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微型小说)

求职(微型小说)

一、求职(微型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美(NAN SAN HTWE)[1](2020)在《缅甸华侨作家许均铨的微型小说研究》文中提出在很长一段时间,缅甸华文文学界都处于一个近乎空白的状态。在90年代初缅华微型小说崛起之时,缅华作家许均铨积极参与其中,相继创作了近200篇微型小说。他的微型小说从缅甸社会、华侨社会中吸收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展现了别具风格的社会风貌。许均铨1986年开始进行小小说创作,1993年他的小小说《表》获得湖北省“补心滋阴杯”三等奖,曾达到一种经典写作的高度。他的小小说展示了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描述了在社会时代文化生活中个人的理想信念、事业追求和个人情感的变化,反映了在各个阶段人们所面临的不同社会问题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感悟;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人们内心的真实存在。他的微型小说文风豪放大气,清新自然,叙事色彩具有一定的澳门风情。其小小说的叙事手法独特,对人物、场景的油画色彩进行了艺术焦点的定格化处理,于微型小说深情歌颂普通人的生命恋敏,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该微型小说在切片式的日常生活叙事中,凸显了个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展现了人物最真实的内心。本论文以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反映社会问题类微型小说的叙事内容和叙事特色。许均铨的微型小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和叙事尺格,引发人们对微型小说的存在价值的的关注。本论文的前期工作分为三个环节:收集资料、分析讨论、总结。首先,对许均铨微型小说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整理;接着,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根据材料进行总结,并列出提纲: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概念,微型小说的内容分类,微型小说艺术技巧以及微型小说的文化意蕴。本论文对华侨作者许均铨着作的微型小说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划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其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分析,彰显了许均铨微型小说情节的多元化特征。此章共包含四个小节:第一节是情节类型论;第二节介绍了着重于情节的小说;第三节介绍了角色中反映的人物性格;第四节是其他[心理结构微型小说]。第二章是人物性格刻画艺术上的多维努力,共分为六个小节:第一节是通过人物外貌形象、动作行为、说话方式及其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法;第二节是借人物之口传递观点;第三节是通过人物形象的说话方式刻画人物性格法;第四节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法;第五节是人物性格发生转变;第六节是人物性格未发生转变。第三章是许均铨微型小说的斑斓的文化底色。共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是传递人生道理;第二节是普及生活常识,其中包含两部分:缅甸相关地方常识及中国相关地方常识;第三节是传递作者积极的人生观;第四节是表达作者情感,最后是结语。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作者许均铨使用了艺术手法构建故事背景,为小说的情节发展设置了相应的场景和矛盾点。此外,还运用了“详略有致,突出重点”的方法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述,并适时融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故事变得生动有趣、恰如其分。此外,在构建故事时,许均铨先生通常会利用相应的方法吸引读者注意,从而突出故事内容。他对人物角色生活事件进行描写,展现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故事。许均铨先生的作品反映了一部分华侨的生活情况。许均铨先生是华侨文学近代史的开创者之一。

张春[2](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湖南小小说发展纵览》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南小小说呈现出创作与研究齐头并进的繁荣局面,以聂鑫森、邓开善、王琼华等为代表的作品创作和以龙钢华、刘文良、张春等为代表的理论研究,成就斐然,成为当代文坛的靓丽风景。

姚锦[3](2019)在《关于《良心告白》的韩中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译者的硕士学位论文为翻译项目,所选的翻译项目是韩国作家金东植撰写的(?)(译为《良心告白》),该项目以此为文本进行了韩汉翻译实践。(?)由韩国yoda出版社于2018年4月出版。全书分为26篇独立的小章节,韩文共计11万字左右,目前没有中文译本。这部小说讲述了在弱肉强食的竞争社会中,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的态度加上不可思议的想象力,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的现象、事物或思想。26篇小说风趣幽默地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简单易懂,情节丰富有趣,结局出人意料。读完之后会产生低沉的共鸣,让人不禁思索自己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作者极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读者从中得到感悟达到警诫教育、暴露、鞭挞以及抨击的目的。通过这26篇小说,展现了韩国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因此,希望国内的读者也能读到这本书,洞察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中感悟人生。译者在完成译文翻译的基础上撰写了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本翻译报告将主要论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本翻译报告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叙述了译者选题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翻译项目简介,主要介绍了作者基本情况及该作品内容;第三章是译前分析和准备,主要叙述了译者在翻译前对文本特点进行了大概的了解,通过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及翻译理论书籍把握作品整体框架及风格特点。第四章是翻译案例分析,译者以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翻译重点、难点问题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书籍,从词汇翻译、句子翻译、翻译技巧这三个大方面,结合具体的原文和译文,详细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翻译方法和解决思路。第五章是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译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

陈沁薇[4](2016)在《朵拉小说创作论》文中研究表明朵拉(1954—),马华作家,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兼事绘画,对马华文学的发展及华文教育有卓越的贡献。自1983年出版小说集《问情》至今,她出版了47本文集,并获得无数奖项,是当今马来西亚华文文坛较为活跃的着名女作家之一,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朵拉擅长于从日常景物中得到灵感,以简约又生动的语言风格,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用文字传播美和关怀。敏锐的观察力令其作品看似朴素,但深含寓意,写出生活的本质,富有感染力。她将作画的技巧运用在写作上。朵拉笔下的女性世界富有特色,充满人文关怀,有显着的美学创新,探究朵拉小说的这些审美价值,对认知马华文学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朵拉进行了采访,从中了解到朵拉的艺术修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她对马华文学的热爱和坚持的动力。朵拉所处的马华文学背景使她的文学世界受到海外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对朵拉作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朵拉,需要知人论世地了解朵拉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她的生平;同时,也要论证其创作手法及创作灵感。分析小说笔下的女性世界,会发现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名分也没有任何的财产保障的“第三者”(情妇型);第二类是独立,有社会价值的新女性:第二类是慈母及疑心多虑的太太形象。朵拉小说充满人文关怀,作品常以自然景物或人事作为独特的审美对象,以自然景物象征比喻人生境况及情感和情绪的表达。同时,小说常常提倡孝道,强调以身作则的道德建树,此类故事都能捕捉当地的民族风情,富有特色。朵拉小说中的美学创新非常明显,常以现实主义手法及浓郁的喜剧色彩为创作方法,从而揭示人性的弱点及社会问题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这些艺术创新使朵拉小说具有较好的审美价值。

安慧,张白桦[5](2015)在《张白桦外国微型小说的翻译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型小说凭借其短小精炼,寓意深远的优势,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不仅本土的微型小说方兴未艾,外国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品也大量引进。而关于微型小说的翻译艺术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赏析外国微型小说汉译的第一代译者张白桦的作品中的翻译艺术。

安慧[6](2015)在《张白桦对外国微型小说汉译的艺术》文中认为微型小说凭借其短小精悍,寓意深远的优势,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不仅本土的微型小说方兴未艾,外国大量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品的引进也与日俱增,而关于微型小说的翻译艺术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旨在赏析外国微型小说汉译的第一代译者张白桦的作品中的翻译艺术,为繁荣民族文学贡献力量。

许爱联(Chidhathai Puyati)[7](2012)在《曾心文学创作与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思潮》文中研究说明泰华文学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五四”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泰华文学开始萌芽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泰华文学史与政治息息相关,泰华文学沉浮盛衰的主要因素决定于其深刻的政治历史背景,其划分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中泰政治关系的起伏导致泰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不断变化,在中泰政治关系的动荡变化中,泰华文学经历了“三起二落”五个发展阶段。从1975年起,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泰国政府对华侨华人放松了限制,使得泰国华校、华文报纸、文艺社团等华人团体在各个领域的事业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这一历史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泰华文学进入了泰华文学史上最高峰时期。曾心是80年代以来泰华作家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文学创作紧扣时代特色,与该时期的泰华文学一脉相承、同步发展。因此,本文拟将以曾心的文学作品为研究重点,将历史背景、创作心理与社会学、民族文化学、审美学等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对曾心的小说、散文、诗歌及文学评论四种文学体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其文学创作的特点来深入探讨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的总体特征,并分析曾心文学创作的独特性。研究发现,曾心文学的创作特点与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思潮一脉相连、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其现实主义本质内涵、文化认同方面。现实主义精神与文化认同不仅是曾心文学创作中审美追求的核心内涵,也对他的人物塑造、意象营造、语言特点等艺术手法具有很大的影响。曾心作品题材集中于对泰国现实社会中底层人物疾苦生活进行细腻展示,对中泰文化融合和谐画面进行生动展现,这些都是曾心文学创作的主旋律。曾心的创作也具有很强的个人独创性。主要源于他的医生职业背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验与佛教熏陶的影响。因此,提倡仁爱、人类关怀、歌颂光明、化解冲突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宗教与人生的深奥哲理增强了其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独创特色。

李阳[8](2010)在《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研究 ——以《微型小说选刊》(2005-2009)为例》文中指出微型小说是小说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兴旺繁荣的发展趋势。由于时间是一篇小说得以成立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叙事结构中一个贯穿始终的基本元素。本文选取2005-2009年《微型小说选刊》中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从叙事时间角度研究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浓缩性、包孕性与缺失性,三者与微型小说“微小”的篇幅分不开。而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结构类型也有三种:横向展示式、纵向概括式和长短镶嵌式。但不管哪一类型,都是为了更好地在有限的篇幅展现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微型小说在叙事时序上多采用顺叙、倒叙及预叙手法,时序的灵活运用,使行文更为跌宕起伏。在时距上,主要有以概要、省略为主的加速处理和以场景、停顿为主的减速处理,不同的时间处理方式形成波澜,在增加作品有效信息量的同时,又有利于保证叙事的鲜活生动。单纯求变、迅捷简洁的节奏特征是由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审美功能所决定的。悬念与重复是微型小说中两种重要的节奏调控方式,其独特的节奏美感增添了微型小说的生命力。时间在微型小说作品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它与人物、情节、环境密切相关,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营造时空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微型小说在叙事时间的处理上有着与长篇小说不一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时空的跨度和历史的容量上。中西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处理艺术亦有不同,前者多预叙而后者多倒叙。古今微型小说在叙事时间人文化方面更多表现出一种承继关系。

蒋潺[9](2010)在《试从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论华文作家的文化身份建构》文中指出社会前进的脚步,必将带来国家间往来加速,也因此出现了大批的海外移民。其中,新加坡就是一个拥有77%华人的多种民族、多元文化交汇国家,也因此成为除台湾、香港之外的第三片华文重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新加坡大批华文作家在这里开辟了另一片华文文学的别样风景,它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加坡社会历史的发展面貌。全球化已是当下不可扭转的世界发展趋势和潮流。鉴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新加坡凭贯穿东西的优越地理位置、三分之二的华人人口、东西方文化交汇、多个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事实,让我们看到研究狮城华文文学在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中的价值之大。任何一种文学的萌芽、发展、兴衰,都与它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全球化带来了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文学,一方面要反映社会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变迁。本文选取新加坡70年代产生的新兴文体微型小说为例,从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简称新华微型小说)的发展概况展开,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新加坡华文文学背后作家的文化身份定位与认同。本论文将从新华微型小说的创作主体、创作本体、创作载体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将结合老、中、青三代新华微型小说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发表刊物、文学活动、代表性作家作品、评奖情况以及文学的影响力等发面,考察创作主体如何将在社会和文化中的“我是谁?”的追问融入到创作中;第二章透过微型小说的文本,通过对家庭生活、都市人生存状态、华文情结等题材的作品分析,进一步考察在本土性体验和“中华”情结的纠结中,新华微型小说作家如何寻求身份认同。最后,将从新华微型小说的语言出发,剖析新华微型小说的“华文华语”特征,从而达到全面研究新华微型小说作家文化身份建构的目的。总而言之,新华微型小说作家个体的文化身份建构乃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本文尝试对新华微型小说形成、发展以至繁盛的历程进行较为宏观的梳理,同时,深入文本做文本细读,分析它在文学史进程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演化,并进而揭示这种演化背后的文化认同和社会文化心理。

凌鼎年[10](2009)在《走向成熟的微型小说文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型小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渐兴起,至今已拥有一批成功、优秀的作品,一支成熟、过硬的创作队伍,一支不断壮大的评论队伍,一个愈来愈健全的组织,发表阵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读者群与出版市场业已形成,社会反响愈来愈强烈。在微型小说从文学边缘走向中心的进程中,其文体也在相应地走向成熟。

二、求职(微型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求职(微型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1)缅甸华侨作家许均铨的微型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许均铨简介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许均铨的微型小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故事情节:多元化
    2.1 情节类型论
    2.2 着重于情节的小说
    2.3 角色中反映的人物性格
    2.4 其他(心理结构微型小说)
第3章 人物性格刻画艺术:多维
    3.1 通过人物的外貌形式、动作行为、说话方式以及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法
    3.2 借人物之口传递观点
    3.3 人物角色说话方式刻画人物性格法
    3.4 人物角色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法
    3.5 人物性格发生转变
    3.6 人物性格末发生转变
第4章 文化底色:斑杂
    4.1 传递人生道理
    4.2 普及生活常识
        4.2.1 缅甸相关地方常识
        4.2.2 中国相关地方常识
    4.3 传递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4.4 表达作者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改革开放40年湖南小小说发展纵览(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作概览
二代表性作家作品
三代表性理论研究

(3)关于《良心告白》的韩中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2.1 作者简介
    2.2 作品简介
第三章 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
    3.1 译前分析
    3.2 译前准备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词汇翻译
        4.1.1 标题翻译
        4.1.2 拟声拟态词翻译
    4.2 句子翻译
        4.2.1 人物对话翻译
        4.2.2 人物动作翻译
    4.3 翻译技巧
        4.3.1 译词技巧
        4.3.2 译句技巧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4)朵拉小说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朵拉所处的马华文学背景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朵拉的文学艺术修养
    第一节 作者生平与简介
    第二节 小说的创作手法
    第三节 小说的创作灵感
第二章 朵拉笔下的女性世界
    第一节 第三者
    第二节 新女性
    第三节 太太的形象
第三章 朵拉小说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 情感物化
    第二节 文教道德
    第三节 民族风情
第四章 朵拉小说的审美个性
    第一节 现实主义
    第二节 喜剧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记
    附录(二) 朵拉的创作
    附录(三) 朵拉的获奖年表
后记

(6)张白桦对外国微型小说汉译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张白桦翻译的选词艺术
2 张白桦转换原语的翻译艺术
3 张白桦翻译篇名的意译艺术
4 张白桦翻译的留白艺术
5 结语

(7)曾心文学创作与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思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泰华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泰华文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泰华文学在泰国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第三节
    泰华文学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地位 第四节
    泰华文学的发展困境与展望 第二章
    曾心文学创作背景 第一节
    曾心的生平 第二节
    曾心文学创作概述 第三节
    曾心对泰华文学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
    80
    年代以来泰华文学现实主义思潮与曾心文学创作的本质内涵 第一节
    理解同情下层人民和被压迫的弱者 第二节
    批判泰国社会道德情操的沦丧 第三节
    揭露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第四节
    蕴含着泰国人民的政治意识 结语 第四章
    80
    年代以来泰华文学背景下曾心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认同 第一节
    歌颂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第二节
    表达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与落叶归根之望 第三节
    揭露代际关系与文化失根的恐慌 第四节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强烈的中国意识 第五节
    显露泰国本土的佛教色彩 第六节
    赞扬与继承泰国本土的民情风俗 第七节
    尊敬爱戴泰国国王 结语 第五章
    80
    年代以来泰华文学思潮中曾心文学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
    营造丰富优美的文学意象 第三节
    呈现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富有深奥隽永的哲理意味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研究 ——以《微型小说选刊》(2005-2009)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微型小说的概念、发展及研究现状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第一章 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特点
    1.1 浓缩性
    1.2 包孕性
    1.3 缺失性
第二章 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结构类型
    2.1 横向展示式
    2.2 纵向概括式
    2.3 长短镶嵌式
第三章 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处理方式
    3.1 时序的处理
        3.1.1 顺叙
        3.1.2 倒叙
        3.1.3 预叙
    3.2 时距的处理
        3.2.1 以概要、省略为主的加速处理
        3.2.2 以场景、停顿为主的减速处理
    3.3 节奏的处理
        3.3.1 悬念
        3.3.2 重复
    3.4 时间处理的艺术功能
        3.4.1 时间与人物——塑造人物形象
        3.4.2 时间与情节——驱动情节发展
        3.4.3 时间与环境——营造环境时空
第四章 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比较视角
    4.1 微型小说与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的比较
    4.2 中西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比较
    4.3 古今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9)试从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论华文作家的文化身份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创作主体:“代际”的嬗变
    一、新华微型小说作家的“代际”划分
    二、新华微型小说作家的“代际”间的嬗变轨迹
第二章 文本:“本土性”与“中华性”的互涉互动
    一、新加坡微型小说文本中的本土性体验
    二、新加坡微型小说文本中的“中华”情结
        (一) 家庭生活
        1. 父母与子女之间
        2. 夫妻之间
        (二) 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三) 华文情愫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性”和“本土性”
第三章 语言:别具一格的“华语”
    一、新式华文华语的特色
    二、华文华语的生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走向成熟的微型小说文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 有了一批成功、优秀的作品
二、 有了一支成熟、过硬的创作队伍
三、 有了一支不断壮大的评论队伍
四、 有了一个愈来愈健全的组织
五、 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发表阵地
六、 有了业已形成的读者群与出版市场
七、 社会反响愈来愈强烈

四、求职(微型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 [1]缅甸华侨作家许均铨的微型小说研究[D]. 刘志美(NAN SAN HTWE). 湖北大学, 2020(02)
  • [2]改革开放40年湖南小小说发展纵览[J]. 张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3]关于《良心告白》的韩中翻译实践报告[D]. 姚锦. 延边大学, 2019(01)
  • [4]朵拉小说创作论[D]. 陈沁薇. 南京大学, 2016(02)
  • [5]张白桦外国微型小说的翻译艺术[J]. 安慧,张白桦.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6]张白桦对外国微型小说汉译的艺术[J]. 安慧.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 [7]曾心文学创作与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思潮[D]. 许爱联(Chidhathai Puyati). 吉林大学, 2012(10)
  • [8]微型小说叙事时间研究 ——以《微型小说选刊》(2005-2009)为例[D]. 李阳. 中南大学, 2010(02)
  • [9]试从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的创作论华文作家的文化身份建构[D]. 蒋潺.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 [10]走向成熟的微型小说文体[J]. 凌鼎年. 钦州学院学报, 2009(05)

标签:;  ;  ;  ;  ;  

求职(微型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