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砂应用研究

人造砂应用研究

一、人工砂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显浩,游秋森,邱伟,李新宇[1](2021)在《机制砂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机制砂料源选择、生产加工工艺和设备、机制砂母岩特性与机制砂生产工艺的适应性、机制砂石粉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机制砂生产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机制砂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水电工程中已广泛应用机制砂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优选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可生产出细度模数和石粉含量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且品质稳定的机制砂;不同岩性母岩轧制的机制砂,其最优石粉含量需要通过混凝土试验确定;部分岩性特殊的母岩生产机制砂时,存在机制砂生产困难,机制砂级配不合理、石粉含量过高,配制混凝土早凝或开裂严重等问题,需通过相关试验研究探明解决方案。

苏秋季[2](2020)在《人工砂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重点针对人工砂在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展开探析,提出人工砂的具体作用以及施工使用要求,并结合隧道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人工砂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廖浩宇[3](2020)在《纤维增强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物理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前提下快速推进,作为城市化基础建材的天然砂被大量开采。天然砂的不可再生性,大量开采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同时伴随砂子价格飞涨和品质下降等。寻求替代天然砂的细集料迫在眉睫,人工生产因此成为了必然选择。相比天然砂,人工砂具有原料来源广、绿色环保、价格经济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优势。但目前人工砂混凝土研究主要集中在石灰石人工砂,而卵石类人工砂混凝土研究鲜少,此外两类人工砂混凝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分别采用卵石类人工砂和石灰石类人工砂取代天然砂制备两类大宗建材(干混砌筑砂浆和混凝土),重点研究不同细集料取代率对干混砌筑砂浆和混凝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影响;并分别将钢-玄武岩纤维、钢-聚丙烯纤维和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掺入混合细集料混凝土,重点研究细集料种类、取代率、混掺纤维种类及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及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对三种细集料进行了筛分试验。结果表明:卵石类人工砂属细砂,天然砂和石灰石类人工砂属中砂;相比天然砂,卵石类人工砂粒径0.6mm~0.3mm颗粒少而0.075mm及以下颗粒多,石灰石类人工砂粒径2.36mm~1.18mm和0.075mm及以下颗粒含量多而0.6mm~0.3mm颗粒少;此外,石灰石类人工砂在粒径2.36mm~1.18mm颗粒含量多于卵石类人工砂,而粒径0.6mm~0.15mm颗粒含量则相反。(2)以人工砂种类和人工砂取代率为变化参数,完成了54个干混砌筑砂浆试件的轴压和弯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人工砂取代率增大,石灰石类砂浆稠度和湿容重增大,卵石类砂浆稠度降低、湿容重增大,而保水率均变化较小;人工砂适当取代天然砂制备砂浆的强度能达到甚至高于天然砂砂浆;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混合细集料砂浆的强度计算公式以及各力学性能指标的换算关系。(3)以人工砂种类和人工砂取代率为变化参数,完成了81个混凝土试件的轴压和弯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石灰石类拌合物、天然砂拌合物和卵石类拌合物;随人工砂取代率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而抗折强度降低;同取代率下石灰石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轴压韧性指数高于卵石类混凝土;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以及各力学性能指标的换算关系。(4)以人工砂种类和取代率以及纤维种类和掺量为变化参数,完成了189个纤维增强混合细集料混凝土试件的轴压和弯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集料对纤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削减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石灰石类人工砂、天然砂、卵石类人工砂,混凝土轴压性能受细集料种类影响规律不明显,而弯曲性能则石灰石类人工砂纤维混凝土最优;纤维种类对混合细集料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削减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玄武岩纤维、钢-聚丙烯纤维、玄武岩-聚丙烯纤维;纤维种类对混合细集料混凝土轴压性能和弯曲性能的提升效果由大到小为钢-玄武岩纤维、钢-聚丙烯纤维、玄武岩-聚丙烯纤维。(5)综合考虑了各变化参数对混凝土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范围内,对于干混砌筑砂浆,卵石类人工砂最优取代率为25%,石灰石类人工砂取代率为75%和100%综合性能较优;对于素混凝土,卵石类人工砂和石灰石类人工砂最优取代率分别为25%和50%;对于钢-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钢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最优掺量分别为0.9%和0.15%;对于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最优掺量为分别为0.9%和0.1%:对于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最优掺量为: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0.05%和0.15%。(6)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到了人工砂取代率对干混砌筑砂浆和混凝土以及纤维混掺方式对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式和各力学性能指标间换算关系,对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峰,杨建明,白欢,吴志文[4](2020)在《公路工程C50及C55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重庆地区渝黔扩能项目工程中C50和C55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人工砂混凝土和天然砂混凝土在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干燥收缩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砂中的石粉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人工砂中石粉对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时,即胶凝材料用量较小,石粉可以改善人工砂的级配,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时,人工砂中的石粉增加了混凝土的浆体体积,由此导致混凝土干缩率增大。

马涛[5](2020)在《混合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天然砂是配制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有影响。天然砂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混凝土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其开采受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人工砂作为天然砂的替代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人工砂的粒形、表面状态、颗粒级配等性质与天然砂相比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将人工砂与天然特细砂搭配形成混合砂,然后加以使用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本论文采用等浆体体积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合砂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配合比;采用最佳搭配比例的混合砂与天然中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凝土,探讨了混合砂与天然中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塑性开裂能力、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砂与天然中砂混凝土界面状态,并计算、评价了混合砂的经济效益。配合比设计及混合砂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砂表面粗糙、粒形不规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存在负面影响;人工砂内部较多的裂隙会吸收混凝土内水分,混合砂混凝土的坍落度与扩展度较天然中砂混凝土低10~20 mm,坍落度与扩展度的经时损失大10~30 mm;人工砂粗糙的表面和不规则的粒形使其与水泥浆体界面的机械咬合力增强,抑制了水泥石的收缩,减少了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混合砂、天然中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混合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天然中砂混凝土高1~2 MPa,弹性模量高0.1~0.3×104 MPa,C40较天然中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5.7%。人工砂内的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界面状态,阻塞混凝土内水、氯离子、二氧化碳等的移动通道,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同时石粉能填充浆体空隙,提高砂浆密实度,进而提高混凝土性能。SEM分析混凝土微观结构发现,混合砂混凝土内存在较多类似蜂窝状的C-S-H凝胶,这是因为人工砂内的石粉能提高C-S-H凝胶的沉淀概率,使硬化胶材浆体更加密实。混合砂经济效益分析及工程应用效果表明,应用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接近或优于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检测结果合格率100%。使用混合砂替代天然中砂作为细骨料配制C30混凝土时可降低单方成本68.9元,且使用性能指数和性价比均优于天然中砂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刘琬真,郑洋威,薛飞,崔艳玲[6](2020)在《河南地区人工砂质量调查及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对河南省各地的人工砂进行取样分析,了解目前人工砂的各种性能;利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并使之与天然砂和优化的人工砂进行对比,得出人工砂在应用层面的优缺点,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完善人工砂的国家标准,使相应参数更全面地表征人工砂的性能,更好地指导应用。

李忠泽,陈兆杰,王柏勤,刘满对[7](2020)在《铸造用人工砂的性能和应用》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铸造用人工砂的研制和应用情况。介绍了宝珠砂、CB砂、Spheresand砂及陶粒砂等铸造用人工砂的原料、生产工艺、理化性能及应用等。铸造用人工砂具有较高的耐火度、良好的粒形、低的热膨胀系数及接近中性的化学性质等优点,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砂型铸造。

郑洋威,刘琬真,崔艳玲,薛飞[8](2020)在《河南地区商品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问题及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天然砂资源枯竭的情况下,采用人工砂生产混凝土是混凝土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人工砂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了混凝土及工程的质量,通过对现状调查研究,得出人工砂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郑科[9](2019)在《机制砂在高速公路桥梁高标号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砂石作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耐久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建筑交通等项目的大量开工,建筑河沙的供求越来越显得不足,加上各地的环境保护观念日益加大,对河沙的保护也越来越严,机制砂的使用成为了必然趋势。机制砂是通过制砂机等专业的制砂设备,粉碎后得到的人工砂石材料,与天然河沙相比,其颗粒表面粗糙、针片状多、棱角尖锐、吸水率高、级配较差,且含有一定数量石粉,因而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和性能都与天然砂混凝土有较大差别。本文以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的配制和性能测试为基础,对比研究了机制砂与河沙在高速公路桥梁不同结构(灌注桩、墩承台、粱体)部位中的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以及耐久性能,并结合实体结构检测技术对粱体C50机制砂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花岗岩机制砂能够制备出面向桥梁不同使用结构的机制砂混凝土,与河砂混凝土相比,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如下:①力学性能方面:灌注桩、墩承台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略高于河砂混凝土,梁体C50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则略低于河砂混凝土。由于机制砂的棱角性,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高于河砂混凝土,弹性模量与河砂混凝土相当。②体积稳定性方面:三种强度等级机制砂混凝土塑性收缩变形、干燥收缩变形和自身收缩变形与河砂混凝土基本相当。7d龄期加载和10d龄期加载的徐变度和徐变系数均低于河砂混凝土。③耐久性能方面: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能均优于天然河砂混凝土。(2)采用雷打石隧道洞渣作为原材料制备的机制砂可以制备出满足现场预制梁施工性能要求的C50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力学性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且机制砂混凝土预制粱外观质量良好,与天然河砂混凝土预制粱无明显差异。其力学性能指标和实体结构无损检测指标均优于现场采用河砂混凝土的预制梁,实现了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在桥梁高标号预应力梁中的应用。

彭艳周,肖蓟,高德军,唐云宏,陈实,杨泽稳[10](2018)在《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使用不同石粉含量(5%28%)的人工砂制备了水泥砂浆,试验研究了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流动性、凝结时间、抗折、抗压强度、干缩及抗渗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砂中石粉含量从5%增加至28%,砂浆流动度、抗折、抗压强度等性能均呈先增后降的规律,凝结时间总体上随其增加而缩短,砂浆120 d干缩率则是先增大后减小,而砂浆抗渗性受石粉含量的影响较小。其原因在于水泥砂浆中的石粉能够起到填充效应,完善骨料级配,增大(过量则减小)密实度,还能减小砂浆体系孔结构的平均半径,增大孔内液体收缩力。此外,石粉中的微颗粒(小于80μm)不仅能增大砂浆体系的需水量,还能充当辅助胶凝材料,降低砂浆体系水胶比,自身还能部分参与浆体水化反应。

二、人工砂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人工砂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喷射混凝土中人工砂的作用
2 人工砂在隧道喷射混凝土支护中的应用要求
3 隧道喷射混凝土支护中人工砂应用的实践分析
    3.1 人工砂的应用实践
    3.2 人工砂的应用效果
4 结束语

(3)纤维增强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物理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天然砂供求不平衡
        1.1.2 人工砂优势及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1.2.2 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要试验材料特性及细集料性能对比研究
    2.1 细集料
        2.1.1 表观形态
        2.1.2 颗粒分布
        2.1.3 堆积密度
    2.2 粗集料
    2.3 纤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细集料干混砌筑砂浆物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3.1.2 试验设计及加载方法
    3.2 砂浆拌合物物理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试验方法及结果
        3.2.2 稠度
        3.2.3 保水率
        3.2.4 湿容重
    3.3 砌筑砂浆力学性能结果及分析
        3.3.1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3.3.2 抗折强度
        3.3.3 抗压强度
    3.4 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及换算关系
        3.4.1 抗折强度f_(fp)计算
        3.4.2 立方体抗压f_(70.7)计算
        3.4.3 立方体抗压f_(70.7)与抗折强度f_(fp)换算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物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4.1 试验概况
        4.1.1 试验设计
        4.1.2 加载方法及制度
    4.2 坍落度试验及结果分析
    4.3 立方体抗压强度分析
        4.3.1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4.3.2 结果分析
    4.4 圆柱体抗压强度分析
        4.4.1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4.4.2 应力-应变曲线
        4.4.3 本构模型
        4.4.4 峰值应力
        4.4.5 弹性模量
        4.4.6 峰值应变
        4.4.7 轴压韧性指数
    4.5 抗折强度结果及分析
        4.5.1 试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4.5.2 抗折强度分析
    4.6 力学性能指标计算及换算关系
        4.6.1 立方体抗压强度f_(cu)计算
        4.6.2 抗折强度f_(fp)计算
        4.6.3 f_(cu)和f_c、f_(fp)间换算关系
        4.6.4 E与 f_c换算关系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杂纤维增强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物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5.1 试验概况
        5.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5.1.2 试验方法及加载制度
    5.2 坍落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试验结果
        5.2.2 影响因素分析
    5.3 立方体抗压强度结果及分析
        5.3.1 试验现象及结果
        5.3.2 立方体抗压强度分析
    5.4 轴心抗压强度结果及分析
        5.4.1 试验现象及结果
        5.4.2 应力-应变全曲线
        5.4.3 轴压本构模型
        5.4.4 峰值应力
        5.4.5 弹性模量
        5.4.6 峰值应变
        5.4.7 轴压韧性指数
    5.5 抗折强度结果及分析
        5.5.1 试验现象
        5.5.2 荷载-挠度曲线
        5.5.3 试验数据处理
        5.5.4 抗折强度
        5.5.5 峰值挠度
        5.5.6 弯曲残余强度
        5.5.7 弯曲韧性
    5.6 强度计算及各力学性能指标换算
        5.6.1 轴心抗压强度f_c计算
        5.6.2 f_(cu)和f_c换算关系
        5.6.3 f_c与E换算关系
        5.6.4 抗折强度f_(fp)计算
        5.6.5 抗折强度 f_(fp)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f_(cu)换算关系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最优配合比分析
    6.1 干混砌筑砂浆最优取代率分析
        6.1.1 卵石类砂浆
        6.1.2 石灰石类砂浆
    6.2 混合细集料混凝土最优取代率分析
        6.2.1 卵石类混凝土
        6.2.2 石灰石类混凝土
    6.3 纤维优体积掺量分析
        6.3.1 钢-玄武岩纤维最优体积掺量分析
        6.3.2 钢-聚丙烯纤维最优体积掺量分析
        6.3.3 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最优体积掺量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公路工程C50及C55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配合比
2结果与讨论
    2.1 人工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2.2 人工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3 人工砂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3 结论

(5)混合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混凝土用砂的技术要求
    1.4 混合砂及其特点
    1.5 混合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6 研究主要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混合砂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3.1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选择
    3.2 配合比设计方法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4 混合砂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混合砂、天然中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混合砂、天然中砂试验方案
    4.2 混凝土工作性能
    4.3 混凝土塑性开裂性能
    4.4 混凝土力学性能
    4.5 混凝土耐久性性能
    4.6 混凝土界面状态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混合砂经济效益分析及工程应用
    5.1 材料成本分析
    5.2 性价比分析
    5.3 工程应用实例—万科·尚都会(C30~ C45)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河南地区人工砂质量调查及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河南地区人工砂质量调查
2 人工砂应用研究
    2.1 原材料
    2.2 人工砂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的影响
    2.3 人工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人工砂应用的优缺点及延伸思考
    3.1 人工砂的优点
    3.2 人工砂的缺点
4 结语

(7)铸造用人工砂的性能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常见人工特种砂的生产方法、化学成分及矿物相
    2.1 常见人工特种砂的生产方法
        2.1.1 宝珠砂
        2.1.2 Cerabeads(CB砂)
        2.1.3 Spheresand砂(月砂)
        2.1.4 陶粒砂
        2.1.5 四种人工砂对比情况
    2.2 四种铸造用人工砂的典型化学成分和矿物相
3 常见人工砂的性能
4 常见铸造人工砂的应用情况
5 结语

(8)河南地区商品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问题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地区人工砂应用现状调查
2 人工砂性能评价标准待完善
3 人工砂的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 制约人工砂应用的因素及对策
5 结语

(9)机制砂在高速公路桥梁高标号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关标准规范
        1.2.2 机制砂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制砂资源及制备技术分析
    2.1 机制砂资源分析
        2.1.1 机制砂的基本概念
        2.1.2 机制砂与天然砂的区别
        2.1.3 机制砂料源的选取
    2.2 机制砂制备技术分析
        2.2.1 矿山开采
        2.2.2 除杂(土)处理
        2.2.3 破碎
        2.2.4 筛分
        2.2.5 除尘
        2.2.6 机制砂防离析措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标号机制砂混凝土配制及其性能研究
    3.1 混凝土原材料
    3.2 混凝土实验方法
        3.2.1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
        3.2.2 力学性能试验
        3.2.3 收缩变形性能试验
        3.2.4 徐变性能试验
        3.2.5 耐久性试验
        3.2.6 实体结构测试
    3.3 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耐久性评价指标
    3.4 机制砂防腐蚀掘凝土性能要求
    3.5 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6 花岗岩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性能
        3.6.1 拌和物工作性能
        3.6.2 力学性能
        3.6.3 体积稳定性
        3.6.4 耐久性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制砂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
    4.1 工程背景
    4.2 机制砂及其混凝土制备
        4.2.1 机制砂性能
        4.2.2 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制备
    4.3 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预制梁试验
        4.3.1 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梁浇筑
        4.3.2 机制砂防腐蚀混凝土性能测试
        4.3.3 实体结构测试
    4.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1.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2.2 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凝结时间的影响
    2.3 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
    2.4 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干缩率的影响
    2.5 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抗渗性的影响
3 结论

四、人工砂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制砂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A]. 于显浩,游秋森,邱伟,李新宇. 第八届全国砂石骨料行业科技大会论文集, 2021
  • [2]人工砂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探析[J]. 苏秋季. 砖瓦, 2020(12)
  • [3]纤维增强混合细集料混凝土物理及力学性能研究[D]. 廖浩宇. 广西大学, 2020
  • [4]公路工程C50及C55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J]. 王峰,杨建明,白欢,吴志文. 重庆建筑, 2020(10)
  • [5]混合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D]. 马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6]河南地区人工砂质量调查及应用探索[J]. 刘琬真,郑洋威,薛飞,崔艳玲. 河南建材, 2020(03)
  • [7]铸造用人工砂的性能和应用[J]. 李忠泽,陈兆杰,王柏勤,刘满对. 铸造工程, 2020(02)
  • [8]河南地区商品混凝土用人工砂应用问题及思考[J]. 郑洋威,刘琬真,崔艳玲,薛飞. 河南建材, 2020(01)
  • [9]机制砂在高速公路桥梁高标号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 郑科.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10]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J]. 彭艳周,肖蓟,高德军,唐云宏,陈实,杨泽稳. 混凝土, 2018(05)

标签:;  ;  ;  ;  ;  

人造砂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