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郊农信社经营策略析(论文文献综述)
覃作鹏[1](2019)在《NN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简称“农信社”)作为我国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迁。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农信社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农村市场份额缩小,另一方面城市市场份额难以扩大。对于地处城区的农信社而言,问题尤为突出。带有沉重历史包袱的农信社如何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获得长足发展,对于保障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金融市场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NN农信社地处城区,其业务覆盖所在城市的主要区域,城区业务所占各区域业务的比重逐年攀升,故本文以NN农信社为研究对象,侧重探讨具备“城区”这一独特属性的农信社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出原因并探索适合该类农信社长久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本文着重分析NN农信社当前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形势,以及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试图从多个角度探索适合NN农信社发展的对策和办法,最终总结出以政策定导向、追求特色发展、加强主业经营、探索业务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和推进股份制改革等七项具体的对策。文中运用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PEST及SWOT分析等多种方法,从NN农信社所处金融环境、自身业务发展情况以及与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文中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托,运用了金融与投融资方向在金融政策、金融产品等方面的理论,并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进行论述,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笔者认为,NN农信社要获得长足发展,既要注重城区市场,又要巩固农村市场,强调结合市场需求和政府导向,充分调动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谋求长远发展。希望能为同类型农信社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为城区农信社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
从雨佳[2](2019)在《农商行差异化发展的效果及对策研究 ——以紫金农商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经济放缓,金融监管不断趋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处于经济发达城市的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高度的同业竞争以及同质化的金融产品使其无法与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相抗衡。当前,农业生产对大多数地区的经济贡献很小,以“三农”为本的农村商业银行正陷入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银行发展战略成为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以紫金农商银行为例,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的原因、路径以及成效进行探究。文章先梳理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具体阐述,说明其进行差异化发展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原因,从区域、目标客户以及产品和服务三个方面梳理其发展路径。然后利用财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别从银行策略的开展情况、经营状况是否改善以及竞争力是否提升这三个角度对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利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对紫金农商银行当前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的经营环境进行讨论,得到紫金农商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通过研究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案例,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农村商业银行若想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特殊环境下持续经营,必须要通过市场细分,明确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力。(2)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迅速,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经营实力不断改变,因此银行的差异化定位应根据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3)农村商业银行确定发展目标时需考虑到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渐近式的发展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稳扎稳打,进而减少银行风险提升效益。(4)农村商业银行创新不足的问题严重,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非常低,因而差异化定位要抓住经济发达地区中的人才和科技优势进行合理布局。由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案例延伸,同样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细分,打造“农商”与“城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达到资源在不同客户群体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配。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紫金农商银行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自身的“人缘”、“地缘”优势,与当地政府合作,关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进而更好达到服务于地方的目的。
陈飞[3](2011)在《城郊农村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登陆农村市场。作为农村金融代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由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并逐步向农村商业银行迈进的过程中,再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转型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城郊型农村中小银行经营现状和发展转型的分析思考,提出城郊型农村中小银行可持续发
许剑锋[4](2011)在《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定位与发展思路》文中认为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定位不明晰,经营措施不到位,极大的影响了农信社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地处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受当地经济水平及发展定位不明晰等因素的制约,在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服务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欠发达地区的同类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思考。本文从分析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所处的宏观环境入手,分析了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并借助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和SWOT分析法,结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分析了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优势与劣势以及现有产品业务等,并提出了在经营发展方面应坚持创新经营机制、明确市场定位、突出特色业务、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打造品牌和特色,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基本原则,把农信社打造成“立足社区、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社区服务型银行。根据客户分层特征和所处的同业竞争环境,从经营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渠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农信社在城区、城郊、小城镇以及农村牧区的不同经营思路。
王术君[5](2011)在《发展需要转型 创新推动跨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二五"期间,贵州经济确定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基调,这对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不能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不但关系到全省农信社能否健康和长远发展,而且影响着贵外经
陈燕辉[6](2009)在《城区农村信用社中小客户的开发与维护》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用社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它在规模、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然而它又具有立足地方、服务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先天优势。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城区农村信用社已处于发展的转折点,面对严峻的现实,如何因势而变、正确定位、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实现城区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城区农信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特点入手,结合市场细分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城区农信社服务中小企业的必要性、现实性及开发与维护中小客户若干对策进行分析,提出城区信用社应将中小客户的开发与维护作为经营策略的重点,正确市场细分,抢占空白市场,特别对那些具有成长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规范、市场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要正确引导和满足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逐步形成具有城区信用社特色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分析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即市场细分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第三章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特点入手,对城区农信用社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劣势和必要性、现实性进行分析,第四章为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份有限公司城郊信用社服务中小企业的具体案例分析,第五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以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小客户开发与维护的途径与方法。虽然全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索了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小客户的开发与维护这一主题,但是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文中尚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继续为城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郭风云[7](2009)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改革走了许多弯路,究其原因,还是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已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之故。那么,农村信用社究竟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说,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仍然是举步维艰。
宋磊[8](2009)在《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研究》文中提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除依靠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外,很大部分应来自于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制度变迁,特别是自国发【2003】1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颁布实施,揭开了新一轮农信社试点改革的序幕,产权制度改革是此轮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迄今,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历时5年有余,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实践运行中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深入研究此轮农信社产权制度的改革进程,全面反映和客观评价其试点改革的运行成效,旨在巩固改革成果,纠正实践运行中的偏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革与深化农信社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政策性建议。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信社改革成为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合作经济理论、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金融学、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实证调研(发放调查问卷与实地走访座谈相结合)、数量经济研究、定性规范分析(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图析分析、因果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以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为研究主线,阐述了我国农信社产权制度变迁的规律性及其特征;总结、归纳了自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信社产权制度试点改革的运行状况,依据国发15号文件的政策目标,自行设计了一套针对“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评价的共计8个层面30余项指标体系,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农信社的改革与运行状况作为实证分析依据,对此轮农信社试点改革中不同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的实践状况与运行成效作出了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和系统评价。肯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对其间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原因探讨;在借鉴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以深化农信社股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内控制度,全面提升运行成效为重点的基本理论框架与对策体系。本研究的主体框架与内容:第一、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阐明本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结构安排与主体框架等内容;并对研究对象的范围予以界定和说明。第二、对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阐述。第三、按照历史演进的逻辑,回顾了我国农信社产权制度的变迁。第四、对农信社产权制度与组织形式改革的现状及其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阐释了股份合作制这一中国特色的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制度适应性和必要性问题。第五、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实地调研资料为依据,着重对2003年新一轮试点改革以来,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现状与运行成效作出了实证分析。第六、基于前述研究的相关结论,对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趋势与组织体系架构等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新见解。第七、在归纳借鉴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建设我国农信社产权制度的相关政策性建议。第八、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予以梳理,并指出了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主要研究结论与观点: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反作用于农村经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农信社应当且只能采取不同类型的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这是符合农村客观经济规律及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有其特殊的制度必要性和适应性,是适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产权制度,因而得以在大多数农信社中推广适用;并经实践证明,对于促进我国农信社的改革和发展,推动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则,多种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并存。本研究通过对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三种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县一级法人体制、县乡二级法人体制<极少>、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制度现状、特征、运行成效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比较和实证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合作制适宜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农信社;股份合作制适宜于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农信社;股份制适宜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信社。其中,尤以股份合作制这一中国特色的产权制度在农信社实施的制度背景和运行成效作为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3、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显着,但问题仍存。本研究通过对全国首轮试点改革省份: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状况的实地调研、资料搜集、统计汇总、计量检验和实证研究,得出:一方面,总体上讲,此轮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绩。另一方面,改革中亦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股权设置仍存“禁锢”,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功能发挥的“形式重于实质”;经营效益提升的政策依赖度偏高;贷款质量改善的成本过大;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内控与激励-约束机制的落实程度尚待进一步提升等。于此基础上,对新一轮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状况和运行成效作出了客观反映与系统评价。构成了本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4、结合实证研究的结论,对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趋势与组织体系架构进行了探讨:(1)近阶段,农信社应稳定现存的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苦练“内功”,利用有利时机,扩充资本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长远而论,个别地区,可以实施规范的合作制金融组织形式;农信社股份合作制及其组织形式是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的产权过渡,最终将向组织形式多样、经营特色明显的股份制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发展。(2)提出了“三级”农信社整体组织体系架构的设想。并对各级农信社系统构成及其职能定位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力图妥善解决目前农信社行业管理体制中的制度安排困境,健全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功能发挥,实现可持续发展。(3)农信社产权制度建设的监管体制创新。从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二个层面对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几点设想。构成了本研究的创新点。5、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的政策性建议。首先归纳和借鉴了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先进经验与启示,结合前述章节对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和相关结论,提出了建设与完善农信社产权制度的政策性建议:(1)从规范股权设置、发挥“三会一层”功能实质,健全农信社“职工大会民主管理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农信社产权制度及其法人治理结构。(2)健全与完善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机制。根据农信社信贷业务的不同性质,分别在财政贴补息、利率优惠、货币政策与银行业监管等多方面给予农信社不同的扶持和保障。(3)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制度运行法规。
张毅[9](2009)在《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放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垄断”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其原有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同行业竞争,迫切需要制定新的经营发展策略。本文以永州市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从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现状出发,对多元竞争格局下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结合战略理论、农村金融理论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践,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永州市农村金融行业的结构现状;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永州市总体上和抽样农户的金融供需现状,发现差异化的农村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无差异金融服务的满足,认为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巨大;剖析了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部分县级联社信贷产品创新的经验,并运用SWOT工具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社在服务创新和经营管理方面有巨大潜力可挖,应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会,选择增长型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目标和应对竞争的策略,即以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份额为目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宗旨,采取市场扩张、目标集中、人才至上的竞争策略,拓展县域城乡市场,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激发经营创新活力,并通过制订具体的措施,保障策略的贯彻落实,最终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商业性、股份制的社区银行或零售银行。
孔小祥[10](2009)在《城郊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及发展策略》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尚处于体制转换阶段,决策层、管理层乃至有关研究机构及人员,在政策设计、制度安排、服务定位等方面,关注和考虑更多的往往是量上占绝对多数的设在农村的信用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城郊型信用社的特殊性,从而使得城郊型信用社常常遭遇制度方面的
二、城郊农信社经营策略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郊农信社经营策略析(论文提纲范文)
(1)NN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农村金融理论及合作金融论述 |
1.2.2 国内关于农村金融及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理论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发展情况及市场定位 |
2.1 农村信用社发展沿革 |
2.1.1 发展回顾 |
2.1.2 农村信用社概念区分 |
2.2 农村信用社现状及定位 |
2.2.1 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
2.2.2 农村信用社发展定位 |
第三章 NN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NN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分析 |
3.1.1 NN农村信用社概况 |
3.1.2 NN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 |
3.1.3 NN农村信用社对城区市场的定位 |
3.2 NN农村信用社业务情况 |
3.2.1 个人业务 |
3.2.2 公司业务 |
3.2.3 电子银行业务 |
3.2.4 银行卡业务 |
3.2.5 贷记卡业务 |
3.3 NN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存款稳定性差,市场竞争加剧 |
3.3.2 贷款结构不合理,基础管理待加强 |
3.3.3 信用卡透支及不良贷款风险形势严峻 |
3.3.4 财务指标和监管指标恶化 |
3.3.5 员工干劲不足,创新意识薄弱 |
第四章 NN农村信用社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分析 |
4.1 NN市金融市场 |
4.1.1 NN市金融环境 |
4.1.2 NN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现状 |
4.2 NN农村信用社及其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1 NN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 |
4.2.2 国有商业银行 |
4.2.3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
4.2.4 城市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 |
4.2.5 其他银行机构 |
4.3 NN农村信用社PEST分析 |
4.4 NN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第五章 NN农村信用社发展对策 |
5.1 以政策为导向,争取发展支持 |
5.1.1 结合国家政策,把握发展大方向 |
5.1.2 结合地方政策,合理制定发展目标 |
5.2 立足特色发展,打造品牌价值 |
5.3 存贷抓手,严控不良 |
5.3.1 坚定存款立社理念,推进稳存增存 |
5.3.2 强化信贷管理 |
5.3.3 严控不良贷款 |
5.4 探索业务创新,实现收入多元化 |
5.5 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智慧银行 |
5.5.1 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
5.5.2 完善软硬件设施,打造智慧银行 |
5.6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树立人才强企理念 |
5.7 完善治理体制,推进股份制改革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农商行差异化发展的效果及对策研究 ——以紫金农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
二、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阶段发展状况 |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和成因 |
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 |
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二章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案例介绍 |
第一节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早期探索 |
一、紫金农商银行的基本情况 |
二、紫金农商银行早期发展具备的条件 |
三、紫金农商银行早期探索的措施 |
第二节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阶段 |
一、紫金农商银行选择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必要性 |
二、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
三、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实施路径 |
第三章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效果分析 |
第一节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绩效分析 |
一、策略实施角度分析 |
二、经营状况角度分析 |
第二节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阶段的行业内对比 |
一、研究方法及相关步骤 |
二、评价指标的构建和样本的选取 |
三、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策略实施效果的实证评价 |
第四章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优化 |
第一节 研究方法选择 |
一、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 |
二、分析的相关步骤 |
第二节 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优化 |
一、紫金农商银行当前面临的外部因素分析 |
二、紫金农商银行当前面临的内部因素分析 |
三、紫金农商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确定 |
四、紫金农商银行未来发展的具体策略 |
研究结论与应用 |
一、研究结论 |
二、案例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定位与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环境分析 |
一、我区宏观经济环境情况 |
二、我区农牧业发展现状 |
三、我区金融环境分析 |
(一) 我区金融运行主要特点 |
1、企业存款高速增长,储蓄存款持续分流 |
2、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定期存款占比下降 |
3、贷款投放呈下降之势,贷款增长高位回稳 |
4、个贷增势强劲,个人住房贷款占七成 |
5、信贷质量持续好转,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
6、金融体系逐步健全,金融服务功能增强 |
7、金融市场稳健发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
(二) 现有市场重点业务及发展趋势 |
(三) 我区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竞争地位分析 |
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总体情况 |
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情况 |
三、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总体地位与竞争力 |
四、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竞争对手分析 |
(一) 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
(二)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三)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
(四) 替代者分析 |
五、农村信用社竞争优势、劣势和机会、挑战分析 |
(一) 分析方法介绍 |
(二) 农村信用社优势分析 |
(三) 农村信用社劣势分析 |
(四) 农村信用社机会分析 |
(五) 农村信用社威胁分析 |
(六) 农村信用社战略选择 |
六、农村信用社主要产品(业务)定位 |
第四章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经营定位分析 |
一、总体经营定位分析 |
(一) 定位社区银行,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
(二) 连接城乡,建立城乡之间的资金流动渠道 |
(三) 服务"三农",强化农村业务 |
二、农村经营定位分析 |
三、城区经营定位分析 |
四、城郊、小城镇经营定位分析 |
(一) 增加业务品种,改善服务渠道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
(二) 将发展的重点确定为社区金融服务 |
第五章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思路与经营措施 |
一、实施经营定位的基本思路 |
(一) 深化体制改革,为实现经营定位提供制度保障 |
(二) 明确市场定位,制定长期规划 |
(三) 加快业务创新,开发推广适合"三农"和社区需要的金融产品 |
(四)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 |
(五) 提高经营效率,扩大利润来源 |
(六) 突出特色经营,打造社区银行 |
(七)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零售型精品银行 |
(八) 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实现市场定位的良好氛围 |
二、实施经营战略的措施 |
(一) 业务发展措施 |
1、产品业务的开发和推广 |
2、客户开发 |
3、服务质量的提高 |
(二) 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
(三) 渠道建设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城区农村信用社中小客户的开发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2 本文的分析思路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贡献和可能的创新 |
1.5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2. 本文的理论基础 |
2.1 市场细分理论 |
2.1.1 市场细分的战略地位 |
2.1.2 市场细分研究的三种策略 |
2.1.3 市场细分的步骤 |
2.1.4 有效市场细分的标准 |
2.1.5 目标市场策略 |
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3. 城区农信社服务中小客户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
3.1 自身优劣势分析 |
3.1.1 比较劣势分析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2.1 剧烈的市场竞争 |
3.2.2 "三农"在城区基本消失,需要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 |
3.2.3 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加复杂 |
3.2.4 城区农信社区域性特征明显 |
3.3 服务中小企业的现实性分析 |
3.3.1 中小企业的定义 |
3.3.2 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分析 |
3.3.3 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分析 |
3.3.4 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现状 |
3.4 城区农信社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比较优势分析 |
3.5 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重要战略意义 |
4. 城郊信用社营销中小客户案例分析 |
4.1 城郊信用社多措并举作好中小客户营销 |
4.1.1 以专业市场、工业园区、行业协会为切入口集中营销中小企业客户 |
4.1.2 根据中小客户特点,积极进行产品创新 |
4.1.3 积极引入担保公司 |
4.1.4 建立业绩挂钩考核制度,严格中小企业贷款营销考核 |
4.1.5 合理下放信贷审批权限,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
4.2 营销案例分析 |
4.2.1 四川新力光源有限公司营销案例 |
4.2.2 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营销案例 |
5. 中小客户开发与维护的途径与方法 |
5.1 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定位 |
5.1.1 对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营销对策 |
5.1.2 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营销对策 |
5.1.3 产品策略 |
5.2 重视和培养中小客户的成长性 |
5.2.1 企业成长性概念 |
5.2.2 如何发掘中小企业的成长性 |
5.2.3 成长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 创新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
5.4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防线 |
5.5 健全机制,确保城区金融业务发展稳步推进 |
5.5.1 完善贷款定价机制 |
5.5.2 完善中小企业业务组织架构 |
5.6 造就网点优势,打造城区品牌 |
5.7 创新分配机制,强化目标考核 |
5.8 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组合 |
5.8.1 继续推进用人机制改革 |
5.8.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综合营销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农信社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农信社“合作制”的实际情况 |
农信社“股金”面临的困境 |
农信社服务对象的“城市化” |
信用社业务经营上的“商业化” |
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建议 |
(8)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述 |
1.3 研究的基本目标、逻辑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本研究内容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点 |
1.5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与说明 |
2 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信用合作与合作金融的相关理论 |
2.2 产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3 制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4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相关理论 |
3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变迁 |
3.1 农村信用社试办、推广与调整阶段(建国初期到1958 年“大跃进”前夕) |
3.2 农村信用社在曲折中前进的阶段(1958 年至1979 年) |
3.3 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调整中发展的阶段(1980-1996 年8 月) |
3.4 农村信用社的独立发展阶段(1996 年8 月至2003 年6 月) |
3.5 农村信用社新一轮试点改革与深化发展阶段(自2003 年6 月至今) |
3.6 本章小结 |
4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的特征比较分析 |
4.1 合作制及其产权组织形式的特征分析 |
4.2 股份合作制及其产权组织形式的特征分析 |
4.3 股份制及其产权组织形式的特征分析 |
4.4 三种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的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其组织形式改革与运行成效的实证分析 |
5.1 合作制及其产权组织形式改革与运行成效的实证分析——落后地区农信社为例 |
5.2 股份合作制及其产权组织形式改革与运行成效的实证分析——山东省农信社为例 |
5.3 股份制及其产权组织形式改革与运行成效的实证分析——江苏、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
5.4 本章小结 |
6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趋势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
6.1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探索 |
6.2 农信社产权制度及其组织体系整体架构的设想 |
6.3 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创新 |
6.4 本章小结 |
7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
7.1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建设经验的借鉴及启示 |
7.2 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及其法人治理结构 |
7.3 科学构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扶持体系 |
7.4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运行法规 |
7.5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8.1 研究结论概要 |
8.2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
9 附录 |
9.1 2006-2008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状况的调研问卷摘要 |
9.2 山东省社科《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试点改革研究》课题报告摘要 |
9.3 农村信用社重点课题《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课题报告摘要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9)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与发展 |
1.2.2 国外农村金融的发展经验 |
1.2.3 农村信用社的竞争与发展 |
1.2.4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机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践 |
2.1 战略理论 |
2.1.1 供给型经营战略 |
2.1.2 需求型经营战略 |
2.1.3 战略和策略的区别与联系 |
2.2 农村金融理论 |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2.2.4 农村金融组织理论 |
2.3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回顾 |
2.3.1 恢复和建立新的农村金融机构阶段 |
2.3.2 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阶段 |
2.3.3 促进农村金融商业化和多元化阶段 |
2.4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永州市农村金融行业结构及供需现状 |
3.1 永州市农村金融行业结构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3.1.1 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 |
3.1.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1.3 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
3.1.4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
3.1.5 新进入者的威胁 |
3.2 永州市农村总体金融供需现状 |
3.2.1 农村金融需求总量巨大 |
3.2.2 乡镇金融服务弱化明显 |
3.2.3 县域信贷投入严重不足 |
3.2.4 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增加 |
3.3 永州市农户金融供需现状分析 |
3.3.1 农户贷款的满足率仍然偏低 |
3.3.2 农户期盼差异化的信贷服务 |
3.3.3 农户渴望金融业务常识普及 |
3.3.4 农户期望信贷产品设计改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
4.1 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 |
4.2 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历年亏损挂账包袱沉重 |
4.2.2 两大难题制约经营活力 |
4.2.3 五大矛盾阻碍业务发展 |
4.3 永州市部分县级农信联社信贷产品创新的尝试 |
4.3.1 创新“中小商户”贷款的江华模式 |
4.3.2 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祁阳模式 |
4.4 永州市农村信用社内外部条件的SWOT分析 |
4.4.1 内部条件优势 |
4.4.2 内部条件劣势 |
4.4.3 外部环境机会 |
4.4.4 外部环境威胁 |
4.5 永州市农村信用社 SWOT矩阵战略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策略 |
5.1 经营发展目标 |
5.2 总体经营策略 |
5.2.1 实施市场扩张策略 |
5.2.2 实施目标集中策略 |
5.2.3 实施人才至上策略 |
5.3 具体实现路径 |
5.3.1 积极转换组织营销管理理念 |
5.3.2 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 |
5.3.3 着力提升经营风险管理水平 |
5.3.4 有效增强科技信息服务功能 |
5.3.5 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
5.3.6 扎实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建设 |
5.3.7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户金融需求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城郊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及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郊农村信用社特点分析 |
二、城郊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 |
三、城郊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策略 |
四、城郊农信社经营策略析(论文参考文献)
- [1]NN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D]. 覃作鹏. 广西大学, 2019(01)
- [2]农商行差异化发展的效果及对策研究 ——以紫金农商银行为例[D]. 从雨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3]城郊农村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 陈飞. 中国农村金融, 2011(18)
- [4]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定位与发展思路[D]. 许剑锋.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0)
- [5]发展需要转型 创新推动跨越[J]. 王术君. 中国农村金融, 2011(05)
- [6]城区农村信用社中小客户的开发与维护[D]. 陈燕辉.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8)
- [7]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探讨[J]. 郭风云. 银行家, 2009(08)
- [8]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与运行成效研究[D]. 宋磊.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9]永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策略研究[D]. 张毅. 中南大学, 2009(04)
- [10]城郊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及发展策略[J]. 孔小祥. 现代金融, 2009(01)
标签:农村信用社论文; 农村金融论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论文; 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