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胖男性血清瘦素与泌乳素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柯晓安[1](2021)在《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巨泌乳素分子检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白脂素(Aspros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新型脂肪因子。在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相关疾病患者血清白脂素水平升高。肢端肥大症主要是由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分泌过量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而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面容异常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关节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肢端肥大症患者常合并糖脂代谢异常。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改变可能参与肢端肥大症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究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白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高GH水平和糖脂代谢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68例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垂体多学科诊治中心(MDT)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和121例性别、年龄和BMI相匹配的体检或社区人群。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信息、检验和检查结果,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白脂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肢端肥大症组患者血清白脂素水平显着降低(2.18±0.86 vs 2.71±0.86g/ml,P<0.001)。肢端肥大症病程≥5年(与肢端肥大症病程<5年相比)、75g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后生长激素曲线下面积(GH-AUC)高值组(与GH-AUC低值组相比)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标准差积分(IGF-1 SDS)高值组患者(与IGF-1 SDS低值组)的血清白脂素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05)。此外,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白脂素水平与肢端肥大症病程(r=-0.273,P=0.026)、IGF-1 SDS值(r=-0.295,P=0.016)、75g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的生长激素谷值(GH-Nadir,r=-0.249,P=0.046)和 GH-AUC(r=-0.285,P=0.021)呈负相关。多重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肢端肥大症是血清白脂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73,P<0.001)。此外,不论是肢端肥大症组还是对照人群中女性血清白脂素水平均较男性明显升高(肢端肥大症组:2.56±0.69vs 1.66±0.80ng/ml;对照组:3.15±0.54vs 1.87±0.71 ng/ml,P均<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白脂素水平显着降低,可能与长期高水平GH作用导致机体脂肪含量减少和空腹血糖升高有关。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高生长激素水平与白脂素水平变化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基础研究。目的高泌乳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性功能低减、不孕不育或经体检发现等。近来研究表明巨泌乳素血症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平均发生率为18.9%。巨泌乳素分子为单体泌乳素分子与IgG相结合的形式,有免疫原性,无生物学活性,患者通常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泌乳素水平升高,常导致临床误诊误治。血清巨泌乳素分子检测方法主要是经分离后结合化学发光法测定。主要分离测定方法包括凝胶过滤层析法(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聚乙二醇沉淀法(polyethylene glycol precipitation,PEG 沉淀)和超滤法(ultrafiltration,UF)。本研究旨在以凝胶过滤层析法作为“金标准”,分析和比较PEG沉淀法和超滤法用于巨泌乳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02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高泌乳素血症(男性大于13.1ng/ml;女性大于30ng/ml)患者71例,其中临床疑诊巨泌乳素血症患者1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清、临床诊疗信息和检验检查结果。经凝胶过滤层析法、PEG沉淀法和超滤法进行巨泌乳素分子分离后结合化学发光法(贝克曼系统)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本研究摸索了本实验室进行凝胶过滤层析法、PEG沉淀法和超滤法的最优条件。PEG沉淀法和超滤法对不同泌乳素水平进行巨泌乳素血症分离检测的可重复性结果的变异度均<20%。用凝胶过滤层析法、PEG沉淀法和超滤法对71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进行分离检测,单体泌乳素回收率分别为74.17±14.62%、76.74±16.08%和73.49±13.30%且分别检测出7例、5例和4例巨泌乳素血症患者。以凝胶过滤层析法作为“金标准”,PEG沉淀法与超滤法与凝胶过滤层析法的单体泌乳素回收率均呈显着线性相关(r=0.732,P<0.001;r=0.276,P=0.020)。Bland-Altman 图示法显示,PEG沉淀法和超滤法与凝胶过滤层析法的单体泌乳素回收率的差值均数均小于3%(PEG沉淀法-2.57%,超滤法0.6786%),但超滤法的单体泌乳素回收率变异度较大(超滤法 95%CI:-32.32~33.67%;PEG 沉淀法 95%CI:-25.11~19.96%)。PEG沉淀法和超滤法用于巨泌乳素血症诊断时,PEG沉淀法与凝胶过滤层析法的诊断一致性更强(Cohen’s Kappa系数0.818 vs0.401)。此外,巨泌乳素血症患者在所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发生率为9.9%(7/71,GFC法),在临床疑诊巨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发生率为29.4%(5/17,GFC法)。所有巨泌乳素血症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泌乳素水平轻中度升高且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阴性或垂体微腺瘤,经分离检测后单体泌乳素水平均显着下降。结论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巨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9.9%(7/71,凝胶过滤层析法)。以凝胶过滤层析法作为金标准,PEG沉淀法仍是目前用于巨泌乳素血症的最佳检测方法。超滤法用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巨泌乳素分子分离检测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探究。在现有的检测条件下推荐对临床疑诊的患者进行巨泌乳素血症的检测。
张艳华,张建,翟殿伟,刘秀兰[2](2021)在《联合补充辅酶Q10与维生素E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及脂质过氧化情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联合补充辅酶Q10 (CoQ10)与维生素E (VE)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脂代谢及脂质过氧化情况。方法 267例PCO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Q10+VE组(67例),CoQ10组(67例), VE组(67例),单纯安慰剂组(66例)。CoQ10+VE组给予CoQ10+VE, CoQ10组给予CoQ10+安慰剂, VE组给予VE+安慰剂,单纯安慰剂组给予等量安慰剂。比较四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脏脂肪指数(VAI)变化,血清瘦素、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 CoQ10+VE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别为(4.15±1.21)、(1.43±0.34)、(2.47±0.38)、(1.67±0.31)mmol/L,均优于本组治疗前的(4.89±0.89)、(1.71±0.50)、(2.77±0.70)、(1.33±0.4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Q10组TC(4.47±0.53)mmol/L低于本组治疗前的(4.94±0.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组TC(4.53±0.98)mmol/L、LDL(2.61±0.37)mmol/L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的(4.99±0.68)、(2.89±0.7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oQ10+VE组的TG、TC、LDL均低于CoQ10组、VE组与安慰剂组, HDL高于CoQ10组与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oQ10+VE组AIP、VAI低于治疗前,CoQ10组VAI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oQ10+VE组AIP(0.13±0.09)、VAI(2.16±0.05)均低于CoQ10组的(0.16±0.06)、(2.28±0.08), VE组的(0.16±0.07)、(2.44±1.27),安慰剂组的(0.19±0.12)、(2.5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oQ10+VE组、VE组血清瘦素、MDA水平优于本组治疗前, CoQ10组MDA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Q10+VE组血清瘦素(19.62±5.08)nmol/L、MDA(18.11±3.03)nmol/L均优于CoQ10组的(16.28±6.96)、(20.21±1.29)nmol/L, VE组的(17.36±5.25)、(19.14±1.98)nmol/L,安慰剂组的(16.88±8.81)、(22.55±2.4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补充CoQ10与VE可协同增强二者在治疗PCOS患者脂代谢异常及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并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冯晨[3](2021)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发生率;(2)分析OSA与ED之间的相关性;(3)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PPP)对OSA合并ED患者的治疗反应及可能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综合治疗OSA合并ED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提高OSA相关ED疾病的防治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135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基本资料如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BMI、血压等及特殊资料如多导睡眠图(PSG)、Epworth嗜睡评分、贝克焦虑评分、贝克抑郁评分、IIEF-5评分、ASEX评分和性激素六项等。根据受试者的PSG结果,分为OSA患者组(124例)及非OSA受试者组(11例),再将OSA患者组划分为轻中度组(61例)和重度组(63例)。根据患者的IIEF-5评分,将124例OSA患者分为合并ED组(80例)和不合并ED组(40例)。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按中位数(四分位数)[M(Q25~Q75)]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对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皮尔松卡方检验,三组间使用单样本ANOVA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对比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间对比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间相关性检验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在单变量分析中显着的变量被纳入多变量分析,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使用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的AUC(曲线下面积),进而评估该因素作为判定标准的性能优劣。结果(1)非OSA受试者组、轻中度OSA患者及重度OSA患者三组间,BMI(p=0.001)、颈围(p=0.005)、腰围(p=0.001)、臀围(p=0.006)、Epworth评分(p=0.003)、贝克焦虑评分(p<0.001)及ASEX评分(p<0.001)均明显依次升高;而IIEF-5评分(p<0.001)明显依次降低。(2)非OSA受试者组、轻中度OSA患者及重度OSA患者三组间,泌乳素(p=0.728)、卵泡刺激素(p=0.062)、黄体生成素(p=0.294)、孕酮(p=0.821)、雌二醇(p=0.686)和睾酮(p=0.056)分泌水平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3)OSA合并ED患者发生率为64.52%(80/124),重度OSA合并ED患者发生率为73.02%(46/63);其中轻中度OSA患者AHI值每增加1次/h,合并ED发生率增加2.259倍;重度OSA患者AHI值每增加1次/h,合并ED发生率增加3.706倍。OSA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合并ED发生率增加,18~30岁组OSA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合并ED发生率增加2.444倍;31~40岁组的OSA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合并ED发生率增加2.800倍;41~50岁组的OSA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合并ED发生率增加3.400倍;51~60岁组的OSA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合并ED发生率增加2.400倍。OSA患者随着BMI值增加合并ED发生率增加,正常组的OSA患者BMI值每增加1 kg/m2,合并ED发生率增加2.000倍;超重组的OSA患者BMI值每增加1 kg/m2,合并ED发生率增加2.471倍;肥胖组的OSA患者BMI值每增加1 kg/m2,合并ED发生率增加3.474倍。(4)对比合并ED的OSA组与不合并ED的OSA患者,发现合并ED组较不合并ED组的BMI(p=0.039)、颈围(p=0.046)、腰围(p=0.011)、臀围(p=0.025)、Epworth 评分(p=0.040)、贝克抑郁评分(p=0.011)和 ASEX 评分(p<0.001)均高。(5)对比合并ED的OSA组与不合并ED的OSA患者,发现合并ED组较不合并ED组的睡眠效率(p=0.036)、平均氧饱和度(p=0.018)和最低氧饱和度(p=0.027)明显较低。合并ED组较不合并ED组的总呼吸事件数(p=0.026)、阻塞及低通气事件数(p=0.024)、清醒期总占比(p=0.030)、浅睡期总占比(p=0.034)明显较高。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AUC(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均氧饱和度(0.691)、最低氧饱和度(0.636)、浅睡期总占比(0.631)、睡眠效率(0.612)。表明与IIEF-5评分标准相比,平均氧饱和度、最低氧饱和度、浅睡期总占比、睡眠效率5个相关因素诊断价值较低。(6)对比合并ED的OSA组与不合并ED的OSA患者,发现合并ED组较不合并ED组的泌乳素(p=0.793)、卵泡刺激素(p=0.599)、黄体生成素(p=0.676)、孕酮(p=0.533)、雌二醇(p=0.682)、睾酮(p=0.431)的激素分泌水平均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AUC(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睾酮(0.554)、雌二醇(0.535)、黄体生成素(0.529)、泌乳素(0.518)、孕酮(0.496)和卵泡刺激素(0.464)。表明与IIEF-5评分标准相比,睾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泌乳素4个相关因素诊断价值较低,剩余2个相关因素无诊断价值。(7)随访了 1 5例轻中度OSA合并ED患者和15例重度OSA合并ED患者,进行UPPP手术治疗6个月后,轻中度OSA的AHI由16.55±5.60次/h,降至 4.33±1.23 次/h(p<0.001),IIEF-5 评分由 17.94±3.70 增加为 24.61±4.76(p=0.030);重度 OSA 的 AHI 由 58.27±14.10 次/h,降至 13.56±7.25 次/h(p<0.001),IIEF-5 评分由17.11±3.97 增加为 22.51 ± 5.37(p=0.021)。结论(1)ED是OSA患者常见症状,且以轻度ED为主,OSA合并ED患者发生率为64.52%,重度OSA合并ED患者发生率为73.02%。OSA合并ED的发生率随年龄、BMI、AHI等增加而增加。(2)与Epworth评分、睡眠效率、总呼吸事件数、阻塞及低通气事件数、清醒期总占比、浅睡期总占比、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的机制可能是OSA患者合并ED的原因。(3)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治疗OSA合并ED至关重要。(4)本研究发现OSA患者合并ED与否,其性激素水平未呈现明显统计学相关,但其关系仍值得深究。游离型性激素是主要活性形式,建议性激素检验时进一步区分游离型与结合型。(5)UPPP手术治疗是OSA合并ED患者有效治疗措施,其可能机制为改善夜间缺氧,从而保护性器官末梢神经。
郑仪宁,陶月红[4](2020)在《男性性发育异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性发育异常(DSD)是指在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中,因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某些基因突变、性激素分泌失调、对性激素反应障碍、环境改变等导致的性发育和内分泌调节异常,包括性染色体异常、性腺发育异常、附属性器官解剖学异常等。DSD可严重危害人类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此现从遗传、环境、营养等方面对男性DSD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制定预防和改善男性DSD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岳进,易蕾,方誉,陈敏,刘春芬,孟凤云,苏小莉,陆鹤翔[5](2020)在《朱琏针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和代谢水平及卵巢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朱琏针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和代谢水平、卵巢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朱琏针法组、常规针刺组及西药(达英-35)组各40例,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3组的体质指数、性激素水平、卵巢形态、行经周期天数,以及治疗后的妊娠情况。结果 (1)治疗后,朱琏针法组的体质指数低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均P<0.05),其他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朱琏针法组和西药组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激素比值、睾酮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常规针刺组LH较治疗前下降而泌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3)治疗后,朱琏针法组的卵巢体积较治疗前及常规针刺组小(P<0.05);西药组及朱琏针法组<10 mm的卵泡数量均较治疗前少(P<0.05),且朱琏针法的小卵泡数量少于其他组(P<0.05)。(4)治疗后3组的行经天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朱琏针法组、常规针刺组、西药组的妊娠率分为25.0%、15.0%、15.0%。结论与西药及常规针刺相比,朱琏针法在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方面效果相当,但其可更好地改善代谢水平,以及卵巢形态和功能,能让患者综合获益更大。
王春艳[6](2019)在《miRNA-27a及Leptin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自然流产是临床上育龄妇女常见的妊娠并发症,近些年的研究显示,RSA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RSA病因复杂,涉及到遗传、生殖道结构、内分泌、免疫等多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微小RNA(microRNA 和瘦素(Leptin)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microRNA和Leptin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迄今为止,鲜有研究报道Leptin与不孕之间的关系,关于复发性流产(RSA)与miRNA-27a和Leptin基因的多态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根据既往研究资料显示miRNA-27ars895819A/G及Leptin rs779039 G/A位点基因突变与多种疾病相关,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上述基因位点突变,拟探索miRNA-27a rs895819A/G及Leptin rs779903G/A基因的多态性对复发性流产(RSA)发病风险的影响,揭示miRNA-27ars895819A/G及Leptn rs7799039 G/A基因多态性对RSA的作用和意义。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38名确诊为复发性流产的患者作为RSA组,并收集同时期来我院诊治的142名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空腹抽取5ml外周静脉血,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血清miRNA-27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研究中的所有基因型的测定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进行。研究中的连续性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对于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百分比或率来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率的差别。本研究中通过χ2检验来鉴定两组样本是否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比值比(OR值)以及它的95%可信区间(95%CI),从而估计复发性流产与miRNA-27a及Leptin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RSA组与对照组间miRNA-27ars895819A/G及Leptinrs7799039 G/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差异,说明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研究人群具有代表性。2.在miRNA-27ars895819 A/G的多态性中,RSA 组的 GG 型、AG+GG 型以及G等位基因型均高于对照组;在Leptin rs7799039 G/A的多态性中,RSA组的AA型、GA+AA型以及A等位基因型均高于对照组。3.miRNA-27a基因 rs895819 A/G 的多态性和 Leptin基因 rs7799039 G/A 的多态性能够增加RSA的发病风险。4.对miRNA-27a rs819 A/G及/Leptin rs7799039 G/A 的基因组合与 RSA间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携带GG-AA和AG-AA基因型的人群较AA-GG基因型的人群其发生RSA的风险显着增高。5.在miRNA-27ars895819 A/G方面,RSA患者中具有G等位基因和非G等位基因的患者间的临床表现不同;在Leptin rs779039 G/A方面,RSA患者中具有A等位基因和非A等位基因的患者间的临床表现不同。6.在miRNA-27ars895819 A/G多态性的AA型和AG+GG型的人群中,对照组与病例组总的表达量间具有差异;在Leptin rs7799039 G/A多态性的GG型和GA+AA型的人群中,对照组与病例组总的表达量间具有差异。研究结论:1.miRNA-27a rs895819 A/G的G 基因突变和Leptin rs7799039 G/A的A 基因突变可以增加RSA的发病风险。2.与具有miRNA-27a rs895819 A/G位点和Leptin rs7799039 G/A 位点的AA-GG基因型个体相比,具有GG-AA和AG-AA组合基因的个体其RSA的发病风险更高。
袁理蕙,洪洁[7](2019)在《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相关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研究进展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近年来,肥胖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质疏松症以及恶性肿瘤等。有大量研究发现男性肥胖患者常存在性腺功能减退,表现为雄激素水平低下而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伴有性功能低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王勇,陈祖金,杨勇[8](2017)在《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69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奥氮平组35例、利培酮组34例,医师指导下连续用药8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治疗4周、8周的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的降低(t=-8.692,-12.667,-8.336,-11.676;P<0.001);治疗8周,奥氮平组的TC、LDL-C、血清瘦素、FPG高于利培酮组(t=3.386,2.954,3.256,6.800;P<0.05)、HDL-C低于利培酮组(t=-5.637,P<0.001);治疗过程中,利培酮组的心电图指标变化率32.35%高于奥氮平组11.42%(χ2=4.438,P=0.03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可靠,对患者血脂、血糖、瘦素水平具有一定程度影响,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章青青[9](2017)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激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临床现代医学手段确诊的60例PCOS病例患者,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zYxH/T157—2009)(见附件1)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与判断,了解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其基础性激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探讨三种体质类型为主的PCOS现代医学治疗效果的多态性,为临床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根据2015年11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联合颁布了最新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评估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该指南),对杭州市中医院妇一科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确诊的60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设计临床研究表格,确定临床研究方案与内容,而后进入临床研究。按病例纳入标准收集病例,请患者认真填写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zYxH/T157—2009)体质评分表,进行计分并转化计算,并且收集并统计患者基础性激素水平的数据和彩色多普勒B超结果,将以上观察的内容填入相应临床观察表格。将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课题60例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湿热质、特禀质、平和质,且九种体质之间内部构成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主要集中于痰湿质、气郁质和阴虚质,呈多态性分布。2、PCOS组患者在性激素分布有较大趋向性呈现高LH、高LH/FSH,符合历代文献的表现。3、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三组在性激素LH、LH/FSH、T水平表现上无显着差异(P>0.05)。4、血瘀质组LH水平升高尤为显着,与其余六组之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1或P<0.05);血瘀质组FSH水平显着高于阳虚质、湿热质组(P<0.05);血瘀质、痰湿质LH/FSH水平显着高于阳虚质和气虚质组(P<0.01或P<0.05);气郁组T水平显着高于气虚质组(P<0.01)。结论:本课题60例PCOS患者中医体质(剔除兼夹体质)有9种体质表现,以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60例PCOS患者的性激素分布有较大趋向性呈现高LH、高LH/FSH表现。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三组在性激素表现上无差异性。其余6组性激素分组分项存在显着性差异。本课题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与性激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从中医体质分布的多态性为西医的治疗效果的问题找到了中医的理论根据,为临床与科研研究PCOS的病理生理学与治疗提供参考。
虎志鹏[10](2016)在《原发性早泄临床治疗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早泄在成年男性中的发病率为30%40%,在男性性功能相关疾病中位列第一,而在以往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性功能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近年来早泄已经跃居成为了男性性功能疾病的首要问题。据统计,75%的男性一生中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早泄,造成了很多夫妻间的性生活不和谐,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泄已经成为了泌尿男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且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迫切的需要我们找到更加有效、更加易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解决早泄问题。近年来随着早泄的遗传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及内分泌学病因研究日趋增多,以及射精生理机制及早泄发病机制的认识日趋成熟,基于原发性早泄的神经生理学原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原发性早泄疗效确切,临床研究报道其有效率在63%左右。早泄的神经病理性病因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泄患者比正常人群的阴茎头要更加敏感或阴茎头感觉神经兴奋性更高,射精阈值更低。临床上采取降低阴茎龟头敏感度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射精阈值延迟射精,局部麻醉药物的有效率在60%以上;手术治疗多采用阴茎背神经离断术,阴茎系带埋线法,其实际疗效并不及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有效率。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目前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不同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就诊的早泄患者中依据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自我IELT估测值诊断为原发性早泄患者228例。其中改良式阴茎背神经离断术患者87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患者61例,盐酸达泊西汀患者80例。所有原发性早泄患者在治疗1月后密切随访并连续记录三次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改良式阴茎背神经离断术治疗87例患者,治疗前后IELT分别为1.13±0.50 min和2.58±2.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ELT大于3分钟25例,有效率28.7%;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组61例,治疗前后IELT分别为1.14±0.55min和5.12±4.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ELT大于3min者37例,有效率65.6%;按需口服盐酸达泊西汀30mg患者80例,治疗前后IELT分别为1.11±0.52min和4.77±4.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ELT大于3min者49例,有效率61.3%。结论改良式阴茎背神经离断术是一种侵入性且不可逆的治疗手段,有效率并不及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水平,应慎重选择此手术;外用利多卡因乳膏与按需服用盐酸达泊西汀片有效率相当,但盐酸达泊西汀并不影响患者勃起功能及性快感,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及依从性高。
二、肥胖男性血清瘦素与泌乳素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男性血清瘦素与泌乳素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巨泌乳素分子检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白脂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巨泌乳素分子检测方法的对照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1: 肢端肥大症与糖脂代谢异常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2: 巨泌乳素血症及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2)联合补充辅酶Q10与维生素E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及脂质过氧化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四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比较 |
2.2 四组治疗前后AIP、VAI变化比较 |
2.3 四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MDA水平变化比较 |
3 讨论 |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一、绪论 |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1.2 勃起功能障碍 |
二、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流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病例来源 |
2.2.2 排除标准 |
2.3 实验方法 |
2.3.1 一般资料调查 |
2.3.2 PSG数据采集及判读标准 |
2.3.3 勃起功能评估 |
2.3.4 睡眠质量评估 |
2.3.5 焦虑、抑郁症状评估 |
2.3.6 性激素外周血数据采集 |
2.3.7 OSA相关的治疗 |
2.4 统计学处理 |
三、结果 |
3.1 非OSA组、轻中度OSA组及重度OSA组三组间人群特点区别 |
3.1.1 三组间人口学基本情况及相关临床表型 |
3.1.2 三组间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3.2 OSA和ED的发生率 |
3.2.1 ED发生率及OSA合并ED的发生率 |
3.2.2 不同AHI组OSA合并ED的发生率 |
3.2.3 不同年龄组OSA合ED的发生率 |
3.2.4 不同BMI组OSA合并ED的发生率 |
3.3 合并ED的OSA组与不合并ED组的人群特点区别 |
3.3.1 合并ED的OSA组与不合并ED组的人口学基本情况及相关临床表型 |
3.3.2 合并ED的OSA组与不合并ED组的PSG数据情况 |
3.3.3 合并ED的OSA组患者相关因素的ROC曲线分析 |
3.3.4 合并ED的OSA组患者IIEF-5评分与AHI值、ASEX评分关系 |
3.3.5 合并ED的OSA组与不合并ED组的性激素分泌情况 |
3.3.6 合并ED的OSA组患者相关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治疗反应 |
四、讨论与分析 |
4.1 ED是OSA患者常见症状,且以轻度ED为主 |
4.2 OSA合并ED的发生率随年龄、BMI等增加而增加 |
4.3 OSA合并ED发病率随OSA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 |
4.4 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治疗OSA合并ED至关重要 |
4.5 OSA患者合并ED可能并非是性激素水平异常导致 |
4.6 UPPP手术治疗是OSA合并ED患者有效治疗措施 |
4.7 研究局限性及优势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1 Epworth嗜睡量表 |
附录2 贝克焦虑量表(BAI) |
附录3 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 |
附录4 ASEX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男性性发育异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遗传因素 |
1.1 男性性发育分期 |
1.2 性发育过程 |
1.3 DSD相关基因 |
2 环境因素 |
2.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
2.2 EEDs的分类 |
2.2.1 人工合成雌激素 |
2.2.2 真菌性雌激素和植物性雌激素 |
2.2.3 环境化学污染物 |
2.3 EEDs对男性DSD的影响 |
2.3.1 EEDs对胚胎期和哺乳期的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 |
2.3.2 EEDs对儿童青少年期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 |
3 营养因素 |
3.1 瘦素 |
3.2雌二醇和雌酮平增高 |
3.3 胰岛素抵抗 |
3.4 雌激素和瘦素相互促进 |
3.5 脑垂体脂肪化 |
3.6 会阴部脂肪堆积 |
4 小结与展望 |
(5)朱琏针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和代谢水平及卵巢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4.1 健康指导: |
1.4.2 朱琏针法组: |
1.4.3 常规针刺组: |
1.4.4 西药组: |
1.5 观察指标 |
1.5.1 治疗前后体质指数变化: |
1.5.2 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 |
1.5.3 治疗前后卵巢形态变化: |
1.5.4 其他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的比较 |
2.2 3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
2.3 3组治疗前后卵巢形态改变 |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行经天数的比较 |
2.5 安全性及治疗后随访妊娠情况 |
3 讨 论 |
(6)miRNA-27a及Leptin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复发性流产的概述 |
二 miRNA与复发性流产 |
三 Leptin与复发性流产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复发性流产的诊断标准 |
1.3 相关概念的定义 |
1.4 实验仪器和试剂及其产地 |
1.5 miRNA-27a及Leptin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
1.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miRNA-27a rs895819 A/G及Leptin rs7799039 G/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 |
2.2 miRNA-27a rs895819 A/G及Leptin rs7799039 G/A的基因多态性与RSA间的发病风险 |
2.3 miRNA-27a rs895819 A/G及Leptin rs7799039 G/A的基因组合与RSA间的发病风险 |
2.4 miRNA-27a rs895819 A/G及Leptin rs7799039 G/A的基因多态性与RSA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
2.5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中miRNA-27a和Leptin的表达水平 |
第三章 讨论 |
3.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及其治疗方法分析 |
3.2 miRNA-27a与Leptin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风险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相关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研究进展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肥胖与MOSH |
一、下丘脑-垂体-性腺 (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HPG) 轴功能调控失衡 |
二、ED |
三、精液参数异常 |
治疗肥胖相关MOSH的研究进展 |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
二、药物治疗 |
三、手术治疗 |
减重手术改善男性性腺功能的可能机制 |
一、胃肠激素作用 |
二、脂肪含量减少 |
三、胰岛素抵抗改善 |
四、脂肪因子与炎性因子改善 |
(8)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治疗方法 |
1.2.4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变化 |
2.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电图指标变化 |
3 讨论 |
3.1 对比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 |
3.2 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 |
3.3 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电图指标变化 |
(9)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激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语对照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对象选择 |
1. 诊断标准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1. PCOS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2. PCOS组各中医体质类型离散性(散点图) |
3. PCOS组患者各项性激素水平情况 |
4. PCOS组中医体质与性激素相关性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PCOS组患者中医体质表现分析 |
1. 中医体质的形成与类型 |
2. PCOS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表现 |
3. PCOS三种主要体质类型 |
(二) PCOS组患者的中医体质表现与性激素表现的相关性 |
1. 文献资料PCOS患者的性激素表现 |
2. PCOS组的性激素表现 |
(三) 结合中医体质分布多态性探析PCOS西医治疗效果的多态性 |
1. PCOS西医治疗效果的多态性 |
2. PCOS组中医体质分布的多态性 |
3. PCOS组中医体质分布多态性与西医治疗效果多态性一致 |
4. PCOS组其他中医体质间性激素差异 |
(四) 如何纠偏中医体质 |
1. 调节生活方式 |
2. 调畅情志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附图 |
文献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激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原发性早泄临床治疗的选择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泄病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肥胖男性血清瘦素与泌乳素水平的相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巨泌乳素分子检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柯晓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联合补充辅酶Q10与维生素E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代谢及脂质过氧化情况[J]. 张艳华,张建,翟殿伟,刘秀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1)
-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D]. 冯晨. 山东大学, 2021(10)
- [4]男性性发育异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郑仪宁,陶月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24)
- [5]朱琏针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和代谢水平及卵巢形态和功能的影响[J]. 岳进,易蕾,方誉,陈敏,刘春芬,孟凤云,苏小莉,陆鹤翔. 广西医学, 2020(21)
- [6]miRNA-27a及Leptin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 王春艳.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7]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相关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研究进展及机制探讨[J]. 袁理蕙,洪洁.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02)
- [8]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J]. 王勇,陈祖金,杨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0)
- [9]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激素改变的相关性研究[D]. 章青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5)
- [10]原发性早泄临床治疗的选择及疗效分析[D]. 虎志鹏. 郑州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