方案
    6.3 EBCR分析法评估框架与内容
    6.4 免疫策略评估指标体系
    6.5 本章小结
7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实证研究
    7.1 数据及来源
        7.1.1 数据来源
        7.1.2 数据说明
        7.1.3 主要数据分析方法
    7.2 动物疫病免疫退出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2.1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2.2 年均应急储备成本
    7.3 动物疫病继续强制免疫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3.1 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实施成本
        7.3.2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4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评估
        7.4.1 损失评估方法
        7.4.2 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7.4.3 历史暴发损失值评估
        7.4.4 疫点数与损失值
    7.5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
        7.5.1 模型构建
        7.5.2 系统演化
        7.5.3 参数估计
        7.5.4 数据拟合
        7.5.5 基本再生数
        7.5.6 免疫退出后风险计算公式
        7.5.7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结论
    7.6 不同策略下风险损失值预测
    7.7 EBCR分析法评估结果
    7.8 本章小结
8 主要研究结论、建议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启示
        8.3.1 EBCR分析法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8.3.2 构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框架及兽医人员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兽医法律体系法理研究
    1 兽医法律体系的含义
        1.1 兽医的概念
        1.2 法律体系的概念
        1.3 兽医法律体系的概念
    2 兽医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
    3 兽医法律体系的法律关系
        3.1 兽医法律关系的概念
        3.2 兽医法律关系的构成
    4 兽医法律体系的渊源
        4.1 宪法
        4.2 法律
        4.3 法规
        4.4 规章
    5 兽医法律体系的立法主体和原则
        5.1 立法主体
        5.2 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
        5.3 立法原则
        5.4 立法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6 兽医法律体系的地位
    7 兽医法律体系的实施
        7.1 执法主体
        7.2 执法原则
第二章 我国兽医法律体系研究
    1 我国兽医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
        1.1 空白缺失阶段
        1.2 稳步推进阶段
        1.3 快速发展阶段
        1.4 全面发展阶段
    2 我国兽医法律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2.1 兽医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2.2 依法防疫治疫局面初步形成
        2.3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2.4 兽医机构队伍建设显着增强
        2.5 兽医行业依法行政意识显着增强
        2.6 兽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3 我国兽医法律体系建设的启示
        3.1 立法特点
        3.2 基本经验
第三章 国内外兽医法律体系比较研究
    1 国外兽医法律体系概况
        1.1 基本情况
        1.2 动物疫病防控方面
        1.3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
        1.4 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方面
        1.5 兽药管理方面
        1.6 兽医组织机构设置方面
        1.7 兽医管理方面
    2 国外兽医法律体系的特点
        2.1 法国
        2.2 德国
        2.3 美国
        2.4 英国
    3 我国与国外兽医立法和法律体系的主要区别
        3.1 立法动议及法律草案的提出方式不同
        3.2 立法的着眼重点不同
        3.3 法律的制定过程不同
        3.4 法律的行为模式重点不同
        3.5 守法状态不同
        3.6 法律体系状况不同
        3.7 修订周期不同
第四章 构建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框架研究
    1 我国兽医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结构不完善
        1.2 制度不健全
        1.3 操作性不强
    2 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构建思路
        2.1 立法目标
        2.2 指导思想
        2.3 基本原则
        2.4 法律体系
        2.5 立法规划
        2.6 立法重点
        2.7 实施方法
        2.8 具体措施
第五章 兽医人员立法研究
    1 兽医人员的定义及范畴
        1.1 兽医人员
        1.2 官方兽医
        1.3 执业兽医
        1.4 兽医行政人员
        1.5 动物卫生技术人员
    2 我国兽医发展管理现状
        2.1 我国兽医队伍发展概况
        2.2 现行兽医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兽医法立法概述
        3.1 立法调整范围及对象
        3.2 兽医人员法定管理机构
        3.3 兽医学院认证
        3.4 兽医资格准入
        3.5 执业注册、执业证书更新和执业资质互认
        3.6 继续教育
        3.7 兽医人员认证
        3.8 国际兽医人员立法的特点
    4 兽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立法的必要性
        4.2 立法的可行性
    5 我国兽医人员立法设想
        5.1 《兽医法》定位
        5.2 兽医人员立法的基本原则
        5.3 我国《兽医法》的基本内容
        5.4 我国在兽医管理方面应推行的制度
    6 我国《兽医法》的基本框架
        6.1 总则
        6.2 官方兽医
        6.3 执业兽医
        6.4 乡村兽医及兽医辅助人员
        6.5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
        6.6 兽医教育
        6.7 兽医协会组织功能
        6.8 法律责任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严峻
        1.1.2 我国动物出口遭遇贸易壁垒
        1.1.3 我国立法明确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1.1.4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中长期规划的需要
        1.1.5 畜牧业发达国家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功实践
        1.1.6 风险评估是重大动物疫病控制的有效手段
        1.1.7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亟待研究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相关定义
第二章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理论基础
    2.1 重大动物疫病
    2.2 风险评估理论
        2.2.1 风险评估基础理论
        2.2.2 OIE有关进口风险分析的相关内容
    2.3 区域
第三章 国内外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成果
    3.1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3.1.1 OIE自我声明及OIE官方认证程序
        3.1.2 OIE-PCP-FMD手册对疫病状况的评级
    3.2 美国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3.2.1 美国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防及控制法案
        3.2.2 美国动物卫生检疫局(APHIS)区域认可
        3.2.3 美国《联邦纪事》就区域区划中的风险级别进行了定性说明
    3.3 我国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3.3.1 《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
        3.3.2 《进出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程序和技术要求》
    3.4 讨论
        3.4.1 研究概述
        3.4.2 启示
第四章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4.1 区域特征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现状
    4.3 兽医基础问题——兽医体系存在的问题
    4.4 技术体系
        4.4.1 兽医技术研发体系
        4.4.2 兽医体系实验室能力建设参差不齐
    4.5 疫病预防——强制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6 疫病监测存在的问题
        4.6.1 法律制度不健全
        4.6.2 监测体系不科学
        4.6.3 监测工作保障力度不足
    4.7 检疫监管
        4.7.1 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4.7.2 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检疫监督管理体系
        4.7.3 尚未建立完善的检疫监督工作机制
        4.7.4 尚未建立检疫监督工作、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
    4.8 应急响应——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4.9 小结
第五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
        5.1.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本质
        5.1.2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意义
        5.1.3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目标
        5.1.4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过程
    5.2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的选取
        5.2.2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3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5.2.4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值的计算
    5.3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分级制度
        5.3.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分级制度基础
        5.3.2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分级
第六章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实例
    6.1 评估疫病的选择
        6.1.1 病原学
        6.1.2 流行病学特点
    6.2 内蒙古某市动物间布鲁菌病疫病状况评估
        6.2.1 评估材料来源
        6.2.2 某市重大动物疫病状况指数特征分析
        6.2.3 评估结果及其应用
    6.3 总结
第七章 我国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现实目的与突破口
    7.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现实目的
        7.1.1 防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及公众健康水平
        7.1.2 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7.1.3 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7.1.4 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国际贸易
        7.1.5 为制定动物卫生法规和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7.2 我国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体系的突破口
        7.2.1 加大研究力度
        7.2.2 成立权威评估机构
        7.2.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7.2.4 增加专项投入
        7.2.5 推行新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讨论
    8.2 研究成果
        8.2.1 研究创新点
        8.2.2 主要结论
    8.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1.2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面临的形势
        1.1.3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实际情况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管理理论
        2.2.2 组织结构理论
        2.2.3 行政管理理论
        2.2.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3 国外兽医管理体制概况
        2.3.1 兽医管理体制和官方兽医的基本特征
        2.3.2 发达国家兽医管理体制的共同特征
        2.3.3 国内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情况
    2.4 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兽医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
        2.4.2 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滞后
        2.4.3 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2.4.4 动物卫生法律体系不完善
    2.5 国家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介绍
        2.5.1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2.5.2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体系
        2.5.3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
        2.5.4 完善动物防疫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2.5.5 加快完善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3. 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调查
    3.1 成都市畜牧业概况
        3.1.1 成都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3.1.2 成都市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3.2 成都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3.2.1 成都市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现状
        3.2.2 成都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现状
        3.2.3 成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
    3.3 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基本职能及发挥情况
        3.3.1 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基本职能
        3.3.2 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职能发挥情况
    3.4 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队伍情况
        3.4.1 成都市市级、区(市、县)级动物防疫体系人员情况
        3.4.2 成都市乡镇畜牧防疫检疫片区站人员情况
        3.4.3 成都市村级防疫员人员情况
        3.4.4 成都市官方兽医现状
    3.5 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经营性动物防疫体系情况
        3.5.1 成都市经营性动物防疫体系情况
        3.5.2 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4. 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4.1 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动物防疫体系机构设置不规范、不合理
        4.1.2 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不足
        4.1.3 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薄弱
        4.1.4 动物防疫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
        4.1.5 动物检疫监督执法手段落后
    4.2 建立健全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的对策
        4.2.1 加强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
        4.2.2 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4.2.3 依法制定成都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规划
        4.2.4 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防疫网络全覆盖
        4.2.5 切实加强成都市动物疫病防疫体系队伍建设力度
        4.2.6 加强动物防疫经费保障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三亚是如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建设的?(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州基层兽医机构建设与思考[D]. 郭文丹. 西南大学, 2020(05)
  • [2]浅析福建省某市动物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叶超.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基于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的移动终端软件功能设计及应用[D]. 徐海川. 吉林大学, 2019(03)
  • [4]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5]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D]. 冯思恩.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6]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D]. 廖祺. 武汉大学, 2017(06)
  • [7]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8]我国兽医法律体系框架及兽医人员立法研究[D]. 翁崇鹏. 扬州大学, 2014(05)
  • [9]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及研究[D]. 李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10]成都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涂凌.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三亚是如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管机构建设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