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活动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1](2021)在《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汉化并修订患者隐私量表(Patient Privacy Scale,PPS)使其适用于实习护生,并进行信效度评价。了解实习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获得原量表作者授权后,对此量表进行汉化及专家函询,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山西省三所医学院校的130名实习护生进行施测,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后对六所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890名实习护生进行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问卷调查。结果:1、量表的汉化及修订:通过电子邮件与原量表作者联系,并获得其同意。由作者本人,两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两名翻译经验丰富的护理学教授组成的翻译小组对原量表进行翻译且汉化,综合意见后将患者隐私量表修改为中文版患者隐私量表(其中第11条目后加入“例如不允许他人在病历本/办公系统上随意拍照记录,及时退出办公系统等”;第8条“仆人们”改为“护理员”;第13条“同事”改为“其他医护人员”)。共进行了三轮专家函询,整理并统计16位专家对该量表各维度和各条目的赋值,发现重要程度均值<3.5、变异系数均值>0.25的条目仅有一个,且该条目有两位专家表示陪护应从病情严重程度考虑,所以将该条目“当同一病房入住多位病人时,考虑到病人隐私,您允许病人有陪护”删除。另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将第9、10条目由原来的个人信息与生活隐私横面放到性别隐私与管理制度横面;第5个条目中,加入前提条件“根据患者的意识情况”;将原来个人信息与生活隐私中的一个条目与身体隐私中第4条目合并。专家对语句的修缮:全文“资讯”统一为“信息”;“病人”统一为“患者”;语句力求精简。专家的积极系数(>0.9)、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0.853、0.885)、协调系数(分别为0.348、0.360、0.415)均较好,可见本课题的专家函询过程步步严谨,科学合理。最终形成五个维度共25个条目的初始量表,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2、量表的信效度检定:通过整理分析130名实习护生的预调查结果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信度分析结果:Cronbach’sα系数为0.967,量表五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91~0.974之间,折半信度为0.910,重测信度为0.868;相关性/区分度分析结果: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63~0.917,各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9~0.760。内容效度分析结果:各条目I-CVI为0.83~1.00,总量表S-CVI为0.961;结构效度分析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计算结构效度,KMO值=0.928,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4148.928(P<0.001),因子载荷系数为0.577~0.866,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4.464%。3、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山西六所医院的890名实习护生的调查数据可得,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得分为116.45±12.84,行为得分为110.88±13.99。有616名(69.21%)实习护生认为自己患者隐私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对待护理的态度、对现行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病人隐私护理的经历会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水平;对待护理的态度、是否参加过培训或了解相关知识、对当前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病人隐私护理的经历会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行为表现(均P<0.05)。结论:1、量表的汉化及修订:患者隐私保护量表(实习护生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今后可作为国内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能力的测评工具展开大范围调查;也可用于干预前后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能力的比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经调查,我国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能力整体表现良好。隐私保护不足与培训学习不足、相关法律意识浅薄、临床带教未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有关。故学校和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相关教学培训,包括学习有关法律并进行案件探讨,在临床教学中多角度加强患者隐私保护教育,护理带教老师应做好示范作用,使其更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促进其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
任晓勇[2](2021)在《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健康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而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战略层面开始布局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这一国家战略也深度的契合了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加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局,互联网医院数量激增,互联网企业大量布局医疗领域,但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带来的是大量的患者隐私信息遭到泄露,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信息安全成为热议的话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保障医疗健康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安全工作机制,加强保护患者隐私等重要信息。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的法律完善,是我国重视人格权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彰显《民法典》的人文价值和立法精神,把隐私权规定在人格权编,并予以立法明确,这使得隐私权的保护有法可依,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完善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我国医疗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我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使得健康中国的战略早日实现。本文主要以患者隐私权保护为核心,结合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背景,以问题为研究导向,法律法规分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隐私权保护、医疗行为的界定等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医疗的患者隐私保护提出完善建议。在法律体系上隐私权和患者隐私具有统一性,法律没有单独界定患者隐私权的概念,可以分析得出患者隐私权是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从而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而对于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主要研究的关键在与传统医疗模式进行对比,着重凸显出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特殊性,应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法规,得出患者隐私保护在互联网医疗中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中主体的事前制度规范不完善,如互联网医院、执业医师、医药电商、在线问诊平台隐私政策方面存在制度障碍,事中监管缺位,单纯的依靠政府监管模式不适用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侵权行为发生后事后救济的制度不能够保证患者权益得到维护。结合现实问题并用比较分析法对美国隐私权保护体系和欧盟个人信息保护体系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的互联网医疗现实状况,提出事前提高互联网主体准入门槛并对执业医师和医药电商实行实名制,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共治的监管体系,强化互联网平台内部监管和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最后,在事后救济规则明确界定侵权范围、侵权主体,并提高对侵权者的处罚力度,从而形成完善的保护体系。
孟祥仪[3](2021)在《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信息服务的应用也随之不断增多。国外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得较为完善,而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进行研究,为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借鉴。首先,本文对国外代表性国家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进行了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其次,对我国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网站调研、微信公众号调研、App调研及相关文献调研,并结合针对工作人员的访谈内容,掌握我国目前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于社区卫生信息服务的现状和不足;最后,对用户进行了相关需求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用户对与电子健康档案相关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的使用现状、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知、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需求与存在的顾虑。研究表明,国外部分国家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有着不同的优势,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因此我国在建立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时,应当汲取它们的长处,建立适合我国的最佳方案。而我国社区卫生信息服务在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混乱、利用率不足、发展不平衡、技术缺陷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另外,用户对与电子健康档案相关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不佳,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知度较低,且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服务功能有着一定的需求及顾虑。根据前面总结的用户的使用现状及认知态度、需求及顾虑,以及国外调研的案例,设计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服务功能架构。并以我国社区卫生信息服务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存在的问题为依据,结合国外调研的案例,从制度、技术、宣传、数据、资金五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我国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优化策略。
楼方圆,黄莺,徐燕[4](2020)在《信息化临床护理中患者医疗健康隐私保护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信息化护理中患者隐私保护及研究现状,分析原因,并提供解决措施,包括构建隐私保护调查工具、提高医护人员医疗健康隐私保护的意识、加强行业伦理审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提高信息技术安全等。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患者医疗健康隐私保护提供参考。
党媛媛[5](2020)在《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价值及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老年慢性病群体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日趋庞大,经济社会成本逐年增加,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已无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针对老龄化社会的有效解决方案亟待更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移动医疗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创造了新的机遇。然而,移动医疗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留存率低、遵从性差、自我汇报误差等相关挑战,将导致用户参与移动医疗App所带来的健康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同时,移动医疗平台良好的参与价值建立在用户主动参与移动医疗App的基础上,这一点对于慢性病管理App而言更为重要。移动医疗App对于慢性病用户是否有效,如何激励患者持续参与移动医疗App,以及如何避免患者持续参与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是热点问题。当前许多平台采取金钱激励方式吸引新用户和激励老用户,然而该方式面临着成本巨大,长期效果不明的困境。因此有效的非金钱激励亟待提出。个性化移动医疗服务成为慢性病管理的主流,但隐私顾虑问题又会阻碍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选择,从而影响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的用户参与。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的参与价值及激励机制亟待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关于移动医疗App参与价值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因果性证据支撑;针对激励方案的研究,大多忽略了移动医疗特殊背景。鉴于此,本文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移动医疗App做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完全随机化的田野实验和一个自然实验,证明了慢性病移动医疗App对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降低医疗成本的因果效应,揭示了某些特定正向激励机制(金钱激励与非金钱激励)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发现了慢性移动医疗App中隐私顾虑在个性化服务中的负向激励效应,构建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慢性病移动医疗App参与价值以及激励机制的理论解释框架。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与认识如下:1.针对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的健康水平和经济价值的影响,以糖尿病为例,成功实施了大型的严格随机化的田野实验。实验设计中考虑了平台效应,设置了两个控制组;考虑了慢性病移动医疗App平台非个性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对于用户参与的影响;因果证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医疗App的参与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就诊次数和就医成本。通过实证验证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移动医疗App可以通过提高内部动机,进而提升用户使用App行为和改善用户的生活习惯,最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该结论与自我决定理论高度一致。本文意外的发现了个性化服务在移动医疗服务设计过程中效果不如非个性服务效果好。该研究为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价值验证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因果证据,为进一步了解人机交互价值与机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依据。2.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金钱激励作用效果,设立了固定金钱激励和游戏化金钱激励的田野实验。以糖尿病为例,因果证明了短期内金钱激励对于提高用户参与行为有显着的积极效应,且游戏化激励方式效果更佳。通过工具变量法探究了金钱激励不仅对患者的使用行为有积极影响,且对患者的健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随后,利用Heckman两步法自选择模型,发现撤销金钱激励后原本的金钱激励效果消失。该研究有助于慢性病健康管理平台对金钱激励的方式做出恰当选择,考虑金钱激励的长期效果,探索更多长期有效的内部动机激励方式;同时验证了自我决定理论在慢性病移动医疗App场景的适用性。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非金钱激励对慢性病患者移动医疗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效果。以糖尿病为例,设立了量化自我激励和社会规范激励的田野实验。因果证明了量化自我对于提高用户参与行为具有显着积极的效应,且这种效应是长期可持续的。有意思的是,社会规范在移动医疗App场景中并没有统计学上显着的激励效果,这可能是由于社会规范虽然可以提高患者关联性心理需求,然而,在健康行为改变方面主要是隐私性较强的个人行为,因而更关心自身健康的人能得到更好的激励效果。随后,本研究基于工具变量法,探究了非金钱激励不仅对患者的使用行为有影响,且对患者的健康效果有积极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自我决定理论中,积极的健康行为可以带来正面的健康效果。该研究结果,对于量化自我在慢性病移动医疗App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通过自然实验研究了隐私顾虑对于慢性病患者个性化服务与非个性化双边转化行为的因果影响。使用隐私设置做隐私顾虑的代理变量,依据自然实验场景,对比分析了隐私顾虑对个性化服务和非个性化服务选择的不同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疾病严重程度对于个性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隐私保护会使得用户更多的选择个性化服务,更少的选择非个性化服务。同时疾病的严重程度会负向调节这种关系。这可能是因为隐私的顾虑会负向调节用户感知自主性,进而降低用户参与移动医疗App的动机,从而降低了健康行为。该研究结果深刻阐述了个性化服务在移动医疗参与中需要格外关注发送频次、发送时间与服务内容,以平衡隐私顾虑问题。本文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了对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价值及产生价值机制、正向和负向激励机制的认识。文中所完成的三个完全随机化田野实验和一个自然实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行为改变与健康效果理论框架,对于客观认识慢性病用户持续使用移动医疗App的效果与激励方案,正确认识人机交互激励机制,科学完善现行慢性病移动医疗设计理论框架,有效实施移动医疗平台用户激励机制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陈雪琴[6](2020)在《基于办医主体视角的公立医院患者体验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自2009年以来国家发布系列文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包括国有企业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重组以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新格局。随着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各类型医院不断增多,群众就医选择范围逐步扩大,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随之加剧。如何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打造良好就医体验,获得稳固的就医群体,在医疗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成为各类型公立医院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鄂西北地区某国企办综合性三甲公立医院与同地区某政府办同等级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第三方评价,了解鄂西北地区两类型办医主体的公立医院患者全流程就医体验现状,比较各环节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并找出各自的优劣势区域,促进公立医院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为鄂西北地区持续改进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当地人民群众获得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门诊患者体验问卷》及《住院患者体验问卷》,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两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第三方评价。运用Excel2013和SPSS26.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采用频数、百分比、?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患者体验重要性矩阵分析。结果:1.择院理由:(1)门诊:国企办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择院理由前三位是其他、就近方便、服务态度好;政府办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择院理由前三位是服务态度好、就近方便、技术高。(2)住院:国企办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择院理由前三位是就近方便、其他、医院名气大;政府办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择院理由前三位是就近方便、医院名气大、技术高。2.整体体验:国企办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整体体验均优于政府办公立医院。门诊方面国企办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模块患者体验优于政府办公立医院;住院方面国企办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后勤管理服务、护理服务模块患者体验均优于政府办公立医院(P<0.05)。3.单因素分析:(1)门诊:门诊患者在不同年龄、费用类别、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复诊情况的就医体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住院患者在不同年龄、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长期居住地的就医体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年龄、费用类别、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是门诊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P<0.05)。(2)年龄、家庭年收入、长期居住地是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P<0.05)。5.重要性矩阵分析:(1)门诊:(1)医疗服务模块,国企办公立医院需优先改进的是“诊疗性价比”;政府办公立医院是“门诊候诊时长”、“医生看诊时长”。(2)后勤管理服务模块,国企办公立医院需优先改进的是“门诊卫生间状况”、“门诊环境卫生状况”、“医院安保措施”;政府办公立医院是“挂号等候时长”、“就诊等候区秩序”。(2)住院:(1)医疗服务模块,国企办公立医院需优先改进的是“主治医生查房次数”、“住院医生查房次数”、“医生告知治疗方案”、“医护人员病情关心处理”、“医生诊疗水平”、“病情改善情况”;政府办公立医院是“住院医生查房次数”、“医生告知治疗方案”、“患者隐私保护”、“病情改善情况”。(2)后勤管理服务模块,国企办公立医院需优先改进的是“病房床铺被褥清洁程度”、“医院安保措施”;政府办公立医院是“医院安保措施”。(3)护理服务模块,国企办公立医院需优先改进的是“患者隐私保护”、“医护人员病情关心处理”、“护士整体水平”、“医风医德”;政府办公立医院是“医护人员病情关心处理”、“护士给予健康指导”。结论:1.国企办公立医院患者整体就医体验优于政府办公立医院。2.年龄、费用类别、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是门诊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年龄、家庭年收入、长期居住地是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3.国企办公立医院门诊部需要在诊疗费用监管、门诊清洁工作及安保措施方面重点改进;住院部需要在医生查房、医患沟通、医生诊疗水平、卫生清洁管理、安保措施、医风医德、护士整体水平、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重点改进。4.政府办公立医院门诊部需要在患者候诊与诊疗时长、候诊区域秩序管理方面重点改进;住院部需要在医生查房、医患沟通、患者病情改善感知、患者隐私保护、安保措施、护士健康宣教等方面重点改进。
李佳佳[7](2020)在《河北某公立医院口腔门诊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口腔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家常病”。作为公立医院的口腔门诊,其社会责任要保障基本的口腔医疗卫生供给质量。“基本”一词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提升门诊医疗服务供给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缓解医患之间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本论文以患者评价为基本视角,旨在解决现实的口腔门诊服务供给上的“微观”问题,针对口腔公立门诊供给方面的突出问题给予具体的参考建议,推动口腔服务质量的提升。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医疗服务质量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遵循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借鉴其他学者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结合口腔门诊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患者感知口腔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编制信度效度合格调查问卷。本文评价体系和问卷的设计基于三大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服务质量评价理论和持续质量提升理论。本研究采用研究方法: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收回数据资料后,使用了基本统计学方法,对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利用IPA矩阵分析方法,发现门诊服务质量突出问题。IPA矩阵的分析显示,门诊服务质量突出问题有:门诊医疗费用高、诊疗质量评价不高、患者知情权被忽视、关爱和帮助服务不到位、医患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和疑问解答效果不佳。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得出门诊服务质量提升对策应考虑“六个需要”:一,需要控制影响门诊费用增长的“不良变量”;二,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质量;三,需要规范医方告知义务;四,需要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五,完善医患信任约束和调节机制;六,需要增强卫生宣传和教育力度。
张奇[8](2020)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权保护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使得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形势更为严峻。目前我国有关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当中,呈现出抽象性、原则性的特征,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针对性不强,难以对患者隐私权形成充分的保护。同时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对患者隐私进行价值发掘,其所带来的巨大的技术红利亦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大数据技术的运转机理,将患者隐私权进行类型化讨论,兼顾患者隐私权保护与患者隐私运用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对患者隐私权充分且合理的保护。鉴于此,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对患者隐私权进行保护,应当首先从实际出发,了解大数据技术是如何对患者隐私进行处理和运用,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类型化讨论,分析患者隐私的运用边界和患者隐私权区别于信息权的保护思路,再次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权侵权所呈现出来的新态势,立足于我国具体情况,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从而提出对患者隐私权进行类型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实现患者隐私权保护与患者隐私运用之间的平衡。基于以上思路,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导论部分提出了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医疗大数据和患者隐私权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大数据在医疗领域应用过程中,如何对患者隐私进行收集与运用。并且分析在当前患者隐私应用过程中患者隐私权保护所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第二章是通过将患者隐私以及患者隐私权侵权方式以不同的标准进行类型化梳理,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地保护,在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第三章则是对国外患者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分析与借鉴。该章根据我国目前对患者隐私权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保护不足的问题,结合国外对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措施,立足于我国具体现状,吸收借鉴其中有利因素,为我国未来患者隐私权保护提供借鉴;第四章为大数据下患者隐私权类型化保护原则与制度完善。患者隐私权保护需要结合医疗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平衡患者隐私保护中各方利益冲突,主要通过明确各种类型的患者隐私的使用权限范围、完善患者隐私侵权的责任分配机制以及完善差异化赔偿责任认定标准等方式实现对患者隐私权充分且合理的保护。针对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权保护这一问题,在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利益博弈法和比较研究法,紧扣医疗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对患者隐私进行类型化划分,深入研究患者隐私权保护过程中所产生的各方利益的冲突,针对当前患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抽象性和滞后性问题,提出顺应医疗大数据发展的患者隐私权类型化保护措施,以求实现各方矛盾主体的利益协调,达到保护患者权益的最终目的。
马倩[9](2020)在《基于HCAHPS量表的合肥地区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合肥地区两家县级二甲医院和一家省级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不同层级医院患者在各环节的就医体验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因素,寻找不同层级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医院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体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家出台有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的政策文件和阅读国内外患者体验研究的文献,构建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应用《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调查表》调查2019年3-7月间3家公立医院的894名住院患者,由调查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综合应用统计性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在调查的894名住院患者中,就医总体评价较高,均分在8.71。其中,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服务态度(4.44)、出院指导(4.34)入院管理(4.33)、设备与后勤(4.22)、医院环境(4.19)、医患沟通(4.18)、医疗技术(4.17)、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3.89)、医疗费用(2.73);(2)比较不同层级医院住院患者各环节就医体验发现,患者在服务态度、设备与后勤、就医环境、出院指导和总体评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表现为三甲医院患者体验较二甲医院体验好。其他维度患者体验无明显差异。但在帮助缓解症状或疼痛、治疗效果、入院手续的便捷程度、查房询问病情详细程度、介绍药物副作用、医保外费用等具体指标上则表现出三甲医院患者体验略差于二甲医院。(3)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自评情绪状况是除医院环境维度外的各维度及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此外,收入、婚姻状况以及职业是患者医疗费用体验的影响因素;年龄、医院等级和住院天数是患者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年龄、医院等级、住院天数、居住地、自评健康状况、职业、就诊类型及科室对医院环境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就诊类型和科室是影响患者入院管理的因素;医院等级、患者居住地、收入、职业以及科室是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因素;患者自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和职业是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技术评价的因素;患者自评健康以及就诊类型对医患沟通评价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评健康状况、居住地、收入、职业、医院等级、就诊类型是影响患者对设备与后勤体验的因素;医院等级、职业和科室对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和就诊类型是影响患者对出院指导评价的主要因素。结论:(1)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总体评价较高,其中各环节中服务态度体验最好,医疗费用体验最差。(2)两级医院患者体验在服务态度、设备与后勤、就医环境、出院指导和总体评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表现为三甲医院患者体验较二甲医院体验好。(3)患者自评健康和情绪状况、婚姻、职业、年龄、收入、居住地、医院等级、就诊类型、科室、住院天数是影响患者各环节就医体验以及总体就医评价的因素。
黄思潮[10](2020)在《精准医疗伦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精准医疗作为一种新兴医学科技,是将基因检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与患者特征、所处环境及个人生活习惯相结合,实现对疾病的精准治疗。但由于涉及人群庞大,所需技术很多处于起步阶段,这就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例如,知情同意操作困难、技术风险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患者隐私难以保护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知情同意作为患者接受精准医疗的首要条件,是维护患者基本权益、保障患者自主权的基本手段。精确医学中的知情同意涉及基因测序和遗传信息数据分析。这其中包含大量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因信息,其影响与普通医学模式相比有很大不同。如果在精准医疗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医疗的知情同意模式,可能导致知情效果差等问题,患者很难同意。在精准医学的研究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患者充分知情、理解并且自愿参与研究和治疗。精准医疗发展应用带来的风险问题,需要我们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任何新兴医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追求治疗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做到对患者身体、心理健康的保护。作者从技术风险不确定性问题入手对精准医疗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未知的风险可能会给精准医疗发展应用带来阻碍,也会给伦理分析带来挑战,对于精准医疗具有技术风险性的特点,要坚持有利不伤害原则,把保障患者权合法权益作为进行伦理审查的主要依据。精准医疗所涉及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使得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研究高昂的成本为其发展带来阻力,技术成果价格昂贵也致使普通民众难以承受,带来社会不公平问题。此外,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以及遗传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患者隐私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基因检测技术应用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精准医疗研究的快速发展,但是基因信息具有独特的易识别性、共同性。不仅容易知晓患者的健康状况,还能揭示其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带来一种全新的隐私保护问题,使隐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尊重原则、有利原则、公正平等原则及不伤害原则等生命伦理四原则是解决精准医疗伦理问题的理论基础。精准医疗的研究发展必须坚持有利不伤害,建立知情同意体系,保障技术安全,维护社会公平,尊重患者隐私,才能做到健康有序的发展。精准医疗代表着未来医学的前进方向,相信只要政府、医务工作者、民众齐心努力、科学研究、注重临床试验及应用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一套完善和高效的治理体系,相信精准医疗必然造福人类。
二、医疗活动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活动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相关概念概述 |
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5 研究方法 |
6 技术路线 |
7 创新之处 |
第一部分 患者隐私量表在实习护生中的汉化修订与信效度检验 |
1 量表的修订及评价方法 |
1.1 对原量表进行翻译及汉化 |
1.2 专家函询修订初稿 |
1.3 内容效度检定 |
1.4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专家咨询结果 |
2.2 项目分析 |
2.3 量表的效度 |
2.4 量表的信度 |
3 讨论 |
3.1 量表修订的背景及意义 |
3.2 量表修订过程科学合理 |
3.3 内容分析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实习护生一般资料 |
2.2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得分 |
2.3 不同类别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和行为单因素分析 |
2.4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和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分析 |
3.2 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总结 |
1 对策(建议) |
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章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基本理论 |
2.1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概述 |
2.1.1 互联网医疗的界定 |
2.1.2 互联网医疗的分类 |
2.2 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界定 |
2.2.1 行政法律关系说 |
2.2.2 医事法律关系说 |
2.2.3 民事法律关系说 |
2.3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内涵 |
2.3.1 隐私权的历史考辨 |
2.3.2 患者隐私权的内涵 |
2.3.3 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侵权的特殊性 |
2.4 小结 |
第3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现状与原因分析 |
3.1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历史沿革 |
3.1.1 传统医疗模式下的间接保护阶段 |
3.1.2 传统医疗模式下的直接保护阶段 |
3.1.3 互联网医疗模式下患者隐私权的特殊保护阶段 |
3.2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现实问题 |
3.2.1 互联网医疗事前准入层面 |
3.2.2 互联网医疗事中监管层面 |
3.2.3 互联网医疗事后追责层面 |
3.3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3.3.1 保护患者隐私权有助于互联网医疗发展 |
3.3.2 保护患者隐私权是保护患者人格权的必然要求 |
3.3.3 保护患者隐私权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
3.4 小结 |
第4章 域外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
4.1 美国互联网医疗中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 |
4.1.1 履行隐私保护义务的主体 |
4.1.2 隐私信息当事人拥有的权利 |
4.1.3 多层次监管主体 |
4.1.4 侵权者的高额罚款 |
4.2 欧盟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 |
4.2.1 明确界定隐私信息 |
4.2.2 法律赋予信息主体相关权利 |
4.2.3 对侵权者高额罚款 |
4.3 域外患者隐私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
4.3.1 我国患者隐私保护模式的选择 |
4.3.2 加强互联网平台监管力度 |
4.3.3 增加侵权惩罚额度 |
4.4 小结 |
第5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完善措施 |
5.1 完善互联网医疗准入制度 |
5.1.1 提高互联网医院准入门槛 |
5.1.2 保障执业医师行为真实性与规范性 |
5.1.3 医药电商实名制管理制度 |
5.1.4 完善互联网隐私保护政策 |
5.2 完善事中监管制度 |
5.2.1 强化互联网医疗协会监管 |
5.2.2 建立用户监督反馈机制 |
5.2.3 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内部监管机制 |
5.3 完善事后责任追究机制 |
5.3.1 明确界定侵权范围 |
5.3.2 明确侵权主体责任承担规则 |
5.3.3 突破侵权的财产赔偿额度 |
5.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3)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创新与难点 |
第2章 国外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调研 |
2.1 澳大利亚 |
2.2 美国 |
2.3 加拿大 |
2.4 分析与总结 |
第3章 国内社区卫生信息服务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现状 |
3.1 现状调研 |
3.2 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于社区卫生信息服务功能设计 |
4.1 用户调研 |
4.2 服务功能设计 |
4.3 相关保障措施 |
第5章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优化策略 |
5.1 建立和改善管理制度 |
5.2 激励和促进档案应用 |
5.3 均衡和平衡东西发展 |
5.4 统一和完善相关技术 |
5.5 扶持和节减项目资金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信息化临床护理中患者医疗健康隐私保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信息化临床护理中患者医疗健康隐私保护现状 |
3 信息化临床护理中引发患者隐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
3.1 引发患者隐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
3.2 患者隐私保护的对策 |
3.2.1 构建隐私保护调查工具 |
3.2.2 提高医护人员医疗健康隐私保护的意识 |
3.2.3 加强行业伦理审查及完善相关规范 |
3.2.4 提高信息技术安全 |
4 结语 |
(5)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价值及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课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
1.2.1 移动医疗App研究现状 |
1.2.2 医疗信息技术的影响 |
1.2.3 移动医疗使用和用户行为改变 |
1.2.4 金钱激励对用户使用的影响 |
1.2.5 非金钱激励对用户使用的影响 |
1.2.6 游戏化与用户行为改变 |
1.2.7 个性化服务与隐私顾虑 |
1.2.8 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3 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安排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自我决定理论框架 |
2.1 动机、激励与行为理论 |
2.1.1 动机 |
2.1.2 激励 |
2.1.3 行为理论 |
2.1.4 动机、激励与行为的关系 |
2.2 自我决定理论 |
2.2.1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
2.2.2 自我决定理论在健康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
2.3 动机激励策略 |
2.3.1 正向激励策略 |
2.3.2 隐私顾虑负向激励 |
2.4 研究理论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价值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3.1 问题描述 |
3.2 研究假设 |
3.2.1 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价值有效性 |
3.2.2 慢性病移动健康App个性化服务有效性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平台介绍 |
3.3.2 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 |
3.4 实验数据和分析 |
3.4.1 随机化检验及描述性统计 |
3.4.2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3.5 作用机制分析 |
3.5.1 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对患者生活习惯的影响 |
3.5.2 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对患者使用行为的影响 |
3.6 分析结果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正向激励研究-金钱激励 |
4.1 问题描述 |
4.2 研究假设 |
4.2.1 游戏化激励对用户行为影响 |
4.2.2 金钱激励对用户参与的影响 |
4.3 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
4.4 实验数据与分析 |
4.4.1 随机化检验及描述性统计 |
4.4.2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4.4.3 作用机制分析 |
4.5 分析结果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正向激励研究-非金钱激励 |
5.1 问题描述 |
5.2 研究假设 |
5.2.1 量化自我激励对用户参与有提升作用 |
5.2.2 社会规范激励对用户行为有正向影响 |
5.3 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
5.4 实验数据与分析 |
5.4.1 随机化检验及描述性统计 |
5.4.2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5.4.3 作用机制分析 |
5.5 分析结果讨论 |
5.6 正向激励结果对比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负向激励研究-隐私顾虑 |
6.1 问题描述 |
6.2 研究假设提出 |
6.2.1 隐私保护机制对移动医疗App患者个性化服务选择的促进作用 |
6.2.2 隐私保护机制与移动医疗App非个性化服务选择的冲突 |
6.2.3 疾病严重程度对移动医疗App个性化服务选择的调节作用 |
6.3 自然实验研究设计 |
6.4 研究数据与分析 |
6.4.1 数据和变量 |
6.4.2 实证模型 |
6.4.3 实证分析结果 |
6.4.4 稳健性检验 |
6.5 分析结果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一实验截图 |
附录B 研究一实验对象招募公告 |
附录C 研究一问卷调查内容 |
附录D 研究二实验截图 |
附录E 研究三实验截图 |
附录F 研究二、三样本分布平衡检验 |
附录G 关于个性化服务访谈提纲以及代表性观点 |
附录H 关于个性化服务问卷调查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办医主体视角的公立医院患者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相关概念 |
二、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抽样方法与样本含量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1 两类型医院患者一般资料 |
2 两类型医院患者择院理由对比 |
3 两类型医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 |
4 两类型医院患者就医体验影响因素 |
四、讨论 |
1 两类型医院患者择院理由侧重点不同 |
2 两类型医院患者就医体验存在差异 |
3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患者就医体验有影响 |
4 两类型医院门诊患者就医体验重要性矩阵探讨 |
5 两类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重要性矩阵探讨 |
五、结论 |
六、研究创新与展望 |
1 本研究创新之处 |
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七、参考文献 |
八、文献综述 国内外患者就医体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九、附录 |
1 门诊患者体验问卷 |
2 住院患者体验问卷 |
十、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十一、致谢 |
(7)河北某公立医院口腔门诊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实证分析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立医院 |
2.1.2 口腔门诊 |
2.1.3 医疗服务质量 |
2.1.4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服务质量评价(SERVQUAL)理论 |
2.2.3 持续质量改进理论 |
第三章 口腔门诊服务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
3.1 X公立医院口腔门诊概述 |
3.2 口腔门诊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量化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3.2.2 口腔门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3 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
3.3 口腔门诊服务质量问卷结果与分析 |
3.3.1 口腔门诊患者特征描述性分析 |
3.3.2 口腔门诊服务质量期望描述性分析 |
3.3.3 口腔门诊患者特征对服务期望的差异分析 |
3.3.4 口腔门诊服务质量实际感知描述性分析 |
3.3.5 口腔门诊患者特征对感知的差异分析 |
3.3.6 口腔门诊服务质量差距分析 |
3.3.7 口腔门诊医疗服务质量IPA分析 |
第四章 口腔门诊服务质量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口腔门诊服务存在主要问题 |
4.1.1 门诊医疗费用高 |
4.1.2 诊疗质量评价不高 |
4.1.3 患者知情权被忽视 |
4.1.4 关爱与帮助服务不到位 |
4.1.5 医患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
4.1.6 疑问解答效果不佳 |
4.2 口腔门诊服务主要问题的原因 |
4.2.1 门诊诊疗费用存在“不良变量” |
4.2.2 医生业务能力存在短板 |
4.2.3 医方告知义务不到位 |
4.2.4 医方服务意识薄弱 |
4.2.5 信任约束和调节机制缺乏 |
4.2.6 口腔卫生宣教不力 |
第五章 口腔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
5.1 控制影响门诊费用“不良变量” |
5.2 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质量 |
5.3 规范医方告知义务 |
5.4 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意识 |
5.5 完善医患信任约束和调节机制 |
5.6 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力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本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权保护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导论 |
0.1 问题的提出 |
0.2 文献综述 |
0.2.1 患者隐私权类型的研究现状 |
0.2.2 患者隐私权保护边界及利益冲突的研究现状 |
0.2.3 大数据下患者隐私权侵犯新态势的研究现状 |
0.2.4 患者隐私权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 |
0.2.5 小结 |
0.3 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 |
0.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0.4.1 研究方法 |
0.4.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医疗大数据下患者隐私运用与保护的变化趋势 |
1.1 医疗大数据下患者隐私采集方式日渐多样化 |
1.2 医疗大数据下患者隐私应用领域的拓展 |
1.2.1 患者的个性化医疗与病情追踪 |
1.2.2 公共健康的数据监测与管理 |
1.2.3 医药开发与医疗技术的革新 |
1.3 医疗大数据下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趋势 |
1.3.1 患者隐私权保护从被动走向主动 |
1.3.2 患者隐私权权能的不断扩张 |
1.3.3 患者隐私权保护内容日趋信息化 |
2.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及其权利侵害的类型化分析 |
2.1 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的主要类型 |
2.1.1 低敏感度的患者隐私与高敏感度的患者隐私 |
2.1.2 利益单一型患者隐私与利益多元型患者隐私 |
2.1.3 可交易患者隐私与不可交易患者隐私 |
2.2 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权侵害的主要类型 |
2.2.1 积极侵权类型 |
2.2.2 消极侵权类型 |
3.国外患者隐私权保护模式 |
3.1 美国模式 |
3.1.1 完善以HIPAA法案为核心的立法保护模式 |
3.1.2 加强医疗行业自律的保护模式 |
3.2 欧盟模式 |
3.2.1 建立数据保护官制度 |
3.2.2 强化隐私数据控制方和处理方的义务 |
3.3 日本模式 |
3.3.1 确立以“控制权”为核心的患者隐私权理论 |
3.3.2 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间接保护患者隐私权 |
4.大数据下患者隐私权类型化保护原则与制度完善 |
4.1 大数据下患者隐私权类型化保护的原则 |
4.1.1 实质同意原则 |
4.1.2 利益平衡原则 |
4.1.3 必要限度原则 |
4.2 大数据下患者隐私权类型化保护制度的完善 |
4.2.1 明确各种类型患者隐私的使用边界 |
4.2.2 完善患者隐私侵权的责任承担机制 |
4.2.3 完善隐私侵权差异化赔偿认定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HCAHPS量表的合肥地区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HCAHPS患者体验研究历程与国内外应用 |
1.2.1 HCAHPS患者体验研究历程 |
1.2.2 HCAHPS患者体验国内外应用 |
2 相关概念 |
2.1 患者体验 |
2.2 患者满意度 |
2.3 患者体验调查与患者满意调查的关系 |
3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1.1 合肥地区住院患者体验现状分析 |
3.1.2 三甲和二甲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差异性比较 |
3.1.3 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4 找出医院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法 |
3.3.2 现场调查法 |
3.3.3 统计分析法 |
3.4 调查工具 |
3.5 质量控制 |
3.5.1 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
3.5.2 预调查及计分方法 |
3.5.3 调查阶段 |
3.5.4 资料录入与分析 |
3.6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住院患者就医体验问卷测评情况 |
4.1.1 信度分析 |
4.1.2 效度分析 |
4.2 患者基本情况 |
4.3 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结果描述 |
4.3.1 住院患者对服务态度的体验评价 |
4.3.2 住院患者对出院指导的体验评价 |
4.3.3 住院患者对医疗技术的体验评价 |
4.3.4 住院患者对医患沟通的体验评价 |
4.3.5 住院患者对设备与后勤的体验评价 |
4.3.6 住院患者对入院管理的体验评价 |
4.3.7 住院患者对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的体验评价 |
4.3.8 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体验评价 |
4.3.9 住院患者对医疗费用体验评价 |
4.3.10 住院患者总体评价 |
4.4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比较分析 |
4.4.1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服务态度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2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出院指导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3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疗技术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4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患沟通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5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设备与后勤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6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入院管理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7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用药沟通与隐私保护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8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9 两级医院住院患者对医疗费用体验评价比较分析 |
4.4.10 患者总体体验得分比较 |
4.5 患者体验影响因素分析 |
4.5.1 影响患者体验的单因素分析 |
4.5.2 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体验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 讨论 |
5.1 合肥市住院患者总体患者体验现状 |
5.1.1 服务态度体验得分最高,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最大 |
5.1.2 用药管理和医疗费用患者体验最低 |
5.1.3 住院患者对医患沟通方面体验较差 |
5.1.4 患者总体就医体验较好,医疗技术有待提高 |
5.1.5 城市三甲医院与县级二甲医院的患者体验差异 |
5.2 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影响因素分析 |
5.2.1 患者自身因素对患者就医各维度体验的影响 |
5.2.2 就医相关因素对患者就医各维度体验的影响 |
5.3 创新与不足 |
6 建议 |
6.1 继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
6.2 加强医患沟通,关注患者情绪,注重人文关怀 |
6.3 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 |
6.4 降低患者的就医费用,加强医保监督,提高收费透明度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合肥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调查表 |
本人简历 |
致谢 |
国内外患者体验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10)精准医疗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简要评价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二、精准医疗的定义、价值及发展现状 |
(一)精准医疗的定义 |
(二)精准医疗的目标 |
(三)精准医疗的发展现状 |
三、精准医疗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原因 |
(一)精准医疗引发的伦理问题 |
1.知情同意问题 |
2.技术风险问题 |
3.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
4.隐私权保护问题 |
(二)精准医疗引发伦理问题的原因 |
1.技术发展与道德理解的不同步 |
2.技术价值的分裂 |
3.技术的异化滥用 |
四、解决精准医疗引发伦理问题的原则与对策 |
(一)遵循生命伦理原则 |
1.尊重原则 |
2.有利原则 |
3.公平原则 |
4.不伤害原则 |
(二)解决精准医疗伦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
1.构建知情同意体系 |
2.建立相应法律及加强伦理审查 |
3.营造公正平等精准医疗资源分配环境 |
4.多管齐下综合保护信息安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医疗活动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患者隐私量表的汉化修订及在实习护生中的应用[D]. 张静.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我国互联网医疗中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完善[D]. 任晓勇.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信息服务探索[D]. 孟祥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信息化临床护理中患者医疗健康隐私保护的研究进展[J]. 楼方圆,黄莺,徐燕. 护理与康复, 2020(10)
- [5]慢性病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价值及激励机制研究[D]. 党媛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6]基于办医主体视角的公立医院患者体验研究[D]. 陈雪琴. 湖北医药学院, 2020(05)
- [7]河北某公立医院口腔门诊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D]. 李佳佳. 河北大学, 2020(08)
- [8]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患者隐私权保护制度研究[D]. 张奇.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9]基于HCAHPS量表的合肥地区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马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精准医疗伦理问题研究[D]. 黄思潮.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