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B环境下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顾跃[1](2020)在《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秦皇岛的有线电视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有线电视的网络信号不局限于传送模拟信号,已经发展到传送数字电视信号、高清电视信号、宽带的双向回传信号乃至全光信号。随着信息量的激增,原始传输方式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适应潮流发展和社会需求,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也在发生变化。当前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5G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对于有线电视行业来说既是个挑战也是一次难得机遇,新政策的实施使广电网络有了开展新业务的可能。本文就改进落后的设备和技术、运用新的技术以及更合理的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展开了相关工作。首先,以秦皇岛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对网络传输方式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论文完成了秦皇岛广电网络市区部分主干线网络的光缆结构设计、农村农网的双向网络设计和分机房内上行光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为拓展新的业务打下重要基础。其次,分析了当前秦皇岛广电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在新的环境下有线电视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针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分析了秦皇岛广电网络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重点论述了如何使用CMTS系统排查噪声,优化网络环境,解决日常故障以及遇到光缆突发大故障时,如何快速定位故障位置,进行排查和抢修,从而保障传输正常进行。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陈斌[3](2019)在《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广电行业的发展主流已经由标清化、数字化向高清化、网络化转变。本文围绕着作者参加的江苏广电总台近年来推行的对现有播控系统的高清化改造工程的实践,对电视播控系统包含电视播总控系统、全台网监控系统、播出系统这几个方面的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阐释了新一代电视播控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力求打造出一套包含全台媒资信息系统、演播室系统、总控系统在内的全程高清化采编播存、全台资源互通互联共享的电视中心技术平台。本文的主要工作要点如下:(1)对播出系统整体架构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简化硬盘播出系统,实现通过工作流引擎驱动备播业务,在提高安播保障水平的同时能够快速应对业务的变化。(2)新建最小云备播系统,将图文、台标、系统切换等功能进行了一键集成这样便于值班人员一键控制,大大提高了整个播控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系统立即可以响应,使用云播出软件,作为播出系统的应急单元,在播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接管播出业务。(3)新建末级信号智能监管和应急辅助系统,通过对主路、备路、最小备播及垫片四路末级信号进行采集比对,使用智能分析手段,完成应急信号源选择智能化和自动化。(4)完善播控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规范远程桌面登录和网络设备访问,确保播出系统网络安全。
王拴祥[4](2019)在《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世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衍生的多媒体业务呈几何级爆炸增长,我国对于宽带速率要求也随之不断增高,100Mbps的宽带速率已经是基本要求,500Mbps接入速率的服务已经面市,政府总理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宽带业务要提速降费,因此,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Cable Modem体系为有线电视双向网服役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是有线电视双向业务网建设的最佳方案。其采用的DOCSIS3.0标准能提供下行1.6Gbps、上行240Mbps的高接入带宽。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是一种基于该体系和标准的光传输网络结构,利用RFoG技术进行网络扩容升级是众多解决方案中最经济高效的。本文深入研究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相关的各项技术和标准,针对传统RFoG扩容方案的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新的网络升级改造方案,并针对关键设备制定开发方案,完成设备开发。之后将研究的新方案和关键设备部署到试点的现有RFoG网络中进行测试验证,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总结了一套可推广部署的升级版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技术方案和应用技术规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传统RFoG扩容系统问题进行现场摸排。在DOCSIS3.0标准体系下启用上下行多频点绑定功能后,会出现反向通道载噪比和误码率指标明显下降等问题,导致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主要原因一是该网络在多频点回传时发生了OBI光差拍干扰问题,从而影响了反向信号质量,二是宽带用户数已经明显超过了网络服务组的承载能力。然后,针对以上问题原因,制定了升级版的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方案。一是每个反向服务组选用CWDM标准的不同光波长,这样即使多个光工作站同时发光也不会产生OBI问题,二是根据业务公式计算出合理的服务组规模来满足更高渗透率的业务需求,让网络不再拥塞。并且,针对FTTB和FTTH两种结构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计算并规定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技术参数,使得该网络方案能适应国内的大中小城市部署环境要求。其次,开发了一款新型RFoG光工作站,以适应国内的应用需求并降低成本。满足整体方案所制定的反向CWDM回传波长要求,发送光功率和覆盖能力要求。新设备的主要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C/N≥52dB,C/CSO≥65dB,C/CTB≥70dB,反向频宽扩展到85MHz,能提供更大的反向回传带宽。最后,将升级版接入方案和新型设备应用到试点项目现场进行试运行。经过三个月的持续监测,网络运行非常稳定,反向回传信号的信噪比由26dB提升到37dB以上,误码率水平全面提高,极大提高了接入带宽、承载能力和网络品质。本文所研发的RFoG双向光工作站是非常适合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既能成为试点地区未来大面积推进网络改造实现FTTB的最佳解决方案,也适合推广到全国各地采用了Cable Modem体系的广电网络,具有较强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陆超[5](2018)在《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项目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已成为了研究重点之一。工程建设由于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内部结构复杂、外部联系较为广泛等特点,使得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在实施过程中又要同时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干扰,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的进展无法完美的按照初期设定的轨道进行,很容易出现偏差。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较大,就会给项目投资及实施方带来较大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使项目按照预期计划执行实施,这就需要对项目进行项目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项目管理理论,采用项目管理各项工具及方法,以科学规范的手段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已成为各行业内普遍规范和做法。本文以淳化县有线电视全光网络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项目进度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在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淳化县有线电视全光网络建设项目的背景,提出了该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的必要性;其次,概述了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进行了综述,对项目进度计划的种类、编制过程、理论工具及项目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施做了深入探讨;第三,深入淳化县支公司,结合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实地调研项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从工程建设和成本控制方面对强矩阵项目组织进行进行研究;第四,运用项目管理中进度计划编制理论和步骤,对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进行进度计划编制,并通过研究分析,对影响项目进度的各因素进行归类;最后,提出项目进度控制的相应措施,包括项目动态监测、组织措施和经济措施对项目进行进度控制。本文的研究对后期陕西广电网络传媒公司的其他分支机构的县域有线电视全光网络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张西锋[6](2016)在《基于HAPS64 FPGA平台的DVB-T2接收机解调器验证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第二代欧洲数字地面广播标准(DVB-T2)是目前最先进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其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更为灵活的组网形式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目前已获得欧洲、非洲和亚洲众多运营商的采用,这带动了其终端设备的巨大需求。DVB-T2解调器芯片具有高复杂度和较大的设计规模,在设计的验证阶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设计一套完善高效的FPGA验证平台对于其产品成功与否非常重要。本论文介绍了一套DVB-T2解调器FPGA验证系统,此验证系统基于本单位现有的FPGA平台环境和硬件条件,并结合了以前进行解调器开发验证的经验设计而成。其为本单位的DVB-T2解调器项目的验证提供了有力支持,使芯片的验证工作得以按时顺利完成。本论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四项工作:第一是设计了一套DVB-T2解调器通用硬件验证平台的方案,包括平台的各部分组成及连接;第二是完成了前端子板的设计,包括前端子板的需求分析、原理图、PCB设计以及子板关键电路的测试结果;第三是完成了解调器接收性能自动测试工具的开发。自动测试工具在验证中节省了巨大的人工测试量,并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准确性;第四是完成了基于UMRBus总线的FPGA工具的开发工作,包括FPGA工具的功能定义和总体设计,并与软硬件开发人员一同完成了此工具的调试和验证工作。本解调器验证平台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以支持目前所有数字电视标准的解调器开发验证,对芯片的设计能提供较好的验证支持,并大大提高了验证效率。
赵会丽[7](2004)在《基于组件式的有线电视管线GIS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是有线电视管线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hicalInfonnation System,GIS)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有线电视迅速发展,对于海量的城市有线电视管线数据,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有效地进行管线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 本文针对郑州有线电视管线的特点与现状,在研究组件式GIS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比较,提出了采用通用开发语言Visum Basic和组件式GIS工具软件MapX集成二次开发基于组件技术的郑州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 针对郑州广电管线管理的需求,对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与输出设计、系统界面设计。本文阐述了所开发的郑州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并对地图数据的获取与集成、系统界面实现、空间数据查询、编辑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系统开发的一些实现实例。
常春耘,常志[8](2002)在《VB环境下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城市居民小区楼幢分布情况,建立了两种楼幢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楼幢CATV网络情况,并对楼幢CATV网络系统指标进行分析,进而详细讨论了进行计算机编程的方法。
李涛[9](2014)在《IBS一体化网络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以船舶IBS系统为对象,对IBS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千兆冗余光纤环网,利用OPC技术进行异构现场总线的集成,设计了现场设备信息的VB监控方案。主要内容包含有:(1)研究了IBS系统组成与网络核心功能,设计了一体化网络结构、千兆光纤环形网络系统结构、功能,采用千兆环网光纤冗余、服务器冗余和双电源冗余设计,实现了IBS网络的核心功能冗余。(2)研究了多种异构现场总线的信息集成方法,通过多种技术比较,选定采用OPC技术作为本系统的网络异构解决方案。研究了OPC技术基础COM/DCOM相关的原理、技术规范和数据访问方式。应用OPC技术开发了客户端,实现了OPC客户端与不同服务器的数据交换。(3)完成了IBS底层信息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设计了电力推进监控系统软件、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开发了客户端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控功能,包括OPC服务器连接、数据库模块、报警模块、监控界面等功能模块。(4)对整体网络结构和监控软件进行了功能测试。分析了测试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测试步骤、测试要求以及预期的测试效果。整体网络结构主要测试故障恢复时间,考察所设计的千兆光纤环网是否可以在遇到故障时自动收敛,自愈时间是否满足工业要求,以及环网故障的邮件报警功能。监控软件的功能测试包括VB客户端和OPC服务器的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数据显示功能、报警控制功能、数据库存储等功能。论文通过IBS网络一体化设计和基于OPC技术的现场总线集成方案对数据访问接口进行统一,使原本处于不同地方的设备和仪表在统一的平台下实现集中监视和操作,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船只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许石明[10](2011)在《漳州广电宽带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广电宽带是人类社会智慧的文明硕果,是现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宽带接入技术广泛应用,以及大力普及农村宽带的背景下展开探索研究工作,对于加快广电事业的发展、推动宽带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的具有重要作用,利用HFC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向用户提供宽带服务,通过CableModem连接到计算机的新型技术,广电城域网的光纤同轴混合网(HFC)有着极好的数据传输环境,具有高带宽、大容量的优势,我们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构建宽带城域网的接入技术和网管系统的途径及选择,为漳州广电宽带拓展全业务提供新的参考和工作思路。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将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成果转变成可实际运行的系统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漳州广电宽带网络管理系统设计,能提供对IP业务的直接支持;以满足网络数据流量的迅速增长,提供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能力,对二级服务网络提供可靠连接;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对于操作人员选拔培训,网络管理协议的应用,网络管理功能设计,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实现,以及系统平台的建立,数据库的建立,应用程序设计与编码,程序测试与系统调试试运行等作了充分的阐述。提出广电宽带网管系统研究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系统设计模型的特点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对系统设计模型进行接入技术应用分析、网管系统设计分析、网络安全与防病毒设计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深化了对宽带网络的认识,提出可行的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基于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EOC(Ethernet over Cable俗称有线猫)接入技术构建漳州广电宽带网。随着宽带市场的开放,家庭电脑普及,宽带需求猛增以及网络音频视频、网络游戏、网络商务应用的快速增长,用户对带宽要求期望越来越高,广电网络有很高的用户拥有率、很高的信息传送安全性。但是目前广电网络在接入技术、用户管理、用户认证、网络管理系统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业务的迅猛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广电宽带城域网网络整体接入技术和网管系统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广电宽带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取得的成果包括:1、针对广电宽带网的特性,选择了低成本、易改造、高效益的EPON+EOC接入技术;2、根据宽带用户需求和宽带技术特点,设计了广电宽带网络管理系统;3、通过网管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二、VB环境下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B环境下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 |
1.1.1 国外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2 国内有线电视光纤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 秦皇岛广电网络的现状和组成 |
1.2.1 秦皇岛广电系统现状 |
1.2.2 秦皇岛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秦皇岛广电双向网络光缆系统分析 |
2.1 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光纤选择 |
2.1.1 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 |
2.1.2 广电光传输网络的光纤选择 |
2.2 秦皇岛广电网络光缆系统分析 |
2.2.1 双向网络光缆级别的划分 |
2.2.2 秦皇岛广电光缆网络的结构特点 |
2.2.3 广电主要业务对干线光缆的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广电市区及农村干线规划与设计 |
3.1 秦皇岛广电市区干线网络的规划设计 |
3.1.1 市区干线网络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原因 |
3.1.2 市区干线光缆规划方案设计及实施 |
3.2 秦皇岛广电农村网络双向改造设计 |
3.2.1 秦皇岛广电农村网络发展现状 |
3.2.2 三村双向网络改造方案设计及分析 |
3.2.3 滤马庄村双向网改造设计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广电网络上行平台设计 |
4.1 上行平台的设计思路 |
4.2 分中心机房的上行射频分配监测系统 |
4.3 分中心上行射频混合系统 |
4.4 分中心CMTS下行信号接入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干线故障分析 |
5.1 秦皇岛广电网络面临的问题 |
5.2 上行通道干扰及解决方案 |
5.2.1 上行通道噪声干扰的来源 |
5.2.2 回传噪声的抑制 |
5.2.3 通过CMTS设备查找噪声 |
5.3 主干线光缆网络的维护 |
5.3.1 光缆故障的产生原因 |
5.3.2 光缆故障的排查及处理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江苏台播控系统概述 |
2.1 项目描述 |
2.2 江苏电视台播控系统 |
2.2.1 播总控调度系统 |
2.2.2 全台综合监控网络管理系统 |
2.2.3 播出系统 |
2.3 关键技术实现 |
2.3.1 矩阵自动倒换技术 |
2.3.2 切换台配置 |
2.3.3 独立的信号路由 |
2.3.4 录像机共享实现 |
2.3.5 应急播出手段 |
2.3.6 全面的信号监看 |
第三章 播出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 |
3.1 关键功能模块概述 |
3.2 播出服务器技术实现 |
3.2.1 播出服务器整体架构 |
3.2.2 播出主备服务器简介 |
3.3 上载服务器设计 |
3.3.1 上载服务器的搭建 |
3.3.2 服务器容量计算 |
3.3.3 服务器应急流程 |
3.4 存储系统技术实现 |
3.4.1 存储总体架构 |
3.4.2 播出系统分级存储 |
3.4.3 数据迁移链路及实际带宽 |
3.4.4 播出内容存储的拓扑结构 |
3.4.5 加密文件系统集群的构成 |
3.4.6 存储服务器配置状态 |
3.5 数据库及其备份技术实现 |
3.5.1 播出系统数据库 |
3.5.2 数据库的备份 |
3.6 安全监控体系的实现 |
3.6.1 基于PGM SDI的末端信号监控 |
3.6.2 监控设备布置与配置 |
3.6.3 监控软件测试 |
3.6.4 系统软硬件设备监控 |
3.6.5 文件监控 |
3.7 新媒体播出系统互联技术实现 |
3.7.1 原有新媒体硬盘系统 |
3.7.2 数据交换协议改造 |
3.7.3 新媒体数据库的建设 |
3.7.4 新媒体存储构成 |
3.8 文件转码系统实现 |
3.9 与全台网互联互通实施 |
3.9.1 交互业务分析 |
3.9.2 接口服务提炼 |
第四章 系统网络设计及实施 |
4.1 系统网络部署 |
4.1.1 网络架构 |
4.1.2 网络拓扑 |
4.1.3 虚拟局域网划分 |
4.1.4 接入交换机端口分配 |
4.2 网络安全实施 |
4.2.1 域控和重要域名配置 |
4.2.2 防病毒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功能测试 |
5.1.1 播出机动备启用测试 |
5.1.2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 |
5.1.3 数据库故障模拟测试 |
5.1.4 节目质量自动技审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1.1.2 全球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
1.1.3 国内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线电视网络由单向发展到双向 |
1.2.2 Cable Modem双向网结构 |
1.2.3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及应用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分析 |
2.1 DOCSIS技术标准 |
2.1.1 DOCSIS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
2.1.2 DOCSIS3.0 技术标准 |
2.2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 |
2.3 RFOG双向光工作站 |
2.4 光差拍干扰OBI |
2.5 传统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应用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故障信息采集 |
3.1.2 故障原因分析和需求 |
3.2 传输结构设计 |
3.2.1 反向回传光链路设计 |
3.2.2 FTTB传输架构设计 |
3.2.3 FTTH传输架构设计 |
3.3 双向光工作站设计 |
3.3.1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
3.3.2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开发设计 |
3.3.3 FTTH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关键设备的功能参数测试 |
4.1 FTTB型光工作站回传关键指标测试 |
4.2 FTTB反向传输结构性能参数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性能指标对比 |
5.1 采用新RFOG设计方案进行现网升级改造 |
5.2 升级后系统指标测试 |
5.3 指标测试及对比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构成 |
第二章 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进度计划理论 |
2.1.1 项目进度计划的种类及方法选择 |
2.1.2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 |
2.1.3 项目进度计划的工具 |
2.2 项目进度控制理论 |
2.2.1 进度控制的原理 |
2.2.2 项目进度的动态监测 |
2.2.3 项目进度控制的实施 |
第三章 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概况 |
3.1 工程概况 |
3.2 项目组织结构 |
3.3 专业工种和劳动力投入 |
3.4 工程设计 |
3.4.1 设计原则 |
3.4.2 设计依据 |
3.4.3 设计思路 |
3.4.4 设计范围及分工 |
第四章 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
4.1 项目描述 |
4.2 项目实施顺序分解 |
4.3 职责分工 |
4.4 工作分解及先后关系的确定 |
4.4.1 机房建设 |
4.4.2 主干光缆部分施工 |
4.4.3 用户端施工 |
4.4.4 各项指标测试 |
4.5 项目进度计划 |
4.5.1 各工作时间估计 |
4.5.2 项目在要求时间内完成的概率计算 |
4.6 绘制网络图 |
4.7 网络计划优化 |
4.7.1 工期优化 |
4.7.2 调整工作关系 |
第五章 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
5.1 分类型进度控制 |
5.2 项目进度动态监测 |
5.3 项目进度控制的实施 |
5.4 其他进度控制措施 |
5.4.1 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
5.4.2. 管理措施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基于HAPS64 FPGA平台的DVB-T2接收机解调器验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语缩略语说明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芯片设计及验证介绍 |
2.1 集成电路及其设计流程 |
2.1.1 集成电路介绍 |
2.1.2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
2.2 FPGA技术及其在芯片验证流程中的作用 |
2.3 HAPS-64 FPGA平台介绍 |
2.4 数字广播电视解调器芯片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VB-T2 解调器验证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3.1 数字电视机顶盒介绍 |
3.1.1 数字机顶盒的基本工作原理 |
3.1.2 数字机顶盒的组成模块介绍 |
3.2 DVB-T2 解调器FPGA验证平台设计 |
3.2.1 FPGA验证平台的总体硬件设计 |
3.2.2 验证平台前端子板ADC需求分析 |
3.2.3 验证平台前端子板设计需求分析 |
3.2.4 后端平台需求分析及实现 |
3.2.5 FPGA验证平台实物图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前端子板的硬件设计和测试 |
4.1 前端子板芯片选型及原理图设计 |
4.1.1 调谐器设计 |
4.1.2 ADC电路设计 |
4.1.3 运算放大器设计 |
4.1.4 接口电平转换及测试IO电路 |
4.1.5 SRAM存储子板 |
4.2 前端子板的PCB设计 |
4.2.1 高速PCB板设计基本理论 |
4.2.2 前端子板的PCB结构设计 |
4.2.3 前端子板的PCB Layout设计 |
4.3 前端子板测试 |
4.3.1 ADC性能测试 |
4.3.2 电平转换电路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接收性能自动测试工具设计 |
5.1 接收性能自动测试工具的设计需求 |
5.2 SFU自动测试工具的整体设计 |
5.2.1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5.2.2 计算机自动测试控制程序的功能 |
5.2.3 自动测试各模块介绍 |
5.3 SFU自动测试程序设计 |
5.3.1 SFU的通信接口设计 |
5.3.2 自动测试程序的设计语言 |
5.3.3 自动测试程序的流程设计 |
5.3.4 自动测试程序的详细设计 |
5.3.5 DVB-T2的SFU测试项目及设计 |
5.4 SFU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结果 |
5.4.1 测试准确性 |
5.4.2 测试效率 |
5.4.3 测试可靠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UMRBus的 FPGA工具设计 |
6.1 UMRBus简介 |
6.2 基于UMRBus的自动验证工具实现的功能 |
6.3 自动验证工具的设计 |
6.3.1 HAPS自动测试工具的主机软件设计 |
6.3.2 HAPS自动测试工具的FPGA硬件设计 |
6.4 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7)基于组件式的有线电视管线GIS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GIS的发展状况 |
1.2.1 GIS的定义 |
1.2.2 GIS的发展状况 |
1.3 GIS在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组件技术基础 |
2.1 COM与DCOM概述 |
2.1.1 COM技术 |
2.1.2 DCOM技术 |
2.2 OLE及其在GIS中的应用 |
2.2.1 OLE基本概念 |
2.2.2 对象链接与嵌入 |
2.2.3 OLE自动化 |
2.2.4 OLE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
2.3 ActiveX及其在GIS中的应用 |
2.3.1 ActiveX概述 |
2.3.2 ActiveX文档(Active Documents) |
2.3.3 ActiveX控件(Active Controls) |
2.4 组件式GIS |
2.5 MapX控件 |
2.5.1 MapX控件简介 |
2.5.2 MapX的空间数据结构 |
2.5.3 MapX的特点 |
2.5.4 MapX的主要功能 |
2.6 应用型GIS开发模式 |
2.6.1 应用型GIS开发的三种实现方式 |
2.6.2 三种实现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概述 |
3.1.1 问题提出 |
3.1.2 用户需求 |
3.2 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开发环境 |
3.2.2 系统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
3.2.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3.3 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总体模块设计 |
3.3.1 文件管理 |
3.3.2 数据输出 |
3.3.3 视图管理 |
3.3.4 数据编辑 |
3.3.5 数据查询 |
3.3.6 数据绑定 |
3.3.7 专题地图 |
3.3.8 空间分析 |
3.4 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
3.4.1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
3.4.2 属性数据的组织与建立 |
3.5 用户界面设计 |
3.5.1 菜单设计 |
3.5.2 工具栏设计 |
3.5.3 状态栏设计 |
3.5.4 图形区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有线电视管线GIS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功能与特点 |
4.1.1 系统功能 |
4.1.2 系统特点 |
4.2 地图数据的获取和集成 |
4.2.1 背景图形、属性数据的获取 |
4.2.2 管线图形、属性数据的获取 |
4.2.3 创建地图集(*.gst文件) |
4.2.4 地图集的打开与保存 |
4.2.5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4.2.6 数据绑定的实现 |
4.2.7 管井等地图符号集的实现 |
4.3 系统用户主界面实现 |
4.3.1 菜单的实现 |
4.3.2 工具条 |
4.3.3 状态栏 |
4.3.4 图形区 |
4.4 编辑功能的实现 |
4.5 系统查询功能的实现 |
4.5.1 距离查询的实现 |
4.5.2 浏览查询 |
4.5.3 属性查找查询 |
4.5.4 SQL查询 |
4.6 专题图实现 |
4.7 缓冲区分析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
5.2 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VB环境下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CATV系统及其发展概述 |
2 CATV分配网络系统分析设计 |
2.1 CATV分配网络拓扑结构 |
2.2 CATV分配网络的设计要求 |
2.2.1 设计标准[5] |
2.2.2 器件类型与性能参数 |
3 集中住宅型系统分析设计 |
3.1 建立系统模型 |
3.2 楼幢模型参数的分析 (见表3) |
4 计算机程序及其结果 |
4.1 程序编制的目的与要求 |
4.2 程序设计思想 |
5 结束语 |
(9)IBS一体化网络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IBS 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
1.2.1 IBS 系统现状 |
1.2.2 IBS 系统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文章结构 |
第2章 IBS 系统组成与网络核心功能 |
2.1 IBS 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分析 |
2.1.1 IBS 的总体组成 |
2.1.2 IBS 功能模块 |
2.1.3 国外最新 IBS 功能配置分析 |
2.2 IBS 网络核心功能 |
2.2.1 数据自动采集与信息共享 |
2.2.2 环形网络冗余 |
2.2.3 虚拟局域网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划分 |
2.2.4 多种异构现场总线集成 |
2.2.5 简单网络管理功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IBS 网络系统设计 |
3.1 IBS 网络结构功能与设计标准 |
3.1.1 IBS 常用网络结构 |
3.1.2 IBS 网络功能分析 |
3.1.3 IBS 设计标准 |
3.2 IBS 网络通信介质选择与对比分析 |
3.2.1 IBS 通信介质种类 |
3.2.2 IBS 通信介质对比 |
3.3 环形网络的选择 |
3.3.1 常用的环形网络 |
3.3.2 环形网络对比分析 |
3.4 IBS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3.4.1 千兆光纤环网设计 |
3.4.2 异构现场总线的集成设计 |
3.4.3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 |
3.4.4 服务器的搭建 |
3.4.5 无线网的接入 |
3.5 IBS 系统核心功能冗余设计 |
3.5.1 千兆环网光纤冗余设计 |
3.5.2 服务器冗余与集群设计 |
3.5.3 双电源冗余设计 |
3.5.4 端口汇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IBS 监控系统模块设计 |
4.1 基于 VB 的 OPC 客户端的设计 |
4.1.1 OPC 客户端开发方法 |
4.1.2 OPC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 |
4.2 用户登陆模块设计 |
4.3 电力推进监控系统模块设计 |
4.3.1 电力推进系统简介 |
4.3.2 电力推进监控系统组成 |
4.3.3 电力推进监控系统设计 |
4.4 实时数据库存储设计 |
4.4.1 实时数据库功能 |
4.4.2 实时数据库加项 |
4.4.3 实时数据库显示 |
4.5 历史数据库设计 |
4.5.1 历史数据库选择 |
4.5.2 历史数据库连接 |
4.5.3 历史数据库存储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IBS 网络系统测试 |
5.1 测试用交换机 |
5.1.1 MOXA 工业环网交换机介绍 |
5.1.2 MOXA 交换机优势 |
5.2 测试环境搭建 |
5.2.1 千兆光纤环网搭建 |
5.2.2 服务器搭建 |
5.2.3 客户端测试过程 |
5.3 VB 客户端测试 |
5.3.1 建立与目标服务器的连接 |
5.3.2 VB 客户端读写操作 |
5.3.3 历史数据库的存储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漳州广电宽带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EPON 技术的应用分析 |
2.1 EPON 中的关键技术 |
2.2 无源光网络PON 的定义和组成 |
2.3 PON 的基本工作原理 |
2.4.EPON 技术的优势 |
2.5 EPON 系统光链路ODN 设计分析 |
2.6 EPON 设备组成和互通 |
2.7 EPON 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
第三章 广电宽带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结构设计 |
3.2 核心层设计 |
3.3 汇聚层设计 |
3.4 用户认证与接入 |
3.4.1 用户认证管理与接入带宽控制 |
3.4.2 接入与宽带网络设计的技术要求 |
3.4.3 主干技术的选择 |
3.5 计费模块设计 |
3.6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与设计结果 |
3.6.1 数据库设计过程 |
3.6.2 数据库设计结果 |
3.7 机房UPS 电源模块设计 |
第四章 网络安全与防病毒技术设计 |
4.1 用户信息安全 |
4.2 数据库安全设计 |
4.2.1 数据库需求设计 |
4.2.2 逻辑结构设计 |
4.2.3 本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
4.3 网络防火墙安全的技术设计 |
4.3.1 网络防火墙的设计安全与准则 |
4.3.2 网络防火墙工作原理及应用 |
4.4 防御病毒与木马 |
第五章 广电宽带网络管理系统实现 |
5.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5.2 网管功能设计 |
5.3 SNMP 网管模型 |
5.4 利用SNMP 协议实现对网络进行管理 |
5.5 系统的功能需求 |
5.6 系统功能实现的具体内容 |
第六章 网管系统运行和评价 |
6.1 网络的整体架构 |
6.2 系统的整体架构 |
6.3 网管系统运行测试 |
6.4 网管系统评价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VB环境下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秦皇岛广电双向光纤网络改造设计与干线故障分析[D]. 顾跃. 燕山大学, 2020(01)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斌.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4]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D]. 王拴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淳化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D]. 陆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6]基于HAPS64 FPGA平台的DVB-T2接收机解调器验证系统[D]. 张西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基于组件式的有线电视管线GIS应用研究[D]. 赵会丽. 武汉大学, 2004(05)
- [8]VB环境下的有线电视分配网络设计[J]. 常春耘,常志.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2(02)
- [9]IBS一体化网络系统设计[D]. 李涛. 江苏科技大学, 2014(03)
- [10]漳州广电宽带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D]. 许石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