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呼唤金融公关

资本市场呼唤金融公关

一、资本市场呼唤财经公关(论文文献综述)

苏旭[1](2021)在《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苏旭[2](2021)在《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尤为关键的影响,但企业融资约束较为严重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等措施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支持,但众多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从研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融资约束也会受到企业规模、内部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文献及理论的梳理发现,学界对市值管理与融资约束关系的研究较少,而市值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会通过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性、代理问题等方式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市值管理与融资约束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究。市值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竞争能力的提升、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主动的价值管理等。企业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充分的信息披露主动传递企业价值信息可以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性;通过股权激励、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等可以缓解企业代理问题。而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问题会对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市值管理可以通过缓解这两大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票回购等市值管理方式可以减少企业股票价格不合理波动,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企业融资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契约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并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良好的市值管理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行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较弱;随着企业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企业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减弱。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建议。由于市值管理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进行良好的市值管理,为企业进行市值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同时谨防企业以市值管理的名义进行股价操纵;从企业方面来看,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良好的市值管理,但部分企业仍然对市值管理缺乏重视,因此企业仍需加强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借鉴已有企业进行市值管理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同时合理配置企业股权结构,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杨军平[3](2020)在《经济法视域下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市值是以股价来体现的公司价值,市值管理的本质是企业为了追求溢价而进行的内外部管理行为。影响上市公司市值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商业模式、股权结构等等,市值管理主要目的是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从而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升值,尤其是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进而为公司经营管理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践蓬勃发展,但同时各种“跑偏”的伪市值管理现象亦层出不穷暗流涌动,既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又破坏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并强化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监管需要十分突出,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监管规制中,经济法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规制市场经济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是经济法的天然使命。经济法的规制性,是在调整的目标和手段方面,把积极的鼓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止相结合的特性,它体现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并非只是狭义上的“监管”,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规制,通常包括金融、财税、竞争等经济法相关制度体系。从经济法的视角来看,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加强监管并予以合理规制,不仅可以给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引,也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向更高层次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法视域下,运用经济法规制市场经济,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积极行为就应大力予以鼓励和促进,对于其各种“偏离”甚至伪市值管理行为就应加以严格管制或禁止。本文结合相关理论考察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实践案例,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行监管的经济法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当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背景,从经济法规制经济市场行为的视角去认识、分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实践,并基于此探讨运用经济法规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监管的方法路径。运用经济法规制时,应该特别注重协调好市场与政府、限制与竞争、制度与政策等繁杂的联系,从多条路径上共同发力,实现经济法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监管的有效规制。本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正文部分分为第一章困局、第二章检视、第三章重塑三个篇章:第一章困局:梳理并概述当前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乱象状况,分析当前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的常见类型与政府监管的“失灵”问题。第二章检视:从经济法的视角,重新审视目前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予以经济法规制的理论基础、所面临的难点,以及从经济法解构的角度采取规制措施的思考方向。第三章重塑:系统提出对市值管理监管予以经济法规制的四条路径框架:完善市值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市值管理市场监管制度;完善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制度;健全市值管理监管配套机制。

潘代云[4](2016)在《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市值管理”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所特有的一个课题,自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也陆续有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开展着市场实践。然而,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市值管理毕竟还处在初级阶段,新生事物的成长总伴随各种不测与风险。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遭遇强震,A股市值罕见地一举突破70万亿,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跌落近40%,个股市值更是在这一轮急涨暴跌中产生了剧烈的变化。而这其中,一些参与市值管理甚至进行主动市值管理的公司由于忽视了相关的风险,而备受煎熬。因此,市值管理中的风险不容小觑,亟需研究。本文首先对市值管理基本理论进行了相关介绍,重点突出了市值管理的影响因素和方法手段,同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展示,在此基础上,从市场角度、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的角度和其他方面对市值管理中的风险因素的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对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予以佐证。然后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论文提出要从提高市值管理风险意识、建立完善市值管理机制和提高市值管理人员水平三个方面着手制定市值管理风险应对策略。这对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好的应对市值管理中的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宋爽[5](2015)在《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新三板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关键。目前,新三板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有: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监管与处罚不到位、披露渠道单一等。只有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新三板特色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拓展互动式、网络化的信息披露形式,才能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宋星[6](2015)在《财经媒体集团经营模式研究 ——以第一财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商业社会特征凸显。且随着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金融安全等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全社会迫切需要一个在国际国内传递金融财经信息的权威媒体。于2003年诞生的第一财经,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打造了“三跨”的媒体产业链,以专业化的媒介定位和国际化的战略意识,向国际一流财经媒体、全球华语圈财经资讯供应商的战略目标迈步。2007年广电总局称其品牌的商业价值已超168.68亿。它的存在对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的繁荣,掌握国际上的财经话语权、保障我国金融安全有重大意义。但一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其继续发展的束缚,诸如:市场定位过于高端、业务范围受限、资源整合粗浅、收益路径显窄以及受到政府规制制约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本文意在通过对第一财经和汤姆森—路透经营模式要素的比较研究,找到二者差异的原因,进而从特殊观的角度有所取舍地吸取先进的经营经验,并为我所用,以促进第一财经更好地发展。本文从普通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入手,首先对与普通企业经营模式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综述。通过理论梳理本研究认为:企业经营模式描述了企业价值定位情况,是一个由众多要素复合而成的系统,它规定了企业的基本业务范围,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赢取利润的方式方法。在财经媒体经营模式的研究中,本文将普通企业经营模式与媒体涉及意识形态领域且有重大影响的特点结合分析,以其寻找到以第一财经媒体集团经营模式要素的逻辑线索。本文将主要参考着名战略管理家Hamel的经营模式理论,结合媒体经营实际,将战略资源、核心战略、收益模式和政府规制国家利益四个维度作为本文财经媒体集团经营模式分析的基本要素。其次,在此要素框架下,通过与汤姆森—路透集团经营要素的比较,得出一些启示,并为第一财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调整市场定位与业务范围等建议。最后,本文认为经营模式不仅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也更有其特殊性,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化框架供我们拿来套用,不同的经营主体因其生存环境与自身状况的特殊性而打上了自身独特的经营烙印。因此,第一财经的经营模式在借鉴汤姆森路透的同时也要区别对待。只有用系统观皆特殊观的态度看待问题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身发展的出路。

李名亮[7](2014)在《广告公司经营模式转型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消费碎片化的时代,企业正在进行经营、传播实践与理论的创新变革,广告市场与广告产业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状态。广告公司需要抓住产业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学习和提高符合新的市场环境和传播环境需要的专业服务能力。同时,广告公司迫切需要进行经营模式的及时创新转型,这是应对环境变动和外部竞争压力的需要,是解决内部管理问题的法宝。如此,广告公司才能突破目前广告产业的结构失衡瓶颈,不断提升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本研究试图分析广告公司经营模式动态转型的主要内容与系统特征,并研究当代广告公司经营模式转型对提升公司优势的机理与意义。因此,全文确定了基于经营模式创新的研究视角。全文的研究框架按照“转型背景-历史-当代特征-趋势”思路延展;而在经营模式不同模块创新转型部分的研究中,均沿着“影响因素一经营模式创新一公司竞争优势”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系统观,本文首次建构了广告公司经营模式的内容架构和组成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广告公司经营模式创新转型的方向和内容框架;继而基于广告公司顾客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发展轨迹,研究广告公司经营模式的历史形态、转型特点与核心驱动力;分析广告公司进行经营模式当代转型的驱动力。其次,分别探讨不同经营模式创新模块的转型特征与趋势;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经营模块创新的核心内容,创新的战略方向、不同分因素的组合创新等;以及这些创新与提升公司优势地位的关系与作用的机理;研究结合不同类型广告公司的经营实践来分析。其三,新兴的数字广告产业价值网络正在快速形成之中,本文重点研究了广告公司的数字化战略转型问题;充分论证了迎合媒介环境的数字化,满足广告主服务需求,是目前广告公司经营核心战略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梳理相关产业链与组成单元各平台的发展脉络、功能脉络与经营模式;简要总结了广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点、经营模式创新的策略原则。研究认为,广告公司顾客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发展轨迹是:媒体附庸-独立中介-综合型专业服务-消费者导向的整合营销传播服务-生活者导向的数字化整合传播服务。广告公司历史经营模式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经历了从外生市场推动到内生资源驱动,再到新的消费者与市场外生驱动的变化过程。广告公司经营模式创新转型的内容框架,就是围绕当前广告公司面临的主要经营现实,以核心战略创新为主导,依次进行数字化战略转型和整合战略,以及战略性资源和价值网络扩张三个转型方向。价值链集聚、延伸或张大等是经营模式转型的核心问题。广告公司经营能力的提升过程,也是其价值链不断依据市场和经营状况而相应调整的过程。全产业链扩张与整合,即跨越广告产业链内部,多向向外部拓展业务,是有实力的广告公司努力的方向。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我国广告公司摆脱同质代理、价格战等不良竞争的有效经营战略。产业资源的分散是目前广告产业的主要问题;依托、拓展媒介这种核心战略资源,集聚资本、人才、信息等基础战略资源,进行公司的规模化发展,是目前许多广告公司的战略重心所在。集团化和战略联盟是广告公司重要的成长发展战略,是扩大公司规模,构建大型广告集团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能够增强广告公司对市场、媒介资源与人才等战略资源的控制能力,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带来垄断利润和竞争优势。经营模式及其创新,应该成为广告公司维持专业分工地位,获得核心竞争力、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的新依托。本文首次建立了一种中观的广告公司战略分析单元;并从经营模式的视角构建公司竞争战略的分析框架,有助于公司更准确地把握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条件下广告公司竞争的发展趋势,无疑会促进广告公司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本次对广告公司经营模式当代转型的研究,建立于创新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立足于经营模式的系统建构以及对经营模式创新驱动力和创新内容的全面把握,因此比较深入、系统。其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研究视角采取动态的、整合的分析框架;二是运用模块化理论,对经营模式创新内容的结构维度进行综合性研究。

汪恭勤[8](2014)在《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会话研究 ——以《职来职往》为例》文中指出《职来职往》是当下中国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代表。它凭借着创新的内容和成熟的模式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目前学术界的论着主要是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叙事学和营销学方面对该类节目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具有高收视率的原因、阐述了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途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鲜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职场真人秀节目中面试官、求职者或者主持人的会话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概况,以及全文的理论角度与方法等;第二部分运用实例对《职来职往》节目的话轮转换系统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从单句、复句以及句群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话轮的构成形式;另一方面,对《职来职往》中的说话者指定模式和听话者自选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话轮转换的手段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结合实例对《职来职往》中的对答类型及对答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从而掌握这类语境中会话的内部结构形式。第四部分根据语料对《职来职往》参与者的会话策略进行了总结。本文将描述法和阐释法相结合,在描述会话构建方式,归纳会话构建特征的同时,也阐释了出现这些会话构建方式与特征的原因。

杨保达[9](2013)在《全媒体时代电视财经新闻生产研究 ——以第一财经频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媒介融合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地席卷全世界,国外财经新闻业在融合媒体技术影响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发展模式,而在全球性媒介融合进程中,我国电视财经媒体在全球财经媒体融合发展知识地图坐标体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当国内传统新闻业仍然深深嵌入在传统媒介结构与文化的土壤里,同时又不得不转身汇入融合新闻业的潮流趋势时,该如何审视媒介融合实践未竟的焦虑与悖论语境,融合研究应当如何有效介入并找到其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本研究把广电全媒体融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同时引入技术的维度,全面、深入探究国内融合新闻业的全媒体新闻模式,即电视业转型为全媒体的身份建构、布局运作理念、新闻生产模式、机制与新闻理念的变革,也就是在传统新闻业既有发展模式突破之上的融合新闻业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建构。第一财经广电全媒体集团发展所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背景下的媒体构造,用户体验得到空前的强化,第一财经全媒体集团如何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受众需求,在强化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进行新闻生产流程的再创造、融合机制的再创新,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全媒体新闻生产具有个性化订制:聚合新闻内容、即时性获取:跨界新闻平台、全景式体验:新闻时空观等三重面相。第一财经在从“媒体全”到“全媒体”的新闻生产战略布局中,应更加注重理念创新: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的用户体验驱动:流程再浩,从“时间板块”到“全媒体终端”的聚合生产导向.组织协同:从“台网互动”到“3.0新闻”的全媒体融合理念;体制创薪:从“集权制”到“放权制”的权力扁平化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第一财经在走向全媒体过程中所做出积极探索,或将对国内其他传媒集团在全媒体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而广泛的借鉴意义。

王原[10](2012)在《财经媒体推动创业板发行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设以来,已经暴露了深层次的发行制度缺陷,这一系列缺陷反映在市场上的结果是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过高、募集资金远远超过公司实际需求、发行价严重扭曲造成投资者长期被套,即业界俗称的“三高发行”。与其相对应的是,高市盈率吸引了不少企业恶意造假谋求在创业板上市以获取高额融资,高额超募资金造成了对上市公司产生“逆向激励”,高发行价则使公司高管或股东疯狂减持,形成了对普通投资者的洗劫,同时公司股东的暴富效应也激发了普通投资者甚至是普通公众的反感。纠其核心,是中国以行政审批为核心的“审核制”与西方成熟市场以信息充分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的区别。本文研讨的焦点是在上述背景下,财经媒体尤其是新锐财经媒体在一系列舆论监督过程中,所显露的出的监督动机、监督流程、监督方式、监督效果及现状中仍存的不足,其核心论述是肯定了财经媒体在新股发行制度这一核心设计环节的重构过程中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并以事实加以佐证。本文的研究过程即按上述步骤展开。在介绍了中国创业板与财经媒体的发展现状之后,首先关注了财经媒体持续关注创业板发行制度的动机,确认这一动机主要源于吸引受众关注与实现商业诉求,并以数据证明受众本位与商业诉求在财经媒体运营上实现了融合统一;第二,研究了监督过程如何形成最终舆论,提出面对不同的投资主体与关注主体,存在着不同的信息流动过程,尤其是面对人数超过7000万人的普通投资者,财经媒体通过意见领袖的存在,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与投资心理产生了强势影响,体现了创业板与受众利益的相关性与接近性,其核心是实现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的统一;第三,在监督效果研究环节,通过实例研究证明媒体监督不但在个体事件上净化了市场、维护了投资者权益,还可深入地影响创业板发行制度甚至是整体资本市场(含主板、中小板)的新股发行制度。这一推动作用,在2012年前后得到了政府高层、行政监管部门的清晰表态,根据这一期间由官方释放的改革信号,直接了证明了财经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势效果和特殊价值。第四,作为一个标志性范例,本文探讨了财经媒体在关注创业板过程中,其报道手段显示出故事化、娱乐化、道德化等多项特点,预示着财经媒体的阅读门槛正在降低,为财经话题更为广泛的传播奠定基础。最后,本文还关注了财经媒体在监督创业板发行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二、资本市场呼唤财经公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本市场呼唤财经公关(论文提纲范文)

(2)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市值管理
        1.2.2 融资约束
        1.2.3 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贡献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市值管理相关概念
        2.1.2 融资约束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融资契约理论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基本假设
        3.1.1 市值管理与融资约束
        3.1.2 控股股东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3.1.3 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3 变量选择与定义
        3.3.1 市值管理衡量指标定义
        3.3.2 融资约束衡量指标定义
        3.3.3 控制变量选择与定义
    3.4 模型构建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结果分析
        4.3.1 总体回归
        4.3.2 控股股东股权性质及股权集中度调节作用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1 自变量滞后一期数据稳健性检验
        4.4.2 更换因变量衡量指标稳健性检验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建议
        5.2.1 从政府层面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
        5.2.2 从企业层面缓解自身融资约束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3)经济法视域下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困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监管“失灵”
    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的正邪偏
    二、市值管理正道模式的监管与规制
    三、伪市值管理的常见操作类型
        (一) 伪市值管理类型之一: 利用大宗交易减持的操盘模式
        (二) 伪市值管理类型之二: 选择性信息披露操纵股价模式
        (三) 伪市值管理类型之三: 与PE私募机构串通勾兑模式
        (四) 伪市值管理类型之四: 特殊目的股价维稳模式
    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监管规制的“政府失灵”
        (一) 市值管理监管规制逻辑的矛盾
        (二) 市值管理监管规制政策的缺失
        (三) 市值管理监管规制边界的模糊
        (四) 市值管理监管规制手段的缺乏
        (五) 市值管理监管规制协同机制的缺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检视——市值管理监管的经济法规制:理论基础、难点、法律解构
    一、市值管理监管经济法规制的理论基础
        (一) 适度干预理论
        (二) 社会利益理论
        (三) 金融风险理论
        (四) 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五)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二、市值管理监管经济法规制的难点
        (一) 规制难点一: 资本市场延宕已久的不良投资文化
        (二) 规制难点二: 中小个人投资者的大量存在
        (三) 规制难点三: 操纵主体账户隐蔽难“穿透”
        (四) 规制难点四: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欠成熟
        (五) 规制难点五: 市值管理主体内外勾结难证实
    三、市值管理经济法规制的法律解构
        (一) 经济法解构之一: 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宏观调控
        (二) 经济法解构之二: 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市场规制
        (三) 经济法解构之三: 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强化惩戒与加强监管并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塑——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经济法规制的路径选择
    一、路径一:完善市值管理准入制度
        (一) 适度干预理念下转变监管思路
        (二) 完善市值管理市场准入主体制度
        (三) 完善市值管理市场准入范围和程序制度
    二、路径二:完善市值管理市场监管制度
        (一) 完善市值管理行业多元化监管制度
        (二) 强监管与柔监管相结合
        (三) 对上市公司市场监管传统方式的优化
        (四) 新技术引领下的科技监管手段
    三、路径三:完善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制度
        (一) 自我约束: 上市公司的自律规制
        (二) 规程要素: 市值管理的正确参照
        (三) 强化效能: 破解伪市值管理认定
    四、路径四: 建立市值管理监管配套机制
        (一) 政策配套: 优化资本市场营商环境
        (二) 科学评级: 建立更加合理的评价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一、研究建议
    二、未来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4)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市值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论
    第一节 市值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市值的概念
        二、市值与公司价值
        三、市值管理的定义
    第二节 市值管理风险影响因素探究
        一、经济金融环境
        二、政策法规
        三、公司经营因素
        四、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第三节 市值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一、市场环境风险
        二、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中的风险
        三、其他风险
第三章 市值管理风险现状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官方报告”
        一、整体情况
        二、市值管理现状特征
    第二节 市值管理实际现状
        一、没有指引性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一片乱象
        二、市值管理发展不成熟,部分企业实施水平低
        三、伪市值管理盛行,以市值管理名义行违法违规之事
        四、市值管理专业性不强,实践过程中事故频出
        五、市值管理碎片化,不成体系
    第三节 市值管理风险案例分析
        一、市场波动风险案例分析:A股股权质押强平事件
        二、行业周期风险案例分析:中国铝业(601600.SH)巨亏案例
        三、经营风险案件分析:*ST 长油(600087.SH)退市事件
        四、内控失效风险案例分析:星美联合(000892.SZ)内控失效
        五、市值管理缺失案例分析:海达股份(300320.SZ)发行失败
        六、控制权风险案例分析:宝能、万科 A(000002.SZ)之争
        七、市值管理工具实施风险案例分析: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事件
        八、利益冲突风险案例分析:天堂硅谷诉大康牧业(002505.SZ)案
        九、合规性风险案例分析:天晟新材(300169.SZ)“租壳”事件
        十、代理风险案例分析:宏达新材大股东联合私募机构上海永邦操纵股价
        十一、监管风险案例分析:私募基金传奇“泽熙系”倒台
        十二、突发性风险案例分析:3.15重挫消费类股票
第四章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
    第一节 提高市值管理风险意识
        一、明确市值管理目标
        二、提高市值管理风险意识
    第二节 健全市值风险管理机制
        一、规范市值管理决策程序
        二、建立市值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三、建立内部监督审查机制
    第三节 提高市值管理能力
        一、加强市值管理专业性
        二、提高市值管理风险发生的应对能力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市值管理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二、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对策是必要的
        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制定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信息披露体系现存问题制约新三板市场功能发挥
    (一)无针对性的信息披露体系
    (二)缺位的监管与惩罚机制
    (三)信息披露渠道缺乏效率
三、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完善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
    (一)建立新三板特色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强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构建互动式的信息披露平台
四、结论

(6)财经媒体集团经营模式研究 ——以第一财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财媒集团经营模式基本要素
    2.1 经营模式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
    2.2 财经媒体集团经营模式基本要素
第三章 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现状与媒介生态环境——以汤姆森—路透集团为参照
    3.1 两大财媒集团简况
    3.2 两大财媒集团研究综述
    3.3 两大财媒集团生态环境
    3.4 媒介生态环境对经营模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一财经传媒集团经营要素研究——以汤姆森—路透集团为参照
    4.1 调整核心战略
    4.2 整合战略资源
    4.3 完善收益模式
    4.4 于规制博弈中探索发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经媒体经营模式的系统观与特殊观
    5.1 财媒集团经营模式系统观
    5.2 两大财媒集团经营模式差异的原因
    5.3 财媒集团经营模式特殊观
第六章 结语
    6.1 对财经传媒集团经营模式的认识
    6.2 对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广告公司经营模式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导论
    (一)广告公司经营模式转型研究的背景
    (二)对经营模式内涵的系统把握
    (三)广告公司经营研究的视野与缺憾
    (四)基于模式与模块经营的系统研究路径
一、广告公司经营模式转型的系统架构与历史演进
    (一)广告公司经营模式与经营模式创新转型
        1.基于系统观的架构:广告公司经营模式的组成要素
        2.价值创造逻辑下经营模式的一种分类法
        3.广告公司经营模式创新转型的内涵、价值与分析框架
    (二)广告公司经营模式的历史转型特征
        1.从媒介的附庸代理到独立中介
        2.从中介到综合型的专业服务
        3.从综合型广告代理到整合营销传播代理
        4.中国广告公司经营模式的历史形态梳理
    (三)广告公司经营模式当代转型的驱动力
        1.基于“数字化”的全媒体产业链的爆发
        2.互动与分享的消费追求
        3.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革命
        4.广告主的传播战略需求变化
        5.结构性与转型期危机的双重交织
    (四)广告公司竞争优势的研究路径
        1.从组织外部到组织内部
        2.从竞争到竞合
        3.从静态到动态
        4.经营模式创新转型研究范式:企业竞争优势的整合分析框架
二、核心战略转型:数字化
    (一)数字广告产业价值网的形成与结构
        1.广告公司数字化战略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2.新兴数字广告产业价值网的结构
    (二)传统广告公司的内生型转型路径模式
        1.4A 公司的数字化战略路径与策略创新-以奥美为例
        2.媒介代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以昌荣互动为例
        3.跨界服务-竞立服务于客户的电商营销
    (三)自生独立型互动广告公司的核心经营模式
        1.专门型互动广告公司的专注力与独特价值
        2.社会化媒体营销服务模式与价值
        3.数字与互动广告代理公司的价值创造与价值链延伸
    (四)实时竞价(RTB)广告模式及 RTB 产业链平台价值
        1.RTB 系统结构及其构成平台功能特征
        2.RTB 产业链的发展与现状
        3.RTB 产业链的价值
    (五)网络广告产业链上平台公司的经营模式与价值创造
        1.独立 DSP 的发展决定 RTB 的未来-以品友互动的经营模式为例
        2.数字广告平台公司的技术驱动-易传媒公司的 RTB 经营模式
        3.移动广告平台的价值与经营模式
        4.数字化媒体广告效果数据监测服务及其价值
        5.网络广告运营商的经营模式与竞争优势比较
    (六)广告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要点与策略创新
        1.技术创新与完善为先导
        2.运作以数字媒体为中心的整合传播服务
        3.协同进化的竞合
        4.以创意优化媒介投放效果
        5.数字人才标准与建设
    小结
三、核心战略升级:价值链与竞争
    (一)广告公司价值链的集聚与张大
        1.广告公司价值链转型的内涵与类型特征
        2.价值链扩张路径与整合营销传播代理热的冷思考
        3.归核化与专业化:基于生存与竞争的重新选择
        4.全产业链扩张与整合:构建网状价值链
        5.品牌内容营销驱动广告公司的战略布局调整
    (二)全球经营与本地化经营
        1.跨国广告集团的全球经营与本土化经营
        2.本土广告公司国际化战略路径
        3.区域性广告公司的行业化、专业化与集群化经营
    (三)竞争战略模式:走出价格战的泥淖
        1.广告市场的劣币逐良与同质化代理
        2.差异化代理的核心价值:信号传递机制
        3.差异化竞争的两个战略方向与五种策略
    小结
四、战略资源的拓展:媒介核心与其他基础配置
    (一)资本资源:从投资、融资到上市
        1.一般融资模式与次序
        2.广告公司上市的驱动因素、条件与方式
        3.资本资源是公司扩张的基础资源
    (二)媒体成为核心战略资源
        1.媒介资源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2.三种媒体资源型广告公司的资源掌控
        3.日本媒体型广告公司的转型-以电通为例
        4.中小型广告公司的媒介资源型生存
    (三)数字时代广告公司竞争力的来源:数据库
        1.数据库的营销价值
        2.数据成为广告公司的基础资源
        3.围绕数据资源的博弈
    (四)人力资源:创新生产机制保障
        1.创意创新型人才是广告公司的核心资源
        2.以激励为中心建立创新机制
        3.建立产品整体生产过程的创新生产机制
    (五)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建构
        1.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内涵
        2.中国广告公司建构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思考
    小结
五、公司边界张大:资本驱动下的规模扩张
    (一)广告产业集中路径
        1.广告产业集中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2.集团化发展战略路径
        3.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二)广告集团与战略联盟的实现途径
        1.并购与联合
        2.西方跨国广告集团的并购模式
        3.本土广告公司的并购探索与风险
        4.项目下的专业协作与连锁经营
    (三)并购的驱动力
        1.资本运营作为核心驱动力
        2.应对环境变动威胁与跨国集团的竞争
        3.通过资本垄断实现经营战略资源垄断
        4.数字化驱动并购与前景探讨
    小结
结论
    (一)提升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二)广告公司经营模式转型的历史轨迹
    (三)全产业价值链扩张整合的方向与路径
    (四)广告公司边界张大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会话研究 ——以《职来职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职场真人秀节目简介
        1.1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界定
        1.2 《职来职往》节目兴起原因及影响
    2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研究现状
        2.1 新闻传播学角度
        2.2 社会学角度
        2.3 叙事学角度
        2.4 营销学角度
    3 会话分析研究的历史回顾
        3.1 会话分析的含义
        3.2 国外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3.3 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4 本文语料、研究方法及意义说明
        4.1 语料说明
        4.2 研究方法及意义
二 《职来职往》中的话轮转换
    1 《职来职往》中的话轮构成形式
        1.1 单句式话轮
        1.2 复句式话轮
        1.3 句群式话轮
    2 《职来职往》中的话轮转换模式
        2.1 说话者指定模式
        2.2 说话者自选模式
    3 《职来职往》中的话轮转换手段
        3.1 说话者指定模式的手段
        3.2 听话者自选模式的手段
三 《职来职往》中的对答分析
    1 《职来职往》中的对答类型
        1.1 单一应答语的对答类型
        1.2 多种应答语的对答类型
    2 《职来职往》中对答类型的特征
        2.1 对答类型比例不均
        2.2 话轮的双重功能
        2.3 应答语的缺失
        2.4 优先结构为主
    3 《职来职往》中的对答结构形式
        3.1 毗邻双部式
        3.2 毗邻多部式
        3.3 嵌入式对答
        3.4 对答结构形式的特征
四 《职来职往》中的会话策略
    1 主持人的会话策略
        1.1 运用程式话语,把控规则
        1.2 利用话语优势,巧妙发言
        1.3 更改结束序列,关联语境
    2 面试官的会话策略
        2.1 三步模式,考核点评
        2.2 陈述询问,消除疑虑
        2.3 把握话轮,阐述观点
    3 求职者的会话策略
        3.1 巧用原则,回答问题
        3.2 运用准则,积极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全媒体时代电视财经新闻生产研究 ——以第一财经频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际视野中的媒介融合研究
        二、中国语境下的全媒体面相
        三、全媒体媒介融合研究的发展流变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及方法
第一章 技术与财经新闻价值体系的建构与消解
    第一节 技术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机制的变革
        一、电报技术与时空转换
        二、自动化技术与时空压缩
        三、互联网技术与媒介融合
    第二节 技术与新闻理念的升级:从1.0新闻到3.0新闻
        一、1.0 新闻:媒体框架内的新闻业
        二、2.0 新闻:媒体与受众互动、参与式新闻
        三、3.0 新闻: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全媒体新闻
    第三节 全媒体新闻生产的三重面相
        一、个性化订制:聚合新闻内容
        二、即时性获取:跨界新闻平台
        三、全景式体验:压缩新闻时空
第二章 全媒体时代财经新闻生产机制的嬗变
    第一节 全媒体时代财经新闻生产机制特征
        一、整合媒体平台 满足用户体验
        二、聚焦资本市场透析经济走势
        三、挖掘体制根源助推社会发展
    第二节 全媒体财经新闻生产机制的“变”与“不变”
        一、“立言为本”报道宗旨不变
        二、“观点为王”报道理念不变
    三、“品牌竞争”战略重点转移
        四、“受众体验”使用机制升级
第三章 “媒体全”到“全媒体”:第一财经全媒体战略探索
    第一节 “媒体全”与“全媒体”间的鸿沟:第一财经全媒体战略十年问题探析(2003—2013)
        一、受众需求: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
        二、融合机制:缺乏媒体平台间相互融合的激励机制
        三、空间架构:各媒体平台相去甚远而无法协同工作
    第二节 第一财经电视财经新闻的全媒体新闻生产战略探胜
        一、技术升级:从“内容为王”到“用户为王”的用户体验驱动
        二、流程再造:从“时间板块”到“全媒体终端”的聚合生产导向
        三、组织协同:从“台网互动”到“3.0新闻”的全媒体融合理念
        四、机制创新:从“集权制”到“放权制”的权力扁平化机制
附录:第一财经访谈录
    附录1:第一财经证券部主任孙继民访谈录
    附录2:第一财经证券部制片人郝震海访谈
    附录3:第一财经证券部责编蒋慧颖访谈录
    附录4:第一财经证券部责编陈小武访谈录
参考文献

(10)财经媒体推动创业板发行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题研究可行性论述
    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点
第2章 中国创业板发行制度及中国财经报纸概况
    2.1 中国创业板概况情况
    2.2 创业板特点、设立目的及分类
    2.3 创业板IPO流程安排及各个阶段的制度缺陷
        2.3.1 审核阶段制度安排及制度缺陷
        2.3.2 上市阶段制度安排及制度缺陷
        2.3.3 上市后制度安排及制度缺陷
    2.4 中国财经媒体概况
        2.4.1 财经报纸分类
        2.4.2 财经媒体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现实效用
第3章 财经媒体关注创业板的动因:受众本位及商业诉求
    3.1 受众本位:创业板监督的首要动因
    3.2 商业诉求:创业板监督的现实动力
    3.3 受众本位与商业诉求的融合统一
第4章 财经媒体推动创业板发行体制改革之流程
    4.1 传播过程
        4.1.1 一级传播:针对机构投资者
        4.1.2 两级传播:针对普通投资者
    4.2 财经媒体监督创业板的两个阶段
第5章 财经媒体推动创业板发行体制改革的效果研究
    5.1 针对具体公司的监督
        5.1.2 针对具体公司的效果研究
    5.2 针对整体制度的监督
        5.2.1 监督效果之一:公众与市场对“三高发行”用脚投票
        5.2.2 监督效果之二:发行制度正在启动重构过程
第6章 财经媒体监督创业板之报道特点
    6.1 财经报道故事化:华尔街文体日益流行
        6.1.1 华尔街文体
        6.1.2 “新闻专业主义”与“新新闻主义”
    6.2 专业问题道德化:跨越知识沟
        6.2.1 前置道德判断可以协助易读性的提高
        6.2.2 前置道德判断易陷司法纠纷
    6.3 严肃新闻娱乐化:追求可读性的新方式
        6.3.1 财经新闻出现娱乐化元素
        6.3.2 娱乐化的界限
    6.4 报道模式联动化:不同媒体通过网络形成合力
        6.4.1 网络媒体对财经媒体新闻的再加工
        6.4.2 网络与财经媒体互动的优势
第7章 财经媒体推动创业板发行体制改革的不足
    7.1 现状中的不足
        7.1.1 利益驱动导致监督目的异化
        7.1.2 过于追求轰动效应而忽视基本事实
        7.1.3 关注短期现象对价值投资理念产生冲击
        7.1.4 舆论监督面临利益相关方的对冲,有可能影响媒体自身的洁净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资本市场呼唤财经公关(论文参考文献)

  • [1]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D]. 苏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2]市值管理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D]. 苏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3]经济法视域下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规制研究[D]. 杨军平.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3)
  • [4]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 潘代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02)
  • [5]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J]. 宋爽. 河北金融, 2015(12)
  • [6]财经媒体集团经营模式研究 ——以第一财经为例[D]. 宋星.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2)
  • [7]广告公司经营模式转型研究[D]. 李名亮. 上海大学, 2014(07)
  • [8]职场真人秀节目的会话研究 ——以《职来职往》为例[D]. 汪恭勤. 温州大学, 2014(03)
  • [9]全媒体时代电视财经新闻生产研究 ——以第一财经频道为例[D]. 杨保达. 复旦大学, 2013(02)
  • [10]财经媒体推动创业板发行体制改革研究[D]. 王原.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资本市场呼唤金融公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