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了越南婚酒

我喝了越南婚酒

一、喝了一回越南喜酒(论文文献综述)

祖海来古力·木斯来丁[1](2020)在《《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灰姑娘”的形象不仅具有文学性与文化性,同时还具有教育性的特征。中国“灰姑娘”身上具有勤劳、淳朴、善良、诚实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使“灰姑娘”故事能够在中华各民族之中扎根的主要原因。中国各民族“灰姑娘”型故事女性形象之所以有一致性和相似性,有着多方面深刻的原因。这也足以表明她们有着相同的原型来源——《叶限》。本章运用文化地理方法,分析“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的类型,对故事分类情况以及复合的情节进行阐述、对母题进行分析,找出了母题中所呈现的文化内涵。运用民间文学以及文化类人学的理论,对《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中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是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范围、方法和资料来源进行了阐述。第二步,阐述“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三步,对《叶限》与中国“灰姑娘”故事从分类与母题中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在文章中对汉族、柯尔克孜族、壮族、朝鲜族、藏族、回族、东乡族、维吾尔族、纳西族、彝族、苗族、哈萨克族、白族的等民族的“灰姑娘”型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文化内涵以及教育作用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文章最后,笔者探究了影视剧中灰姑娘故事的一些表现,以及灰姑娘形象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社会的变迁中,女性的视角与对自身态度的变化,是灰姑娘这个人物形象在现实社会中的具象投射与集中表达。灰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在电影作品之中的演化其实就是对以往传统女性形象的一种极其大胆的颠覆,是一种女性独有的构建视角。

秦北[2](2020)在《归心》文中提出叶明义飞机从纽约起飞的时候,叶明义还在想,也许北美的原住民真是从亚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地面的物体在舷窗里变小,化作线条和网格,还有不规则的色块。陆地的模样越来越像显微镜下他钻研了一辈子的半导体芯片。陆地与半导体本来也是同质的。岩石、沙砾里富含的硅元素,提纯,生长成单晶硅棒,再

袁耀辉[3](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池莉[4](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段平[5](2019)在《彩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接到返回云南的命令时,梁涛正带着几位便衣侦察员在黄河边上察看渡口。命令是骑兵通信员送来的,令他马上西渡黄河,到中央社会部报到。当然,命令上并没有提到让他返回云南。到了延安,社会部李部长才告诉他,你是云南人,云南急需大批军事干部,总部决定派你回云南。出于安全考虑,你的关系留在总部,与南方局的联系,社会部会专门给你派一位联络员。社会部派给他的联络员叫明丽,也是云南人。按李部长的意思,两人最好装扮成夫妻。

李约热[6](2017)在《侬城逸事》文中研究指明一通常,在戏里,一个再怎么潦倒的男人,最后总是能起死回生——很多时候,总是有女人为他献身,将他拯救,来显示天地间的情和义。有一次,我跟张丁说起这类故事,张丁摇头,他说,兄弟,那种事就跟买彩票中奖一样,这样的好事,轮不到我们,不会落在你我头上。张丁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离过两次婚,正在追武警医院的护士小秋。在女人拯救男人这件事情上面,他显然没有发言权,因为两次婚姻,他都扮演了混蛋的角色,是妇联家暴

李红容[7](2016)在《现代汉语连谓式专题研究 ——兼论连谓式在越南语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讨论属于专题性的研究,而非系统性的研究。所选的专题都是我们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由于作者为外国非汉语母语者,因此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和角度与汉语本体研究者有所不同。文中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都以实用性为主,尽可能地描写和解释兼顾,既考虑理论方面的探索,也考虑应用方面的操作。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共13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探索,包括第1至3章,分别讨论三个专题:(1)连谓式的组配方式、事件结构与语义特点;(2)连谓式的原型特征与引申机制;(3)连谓式的基本性质与发展潜在。下编为个案分析,包括第4至13章,分10个专题,包括:(1)“去+VP”、“VP+去”连谓式;(2)“来VP”、“VP来”连谓式;(3)“用+NP+VP”连谓式;(4)“有+NP+VP”连谓式;(5)“V1着(NP)+VP2”连谓式;(6)“V1+着+不+VP2”连谓式;(7)“A+着+NP+VP”连谓式;(8)“V+NP+V0”共用类连谓式;(9)汉语连谓式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10)与对越连谓式教学相关的几个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关于连谓式的语义、结构特点,本文认为:(1)语义上,主语可以是V1,V2的主事、客事;(2)V1和V2在时间上具有先后关系,此外还有“方式——动作”、“动作——目的”、“动作——结果”、互相说明、多层等关系;(3)结构上,连谓式的四类结构各有特点,反映人在交际过程对场景识解的方式和策略。关于连谓式的连谓式的原型特征与引申机制,本文认为:(1)在形式为“NP+VP1+VP2”的构式里,连谓式的构式义可概括为:施事者先后连发几个动作;(2)连谓式的引申主要包括:施事主语的引申、先发动作的引申、后发动作的引申,主观化与细节化是其引申的基础与机制;(3)连谓式的引申类型包括:位移、工具、结果、存在、条件、伴随、共用等七类。关于连谓式的连谓式的连谓式的基本性质与发展潜在,本文认为:(1)连谓式有客观的基础,但也有主观的因素,当主观化程度越高,其内部的分化就越鲜明;(2)连谓式内部也存在活动与事件的对立问题;(3)连谓式本身存在典型程度的问题,典型连谓式在语义、结构上具备的特征最多,反之,则是非典型连谓式;(4)连谓式的词汇化与虚化都是其结构的发展趋向,前者使之趋于凝固化,后者则是语法标记产生的重要基础;(5)连谓式正趋于构式化。关于“去+VP”与“VP+去”,本文认为:(1)“去+VP”和“VP+去”两者内部都存在着实和虚的分化;(2)“去”的性质是比较复杂的。在不同的场景中,因说话人的不同意图,“去”的性质也不同,前置于VP时,“去”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准前附缀;后置时,“去”可以是动词,也可以趋向词;夹在两个VP中间,“去”甚至还可以是连词;(3)“去”的读音和功能的变化总是伴随着语义的虚化和语用的主观化,从事件参与因素发展成主观标记。关于“来+VP”与“VP+来”,本文认为“来+VP”、“VP+来”实际包括两类不同性质的表达式,其结构义也有所不同,其中,“来+VP”中的“来”有的已虚化成主观标记。关于“用NP+VP”,本文认为:(1)“用”应看做动词;(2)“用”和NP之间则存在着“引介+工具”的语义关系;(3)VP通常都是指称特定的完整事件,含有核心的动作行为以及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对象、结果、范围、时间等参与者;(4)VP与NP之间具有工具与功能、凭借与行为等关系;(5)S作为一个结构体,有其整体意义,我们概括为:某动作主体通过使用特定的工具进行某种动作行为,S整体意义建立在“用”的理想认知模型之上;(6)S的信息功能有充当背景信息、前景信息和两可的情况;(7)“用+NP+VP”是一个典型的工具连谓构式。关于“有NP+VP”,本文认为:(1)S主要充当谓语;(2)S中的“有”是一个动词,其语义特征可概括为[+具备],起有标引条件的作用;(3)S的主语具有很强的[+生命]特征;(4)NP都是有指的;(5)VP都必须包含动作行为的参与者(结果、时间、空间等);(6)S是条件连谓式的典型成员。关于“V着(NP)+VP”,本文认为:(1)V1具有持续性;(2)NP是有定的;(3)“着”具有强化或者显化V1的持续特征的作用;(4)VP2是有界的;(5)S中前后项之间具有事理上的先后关系、语义上的“状态+行为”关系和结构上的偏正关系;(6)S适用的语境是:说话人想客观地描述某种已发生的动作行为的各种状态;(7)“V着V着”充当分句的来源,即背景强化导致的直接后果。关于“V1着+不+VP2”,本文认为:(1)句法上,V1多数是单音节的及物动词,“着”起连接作用,充当VP2的成分主要有行走类动词、一般的行为动词、言说动词、动宾短语、“助动词+动词”偏正短语,S主要充当谓语,S的句式分布还是很受限的;(2)语义上,V1具有[+非移]特征,“着”对V1有语义强化的作用,VP2具有[+非现实]特征,“不”有加减量的作用,S内部存在着动作和加述、动作和目的、动作和评价等语义关系,S具有不对称性,S的焦点多落在“V1着”,S主要还是充当背景信息,并且有构式化的倾向。关于“A着NP+VP”,本文认为:(1)S主要充当谓语,A形式上为形容词,性质上则趋于动词化,表示当事者在某现场的状态;(2)S中的“着”已趋于附着化,具有双重作用;(3)NP主要由名词、“数量+名词”的短语充当,在S中不能省略也不能前提,大都是指人体部位,而且必须是有定、有界的;(4)VP主要是状中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5)VP的语义结构包括:空间+动作、与事+动作、动作+受事、动作+结果;(6)NP和A之间在语义上还构成了“状态+系事”的结构;(7)“A着NP”和VP之间具有双重关系;(8)S的对称性不但是受逻辑思维的限制,而且还决定于其内在的焦点;(9)S常出现的语境:说话人先交代事件的主体人物及出场背景。关于“V+NP+V0”,本文认为:(1)V具有非完结性;(2)NP具有双重的支配角色;(3)V0带有目的特征;(4)V与V0之间的语义关联是该式的认知基础;(5)S对祈使句具有一定的选择倾向;(6)S内部的信息分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前重后轻,但在特定的表达中,这种前重后轻的信息分布是可以颠倒的;(7)“V+NP+V0”在篇章的表达中,多充当背景信息。关于汉语连谓式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本文认为:(1)汉越两种语言中的连谓式虽有相同的地方,但其对应的表达式并不非一对一关系;(2)汉语中有的连谓式正趋于虚化的过程中,这些正在虚化的连谓式在越南语中都没有完整的对应形式,主要在于两种语言中的连谓式的语法化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强弱之差。关于汉语连谓式在越南语中的教学问题,本文认为,应贯彻一些基本原则,从而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采用多种方法处理。汉语连谓式是一个大课题,情况到底怎么样,很多地方仍有待深入。作为对汉语教学的一个小课题,如何教越南学生汉语连谓式也有待研究。最后为结语,主要总结本文的核心观点、创新和不足。

许祚禄[8](2015)在《子孙满堂》文中提出一柳思延后来一辈子感到最羞于出口的事,就是他新婚一个多月后,他还稚嫩的不知道如何和新娘同房,也不知道男女间的那点儿事,更是对如何生孩子的事一无所知,他一点都没有尝到过新婚的滋味和快乐。一到晚上,他和新娘巧妹一起在新房里时,他就感到有些局促不安,

张翎[9](2014)在《阵痛》文中提出(耶和华)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旧约《创世纪》逃产篇上官吟春(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上官吟春挎着沉甸甸的洗衣篮走到河边时,不禁吃了一惊。昨天的雨虽然下了大半宿,却是淅淅沥沥的那种细雨,听不出有多少劲道。早晨出门,院门外那棵桑树上的叶子虽然肥大了许多,却找不见几滴水迹,街边的积水也刚够浅浅地舔湿她的鞋底。没想到那雨轻言细语地竟把一条小河给灌得如此饱胀,三级下水的石阶,现在只隐隐约约地剩了半级。连那半级,也还得看风的脸色。若风是从西南来的,又略带几分气力,那石阶就完完全全淹在水里了。

林森[10](2012)在《关关雎鸠》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闹军坡1私立小学在小镇上是新鲜事物,之前只是听说,哪有人见过?私立小学开办了,不会被公立学校叫人去拆了吗?私立小学的学生毕业了,有没有中学愿意招?这些都是让人困扰的问题。瑞溪镇要设私立小学的风言风语传了两年了,一直没下文,等到镇上人关

二、喝了一回越南喜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喝了一回越南喜酒(论文提纲范文)

(1)《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1.2 研究概况的综述
        1.2.1 关于国内外“灰姑娘”型民间故事的研究
        1.2.2 关于针对“灰姑娘”故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与资料
2.“灰姑娘”型故事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国内关于灰姑娘故事的界定
        2.1.2 国外关于灰姑娘故事的界定
3.《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分类和母题分析
    3.1 《叶限》与中国“灰姑娘”类型民间故事分类
        3.1.1 雪域西藏文化区域
        3.1.2 南方文化区域性
        3.1.3 北方和东北文化区域型
        3.1.4 西北文化区域型
    3.2 《叶限》与中国“灰姑娘”类型民间故事母题分析
        3.2.1 继母虐待
        3.2.2 神奇助手
        3.2.3 奇特的身份验证
        3.2.4 喜结良缘
    本章小结
4.《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分析
    4.1 “灰姑娘”女性形象
        4.1.1 “灰姑娘”形象
        4.1.2 “灰姑娘”形象的文化内涵
    4.2 继母和她女儿们的形象
        4.2.1 继母形象
        4.2.2 继姐妹的形象
    4.3 “灰姑娘”故事女性形象的教育作用
    4.4 “灰姑娘”故事女性形象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1 号故事《叶限》
    2 号故事《黑娃与白娃》
    3 号故事《大兰和小琴》
    4 号故事《疤妹和靓妹》
    5 号故事《灰姑娘》
    6 号故事《一个被遗弃的姑娘》
    7 号故事《阿茨姑娘》
    8 号故事《阿诺楚和阿诺诟》
    9 号故事《两只箱子》
    10 号故事《两个孤儿》
    11 号故事《奇妙的箱子》
    12 号故事《阿姐儿》
    13 号故事《孔姬和葩姬》
    14 号故事《蔷花与红莲》
    15 号故事《后阿妈妮》(朝鲜族)
    16 号故事《欧乐与召纳》
    17 号故事《无娘的女儿》
    18 号故事《川草花和马莲花》
    19 号故事《宝妹》
    20 号故事《继母》
    21 号故事《达嫁达伦》
    22 号故事《以佳和以冷》
    23 号故事《达架的故事》
    24 号故事《达乍达仑》
    25 号故事《金娃错和银娃错》
    26 号故事《金剪子姑娘》
    27 号故事《白羽飞衣》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起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说明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2.7 小结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4 小结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4.1 俗语词概述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4.5 小结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5.8 小结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7.3 小结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8.1 语言学价值
    8.2 文化学价值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1.俞思语
    2.钟鑫涛
    3.钟欣婷
    4.格瑞丝
    5.钟永胜
    6.高红
    7.俞亚洲任菲菲
    8.俞爷爷俞奶奶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1.2015年1月没怀上
    2.2015年2月没怀上
    3.2015年3月没怀上
    4.2015年4月没怀上
    5.2015年5月没怀上
    6.2015年6月没怀上
    7.2015年7月没怀上
    8.2015年8月没怀上
    9.2015年9月没怀上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6)侬城逸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 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7)现代汉语连谓式专题研究 ——兼论连谓式在越南语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缘故
    0.2 与连谓式相关的研究
    0.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0.4 相关说明
上编 整体探索
    第1章 连谓式的组配方式、事件结构与语义特点
        1.1 连谓式的组配类型与事件结构
        1.1.1 简单型
        1.1.2 复杂型
        1.2 连谓式的主语与内部关系
        1.2.1 主语的语义角色
        1.2.2 V_1和V_2之间的语义关系
        本章小结
    第2章 连谓式的原型特征与引申机制
        2.1 从构式特征看连谓式的问题
        2.1.1 观察 “连谓式”问题的角度
        2.1.2 从 “连动”意义谈起
        2.2 连谓式的原型特征
        2.3 连谓式的引申机制
        2.3.1 施事主语的引申
        2.3.2 先发动作的引申
        2.3.3 后发动作的引申
        2.3.4 连谓式义的引申及其语义类型
        本章小结
    第3章 连谓式的基本性质与发展潜在
        3.1 连谓式的基本性质
        3.1.1 客观与主观
        3.1.2 有界与无界
        3.1.3 典型与非典型
        3.2 连谓式的发展潜在
        3.2.1 词汇化与虚化
        3.2.2 构式化倾向
        本章小结
下编 个案分析
    第4章 “去+VP”、 “VP+去”连谓式
        4.1 “去+VP”的构造类型与特点
        4.1.1 去1+VP_1
        4.1.2 去2+VP_2
        4.2 “VP+去”的结构类型与特点
        4.2.1 VP3+去3
        4.2.2 VP4+去4
        4.3 两个相关问题
        4.3.1 关于 “去+VP”和 “VP+去”的变换问题
        4.3.2 关于 “去+VP”和 “VP+去”的套用问题
        本章小结
    第5章 “来VP”、 “VP来”连谓式
        5.1 “来+VP”的结构类型与语义特点
        5.1.1 (S1)来1+VP_1
        5.1.2 (S2)来2+VP_2
        5.2 “VP+来”的结构性质与语义特点
        本章小结
    第6章 “用+NP+VP”连谓式
        6.1 “用+NP+VP”的构造与功能
        6.1.1 句法构造
        6.1.2 句法功能
        6.2 “用+NP+VP”的语义功能
        6.2.1 “用”的标引作用
        6.2.2 NP的工具特征
        6.2.3 VP的语义类型
        6.2.4 NP与VP之间的语义关联
        6.2.5 “用+NP+VP”的整体义与语义背景
        6.3 “用+NP+VP”的构式化倾向
        本章小结
    第7章 “有+NP+VP”连谓式
        7.1 “有+NP+VP”的分布与构造
        7.1.1 句法分布
        7.1.2 构造特点
        7.2 “有+NP+VP”的语义特点
        7.2.1 主语的生命度
        7.2.2 “有”的语义功能
        7.2.3 NP的语义角色
        7.2.4 VP的语义类型
        7.3 “有+NP+VP”的篇章特点
        7.4 “有+NP+VP”的构式化——条件连谓式
        本章小结
    第8章 “V_1着(NP)+VP_2”连谓式
        8.1 “V_1着(NP)+VP_2”的语义特点
        8.1.1 V_1的语义特征
        8.1.2 NP的指称特征
        8.1.3 “着”的突显功能
        8.1.4 VP_2的有界特征
        8.1.5 “V_1着(NP)+VP_2”内部的三种关系
        8.2 “V_1着(NP)+VP_2”的语用特点
        8.2.1 适用语境
        8.2.2 “V着”的重叠问题
        本章小结
    第9章 “V_1+着+不+VP_2”连谓式
        9.1 “V_1+着+不+VP_2”的句法特点
        9.1.1 V_1的句法特点
        9.1.2 “着”的性质
        9.1.3 VP_2的特点
        9.1.4 “V_1+着+不+VP_2”的句法分布
        9.2 “V_1+着+不+VP_2”的语义特点
        9.2.1 V_1的非移特征
        9.2.2 “着”的强化作用
        9.2.3 VP_2的非现实性与 “不”的加量作用
        9.2.4 “V_1+着+不+VP_2”内部的语义关系
        9.3 “V_1+着+不+VP_2”的语用特点
        9.3.1 “V_1+着+不+VP_2”的对称特点
        9.3.2 “V_1+着+不+VP_2”的信息结构
        9.4 “V_1+着+不+VP_2”的构式化倾向
        本章小结
    第10章 “A+着+NP+VP”连谓式
        10.1 “A+着+NP+VP”的分布与构造
        10.1.1 句法分布
        10.1.2 构造特点
        10.2 “A+着+NP+VP”的语义特点
        10.2.1 A的动态性
        10.2.2 “着”的双重角色
        10.2.3 NP的语义特征
        10.2.4 VP的语义结构
        10.2.5 “A+着+NP+VP”内部的语义关系
        10.3 “A+着+NP+VP”的语用特点
        10.3.1 对称与焦点
        10.3.2 适用语境
        本章小结
    第11章 “V+NP+V0”共用类连谓式
        11.1 “V+NP+V0”的句法特点
        11.1.1 “V+NP+V0”的构造特点
        11.1.2 “V+NP+V0”的层次与分布
        11.2 “V+NP+V0”的语义特点
        11.2.1 V的非完结性
        11.2.2 NP的支配角色
        11.2.3 V0的目的特征
        11.2.4 V与V0之间的语义关联
        11.3 “V+NP+V0”的语用特点
        11.3.1 “V+NP+V0”的句式选择倾向
        11.3.2 “V+NP+V0”的信息分布
        11.3.3 “V+NP+V0”的篇章功能
        本章小结
    第12章 汉语连谓式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1 简单型连谓式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1.1 Ia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1.2 Ib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1.3 Ic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2 复杂型连谓式的越南对应表达式
        12.2.1 IIa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2.2 IIb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2.3 IIc的越南语对应表达式
        12.3 汉越语连谓式表达的同异分析
        12.3.1 两大共性
        12.3.2 若干差异
        本章小结
    第13章 与对越连谓式教学相关的几个问题
        13.1 汉语连谓式的对越教学现状
        13.2 越南学生习得汉语连谓式的常见偏误
        13.2.1 简单对译
        13.2.2 遗漏成分
        13.2.3 误加成分
        13.3 教越南学生汉语连谓式的几点想法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子孙满堂(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四、喝了一回越南喜酒(论文参考文献)

  • [1]《叶限》与中国“灰姑娘”型民间故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 祖海来古力·木斯来丁.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2]归心[J]. 秦北. 当代, 2020(02)
  • [3]《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
  • [4]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5]彩云现[J]. 段平. 边疆文学, 2019(10)
  • [6]侬城逸事[J]. 李约热. 作家, 2017(10)
  • [7]现代汉语连谓式专题研究 ——兼论连谓式在越南语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D]. 李红容.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8)
  • [8]子孙满堂[J]. 许祚禄. 参花(上), 2015(08)
  • [9]阵痛[J]. 张翎. 中国作家, 2014(04)
  • [10]关关雎鸠[J]. 林森. 中国作家, 2012(05)

标签:;  ;  ;  ;  

我喝了越南婚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