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商业银行的整合营销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洪明[1](2020)在《G银行南昌分行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改革,新技术飞速发展,金融支付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速,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也衍生出了各种类银行的金融机构,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挑战。营销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如何优化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也努力尝试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差异化和创新服务与客户保持联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保持持续增长,摆脱日趋同质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商业银行需要分析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确定营销策略,加强服务创新营销方法。G银行是中国首批国内商业银行,于2016年正式进驻江西,经过近五年的发展,伴随着江西省经济的不断发展,G银行也逐步壮大成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金融机构。然而,作为一家在江西初建不久、正在发展的的商业银行,在地方市场上相对来说规模较小,营销开拓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本文以G银行南昌分行为例,主要从G银行南昌分行营销策略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该银行在产品、价格、服务、渠道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PEST、SWOT分析方法分析其宏观营销环境,以及G银行南昌分行的营销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合其优势特色资源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提出相应策略,包括均衡产品结构、完善创新机制、差异化定价、特色化定价、提升信息技术手段、推广电子银行业务、提升促销质量、提高队伍素质等。为G银行南昌分行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缊[2](2020)在《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财富快速积累,随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这部分客户资产量庞大,为银行创造了巨大利润,是银行业务发展必争之地。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银行可持续发展。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起步于2011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私人银行客户,实现了规模效益的增加,但是,在私人银行业务营销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复杂多变的环境对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制定更加完善的营销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综合收益、占领市场,从而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通过学习国内外对私人银行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所面临的环境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分析了外部的宏观环境,也分析了企业内部环境,并用SWOT分析法总结了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针对当前所处环境,确立了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从产品设计配置、定价、促销方式、渠道拓展、人员配置、过程管控和有形展示等七个方面制定出营销策略,并设计出实施保障措施。确保私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的顺利执行。
王琨[3](2020)在《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C银行山东省分行伴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铿锵步伐,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成为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加快了我国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进程和金融企业改革的步伐。当前,在新旧经济交叉互动、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金融科技不断创新应用、金融业改革开放深化、客户需求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大环境下,金融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C银行山东省分行如何在当前复杂、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有效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独特的市场价值,适应革命性的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全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也对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由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本文的分析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C银行山东省分行为目标展开研究,通过就其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就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就怎样完善优化银行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建设性方案。首先,本文就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理论研究,以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现状、竞争优势、竞争力特征、竞争力构成要素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和识别,探索性界定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经营特点和发展现状实施了调查研究,采用重要的财务、信贷、风险、人力、企业文化和创新指标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银行目前在发展上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劣势,从中发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以及目前在经营管理上显露出的行政体系、同业竞争、金融科技、人力资源、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再次,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遴选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指标构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山东省内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齐鲁银行等多家当地银行进行实证对比的定量分析,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了C银行山东省分行在各个指标上与山东省内5家同业比较的竞争力现状和市场地位,提出需要持续强化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市场竞争实力,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发展选择。最后,本文在指标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竞争力现状,提出C银行山东省分行应着重从公司治理、金融服务、金融科技、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整合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商业银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都必须坚持公司治理、轻型发展、风险控制、金融创新和特色化品牌五个基本点的战略观点。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提升C银行山东省分行的核心竞争力而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也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陈丹阳[4](2020)在《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不断下行,民生银行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利润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同业竞争加剧的冲击更为严重,尤其是零售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显着,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和风险形势复杂多变,要求商业银行加快改革转型,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本文主要从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板块及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着手,运用SWOT分析法、实地问卷调查方法及访谈分析法来确定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在大数据时代所具有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评估,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压力大;(2)风险管理流程专业化不足;(3)零售大数据风控体系建设不足;(4)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5)风险管理团队建设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2)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定位不清晰;(3)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缺乏专业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本文建议民生银行应在“模型驱动、分类管理、早期预警、主动退出、有效传导”原则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化各环节风险管理流程,同时为了保障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从制度、流程、人员、大数据体系等方面需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1)转变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思路;(2)完善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3)加强零售风险管理团队及人员管理;(4)完善零售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5)推进零售大数据风控体系建设。通过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民生银行Z分行现有的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及建议,同时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
邱越月[5](2020)在《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对农村金融尤其是农商银行的业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工作重点。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内投融资体系出现逐渐显出“金融脱媒”现象。当下,金融机构日趋向零售银行转型,把银行零售业务打造成为全新利润拉动。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结合当前J农商银行的零售业务的乡村市场营销业务发展现状,运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J农商银行的零售业务的乡村市场营销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阐释了影响该业务发展的诸多因素,提出的优化方案着力于机制、创新、资金、人才、营销定位等方面。文章包含七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及营销策略的概述。第三章为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内部环境分析。第四章为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外部环境分析。第五章为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与路径。第六章为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实施。最后一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对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其乡村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机制体制不完善、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缺少专项资金投入、后备人才储备不够、市场营销定位不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找准市场定位、拓宽业务范围、打造智慧零售银行、多元化营销、积极融入乡村文化,等实操性较强的对策。文中还为对策的有效落地提出了考评、机构、技术、人员、理念、资金等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对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玉[6](2020)在《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个人客户金融需求日渐丰富,同时在政府“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呼声倡导下,诸多银行纷纷成立了社区银行。商业银行通过社区银行的建立,一方面能够快速的扩大市场占有率,另外一方面可以准确获取客户的信息资源,对于后期市场的发展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发展路线均已经比较明确与成熟,但国内的发展状况已远远落后,不能与之相媲美。因此,如何使社区银行在市场发展中快速站稳脚跟,更好地扩展和维护个人客户群体,有效管理个人客户关系,已经成为诸多商业银行日益关注的焦点。论文首先介绍了社区银行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模式,以及C银行建设、发展社区银行的历程及现状,对现有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状况进行了详细陈述,并在梳理、整合国内外文献后界定了社区银行及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其次,本文作者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对其社区银行经营及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开展实地调研,进而对所收集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本文依据实际调查情况以及客户细分理论、客户终身价值理论、客户生命周期理论和客户满意度理论等,针对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C银行当前在个人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客户分类与定位不明确、获得客户和激活客户手段单一、客户满意度较低、客户关系维护投入不足和CRM系统建设与应用落后等问题。最后,本文基于相关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的科学理论并参考同业实践,针对C银行存在的问题从定位明晰化、管理精细化、客户分类科学化、服务差异化和服务手段智能化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改进对策。本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促进和推动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经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得出研究结论:社区银行的核心目标是银客共赢,要借助技术手段与理论知识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管理客户关系的能力与水平,通过员工培训、差异化考核等激励措施提高客户经理工作的主动性,对已有客户群进行合理化、层次化的分类,构建完备的“风险—价值”的客户分类体系。大力发展智能银行,培养智能化服务人才和团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将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产品及服务,不断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与满意度。本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将对其它社区银行科学开展个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借鉴,帮助同业社区银行识别个人客户关系管理误区,促使其在追求个人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提高对客户定位、客户关系维护、客户满意度及科技系统完善的重视程度,使得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提升社区银行效益。
肖明轶[7](2020)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JX银行营销策略探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影响传统金融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民主化更高的金融模式,优点众多,去中心化,共享开放,普惠平等。它在诸多方面对金融经济具有潜在的正向附加值,例如缓解信息不对称、丰富投融资方式、提高交易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等。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量外资银行涌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竞争愈加激烈。为了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地位,商业银行不得不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拓全新的市场战略,创新营销策略。以消费者的角度重新组合各营销要素,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转型升级。根据2019年政府报告,国家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加信贷投放能力,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一要求是国家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要措施,也标志着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和方向上有了新指引。江西省作为中部发展的重要地区,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江西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参与支持。JX银行为江西省内首家省级法人银行,于2015年1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合并景德镇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JX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成立的初衷在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小微)企业及服务居民。而作为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外部大中型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的竞争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探寻自己的营销发展之路,对于促进江西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出于对银行战略布局的考量,同时也为了响应国家普惠金融号召,2019年JX银行确立“蓝海行动”,发力建设县域支行,并启动农村金融试点工作,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业务。但在市场占有率及客户认可度上仍存在差距。本文拟从JX银行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入手,通过7 P理论分析JX银行面临的营销问题,并通过产品创新、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差异化定价、网点渠道建设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JX银行采取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城商行发展新方向。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以探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JX银行营销策略为例,对城市商业银行在战略选择、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研究,作为银行未来发展的借鉴和指导。同时也为其余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
张源[8](2020)在《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随着科技发展与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已经广泛融入大众生活。例如,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互联网不仅深度融入了大众日常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行为及习惯: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的增加,让网络更容易沟通有无,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兴起、社交软件和新媒体发展,大众消费、舆论、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而面对新媒体网络时代变化,谁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中占据制高点,谁便能在新一轮的产品营销中拔得头筹。近年来,商业银行传统营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互联网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加大营销力度,抢占客户成为各大银行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包括YC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纷纷布局产品网络营销,积极销售本行个人理财产品,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同时传统银行转型智慧银行进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网络营销同样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针对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YC银行SD分行为例,采取了PSET、SWOT、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分析了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环境,针对其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网络营销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有助于解决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促进银行提升经济效益,对其他分行及商业银行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产品同质化,定价差异化不够,网络促销不够主动,网络渠道拓展不够充分,网络营销的组织架构不够完善以及客户流失较多等问题,通过对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及推广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二、SD分行应采取SO战略,即利用YC银行品牌优势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占有力,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管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以期能够长期、稳定、持续提供产能;第三,从4PS角度提出了完善对策,具体来说:采取优化产品组合,提升产品竞争力;制定差异化价格,灵活调整收益;完善网络营销渠道,开发服务终端;完善广告促销,促进线上线下联动营销五个措施进行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最后,研究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及健全制度体系的角度进行基于保障的组织支持。
夏凡[9](2020)在《A银行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的同质化,竞争逐渐白热化,对于客户的争夺加剧,各商业银行从总行层面都在积极围绕着“客户为中心”进行营销,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还较为初级,营销方式也仅限于公共宣传,广告营销。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开放市场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应用系统的成熟的市场营销理念迅速的抢占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在金融环境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既是机遇,也充满挑战。因此,如何探索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营销理念,更高的服务标准,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已是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问题。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认识到差距将足缩短差距的第一步。提升服务营销水平非常迫切,可实践过程中,怎样提升客户满意度,怎样运用CRM系统拓展客户,怎样打造服务营销的企业文化等都没有妥善解决。希望能通过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探讨如何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营销能力,拉近与国外银行之间的差距,从而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这样就达到本文的写作目的了。本文以A银行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研究A银行在转型期间的服务营销策略。通过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对A银行提升竞争力,改进盈利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 A银行服务营销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服务营销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摸索出银行服务营销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服务满意度,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为其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经验。本文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等内容进行介绍,同时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概述,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对A银行服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A银行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结合实际,对A银行进行服务营销方案设计;第五部分基于服务营销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提出A银行服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不足之处作出总结。
豆群岭[10](2020)在《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他们凭借其国际知名品牌参与到国内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很大的挑战。同时,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国内金融改革日益深化,我国金融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银行产品、服务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银行之间的竞争也由业务及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品牌的竞争。因此,加快金融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迫切任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挂牌成立,在短短的13年的发展过程中,邮储银行通过不断开展品牌宣传工作,初步建立了网点数量最广、覆盖面最大、服务客户最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全功能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但是,随着邮储银行改革发展日益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来自内部的期待、要求和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给邮储银行的品牌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2016年,邮储银行在香港上市后,2019年又成功登陆A股,今后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商业银行市场中获得长足发展,对品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邮储银行HB分行为研究对象,在全面的梳理了现有品牌及银行品牌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两种方法,了解社会大众对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现状的认知和建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找出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清楚原因,找出适合解决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问题的具体路径。最后,从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方案、打造银行特色品牌文化、加强品牌传播推广、注重声誉风险管理、建立邮银(邮政公司与邮储银行简称“邮银”)品牌管理协同机制五个方面,阐述了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这对于邮储银行HB分行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论商业银行的整合营销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商业银行的整合营销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G银行南昌分行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营销理论 |
2.1.1 营销概念 |
2.1.2 4P营销策略理论 |
2.2 商业银行 |
2.2.1 商业银行的概念 |
2.2.2 我国商业银行及其分类 |
第3章 G银行南昌分行营销现状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1.1 G银行南昌分行简介 |
3.1.2 G银行南昌分行业务发展情况 |
3.2 G银行南昌分行的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策略方面 |
3.2.2 定价策略方面 |
3.2.3 渠道策略方面 |
3.2.4 促销策略方面 |
3.3 G银行南昌分行营销存在的问题 |
3.3.1 理财产品亮点不足 |
3.3.2 客户关系维护较弱 |
3.3.3 专业营销队伍薄弱 |
3.3.4 品牌形象有待提高 |
3.3.5 产品缺乏地域差异 |
第4章 G银行南昌分行营销环境分析 |
4.1 营销环境外部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营销SWOT分析 |
4.2.1 优势 |
4.2.2 劣势 |
4.2.3 机遇 |
4.2.4 威胁 |
4.2.5 SWOT矩阵 |
第5章 G银行南昌分行营销优化策略 |
5.1 产品优化 |
5.1.1 均衡产品结构 |
5.1.2 完善创新机制 |
5.2 定价优化 |
5.2.1 差异化定价 |
5.2.2 特色化定价 |
5.3 渠道优化 |
5.3.1 提升科学技术手段 |
5.3.2 推广电子银行业务 |
5.4 促销优化 |
5.4.1 提升促销质量 |
5.4.2 提高队伍素质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2)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私人银行业务行业情况 |
1.1.2 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概述和文献综述 |
2.1 理论概述 |
2.1.1 SWOT分析 |
2.1.2 STP营销战略 |
2.1.3 7Ps营销策略 |
2.2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内部环境分析 |
3.2.1 企业资源分析 |
3.2.2 企业能力分析 |
3.2.3 企业文化分析 |
3.3 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3.3.5 SWOT分析结论 |
第四章 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的STP营销战略 |
4.1 市场细分 |
4.2 选择目标市场 |
4.3 市场定位 |
第五章 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的7PS营销策略 |
5.1 产品策略 |
5.1.1 加大专属产品开发力度 |
5.1.2 丰富产品投向 |
5.1.3 加大代销产品销售 |
5.1.4 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 |
5.1.5 打造“家族办公室”品牌 |
5.1.6 利用高科技金融产品 |
5.2 价格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4 促销策略 |
5.5 人员策略 |
5.5.1 “1+1+N”人员配置 |
5.5.2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
5.5.3 客户营销 |
5.6 过程策略 |
5.6.1 客户经营期营销 |
5.6.2 推行标准化经营法-“八步营销法” |
5.7 有形展示策略 |
第六章 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1.1 设立私人银行中心 |
6.1.2 加强各部门协调 |
6.2 人才保障 |
6.2.1 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培训 |
6.2.2 健全考核机制 |
6.3 财务保障 |
6.3.1 拨备专项营销费用 |
6.3.2 联合第三方机构,寻求财务支持 |
6.4 信息保障 |
6.4.1 打造私人银行客户管理系统(PBS) |
6.4.2 完善业绩分析报告系统 |
6.4.3 数据服务工具 |
6.5 企业文化保障 |
6.5.1 品牌文化 |
6.5.2 创新文化 |
6.5.3 合规文化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基本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现状 |
1.2.2 国外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
2.1.1 资源要素 |
2.1.2 能力要素 |
2.1.3 环境要素 |
2.2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3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三章 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建设现状分析 |
3.1 简介 |
3.2 发展概况 |
3.3 金融服务现状 |
3.4 金融创新现状 |
3.5 信贷规模现状 |
3.6 核心竞争力优势分析 |
3.6.1 资本优势 |
3.6.2 人才优势 |
3.6.3 企业文化及群众基础优势 |
3.7 核心竞争力劣势分析 |
3.7.1 行政化体系过重 |
3.7.2 同业竞争冲击 |
3.7.3 银行安全状况存在风险隐患 |
3.7.4 人力资源建设不足及专业人才缺失 |
3.7.5 产品创新及竞争力不足 |
3.7.6 金融科技应用缺乏 |
第四章 核心竞争力评价分析 |
4.1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指标选择 |
4.1.2 评价指标介绍 |
4.1.3 评测指标分析 |
4.2 指标权重确定 |
4.2.1 指标权重的计算 |
4.2.2 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 |
4.3 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
5.1 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 |
5.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1.2 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
5.1.3 加强内部控制 |
5.1.4 提高盈利能力 |
5.2 加快传统金融服务转型 |
5.2.1 由传统网点向零售网点转型 |
5.2.2 丰富金融服务内容 |
5.2.3 创新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
5.2.4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
5.2.5 加快智慧银行建设推进工作 |
5.3 深化金融科技应用 |
5.3.1 优化互联网渠道建设 |
5.3.2 推进移动金融、网络金融产品创新 |
5.3.3 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 |
5.4 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
5.4.1 建设人才培养体系 |
5.4.2 优化薪酬分配制度 |
5.4.3 提高人才利用率,组建专家队伍 |
5.5 风险控制管理 |
5.6 整合能力建设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生命周期理论 |
2.2 大数据理论 |
3 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民生银行Z分行概况 |
3.2 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
3.3 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情况简介 |
3.4 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SWOT分析 |
3.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
3.4.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3.4.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3.4.4 威胁(Threats)分析 |
3.4.5 SWOT分析结论 |
3.5 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 |
3.5.1 问卷调查分析 |
3.5.2 访谈分析 |
4 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压力大 |
4.1.2 风险管理流程专业化不足 |
4.1.3 零售大数据风控体系建设不足 |
4.1.4 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
4.1.5 风险管理团队建设不足 |
4.2 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成因分析 |
4.2.1 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
4.2.2 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定位不清晰 |
4.2.3 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缺乏专业人才 |
5 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5.1 转变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思路 |
5.1.1 优化零售信贷业务发展模式 |
5.1.2 提升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地位 |
5.2 完善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 |
5.2.1 坚持风险管理机制的独立性 |
5.2.2 强调风险管理机制的前瞻性 |
5.3 加强零售风险管理团队及人员管理 |
5.3.1 建立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 |
5.3.2 建立培训及日常指导工作机制 |
5.3.3 细化风险管理监督机制 |
5.3.4 细化风险管理奖惩机制 |
5.4 完善零售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 |
5.4.1 贷前调查环节 |
5.4.2 贷中审查审批及放款环节 |
5.4.3 贷后监测预警环节 |
5.4.4 贷款催清收环节 |
5.5 推进零售大数据风控体系建设 |
5.5.1 强化数据分析广度和深度 |
5.5.2 大数据在零售业务贷前环节的应用 |
5.5.3 大数据在授信审批环节的应用 |
5.5.4 大数据在贷后管理环节的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及营销策略概述 |
2.1 商业银行及其零售业务概述 |
2.1.1 商业银行的特点 |
2.1.2 零售业务的含义和构成 |
2.1.3 零售业务的特点和意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与乡村振兴思想 |
2.2.2 金融深化理论 |
2.2.3 金融中介理论 |
2.2.4 营销策略理论 |
2.3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的特点及分析工具 |
2.3.1 营销策略的特点 |
2.3.2 营销策略的分析工具 |
第3章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的内部条件分析 |
3.1 J农商银行及其零售业务概况 |
3.1.1 J农商银行简介 |
3.1.2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分类 |
3.1.3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产品特色 |
3.2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运营情况 |
3.2.1 资源方面 |
3.2.2 技术方面 |
3.2.3 其他方面 |
3.3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机制体制尚不完善 |
3.3.2 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
3.3.3 缺少专项资金投入 |
3.3.4 后备人才储备不够 |
3.3.5 市场营销定位不准 |
3.4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拓展的SWOT分析 |
3.4.1 优势(S)分析 |
3.4.2 劣势(W)分析 |
3.4.3 机遇(O)分析 |
3.4.4 威胁(T)分析 |
第4章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的外部环境分析 |
4.1 政治环境(P)分析 |
4.1.1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
4.1.2 市场化改革导向 |
4.2 经济环境(E)分析 |
4.2.1 市场保持稳定并逐步放缓 |
4.2.2 乡村地区普遍脱贫 |
4.3 社会环境(S)分析 |
4.3.1 物产和生态资源丰富 |
4.3.2 社会文化强劲发展 |
4.4 技术环境(T)分析 |
4.4.1 移动支付发展不平衡 |
4.4.2 互联网金融带来机遇和挑战 |
第5章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与路径 |
5.1 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分析 |
5.1.1 SWOT策略组合与分析 |
5.1.2 4C策略分析 |
5.2 找准市场定位,优化业务结构 |
5.2.1 进行广泛的乡村市场调研 |
5.2.2 以“精准稳”为乡村市场突破点 |
5.2.3 农村市场特色的零售业务产品 |
5.3 以乡村客户为向导,拓宽乡村业务范围 |
5.3.1 建立健全乡村客户信息数据库 |
5.3.2 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业务体验 |
5.3.3 实现乡村客户资产的最优配置 |
5.4 促进科技金融创新,打造智慧零售银行 |
5.4.1 推进信用农户一卡通业务 |
5.4.2 进一步培育农村移动支付市场 |
5.5 积极融入乡村文化,深入找寻潜在客户 |
5.5.1 民俗活动日感恩客户活动 |
5.5.2 全力打造百福金融圈 |
5.6 多元渠道共同开展,大力宣传新型业务 |
5.6.1 发挥“金融夜校”平台优势 |
5.6.2 组织好金融知识下乡活动 |
5.7 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 |
5.7.1 主动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工作 |
5.7.2 继续推进“百福慈善”活动 |
第6章 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统一信息化考评机制 |
6.1.1 传导压实工作责任 |
6.1.2 完善差异化和分级评估机制 |
6.1.3 奖惩考核到位 |
6.2 建立高效率组织机构 |
6.2.1 持续推进系统内部管理机制优化 |
6.2.2 成立高水平营销策略委员会 |
6.2.3 建立专业化零售业务服务中心 |
6.3 紧跟金融科技的步伐 |
6.3.1 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渠道 |
6.3.2 加强信息技术系统优化建设 |
6.4 新零售业务人才战略 |
6.4.1 打造零售业务人才强队 |
6.4.2 出台高管人员履职档案管理办法 |
6.5 加快新时代理念转变 |
6.5.1 践行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 |
6.5.2 明确金融行业的新时代担当 |
6.6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
6.6.1 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
6.6.2 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及行业背景 |
1.1.2 C银行社区银行发展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社区银行的概念与发展模式 |
2.1.1 社区银行的概念 |
2.1.2 国内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 |
2.2 社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 |
2.2.1 客户分类管理 |
2.2.2 客户营销管理 |
2.2.3 客户满意管理 |
2.2.4 客户维护管理 |
2.2.5 信息技术支撑 |
2.2.6 CRM系统建设与应用 |
2.3 社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
2.4 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理论 |
2.4.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
2.4.2 客户细分理论 |
2.4.3 客户终身价值理论 |
2.4.4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
2.4.5 客户满意度理论 |
2.4.6 CRM系统 |
第三章 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现状调查 |
3.1 C银行社区银行的发展及现状 |
3.1.1 C银行简介 |
3.1.2 C银行社区银行发展历程 |
3.1.3 C银行社区银行经营现状 |
3.2 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类型 |
3.3 C银行社区银行现有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状况 |
3.3.1 现行的管理理念 |
3.3.2 客户细分现状 |
3.3.3 客户满意度现状 |
3.3.4 客户关系维护现状 |
3.3.5 业务技术支持现状 |
3.3.6 CRM系统建设与应用现状 |
3.4 同业对比 |
3.4.1 国内社区银行 |
3.4.2 国外社区银行 |
3.4.3 同业借鉴启示 |
第四章 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存在问题的调查设计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目的 |
4.1.3 问卷设计 |
4.1.4 调查方式 |
4.1.5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4.2 客户定位与分类不明确 |
4.3 获得客户和激活客户手段单一 |
4.4 服务满意度较低 |
4.5 客户关系维护投入不足 |
4.6 CRM系统建设与应用落后 |
第五章 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的改进对策 |
5.1 定位明晰化 |
5.1.1 明晰战略定位 |
5.1.2 明晰客户定位 |
5.1.3 确立品牌定位 |
5.2 管理精细化 |
5.2.1 明确岗位设置与职责 |
5.2.2 强化员工培训 |
5.2.3 差异化的考核 |
5.3 客户分类科学化 |
5.3.1 准确细化客户信息 |
5.3.2 多指标交叉确定类别 |
5.4 服务差异化 |
5.4.1 拓宽获取客户渠道 |
5.4.2 丰富激活客户方式 |
5.4.3 开展差异化特色服务 |
5.5 服务手段智能化 |
5.5.1 网点智能化转型 |
5.5.2 完善CRM系统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基本情况 |
2. 教育背景 |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1 发表学术论文 |
3.2 申请(授权)专利 |
3.3 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 |
附录A: 研究调查问卷 |
(7)互联网金融背景下JX银行营销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相关基础理论 |
2.1 7Ps理论 |
2.2 价值创造理论 |
2.3 竞争战略理论 |
2.4 信息经济学理论 |
3.JX银行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JX银行概况 |
3.1.1 JX银行简介及经营现状 |
3.1.2 JX银行营销现状 |
3.2 JX银行营销问题分析 |
3.2.1 产品过于单一 |
3.2.2 价格不够灵活 |
3.2.3 渠道不够多样化 |
3.2.4 宣传不够新颖 |
3.2.5 服务过程不够优化 |
3.2.6 有形展示不够创新 |
3.2.7 服务人员配置不够科学 |
4.互联网金融背景下JX银行营销环境分析 |
4.1 JX银行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4.1.1 经济环境 |
4.1.2 政治环境 |
4.1.3 社会人文环境 |
4.1.4 科学技术环境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银行业现有的竞争 |
4.2.2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4.2.3 供应方的议价能力 |
4.2.4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
4.3 JX银行营销机遇与挑战分析 |
4.3.1 JX银行营销的机遇 |
4.3.2 JX银行营销的挑战 |
5.JX银行营销策略优化 |
5.1 JX银行STP策略优化 |
5.1.1 市场细分分析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策略 |
5.2 完善与创新金融产品 |
5.2.1 个人零售金融产品创新与完善 |
5.2.2 公司信贷产品创新与完善 |
5.3 差异化服务定价 |
5.3.1 针对客户级别制定收费标准 |
5.3.2 电子渠道服务费用实行优惠 |
5.4 拓展丰富营销渠道 |
5.4.1 施行县域支行营销渠道下沉 |
5.4.2 利用互联网拓展获客渠道 |
5.5 依托互联网宣传产品 |
5.5.1 推广沙龙式宣传 |
5.5.2 促进社交网络化运营 |
5.6 服务流程优化及再造 |
5.6.1 推广服务型营销考核指标 |
5.6.2 构建服务流程管理优化部门 |
5.7 完善网点形象展示 |
5.8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
6.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研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预期成果 |
1.4 论文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个人理财产品相关概念 |
2.1.1 理财 |
2.1.2 理财产品 |
2.1.3 个人理财产品 |
2.2 网络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2.1 网络营销 |
2.2.2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营销理论) |
2.2.3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营销理论) |
2.2.4 营销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
3.1 YC银行SD分行概况 |
3.2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基本情况 |
3.2.1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业务编制架构及发展概况 |
3.2.2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经营情况 |
3.3 宏观环境分析 |
3.3.1 经济环境分析 |
3.3.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3.3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3.4 技术环境分析 |
3.4 微观环境分析 |
3.4.1 行业竞争分析 |
3.4.2 供方议价能力分析 |
3.4.3 购买者还价能力分析 |
3.4.4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3.4.5 替代品威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分析 |
4.1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
4.1.1 网络营销方式日趋完善 |
4.1.2 网络营销规模不断提高 |
4.1.3 理财产品不断创新 |
4.2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
4.2.1 网络营销定位偏离市场需求 |
4.2.2 网络营销手段成效差 |
4.2.3 网络渠道较为单一 |
4.2.4 网络营销运营力量不足 |
4.2.5 网络营销成效差 |
4.3 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YC银行SD分行SWOT分析结果评述 |
4.3.6 YC银行SD分行SWOT战略 |
第五章 基于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5.1 YC银行SD分行目标市场战略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4PS网络营销策略组合设计及实施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促销策略 |
5.2.4 渠道策略 |
5.2.5 推广策略 |
5.3 构建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对策保障机制 |
5.3.1 完善网络营销组织架构 |
5.3.2 建立起网络营销体系 |
5.3.3 健全网络营销制度体系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分析客户成本,进行合理市场定价 |
6.2.2 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客户便利性 |
6.2.3 构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服务渠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A银行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有关概念界定 |
2.1.1 服务 |
2.1.2 服务营销 |
2.1.3 服务质量 |
2.1.4 关系营销 |
2.1.5 差异化营销 |
2.2 服务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2.1 服务营销7P理论 |
2.2.2 STP理论 |
2.3 服务管理理论概述 |
2.4 顾客满意(CS)理论概述 |
2.5 SWOT方法 |
3 A银行服务营销现状与环境分析 |
3.1 A银行简介 |
3.1.1 概况 |
3.1.2 发展历程与现状 |
3.1.3 产品类型与特点 |
3.2 A银行服务营销现状分析 |
3.3 A银行服务营销现状满意度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发放 |
3.3.3 调查结果 |
3.4 A银行服务营销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存在问题 |
3.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 A银行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威胁分析 |
4 A银行服务营销策略设计 |
4.1 A银行服务营销市场STP分析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的筛选 |
4.1.3 目标市场的定位 |
4.2 产品策略 |
4.2.1 储蓄类产品选择与管理策略 |
4.2.2 理财类产品选择与管理策略 |
4.2.3 定制化产品选择与管理策略 |
4.3 价格策略 |
4.3.1 政策导向的定价策略 |
4.3.2 盈利导向的定价策略 |
4.3.3 市场导向的定价策略 |
4.4 渠道策略 |
4.4.1 渠道维护策略 |
4.4.2 渠道开发策略 |
4.4.3 网络营销策略 |
4.5 促销策略 |
4.5.1 广告促销策略 |
4.5.2 人员促销策略 |
4.5.3 基于客户分类的定制化促销策略 |
4.6 人员策略 |
4.6.1 员工培训策略 |
4.6.2 员工激励策略 |
4.6.3 员工绩效考核策略 |
4.7 过程策略 |
4.7.1 关键服务流程改进策略 |
4.7.2 客户参与服务过程策略 |
4.7.3 自动化技术与设施在服务过程的应用策略 |
4.8 有型展示策略 |
4.8.1 现场软环境布局与展示策略 |
4.8.2 现场设施设备布局与展示策略 |
4.8.3 互联网网络页面布局与展示策略 |
5 A银行服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结构的完善 |
5.2 服务营销团队的组建 |
5.3 资源调配能力的提高 |
5.4 服务管理知识的培训 |
5.5 总行与分行管理的有效沟通与协同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银行服务营销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品牌的概念 |
2.1.2 服务品牌概念及特点 |
2.1.3 金融品牌的概念及特点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品牌定位理论 |
2.2.2 品牌形象理论 |
3 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
3.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历史沿革 |
3.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代理的关系 |
3.3 邮储银行HB分行简介 |
3.4 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历程 |
3.5 访谈研究 |
3.5.1 访谈设计依据 |
3.5.2 访谈内容 |
3.6 调查问卷 |
3.6.1 背景资料 |
3.6.2 品牌建设影响因素问卷 |
3.7 样本结构 |
3.7.1 抽样方法 |
3.7.2 样本构成 |
3.8 调查结果 |
3.8.1 总体情况 |
3.8.2 分维度结果 |
4 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问题 |
4.1.1 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 |
4.1.2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
4.1.3 差异化品牌建设有待深入拓展 |
4.1.4 不注重品牌队伍建设 |
4.1.5 舆情应对能力偏弱 |
4.2 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品牌价值认识不到位 |
4.2.2 品牌管理意识淡薄 |
4.2.3 品牌管理缺乏系统性 |
4.2.4 品牌传播手段单一 |
5 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
5.1 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方案 |
5.1.1 建立品牌管理组织机制 |
5.1.2 理顺整体品牌架构 |
5.1.3 提升品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
5.2 打造银行特色品牌文化 |
5.2.1 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 |
5.2.2 差异化的金融品牌定位 |
5.3 加强品牌传播推广 |
5.3.1 重视网络媒体的宣传 |
5.3.2 持续开展营销活动 |
5.4 注重声誉风险管理 |
5.4.1 声誉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
5.4.2 完善全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体系 |
5.4.3 建立健全声誉风险全流程管理 |
5.4.4 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
5.5 建立邮银品牌管理协同机制 |
5.5.1 建立健全邮银协调机制 |
5.5.2 加强与同级代理金融机构的舆情沟通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论商业银行的整合营销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G银行南昌分行的营销策略研究[D]. 洪明. 南昌大学, 2020(03)
- [2]光大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关缊. 山东大学, 2020(05)
- [3]C银行山东省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王琨. 西南大学, 2020(05)
- [4]民生银行Z分行零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陈丹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5]J农商银行零售业务乡村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邱越月. 南昌大学, 2020(01)
- [6]C银行社区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李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互联网金融背景下JX银行营销策略探究[D]. 肖明轶.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8]YC银行SD分行个人理财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张源.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9]A银行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夏凡.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10]邮储银行HB分行品牌建设研究[D]. 豆群岭.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