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临床实验室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冰[1](2021)在《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文中认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作为丙型肝炎诊断的金标准,其中HCV核酸定性检测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献血员筛查,而HCV核酸定量检测可用于现症感染的确认、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2018年WHO在《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护理和治疗指南》中,将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同年,欧洲肝病协会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管理和治疗建议》中建议,将HCVRNA定量检测(检出限≤1000 IU/ml)用于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特殊人群的HCV诊断及管理,但此推荐作为中等质量的弱推荐。此外,将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形成检测策略,可以弥补单一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制定检测策略需要考虑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性能以及被测人群的感染率。因此,如果将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需考虑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的性能及待测人群的HCV感染率。此外,还需考虑HCV核酸定量检测中阈值应用问题。目的1.了解国内部分上市试剂的分析性能,提出适合于我国临床诊断丙肝的检测策略。2.探索出HCV核酸定量检测的诊断阈值,为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我国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方法用4家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对构建的商业血清盘、实验室血清盘进行盲法检测,得出待评价试剂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析特异性、分析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不同型别的检出率以及线性相关系数。将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出不同检测策略,利用2093份不同人群的样本对不同检测策略进行验证,计算不同检测策略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漏检率,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此外,根据HCV病毒载量分布,判断诊断阈值的应用。结果4种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为20/20,对临床常见干扰样本的分析特异性均为40/40,对HCV 1-6基因型具有检出能力。此外,它们具有相同的分析灵敏度,对商业阳转盘中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延长天数均分别为92.9%和15.5。商业线性盘和实验室线性盘检测结果显示,试剂A、B、C、D 的线性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998,0.9989;1.000,0.9403;0.996,0.991;0.996,0.9932(P均<0.01)。在不同浓度水平上4家试剂总CV%、批内CV%、批间CV%均≤5%,其中试剂A批内CV%最小。P1(105 IU/ml)、P2(104IU/ml)水平的总CV%及批间CV%最小的分别是试剂D(1.74%,1.78%)及试剂A(2.67%,2.22%)。试剂 A、B、C、D 检出限分别为 25 IU/ml、50 IU/ml、50 IU/ml、50 IU/ml。总人群抗-HCV 阳性率为17.73%,病毒载量主要分布于105 IU/ml-107 IU/ml(占48.09%)。当样本Ct值为38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应的病毒载量对数值为2.685 log10 IU/ml。两步法策略策略A共花费33299元,在总人群中的HCV阳性检出率为94.94%(225/237),漏检率为5.06%(12/237)。两步法策略B共花费147221元,在总人群的HC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但无法区分出既往感染者。三步法检测策略共花费43059元,能区分出137例HCV既往感染,在总人群中的HCV阳性检出率为94.09%(223/237),HCV阳性漏检率为5.91%(14/237)。结论4种HCVRNA定量检测试剂具有较好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析特异性、分析灵敏度、线性、精密度、检出限以及对HCV 1-6基因型的检出能力,均满足国家药监局对注册试剂的质量要求。其中,试剂A具有更好的线性、精密度以及更低的检出限。初步探索出HC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诊断阈值为2.685 log10 IU/ml,即当病毒载量值≥2.685 log10 IU/ml时,判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使用两步法策略能缩短周转时间,其中两步法策略A检测成本适中,阳性检出率高。虽然,两步法策略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策略A,但检测成本高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三步法周转时间相对较长,存在一定漏检,但检测成本最低,能排除抗-HCV初筛假阳性,区分出既往感染者。
高庆华[2](2021)在《云南地区艾滋病患者中预存耐药基因流行特征及HIV-1新重组型的命名》文中研究指明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HAART)在临床广泛的应用显着降低了HIV-1的感染率、发病率及其死亡率。然而,在长期的药物选择压力下HIV-1药物作用位点发生基因突变导致了药物的耐药性,为HIV-1的有效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全球HIV-1耐药人群有逐年增加趋势,WHO呼吁全球关注HIV-1耐药。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毗邻东南亚国家,具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自1989年德宏首次发现HIV-1以来,云南省一直受到HIV-1的危害,是目前我国HIV-1感染人数较多,艾滋病人群经HAART治疗最早的省份之一。基于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随着云南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和频繁的人口流动,致使云南地区HIV-1的流行呈现出变异速度快、基因型和重组型复杂多样的流行特征。然而,近年来云南地区未经治疗的HIV-1患者中预存耐药的比例如何?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与基因型和重组型之间的相关性如何?缺少系统和大样本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本论文针对2017-2020年间1411例未经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研究该人群HIV-1预存耐药,以及耐药基因突变与基因型、重组型的相关性研究。首先,我们随机筛选2017-2020四年间的未经治疗的1411例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巢氏PCR技术对HIV-1的蛋白酶区和逆转录酶区进行扩增,其中1319例扩增成功并完成测序,成功率达93.5%。该人群中存在预存高度耐药突变比例为2.34%(32例),耐药基因突变为K103N和G190A,对应的耐药性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产生高度耐药。此外,非高度耐药相关突变比例为19.1%,相关基因突变位点为V179D/T/E、E138A/G和V106I,对应的耐药性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利匹韦林低度影响。以上HIV-1预存耐药比例在2017-2020年间呈现出较为平稳的低流行特征。其次,为了进一步研究耐药突变和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对云南地区2017-2020年HIV-1的基因型和重组型的流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319例HIV-1感染者中CRF08_BC占40.3%、CRF01_AE(21.7%)、CRF07_BC(12.3%)、B(2.6%)、C(1.4%)、CRF55_01B(0.45%)、CRF62_BC(0.15%)及URF(21%)。URF中主要以B和C亚型的重组为主(20.5%)。从年度变化分析,CRF07_BC比例呈现出由41%到20.5%的逐年减少,CRF08_BC从20.9%增加到35.7%,URF从14.9%增加到44.9%。进一步经耐药突变特征和基因型、重组型相关性分析发现,CRF08_BC中的预存耐药比例为2.83%,其耐药突变基因以K103N(1.32%)为主,对应的耐药性为奈韦拉平,其耐药率1.86%;其次为CRF01_AE预存耐药比例为2.81%,其耐药突变基因以K103N(1.75%)为主,对应的耐药性为奈韦拉平2.81%和依非韦伦2.46%;CRF07_BC预存耐药比例为1.86%,其耐药突变基因以Y181C(1.24%)为主,对应的耐药性为奈韦拉平1.86%。最后,基于上述云南地区HIV-1基因型和重组型研究,我们发现三组潜在HIV-1新的流行重组型(CRF)。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三组序列为新的CRF。我们对这些样本分别进行了HIV-1全长序列同源关系进化树分析、基因重组模式分析、基因重组位点分析以及基于重组基因片段亚基因进化树分析。经过以上分析这三组HIV-1基因组符合HIV-1新重组型命名的规则,我们命名为CRF110_BC、CRF118_BC和一组待命名的以C为骨架插入了B片段的重组模式。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三种新重组型毒株预存耐药特征,我们利用Sanger测序探究了其预存耐药性。研究结果发现,CRF110_BC存在M184V(34%)/N(66%)、K103N(62%)/S(38%)、G190A(71%)、P225H(98%)四个位点突变,会对拉米夫定、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产生高度耐药。CRF118_BC存在M184V、V106A、V179D三个耐药相关突变位点,这些位点的突变会对恩曲他滨(FTC)、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这四种药物产生高度耐药。未命名的CRF用NGS检测到E138A(6%)和S147G(6%)位点低频预存耐药基因突变,耐药性为利匹韦林低度耐药。综上所述,本论文总结了2017-2020年间云南地区HIV-1的预存耐药比率、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以及耐药性、耐药基因突变与基因型和重组型的相关性分析。此外,我们还发现和命名了三种新的HIV-1的重组型。该研究为云南地区艾滋病患者临床精准救治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对于我国艾滋病治疗达到“三个9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何穗平[3](2021)在《广州市MSM人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鼻腔定植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鼻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oNS)的定植水平,分析MSM人群鼻腔定植CoNS和MRCoNS的影响因素,探究CoNS和MRCoNS菌株的耐药谱和分子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MSM人群CoNS和MRCoNS鼻腔定植及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9年4-8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选取MS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MSM人群相关信息并采集双侧鼻拭子样本。经传统微生物学实验分离鉴定CoNS菌株,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CoNS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凝胶电泳法检测CoNS菌株携带的特异基因、耐药基因和毒素基因;采用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al mec,SCCmec)分型技术鉴定CoNS菌株的型别特征。MSM人群CoNS和MRCoNS鼻腔定植水平、耐药情况和基因携带情况等用率来描述;CoNS和MRCoNS鼻腔定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10的变量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菌株间的耐药特征和基因携带情况,菌株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与抗菌药物耐药率间的关系用Logistic模型来评估,结果用95%置信区间表示。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菌株耐抗菌药物种类数与耐药基因携带数间的关系。数据分析由Stata16.0软件完成,统计学检验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研究共纳入911名MSM,平均年龄27.70±3.38岁(范围16-58岁),91.55%为未婚,86.72%为大专及以上学历,705名(77.39%)MSM认同自己性取向为同性恋,788名(86.50%)MSM近半年有同性性行为。CoNS和MRCoNS的定植率及危险因素:911名MSM中,821人(90.12%)鼻腔定植CoNS,485人(53.24%)鼻腔定植MRCoNS。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是MSM人群鼻腔定植CoNS的影响因素,学生和在职的MSM鼻腔CoNS定植风险分别是待业/失业/离退休MSM的5.16倍(P=0.019,95%CI:1.31-20.30)和4.31倍(P=0.007,95%CI:1.49-12.52)。HIV阳性和近半年使用抗菌药物是MSM人群鼻腔定植MRCoNS的危险因素。HIV阳性MSM鼻腔定植MRCoNS的风险是阴性者的2.59倍(P=0.047,95%CI:1.01-6.60),近半年使用抗菌药物的MSM鼻腔定植MRCoNS风险是未使用者的1.89倍(P<0.001,95%CI:1.32-2.70)。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911份鼻拭子样本中共分离出947株CoNS。MSM人群鼻腔CoNS菌株对青霉素(81.10%)、红霉素(68.85%)、克林霉素(42.45%)和替考拉宁(33.37%)的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4.22%)和利福平(2.32%)的耐药率较低。MRCoNS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usceptibl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SCoNS),除利奈唑胺和利福平外,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oNS多重耐药风险是MSCoNS的4.01倍(P<0.001,95%CI:3.05-5.29)。多重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ultidrug-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DRCoNS)检出率为65.79%,MDRCoNS主要的多重耐药模式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31.68%)。毒素基因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MRCoNS和MSCoNS主要携带毒素基因sak(71.12%vs.69.37%)、scn(1.94%vs.2.78%)和tst(1.36%vs.1.16%),MRCoNS毒素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MSCoNS,但未发现统计学意义。MRCoNS主要携带耐药基因bla Z(76.16%)、lin A(25.00%)和erm(C)(22.87%),除lin A基因外,MRCoNS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MSCoNS,且MRCoNS和MSCoNS菌株mec A、bla Z、aac(6’)-aph(2’’)、erm(C)和tet(K)基因携带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MDRCoNS毒素基因scn的携带率高于MDRCoNS(3.55%vs.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与MRCoNS菌株携带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相关耐药基因,其对应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未携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CoNS菌株耐抗菌药物种类数与携带的耐药基因数间存在对应关系(χ2=221.19,P<0.001),耐抗菌药物数量为5-6种的CoNS与携带3种耐药基因相关,耐抗菌药物数量>6种与携带4-6种耐药基因相关。SCCmec型别:36.63%MRCoNS的SCCmec为单一型别,主要为III型(8.53%)、IV型(7.17%)和V型(6.40%)。32.95%为组合型,以SCCmec I+IV型(8.91%)、SCCmec II+V型(5.81%)和SCCmec I+IV+V型(4.46%)为主。SCCmec未分型的MRCoNS占37.60%。不同SCCmec型别的MRCoNS在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其中未分型(33.12%)和组合型(38.85%)的耐药率较高。不同SCCmec型别在耐药基因mec A、bla Z、erm(A)和lin A携带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SCCmec型别为未分型和组合型的MRCoNS耐药基因mec A(39.71%vs.33.14%)、bla Z(37.40%vs.33.33%)和lin A(24.03%vs.46.51%)的携带率较高,而SCCmec IV型erm(A)基因的携带率较高(50.00%)。结论MSM人群中CoNS和MRCoNS鼻腔定植率较高,HIV阳性和近半年使用抗菌药物是MSM人群鼻腔定植MRCoNS的危险因素。CoNS多重耐药率处于国际较高水平,多重耐药模式主要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MRCoNS主要携带毒素基因sak、scn和tst,耐药基因bla Z、lin A和erm(C),携带耐药基因的MRCoNS菌株相对应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未携带者。SCCmec III型为MRCoNS主要流行菌株,并存在多种SCCmec组合类型,以SCCmec I+IV型为主。
王新娟[4](2020)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糖尿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云南省某级专科医院中老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并分析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加强抗病毒治疗者的血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400例门诊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现有数据收集。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1、400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4.8±8.5)岁。男性252人,占63.0%;女性148人,占37.0%。现在吸烟者有184人,占46%;现在饮酒者159人,占39.7%。有21.4%的人超重和肥胖。37名调查对象自述有糖尿病家族史;132名调查对象患有高血压;11人患有乙肝;54人患有丙肝压;有41例患有高胆固醇血症。2、400名调查对象中,糖耐量异常者有112例,占28.0%;糖尿病者36例,糖尿病患病9.0%。男性抗病毒治疗者中有27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0.7%,女性有9例糖尿病,患病率为6.1%;男性糖耐量异常者76例,占30.1%,女性糖耐量异常者26例,占17.6%,男性的糖尿病患病高于女性,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p=0.038),男性的糖耐量异常也高于女性(χ2=9.678,p=0.002)。40~59岁人群中糖尿病有19例,占6.2%;60岁及以上有17例,占16.4%,40-59岁的糖耐量异常有72例;60岁及以上有30例,占29.3%,6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病高于40-59岁,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3,p=0.001),虽然60岁及以上的糖耐量异常高于40-59岁,但差异没有有统计学意义(χ2=2.629,p=0.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60岁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40-50岁人群的2.89倍(95%CI:1.44~5.81,p=0.003)。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抗病毒治疗者其糖尿病患病率是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的4.16倍(95%CI:0.42~3.39,p<0.001)。抗病毒治疗方案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患者其糖尿病患病率是不含蛋白酶抑制剂的2.52倍(95%CI:1.09~5.83,p=0.030)。年龄60岁及以上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糖耐量异常的风险是40-59岁的3.29倍(95%CI:1.60~6.74,p<0.001);男性糖尿病患病是女性的2.22倍(95%CI:1.12~4.40,p=0.021);中心性肥胖的抗病毒治疗者其糖耐量异常的风险是正常者的1.74倍(95%CI:1.04~2.90,p=0.033);治疗方案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病毒治疗者糖尿病患病是不含蛋白酶抑制剂者的2.06倍(95%CI:1.05~4.06,p=0.035)。暂未发现其它因素与糖耐量异常存在关联。[结论]1、糖尿病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中存在着一定的流行,提示应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加强血糖监测。2、一般人群中的高年龄、超重、家族遗传史等也是感染者糖尿病的影响因素。3、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案与糖尿病有关,因此对于使用二线治疗方案的病人更要注意监测血糖的变化。
唐丹丹[5](2020)在《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了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中的应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新疆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监测HIV治疗与疾病进展、识别高危人群、分析高危行为等,为新疆艾滋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以2004-2016年新疆HIV月发病率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单一ARIMA模型和组合ARIMAGARCH模型,对2004-2016年的新疆HIV月发病率数据进行拟合,评价模型预测效能,对新疆HIV月发病率进行1年的短期预测。2)以2007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506例在新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患者的纵向随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线数据特征、不同治疗时间点,不同分组特征的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的基线情况、免疫学效果、病毒学效果以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广义估计模型分别对免疫学指标(CD4细胞计数)和生长发育指标(HAZ、WAZ)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预测模型,找出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指标,评价治疗效果。3)以乌鲁木齐市2009-2015年3组高危人群(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女性性工作者)的哨点监测报告数据为研究对象,数据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然后以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变量作为输入变量,是否感染HIV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三个数据集的四个预测模型。使用混淆矩阵、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确率、召回率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来评估模型分类性能,并分析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结果:1)预测了2017年1-12月新疆HIV的月发病率,结果显示新疆2017年1-12月的HIV月发病率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组合模型ARIMA-GARCH修正了ARIMA模型的ARCH效应,预测精度高于单一ARIMA模型,并且能够较好的对新疆HIV月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2)506例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基线数据特征结果显示,其中男童258例(50.99%),平均年龄7.62岁,年龄分布以>5岁为主,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临床分期主要以I期,II期为主。治疗前CD4细胞个数异常率为58.89%,病毒载量异常率为51.28%。初始治疗方案以AZT+3TC+NVP/EFV为主。不同随访时间治疗情况主要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治疗后的CD4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身高、体重、HAZ和WAZ是随着治疗的时长增加而增加的;病毒载量、白细胞、总淋巴细胞和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是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而递减的;血糖,血肌酐和血尿素氮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其中治疗时长为1年时CD4细胞计数平均增长177个/μL,与治疗前相比增加了47.58%。病毒载量从治疗前的平均病毒载量106500拷贝/ml下降到治疗时长为1年时的25拷贝/m,远低于病毒载量检测的最低下限指标50拷贝/ml。不同分组特征CD4细胞计数主要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不同年龄段、不同开始ART年龄、不同基线CD4细胞计数分组、不同HAZ值分组以及不同初始治疗方案这几个分组的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细胞计数均有增加,其中年龄分组≤5岁组平均增长高于>5岁年龄组;开始ART年龄分组≤5岁组平均增长高于开始ART年龄>5岁组;治疗前后不同基线CD4细胞计数分组中CD4细胞计数≥500组在治疗后平均增长最多;初始治疗方案分组中含ABC方案组平均增长最多。不同分组特征治疗前后HAZ值主要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基线CD4细胞计数、初始治疗方案,WHO临床分期以及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这几个组的HA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AZ值均有增加,其中女童组治疗后HAZ值平均增长高于男童组;>5岁年龄组治疗后的HAZ值平均增长高于≤5岁组;WHO临床分期III/IV期组的HAZ值平均增长高于I/II期组;复方新诺明使用组HAZ值平均增长高于不使用组。不同分组特征治疗前后WAZ值主要结果显示:性别、确诊到开始ART的间隔时间、基线CD4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和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这几个分组的WA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童组治疗后WAZ值增长高于男童组;确诊到开始ART的间隔时间≤6个月组治疗后WAZ值平均增长大于>6个月组;处于WHO临床分期III/IV期组的WAZ增长高于I/II期组;复方新诺明使用组WAZ值平均增长高于不使用组。CD4细胞计数多因素GEE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免疫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是治疗时长(年)和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HAZ值和WAZ值多因素GEE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生长发育状况的关键指标是治疗时长(年)、年龄、开始ART年龄以及WHO临床分期。3)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得到了最优预测结果,对MSM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4.4821%,FSW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7.5136%,IDU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4.6375%。其次是k近邻算法,对MSM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1.5258%,对FSW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6.3083%,对IDU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90.8287%。再次是支持向量机,对三个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0182%,98.0369%和91.3571%。决策树算法是四种算法中预测结果最差的,对MSM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79.1761%,对FSW数据集的诊断准确率为87.0283%,对IDU的诊断准确率为74.3879%。随机森林模型自变量的重要性得分表明,在乌鲁木齐市三个高危人群中,年龄是识别HIV感染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第一部分研究建立的ARIMA-GARCH联合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预测新疆HIV的月发病率数据,消除样本数据序列的ARCH效应,修正了ARIMA模型的不足,也较好地保留了新疆HIV月发病率预测的数据趋势。第二部分研究建立的广义估计模型找出了影响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免疫学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危险因素,克服了其他方法对数据要求严格、无法分析多个不同时间点不同测量指标相关性的缺陷,能够较好地对新疆儿童艾滋病患者的治疗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推断。第三部分建立的高危人群HIV易感者的识别模型可以根据某些重要属性准确地识别疾病。三部分的研究均表明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疾病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筛查和诊断艾滋病,监测HIV治疗与疾病进展、识别高危人群,为艾滋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孙宏,张子宁,韩晓旭,徐俊杰,姜拥军,尚红[6](2019)在《中国HIV感染者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相关性研究我国艾滋病新流行形势下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应用研究分别荣获2008年和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文中指出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的"中国HIV感染者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相关性研究",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
范桂权,胥富波,漆俊,宋立江[7](2018)在《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HIV感染合并结核病(tuberculosis, TB)的临床特征,探索HIV感染合并TB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50例HIV感染合并TB的患者主要来源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部分来源于AIDS高发的县医院,另以分层抽样法抽取200例单一HIV感染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统计资料、胸部X线/CT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统计治疗情况、吸烟史、吸毒史、性病史、工作性质等,分析HIV感染合并TB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感染合并TB患者主要为已婚中年男性,文化程度低,多为农民。其中有吸烟史者占96.00%,静脉吸毒史者占65.71%,性病史者占32.00%,冶游史者占28.29%。TB以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为主,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者CT表现中斑片或大片实变影、累及胸膜或淋巴结、纵隔内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存在空洞的占比明显高于单纯性肺结核(P均<0.05)。350例患者中23.43%的患者痰检涂阳,其余涂阴者经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系统检测或TB-PCR检测阳性,患者对利福平耐药率为18.86%;72.00%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良好,抗结核治疗治愈者91例,完成疗程者166例,共占73.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静脉吸毒史、性病史、冶游史、近期CD4+T细胞计数均为HIV感染合并TB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HIV感染合并TB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治疗现状不乐观,其发病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静脉吸毒史、性病史、CD4+T细胞计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本地区相关的宣教工作及防艾禁毒工作,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郭燕[8](2011)在《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三类高危人群(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的研究,了解此三类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分析相应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2010年分别在规定的调查期内针对相应人群采用横断面的形式对符合标准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测。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户籍、民族、文化程度等);血清学信息(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梅毒检测情况);行为学信息(包括性行为、吸毒行为等高危行为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接受检测和行为干预服务的情况等)。结果:1.吸毒者调查结果:吸毒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009年调查对象注射毒品的比例为59.8%,2010年调查对象注射毒品比例为75.5%,两年调查都显示本市户籍的吸毒者注射毒品比例低于非本市户籍吸毒者注射毒品的比例,调查对象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个套的比例:2009年为11.4%,2010年为14.4%;最近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2009年为29.1%,2010年为21.0%。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57.0%,2010年为76.3%。2009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3.1%,梅毒感染率为4.1%;2009年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为感染HIV的保护因素,注射毒品以及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2010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8.25%,梅毒感染率为1.25%,2010年调查发现本市户籍、汉族、艾滋病知晓率高为HIV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注射毒品为其危险因素。2.暗娼调查结果:我市暗娟未婚者居多并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居多,暗娟流动性较大,2009年有72.5%的调查对象在天津工作不到一年,2010年有73.5%的调查对象在天津工作不到一年。调查对象最近一个月每次都是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为66.3%,2010年为68.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83.4%,2010年为76.7%。2009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0.1%,梅毒感染率为1.6%;2010年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0.12%,梅毒感染率为2.05%。3.男男性行为者调查结果:2009年与2010年调查发现我是MSM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两年调查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年龄中位数都为22岁,与最近六个月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为51.1%2010年为39.1%,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平均性伴数,2009年为13,2010年为1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9年为85.4%,2010年为74.8%。两年调查都发现经常去浴池、桑拿、足疗、按摩场所的调查对象HIV感染率高于不经常去此类场所的调查对象,感染梅毒的调查对象HIV感染率高于未感染梅毒的调查对象的HIV!感染率。结论:不同年份不同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均需要提高,不同调查对象感染HIV的危险行为普遍存在,不同调查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HIV感染现象,因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减少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风险,预防艾滋病经过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
杨晓莉[9](2009)在《我国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的评价及滤纸型质控品的制备》文中认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评估我国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阐明我国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发生频率、原因和流行病学意义,提出快速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方法和策略,最终为提高我国HIV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合理的检测后咨询奠定基础;为修改和完善《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HIV感染检测策略和确认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一部分我国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评价目的:通过对临床大样本的HIV抗体检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揭示HIV抗体筛查阳性、HIV抗体不确定、HIV抗体阳性发生的频率、人群特征和流行病学意义,特别是HIV抗体不确定预示HIV感染的价值;分析现行HIV检测技术规范的工作效率和遇到的问题,评价实际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来自不同人群约28万HIV抗体初筛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抗体阳性/不确定病例进行就诊原因、疾病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HIV抗体ELISA检测的S/CO值的意义及与临床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多方面研究影响HIV检测的因素。结果:1、HIV抗体阳性率和不确定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不同。HIV抗体阳性率在新兵体检人群的最低,为0.0019%,临床就诊人群居中为0.039%,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4.1%。新兵的HIV不确定发生率为0.009%低于临床就诊人群0.027%(P值<0.05)。2、HIV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检测人群中的效果不同:临床就诊人群的确认效率最低,只有48.9%,新兵人群为73.5%,吸毒人群的确认效率最高,达到了100%。3、2002-2008年HIV抗体检测效率发生了显着变化,首次筛查阳性的真阳性率由2004年的3.7%上升到2008年的13.5%,筛查的准确性提高了4倍,复检效率由2002年的100.0%,下降到2008年的61.5%,复检效益降低。4、HIV阳性病例以男性、14-60岁中青年、性传播为主,主要通过术前检查和自愿咨询被检出。其中男男性传播的比例为21.1%,已经超过血液传播的10.5%。5、HIV不确定病例出现在11种疾病人群中,其中肝移植患者、骨折病人、皮肤疾病患者HIV不确定的发生率显着高于体检人群(P<0.05);孕妇和老年人(61岁以上)并不会增加HIV抗体不确定的发生;90%HIV不确定病例的S/CO值低于6.0。6、骨科、肿瘤科、肛肠科和皮肤科的HIV抗体检测高本底的发生率高于体检人群(P<0.05),高肝功能、高胆红素、高C反应蛋白、ASO阳性等因素没有增加HIV抗体筛查的非特异反应,但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和HLA抗体的存在可能会增加HIV检测的非特异反应。结论: 1、HIV感染率在不同的人群中不同。2、我国现行HIV检测策略的不同检测步骤的作用和效果发生了显着变化,随着HIV抗体首次检测的准确性的提高,复检效率下降,现行的HIV检测策略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3、现行的HIV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不同,HIV高危人群的检测效率显着高于一般人群,可以考虑对特定的人群取消复检以降低检测成本和简化操作步骤。4、可根据S/CO值进行人群HIV感染危险度的区分,以此制定不同的检测策略。5、可以通过缩短随访时间或辅助检测病毒载量进行HIV抗体不确定的鉴别诊断。第二部分HIV不确定标本的鉴别诊断研究目的:阐明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比较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病毒载量(VL)和HIV-1Pp24抗原检测三种实验方法对HIV不确定标本的鉴别效果以及早期感染诊断方面的效率,明确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非特异性发生率。方法:以武警部队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2003-2008年确认的56名HIV抗体不确定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1人进行随访,共获得92份血清标本。对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 RNA病毒载量和HIV-1P24抗原检测,以随访的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结果:31例HIV不确定病例有4例发生HIV抗体血清学阳转,27例条带无进展。56份标本呈现有14种不确定的WB条带模式;p24、gp160以及gp160+p24是最常见模式,其余散在分布;只有gp160+p24发生HIV抗体血清学阳转,阳转率为26.7%。31例随访病例的首次检测结果显示WB的非特异反应率87.1%,LIA的非特异反应率为3.2%,HIV-1p24抗原的漏检率为9.2%,而HIV RNA病毒载量检测表现出100%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论:病毒载量(VL)可以有效地鉴别HIV抗体不确定,并能对HIV抗体处于不确定的早期感染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增加病毒载量(VL)的检测可以缩短早期感染标本的诊断周期,也可以联合抗体检测建立HIV早期感染的诊断标准。多数HIV不确定结果为非特异反应,只有gp160+p24发生HIV抗体血清学阳转,应该加强对这些病例的随访。第三部分滤纸型HIV抗体质控品的制备和应用目的:制备滤纸型质控品(filter-type control, FTC)替代常规的液态型血浆质控品,用于武警系统HIV抗体初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方法:混合不同来源的HIV强阳性标本,获得5份质控品原液。制备10μl体系的液态型质控品和滤纸型质控品,比较两种质控品的ELISA检测OD值的一致性;分别对滤纸型质控品的稳定性、洗脱液的洗脱效果和运输储存条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液态型质控品和滤纸型质控品ELISA检测OD值的相关性很好(r=0.99);5种洗脱液(正常人血清、生理盐水、PBS、PBS-TW、样品稀释液)均可以用于滤纸型质控品的洗脱,结果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滤纸型质控品在室温(15~30℃)和冷藏(2-8℃)下能稳定1年、37℃水浴和37℃恒温箱中可以稳定14天,湿度是影响滤纸型质控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滤纸型质控品在连续3年在57家网络实验室的实际使用中效果较好。结论:滤纸型HIV质控品具有制备方便、储存条件简单、稳定性好、生物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以用于HIV初筛实验室的相关质量控制活动。
董笑月[10](2008)在《天津市2006年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报告及艾滋病、梅毒流行趋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疾病的动态资料,对吸毒者、女性商业性工作者和性病门诊就诊者三类艾滋病主要高危人群的监测,摸清其HIV和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掌握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形势和特点,旨在为政府制定适和此类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分析2000-2006年天津市艾滋病梅毒流行状况,对2007-2009年梅毒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性探讨,为卫生部门控制艾滋病、梅毒流行及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内容及方法:2006年采用场所现场问卷同时采集监测对象静脉血标本监测戒毒所的戒毒人员449人、收教所收教的女性商业性工作者449人、及在42家性病门诊的首次就诊者8826人。HIV和梅毒检测试剂由天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HIV初筛采用两次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初筛阳性者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WB确认检测。梅毒检测采用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card,RPR)和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检测,方法参照《性病实验室操作规程》和试剂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依据2000-2006年艾滋病梅毒疫情监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Yt=[x(1)-u/a]e-a(t-1)+u/a来预测天津市未来的艾滋病及梅毒的流行趋势。资料应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者HIV感染率为2.00%,梅毒感染率为2.44%,66.36%的人注射毒品,有16.48%的人有性乱行为,注射毒品者中21.14%的人共用注射器。女性商业性工作者HIV感染率为0.45%,51.00%的人从不使用或有时使用安全套。性病门诊就诊者中HIV感染率为0.24%,性病感染率为43.27%,55.90%的人有非婚性伴。2007-2009年艾滋病、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模型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4.23%和4.167%,精度均为优(c=0.17,P=1)。结论:传播蔓延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在我市广泛存在,其中为数不少的人存在高危行为;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性病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女性吸毒者的比例较高,且女性商业性工作者中的吸毒者存在提示我们更要注意“双重危险”;同时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这类“桥梁人群”的危险应提高警惕。经过灰色系统GM(1,1)预测,天津市未来三年艾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将持续上升趋势;高危人群存在感染HIV诸多危险因素,应加大综合干预力度。
二、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临床实验室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临床实验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HCV核酸定量检测方法学评价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选择 |
2.2 HCV核酸定量检测 |
2.3 HCV核酸商业血清盘的构建 |
2.4 HCV核酸实验室血清盘的构建 |
2.5 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方法学评价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检测试剂盒的性能参数 |
3.2 不同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 |
3.3 检测人员能力验证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HCV核酸定量检测策略研究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抗-HCV检测 |
2.2 HCV RNA定量检测 |
2.3 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及评价指标 |
2.4 检测策略验证及成本效益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现场样本背景信息 |
3.2 HCV感染情况 |
3.3 不同检测策略验证结果 |
3.4 不同检测策略成本效益分析 |
3.5 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 |
3.5.1 丙型肝炎病毒载量分布 |
3.5.2 ROC曲线判断诊断阈值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
附录2: 已发文章 |
致谢 |
(2)云南地区艾滋病患者中预存耐药基因流行特征及HIV-1新重组型的命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艾滋病病毒(HIV)与艾滋病(AIDS) |
1.1.1 HIV的起源 |
1.1.2 HIV与艾滋病(AIDS) |
1.1.3 HIV病毒学特征及其基因组结构 |
1.1.4 HIV病毒的复制 |
1.2 HIV的感染与流行 |
1.2.1 HIV的感染 |
1.2.2 HIV在全球,中国及云南的流行情况 |
1.3 HIV-1 的耐药与耐药检测 |
1.3.1 HIV-1 的临床治疗 |
1.3.2 HIV-1 的临床药物 |
1.3.3 HIV-1 的耐药相关突变 |
1.3.4 HIV-1 的预存耐药 |
1.3.5 HIV-1 的耐药性检测 |
1.4 HIV-1 的基因型与重组 |
1.4.1 HIV-1 的基因型 |
1.4.2 HIV-1 的重组及其流行 |
1.5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HIV-1 的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和意义 |
1.7 本论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云南地区2017-2020 年预存耐药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对象和材料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2.4 实验数据分析 |
2.3 实验方法 |
2.3.1 引物设计和合成 |
2.3.2 病毒RNA的提取 |
2.3.3 HIV-1 样本的pol区(1.2kb)进行巢式扩增 |
2.3.4 PCR扩增结果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2.3.5 样本纯化及送测序 |
2.3.6 双峰样品TA克隆 |
2.3.7 耐药位点分析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2017-2020 年未经治疗的 HIV-1 感染患者人口学特征 |
2.4.2 1411 例未经治疗的 HIV-1 患者的 PR、RT 区扩增 |
2.4.3 1411 例未治疗的 HIV-1 患者中高度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及其耐药性 |
2.4.4 2017-2020 年未经治疗的 HIV-1患者的非高度耐药相关突变及其耐药性 |
2.5 讨论 |
2.6 结论 |
第三章 云南地区2017-2020 年HIV-1耐药相关突变与基因型流行关系 |
3.1 引言 |
3.2 实验对象及材料 |
3.2.1 实验对象 |
3.2.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2017-2020 年总体HIV-1 基因型分子流行特征 |
3.4.2 2017-2020 年间基因型流行变化 |
3.4.3 高度耐药相关突变和基因型流行关系 |
3.4.4 非高度耐药相关突变和基因型流行关系 |
3.5 讨论 |
3.6 结论 |
第四章 云南地区新的HIV-1 重组型的发现和命名 |
4.1 引言 |
4.2 实验对象及材料 |
4.2.1 实验对象 |
4.2.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引物设计和合成 |
4.3.2 病毒RNA的提取 |
4.3.3 进行巢式PCR扩增 |
4.3.4 PCR扩增结果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4.3.5 样本纯化及送测序 |
4.3.6 双峰样品TA克隆 |
4.3.7 基因型重组分析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HIV-1 2.6kb(gag-pol区)序列分析结果 |
4.4.2 全长样品扩增结果 |
4.4.3 CRF110_BC重组的结果分析 |
4.4.4 CRF118_BC重组的结果分析 |
4.4.5 一组新的B和C重组的结果分析 |
4.5 讨论 |
4.6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3)广州市MSM人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鼻腔定植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与现场 |
2.2.1 MSM定义 |
2.2.2 研究人群来源 |
2.2.3 样本量计算 |
2.3 问卷调查 |
2.4 鼻拭子样本采集 |
2.5 菌株分离 |
2.6 分子生物学实验 |
2.6.1 菌株DNA的提取 |
2.6.2 PCR扩增DNA和基因检测 |
2.7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
2.8 菌株的鉴定 |
2.9 统计分析 |
2.10 质量控制 |
2.10.1 问卷设计阶段 |
2.10.2 现场调查和采样阶段 |
2.10.3 实验室检测阶段 |
2.10.4 数据整理分析阶段 |
第三章 结果 |
3.1 MSM基本特征 |
3.2 MSM人群CONS鼻腔定植情况 |
3.2.1 CoNS和 MRCoNS鼻腔定植率 |
3.2.2 CoNS鼻腔定植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3 MRCoNS鼻腔定植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
3.3.1 CoNS和MRCoNS菌株耐药特征 |
3.3.2 CoNS各亚型耐药特征 |
3.3.3 CoNS菌株多重耐药分析 |
3.4 CoNS菌株基因携带情况 |
3.4.1 CoNS毒素和耐药基因携带情特征 |
3.4.2 MDRCoNS毒素和耐药基因携带特征 |
3.4.3 CoNS与 MRCoNS菌株耐药基因与耐药率的关系 |
3.4.4 耐抗菌药物种类和耐药基因数的对应分析 |
3.5 SCCmec型别 |
3.5.1 MRCoNS菌株SCCmec型别分布 |
3.5.2 不同SCCmec型别与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比较 |
3.5.3 不同SCCmec型别与基因携带情况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MSM人群CoNS和MRCoNS鼻腔定植情况 |
4.2 MSM人群CoNS和MRCoNS鼻腔定植的影响因素 |
4.3 MSM人群鼻腔CoNS和MRCoNS的耐药特征 |
4.4 MSM人群鼻腔CoNS和MRCoNS的分子特征 |
4.4.1 CoNS菌株毒素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 |
4.4.2 MRCoNS菌株SCCmec型别 |
4.5 局限与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社区人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糖尿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调查内容 |
3.3 调查方法 |
3.4 数据分析 |
3.5 质量控制 |
3.6 伦理学问题 |
4 结果 |
4.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4.2 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的行为生活因素暴露情况 |
4.3 既往疾病史 |
4.4 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患病情况 |
4.5 糖尿病患病和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讨论 |
6 局限与创新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抗病毒治疗者糖尿病患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时序数据挖掘ARIMA-GARCH模型在新疆HIV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
1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纵向数据挖掘GEE模型在新疆儿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 |
1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横截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型在乌鲁木齐三大高危人群HIV感染预测中的应用 |
1 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6)中国HIV感染者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相关性研究我国艾滋病新流行形势下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应用研究分别荣获2008年和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
2 我国HIV毒株的传播规律和病毒生物学特性 |
3 我国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相关的免疫学特征研究 |
3.1 首次筛选出一组在HIV感染早期预测疾病进展的microRNA分子标志物 |
3.2 揭示了我国HIV感染疾病进展相关免疫学特征, 为免疫干预提供了靶点 |
4 我国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 |
4.1 发现我国现行的群体化HIV抗病毒治疗及监测模式产生的耐药特点, 建立了相应的监测和治疗策略 |
4.2 发现我国HIV合并HBV、HCV感染率高、治疗效果差, 提出了将肝炎治疗整合至艾滋病治疗中的防治策略 |
(7)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资料收集 |
1.3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HIV感染合并TB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 |
2.2 HIV感染合并TB患者民族、婚姻、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 |
2.4 HIV感染合并TB患者临床表现 |
2.5 HIV感染合并TB患者影像学表现 |
2.6 HIV感染合并TB患者痰菌及耐药情况 |
2.7 HIV感染合并TB患者治疗情况 |
2.8 HIV感染合并TB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8)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1 吸毒者调查方法 |
1.2 暗娟调查方法 |
1.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方法 |
2 结果 |
2.1 吸毒者调查结果 |
2.2 暗娼调查结果 |
2.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结果 |
2.4 三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HIV/梅毒感染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吸毒者调查 |
3.2 暗娼调查 |
3.3 男男性行为者调查 |
3.4 不同人群调查情况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的评价及滤纸型质控品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我国现行HIV 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评价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HIV 不确定标本的鉴别诊断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滤纸型HIV 抗体质控品的制备和应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天津市2006年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报告及艾滋病、梅毒流行趋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采样方法 |
1.3 样本量 |
1.4 检测方法 |
结果 |
2.1 2006年三类高危人群的监测基本情况 |
2.2 2006年监测的三类高危人群高危险因素 |
2.3 灰色系统GM(1,1)预测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
天津市艾滋病疫情监测工作发展与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临床实验室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D]. 徐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云南地区艾滋病患者中预存耐药基因流行特征及HIV-1新重组型的命名[D]. 高庆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3]广州市MSM人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鼻腔定植特征研究[D]. 何穗平.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4]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糖尿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新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数据挖掘技术在新疆艾滋病预测与控制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 唐丹丹.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中国HIV感染者病毒生物学特性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相关性研究我国艾滋病新流行形势下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应用研究分别荣获2008年和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J]. 孙宏,张子宁,韩晓旭,徐俊杰,姜拥军,尚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07)
- [7]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范桂权,胥富波,漆俊,宋立江. 传染病信息, 2018(06)
- [8]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D]. 郭燕.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9]我国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的评价及滤纸型质控品的制备[D]. 杨晓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9(10)
- [10]天津市2006年艾滋病高危人群监测报告及艾滋病、梅毒流行趋势预测[D]. 董笑月. 天津医科大学,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