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刑侦工作更上一层楼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刑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推动刑侦工作上台阶(论文文献综述)

朱鸿亮[1](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立足文化强国,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表述、新论断,也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的情况下,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整体化研究,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狭义上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去除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体系,接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性研究。就内涵的拓展性研究来说,包括文化源流论一章,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流关系,并辨析了三者之间传承转化的关系,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意识形态主导论一章,详尽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主导性问题,本章的特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整合进意识形态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外延的拓展性研究来说,主要包括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分论一章,这是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涉及的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考察,意在努力呈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关于文化的理论观点的丰富细节,也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论一章,研究了自信问题的由来、自信的必要性和依据、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无论意识形态工作抑或价值观践行、传承传统文化抑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主观条件;而文化建设论一章,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基础;文化交往论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他国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往,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条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结论,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有七: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的问题导向、鲜明的实践指向、强调创新引领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把人才建设放到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再次,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造性论述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等六大方面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结束全篇。

冯麒颖[2](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纪律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表明,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将纪律建设进一步制度化和法治化,并开展相应的顶层设计,制定了一系列党内法规来指导党内具体的纪律建设实践。多次查处的大案表明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此外,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靠铁的纪律。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着标识,同时也是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并将其发展为党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纪律建设提升到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表明了纪律建设在党建过程中的紧迫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党的执政地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以极大政治魄力革新党的纪律,勇于对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亮剑”,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取得了令国内外高度赞赏的成绩。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积极探索治党的新方法,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彰显了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绪论部分,通过阐释研究源起及意义、文献综述等交代清楚立题依据。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所用的核心概念,如党的纪律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党的纪律类型、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体系以及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重点阐述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思想家关于无产阶级建设的主要理论,由此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阐释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依据。党的纪律建设从无到有经历了革命、建设及改革三个阶段,百年历史积淀积累了丰富的治党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规律。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期间经历了艰难曲折探索阶段,并最终迎来了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新时代。第四章,重点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的新成就。梳理了党的纪律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建设思路、制度设计和理论创新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纪律处分条例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并在反腐倡廉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在制度设计、运行体制、规范体系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呈现出完整的制度逻辑,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党的纪律建设的新格局。第五章,阐释了当前党的纪律建设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及存在问题。党的纪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时代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时代境遇,但也带来诸多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挑战,如理想信念不牢固、政治不坚定等。第六章,阐释了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具体包含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关系,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基本原则,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目标等内容。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将政治纪律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两学一做”深入开展党的纪律建设,并深化监督执纪各种形式,巩固党的反腐败成果,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利剑功能。第七章,阐释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对策,如加强党内纪律教育;创新党的纪律教育方法;加强纪律建设的制度保障;加强纪律建设的监督机制等。总之,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着力深化和拓展与纪律建设相关的学术研究。相对而言,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党的纪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党的纪律建设需要以问题为中心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层面研究,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精力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并把党的纪律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将其上升至关乎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的战略层次,充分表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情况,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纪律建设,以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才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进而凸显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党的纪律建设是维护党内团结的可靠保障,“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和规矩是党内法规的主体内容,加强党内纪律建设就是要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树立各种高标准和严要求的行为规范,并将这些规矩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认同,以实际行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管党中央坚决与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且在重大关键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党的纪律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依然任重而道远。

柯皓月[3](2020)在《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拂去历史封尘,泱泱中华五千载日月星辉,从“天下为公”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建党近一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发展,经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夯实基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即将迎来向共同富裕稳步迈进的时期。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给我国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难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探索,总结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而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形成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增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我们继往开来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全文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绪论梳理了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研究方法。正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共同富裕相关理论问题展开。一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二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从建国初期至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不断发展进行纵向概述,梳理这一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实践的现实逻辑。一是基于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分析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顶层战略、根本导向和光明前景;二是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导向,分析了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全新挑战,主要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供给侧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对基本国情的判断三个方面展开;三是从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视角出发,讲清“四个全面”与新时代共同富裕实践的关系。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的实践内容。立足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实情,将这一时期共同富裕的实践归纳为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统筹区域协调、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进脱贫攻坚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五大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经济发展水平再上台阶、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成效显着、脱贫攻坚落地见效和精神富裕走进新局面的显着成就,其中着重梳理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实践的重大意义及经验启示。总结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的实践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对世界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为世界其他国家在推进减贫事业提供了精准式与开发式扶贫新方式和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凝聚和强化社会合力、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并举的中国经验,以此推动全人类的减贫与发展。

章妍[4](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追求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意愿,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速度这个问题,提出15年赶英超美的规划,过分急躁冒进,造成严重经济失误。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逐步深化了对经济发展速度问题的认识。为了深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必须先要辨析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两者的概念,认为经济发展速度是在强调数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与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的速度。此外,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来源、历史依据和现实动因三个方面,探究了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形成的逻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建设思想、苏联领导人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高速度赶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深刻总结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速度经验,是认真分析我国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目标和战略安排的现实要求上形成和丰富的。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主要依据经济增速的转变,分为两个发展时期,即富起来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高速度观、强起来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中高速观,认为中国共产党能依据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环境,制定出科学的经济发展政策,保障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有合适的经济发展速度,完成经济发展目标。

陈晨[5](2019)在《云南县级公安机关警力资源配置研究 ——以Y县公安局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历史性变革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现代文明的飞速进步,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凸显不均衡、不完善的问题,致使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的增多、民众诉求的上升等情况频繁出现,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社会矛盾纠纷难于化解,公安机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日趋繁重的任务,同时因为国家编制政策的限制,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在编制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深入探究公安机关警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而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促进公安机关不断提高警务工作运行的效能,大幅提升打防管控各方面工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从云南省县级公安机关的基本共性展开分析,充分吸纳无增长改善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耗散结构论、政府再造论等理论研究成果,通过梳理统计Y县公安局的基本情况和警力资源配置现状,发现Y县公安局存在警力资源严重不足、警力资源管理薄弱、警务运行机制不畅、警力资源保障滞后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制度、管理、文化三个层面的成因,并分别借鉴国内外各三个优化警力资源配置的先进成功经验,最终结合Y县公安局实际情况,从深化警力资源重组改革、推动警力资源管理升级、创新规范警务运行机制、健全警力资源保障平台、文化育警塑造优良警队五个方面提出优化警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力求实现Y县公安局警力资源的无增长改善。

焦康武[6](2019)在《派出所侦查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派出所侦查权是派出所的权责之一,对于打击违法犯罪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公安派出所侦查权的发展从无到有,在治安形势变动、法律政策更改中历经变迁,伴随着公安机关内部警力配置重构,派出所侦查权也不断扩张。在这种扩张与变迁的过程中,派出所侦查权的运行演变出警区制下设专人办理刑事案件模式、队室制下打击办案队承办模式、责任区制下派出所刑侦队分管模式等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派出所侦查权运行也呈现出:侦办案件类型数量集中;办案方式主要依靠人、物、信息管理;侦查权运行缺乏相对独立性等特点。派出所承担侦查权有其合理性,赋予派出所侦查权符合权力配置原则,与派出所性质职能相对应,也符合当前阶段的治安形势。但是在政策影响和派出所办案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下,派出所自身的定位有所偏离,演变成了重打击轻防范的小型刑侦部门。派出所民警办案能力与派出所承担侦查权责扩张不匹配,导致了行政权与侦查权错位,侦查权力滥用等问题,为派出所侦查权的监督带来了困境。针对派出所侦查权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完善派出所侦查权的进路,要着重关注派出所侦查权运行中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即派出所与刑侦队的关系、派出所与检察院的关系、派出所与人民法院的关系。尤其是要通过明确所队办案权限、强化协作机制以及落实警务保障等措施来理顺所队关系。同时,以派出所工作改革推动派出所侦查权完善;通过明确派出所的核心职责、科学划分派出所工作、完善考核制度以及探索赋予派出所行使侦查权的独立主体资格来推动派出所侦查权的完善。通过明确派出所有权办理刑事案件的民警资质和多渠道扩充派出所刑侦力量的方式提升派出所侦查质量。在保留派出所侦查权的语境下,保证派出所侦查权更加合理运行,并完善派出所侦查权运行监督机制。以优化检察院对派出所刑事侦查的监督、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建设、构建侦查活动中律师在场制度等渠道来规范派出所侦查权运行。

周星宇[7](2018)在《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04年起,沈阳市公安局开始实行“警力下沉”的警务改革,将公安警力的实践力度降低到基层中,从基层开展对治安的维护与治理。2010年以来,沈阳市公安局提出对实行警察“一街一所”、“三队一室”新型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警察工作效率,和城市的治安水平。然而,在警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路径依赖,执行的管理方式仍是传统的条块方式,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承担所有打击刑事犯罪的任务指标,“铺摊子”、“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同时高压之下仍需承担如交通执勤、维稳控访、街面巡逻等下派任务,警力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治安的管理水平。论文以沈阳市公安局为例,运用约翰·安德逊的“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探讨沈阳市公安局在警力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精简统一、高效协作”为核心,对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探索警务新模式良性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的研究现状,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内涵。界定警力资源相关概念,并对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内涵进行简要的阐释。第三部分,研究对象的现状概括,包括资源分配情况与警察结构的概述。第四部分,对于存在问题进行提炼,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摸清沈阳市公安警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并且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说明沈阳市在警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出现机构设置不合理、警力资源浪费、警力运行模式不规范、警察素质参差不齐、警务保障制度守旧等问题。同时对警力资源配置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现实出发,对沈阳市公安警力资源配置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纳为警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公安机关职责定位模糊,能力不足导致畏难情绪,考评机制名不副实。第五部分,提出解决沈阳市优化公安机关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从优化重组警力资源、探索适合的警务运行模式、限定公安职责,减少非警务活动与完善公安教育培训,提升公安人力资源素质,健立公安机关警力跟踪考评机制等角度提出解决沈阳市公安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力求推进沈阳市重新配置公安机关警力的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公安服务的质量。警力是开展警务工作首要因素,是关系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完善公安警力资源配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公安机关、民警、甚至是社会组织,各方共同努力。将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引入到新的警力资源配置模式构建过程中来是一种新的视角,对提升警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改进警力管理体制,以有限的警力发挥最佳的工作效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郭泽华[8](2018)在《地方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研究 ——以山西省J市公安局为例》文中认为侦查体制是指侦查制度中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规则体系。目前,我国现行的刑事案件侦查体制是公安部为适应《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新工作形势,于1997年6月在石家庄召开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后确定并向全国公安机关推行的,即“97刑侦体制改革”。通过此次改革,我国首次明确确立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侦查体制,公安机关既被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也被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以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为主。因此可以说,中央领导具体侦查业务工作,地方是侦查工作的财政来源。我国公安机关现行刑事案件侦查体制自“97刑侦体制改革”以来,已经运行了近二十年,这种强调侦查工作行动性、破案工作责任性的侦查体制为维护我国政治稳定发挥了重大且突出的作用。但是在近二十年间,不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政策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对现行侦查体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运行过程中呈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和局限。只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我国现行公安机关侦查体制存在的问题,才能为侦查体制的改进提供正确的指引和明确的方向。本文阐述了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的现状,并利用有关数据、案例、资料加以整合研判,分析了我国公安刑事案件现行侦查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内部运行问题,着重从侦查主体、侦查机构、侦查资源和侦查权力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二是外部影响问题,主要从公安警力编制、犯罪形式变化、行政环境影响、法制社会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过去,人是第一要素,将来,体制是第一要素”。而地方公安刑事案件侦查工作是否顺畅将直接关系到破案工作成效以及社会大众满意度,因此可以说,改革并完善我国现行的侦查体制是增强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能力的核心所在。面对目前我国公安现行侦查体制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改革提出的“要注重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一定要科学地统筹、扎实地推进对侦查体制的调整和改进工作。本文通过对J市地方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开展研究分析,从中发现现阶段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通过不断强化侦查主体、切实理顺机构设置、合理配置侦查资源、明确划分侦查权力、实施科学的人事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多种方法,进一步优化现行侦查体制并提高我国公安机关在面对社会发展新态势、新问题下打击犯罪的能力,使我国各级公安机关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保障。

董海成[9](2017)在《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刑事科学技术作为刑事侦查、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证据提取以及检验鉴定等工作职能,在案件侦办、提起诉讼等工作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决定了刑事科学技术的工作效能和技术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刑事案件始终处于高发态势,特别是一些新类型、高技术含量的刑事案件不断增多,对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任务难度和工作量也随着犯罪数量的增长而水涨船高。近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持续下大力气,不断加强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根本性、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落后、区位边远的地区,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问题依然突出。因此,高度重视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不仅是不断提升刑事科学技术整体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更是当前进一步提升侦查破案能力、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问题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现状,指出了目前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破案效能、规范化管理、基础硬件建设、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管理体制、思想认识、责任担当、资金保障等层面分析了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装备和信息化建设、创新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水平。本文提出了刑事科学技术职务序列改革的具体意见和创新刑事科学技术队伍考核激励机制两个创新点,对本溪市公安局乃至全国各级刑事科学技术部门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均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王天琪[10](2017)在《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前社会中视频监控设备的广泛普及,利用视频图像信息开展侦查工作已经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并在侦查实践中起到了强大的信息支撑作用。但是视频图像侦查作为发展中的事物,在理论研究上尚未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同时基层实战部门总结的战法大多停留在浅层应用上,影响了打击破案的实效。因此,本文以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为中心,围绕视频图像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力图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框架,并探究在此基础上的视频图像侦查应用方法,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进一步结合实证案例进行阐释,为基层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中提供方法指导。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明了该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视频图像信息基本理论的概述,首先对视频图像信息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继而阐述了视频图像信息的特点、应用原理,并结合国内外情况对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最后阐明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着重对视频图像信息要素层次分析,笔者将视频图像信息划分为特征层次、轨迹层次以及模式层次,继而对每个层次涵盖的具体内容要素进行详细论述,为形成科学的侦查方法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方法,基于对视频图像的信息要素分层,总结有特征辨识法、轨迹定位法、情景分析法以及信息关联法,以流程化的叙述结合案例的解读方式进行阐释,便于基层单位理解并直接开展实战应用工作;第五部分是对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计算机学、管理学、法学等多角度出发,基于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创新、工作管理创新以及规范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后续视频图像侦查应用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

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推动刑侦工作上台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推动刑侦工作上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概念、问题背景与内容框架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背景
        2.2.1 历史背景
        2.2.2 经济社会背景
        2.2.3 国际背景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容框架
        2.3.1 文化源流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2.3.2 意识形态主导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灵魂
        2.3.3 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论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
        2.3.4 文化自信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问题
        2.3.5 文化建设论解决文化强国的实践途径问题
        2.3.6 文化交往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处共荣的问题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论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3.1.1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论述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3.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变
        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2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根脉
        3.2.1 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2.2 革命文化的创新内容
        3.2.3 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
        3.2.4 继承弘扬好革命文化
    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形态
        3.3.1 先进文化的概念
        3.3.2 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
        3.3.3 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主导论
    4.1 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性
        4.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演变
        4.1.2 意识形态的一般功能
        4.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4.1.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论述
    4.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
        4.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2.2 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
    4.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3.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3.3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
    4.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4.1 思想道德与新时代文化的关系
        4.4.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4.4.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举措
    4.5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
        4.5.1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4.5.2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宗教、网络文化建设分论
    5.1 文艺论
        5.1.1 文艺的特性
        5.1.2 习近平关于文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5.1.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职能的论述
        5.1.4 崇德尚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5.1.5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5.2 宗教论
        5.2.1 宗教与宗教文化
        5.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5.2.3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
        5.2.4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的重要论述
    5.3 网络文化论
        5.3.1 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网络空间
        5.3.2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5.3.3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5.3.4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背景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6.1.4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之间关系的论述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根本依据
        6.2.1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6.2.2 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6.3 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6.3.1 从理论上坚定文化自信
        6.3.2 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
        7.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7.1.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2 改革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2.1 深化文化机构体制改革
        7.2.2 完善文化事业、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7.2.3 加快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3 以重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7.3.1 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举措
        7.3.2 加强思想道德养成和精神文明实践
        7.3.3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遗产保护工作
    7.4 以有力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4.1 以系统性举措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7.4.2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7.5 坚守共同原则,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7.5.1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5.2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7.5.3 坚持全民动员、走万众创新之路
        7.5.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7.5.5 加强党管人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则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论
    8.1 .文化交往及其逻辑前提
        8.1.1 文化交往
        8.1.2 文化交往的逻辑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8.2 尊重包容、交流互鉴是不同文化交往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8.2.1 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自主、文化自由
        8.2.2 各民族文化应该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8.3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
        8.3.1 “吸收外来”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8.3.2 “走出去”以“吸收外来”
        8.3.3 “引进来”以“吸收外来”
    8.4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取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8.4.1 话语权与话语权问题
        8.4.2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措施
        8.4.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8.5 中国文化应该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8.5.1 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的两类资源
        8.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价值
    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
        9.1.1 坚定坚持党的领导
        9.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9.1.3 强烈的问题意识
        9.1.4 鲜明的实践指向
        9.1.5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9.1.6 强调文化工作网上网下协同发力
        9.1.7 坚持把人才保证放到重要地位
    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9.2.1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
        9.2.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9.2.3 习近平创造性论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9.2.4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9.2.5 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的重大文化创新
        9.2.6 一系列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
    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
        9.3.1 理论意义
        9.3.2 实践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起源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及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概念及逻辑体系
    第一节 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概念
        一、纪律
        二、党的纪律
        三、党的纪律建设
    第二节 党的纪律的类型与构成
        一、党的纪律类型
        二、党的纪律构成
    第三节 党的纪律建设的逻辑体系
        一、党的纪律建设逻辑
        二、党的纪律建设体系
第二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有关论述
        一、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理论认识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内容和原则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党的纪律建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长期课题
        二、铁的意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的根本特点
        三、平等性和彻底性是执行党的纪律根本要求
第三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依据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一、中共建党初期党的纪律建设初探期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发展期
        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成熟期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建国初期党的纪律建设创立及实践
        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党的纪律建设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党的纪律建设
        一、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纪律建设的拨乱反正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的纪律建设的发展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新发展
    第四节 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党面临的形势越严峻就越要坚守党的纪律
        二、明确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遵循和执纪形态
        三、优化党的纪律建设的惩戒方式与执行结构
        四、彰显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治理功能
第四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成就
    第一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
        一、“纪律处分条例”修订概况
        二、“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原则
        三、“纪律处分条例”修订目标
    第二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惩-教”结合的纪律建设实践新模式
第五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节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二、党的纪律建设根本要旨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的环境挑战
        一、全球化带来的外部环境挑战
        二、市场利益化带来的立场矛盾
        三、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思想迷失
        四、党情复杂化带来的内在困境
    第三节 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堕落动摇党的理想信念
        二、不讲党的纪律损害党的政治权威
        三、纪律松弛破坏党的团结统一
        四、不讲规矩污染党内政治生态
第六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关系、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党的纪律建设要处理的主要关系
        一、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二、纪律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
        三、党的纪律与党的组织建设的关系
        四、纪律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关系
    第二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三节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二、扞卫党的领导地位
        三、永葆党的自我革命的先进性
第七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加强党内纪律教育
        一、坚定理想信念,突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纪律教育
        二、抓好“关键少数”,强调以党内法规为根本的党内纪律教育
        三、严明政治纪律,夯实以落实主体责任为内涵的党内纪律教育
    第二节 创新党的纪律教育方法
        一、传统培训方法与创新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法
        二、“零距离”警示教育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教育法
        三、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与个人问题相结合的教育法
    第三节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完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
        二、强化纪律执行,守住法规纪律底线
    第四节 完善党的纪律建设的监督机制
        一、构建党的纪律监督的内在动力机制
        二、构建党内与党外两种纪律监督机制
        三、构建党的纪律监督的考核评价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重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重难点
        1.3.3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相关理论阐释
    2.1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2.1.2 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
        2.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
    2.2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2.2.1 建国初期毛泽东首提共同富裕
        2.2.2 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的不断发展
第3章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实践的现实逻辑
    3.1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
        3.1.1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
        3.1.2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导向
        3.1.3 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
    3.2 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迎来共同富裕新挑战
        3.2.1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对基本国情的判断
        3.2.2 注重改善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问题
        3.2.3 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问题
    3.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托举共同富裕新局面
        3.3.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全新起点
        3.3.2 全面深化改革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
        3.3.3 全面依法治国是迈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3.3.4 全面从严治党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第4章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4.1 经济发展水平再上台阶
        4.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
        4.1.2 创新驱动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4.2 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
        4.2.1 地区协调发展格局塑成
        4.2.2 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4.3 收入分配改革成效显着
        4.3.1 初次分配领域改革再深化
        4.3.2 再分配领域改革组合出击
    4.4 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
        4.4.1 大力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4.4.2 全面落实精准帮扶举措
        4.4.3 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
        4.4.4 强化精准脱贫支撑保障
    4.5 精神富裕走进新局面
        4.5.1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4.5.2 丰富文化产品服务
        4.5.3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第5章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实践的重要意义及经验启示
    5.1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实践的重要意义
        5.1.1 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5.1.2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5.1.3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1.4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5.2 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实践的经验启示
        5.2.1 坚持“精准”与“开发”治贫方式
        5.2.2 坚持依靠群众自力更生
        5.2.3 坚持强化全社会合力
        5.2.4 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并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建设思想
        (二) 列宁和斯大林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三)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思想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形成的历史经验
        (一) 改革开放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速度问题的经验
        (二) 改革开放前我国速度问题的经验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形成的现实背景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经济发展速度观的立论前提
        (二)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速度观形成的直接依据
        (三) 实现共同富裕是经济发展速度观的根本价值取向
        (四) 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安排是经济发展速度观的指引方向
第二章 “富起来”征程中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
    第一节 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必要性
        (一) 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 缩小发展差距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应有之意
        (三)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经济高速发展观的内容和战略举措
        (一) 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 “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方针
        (三)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保障条件
    第三节 党的经济高速发展观的价值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
        (二) 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章 “强起来”新征程中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
    第一节 科学认识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新变化
        (一) 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 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
        (三) 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第二节 经济中高速发展的保障和实现
        (一)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四)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 经济发展要依靠多元动力
    第三节 党的经济中高速发展观的价值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二) 关乎我国实现强国战略和伟大复兴,是指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指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云南县级公安机关警力资源配置研究 ——以Y县公安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警力资源配置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警力
        二、警力资源
        三、警力资源配置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无增长改善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耗散结构论
        四、政府再造论
    第三节 基本原则和形式
        一、警力资源配置原则
        二、警力资源配置形式
第二章 Y县公安局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Y县基本情况
        二、Y县公安局基本情况
    第二节 Y县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现状
        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二、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三、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四、警务工作运行现状
第三章 Y县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警力资源严重不足
        一、警力总量不足
        二、警力素质偏低
    第二节 警力资源管理薄弱
        一、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二、绩效考核效果不明显
    第三节 警务运行机制不畅
        一、警务运行模式粗放
        二、非警务活动占用较多
    第四节 警力资源保障滞后
        一、警务运行保障不到位
        二、教育培训成效不明显
第四章 Y县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一节 制度层面
        一、专项编制有限
        二、人才招录欠缺
        三、职责定位不准
    第二节 管理层面
        一、管理理念滞后
        二、考核导向易变
        三、奖励机制单一
    第三节 文化层面
        一、文化育警不充分
        二、组织文化不重视
        三、个体效能观偏差
第五章 国内外可借鉴的先进经验
    第一节 国外经验
        一、美国警力资源配置经验
        二、日本警力资源配置经验
        三、韩国警力资源配置经验
    第二节 国内经验
        一、香港警力资源配置经验
        二、浙江警力资源配置经验
        三、深圳警力资源配置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经验启示
第六章 Y县公安局警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深化警力资源重组改革
        一、动态调整警察编制,规范管理警辅力量
        二、定期轮岗交流,实践“一警多能”
    第二节 推动警力资源管理升级
        一、调整组织机构,推动警力下沉
        二、完善绩效考核,激发民警潜力
    第三节 创新规范警务运行机制
        一、推行情报主导,合成作战模式
        二、规范警务运行,回归公安主业
    第四节 健全警力资源保障平台
        一、健全财物保障,加快警力升级
        二、突出专业精神,训练紧贴实战
    第五节 文化育警塑造优良警队
        一、创造文化环境,培育民警道德
        二、注重公共关系,塑造良好形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派出所侦查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导论
    1.1 派出所侦查权的含义
    1.2 派出所侦查权研究缘起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2 历史沿革视角下派出所侦查权的变迁
    2.1 派出所职能演变过程中侦查权的动态变化
        2.1.1 弱势阶段(1949-1978)
        2.1.2 强势阶段(1978-1997)
        2.1.3 相对削弱阶段(1997-2005)
        2.1.4 稳定阶段(2005-至今)
    2.2 影响派出所侦查权变迁的因素
        2.2.1 治安形势变化推动侦查权下沉
        2.2.2 法律修改及“严打”政策的推动
        2.2.3 公安机关内部侦查权再分配
        2.2.4 公安机关侦审合一改革
3 赋予派出所侦查权的合理性分析
    3.1 派出所享有侦查权与其性质、职能相对应
        3.1.1 赋予侦查权符合派出所性质
        3.1.2 赋予侦查权与派出所职能相对应
    3.2 派出所享有侦查权符合侦查权配置原则
        3.2.1 赋予派出所侦查权是公安侦查权再分配
        3.2.2 符合侦查主体设置必要性和便利性原则
    3.3 赋予派出所侦查权符合现实需要
        3.3.1 《规定》划定管辖范围与派出所侦查能力相匹配
        3.3.2 派出所行使侦查权有其独特优势
        3.3.3 有助于应对当前犯罪形势
4 派出所侦查权运行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派出所侦查权的运行现状
        4.1.1 派出所侦查权的管辖范围
        4.1.2 派出所侦查权的运行模式
    4.2 派出所侦查权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几对关系
        4.2.1 派出所与刑侦队的关系
        4.2.2 派出所与检察院的关系
        4.2.3 派出所与法院的关系
    4.3 派出所侦查权的运行特点
        4.3.1 侦办案件类型数量集中
        4.3.2 办案方式主要依靠人、物、信息管理
        4.3.3 侦查权运行缺乏相对独立性
    4.4 派出所侦查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4.4.1 派出所治安属性难以满足侦查专业化要求
        4.4.2 派出所侦查能力与侦查权扩张不相匹配
        4.4.3 派出所侦查权不当行使构成监督困境
        4.4.4 派出所侦查权扩张引发定位偏离
5 完善派出所侦查权进路探析
    5.1 完善派出所侦查权应秉持的宗旨原则
        5.1.1 以派出所基础地位为根本
        5.1.2 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5.1.3 以权责一致为导向
        5.1.4 以加强监督制约为保障
    5.2 深化派出所工作改革
        5.2.1 明确派出所核心职责
        5.2.2 科学划分派出所工作
        5.2.3 完善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考核制度
        5.2.4 探索赋予派出所侦查主体资格
    5.3 派出所刑事侦查工作专业化
        5.3.1 明确有权办理刑事案件的民警资质
        5.3.2 多渠道扩充派出所刑侦力量
    5.4 理顺派出所与刑警队之间的关系
        5.4.1 明确所队办案权限
        5.4.2 强化所队协作机制
        5.4.3 落实警务保障制度
    5.5 加强派出所侦查权运行监督
        5.5.1 优化检察院对派出所侦查权运行监督
        5.5.2 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5.5.3 构建派出所侦查活动中律师在场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价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实证研究法
    四、创新点
        (一) 首次运用“无增长改善论”研究警力资源配置问题
        (二) 结合“无增长改善论”提出优化对策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警力资源
        (二) 警力资源配置
    二、相关概念界定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
        (一) 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历史背景
        (二) 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含义
        (三) 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的适用性
第三章 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现状
    一、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分配情况
        (一) 沈阳市公安局机构设置
        (二) 警力资源分布情况
        (三) 沈阳市公安局的业务模式
    二、沈阳市公安局警察的结构
        (一) 警察的年龄结构
        (二) 警察的学历结构
        (三) 警察的精力分配
第四章 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 机构设置不合理
        (二) 警力资源浪费严重
        (三) 警力运行模式不规范,非警务活动多
        (四) 警察素质堪忧,影响效能发挥
        (五) 警务保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二、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警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 制度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三) 公安机关职责定位模糊
        (四) 能力不足导致畏难情绪
        (五) 考评机制名不副实
第五章 优化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重组警力资源
        (一) 精简机构、层级分明
        (二) 警力下沉、警务前移
    二、探索适合的警务运行模式
        (一) 建立高效统一主动型的指挥体系
        (二) 利用社会公共信息充实警力资源
    三、限定公安职责,减少非警务活动
        (一) 明确界定非警务活动
        (二) 限制指派公安机关参与非警务活动
        (三) 强化公安机关依法执行活动的观念
    四、完善公安教育培训,提升公安人力资源素质
        (一) 正确处理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二) 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三) 处理塑造学习型组织与建立警力下沉制度的关系
    五、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一) 对警力资源进行全警考核
        (二) 实施竞争上岗、试行聘任制
        (三) 重新构建科学薪酬管理体系
第六章 结论
    一、结论
    二、不足和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地方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研究 ——以山西省J市公安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现状
    1.1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机制
        1.1.1 J市公安侦查机构设置
        1.1.2 J市公安侦查管辖及结构
    1.2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基本程序
        1.2.1 J市公安刑事案件接警、受案、立案过程
        1.2.2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过程
    1.3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组织架构
        1.3.1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合成作战
        1.3.2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专案组织
第二章 J市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内部运行问题
        2.1.1 侦查主体自身弱化
        2.1.2 侦查机构设置不合理
        2.1.3 侦查资源配置失衡
        2.1.4 侦查权力存在分化、混淆和滥用现象
    2.2 外部影响问题
        2.2.1 公安警力编制不足
        2.2.2 犯罪形式呈现流窜化、智能化和集团化等新特点
        2.2.3 行政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2.4 法制社会建设提出需求
第三章 改进和优化地方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的建议
    3.1 思路及原则
        3.1.1 公安侦查体制改进思路
        3.1.2 公安侦查体制改进原则
    3.2 境外国家刑事犯罪侦查工作基本经验
        3.2.1 侦查工作集权化特征明显
        3.2.2 检察机构享有较多侦查权
        3.2.3 重视警察机构侦查人员选拔任用
    3.3 改进措施
        3.3.1 强化侦查主体并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3.3.2 理顺侦查机构设置并明确权力划分
        3.3.3 合理配置侦查资源并落实多方保障
        3.3.4 建立侦查权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域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一) 调查访问方法
        (二) 比较研究方法
        (三) 文献分析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
        (一) 探索深化刑事科学技术职务序列改革
        (二) 创新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第二章 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概述
    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相关概念
        (一) 刑事科学技术的界定
        (二) 刑事科学技术管理的界定
    二、我国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的历程
        (一) 初创的第一阶段
        (二) 成长的第二阶段
        (三) 专业化的第三阶段
    三、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 刑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
        (二) 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化建设
        (三) 刑事科学技术规范化建设
        (四) 刑事科学技术装备建设
        (五) 刑事科学技术发展环境建设
第三章 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现状
    一、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实践
        (一) 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总体情况
        (二) 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
    二、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刑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不足,履职能力不高
        (二) 刑事科学技术部门权责不清,整体破案效能低下
        (三)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进展缓慢,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
        (四) 刑事科学技术的基础硬件建设薄弱,业务水平提升受限
        (五) 刑事科学技术发展环境受到制约,业务工作逐年萎缩
    三、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刑事科学技术的管理体制限制技术人员的发展
        (二) 传统思想制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发展
        (三) 担当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淡化
        (四) 资金投入缺乏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
        (五) 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第四章 完善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原则
        (一) 以人为本原则
        (二) 科技强警原则
        (三) 效益优先原则
        (四) 资源共享原则
    二、加强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创新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二) 解放思想,创新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三) 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刑事科学技术干警的责任担当意识
        (四) 强化资金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基础装备和信息化建设
        (五) 加强上级对下级的垂直管理
第五章 结论
    一、研究的主要观点
        (一) 分析了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二) 提出了加强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观点
    二、展望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10)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学术界研究现状
        1.3.2 实务界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案例研究
        1.4.3 比较研究
        1.4.4 跨学科研究
2 视频图像信息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辨析
        2.1.1 信息
        2.1.2 视频图像信息
    2.2 视频图像信息的特点
        2.2.1 客观性
        2.2.2 精确性
        2.2.3 时效性
        2.2.4 拓展性
    2.3 视频图像信息的应用原理
        2.3.1 同一认定原理
        2.3.2 信息传输和反馈原理
    2.4 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现状
        2.4.1 国外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考察
        2.4.2 我国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应用现状
    2.5 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作用
        2.5.1 视频巡控,及时发现打击现行犯罪
        2.5.2 动态追踪,有效确定侦查方向范围
        2.5.3 情景再现,客观准确重建犯罪现场
        2.5.4 信息比对,增强案件串并侦查能力
        2.5.5 固定证据,有效推进刑事诉讼进程
3 视频图像信息要素层次分析及具体内容
    3.1 特征层次
        3.1.1 个体特征
        3.1.2 物品特征
        3.1.3 车辆特征
    3.2 轨迹层次
        3.2.1 时空轨迹
        3.2.2 交通轨迹
        3.2.3 住宿轨迹
        3.2.4 通讯轨迹
        3.2.5 网络轨迹
        3.2.6 交易轨迹
    3.3 模式层次
        3.3.1 行为模式
        3.3.2 案件模式
4 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方法
    4.1 特征辨识法
    4.2 轨迹定位法
    4.3 情景分析法
    4.4 信息关联法
5 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的发展趋势
    5.1 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创新
        5.1.1 视频图像智能分析技术
        5.1.2 视频图像快速检索技术
    5.2 视频图像应用工作管理创新
        5.2.1 侦查协作机制
        5.2.2 资源共享机制
    5.3 视频图像应用规范化建设
        5.3.1 工作流程规范化
        5.3.2 视频证据规范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推动刑侦工作上台阶(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 朱鸿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研究[D]. 冯麒颖. 兰州大学, 2021(09)
  • [3]党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研究[D]. 柯皓月. 新疆大学, 2020(07)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速度观研究[D]. 章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云南县级公安机关警力资源配置研究 ——以Y县公安局为例[D]. 陈晨.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派出所侦查权研究[D]. 焦康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7]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 周星宇. 东北大学, 2018(02)
  • [8]地方公安刑事案件侦查体制研究 ——以山西省J市公安局为例[D]. 郭泽华. 山西大学, 2018(04)
  • [9]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问题研究[D]. 董海成. 东北大学, 2017(02)
  • [10]视频图像信息在侦查中的应用研究[D]. 王天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推动刑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