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促进硫酸亚铁吸收的药效学研究

氨基酸促进硫酸亚铁吸收的药效学研究

一、氨基酸促进硫酸亚铁吸收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庞忠莉[1](2020)在《牡蛎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牡蛎产量的逐年上升,牡蛎产品形式仍以鲜活产品、干制品及调味品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因此开发新产品成为牡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缺铁性贫血症(IDA)是一种亟待解决的全球性营养缺乏难题,多肽源性补铁剂在提高铁的消化稳定性、生物利用率及改善IDA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牡蛎富含优质蛋白,是开发多种生物活性肽的良好来源,然而目前鲜见牡蛎源肽螯合铁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牡蛎蛋白为原料,制备具有亚铁结合活性的牡蛎肽,将其与铁盐有机结合制备螯合物,并对该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以期为牡蛎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建设性的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酶法制备具有亚铁结合活性的牡蛎肽。酶类筛选实验发现动物蛋白水解酶为制备亚铁结合活性牡蛎肽的最优酶类;单因素实验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1:15、加酶量1000 U/g、酶解时间2 h、p H=10。在此条件下,酶解得到牡蛎肽的亚铁结合能力达95.97±0.30%,牡蛎蛋白水解度为37.48±1.32%,蛋白质回收率为81.55±0.86%。此外,依据Lineweaver–Burk法推导出动物蛋白水解酶水解牡蛎蛋白的酶解动力学模型为:V=0.2562[S]/(20.357+[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牡蛎多肽进行分子量测定,发现其分子量大小主要分布在200~1000 Da之间,其中222~504 Da的短肽在该组分中占比达63.12%。(2)探究了牡蛎肽亚铁螯合物制备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牡蛎多肽最佳浓度为1%、最佳螯合温度为35℃。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螯合率为响应值,进行螯合工艺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螯合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多肽与氯化亚铁质量比值4.4、p H=6、抗坏血酸浓度1.4%。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82.18±0.64%。(3)分析了牡蛎肽亚铁螯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牡蛎肽亚铁螯合物是一种不同于肽的新物质,并推测出亚铁离子主要通过羧基氧和氨基氮与肽结合。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牡蛎肽亚铁螯合物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显着强于牡蛎肽。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牡蛎肽亚铁螯合物在p H=5~9的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在模拟胃肠消化试验中展现出较好的消化耐受性,铁保留率最终保持在74%。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及半胱氨酸可能为牡蛎肽提供了亚铁离子结合位点。

史旭芹[2](2020)在《基于多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贫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影响着全球1/3的人口,其主要评价指标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临床上治疗贫血的常用药物包括铁、维生素B12、叶酸、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贫血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经典补血方剂当归补血汤进行了研究。当归补血汤最早见于《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公元1127年~1131年),而其沿用至今的经典方则为金元时期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公元1247年),该方重用黄芪以大补脾肺之气,通过补气来生血,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探索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相关功效物质及内在机制。第一章文献研究本章节系统地综述了中医脾、气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补气类中药及相关方剂对线粒体的影响以及当归补血汤遣方用药源流。第二章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第一节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在本节中,首先从TCMSP数据库中获得了 125个当归中的化学成分和87个黄芪中的化学成分,经Lipinski五原则和ADME筛选后最终保留了 14个当归中的化学成分和23个黄芪中的化学成分,其中咖啡酸为两药共有成分。将这些成分导入到PharmMapper、Swiss、SEA和STITCH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共获得517个靶点,并进行功能分析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最终保留了 49个关键靶点,将这些靶点导入到DAVID网站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结合Cytoscape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可视化,结果共获得47条有显着性差异的KEGG通路,对47条通路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注释分析,仅16条通路与当归补血汤的补血作用相关,如PI3K-AKT信号通路等;其中仅有32个靶点参与了这些通路,29个成分作用于这些靶点。GO分析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能量代谢,并主要通过细胞质、质膜和细胞内蛋白结合,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和铁离子结合来调节炎症反应,肽基酪氨酸磷酸化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基于整体动物对当归补血汤补血效应进行了验证,并采用ELISA测试盒对网络药理学中预测的关键靶点进行了测定,此外采用Western Blot对各组大鼠脾脏中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PIK3R1、AKT、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血虚大鼠的外周血常规及胸腺及脾脏指数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病理学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能够增大失血性贫血大鼠脾脏脾小体体积,增厚胸腺皮质,还能增加胸腺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数量。ELISA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能够显着回调失血性贫血大鼠血浆中造血及免疫相关靶点(PTPN6,CXCL2,TGFBR1,IL-2,MET和ITK)的趋势,该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的造血机制可能与其对红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增强的促进作用有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在整体动物水平上对于文献报道的在细胞水平上有激活作用的PI3K-AKT信号通路无影响。第二节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某一化学成分、某一味中药或者某一首中药方剂的作用靶点,而其研究的主要前提和关键就在于化学成分的找寻。因此本节采用UPLC-TQ-MS/MS对网络药理学中经Lipinski五原则和ADME筛选后最终保留的14个当归中的化学成分和23个黄芪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同时测定并采用MassLynx 4.1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由于洋川芎内酯K等为非市售品,最终,我们对28个单体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共测得18个化学成分,其中白桦脂酸、β-谷甾醇、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常春藤皂苷元、叶酸、华良姜素和黄芪皂苷I未被检测到,除非市售品外,网络药理学中预测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均被检测到,该结果提示网络药理学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将第二章第一节中与贫血密切相关的29个化学成分和32个靶点导入到SystemsDock(http://systemsdock.unit.oist.jp/iddp/home/index)进行分子对接,共获得对接得分大于等于6.11的14对,大于等于5.52的31对,大于等于4.82的35对,未计算出对接得分9对,黄芪甲苷、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K与对应靶点都对接良好,其中黄苗甲苷最好。有效率结果提示当归补血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可能为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和当归中的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K。结合含量测定、成分有效性及SystemDock分子对接得分,我们认为黄芪甲苷和洋川芎内酯A可能为潜在活性成分,因此,采用AutoDock软件进一步考察了黄芪甲苷与ZAP70和ITK,洋川芎内酯A与MET和MAPK14结合模式及亲和力。结果表明两个单体成分与相应蛋白具有紧密的结合能力,并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其中洋川芎内酯A与MET结合更为紧密,黄芪甲苷与ZAP70结合更为紧密,提示洋川芎内酯A更偏重于补血和免疫增强,而黄芪甲苷更偏重于增强免疫功能,该结果为这两个单体成分的进一步药效学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三章基于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第一节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代谢组学研究前期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此外对于病变的胸腺和脾脏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在本节中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策略探索了当归补血汤改善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和脾脏病理状态的生物学机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法)获得胸腺和脾脏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代谢轮廓聚类趋势,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与模型组各自聚为一类,通过三组之间的PLS-DA图及相对距离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归补血汤治疗后,其内源性变化减小,更趋向于正常组。结合Loading图中VIP值、数据库查阅及标准品比对等,在胸腺中共鉴定出10个内源性差异性标志物,主要为上调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类成分(包括 LysoPC(16:0)、LysoPC(18:2(9Z,12Z))、LysoPC(18:1(9Z))、LysoPC(18:0)和 LysoPC(15:0))、花生四烯酸、吲哚酚硫酸盐、D-葡萄糖醛酸-6,3-内酯和胆酸,下调的吲哚丙烯酸;在脾脏组织中共鉴定出9个差异性标志物,主要为上调的LysoPE(16:0/0:0)、视黄酸酯和前列腺素E1,下调的吲哚丙烯酸、核苷(包括胸腺嘧啶核苷和黄嘌呤核苷)和氨基酸(包括D-亮氨酸、L-甲硫氨酸和L-酪氨酸)类成分。造模后胸腺中溶血磷脂类成分和花生四烯酸的上调提示胸腺的萎缩可能是胸腺细胞过度氧化应激而凋亡所致;脾脏中核苷和氨基酸类成分的下调则会导致线粒体质量、线粒体蛋白表达和线粒体呼吸的下降,进一步导致ATP供能下降。给予当归补血汤干预后,这些差异物均显着性回调表明当归补血汤可能具有抑制过度氧化应激和促进能量代谢的作用。第二节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本节中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label-free法)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和脾脏中的差异性蛋白及当归补血汤的干预作用进行了探索,采用PEAKS 8.5软件对差异性蛋白进行鉴定,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阐明。结果在胸腺中共保留了 41个差异蛋白,大部分的蛋白质在贫血大鼠中下调,主要包括核糖体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po)、铜蓝蛋白(Cp)、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等。其他一些蛋白质,如legumain(Lgmn)、烯酰辅酶A水合酶1(Ech1)、反应性中间亚胺脱氨酶同系物(Rida)等被上调,将这些蛋白导入到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结果发现当归补血汤可通过氧结合、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血红素结合等方式调节核糖体、细胞外空间等细胞器的氧传递、细胞铁离子稳态和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脾脏组织保留了 24个差异蛋白,大部分的蛋白质在贫血大鼠中下调,主要为转铁蛋白(Tf)、NADH脱氢酶(ubiquinone)Fe-S蛋白(Ndufs3)、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等,而补体C3(C3)、补体C3d受体2(Cr2)、肥大细胞蛋白酶10(Mcpt10)等8种蛋白表达上调,将这些蛋白进行GO分析,结果发现当归补血汤可促进脾脏线粒体复合物的生物合成,最终加速氧化磷酸化反应以提供ATP。该结果与代谢组学中的结论基本一致。第三节药效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及当归补血汤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差异性小分子和差异性蛋白的功能分析结果均提示胸腺的萎缩与胸腺细胞的过度氧化应激有关,脾脏功能下降主要与线粒体功能下降有关,为进一步探索其相关性,本研究采用皮尔逊关联分析法对药效学指标、差异性小分子代谢物和差异性蛋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药效学关键指标强相关于大部分蛋白和内源性小分子,尤其是核苷类、氨基酸类成分以及Fabp4、Decr1和ndufs3蛋白。此外,吲哚丙烯酸在贫血大鼠的胸腺和脾脏中含量增加,并且与大多数蛋白质呈强相关,吲哚丙烯酸是色氨酸的代谢产物,具有抗炎作用,可能是失血性贫血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当归补血汤能上调胸腺中Mpo,Hbb,Cp含量,下调Ca2+水平,上调脾脏中Fabp4,Ndufs3,Tf,Decr1和ATP水平。通过文献查阅将小分子代谢物与差异蛋白进行关联研究,模拟出在胸腺和脾脏中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胸腺中的生物学过程为造模后,脂质代谢增强,分解出溶血磷脂类成分和花生四烯酸,溶血磷脂类成分可以促进NOS的形成、Ca2+水平上调以及线粒体中芬顿反应的发生,以上均会促进细胞氧化应激的产生而诱导细胞凋亡,此外造模后Mpo、Hgb、Hpx和Cp低表达进一步促进了氧化应激的发生;脾脏中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造模后,甲硫氨酸、亮氨酸、Fabp4和Decr1的下调抑制了 TCA循环,胸腺嘧啶核苷、黄嘌呤核苷和Ndufs3的下调抑制了线粒体复合物的合成,Tf的下调抑制了铁离子的转运,线粒体复合物和亚铁离子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供能的关键。该结果提示当归补血汤主要通过降低脂质代谢和细胞内Ca2+水平来抑制胸腺细胞凋亡,并通过促进脾脏ATP生成为贫血大鼠提供能量。第四章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第一节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研究癌性贫血(Cancer-related anemia,CR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失血、肿瘤等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铁剂、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静脉输血是治疗CRA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在CRA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整合了结肠癌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及奥沙利铂抗肿瘤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研究,采用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及EPO对该复合型癌性贫血模型进行研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肿瘤体积、外周血常规、脏器指数、股骨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模型组和给药组的体重均比正常组下降,剔除肿瘤重量后,ED组小鼠体重下降的最多;相比于肿瘤组小鼠,其他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均下降,而E组、ED组和DF组肿瘤体积最大,其次为P组和EDF组,最后为D-H组和D-L组;外周血常规结果发现仅ED组和EDF组对血常规各个指标均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各给药组均能够显着降低脾脏指数,而对肝脏指数无显着性作用,仅EDF组和DF组对胸腺指数无显着性升高作用,D-H和D-L对肾脏指数无显着性降低作用;股骨病理学结果显示ED组和EDF组均能改善骨髓中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及间质中明显的充血和出血现象。以上结果提示,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及EPO三药联用以及当归补血汤及EPO两药联用时补血效果最好,且两药联用效果更优于三药联用,但同时发现两药联用后肿瘤增长的更快,且肿瘤体积大于贫血模型组。第二节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在典型的结肠癌小鼠模型中,定植于哺乳动物肠道的细菌在肿瘤发生和对治疗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铁对几乎所有细菌的复制和生存都至关重要,因此,本节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法对C组、P组、ED组和EDF组小鼠的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行了检测。α-多样性结果显示ED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一性均低于其他三组,而EDF组均高于其他三组;β-多样性结果显示各组样本均能很好的聚为一类,其中ED组和EDF组均接近于正常组,而EDF组与正常组更接近;菌群差异性结果显示与P组相比,ED和EDF组中Lachnospiraceae和条件致病菌Odoribacter的丰度均下降,这两个菌群的改变可能主要与癌性贫血有关。此外,EDF还可以降低肿瘤促进菌(Lactococcus,Helicobacter,Alloprevotella)、肠道失衡促进菌(Parabacteroides,Escherichia-Shigella)的,升高丁酸生成菌(RuminococcaceaeUCG-014)的丰度,而ED表现出与EDF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两药联用时肿瘤体积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节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内容物代谢组学研究本节中主要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内源性差异小分子进行鉴定,找出两药联用和三药联用补血及肿瘤体积差异的机制。PCA分析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C组和P组能够很好的分离并各自聚为一类,通过四组之间的PLS-DA图及相对距离计算结果可以看出,EDF组更接近于C组,最终共鉴定出14个差异性标志物,造模后上调的为尿胆原、氨基乙氧基乙酸、植物鞘氨醇、鞘氨醇、磺酰胆碱甘氨酸、LysoPE(0:0/15:0)、石胆酸、1-硬脂酰甘油磷酸酯、牛磺去氧胆酸、花生四烯酸和胆固醇硫酸酯,下调的为L-酪氨酸、鞘氨醇1-磷酸和Nutriacholic acid。给药后,ED组中尿胆原、鞘氨醇类成分、石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磺酰胆碱甘氨酸、鞘氨醇1-磷酸和Nutriacholic acid上调的更为明显,提示这几种小分子可能是ED组肿瘤组织增长的主要相关性内源性标志物;此外给药后ED和EDF组花生四烯酸和酪氨酸均下调,且两个给药组呈现相同趋势,提示这两个成分为与癌性贫血密切相关的内源性标志物。关联分析结果发现,鞘氨醇1-磷酸与Helicobacter呈现较强的正相关,通路分析显示主要涉及的通路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鞘脂代谢,ED组肿瘤体积增大可能是由于鞘脂代谢失调后,肿瘤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所致。

王梦莹[3](2020)在《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严重的铁缺乏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铁在体内参与氧气的运输、交换,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铁也是各种细胞机制运作的必要条件,一旦缺乏会对机体造成负面影响。从目前来看,口服补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而常见的硫酸亚铁等补铁剂存在低生物利用度,和胃肠道副作用等问题。本研究制备了三种新型食源性低聚肽铁补充剂:海洋鱼皮低聚肽铁螯合物、酪蛋白肽铁螯合物和乳清蛋白肽铁螯合物,并分析了其分子量构成及氨基酸组成,以及通过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其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为新型食源性肽铁补充剂开发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90只SPF级初断乳SD雌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均以低铁饲料喂养造贫血模型。缺铁性贫血造模期为四周,造模期结束后测血红蛋白(Hb),Hb低于100g/L的大鼠判定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为A组;其余贫血大鼠按照Hb和体重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组B-G:模型对照组(B)、硫酸亚铁组(C)、低剂量海洋鱼胶原肽铁组(D)、海洋鱼胶原肽铁组(E)、酪蛋白肽铁组(F)、乳清蛋白肽铁组(G)。各干预组造模期持续给予低铁饲料,同时分别给与上述溶液灌胃。干预持续21天,期间每周监测大鼠体重和Hb。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贫血、铁缺乏、内脏指数、氧化应激以及肝脏、小肠病理切片等其他相关指标情况。研究结果干预结束时,所有干预组Hb、红细胞比积(HCT)水平都高于模型对照组(all P<0.05)。除低剂量海洋鱼皮低聚肽铁组外,其余各干预组间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体铁缺乏相关指标中,海洋鱼皮肽铁、酪蛋白肽铁、乳清蛋白肽铁组的游离原卟啉水平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硫酸亚铁组,酪蛋白肽铁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硫酸亚铁、两种剂量下的海洋鱼皮肽铁组和乳清蛋白肽铁组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all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肝脏切片显示出肝索排列混乱,不清晰,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铁补充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各干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硫酸亚铁组小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肠道受损,大量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绒毛顶端糜烂,海洋鱼皮肽铁组、酪蛋白肽铁组和乳清蛋白组肠道粘膜轻微受损,但绒毛完整,腺体正常。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海洋鱼皮低聚肽铁、酪蛋白肽铁和乳清蛋白肽铁能够显着改善大鼠贫血,并有可能在口服铁补充的同时减少对肠道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伍翔群[4](2019)在《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对小鼠酒精性肝病铁过载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没食子酸(GA)作为食品领域常用的抗氧化剂,其生物活性的开发及应用尚未深入展开。本研究拟通过制备的GA-卵磷脂复合物扩展没食子酸生物活性的应用,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复合物可能具备的生物活性,为这一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此外,酒精相关的癌症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癌症死亡率的5.8%,而酒精性肝病(ALD)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非常高的罹患率、死亡率。本文拟通过研究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对酒精性肝病铁过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AL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单因素(One-factor)实验,寻找影响以大豆卵磷脂为载体的GA-磷脂复合物的实验因素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优化GA-磷脂复合物制备方案。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相分析法以及扫描电镜法等分析化学技术对所制备的物质进行表征与分析。最后通过测定复合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观察复合物的脂溶性。第二部分:运用理论化学方法建立一个可预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考察复合物的分子结构、明确复合物中没食子酸分子与卵磷脂分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观察复合物分子分别在酒精和水条件下与其靶蛋白的亲和度。第三部分:分别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亚油酸自氧化抑制能力、Fenton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Fe3+的还原能力5个方面对GA-磷脂复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第四部分:通过酒精灌胃法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铁过载模型,并用复合物进行干预。检测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质代谢、抗氧化、铁代谢等生化指标,考察GA-卵磷脂复合物对酒精性肝铁过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分析肝脏铁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对ALD铁过载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1)经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研究发现,影响GA-卵磷脂复合物制备的实验因素为GA与卵磷脂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GA的质量浓度。将响应面优化的数学模型和实验室条件相结合,确定了GA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条件:即选用15 mL乙醇为反应溶剂(GA质量浓度为12.5 mg/mL),1比1作为GA与磷脂的物质的量比,50°C作为反应温度,3h作为反应时间。通过表征可以确定,利用优化的制备条件可以获得高复合率的GA磷脂复合物,该复合物的理化性质不同于GA或卵磷脂单体。通过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GA的磷脂复合物在观察的pH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脂溶性(-1<lg P<2)。(2)通过GaMD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明了GA-磷脂复合物的结合机理,即二者是通过强力的氢键相结合的,磷脂分子通过其脂肪链的卷曲将没食子酸分子包裹,使其完全分散于磷脂的物相中。通过对复合物-靶蛋白体系建模,经分子动力学模拟后发现乙醇环境对hPTP蛋白质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而无论在乙醇还是水溶液环境下,复合物对维持其靶蛋白hPTP的构型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参照自由能的计算结果,研究发现范德华作用能(?Gvdw)、库仑力自由能(?Gele)、非极性溶剂自由能(?Gsurf)以及熵值(T?S)均对复合物-靶蛋白体系的结合产生贡献,而极性溶剂自由能(?GGB)易使体系温度产生波动,并且范德华作用能为整个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主要能量。通过自由能分解结果可知,氨基酸残基Ile34、Ile181、Val49、Val96、Val189、Arg71、Trp94、Tyr107、Tyr148、Leu152、Met166、Pro172、Phe192均有着较高的结合自由能,说明它们可能参与了复合物与靶蛋白的紧密结合。(3)通过体外抗氧化性研究发现,除亚油酸自氧化抑制试验外,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均低于没食子酸单体,但是GA-卵磷脂复合物仍呈现出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抑制能力的结果表明,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复合物抑制曲线的波动最为平缓,其抗氧化稳定性较没食子酸单体有所提高。通过Fenton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Fe3+的还原能力实验可知,复合物仍具备良好的螯合铁特性。(4)体内活性研究中,首先进行了GA-卵磷脂复合物的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发现给药剂量为5000 mg/kg BW的小鼠在实验观察期间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与死亡。随后,结合文献资料和预实验结果选择100 mg/kg BW、200 mg/kg BW和400 mg/kg BW作为GA-卵磷脂复合物的干预剂量。经12w的酒精干预,相较于空白组,ALD模型组小鼠的血清转氨酶升高(P<0.05)、肝脏脂质过氧化加重(P<0.05)、脂质水平明显增高(P<0.05)、肝细胞ROS水平和铁含量激增(P<0.05),出现肝脏铁过载现象;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小鼠肝细胞有大量脂肪蓄积,甚至出现纤维化改变。说明本研究的造模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小鼠ALD铁过载模型。而相较于模型组,复合物能有效减轻酒精摄入诱导小鼠的肝脏损伤以及铁过载(P<0.05),复合物中剂量组(200 mg/kg BW)的表现与空白对照组最为接近。检测ALD小鼠肝脏铁代谢相关蛋白,发现相较于空白组,乙醇可诱导Ferritin-light、TfR1的表达增高并降低Hepcidin的表达(P<0.05);而相较于模型组,复合物可有效改善乙醇对上述蛋白的影响。结论:(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了GA-卵磷脂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对GA-卵磷脂复合物进行表征,发现其具有不同于原材料的理化性质。通过计算机模拟,证实了GA分子与卵磷脂分子是通过强氢键进行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并获得了复合物的分子构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明其能与靶蛋白hPTP有效结合,在乙醇环境下具有稳定靶蛋白结构的功能,预测GA-卵磷脂复合物在生物体内可能具有积极的生物活性。(2)通过体外抗氧化性研究,发现GA-卵磷脂复合物能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并能有效抑制亚油酸的自氧化,且具有一定的还原Fe3+的能力。(3)成功建立了ALD小鼠肝损伤铁过载模型,并证明GA-卵磷脂复合物能抑制酒精诱导产生的血清转氨酶升高、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产生的ROS,并且有效改善小鼠血清铁和肝脏铁的过载状态,对酒精诱导的ALD小鼠肝损伤和铁过载具有保护作用。(4)GA-卵磷脂复合物能改善ALD小鼠的肝铁过载,推测可能与Ferritin-light和TfR1蛋白的下调以及Hepcidin的上调有关,但其改善ALD铁过载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此外,本研究中GA-卵磷脂复合物200 mg/kg BW剂量组对ALD小鼠肝铁过载显示出较好的保护作用。

任聪[5](2019)在《马鹿茸多肽“补肾健骨”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马鹿茸多肽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不同分子量的马鹿茸多肽(A~E)。研究马鹿茸多肽(A~E)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骨向分化的作用;马鹿茸多肽A对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探究马鹿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通过HPLC-MS联用技术分析马鹿茸多肽A的组分组成,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马鹿茸多肽A的表面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马鹿茸多肽A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靶基因和靶蛋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的信号通路,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材料与方法:1材料鹿茸药材购于辽宁西丰药材市场,经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的李峰教授鉴定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马鹿茸多肽,由实验室自制。2方法2.1马鹿茸多肽(A~E)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的分布测定采用多级膜分离技术分离并纯化得到5种不同分子量的马鹿茸多肽(A~E);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和SDS-PAGE电泳法测定马鹿茸多肽(A~E)的分子量。2.2马鹿茸多肽(A~E)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作用采用MTT法研究马鹿茸多肽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以ALP为指标,采用ELISA法研究马鹿茸多肽(A~E)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分化作用。2.3马鹿茸多肽(A~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及骨向分化作用采用MTT法研究马鹿茸多肽(A~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以ALP、BGP、BMP-2为指标,采用ELISA法研究马鹿茸多肽(A~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向分化作用。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BMSCs中BMP-2、Smad1、Smad5、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2.4马鹿茸多肽A对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采用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模型,分别以补佳乐(Progynova),仙灵骨葆(XLGB)作为阳性对照药,连续给予12周的马鹿茸多肽A。采用骨密度仪测定大鼠的骨密度;采用称量法测定大鼠的子宫指数;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形成蛋白-2(BMP-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的活性,及骨组织中的BALP、BMP-2、Smad1、Smad5、Runx2、TGF-β1,以及下丘脑和肾脏组织的TIEG1、TGF?1。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骨组织BMP-2、Smad1、Smad5、Runx2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椎骨的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骨组织的形态变化和阳性表达。2.5马鹿茸多肽A的组成与特征采用柱前衍生化的方法,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马鹿茸多肽A水解后的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采用HPLC-MS测定马鹿茸多肽A的组分分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以粗糙度、表面高度分析、功率谱密度等为参数,测定马鹿茸多肽A的表面形貌。采用GO分析、KEGG分析和String蛋白互作网络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马鹿茸多肽A的72个多肽片段中,推测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基因和靶蛋白,以及作用机制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1分离纯化得到五种分子量的多肽,即多肽A(200~3000 Da),多肽B(3000~5000 Da),多肽C(5000~10000 Da),多肽D(10000~50000 Da),多肽E(>50000 Da)。2马鹿茸多肽(A~E)均能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其中分子量为200-3000 Da的多肽A,在浓度为200μg·m L-1,作用48 h后,促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最显着。3马鹿茸多肽(A~E)对BMSCs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作用3.1马鹿茸多肽(A~E)均能促进BMSCs的增殖及骨向分化,其中以分子量为200-3000 Da的多肽A,在浓度为200μg·m L–1时,促BMSCs的增殖及骨向分化的作用最显着。3.2马鹿茸多肽(A~E)增强Bmp-2、Smad1、Smad5、Runx2基因、蛋白的表达;多肽A上调Bmp-2、Smad1、Smad5、Runx2基因、蛋白的表达最接近诱导液组,可能跟激活Bmp-2/Smad1、Smad5/Runx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4马鹿茸多肽A对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4.1血清中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马鹿茸多肽A升高E2、ALP、BGP、BMP-2的水平,并降低TRAP和PPARγ2水平。4.2子宫指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子宫明显萎缩,各组的子宫指数明显小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多肽A高、低剂量组、西阳对照组、中阳对照组,与模型组的子宫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骨密度的检测结果各给药组均能增加大鼠骨密度,马鹿茸多肽A高剂量组的效果最显着。4.4骨组织中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组织中BALP、BGP、BMP-2、Smad1、Smad5、Runx2、TGFβ1、TIEG1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马鹿茸多肽A高、低剂量组、西阳对照组、中阳对照组均能显着提高骨组织中BALP、BGP、BMP-2、Smad1、Smad5、Runx2、TGFβ1、TIEG1的水平,其中多肽A高剂量组的效果最显着。4.5下丘脑中的TGF-β1和TIEG1蛋白的表达各给药组均增强下丘脑中TGF-β1、TIEG1的表达水平,多肽A高剂量组的效果最显着。4.6肾中的TGF-β和TIEG1蛋白的表达各给药组均增强肾中TGF-β1、TIEG1的表达水平,多肽A高剂量组效果最显着。4.7骨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各给药组大鼠骨组织中BMP-2、Smad1、Smad5、Runx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多肽A高剂量组对BMP-2、Smad1、Smad5、Runx2基因相对表达量优于其他组。4.8骨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组织中BMP-2、Smad1、Smad5、Runx2蛋白灰度值量显着降低;各给药组均能增加BMP-2、Smad1、Smad5、Runx2的蛋白表达量,且多肽A高剂量组的效果最显着。4.9骨组织形态学检测的结果4.9.1 HE染色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马鹿茸多肽A高、低剂量组可见骨小梁增厚,结构紧密,骨髓腔变小,骨外膜可见骨原细胞。4.9.2骨组织的免疫组化的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中的Bmp-2、Smad1、Smad 5、Runx2的平均光密度显着下降;与模型组比,各组的Bmp-2、Smad1、Smad 5、Runx2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模型组,马鹿茸多肽A高、低剂量组的Smad1和Runx2的平均光密度显着高于西阳对照组;多肽A高、低剂量组的Bmp-2、Smad1、Smad 5、Runx2的平均光密度接近甚至高于阳性组。5马鹿茸多肽A的组分分析5.1马鹿茸多肽A中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在水解后氨基酸中含有18种氨基酸,约占26.4%;组氨酸的含量最高,天冬氨酸含量最少,且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是2071.24mg.g-1占53.04%。游离氨基酸含有18种氨基酸,约占23.6%;苏氨酸的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最少;8种必需氨基酸553.81mg.g-1,占60.18%。结合氨基酸中必须氨基酸含量1517.43mg.g-1,达50.84%。5.2 HPLC-MS法测定马鹿茸多肽A的组分组成分析得到多肽片段共72个,分子量在700~2000 Da,等电点在4.33-11.45之间。5.3马鹿茸多肽A的表面形貌特征5.3.1表面形貌概况马鹿茸多肽A表面呈现有尖锐的椎体状,且不规律分布在表面。且当浓度从0.1μg.m L-1增加到5μg.m L-1,粗糙度Ra/Rq减小,但变化不明显。5.3.2表面高度分布浓度为0.1 ug.m L-1的马鹿茸多肽的表面高度是6.13969 nm;浓度为0.25μg.m L-1的马鹿茸多肽的表面高度是39.4588 nm;浓度为0.5μg.m L-1的马鹿茸多肽样品的表面高度是14.5105 nm;浓度为1 ug.m L-1的马鹿茸多肽样品的表面高度是16.6944 nm;浓度为5μg.m L-1的马鹿茸多肽样品的表面高度是28.6132nm。5.3.3功率谱密度(PSD)当波长为0.208祄,频率为4.80/祄,马鹿茸多肽A的PSD值为水平轴PSD为40.1 nm3,垂直轴PSD为44.7 nm3,二维的PSD分别为75055 nm4;当波长为0.0971祄,频率为10.3/祄,马鹿茸多肽的PSD值为水平轴的PSD为3.29 nm3,垂直轴的PSD为6.3 nm3,二维的PSD分别为2931 nm4。5.4马鹿茸多肽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多肽A中的主要的靶蛋白是胶原蛋白α-1(I)链(COL1A1)、有丝分裂蛋白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4(MAPK14)、纤维蛋白2(FBN2)等,推测分析可知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信号通路等,可能与马鹿茸的“补肾健骨”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有关,其共同作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这些信号通路的发现与推测是对鹿茸多肽防治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的补充,推测鹿茸多肽“补肾健骨”的作用,可能是这几种信号通路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1马鹿茸多肽分离并纯化为为五种不同分子量的多肽(A~E);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和SDS-PAGE电泳法测定马鹿茸多肽的分子量的结果基本一致。2马鹿茸多肽(A~E)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分子量为200-3000 Da的多肽A的促增殖及分化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分子量的多肽。3马鹿茸多肽(A~E)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和骨向分化;且分子量为200-3000 Da的多肽A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分子量的多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其上调Bmp-2、Smad1、Smad5、Runx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4马鹿茸多肽A能防治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可能是其激活Bmp-2、Smad1、Smad5、Runx2信号转导通路。5采用HPLC-MS技术分析马鹿茸多肽A有72个多肽片段,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了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的靶蛋白和靶基因,及其他信号通路,靶基因靶蛋白及多条信号通路协调作用,能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发生。6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微观角度分析马鹿茸多肽A的表面结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的椎体状,不规律地分布在分子表面,推测可能是多肽的不规则的锥形结构促使多肽A更容易进入细胞,发挥药效作用;且多肽A溶液的的浓度越低,越能清晰地观察的表面形貌。AFM对多肽A结构的深入分析,为研究马鹿茸多肽的构效关系奠定基础。

李雨嫣[6](2019)在《甜茶素干预糖尿病机理研究及产品开发》文中认为甜叶悬钩子,俗称甜茶、广西甜茶,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多作为茶饮及代糖产品,亦作药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祛痰,消肿生肌等功效。甜茶叶中主要活性物质为甜茶素,还含有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前期研究表明,甜茶素干预糖尿病有一定的效果,但低浓度的甜茶素干预效果不明显。为了有效的开发利用甜茶的甜茶素,我们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摸索合适的可减轻糖尿病大鼠病情的甜茶素剂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甜茶素的提取工艺,确定了提取方法和提取试剂及用量、浸提时间、温度等工艺参数,并开发了甜茶含片。获得了如下结果:1.构建了稳定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过对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A剂量(38mg/kg)和一次性尾静脉注射C剂量(70 mg/kg)的链脲佐菌素均可成功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A剂量偏向于构建Ⅱ型糖尿病模型,C剂量偏向于构建Ⅰ型糖尿病模型。2.对甜茶素干预Ⅱ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测定和胰岛组织病理染色切片的观察,显示100mg/kg剂量的甜茶素对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显着,胰岛组织修复效果明显。3.研究了甜茶素的提取方法。结果显示采用高温回流提取法,以5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甜茶叶中甜茶素的提取效果较好。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温度、时间、固液比三因素,对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8时,甜茶素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且便于操作。4.对甜茶提取液进行矫味研究并研制了甜茶含片。矫味研究结果显示:选用壳聚糖和β-环糊精对甜茶提取液进行处理可起到较好的除涩矫味效果,使用0.7 g/L壳聚糖对甜茶提取液中多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使用0.40.5 g/Lβ-环糊精改善口感效果明显。采用湿法制粒法将甜茶提取物制成甜茶口含片,每0.5 g成片中约含甜茶素0.175g,若要达到与本文动物降糖实验相当的降糖效果,成人每日含服甜茶口含片68片即可。

崔海龙[7](2019)在《法半夏炮制工艺与废水处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半夏药材中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的法半夏炮制工艺进行优化,选择鸟苷和腺苷作为考察指标,探讨炮制温度、时间以及甘草石灰液体积对鸟苷和腺苷含量的影响,结合麻舌感、透心度和外观颜色,筛选出最佳工艺;同时对炮制之后的中药废水进行预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毒性物质和降低其COD值;去除毒性物质时采用了单宁酸沉淀法和碱水解法,对两种方法试剂用量和成本进行考察;降低废水的COD值时,选择了混凝法和Fenton试剂法处理废水,以CODcr为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工艺处理成本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果:采用高效液相法对生半夏中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Agilent 1100高效液相系统,色谱柱为ZorboxSB-Aq(4.6*250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按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其结果均符合要求,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可用于半夏及其炮制品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依据。在2015版《中国药典》第一部收录的法半夏炮制工艺的基础上,首先对第一步水浸泡至内无干心进行研究,以生半夏含量测定的方法,以鸟苷和腺苷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20℃、25℃、30℃、35℃浸泡生半夏直到内无干心时,温度和浸泡时间对鸟苷和腺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浸泡时,会造成半夏药材中鸟苷和腺苷的大量损失,鸟苷的损失率在70%左右,腺苷损失率在80%以上,在30℃浸泡15 h,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损失率最低;对第二步甘草石灰液浸泡进行研究,选择了浸泡时长、甘草石灰液的体积以及浸泡温度三个影响因素,采用L9(34)因素水平表进行正交试验,以鸟苷、腺苷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结合麻舌感、透心度和外观颜色,综合评价法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艺,筛选出了最佳炮制工艺:每50 g半夏,在30℃的条件下,浸泡15h达到内无干心后,再用200 mL甘草石灰液在20℃的条件下浸泡48 h,甘草和生石灰用量同2015版《中国药典》。以半夏炮制之后的废水为研究对象,去除毒性物质结果为:采用单宁酸沉淀法去除法半夏炮制程序中水浸泡液、甘草石灰浸泡液和清洗液蛋白时,每100 kg药材单宁酸的用量分别为0.8、2.4、0.1 kg;采用碱水解法每100 kg药材,氢氧化钠的用量分别为40、18、6 kg时。结合两种方法的成本,选择单宁酸沉淀法,其成本可控,与碱水解法比较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具有操作简单、处理周期短,优势明显。降低CODcr值结果为:混凝沉淀法处理该批中药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8左右,PFS的投加量为400 mg/L,PAM的投加量为5 mg/L时,CODcr达到最低值;Fenton试剂法处理该批中药废水的最佳条件为:30%H2O2的投加量为30 mL/L,FeSO4·7H2O的投加量为20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CODcr达到最低值;结合实际生产处理,考察分析了混凝法和Fenton试剂法处理废水的成本,混凝法的成本最低,且操作方便、安全、效果好。

康云雪[8](2019)在《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炮制前后主药铁屑中Fe3+、Fe2+、辅料诃子中有机酸、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体内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肝脏铁的含量变化,阐明诃子制铁屑的炮制原理,为诃子制铁屑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诃子汤煮法与诃子浸泡法制备两种不同的铁屑炮制品,使用没食子酸作为模式化合物替代诃子模拟炮制过程,制备没食子酸铁屑炮制品。分别采用碘量法、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炮制前后铁屑中Fe3+、Fe2+及诃子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变化;采用低铁饲料结合尾静脉放血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大鼠模型,分别以复方七味铁屑丸、单用制铁屑(诃子汤煮法制)和琥珀酸亚铁片作为药物组,以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肝脏铁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不同药物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比较。结果:(1)通过碘量法测得本文所用铁屑生品中总铁含量为83.24%,符合藏药标准规定,其中Fe3+含量为29.88%,Fe2+含量为0.0005%,剩下部分为单质铁;(2)采用诃子作为辅料炮制铁屑,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Fe3+分别降为24.05%和26.35%,Fe2+分别升为2.46%和0.92%;(3)辅料诃子生品中含没食子酸1.67%、柯里拉京2.23%、诃黎勒酸9.33%、鞣花酸1.18%、诃子酸24.70%,炮制后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诃子汤煮制铁屑和诃子浸泡制铁屑中没食子酸分别降为1.24%、1.51%,其余4种有机酸含量均降为0%;(4)使用没食子酸代替诃子作为辅料制备铁屑炮制品,煮法和浸泡法中所含Fe3+分别降为26.42%和28.44%,Fe2+分别升为0.33%和0.14%,通过柱色谱分离、鉴定得到没食子酸与铁屑的反应产物为焦没食子酸;(5)使用诃子汤煮法铁屑炮制品制备七味铁屑丸,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对处方中的木香、红花和甘青青蓝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对处方中的木香烃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药典标准。(6)采用低铁饲料结合尾静脉放血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造模期间,正常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105.59 g/L,模型组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降至86.35 g/L,与正常组相比具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经过2周各药物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铁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阳性药琥珀酸亚铁组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含量分别为93.84 g/L和2.01 mg/L;复方七味铁屑丸和单用铁屑炮制品在低剂量时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09.76 g/L和109.94 g/L,中剂量含量为112.40 g/L和113.08 g/L,复方和单用铁屑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但优于琥珀酸亚铁(P<0.01);复方和铁屑高剂量组含量分别为96.98 g/L和95.12 g/L,治疗效果等同于琥珀酸亚铁(P>0.05);对血清铁的恢复:复方七味铁屑丸和单用铁屑炮制品在低剂量使用时含量分别为4.22 mg/L和3.22 mg/L,中剂量使用时分别为3.28mg/L和3.19 mg/L,治疗效果优于琥珀酸亚铁(P<0.05);高剂量使用时含量分别为2.69 mg/L和2.26 mg/L。结论:(1)采用诃子炮制铁屑,能够使铁屑生品中的Fe3+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的Fe2+形式,铁屑炮制品中剩余的有机酸能够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延长铁屑炮制品的保存期。(2)经诃子炮制后的铁屑对于缺铁性贫血导致的低血红蛋白、血清铁水平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在同样的给药时间下效果优于琥珀酸亚铁(P<0.05);复方七味铁屑丸及单味铁屑炮制品相同剂量下效果相似,呈现剂量依赖性,但不可过量使用,造成减效。

李敏[9](2018)在《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阿胶为原料,经蛋白酶酶解和氯化亚铁(FeCl2·4H2O)处理,制备具有补血活性的阿胶肽-铁螯合物,并对阿胶肽-铁螯合物进行初步药效学研究及初步稳定性考察。方法:以水解度、分子量分布为指标,优选阿胶肽的酶解工艺;采用放血法致小鼠血虚模型及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考察阿胶及阿胶肽的补血升白作用;以螯合率、分子量为指标,考察阿胶肽-铁螯合物的螯合工艺;采用缺铁性贫血小鼠模型,考察阿胶肽-铁螯合物的补血效果;采用影响因素、加速法进行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阿胶肽-铁螯合液的制备工艺:取阿胶烊化液,调节pH=7,加入5%菠萝蛋白酶,在50℃、转速4550 r/min、酶解2 h,调节pH=7.5,加入2%胰蛋白酶,在40℃、转速4550 r/min、酶解3 h,煮沸15 min,冷却至室温,低温冷藏(04℃)6 h,4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0.1%的抗坏血酸,调节pH=5,按每1 g阿胶加入10 mgFe2+计算,于25℃下,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20 min,4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即得。阿胶肽可使失血所致血虚小鼠模型的RBC、HGB值提高,使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的WBC值提高;阿胶肽-铁螯合液可明显提高缺铁性贫血小鼠模型血液中HGB、HCT、MCV、MCH、MCHC、CHCM值,降低RDW、HDW值;阿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7×105 Da168Da、阿胶酶解液及阿胶肽-铁螯合液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5×104 Da150 Da,且集中在2000 Da;3个月稳定性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制备的阿胶肽-铁螯合物,工艺稳定,且对缺铁性贫血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

田晨颖[10](2018)在《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过程中异黄酮等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及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添加微量元素发芽提高黑豆的营养价值,并对其添加微量元素发芽的工艺、发芽前后营养成分变化及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后对雌性大鼠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黑豆中异黄酮提取量为指标,进行异黄酮提取工艺优选;采用响应面试验法,以黑豆中异黄酮含量为指标,进行黑豆添加锌、锰、铜、铁四种微量元素发芽工艺优化;采用HPLC法对异黄酮苷元及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对蛋白质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对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测定,采用比色法对多肽、游离氨基酸、多糖、多酚、皂苷元等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以健康雌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去势动物模型,考察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后对去势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结果:黑豆中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20;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最佳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6h、发芽温度25℃、发芽长度12cm;通过定量分析,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后,可以增加黑豆中异黄酮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其中以异黄酮苷元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因此,选择发芽过程中异黄酮苷元含量最大值,即芽长12cm作为发芽的终点。此时,与未发芽的黑豆相比,异黄酮苷元含量增加了1160.00%;蛋白质含量总体上没有显着变化,多肽含量增加了33.84%,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1835.48%;总糖含量减少,还原糖含量增加,导致多糖含量减少了68.20%;多酚含量增加了24.00%;皂苷元含量增加了7.01%;脂肪含量减少了17.82%;植酸含量减少了12.30%;微量元素结果显示,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后有机锌、有机锰、有机铜、有机铁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转化率依次为123.29%、2.31%、69.40%、9.03%;给摘除卵巢的大鼠灌胃添加微量元素发芽的黑豆粉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重有降低趋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程度有升高趋势,白细胞含量有降低趋势,FSH水平有降低趋势,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腺体数量增多,病理性增生减少,炎性浸润减轻。结论: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后营养价值更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改善雌性大鼠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二、氨基酸促进硫酸亚铁吸收的药效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基酸促进硫酸亚铁吸收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牡蛎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牡蛎的研究现状
        1.1.1 牡蛎营养成分及功效
        1.1.2 牡蛎蛋白多肽的生物活性
        1.1.3 牡蛎保健制品的市场开发现状
    1.2 多肽-金属元素螯合物的研究现状
        1.2.1 微量金属元素的概述
        1.2.2 多肽-微量金属元素螯合物的吸收机制
        1.2.3 生物活性多肽的制备
        1.2.4 微量元素活性肽螯合物的制备
        1.2.5 微量元素活性肽螯合物的结构分析
    1.3 补铁剂的研究现状
        1.3.1 缺铁性贫血症
        1.3.2 补铁剂的开发应用
        1.3.3 多肽源性补铁剂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牡蛎肽的酶法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牡蛎肽的制备工艺
        2.3.2 牡蛎基本成分的测定
        2.3.3 亚铁结合能力的测定
        2.3.4 水解度的测定
        2.3.5 蛋白质回收率测定
        2.3.6 牡蛎蛋白酶解动力学分析
        2.3.7 牡蛎肽的分子量测定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基本成分分析
        2.4.2 蛋白酶类的筛选
        2.4.3 酶解制备牡蛎肽的最佳工艺
        2.4.4 牡蛎蛋白酶解动力学分析
        2.4.5 牡蛎肽的分子量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牡蛎肽亚铁螯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螯合物制备单因素实验
        3.3.2 螯合物制备工艺响应面优化
        3.3.3 螯合率及螯合物得率测定
        3.3.4 螯合物的定性试验
        3.3.5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铁离子含量标准曲线制定
        3.4.2 螯合物制备工艺单因素实验
        3.4.3 螯合工艺响应面优化试验
        3.4.4 螯合物定性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牡蛎肽亚铁螯合物的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紫外光谱分析
        4.3.2 红外光谱分析
        4.3.3 X射线衍射分析
        4.3.4 扫描电镜分析
        4.3.5 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4.3.6 牡蛎肽亚铁螯合物的稳定性
        4.3.7 氨基酸对比分析
        4.3.8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紫外光谱分析
        4.4.2 红外光谱分析
        4.4.3 X射线衍射分析
        4.4.4 扫描电镜分析
        4.4.5 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4.4.6 牡蛎肽亚铁螯合物的稳定性
        4.4.7 氨基酸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基于多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脾、气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补气类中药及相关方剂对线粒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当归补血汤遣方用药源流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药效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及当归补血汤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内容物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的制备和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对大鼠的缺铁性贫血改善效果研究
    3.1 研究背景及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建立
    3.4 动物分组及干预
    3.5 统计学分析
    3.6 实验结果
    3.7 讨论
4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其他影响
    4.1 实验方法
    4.2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食源性低聚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对小鼠酒精性肝病铁过载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酒精性肝损伤
    1.1.1 ALD的流行病学情况
    1.1.2 ALD的易感因素
    1.1.3 ALD的发病机制
1.2 铁代谢异常对ALD的影响
    1.2.1 铁过载对ALD的影响
    1.2.2 铁过载的分子调控
    1.2.3 铁调素对ALD的影响
    1.2.4 铁过载的药物干预
1.3 没食子酸(Gallic Acid)
    1.3.1 GA的安全性
    1.3.2 GA的抗肿瘤作用
    1.3.3 GA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1.3.4 GA的保护肝脏作用
1.4 GA-磷脂复合物
    1.4.1 磷脂(Phospholipids)
    1.4.2 新型载药系统磷脂复合物
    1.4.3 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1.4.4 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1.4.5 磷脂复合物生物活性的预测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1.5.1 研究目标
    1.5.2 创新点 第2章 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GA-卵磷脂复合物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2.2.2 GA-卵磷脂复合物制备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实验
    2.2.3 GA-卵磷脂复合物的表征
    2.2.4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的测定
2.3 结果
    2.3.1 GA-卵磷脂复合物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2.3.2 GA-卵磷脂复合物的响应面优化实验
    2.3.3 GA-卵磷脂复合物的表征
    2.3.4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的测定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3.1 GA-卵磷脂复合物计算机分子模拟条件
    3.1.1 GA和卵磷脂分子结构建模
    3.1.2 GA-卵磷脂复合物结构的建模
    3.1.3 GA-卵磷脂复合物与人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结合模式的构建
    3.1.4 GA-卵磷脂复合物与h PTP复合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1.5 MM/GBSA法计算自由能
3.2 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
    3.2.1 GA-卵磷脂复合物结构
    3.2.2 GA-卵磷脂复合物与h PTP复合结构
    3.2.3 GA-卵磷脂复合物与h PTP复合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2.4 MM/GBSA法计算自由能
3.3 讨论 第4章 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4.1 实验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4.2.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4.2.3 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测定
    4.2.4 Fenton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
    4.2.5 Fe~(3+)的还原能力测定测定
4.3 结果
    4.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
    4.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
    4.3.3 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测定结果
    4.3.4 Fenton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
    4.3.5 对Fe~(3+)的还原能力测定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铁过载的保护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动物饮食及饮水
    5.1.3 试剂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GA-磷脂复合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5.2.2 小鼠ALD铁过载模型的建立
    5.2.3 ALD小鼠血样收集和肝脏组织的收集
    5.2.4 ALD小鼠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5.2.5 肝组织病理HE染色
    5.2.6 肝脏组织ROS水平的检测
    5.2.7 肝组织Ferritin免疫组化染色
    5.2.8 肝组织铁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
5.3 统计学分析
5.4 结果
    5.4.1 GA-卵磷脂复合物的经口急性毒性
    5.4.2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的一般情况的影响
    5.4.3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的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5.4.4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4.5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组织脂质水平的影响
    5.4.6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铁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5.4.7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HE染 色)
    5.4.8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组织ROS水平的影响
    5.4.9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组织铁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5.5 讨论
    5.5.1 GA-卵磷脂复合物的急性毒性
    5.5.2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5.5.3 GA-卵磷脂复合物对ALD小鼠肝铁过载的保护机制 第6章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马鹿茸多肽“补肾健骨”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肽的分离与纯化
    第一节 肽的分离与纯化
    第二节 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马鹿茸多肽的分子量
    第三节 SDS-PAGE法测定马鹿茸多肽分子量的分布
第二章 马鹿茸多肽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第三章 马鹿茸多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骨向分化的作用
    第一节 马鹿茸多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第二节 马鹿茸多肽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机制研究
第四章 马鹿茸多肽对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第五章 马鹿茸多肽A的组分研究
    第一节 马鹿茸多肽A中的氨基酸的组分分析
    第二节 HPL-MS测定马鹿茸多肽A的组分分析
    第三节 马鹿茸多肽A的表面结构研究
    第四节 马鹿茸多肽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肽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甜茶素干预糖尿病机理研究及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甜茶概述
        1.1 甜茶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1.2 甜茶的有效药效成分
        1.3 甜茶中的涩味成分
        1.4 甜茶的应用
    2 甜茶素概述
        2.1 甜茶素的理化性质
        2.2 甜茶素的药理作用
    3 糖尿病概述
        3.1 糖尿病的特点及分型
        3.2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3.3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4 与糖尿病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第二章 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初探
    1 材料与仪器
        1.1 主要试剂
        1.2 动物及饲料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动物分组
        2.3 糖尿病造模
        2.4 主要检测指标及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体重变化分析
        4.2 空腹血糖水平分析
        4.3 血清胰岛素水平分析
        4.4 血清血脂水平分析
    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甜茶素干预糖尿病的药效学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动物及饲料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药液的配制
        2.3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2.4 动物分组
        2.5 主要检测指标及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分析
        4.2 空腹血糖水平分析
        4.3 血清胰岛素水平分析
        4.4 血清血脂水平分析
        4.5 胰腺组织HE染色分析
    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甜茶素干预糖尿病的机理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制备
        2.2 蛋白浓度检测
        2.3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甜茶素的提取及矫味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甜茶素标准品样液的配制
        2.2 甜茶素不同提取试剂的选择
        2.3 甜茶素提取方法的选择
        2.4 提取条件的优化
        2.5 甜茶素的色谱检测条件
        2.6 矫味与脱色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溶剂对甜茶叶中甜茶素提取的影响
        3.2 不同提取方法对甜茶叶中甜茶素提取的影响
        3.3 甜茶素提取条件的优化
        3.4 β-环糊精掩涩效果评价
        3.5 壳聚糖絮凝效果评价
        3.6 明胶絮凝效果评价
        3.7 活性炭絮凝效果评价
        3.8 Fe_2SO_4?7H_2O絮凝效果评价
        3.9 四种矫味脱涩处理的综合评分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甜茶含片的制作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甜茶提取液的大批量制备
        2.2 甜茶提取液的矫味
        2.3 甜茶含片的制备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法半夏炮制工艺与废水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半夏简述
    1.2 半夏化学成分
        1.2.1 生物碱类
        1.2.2 有机酸类
        1.2.3 挥发油类
        1.2.4 氨基酸类
        1.2.5 刺激性成分
    1.3 半夏炮制品研究进展
        1.3.1 半夏炮制品的沿革
        1.3.2 半夏炮制品种类
    1.4 半夏炮制品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5 半夏及炮制品药理作用概述
        1.5.1 止咳去痰作用
        1.5.2 镇吐作用
        1.5.3 抗肿瘤作用
        1.5.4 抗早孕作用
    1.6 中药废水特点
        1.6.1 中药废水的处理工艺
        1.6.2 混凝法处理中药废水
        1.6.3 Fenton试剂法处理中药废水
    1.7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法半夏炮制工艺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药材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2.2.1 色谱条件筛选
        2.2.2 方法学验证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法半夏炮制工艺研究
        2.3.1 实验方法
        2.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废水的处理研究
    3.1 毒性废水处理
        3.1.1 仪器和试剂
        3.1.2 毒性蛋白检查
        3.1.3 毒性蛋白去除
        3.1.4 结果及分析
    3.2 CODcr去除
        3.2.1 重铬酸钾法测定原理
        3.2.2 仪器和试剂
        3.2.3 试剂的配置
        3.2.4 测定方法
    3.3 混凝法处理废水
        3.3.1 混凝剂的选择
        3.3.2 混凝原理
        3.3.3 仪器及药品
        3.3.4 实验方法
        3.3.5 结果及分析
    3.4 Fenton试剂法处理废水
        3.4.1 反应原理
        3.4.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4.3 实验方法
        3.4.4 结果及分析
    3.5 成本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诃子粉吸水率考察
        2.2 诃子汤煮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3 诃子浸泡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4 主药铁屑总铁含量测定
        2.5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Fe~(3+)含量测定
        2.6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Fe~(2+)含量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主药铁屑炮制前后外观性状比较
        3.2 主药铁屑总铁的含量
        3.3 主药铁屑中Fe~(3+)含量变化
        3.4 主药铁屑中Fe~(2+)含量变化
        3.5 讨论
第二章 辅料诃子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辅料诃子中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3.2 讨论
第三章 没食子酸模拟诃子制铁屑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没食子酸煮法炮制品的制备
        2.2 没食子酸浸泡法铁屑炮制品的制备
        2.3 生品与炮制品定性鉴别
        2.4 不同炮制品中Fe~(3+)含量测定
        2.5 不同炮制品中Fe~(2+)含量测定
        2.6 没食子酸制铁屑反应产物的制备分离与鉴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定性鉴别
        3.2 没食子酸炮制铁屑中Fe~(3+)含量变化
        3.3 没食子酸炮制铁屑中Fe~(2+)含量变化
        3.4 没食子酸制铁屑反应产物的鉴定
        3.5 讨论
第四章 七味铁屑丸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七味铁屑丸的制备
        2.2 七味铁屑丸质量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诃子制铁屑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学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 给药
        2.3 待测样本制备
        2.4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5 血清铁含量测定
        2.6 肝脏铁含量测定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IDA模型大鼠的建立
        3.2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Hb的影响
        3.3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血清铁的影响
        3.4 七味铁屑丸与铁屑炮制品对大鼠肝脏铁的影响
        3.5 讨论
全文总结
    1 总结
    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浅谈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 铁生理学特性
    2 铁体内循环机制
        2.1 血红素铁吸收途径
        2.2 非血红素铁吸收途径
        2.3 铁转运途径
        2.4 铁利用途径
        2.5 铁代谢途径
    3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3.1 食品添加剂
        3.2 补铁剂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课题思路图
第一章 绪论
    1 阿胶的研究进展
        1.1 阿胶的化学成分
        1.2 阿胶的药理作用
    2 生物活性肽-铁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2.1 生物活性肽
        2.2 微量元素-铁
        2.3 肽-铁螯合物
    3 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3.1 中医学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3.2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机
        3.3 补铁剂的应用现状
第二章 阿胶酶解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2 阿胶酶解液质量考察
        2.1 含水量测定
        2.2 得膏率的测定
        2.3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阿胶中的微量元素
        2.4 水解度的测定
        2.5 总肽含量测定
    3 酶种类的筛选
        3.1 酶种类筛选方法
        3.2 酶种类筛选结果
    4 阿胶酶解液制备工艺思路
    5 阿胶酶解工艺单因素考察
        5.1 加酶量对酶解工艺的影响实验
        5.2 温度对酶解工艺的影响实验
        5.3 时间对酶解工艺的影响实验
        5.4 pH对酶解工艺的影响实验
    6 阿胶酶解质量考察结果
        6.1 水分测定结果
        6.2 得膏率测定结果
        6.3 微量元素测定结果
        6.4 总肽含量测定结果
    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阿胶酶解液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补血升白的作用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动物
    2 实验方法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2.1 色谱条件
        2.2 标记物溶液的制备
        2.3 标准曲线的测定
    3 供试品的制备及分子量测定
        3.1 供试品的制备
        3.2 阿胶各酶解液分子量的测定
    4 阿胶酶解液补血升白药理活性研究
        4.1 受试样品的制备
        4.2 对尾部放血所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4.3 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所致白细胞减少模型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工艺研究及中试生产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2 阿胶肽-铁螯合物的质量检查
        2.1 螯合率的测定
        2.2 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定性检测—硫化钠法
        2.3 阿胶肽-铁总肽量测定
        2.4 阿胶肽-铁螯合液的总氮量测定
        2.5 分子量分布测定
    3 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思路
    4 阿胶肽-铁螯合物螯合工艺优化
        4.1 铁源的选择
        4.2 醇沉浓度对阿胶肽-铁螯合率的影响实验
        4.3 Fe~(2+)的加入量对阿胶肽-铁螯合率的影响实验
        4.4 pH 对阿胶肽-铁螯合率的影响实验
        4.5 温度对阿胶肽-铁螯合率的影响实验
        4.6 时间对阿胶肽-铁螯合率的影响实验
        4.7 阿胶肽-铁螯合液的正交试验工艺
    5 阿胶肽-铁螯合物中试验证试验
        5.1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 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
        5.3 验证实验结果
    6 阿胶肽-铁螯合物质量考察结果
        6.1 螯合率测定结果
        6.2 螯合液定性测定结果
        6.3 螯合液的含肽量测定结果
        6.4 螯合液含氮量测定结果
        6.5 阿胶肽-铁螯合液相对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
    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阿胶肽-铁螯合物对缺铁性贫血小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动物
    2 供试品的制备
        2.1 阿胶原液的制备
        2.2 阿胶酶解液的制备
        2.3 阿胶肽-铁螯合液的制备
    3 受试样品的制备
        3.1 阳性对照药剂量设计
        3.2 受试药物计量设计
    4 对缺铁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
        4.1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1 稳定性考察
        1.1 试验内容
        1.2 试验方法
    2 稳定性考察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10)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过程中异黄酮等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及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 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1 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1.2 异黄酮与更年期综合征
        1.3 微量元素与更年期综合征
    2 黑豆的研究进展
        2.1 黑豆的营养价值
        2.2 黑豆的生物转化
        2.3 黑豆发芽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2.4 黑豆的药理作用
第二章 黑豆中异黄酮的提取方法优化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对照品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黑豆供试样品预处理
        2.2 黑豆中异黄酮的含量测定
        2.3 黑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筛选
        2.4 超声法提取黑豆异黄酮的工艺优选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筛选结果
        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第三章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工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对照品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不同微量元素浓度下黑豆生长特性试验
        2.2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工艺
        2.3 黑豆供试样品预处理
        2.4 黑豆中异黄酮的提取
        2.5 黑豆中异黄酮的含量测定
        2.6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条件单因素实验设计
        2.7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条件响应面优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微量元素浓度下黑豆生长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响应面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对照品
        1.4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样品制备
        2.2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2.3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变化
        3.2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后锌、锰、铜、铁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4 小结
第五章 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后对雌性大鼠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物的制备
        1.4 实验动物
    2 实验过程
        2.1 造模方法
        2.2 分组与给药
        2.3 指标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重变化结果
        3.2 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实验结果
        3.3 血清性激素(E2、FSH)测定结果
        3.4 子宫病理切片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四、氨基酸促进硫酸亚铁吸收的药效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牡蛎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庞忠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多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 史旭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D]. 王梦莹. 浙江大学, 2020(02)
  • [4]没食子酸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对小鼠酒精性肝病铁过载保护作用研究[D]. 伍翔群. 吉林大学, 2019(02)
  • [5]马鹿茸多肽“补肾健骨”作用与机制研究[D]. 任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甜茶素干预糖尿病机理研究及产品开发[D]. 李雨嫣.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法半夏炮制工艺与废水处理研究[D]. 崔海龙. 河南大学, 2019(01)
  • [8]诃子制铁屑炮制原理研究[D]. 康云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阿胶肽-铁螯合物的制备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D]. 李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黑豆添加微量元素发芽过程中异黄酮等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及对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D]. 田晨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氨基酸促进硫酸亚铁吸收的药效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