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是否开始自我改造?

信托行业是否开始自我改造?

一、信托业开始脱胎换骨?(论文文献综述)

连平,王运金,邓志超[1](2021)在《加入WTO二十年:金融业如何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加入WTO二十年来,依靠"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发展"的指导方针,在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一个金融弱势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大国,并稳步向金融强国迈进。中国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入WTO二十年来,作为中国主要融资方式的间接融资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信贷持续大幅扩张,有效地支持了经济高速增长。

熊俊[2](2010)在《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文中指出信托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灵活自由的财产管理方式,历经数个世纪的演变与传播,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横跨不同法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世界性制度。追根溯源,信托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迄今已逾百年,但其间可谓是起起伏伏、时有时无,“舶来品”始终难以“本土化”,直至1978年,信托业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之下恢复发展,并尝试性的踏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但令人遗憾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信托业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渐行渐远,最终沦为乱业经营的“金融杂货铺”,并时常弱化和冲击着国家宏观调控,由此招致了三番五次的行业性清理整顿,加之呈现出来的“边缘化”弱势状况,社会各界对信托业逐步产生了“中国信托业是金融界的‘坏孩子’吗?”、“中国到底需不需信托业?”、“中国信托业路在何方?”三大疑问,久而久之成为严重困扰和制约信托业稳健规范发展的全局重大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在将信托业视为一个复杂有机制度系统的基础上,从其三大子系统即制度变迁系统、制度实施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从发,全面系统、深入细致一一剖析了上述信托业三大基本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尝试着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将矛盾各个击破,对我国信托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经由分析,本文认为:其一,把信托业展业不佳的所有罪责归因于其自身,有失客观公正,必须要为其正名,方能以正视听,同时要通过市场化最大限度的消除路径依赖性,助其与制度环境动态相容,加快制度内生进程;其二,信托业功能定位与监管模式不匹配是导致信托业存在与否隐忧的制度根源之一,我国不仅需要信托业,更需要进一步将其做优做强做大,搭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与“功能监管”相称的基本框架,这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三,信托业要以信托制度及其法理的比较优势和特许价值为基点,通过公募、私募、资产管理以及其他方式途径对业务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的不同选择金融控股集团、银信联盟等组织模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白斌[3](2010)在《基于SFA和RFA的信托公司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作为经济领域中唯一可以同时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的信托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并列称为金融领域的四大支柱。因此,本文首先研究我国信托公司的效率问题,并实证分析了影响信托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对深化我国信托公司的改革、提升信托公司效率和盈利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信托公司效率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分析比较了测度信托公司效率的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还给出了信托公司效率测度的函数形式。又以2006~2008年,全国44家信托公司为样本,选取注册资本金、人数、资产总额为投入变量,收入和净利润为产出变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信托公司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年至2008年,我国信托公司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急需通过优化投入产出结构和公司规模来提高效率;而成本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信托公司的成本与产出比较好。其次,又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法对我国信托公司的利润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信托公司的利润效率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信托公司近年来过分追求信托规模,而降低信托报酬率有关。此外,从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对信托公司利润效率的影响来看,由我国500强或金融企业控股的信托公司的利润效率则较高。可见股东背景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影响信托公司效率的宏观因素、行业因素、微观因素等三大方面,对信托公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以盈利能力的指标净利润作为因变量,分别选取反映信托规模、创新程度、稳定性、资产配置以及公司治理等变量作为自变量,用随机森林RFA算法计算了各自变量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它们对于盈利能力的相对影响。指出目前影响我国信托公司净利润的主要因素是规模和稳定性;而资产配置、创新程度和公司治理对于效率的影响不大。文章最后从宏观、行业和微观三个层面给出了提升我国信托业效率的建议。

宋玮[4](2008)在《中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信托”,顾名思义就是信任委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一种代人理财的财产管理制度。由于信托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的独特的法律构造,即独到的财产隔离功能,因此在运作上极富弹性活性且深具社会及经济优化功能。在英美法系国家,信托已成为财产管理的主流方式并被广泛利用。信托作为经济领域中惟一可以同时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开展利国利民投融资业务的行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并列成为金融领域的四大支柱,拥有资产管理、投资、融资、代理等诸多的独特功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金融制度中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对资产的选择和运用会越来越多样化,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更需有专业人才、专门机构代理其财、代办其事,从而使金融信托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信托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在此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信托业的发展,并从中充分认识信托的独特价值、正确运用信托的配置效能,进而提升信托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时间与行业水平同信托业发达国家相比起步很晚、差距较大,且又经过多次治理整顿,由此导致当前的信托业依旧存在较多的瓶颈性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约了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其瓶颈在哪里?本文立足于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变迁、西方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经验的考察和比较,分析我国信托业在过去的20多年发展中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总结以及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如何才能让信托的职能在金融领域得以发挥,早日步入一跳快速稳健、持续发展的坦途。

王丽[5](2007)在《海南信托业兴衰的启示 ——从海南信托业的破产谈信托的风险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和前沿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信托业是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托公司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和控制,是我国信托公司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目前我国信托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如制度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不适应信托公司的快速发展,也难以使其发挥应有的规避风险的作用。因此,将信托业的风险管理问题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由海南信托业的破产引出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对海南信托业进行深入剖析,对其破产原因进行研究,确立了信托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阐述了我国信托公司风险管理应该采取的制度设计措施和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海南信托业破产的根本原因,为信托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行动指南;另一方面,为监管层加强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提供了参考模式。在微观层面上,有助于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体能力的提高;在宏观层面上,可以弥补我国信托行业风险管理理论方面的不足,为促进我国信托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指引。

王岚,刘瑞波[6](2005)在《我国金融信托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文中认为自1979年恢复金融信托业务以来,我国金融信托业经历了五次大的治理整顿。随着“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和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成立,金融信托业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时期。从行业发展的实践与规律来看,为避免金融信托业重复走入“发展——整顿——再发展——再整顿”的怪圈,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之观念。实现金融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认识并发挥行业的独特比较优势,确立科学的市场功能定位,创造适应经济发展的信托市场与有效的信托产品供给,以及建立完善的分层次法规体系。

颜朝晖[7](2005)在《信托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信托制度自1979年恢复以来,信托业经历了数次的清理整顿,但仍未找到比较现实的出路,而在信托理念方面又存在颇多的混淆与争议,这就给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已经有数十家经整顿后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踏上了新的征途,但我国信托业何去何从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变数。本文试图从社会、经济、历史等诸多角度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信托业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从中探索些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期为我国发展中的信托业提供些参考与借鉴。本文结合了上述诸国的具体国情对各国信托业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各国的信托法律制度、信托监管体系、信托机构治理模式及信托业务也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还依据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了国际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深入研究了我国信托业产生与发展及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托业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完善信托法律体系是信托业发展的前提;提出了我国信托业现阶段应确立以法人信托为主,其他形式信托为辅的发展模式。本文同时阐述了信托业不是“信托投资公司”的集合,也不是“信托投资公司”所经营业务的集合的独特的观点;还依据国际信托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不同形式的信托业务可以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兼营的思路。

温雅丽[8](2005)在《从信托制度的历史演进看我国信托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作为一种财产转移与管理制度,信托在真正意义上源起于英国衡平法,后经美国的发展与创新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20 世纪初为大陆法系的日、韩等国继受。时至今日,信托因其独特的法律设计、极高的灵活性和强大的金融理财功能而正日益走向世界。信托业在英、美、日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直拥有极高的行业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但在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且由于功能错位、体制缺陷、经营管理涣散、业务庞杂和监管乏力等原因,虽经过多次整顿,但在信托业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如何发展我国的信托业既要立足于当前国内对信托业务实际需求的国情,还需借鉴国外一些信托业较为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务发展经验。从当前世界信托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各个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国民信托观念、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差异,各国信托业各具特色,其中英国、美国、日本的信托业最具代表性。正因为信托制度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法律渊源,所以对信托制度的研究只能是历史性的而不是纯学术性的。本文就是以回顾信托制度在英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美国、日本等国的继受和创新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把握信托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全面分析了这些国家信托业的特点及发展因素,继而对我国现阶段信托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信托业的建设性对策。本文围绕着信托业的历史脉络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旨在揭示信托的基本涵义。首先探寻了信托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将信托基本定义为:委托人将财产权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依信托契约(口头或书面)的约定,为受益人或特定目的而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关系。其包含四个特征: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责任的有限性和信托管理的连续性。其后又对信托的基本分类做了介绍,分析了信托的法律性质,指出,尽管英美法和大陆法的所有权观念不同,但信托“分割信托财产所有权的管理属性与利益属性”的本质并没有实质区别,提出应打破现有民法传统构架的思维定势,用开放的观点来正确认识信托的法律性质,并建议运用特别法形式明确信托构造的权利义务关系。最后阐 2<WP=5>述了信托扩张自由与提升效率的价值理念。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信托制度的历史演进,旨在揭示社会制度变迁与生活的需要是如何影响到信托的产生以及信托法制建设的。本章共分两个部分。首先对信托法的起源国家——英国的信托制度进行了历史回顾,从中世纪的用益制度到衡平法院的介入承认信托再到《1535 年用益法》的颁布以及 1635 年的萨班奇诉达斯顿案结论的确立标志着现代信托制度最终确立,其后又对英国信托业的发展特点作了简单概括。在第二部分里本文又介绍了西方其他主要国家对信托法的继受与扩张。美国首先引进信托法,并对之加以改进和创新,自 20 世纪以来,以日、韩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对具有英美法传统的信托制度进行改造使之与“一元所有权”观念的民法传统相协调,成功实现了信托制度本土化,为我国移植信托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三章重点探讨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和问题。首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信托制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单介绍,其间信托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先天不足,畸形发展”,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大起大落。随后分析了我国信托业现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指出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中国发展信托业的必要性。中国信托业一直在整顿中寻找生存之路,在信托业恢复至今的 20 多年里,经历了五次大的整顿。由于功能定位不准确、业务范围不明确、信托立法滞后、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等问题,我国信托业没有按照信托属性确立起应有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结果信托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第四章专门探讨信托制度历史演变对我国继受信托制度的启示和我国相应的对策。通过前面对信托基本涵义与结构的论述,信托制度在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与继受的回顾,以及结合对我国信托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的思考,主要阐述了我国在借鉴、吸收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与固有的法律传统和国情相协调以使信托制度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信托业的发展提出了五条建议:完善信托法律体系、提高信托行业的信誉度、对信托业发展做出制度安排、创新品种开拓业务、建立完善信托监管制度。

吴江[9](2004)在《论中国信托业的规范发展》文中提出信托业务源于英国,由于其特殊的制度功能迅速被其它国家引进并得到壮大,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素有“金融百货公司”的美誉。而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定时期的产物,于1979年10月恢复成立,在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从成立之日就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发展与整顿如影随形。经过五次不同规模的信托业整顿,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无论在企业制度,还是在业务内容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现阶段,对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当前信托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促进信托业发展的措施,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信托基础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托业务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信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分析总结制约中国信托业稳步发展的因素,指出规范发展才是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从信托业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和信托业所需要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业务创新、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分析其规范的途径和发展的措施。

张徐乐[10](2004)在《上海私营金融业研究(1949—1952)》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上海私营金融业为研究对象,分上下编叙述从1949年上海解放到1952年年底期间私营金融业的历史演变过程和主要运作状况。在这一时期内,私营金融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新政府的整饬和市场选择,私营金融业与旧中国国家资本金融机构的关系被割断,资力得到恢复,业务方向发生了转变,经营方式也由个体的分散经营逐步走向联合放款、联合经营与联合管理,由单一的业务合作实行多项业务合作;并且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引导下,由个别银行的公私合营发展到若干个公私合营集团,最终实现了金融业统一的公私合营,私营金融业完成了组织、业务、人事与财务的大合并,私营金融业与国家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整合。与此同时,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了从无序到规范、旧的金融体制向新的金融体制的转型。随着时局的稳定、工商经济的恢复、社会生活的展开,这一时期私营金融业所需大量营运资金和各类市场业务,来自工业、商贸、农业、合作事业、社会公用事业、文教事业、政府机关、各种机构团体、社会大众等;同时金融业又为工商经济和其他客户提供了存款、放款、汇兑等基本的信用服务,这就是该时期上海私营金融业的基本地位和作用。这种历史地位和作用,通过该时期私营金融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同业组织沿革,得以进一步的体现。私营金融业对于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及其具体实施,既有被动的适应,也有交涉和积极主动的应对。私营金融业还在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抗美援朝等运动中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热情,并且在整体上通过了有关政治运动的考验。这一时期政府针对金融业的特定的制度安排以及有关私营金融业的基本政策,在本质上和总体上促成了私营金融业经营方向的转变和基本业务的开展。

二、信托业开始脱胎换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托业开始脱胎换骨?(论文提纲范文)

(1)加入WTO二十年:金融业如何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持续深化
    ● 银行业“脱胎换骨”,以制度改革推动行业发展
    ● 证券业“风云际会”,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 信托业“涅盘重生”,由“重规模”转向“重质量”
    ● 保险业“柳暗花明”,资金入市助力经济发展
三大经验,指引金融业未来发展
    ●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金融业发展动力源于实体经济,未来金融业发展必将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坚持引资引制引智并重,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双向开放,助力中国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金融业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与机制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金融业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整体提升,未来仍需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2)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标
    1.3 研究现状与水平综述
        1.3.1 国外信托业研究评述
        1.3.2 国内信托业研究评述
        1.3.3 一个总结性评述
    1.4 研究的逻辑思路
    1.5 研究的方法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7 主要创新与不足
        1.7.1 创新之处
        1.7.2 不足之处
第2章 研究对象、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研究对象概述
        2.1.1 信托概念及其内涵
        2.1.2 信托理念:基于信托起源的考究
        2.1.3 信托关系的基本要素
        2.1.4 关于信托法理的一个小结
        2.1.5 若干重要的概念与关系
    2.2 主要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2.2.1 制度概念阐述
        2.2.2 制度功能剖析
        2.2.3 新制度经济学评介
    2.3 分析框架概述
        2.3.1 “制度—行为—效率”分析范式及其不足
        2.3.2 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3章 信托业制度系统总论
    3.1 信托业制度系统概述
        3.1.1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概念
        3.1.2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解构
        3.1.3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特点
    3.2 信托业制度系统内外激励约束分析
        3.2.1 外在激励约束:制度环境阐述
        3.2.2 内在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阐述
        3.2.3 一个小结:制度相容性要义
    3.3 中国信托业发展困境:基于广信事件的制度系统论分析
        3.3.1 广信事件之始末
        3.3.2 制度视角之解析
        3.3.3 评述与讨论
    3.4 信托业制度系统优化初探
        3.4.1 信托业制度系统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3.4.2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结构分析
        3.4.3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协同度分析
        3.4.4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组织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托业制度变迁系统:制度预设与路径依赖分析
    4.1 信托业演变之路及其预设性分析
        4.1.1 信托业恢复发展的背景与动因
        4.1.2 信托业演变历史进程剖析
        4.1.3 信托业制度预设性探究
        4.1.4 信托业制度变迁效率评价
    4.2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4.2.1 基于政府效用函数的信托业制度变迁分析
        4.2.2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前提与过程
        4.2.3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供需与非均衡
    4.3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进一步分析: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4.3.1 交易费用的一般性描述
        4.3.2 交易费用的性质及成因
        4.3.3 信托业新旧制度安排的交易费用:一个模型分析
    4.4 信托业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其突破
        4.4.1 路径依赖诠释
        4.4.2 信托业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分析
        4.4.3 突破信托业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若干思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功能定位与监管模式分析
    5.1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两大内核的初步解析
        5.1.1 内核之一:信托业功能定位
        5.1.2 内核之二:信托业监管模式
        5.1.3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反馈效应分析
        5.1.4 一个初步认识
    5.2 进一步的思考:对信托业功能定位的再分析
        5.2.1 信托制度的本质与特性:契约分析视角
        5.2.2 信托业功能分析
        5.2.3 信托业定位分析
        5.2.4 信托业功能定位的契合与演进: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5.3 进一步的思考:对信托业监管模式的再分析
        5.3.1 信托业监管特殊性:基于信托价值取向的分析
        5.3.2 信托业监管模式优化之一:再造微观基础
        5.3.3 信托业监管模式优化之二:重塑宏观框架
        5.3.4 信托业监管模式优化路径分析
    5.4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效率改进:引入非正式制度的分析
        5.4.1 非正式制度阐释
        5.4.2 非正式制度对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的影响
        5.4.3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效率改进之思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托业制度创新系统:路径导向与模式选择分析
    6.1 国际信托业演变路径探析
        6.1.1 始发之地:英国
        6.1.2 后起之秀:美国
        6.1.3 继受之范:日本
        6.1.4 国际信托业演变趋势展望
        6.1.5 若干思考与启示
    6.2 中国信托业发展模式选择基础:实证分析
        6.2.1 整体发展态势透视
        6.2.2 业务模式分析
        6.2.3 组织模式分析:基于信托公司分类的视角
    6.3 中国信托业发展模式选择研判
        6.3.1 信托业的展业阶段性:一个总体认识
        6.3.2 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分析
        6.3.3 组织模式演进路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
    7.1 主要研究结论:对中国信托业三大基本问题的再回答
        7.1.1 中国信托业是金融界的“坏孩子”吗?
        7.1.2 中国到底需不需要信托业?
        7.1.3 中国信托业路在何方?
    7.2 主要对策建议
        7.2.1 加快信托业非路径依赖下的制度内生进程
        7.2.2 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托新政”及其制度体系
        7.2.3 积极探索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框架
        7.2.4 大力培育和普及信托非正式制度
        7.2.5 促进与优化信托业资源的整合和配置
        7.2.6 推进广度与深度并举的信托创新
    7.3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SFA和RFA的信托公司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信托理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金融机构效率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创新
第二章 信托公司效率的基本理论
    2.1 信托的基本理论
        2.1.1 信托的特点
        2.1.2 信托的职能
    2.2 效率的基本理论
        2.2.1 效率的概念
        2.2.2 效率的评估
    2.3 信托公司效率的内涵及分类
        2.3.1 信托公司效率的内涵
        2.3.2 信托公司效率的分类
    2.4 信托公司效率测度的前沿分析法
        2.4.1 信托公司效率测度的非参数方法
        2.4.2 信托公司效率测度的参数方法
        2.4.3 信托公司效率测度方法的比较
    2.5 信托公司效率测度的函数形式
第三章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信托公司效率测度
    3.1 样本选择与投入产出的定义
        3.1.1 样本选择
        3.1.2 投入产出的定义
    3.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信托公司效率实证
        3.2.1 技术效率的测度
        3.2.2 规模效率的测度
        3.2.3 成本效率的测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参数方法的信托公司效率测度
    4.1 基于参数法的信托公司成本效率模型
        4.1.1 成本函数
        4.1.2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
    4.2 基于SFA方法的信托公司效率实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信托公司发展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5.1 影响信托公司发展的宏观因素
        5.1.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5.1.2 社会信用环境
    5.2 影响信托发展的行业因素
        5.2.1 金融结构
        5.2.2 金融创新
        5.2.3 金融监管
        5.2.4 市场竞争
    5.3 影响信托发展的微观因素
        5.3.1 产权制度
        5.3.2 资产质量
        5.3.3 信托公司资产规模
        5.3.4 人力资源管理及质量
第六章 中国信托公司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6.1 影响因素及算法
        6.1.1 影响因素
        6.1.2 随机森林算法
    6.2 实证研究
        6.2.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2.2 相对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信托公司今后发展的建议
        7.1.1 宏观层面改进的建议
        7.1.2 行业层面的改进建议
        7.1.3 微观层面的改进建议
    7.2 本文小结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中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的方法
2 信托的产生及其作用
    2.1 信托的产生
        2.1.1 信托的概念及信托的本质
        2.1.2 信托的起源
    2.2 信托的职能和作用
        2.2.1 信托的职能
        2.2.2 信托的作用
3 我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
    3.1 中国近代信托业的发展
        3.1.1 中国近代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近代信托业的特点
    3.2 中国现代信托业的发展
        3.2.1 建国初期的信托业
        3.2.2 改革开放后信托业的恢复和发展
4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剖析
    4.1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态势
        4.1.1 信托产品和规模继续攀升
        4.1.2 信托业服务对象和财产管理方式的转变
        4.1.3 信托公司股权并购迭起
        4.1.4 信托业面临爆发式的增长机遇
    4.2 我国信托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4.2.1 税负问题亟待解决
        4.2.2 法规相对滞后,监管过分严厉
        4.2.3 国民对信托的观念和认识淡薄
        4.2.4 信托公司基本赢利模式尚需培育
5 主要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启示
    5.1 英国信托业的发展
        5.1.1 信托业在英国的发展概述
        5.1.2 英国金融信托业务
        5.1.3 英国金融信托的特点
    5.2 美国信托业的发展
        5.2.1 现代信托制度基础的奠定
        5.2.2 业务创新及政府的作用
        5.2.3 美国金融信托业务
        5.2.4 美国信托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3 日本信托业的发展
        5.3.1 日本信托制度的植入与信托业发展
        5.3.2 日本信托业的发展特色
    5.4 西方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6 我国信托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6.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6.1.1 放宽信托机构的政策约束,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6.1.2 完善与信托业发展相关的配套制度
        6.1.3 落实好《物权法》是信托业发展的根本制度保证
    6.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监管力度
        6.2.1 治理结构创新模式的构建
        6.2.2 全面完善信托公司内控制度
        6.2.3 积极推进信托业监管体制改革
    6.3 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
    6.4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6.4.1 要加强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
        6.4.2 要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5)海南信托业兴衰的启示 ——从海南信托业的破产谈信托的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信托公司及其风险管理概述
    2.1 信托
        2.1.1 信托的概念
        2.1.2 信托的特点
    2.2 信托机构
        2.2.1 信托公司的业务及主要职能
        2.2.2 信托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动因
        2.2.3 信托公司的风险种类
3 海南信托业的兴衰史
    3.1 海南信托业的发展过程
    3.2 海南华银信托
    3.3 海南赛格信托
4 海南信托业衰败原因分析
    4.1 海南信托公司内部控制
        4.1.1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监督制约机制缺乏
        4.1.2 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不强
        4.1.3 风险管理制度欠缺
        4.1.4 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4.2 风险的外部监管失灵
        4.2.1 法律长期空白
        4.2.2 监管政策多变
        4.2.3 监管政策不到位
        4.2.4 监管组织体系设置欠妥
        4.2.5 监管出现抑制效应
5 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建议
    5.1 信托机构风险的内部控制
        5.1.1 风险内控管理的原则和理念
        5.1.2 风险内控管理的现状
        5.1.3 风险内控管理的对策
    5.2 信托机构风险的外部监管
        5.2.1 风险监管的现状
        5.2.2 风险监管的对策
6 结论
    6.1 研究小结
    6.2 本文创新及不足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7)信托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着作权使用声明
摘 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信托比较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的特色
    四、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信托业的国际比较
    一、信托业产生与发展的国际比较
    二、信托业法律制度、监管体系及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三、信托业务的国际比较
第二章 国际信托业的发展趋势与我国信托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二、国际信托业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信托业的历史及现状
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一、我国信托业发展中的潜在机会与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我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信托业的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后 记

(8)从信托制度的历史演进看我国信托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 1 章 信托制度概述
    1.1 信托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1.1.1 概念
        1.1.2 法律特征
    1.2 信托的基本类型
        1.2.1 法定信托与推定信托
        1.2.2 明示信托与默示信托
        1.2.3 私益信托与公益信托
        1.2.4 金钱信托与非金钱信托
        1.2.5 信托的一些其他分类
    1.3 关于信托法律性质的分析
    1.4 关于信托价值理念的思考
        1.4.1 扩张自由
        1.4.2 提升效率
第 2 章 信托制度的历史演进
    2.1 信托法在英国的起源和发展
        2.1.1 信托制度的起源--英国用益制的形成与发展
        2.1.2 信托制度的产生--《1535 年用益法》及用益向信托的转化
        2.1.3 信托制度在英国的发展
    2.2 西方国家对信托制度的继受
        2.2.1 美国信托法
        2.2.2 日本信托法
第3章 中国信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3.1 历史
    3.2 现状和问题
        3.2.1 信托行业的缺陷
        3.2.2 信托法规的缺陷
第 4 章 对完善我国信托制度的思考
    4.1 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信托法律体系
    4.2 信托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树立良好信誉
    4.3 积极主动对信托业发展作出制度安排,满足信托业务作为独立产业可持续发的需要
    4.4 积极进行品种创新,开拓业务,扩展业务空间
    4.5 尽快建立完善信托监管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9)论中国信托业的规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信托的概念及特征
    2.2 信托的职能及业务范围
    2.3 信托与金融创新
        2.3.1 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
        2.3.2 凯思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2.3.3 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2.3.4 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2.4 信托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作用
3 国外信托业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3.1 各国发展现状
    3.2 国外信托业发展新趋势
        3.2.1 信托职能多元化,信托机能不断深化
        3.2.2 信托机构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同性化
        3.2.3 信托投资业务的国际化创新化
    3.3 发达国家信托对我国信托业规范发展的启示
        3.3.1 选择正确的市场定位
        3.3.2 强化法人信托市场和业务新品种的创新、开拓和发展
        3.3.3 加快信托立法,规范信托制度
        3.3.4 重塑信托形象,建立和完善信托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3.3.5 普及社会的信托意识信托制度的发展基础首先是受信于民
4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现存问题
    4.1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4.1.1 中国信托业恢复初期的迅速发展与第一次整顿
        4.1.2 中国信托业的第二次清理整顿
        4.1.3 中国信托业的第三次清理整顿
        4.1.4 中国信托业的第四次清理整顿
        4.1.5 中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
    4.2 发展现状
        4.2.1 宏观环境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4.2.2 微观组织形式逐渐发展成形
        4.2.3 信托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4.3 规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3.1 政企不分,定位不准
        4.3.2 资产所有者通过信托来理财的观念尚未形成
        4.3.3 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4.3.4 信托机构自身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4.3.5 主线业务不突出
5 中国信托业规范性发展策略
    5.1 中国信托业在金融体系中的重新定位
        5.1.1 立足信托本质,重构信托产业地位
        5.1.2 确立分段发展、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发展战略
    5.2 在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强化规范发展
        5.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5.2.2 构筑信托投资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5.3 规范内控制度并采用内控外治的结合管理模式
        5.3.1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5.3.2 完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5.3.3 健全信托立法,强化外部治理
        5.3.4 加强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
    5.4 严格按照《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范现有业务
        5.4.1 严格进行信息披露
        5.4.2 严格划分信托资产和自有资产
6 在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增强信托活力
    6.1 积极介入国有资产管理
        6.1.1 介入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1.2 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不良资产
    6.2 业务品种创新
        6.2.1 开发组合型的信托品种
        6.2.2 开发综合型的信托品种
        6.2.3 运用期权、互换等工具,增强信托产品的流动性
7 结论

(10)上海私营金融业研究(1949—1952)(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 研究动态
    三、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 资料文献情况
上编 历史篇
    第一章 解放初期的调整:从混乱到复业
        第一节 解放前夕的金融业状况
        第二节 社会环境和相关制度的变化
        第三节 《华东区管理私营银钱业暂行办法》的颁行与私营金融业的登记验资
        第四节 私营行庄公司通过复业检查
    第二章 联放:最初的业务合作#m
        第一节 上海市私营银钱信托业联合放款处
        第二节 上海市公私营金融业联合放款处
        一、 上海市公私营金融业联合放款处的筹建与成立
        二、 上海市公私营金融业联合放款处的扩大与改组
    第三章 联营:中小行庄的生存选择
        第一节 四个联营集团的筹建
        一、 从消极应对风潮到寻求联营
        二、 四个联营集团相继成立
        第二节 联营制度及运作
        一、 有关制度规定
        二、 业务经营初见成效
    第四章 公私合营:从早期合营银行到全行业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第一节 从新五行到十一行联合总管理处
        一、 早期公私合营银行的出现
        二、 新五行联合总管理处的成立
        三、 十一行联合总管理处的形成
        第二节 公私合营北五行联合总管理处
        一、 五行合营的初步协商
        二、 北五行联合总管理处成立
        第三节 公私合营上海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一、 初步实现公私合营
        二、 成立联合总管理处
        第四节 上海市金融业第一二联营总管理处
        一、 中小行庄公司酝酿联合管理
        二、 金融业第一联营总管理处的成立及运作
        三、 金融业第二联营总管理处的成立及运作
        第五节 金融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一、 金融业公私合营大势所趋
        二、 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的成立
下编 运作篇
    第五章 规模与业务经营
        第一节 上海私营行庄公司的数量变化
        一、 整顿改组时期
        二、 金融风潮时期
        三、 从联营联管到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期
        第二节 存款
        第三节 放款
        第四节 汇兑业务
        第五节 盈亏
    第六章 金融业上层人士与劳资关系
        第一节 金融业上层人士概况
        第二节 劳资关系的整合
        一、 停业行庄的劳资关系
        二、 营业行庄的劳资关系
        三、 劳资协商会议的确立和运作
    第七章 金融业同业组织的演变及结束
        第一节 解放初期银行钱庄信托三业公会概况
        一、 解放初期三业公会的各自概况
        二、 解放初期三业公会的合作
        第二节 三业公会的合并与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会的成立
        一、 银行公会对三业公会合并的积极态度
        二、 钱业公会对合并态度的反复
        三、 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会成立
        第三节 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
        一、 组织机构
        二、 筹备会的运作
        第四节 金融业同业公会的运作及其结束
        一、 机构设置与人事
        二、 金融业同业公会成立后的具体工作
        三、 金融业同业公会结束
    第八章 购买公债与投入抗美援朝运动
        第一节 承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一、 金融业的动员工作
        二、 认购公债的实际情况
        第二节 投入抗美援朝运动
        一、 声援与捐献
        二、 签订爱国公约
        三、 签订业务公约
        四、 劳资共同捐献
    第九章 经历“三反”“五反”运动
        一、 金融业的“三反”运动
        二、 从“四反”到“五反”
        三、 金融业人士的坦白与检举
        四、 “三反”“五反”运动的影响
结束语 对解放后上海私营金融业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一、 中共对私营金融业的定位及政策
    二、 私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附录
    一、 上海市私营金融业四个联营集团成员及集团负责人
    二、 金融业五个联合总管理处成员及负责人
    三、 私营金融业人士在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中任职情况
    四、 私营金融业人士在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中任职情况
    五、 私营金融业人士在公私合营银行上海分行中任职情况
    六、 上海市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会委员名单
    七、 上海市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会下属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名单
    八、 上海市金融业同业公会第一届执监委员、候补执监委员名单
参考书目

四、信托业开始脱胎换骨?(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入WTO二十年:金融业如何嬗变[J]. 连平,王运金,邓志超. 金融博览(财富), 2021(11)
  • [2]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D]. 熊俊. 云南大学, 2010(02)
  • [3]基于SFA和RFA的信托公司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白斌. 天津大学, 2010(07)
  • [4]中国信托业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研究[D]. 宋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5]海南信托业兴衰的启示 ——从海南信托业的破产谈信托的风险管理[D]. 王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8)
  • [6]我国金融信托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J]. 王岚,刘瑞波.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06)
  • [7]信托业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D]. 颜朝晖. 厦门大学, 2005(01)
  • [8]从信托制度的历史演进看我国信托制度的完善[D]. 温雅丽. 中国人民大学, 2005(03)
  • [9]论中国信托业的规范发展[D]. 吴江. 西北大学, 2004(04)
  • [10]上海私营金融业研究(1949—1952)[D]. 张徐乐. 复旦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信托行业是否开始自我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