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分析

昆明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分析

一、昆明市区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佳[1](2021)在《矾矿酸性废水来源及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矿石的开采数量大幅提高,废弃尾矿中的重金属会通过液体浸出,并随着地表径流或渗流迁移,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同时再被土壤吸附之后,造成农业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的问题。由于水体、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很难治理和再恢复,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所以矿区重金属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以安徽省庐江县矾山矿区为研究区域,以矿区矿渣、矿石、自然水体为研究对象,对酸性矿业废水的来源、浸泡淋溶条件下矿石矿渣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规律、矿区水体水质评价及重金属淋溶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分析,明确了不同水体之间的关系,表明矿区沉陷区积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由于井水、裂隙水、沟道水、雨水与东西平硐水同位素特征相近,可能为矿硐水的补给提供了主要水源。通过MixSIAR模型分析浅层地下水、沟道水、雨水在矿硐水中的百分比,采用三次采样分析,结果都表明地下水对矿硐水的补给较多。雨水和沟道水会在坡面汇流过程中经过塌陷口、采矿宕口等快速通道补给地下巷道,因此,由于降雨量不同,三次采样雨水在矿硐水中所占比例差别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水体水质、矾矿石和矿渣成分检测结果,显示出矿硐水水质酸化与大、小矾山补给水源无直接关系,明矾水解为酸性废水的主要成因机理,此外,黄铁矿也会是产生酸性矿山废水的原因之一,矿硐以上的采空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水,为酸性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通过对室内静态浸泡实验分析,表明矿渣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固液比的增大而增加,而烧结后的矿渣中各离子的析出浓度总是低于废弃矿渣的浓度,这与矿渣中重金属含量的背景值和存在形态有关。通过室外模拟降雨实验,得出废弃矿渣坡面径流与烧结后矿渣垂向渗流中溶出量最高的重金属均是Al。废弃矿渣中重金属的淋出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d、Ni、Cr、Mn、Cu、Al、Fe,烧结后矿渣中重金属的淋出率从大到小依次为Ni、Mn、Cd、Cr、Cu、Fe、Al。对矿区不同位置采集水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水体受采矿活动密切影响。东平硐、西平硐、大矾山竖井、尾矿坑水均为严重污染水体,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致癌物Cr、Cd和非致癌物Cu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将矿渣中重金属的淋出浓度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直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淋出液中的重金属元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通过土柱重金属Cu、Cd淋溶实验,得出重金属Cu在淋溶前期主要在表层土壤处吸附,淋溶后期在10cm处吸附,说明重金属在向下迁移,Cd进入土壤后前期同样在表层吸附,淋溶后期Cd离子向下迁移至15cm处,说明Cu向下迁移的能力相对较弱。应用Hydrus软件对重金属Cd在土壤中的迁移累积进行模拟,得到Cd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趋势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即Hydrus能够对Cd迁移过程进行模拟。

杨元旭[2](2021)在《保山盆地西部岩溶备用水源地开发与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多,城市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加剧的问题日益突出,优质水资源的供给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和管理已非常紧迫。本论文以保山盆地西部岩溶备用水源地的开发与保护为目标,首先通过对保山盆地西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调查分析并结合钻孔资料建立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然后利用降雨入渗系数法、开采系数法计算得出研究区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并进行水质分析和环境质量评价;从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泉水干涸、地下水污染四方面对地下水开采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在地面沉降分析中考虑了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对下伏碳酸盐岩含水层的越流补给问题;建立两种情况下的流场模型,对比分析在水文地质单元内部划分两个地下水系统与不进一步划分地下水系统两种情况下的流场形状特征;根据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利用现状等,通过图片展示了水源地开采状态下的水量、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泉水干涸和地下水污染的约束条件,并利用响应矩阵法结合地下水流场模型给出优化开采方案;最后对研究区特征污染物做污染预测并结合相关规定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保山盆地西部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资源量为2532.11万m3/a(6.94万m3/d)、允许开采资源量为2070.67万m3/a(5.67万m3/d),开采井多年平均优化可开采资源量为826.79万m3/a(2.27万m3/d),水源地还有较大的供水潜力;按照现状开采,不会发生环境地质问题,但应注意合理开采;在水文地质单元内部划分两个地下水系统与不进一步划分地下水系统两种情况下的流场形状特征基本一致;同时污染预测结果显示,约55年后,水源地开采区地下水将受到影响。

魏良帅,黄安邦,罗云丰,贾逸,舒勤峰,和铭[3](2020)在《乌蒙山昭通地区玄武岩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蒙山区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其中昭通地区长久以来面临取水难、用水难的问题。通过地面调查、水文地质试验、测试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查明了该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仅次于可溶岩,占21.52%,以面状覆盖和条带展布两大特征出露,裂隙的发育和较平缓的地形地貌条件为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基础,泉点数量多、分布广且水质总体良好,III类及以上地下水达到89.29%,适宜生活饮用,对于农户居住分散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为指导地方寻找优质饮用水源,解决乌蒙山连片贫困缺水区吃水难题提供依据。

何雪琴[4](2020)在《张北县玄武岩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张北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麓的坝上地区,是区内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区内主要分布大面积新生代汉诺坝组玄武岩,而玄武岩地下水水质优良,其规模性开发利用可以为本区经济发展带来显着效益。然而,随着农业需水的不断扩大,多年的水质动态监测资料表明,玄武岩含水层出现矿物度增加、水质恶化等现象,对该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文章在总结分析上述背景条件下,结合张北县的实际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采集的水化学数据进行整理,综合选用常规数理统计分析、水化学特征分析、离子间比例系数、氢氧同位素分析及反向水化学模拟等方法相结合,研究分析张北县玄武岩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期为该区域玄武岩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科学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多方法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研究区玄武岩裸露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Ca、HCO3-Ca·Mg两种类型,而隐伏区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既出现 HCO3-Ca、HCO3-Ca·Mg 型水,也出现 Cl·HCO3-Na、Cl·SO4-Na-Mg 型水;(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及TDS空间整体分布为:玄武岩浅层水TDS及其他阴阳离子未出现高值区,而玄武岩深层水在安固里淖下游至公会镇一带,馒头营乡二圪塄、玻璃彩河附近TDS出现高值区,且沿着地下水流方向,TDS值从补给-径流区向排泄区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水质也逐渐变差;(3)Gibbs图、离子比例关系表明玄武岩地下水受水岩作用影响较为明显,地下水中阳离子来源主要受到硅铝酸盐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而阴离子主要受到岩盐、深部石膏的溶解控制作用,同时玄武岩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4)氢氧稳定同位素进一步说明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并在接受补给的过程中受到蒸发影响;(5)反向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玄武岩地下水主要受到硅酸盐、岩盐、硫酸盐等矿物风化溶解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方解石沉淀作用的影响,此外人类活动对于地下水演化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展鹏[5](2020)在《滇池流域松华坝入库河流水环境污染源解析与调控》文中研究说明水质安全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松华坝水库作为昆明主要水源地之一,承担着昆明市生产生活供水的重要功能,松华坝水质安全对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松华坝两条主要入库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调查,对流域水环境质量演变进行了评估。构建了由源到汇和由汇到源的两种河流污染源解析模型,对牧羊河和冷水河的污染源进行解析,识别了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最后,基于松华坝库区的水环境容量,通过环境经济目标优化,提出了水质安全约束下的经济社会与污染控制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松华坝入库河流水质存在季节性超标风险。入库河流的主要水质指标无法稳定的维持在水环境功能区规定的地表水Ⅱ类标准,部分季节和点位达到Ⅱ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2)基于源到汇的排放清单法和基于汇到源的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析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较为可靠。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源污染源和农业种植源污染源污染两大类,保护区内主要以非点源污染为主。(3)在牧羊河和冷水河两个主要入库流域内,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等4项主要污染物入河通量均高于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其中总氮的超标率较高,氮类污染物污染相对严重。(4)基于污染控制费用最小优化目标,以主要污染源削减为决策变量,在水环境容量、污染控制水平和农业发展等约束下,得到松华坝库区污染控制优化方案。为了保障松华坝饮用水源地入库河流水质的稳定达标,库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90%,退耕面积不低于153147亩,最低费用达到了8351万元/年。

李奇翎[6](2020)在《成都平原典型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及源解析研究》文中认为成都平原为地下水利用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城郊农村大量施用化肥,城镇及工业的发展已造成地下水污染。本文通过对成都平原某典型农区年内四季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描述氮污染负荷的空间分配,揭示年内不同时季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相关矩阵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评价污染影响因素、潜在污染源及污染源时季变化规律,并计算各污染源的污染负荷以及最为严重时间段内各采样点的因子得分,获得地下水主要污染因子空间分布,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地下水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三氮”与铁、锰。从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来看,“三氮”中NH4+的污染最为严重污染范围最广,从“三氮”污染的时间差异性来看,NH4+污染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温度以及地下水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其污染在12月最为严重,“三氮”之间的相互转化受氧化还原条件影响较为明显,其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存在一致性。(2)相关性结果表明,TDS与Ca2+,Na+,SO42-,Cl-,HCO3-呈显着正相关,这些离子显着地影响着地下水的化学组成,NO3-和NH4+在一年中呈负相关,体现了其之间存在的相互转化关系,NO3-和K+之间有高度正相关性,其相关性在施肥季较为显着。(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畜禽养殖污染与工业点源污染,各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在3月与12月,主要以生活污染为主且污染在12月更为严重,12月污染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的城北街办、城南街办以及北部农区,此时应重点防治居民生活污水的乱排放问题并加强对北部农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处理与排放问题的重视,在6月农业面源污染占主导地位,应对研究区北部的柏隆镇、黄许镇及德新镇部分区域的农业活动进行重点管理,而在9月工业污染最为严重,应重点防治工业园区内各工矿企业的污染问题。

刘宇[7](2020)在《云南芒市—瑞丽地区温泉水化学和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省的温泉总数超过1000个,研究区芒市-瑞丽地区温泉较多,个别为高温温泉。研究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对于丰富陆地地下水循环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当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云南西部区内构造复杂,着名的龙陵-瑞丽深大断裂北东向纵贯瑞丽盆地,其断裂从加里东时期形成至今,表现为多期叠加活动,对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起控制作用,亦为控制盆地生成和演化的主控断裂。燕山运动末期及喜山期,该断裂的继承性活动明显,沿断裂形成了芒市、遮放、瑞丽等串珠状盆地。本文沿龙陵-瑞丽断裂调查了云南芒市到瑞丽地区的15处温泉,采集了20个水样,并对其水化学和同位素组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中翡翠温泉YR19的水温达到103℃,为高温温泉;其余温泉的水温为37.572.8℃,为中低温和中温地下热水。温泉出露地层或岩石为盆地内第四系地层或盆地边缘地层交界带。经测试发现,研究区温泉水样主要为HCO3-Ca和HCO3-Na型水,少数为SO4-Na型水,水样的矿化度为2281812 mg/L,为淡水或微咸水;pH为68.4;YR3、YR8、YR17YR19的Eh小于0 mV,其余水样的Eh为14138 mV;对主要离子、次要离子等研究发现:研究区热水在地下循环过程中发生了溶滤作用为主,以及阳离子交替等水-岩相互作用;水样中Li、Sr等微量组分及H2SiO3、F等特征组分分别达到0.6632099μg/L、31.8862μg/L、18.8159 mg/L、0.09518.5 mg/L。利用δ2H-δ18O数据判别研究区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并估算补给区高程约为6851374 m,补给区温度约为714℃;利用地下热水中226Ra-222Rn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估算地下热水的年龄约为213年;利用SiO2地热温标法与多矿物平衡图解法估算算研究区热储温度约为43168℃。利用硅焓方程法计算温泉水样中冷水混入比例均超过50%,并估算研究区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约为4653262 m。研究区温泉的成因模式可以概括为:大气降水在山区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向着各盆地径流,经历深循环并获得来自深部的热流加热,当在地下遇到断裂带和侵入体产生的裂隙时上升,在接近地表时混入浅层冷水最后在地表出露或以地热井揭露,部分温泉在第四系中涌出地表,为断裂-深循环型地热系统。

刘圣锋,黄军,周媛,姚越,赵华荣,金鑫[8](2019)在《广西容县地下水水质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文中认为为了对容县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价,主要对常规水质指标和部分重金属(Cu、Pb、Zn和Cd)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pH水化学指标偏低,NO3-超标率达到50%。通过舒卡列夫分类方法和Piper图分析方法可知研究区水化学类型较多,其中HCO3-Ca型水占的比重最大,占比为30%。地下水中Cu、Pb、Zn和Cd的浓度对儿童和成年人健康均没有明显危害。该研究可为容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韩慧[9](2019)在《徐州市区地面水厂供水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徐州市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期,但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供水能力却面临短缺的局面,增加城市供水量是目前比较迫切的需求。由于近些年城市地下水资源开采使用过量,己经不能再作为徐州城市主要的城区供水饮用水源,徐州市各级供水部门应改变严重依赖地下水的现状,将城市地表水水源作为徐州城市城区供水主要饮用水源,增加城市地表水水源供应量,解决徐州城市城区缺水,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徐州市供水环境的调查,分析了徐州市供水系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有水源结构不够理想,应适当减少城市供水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增加其对地表水的综合利用率;二是鉴于地下水的逐渐压采,城市地表水厂紧缺,应该着重发展地面水厂;三是随着污染状况的加剧和污染物的复杂化,对水厂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本文通过对徐州市供水环境的分析,结合徐州市的地表水水资源环境,经过城市需水量预测,分析出徐州市近期145万m3/d,远期185万m3/d的城市需水量。2)通过对徐州市水资源的分析,确定了应加大对骆马湖的开发利用的思路。综合城市总得供水需求和城市水源地的供水能力,设计了新建地面水厂30万m3/d的生产规模。3)通过对骆马湖原水水质的分析,以及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最终确定了新建地面水厂净水工艺:原水→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4)针对现阶段的供水保障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的相关措施。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整理出徐州市区新建供水工程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建设思路,可为徐州市区以后的供水工程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提高城市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继辉,王克勤,赵洋毅,王帅兵,闵惠琳[10](2019)在《滇中重要水源区土地垦殖对集水区地表水质特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探讨了土地垦殖对滇中重要水源区地表水水质特征的影响。【方法】2017年5-10月期间,以云南省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迤者小流域的集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降雨径流中的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进行监测,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垦殖强度下集水区地表水水质特征。【结果】强度垦殖状态下混合集水区的总氮、铵态氮、总磷和COD的极值差达到了轻度垦殖状态下林地集水区的6.79、4.29、4.88、2.39倍,土地垦殖对总氮、铵态氮、总磷和COD浓度的影响较大。极轻度垦殖状态的灰色关联序:TP(0.8266)>TN(0.7688)>COD(0.6684)>NH+4-N(0.6544);强度垦殖状态的灰色关联序:TN(0.8087)>TP(0.7981)>NH+4-N(0.7698)>COD(0.6758)。【结论】极轻度和强度垦殖状态下集水区的主要面源污染物为总磷(TP)和总氮(TN)。林地集水区满足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混合集水区满足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由此可得,地表水质状况与土地垦殖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二、昆明市区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市区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矾矿酸性废水来源及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
        1.2.2 尾矿重金属的降雨淋溶规律研究
        1.2.3 尾矿浸泡试验研究
        1.2.4 矾矿区土柱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气候概况
        2.1.3 矿区现状
    2.2 矿区水体氢气稳定同位素示踪试验
        2.2.1 样品采集
        2.2.2 样品测定
        2.2.3 分析方法
    2.3 矿石和矿渣浸泡试验
        2.3.1 样品采集及测定
        2.3.2 浸泡试验方案
        2.3.3 分析方法
    2.4 矿渣降雨淋滤试验
        2.4.1 样品及试验设备
        2.4.2 降雨淋滤方案
    2.5 室内土柱及等温静态吸附实验
        2.5.1 样品的采集及测定
        2.5.2 等温静态吸附实验
        2.5.3 室内土柱实验
3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庐江酸性废水来源
    3.1 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3.1.1 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
        3.1.2 氢氧同位素特征的指示意义
    3.2 平硐酸水来源定量分析
    3.3 平硐酸性废水形成的机理探讨
    3.4 小结
4 矾矿石/渣静动态淋溶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
    4.1 矾矿石/渣中各元素的背景值
    4.2 矿石浸泡体积的影响
    4.3 矿渣不同浸泡固液比重金属溶出规律
        4.3.1 废弃矿渣浸泡重金属的溶出规律
        4.3.2 烧结后矿渣浸泡重金属溶出规律
        4.3.3 矿渣类型的影响
    4.4 不同固液比矿渣浸泡液p H的变化
        4.4.1 不同固液比矿渣浸泡液p H随时间的变化
        4.4.2 两种矿渣同一固液比浸泡液p H随时间的变化
    4.5 降雨条件下矾矿矿渣重金属的溶出规律
        4.5.1 不同降雨条件下废弃矿渣重金属浓度的变化
        4.5.2 不同降雨条件下烧结后矿渣重金属浓度的变化
        4.5.3 矿渣淋出液中重金属累积释放量
        4.5.4 重金属的淋出率
    4.6 矿区水体水质评价及尾矿重金属淋溶风险评价
        4.6.1 矿区水体水质评价
        4.6.2 尾矿重金属淋溶风险评价
    4.7 本章小结
5 矾矿区土柱重金属Cu和Cd迁移规律研究
    5.1 土壤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特性研究
        5.1.1 土壤对重金属Cd、Cu的吸附
        5.1.2 土壤对重金属Cd、Cu的吸附拟合
    5.2 Cl~-离子的穿透过程
    5.3 重金属Cd、Cu的迁移过程
        5.3.1 淋出液中Cu、Cd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5.3.2 土壤中Cu、Cd含量随时间变化
    5.4 重金属Cd在土壤中的运移模拟
        5.4.1 模型介绍
        5.4.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5.4.3 模型参数获取
        5.4.4 模拟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保山盆地西部岩溶备用水源地开发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区域环境地质
    2.2 水源地地质概况
    2.3 水文地质条件
    2.4 水文地质参数
第三章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3.1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3.2 地下水水质评价
    3.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第四章 备用水源地开采环境影响分析
    4.1 岩溶塌陷
    4.2 地面沉降
    4.3 泉(河)水干涸
    4.4 地下水污染
第五章 备用水源地开采管理
    5.1 开采区水文地质特征
    5.2 开采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5.3 管理目标、约束条件
    5.4 数值法管理模型
    5.5 响应矩阵法优化管理模型
第六章 污染预测及保护区划分
    6.1 水源地污染源调查分析
    6.2 污染预测
    6.3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6.4 保护区管理、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乌蒙山昭通地区玄武岩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文地质概况
2 玄武岩分布及地下水出露特征
    2.1 玄武岩分布规律
    2.2 地下水出露基本特征
    2.3 钻探揭示地下水特征
    2.4 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
3 玄武岩富水性控制因素
    3.1 玄武岩成因及分类
    3.2 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
    3.3 地形地貌的影响
4 玄武岩地下水赋存规律
5 玄武岩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6 结论

(4)张北县玄武岩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条件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4 地下水动态特征
3 玄武岩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研究
    3.1 水样采集与测试
    3.2 水化学成分统计分析
    3.3 水化学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玄武岩地下水水化学形成机制研究
    4.1 基于Gibbs图的水化学控制因素研究
    4.2 玄武岩地下水主要离子来源分析
    4.3 玄武岩地下水同位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玄武岩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5.1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理论基础
    5.2 水文地球化学逆向模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滇池流域松华坝入库河流水环境污染源解析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流水环境污染物特征
        1.2.2 入库河流的主要污染源
        1.2.3 河流污染源解析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研究区水环境问题诊断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区位
        2.1.2 土壤与土地利用
        2.1.3 经济与社会发展
        2.1.4 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
    2.2 水环境质量评价
        2.2.1 水质评价方法与评价数据来源
        2.2.2 现状水质评价
        2.2.3 水质演变特征
    2.3 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特征评价
        2.3.1 环境经济关系评价:环境库兹涅茨(Kuznets)曲线(EKC)
        2.3.2 评价结果
    2.4 小结
3 基于清单法的流域污染源解析
    3.1 污染源核算方法
        3.1.1 点源污染计算
        3.1.2 非点源污染计算
    3.2 污染源核算结果
        3.2.1 点源负荷结果核算
        3.2.2 非点源负荷结果核算
        3.2.3 行政单元污染构成
        3.2.4 结果汇总
    3.3 污染物流失计算
        3.3.1 氮磷流失量计算
        3.3.2 COD、NH3-N流失量计算
    3.4 等标污染负荷评估
        3.4.1 等标污染负荷法
        3.4.2 结果汇总
    3.5 小结
4 基于受体模型的流域污染源解析
    4.1 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1.1 基于绝对主成分的污染源识别
        4.1.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污染源贡献计算
    4.2 牧羊河流域污染源解析
    4.3 冷水河流域污染源解析
    4.4 小结
5 基于水质安全的库区污染源削减策略
    5.1 水域纳污能力:入库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
    5.2 污染源削减优化模型
        5.2.1 污染控制情景设计
        5.2.2 优化目标
    5.3 污染源削减优化结果
    5.4 控制对策
    5.5 小结
6 主要结果与结论
    6.1 关键污染因子
    6.2 主要污染源
    6.3 调控策略
        6.3.1 提高流域内生活污水的收集率
        6.3.2 加大流域内坡耕地的退耕力度
    6.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成都平原典型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及源解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2 地下水“三氮”污染现状及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三氮”污染研究现状
        1.2.2 地下水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水文
        2.1.3 水文地质条件
        2.1.4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
    2.2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2.1 土地利用概况
        2.2.2 农业、畜禽养殖业概况
        2.2.3 工业发展概况
第3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采集
    3.2 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
    3.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第4章 地下水“三氮”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4.1 地下水类型及水质参数分析
        4.1.1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4.1.2 地下水水质参数分析
    4.2 地下水“三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4.2.1 地下水氨氮时空变化特征
        4.2.2 地下水硝氮、亚硝氮时空变化特征
    4.3 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负荷估计
        4.3.1 农业耕种面源污染
        4.3.2 生活/畜禽养殖污染
第5章 基于多元统计污染源解析
    5.1 地下水水质相关性分析
    5.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污染源解析
    5.3 污染因子空间分布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云南芒市—瑞丽地区温泉水化学和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温泉的分布
        1.2.2 温泉的水化学和同位素
        1.2.3 温泉的成因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与社会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3 地热地质概况
    2.4 温泉基本特征
        2.4.1 硫磺厂温泉(YR1)
        2.4.2 下硝塘温泉(YR2)
        2.4.3 上硝塘温泉(YR3)
        2.4.4 芒蚌温泉(YR4)
        2.4.5 芒留温泉(YR5)
        2.4.6 龙井温泉(YR6)
        2.4.7 坝托温泉(YR7)
        2.4.8 贺勐温泉(地热井)(YR8)
        2.4.9 贺勐温泉(天然泉眼)(YR9)
        2.4.10 贺勐温泉(天然泉眼)(YR10)
        2.4.11 贺勐温泉(地热井)(YR11)
        2.4.12 芒棒温泉(泉眼1)(YR12)
        2.4.13 芒棒温泉(泉眼2)(YR13)
        2.4.14 嘎中温泉(泉眼1)(YR14)
        2.4.15 嘎中温泉(泉眼2)(YR15)
        2.4.16 龙畔温泉(YR16)
        2.4.17 美丽温泉(地热井)(YR17)
        2.4.18 地美特新能源地热井(YR18)
        2.4.19 翡翠泉(高温沸泉)(YR19)
        2.4.20 玉景潭国际温泉酒店地热井(YR20)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温泉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
    3.1 水样采集与测试
    3.2 水化学特征
        3.2.1 主要组分
        3.2.2 次要组分
        3.2.3 微量组分
        3.2.4 特征组分
        3.2.5 水化学类型
    3.3 同位素特征
        3.3.1 补给来源
        3.3.2 补给区高程
        3.3.3 补给区温度
        3.3.4 地下水年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水成因分析
    4.1 热储温度
        4.1.1 SiO_2 地热温标
        4.1.2 阳离子地热温标
        4.1.3 多矿物平衡图解法
    4.2 冷热水混合作用
    4.3 循环深度
    4.4 成因分析
        4.4.1 热源
        4.4.2 水源
        4.4.3 导水通道
        4.4.4 热储层
        4.4.5 盖层
        4.4.6 成因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表

(8)广西容县地下水水质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样品采集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质指标统计分析
    3.2 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水化学类型分析
    3.4 健康风险评价
4 结论

(9)徐州市区地面水厂供水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1.2.1 国内研究和现状
        1.2.2 国外研究和现状
        1.2.3 国外先进供水规划借鉴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徐州市供水现状分析
    2.1 区域概况
    2.2 供水工程现状分析
        2.2.1 城市水源
        2.2.2 水厂情况
        2.2.3 制水工艺
        2.2.4 存在问题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城市供水需水量预测
    3.1 需水量预测的意义
    3.2 需水量预测方法
    3.3 需水量预测
        3.3.1 需水量预测范围及预测年限
        3.3.2 供水普及率及供水人口
        3.3.3 综合生活用水比例相关法
        3.3.4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3.3.5 需水量预测结果
    3.4 徐州市区供水规模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徐州市区供水水源结构探讨
    4.1 徐州市区水源结构分析
    4.2 徐州市区水源分析
        4.2.1 水源地选择原则
        4.2.2 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
        4.2.3 水源地水量分析
    4.3 水源结构调整方案
第五章 徐州市区地面水厂净水工艺探讨
    5.1 原水水质与出水水质分析
    5.2 主要净水工艺及其特点分析
    5.3 净水工艺比选
        5.3.1 常规处理方式比选
        5.3.2 净水构筑物比选
        5.3.3 深度处理方案比选
        5.3.4 净水药剂和消毒方式
    5.4 净水工艺确定
第六章 徐州市区供水安全保障措施探讨
    6.1 水源地保护
    6.2 应急供水保障
        6.2.1 应急供水调度预案
        6.2.2 应急供水保障措施
    6.3 供水预警应急机制
    6.4 永质安全保障
        6.4.1 水质监测保障系统
        6.4.2 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6.4.3 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滇中重要水源区土地垦殖对集水区地表水质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集水区土地垦殖强度界定
    1.3 试验地概况
    1.4 样品采集及数据收集
    1.5 样品分析方法
    1.6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
        1.6.1 基本原理
        1.6.2 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的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地垦殖对面源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2.1.1 土地垦殖对总氮浓度变化的影响
        2.1.2 土地垦殖对铵态氮浓度变化的影响
        2.1.3 土地垦殖对总磷浓度变化的影响
        2.1.4 土地垦殖对COD浓度变化的影响
    2.2 土地垦殖对地表水水质特征的影响
        2.2.1 确定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2.2.2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2.2.3 评价等级的确定
        2.2.4 主要污染指标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四、昆明市区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矾矿酸性废水来源及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规律研究[D]. 任佳.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保山盆地西部岩溶备用水源地开发与保护研究[D]. 杨元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乌蒙山昭通地区玄武岩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J]. 魏良帅,黄安邦,罗云丰,贾逸,舒勤峰,和铭. 地质通报, 2020(12)
  • [4]张北县玄武岩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 何雪琴.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滇池流域松华坝入库河流水环境污染源解析与调控[D]. 杜展鹏. 云南大学, 2020(08)
  • [6]成都平原典型农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及源解析研究[D]. 李奇翎. 西南交通大学, 2020
  • [7]云南芒市—瑞丽地区温泉水化学和成因研究[D]. 刘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8]广西容县地下水水质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J]. 刘圣锋,黄军,周媛,姚越,赵华荣,金鑫. 人民珠江, 2019(12)
  • [9]徐州市区地面水厂供水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D]. 韩慧. 扬州大学, 2019(06)
  • [10]滇中重要水源区土地垦殖对集水区地表水质特征的影响[J]. 张继辉,王克勤,赵洋毅,王帅兵,闵惠琳.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6)

标签:;  ;  ;  ;  ;  

昆明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