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外合治老年皮肤瘙痒症86例(论文文献综述)
向文倩[1](2021)在《四物消风散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四物消风散医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疗效及安全性予以观察,为临床医治该病提供高效性的办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按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数量分别为30例,两组都实施了基础性医治方法,例如:日常饮食和日常运动治疗方法,西药降血糖治疗方法以及实施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治疗组是应用中药汤剂四物消风散进行医治,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片。2周1个疗程,需要持续4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皮肤瘙痒及中医证候积分予以观察记录,同时针对四物消风散医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疗效及安全性予以观察。结果:(1)血糖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b A1c、FPG以及2h PG指标相比,示两组均可降低患者血糖指标,且治疗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 5)。(2)皮肤瘙痒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积分相比,示两组均对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起到有效性改善作用(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中药汤剂四物消风散缓解皮肤瘙痒症状疗效更佳。(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示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 0%,对照组为7 6.6 6%,中药汤剂四物消风散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更优。(4)经治疗阶段之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数据指标均无异常,没有发生不良性反应事件。结论:四物消风散治疗阴虚血燥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性较好,有效缓解中医及皮肤瘙痒症状,且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进行更深一步推广和应用。
丛胜博[2](2021)在《养血荣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养血荣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03月至2021年01月间,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及哈南分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符合本课题中纳入标准的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治疗组口服养血荣肤汤,对照组口服润燥止痒胶囊,均以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于治疗前、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记录患者皮肤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与总积分变化情况,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性。结果:1.治疗前,两组皮肤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总积分组间比较无差异。2.第1疗程后,两组瘙痒程度评分、色素沉着评分、皮肤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总积分组间比较P<0.05均有差异。血痂评分、抓痕评分组间比较P>0.05无差异。治疗组除抓痕评分外,其他评分组内与治疗前比较P<0.05均有差异。对照组除瘙痒评分、抓痕评分、色素沉着外,其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均有差异。3.第2疗程后,两组瘙痒程度评分、血痂评分、皮肤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总积分组间比较P<0.05均有差异,抓痕评分、色素沉着评分组间比较P>0.05无差异。两组皮肤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总积分与治疗前和第一疗程后组内比较P<0.05均有差异。4.治疗组有效率93.9%,对照组有效率81.2%。两组临床有效率经比较P<0.05有差异。结论:1.养血荣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有效。2.养血荣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效果优于润燥止痒胶囊。
赵泽阳[3](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关于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得出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一2021年4月期间曾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病例资料是否有皮肤瘙痒症状分为T2DM组和T2DM合并皮肤瘙痒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饮酒史、吸烟史、随机血糖、Hb A1c、心电图、心脑血管疾病史、高血压遗传史、冠心病遗传史、Ca、P、EOS、BASO、Hb、LYMPH、TG、TC、LDL-C,HDL-C、UA、e GFR、MALB/Ucr、m Alb、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证型类型情况。结果:1两组数据比较,年龄、病程、Hb Alc、随机血糖、Ca、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随机血糖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0.048<0.05;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0.028<0.05。3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并发症或者合并症出现频率由多至少顺次为颈动脉硬化症(29例)>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25例)>高血压(18例)>DPN(13例)>冠心病(12例)>DN(10例)>DR(4例)。4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医证型例数由多至少顺次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16例)>湿热困脾兼血瘀证(10例)>阴虚火旺证(5例)>肝郁气滞证(2例)>脾肾两虚证=脾虚气滞证=热入血分证均为1例。5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病机要素中虚证有脾气虚(18例,占50%)、阴虚(21例,占58.3%)、肾虚(1例,占2.7%);实证有血瘀(26例,占72.2%)、湿热(10例,占27.8%)、血热(6例,占16.7%)、气滞(3例,8.3%)。6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药频数>1的57味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分四类:气阴两虚兼血瘀证(465次,52.9%)、湿热内蕴证(153次,32.9%)、阴虚证(37,8.0%)、脾虚血热(29次,6.2%)。7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用药结果为补虚药(136,26.8%)、活血化瘀药(97,19.1%)、清热药(91,18%)、化湿药(31,6.1%)、化痰止咳平喘药(38,7.5%)、消食药(29,5.7%)、利水渗湿药(28,5.4%)、理气药(16,3.2%)、解表药(16,3.2%)、收涩药(15,3.0%)、止血药(3,0.6%)、安神药(3,0.6%)、祛风湿药(2,0.4%)、攻下药(1,0.2%)、平肝息风药药(1,0.2%)。8中医证型数据分析结果示:单因素ANOVA检验中多重比较(LSD)显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与湿热困脾兼血瘀证间BMI存在差异(P=0.048<0.05)。结论:1 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发生与年龄、病程、随机血糖、Hb A1c、Ca、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有关,且随机血糖、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是T2DM合并皮肤瘙痒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2 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并发症患者更易出现皮肤瘙痒症。3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是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主要证型。4 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病机要素以脾气虚、阴虚、血瘀为主。5 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在治疗上,符合石岩导师治疗T2DM健脾益气、养阴活血的思想。6 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湿热困脾兼血瘀证患者BMI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
孟彩萍[4](2019)在《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症状、舒适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上海市两所三甲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住院患者共187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按照年龄因素分为3个年龄层,每个年龄层内随机分为3个干预组。最终纳入中药熏蒸组共60例、耳穴贴压组共64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共63例。中药熏蒸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耳穴贴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共干预7天。评价三组患者干预后Duo氏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舒适度、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变化。脱落病例采用意向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选择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分析,Duo氏瘙痒评分(Modified Duo’s VAG Scale,Duo’s VAG),次要结局指标选择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分析,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Wilcoxon双侧检验),组间比较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和SNK法。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均衡性检验,三组患者在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身高、体重、BMI、既往病史、过敏史、皮肤瘙痒部位、发病季节、糖尿病病程、皮肤瘙痒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1C,Hb A1c)、手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 PG)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主要结局指标:干预后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在Duo’s VAG总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段糖尿病瘙痒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不同干预组中三个年龄层患者的瘙痒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和年龄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效果优于中药熏蒸组和耳穴贴压组,中药熏蒸组优于耳穴贴压组。在改善瘙痒对睡眠的干扰方面,71~80岁年龄段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效果更佳。3.次要结局指标(1)DLQI:比较各年龄层三组患者DLQI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和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均优于耳穴贴压。(2)GCQ:分别在50~60岁、71~80岁两个年龄段三组患者干预后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的舒适度方面效果均优于中药熏蒸和耳穴贴压。(3)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比较三组之间依从性、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三组患者依从率: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均高于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三组患者满意率: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高于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4)NSNS: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项护理操作联合进行对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无影响。结论1.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可以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症状,在改善瘙痒程度、部位、频率及对睡眠的影响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舒适度;2.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干预期间未出现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王保军[5](2019)在《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养血祛风汤,对照组服用中成药乌蛇止痒丸。两组患者均服药观察4周,每周复诊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末、2周末、3周末、4周末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瘙痒程度、继发皮损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等病情,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判定疗效。结果:1.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经治疗后,瘙痒程度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经治疗后,继发皮损严重程度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经治疗后,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的评分下降,说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DLQI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养血祛风汤能明显改善血虚风燥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2.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是安全有效的方剂。
李幸[6](2019)在《猪肤汤软膏制备及其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在“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外治理论指导下,采用软膏剂制备工艺,将中医内服经典药膳方猪肤汤制备为外用软膏剂。评价猪肤汤软膏质量及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SP)的临床疗效。该研究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将内服经典药膳方新用,创新了SP的外治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护理理论。该研究临床实践为进一步探讨猪肤汤软膏干预SP患者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包括猪肤汤软膏制备实验及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两阶段。第一阶段:猪肤汤软膏制备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猪肤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猪肤水提取的最佳条件,从而筛选出猪肤最佳煎煮条件;制备常用的三类软膏基质,根据基质评分标准筛选出最适宜猪肤汤的基质类型,进一步筛选出该类型下最佳基质处方,制备软膏基质;通过将软膏基质与猪肤汤混合均匀制备猪肤汤软膏,并根据软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猪肤汤软膏质量。第二阶段: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集宜宾市某5所养老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SP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SP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3例。每组均给予4周的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干预,包括集体讲座和个体化指导。集体讲座分4个专题,分别为SP相关知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每2周1次,3040min/次。个体化指导为面对面向SP患者进行指导,每周1次,1020min/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尿素软膏外用涂搽,试验组使用猪肤汤软膏外用涂搽。两组患者均用温水清洁皮肤后将软膏薄薄涂抹于小腿、背部等皮肤瘙痒部位并轻轻搓擦,每日2次,2次使用间隔时间≥6h,2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采用《皮肤性病的临床研究指导指南》中“皮肤瘙痒症”标准进行评分,根据《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疗效。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采用皮肤瘙痒症综合评价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老年人负性情绪量表、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分别评价患者的瘙痒状况、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结果1猪肤汤软膏制备研究结果猪肤总浸膏重量为6.089±2.7283;猪肤最佳煎煮条件:猪肤与水比例为1:4,煎煮3次,1.5h/次。制备的三类猪肤汤软膏中乳剂型基质质量评分最高,为猪肤汤最适宜基质类型;根据常用乳剂型软膏处方制备的三种基质中,质量评分最高的基质处方为猪肤汤最适宜基质处方:(1)水相:甘油1.00g,十二烷基硫酸钠0.10g,纯化水4.80ml;(2)油相:黄凡士林1.00g,液体石蜡1.25g,硬脂酸1.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80g;(3)防腐剂:尼泊金乙酯0.01g。制得的猪肤汤软膏呈淡黄色、膏体无颗粒、易于涂布。猪肤汤软膏经离心实验无油水分层,经耐寒耐热实验未出现发硬、分层、发泡现象。根据软膏质量评价标准,猪肤汤软膏质量评分为35分,属于较好标准。2猪肤汤软膏临床应用结果收集了120例患者全部资料。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剔除1例),试验组60例(脱落3例)。结果如下:2.1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7%,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2.2皮肤瘙痒状况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的瘙痒程度、累及部位、瘙痒频率条目得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在瘙痒程度、累及部位、瘙痒频率3个条目得分及总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睡眠情况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得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的PSQI得分除催眠药物维度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6个维度得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DLQI除症状感受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DLQI总分及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治疗5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在DLQI总分及症状感受、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治疗6个维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负性情绪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负性情绪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负性情绪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自我效能评价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第4周末自我效能感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末自我效能感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2.7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未观察到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理论,结合西医现代剂型制作工艺,将内服经典药膳方猪肤汤制备为软膏剂外用涂搽治疗S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改善SP患者的皮肤瘙痒状况、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借鉴西医软膏剂制备工艺,将古方新用,促进了中医经典药膳方的继承和发扬,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深入探讨。
陈玉婵[7](2018)在《地黄饮子治疗阴阳两虚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地黄饮子治疗阴阳两虚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和皮肤科门诊,符合糖尿病皮肤瘙痒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6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地黄饮子,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2周一个疗程,总疗程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第2周和第4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相关症状、体征评分标准、中医症候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前比较:(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糖、病程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皮肤瘙痒症状、体征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时比较:治疗组皮肤瘙痒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和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相对于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比较:治疗组皮肤瘙痒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和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的下降较两周时更为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疗效比较:(1)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和体征疗效比较的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为40%,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0%,治愈率10%,两组有效率经c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6.7%,治愈率3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治愈率13.4%,两组有效率经c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明显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症状,使瘙痒、皮损症状积分、中医临床证候积分降低,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其他安全性事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黄卓[8](2017)在《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的疗效。为应用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系统产生90例受试者所接受处理的随机分配,分为三组,即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三组均予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饮食以及运动疗法、西药降血糖等基础治疗,治疗一组予中药汤剂石斛合剂加减内服,治疗二组予石斛合剂加减方内服联合中药外洗,对照组予口服抗组胺药非索非那定片。分别治疗两个疗程(14天)。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糖尿病中医证候疗效、皮肤瘙痒症状总积分及皮肤瘙痒症状疗效的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经t检验,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糖化血红蛋白也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三组之间空腹血糖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一组、治疗二组降糖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0.0%,对照组为83.3%,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二组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最低,治疗一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治疗二组及治疗一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二组与治疗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治疗二组糖尿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达90.0%,治疗一组达86.7%,对照组为63.3%。经秩和检验,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比较,治疗一组、治疗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皮肤瘙痒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皮肤瘙痒、干燥、鳞屑、抓痕血痂这四项的积分比较,三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两两比较,治疗二组、治疗一组在皮肤瘙痒、干燥、鳞屑、抓痕血痂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鳞屑、抓痕血痂的积分治疗二组均低于治疗一组、对照组(P<0.01)。6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二组皮肤瘙痒症状总积分为最低,治疗一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治疗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一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二组与治疗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治疗二组皮肤瘙痒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3.3%,治疗一组86.7%,对照组63.3%,经秩和检验,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两比较,治疗一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一组及治疗二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1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可更有效降低餐后2h血糖指标。2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可明显降低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显着提高糖尿病中医证候疗效。3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可降低皮肤瘙痒症状总积分,显着提高皮肤瘙痒症状疗效。
黄卓,施红[9](2016)在《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与其相关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本研究当中我们通过对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对中西医疗法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治疗当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今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晓瑜[10](2016)在《麻蝉四二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麻蝉四二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风燥证的的临床疗效,并对麻蝉四二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的评价,探索有效的辨证治疗思路,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60例符合标准的试验受试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受试者分配到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为糖尿病基础治疗合麻蝉四二汤内服,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糖尿病基础治疗合氯雷他定片口服,两组均用药4周,在用药前后按照试验要求填写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表、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表。在治疗前,观察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血糖分布是否具有可比性。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组、对照组组内及组间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区别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变化区别。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组内比较,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P﹤0.05,有显着差异,两组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组间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显着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及体征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经x2检验P﹤0.05,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组内比较,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P﹤0.05,有显着差异,两组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组间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积分相比,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显着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56.67%,经x2检验P﹤0.05,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麻蝉四二汤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风燥证的皮肤瘙痒症状及体征,对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经试验观察未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麻蝉四二汤是治疗阴虚风燥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安全有效的方剂。
二、内外合治老年皮肤瘙痒症8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外合治老年皮肤瘙痒症8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四物消风散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
3 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积分对比 |
4 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疗效对比 |
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6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7 两组安全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学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
1.1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西医治疗 |
2 中医学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
2.1 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治疗 |
3 立法选方依据 |
4 治法方药及现代药理分析 |
4.1 治法方药 |
4.2 方药组成的药理学分析 |
5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6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临床观察表 |
综述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西医诊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养血荣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1.古代中医医家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况 |
1.1 病名古代溯源 |
1.2 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关于本病治疗的论述 |
2.现代中医医家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况 |
2.1 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
2.2 关于本病治疗的研究 |
3.西医学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况 |
3.1 流行病学 |
3.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3 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临床观察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治疗前后各评分比较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选方依据 |
3.方药组成和分析 |
3.1 处方分析 |
3.2 处方药物分析 |
4.对照组药物选择依据 |
5.结果分析 |
6.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古今文献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相关概念定义 |
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流行病学 |
3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 |
4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 |
5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特点 |
6 中药熏蒸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
7 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
8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
9 小结 |
第二部分 研究概述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构建 |
1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 |
2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专家论证 |
第四部分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护理干预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入组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分组方法 |
2.4 护理干预方法 |
2.5 评价指标 |
2.6 数据管理与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科研伦理 |
2.9 不良事件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关于脱落的说明 |
3.2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
3.3 三组患者干预前Duo氏瘙痒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衡性比较 |
3.4 三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指数均衡性比较 |
3.5 护理效果比较 |
4 讨论 |
4.1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 |
4.2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层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 |
4.3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部位、频率 |
4.4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睡眠 |
4.5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 |
4.6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舒适度 |
4.7 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
4.8 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启示 |
第五部分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护理人员使用中医护理技术通知 |
附录2 耳穴部位示意图 |
附录3 护理常规内容 |
附录4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 |
附录5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 |
附录6 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
附录7 Duo氏瘙痒评分表(Dou’VAG) |
附录8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
附录9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 |
附录10 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表 |
附录11 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 |
附录12 不良事件记录表 |
附录13 中药熏蒸+耳穴贴压护理记录单 |
附录14 伦理审查批件 |
附录15 知情同意书 |
附录16 综述(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17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发表论文、获得奖励情况 |
(5)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述 |
1.1 中国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与论述 |
1.2 近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与论述 |
1.3 中医治疗 |
2.西医学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研究概述 |
2.1 流行病学研究 |
2.2 发病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2.5 西医治疗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 评分标准 |
2.4 安全性指标观察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临床症状积分分析 |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3 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
3.4 安全性评价结果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方药分析 |
3.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
4.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附录 |
(6)猪肤汤软膏制备及其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三、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
一、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研究现状 |
(一)SP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1 SP现代医学认识及发病相关因素 |
2 SP流行病学 |
3 SP对患者的影响 |
4 SP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二)SP在传统医学研究现状 |
1 SP病因病机 |
2 SP传统医学治疗现状 |
二、软膏和中药软膏概述及研究现状 |
(一)软膏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
1 软膏概述 |
2 软膏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
3 软膏的应用现状 |
(二)中药软膏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
1 中药软膏概述 |
2 中药软膏在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 |
三、外治理论和中医经典方研究现状 |
(一)外治理论概述 |
1 外治药同内治药理论基础 |
2 外治药同内治药理论应用现状 |
(二)中医经典方干预SP研究现状 |
1 中医经典方及经典药膳方概述 |
2 中医经典方及经典药膳方干预SP研究现状 |
四、文献总结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一、猪肤汤软膏制备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1 仪器 |
2 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1 猪肤汤制作 |
2 软膏基质选择 |
3 猪肤汤软膏制备及质量评价 |
(三)评价指标 |
1 猪肤水提取条件筛选标准 |
2 基质类型及处方筛选评价标准 |
3 猪肤汤软膏质量评价标准 |
(四)质量控制 |
二、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一)研究类型 |
(二)研究对象 |
1 研究总体 |
2 研究样本 |
(三)样本含量计算 |
(四)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1 剔除标准 |
2 脱落标准 |
(五)分组方法 |
(六)盲法 |
(七)研究方案 |
1 基础干预 |
2 对照组 |
3 试验组 |
4 疗程 |
(八)评价指标和测量工具 |
1 一般情况调查表 |
2 研究指标及评价工具 |
(九)资料收集 |
1 资料收集前 |
2 资料收集时 |
3 资料收集时间 |
(十)统计分析方法 |
1 统计描述 |
2 统计推断 |
(十一)科研伦理原则 |
(十二)质量控制 |
1 干预前质量控制 |
2 干预中质量控制 |
3 干预后质量控制 |
(十三)技术路线图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一、猪肤汤软膏制备研究 |
(一)猪肤水提取条件的筛选结果 |
(二)基质类型筛选结果 |
(三)基质处方筛选结果 |
(四)猪肤汤软膏剂质量评价 |
二、猪肤汤软膏在SP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和生活习惯调查 |
2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
(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比较 |
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状况比较 |
2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
3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4 干预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
5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
(三)干预中两组患者外涂软膏时的总体反应 |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状况比较 |
(六)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
(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八)干预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
(九)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
(十)安全性评价 |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
一、研究讨论 |
(一)猪肤汤软膏制备工艺分析 |
1 猪肤水提取工艺分析 |
2 猪肤汤软膏基质及基质处方的选择 |
(二)猪肤汤软膏临床应用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
1 研究对象人口社会学资料分析 |
2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 |
3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情况 |
(三)内服猪肤汤外用涂搽干预SP的理论基础 |
1 内服方外用的理论基础 |
2 滋阴润燥在SP干预中的重要性 |
3 猪肤汤外用涂搽在SP患者中的应用机理 |
(四)猪肤汤软膏干预SP的效果分析 |
1 猪肤汤软膏与尿素软膏的疗效比较 |
2 猪肤汤软膏可改善SP患者皮肤瘙痒状况 |
3 猪肤汤软膏可调节SP患者睡眠情况 |
4 猪肤汤软膏可提高SP患者生活质量 |
5 猪肤汤软膏可缓解SP患者负性情绪 |
6 猪肤汤软膏不可提高SP患者自我效能感 |
(五)猪肤汤软膏的安全性分析 |
(六)猪肤汤软膏临床应用的优势与特色 |
二、研究结论 |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外治法干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地黄饮子治疗阴阳两虚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中止试验标准 |
1.8 签署伦理审查知情同意书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性观察指标及方法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2.9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1.4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
1.5 两组患者病情程度比较 |
2 治疗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和体征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
2.5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地黄饮子立法思想 |
2 地黄饮子方义分析 |
2.1 方药组成及出处 |
2.2 方义分析 |
3 现代药理研究 |
4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5 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正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现状 |
1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表现 |
3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现状 |
二、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 中医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现代中医药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 |
(8)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
2.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诊断标准 |
2.3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病例剔除标准 |
6 病例脱落标准 |
7 病例终止标准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病例分组 |
1.1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情况 |
1.2 三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标情况 |
1.3 三组患者治疗前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情况 |
1.4 三组患者治疗前皮肤瘙痒症状体征情况 |
1.5 三组患者治疗前皮肤瘙痒症状总积分情况 |
2 治疗方法 |
2.1 基础治疗 |
2.2 分组治疗 |
3 观察项目 |
3.1 安全性检查 |
3.2 疗效性观察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降糖疗效判定标准 |
4.2 糖尿病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4.3 皮肤瘙痒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1 三组患者血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
2 三组患者降糖疗效比较 |
3 三组患者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4 三组患者糖尿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5 三组患者皮肤瘙痒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
6 三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7 三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疗效比较 |
8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
1.1 中医学认识 |
1.2 现代医学认识 |
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治疗进展 |
2.1 中医治疗 |
2.2 西医治疗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处方解析 |
3.1 内服中药方:石斛合剂加减方 |
3.2 外洗中药方:白鲜皮、地肤子、紫草 |
3.3 部分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3.4 石斛合剂降血糖的药理机理探讨 |
3.5 本课题内服外用处方用药的作用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石斛合剂加减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 |
4.2 石斛合剂加减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降糖疗效的影响 |
4.3 石斛合剂加减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糖尿病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
4.4 石斛合剂加减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疗效的影响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病因 |
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
2.1 中医内治法: |
2.2 中医外治法: |
2.3 针刺治疗: |
2.4 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存在不足 |
(10)麻蝉四二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综述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疗效观察表 |
3.皮肤瘙痒相关症状、体征评分表 |
4.中医证型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内外合治老年皮肤瘙痒症8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物消风散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向文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养血荣肤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观察[D]. 丛胜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研究[D]. 赵泽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D]. 孟彩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D]. 王保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猪肤汤软膏制备及其在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李幸.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地黄饮子治疗阴阳两虚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D]. 陈玉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石斛合剂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疗效研究[D]. 黄卓.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02)
- [9]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研究进展[J]. 黄卓,施红.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7)
- [10]麻蝉四二汤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晓瑜. 山西中医学院,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