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GP/MPLS IP VPN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芳[1](2021)在《基于BGP MPLS VPN企业跨域组网仿真设计》文中指出为满足灵活扩展、安全可靠的建网需求,设计一种基于BGP MPLS VPN企业跨域组网方案在eNSP仿真平台搭建网络结构,在设备上部署OSPF、BGP、MPLS VPN等多种复杂协议,分析了BGP MPLS VPN技术中BGP对等体建立、VPN实例创建、MPLS标签分发与交换、VPNv4私网路由跨域传递等配置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方案提高了网络转发效率,保障了企业私网路由传递的安全性,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网络建设需求。
张伟[2](2018)在《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IPSec VPN和MPLS VPN是世界各大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云厂商竞相发展的VPN业务。IPSec VPN以其具备的安全特性成为了广泛应用的VPN技术之一;MPLS也因其具备的扩展性强、保障服务质量和流量工程等超越传统IP的技术优势,满足了互联网带宽业务的多方面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比分析IPSec隧道和GRE隧道的优势和不足,针对IPSec VPN和GRE各自存在的问题,设计了GRE over IPSec VPN方案;并针对GRE over IPSec VPN存在的可扩展性的问题提出了DMVPN的解决方案。DMVPN是一种基于mGRE的IPSec VPN技术,通过实验仿真,对方案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分析表明DMVPN在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好的实现,但存在着流量工程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方面的不足。为了解决DMVPN流量工程和Qos方面的问题,MPLS能够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缺陷;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MPLS VPN已经通过地址空间和路由信息的分离来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对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却未采取任何的加密手段,因此存在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针对上述DMVPN和MPLS VPN各自所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将DMVPN和MPLS融合的方案。这不仅解决了MPLS VPN中数据传输时容易出现的窃取或篡改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DMVPN的流量工程和Qos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验仿真,对方案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DMVPN具备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完整性校验的安全特性与MPLS VPN的扩展性强、流量工程和Qos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
王天微[3](2016)在《基于Radius安全认证的VPN网络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界发展了两种主流技术,分别是ATM技术和IP网络技术。MPLS技术有效结合了ATM技术和IP网络技术两者的优势,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虚拟专用网技术(VPN)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尤其是Internet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VPN技术采用了鉴别、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等措施,以防止信息被泄漏、篡改和复制。本文提出了采用MPLS技术组建VPN网络的方案,并在省中心搭建Radius安全认证服务器,通过Radius安全认证系统对用户的各种信息认证,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介绍了Radius协议的基本原理,对Radius协议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MPLS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基本原理,对MPLS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MPLS技术的优点,本文提出了具备Radius安全认证的VPN网络建设具体措施以及步骤,对当前省网络建设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基于MPLS技术的VPN建设方案,并定义了MPLS VPN中的VRF、RD、 Route-Target规则、VLAN划分以及设备端口连接规则。在Linux环境下建立了Radius服务器,在路由协议上选择使用OSPF协议,有效减小了路由表,提高了路由器的运算速度。并以某OA系统为例,对VPN网络建设中的网络割接原则及步骤进行了说明。
闫震[4](2016)在《邢台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综合数据网是电网公司数据、视频、语音等各类业务的综合承载平台,对于公司正常的生产和管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提高综合数据网的承载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针对邢台供电公司的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及业务承载,展开了综合数据网研究与设计工作。具体包括:首先,从业务分类和流量统计的角度研究了数据网业务资源,从传输技术的现状应用和发展趋势角度研究了传输网络资源、从OPGW光缆分布的比例和特点角度研究了光缆线路资源,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了现阶段宜采用光芯直连进行组网的方案,并进一步从设计方案、具体配置、命名规范、性能指标的角度对邢台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拓扑结构展开研究与设计工作;其次,从IP地址的易于识别、路由聚合等角度研究了IP地址的分配原则,从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适用组网环境角度对RIP、OSPF、ISIS进行了研究,从路由反射器的工作原理角度对BGP协议进行了研究,设计了OSPF路由协议和BGP路由协议的具体组网方案;最后,从业务承载、工作原理、跨域互通方式的角度对MPLS VPN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邢台供电公司现状,提出了业务承载的组网设计方案。通过邢台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研究与设计,研究了各项技术的原理,针对邢台供电公司现状设计了组网方案和具体配置。本项目通过历时一年时间的组网联合调试和试运行,对网络的性能进行了充分和全面的验证,达到了项目的建设要求。
濮治波[5](2013)在《VPN技术研究及其在锦州电信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业务的日益扩张,企业和用户对网络的灵活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满足用户对数据、语音、图像等多业务的高质量服务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在原有网络设施的基础上,采用VPN技术,结合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实现了MPLS VPN,为用户提供了可靠性高、扩展能力强、安全性高并适合于多业务的网络服务。MPLS VPN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企业对网络建设的投入,缩减了用户的通信开支,同时降低了网络的运维和管理的成本。本文首先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VPN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分别从VPN的安全技术、主要特点等方面对VPN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论述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分别从接入方式、隧道协议、业务类型、应用平台等方面对VPN进行了分类。随后重点研究了MPLS技术的原理、层次结构,对MPLS VPN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解析。最后,从实际的应用出发,研究和分析了辽宁电信在城域网改造过程中MPLS VPN方案设计和应用中所涉及的路由设计、网络设计、设备选择及配置要求等环节的内容。结合辽宁电信MPLS VPN的设计,依据锦州电信城域网现状,给出了锦州电信城域网MPLS VPN的总体设计和实际部署方案。为锦州电信新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辽宁其他地市的VPN网络构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符冰[6](2012)在《MPLS VPN技术在校园网的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校园网上新业务的不断出现,网络上的流量越来越复杂化。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对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相关技术的分析,根据当前高校校园网跨校区、多业务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一个基于MPLS VPN技术的多业务网络方案,通过多业务IP网平台的应用过程,证明该方案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详细地论述了MPLS技术的相关原理以及在VPN上的应用和实现方式,并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实现基于MPLS方式的VPN的技术路线,最终在校园网实现了基于IP的多业务承载网。本文的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开展校园网多业务承载的各项应用,提高应用专网的安全性,实现节省投资、有效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张路阳[7](2011)在《山东联通DCN网络的MPLS VPN结构规划与部署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联通数据通信网(The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简称DCN)是一个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承载着公司的业务支撑系统(The Business Support System简称BSS),运行支撑系统(The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简称OSS),管理支撑系统(The Managerment Support System简称MSS)等多个不同系统以满足企业运营需要。DCN建设初期,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各种专业计算机网络在DCN上只能通过访问控制列表的方式进行第三层路由的隔离和划分,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新业务的引入和原有延伸,现有的网络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随着业务的全省及全国集中,现有网络与集团对接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现有DCN网络必须进行改造。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技术实现的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能解决DCN上各种专业计算机网络的逻辑隔离和划分问题。利用MPLS (?)口MPLS VPN的技术改造山东联通DCN网络,可打造可靠、灵活、安全的DCN网络。本课题研究作者利用MPLS VPN技术优点,综合分析MPLS VPN技术特点和原理,解决了在现有DCN网络上的MPLS部署、MPLS VPN的建立,各VPN RD/RT规划和设置,利用RT策略实现不同VPN的相互通讯,并根据现有网络状态,提出了实施部署及基于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的解决方案。
睢晔龙[8](2011)在《MPLS VPN技术在城域网上搭建公务网的设计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PLS技术集中了ATM交换技术与IP路由技术的优点,既有ATM交换机的高性能同时又具有IP路由能力,同时具有快速转发特性、QoS特性、流量工程等特性。基于MPLS的VPN技术可以提供与传统帧中继或ATM业务相同级别的安全性。随着新一轮电信业重组的结束,某省新联通公司亟待解决原联通与原网通网络的融合问题。公司要求在12个月的时间完成网络改造,实现全业务的互访。在种情况下,搭建新的公务网或者仅仅通过地址转换实现两网的互通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最终项目组决定采用MPLS VPN技术通过城域网实现公务网的改造方案,该方案的区别于普通虚拟专网仅实现了网络层面的互通,其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多业务在城域网上的可靠运行,同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改造,而且大大减少了成本投入。本文按照MPLS VPN原理对某省原联通和原网通的网络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以省会为例,VPN公务网的P网(骨干网)就是城域核心网,而C网就是办公楼、分支机构以及各个专业应用系统的接入点等。业务系统VPN规划采用VLAN+MPLS VPN模式,即局域网采用VLAN进行管理,广域网通过MP-BGP实现MPLS VPN管理,通过VRF多路由实例将VLAN映射到MPLS VPN实现业务系统通信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目前,MPLS VPN大多用于将企业不同地域的分支机构进行简单互联,对于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的运行考虑很少。本项目的实施,为应用MPLS VPN技术解决包含企业业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大型企业组建跨地域的企业综合信息网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使MPLS VPN的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当前MPLS VPN是建设VPN网的关键技术,未来也必将成为VPN的发展方向。
周春月[9](2011)在《虚拟专用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网络互联技术和企业间安全通信需求的迅猛发展,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技术成为了宽带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研究的热点,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得到应用普及的新兴互联网业务。VPN是一种利用公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隧道协议和安全技术提供具有保密性、灵活性和低成本优势的专用数据网络。下一代网络的服务互通、复杂网络连接、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结构的目标对未来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变化,未来的虚拟专用网技术应更加具多样性与灵活性,技术服务与需求趋向紧密结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具有同时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能力;支持组播、服务质量和移动性;接入技术的多样性、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互操作性。本论文针对VPN组播、移动和服务质量等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虚拟路由器VR VPN的用户站点组播及骨干网络上的三种组播方案。首先,在用户站点组播实现方面提出了组播代理源/RP机制,基本思想是将与用户站点相连的VR作为站点内部的组播代理源/RP,VR作为用户站点组播流的出入接口,配置方式简单固定,为整个网络提供一致的视图,可以有效地减少站点内部的路由迂回和环路,实现了对VPN站点内部组播状态完整的控制。其次,针对不同的VR拓扑结构提出三种骨干网络上的组播实现方案,分别是基于共享树的组播、基于有源树的组播以及基于聚合共享树的组播,并从可扩展性、安全性、资源利用率、服务质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组播实现机制在扩展性、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方面优于现有的VPN组播方案。2、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的正反向隧道的移动VPN方案。通过IPSec安全协议提供数据源验证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服务,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上下行流量分布非对称的特点建立非对称隧道,以合理的负载代价实现了传输效率的优化,通过预协商机制实现移动节点无缝切换功能。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移动VPN节点漫游过程中的注册问题和数据传输,对现有VPN基础设施改动较小,利于实际部署。理论分析了方案在MIPv6以及移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并提出了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改进方案。3、提出了一种基于VPN软管模型的满足最大最小公平性的带宽资源分配模型,在无需预知VPN网络拓扑结构和详细的流量分布矩阵前提下,依据对到达流的速率估算来实时分配软管预留资源,从而得到可预测的QoS性能保障及带宽的复用增益。该模型可以实现VPN网络吞吐量的最大化,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了更有效地适应动态变化网络的带宽管理,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补偿机制的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的VPN网络带宽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地动态调整链路资源,使VPN共享链路上的负载得以有效地均衡分配。
王莉萍[10](2010)在《MPLS VPN技术在遥控监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手段多样化,已经形成了无线广播、卫星覆盖、有线入户、网络连通并举,模拟与数字技术共存,加密与开放互补,全国上下贯通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监测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和覆盖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传输覆盖手段相应地监测手段和方法也不同。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需要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目前,国内遥控广播监测设备均通过DDN专线和PSTN线路链接。其中,遥控站设备通过DDN专线与监测台连接,设备24小时在线。数据采集点设备则通过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与监测台MODERM池连接,通过拨号连接的方式与监测台局域网建立连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远程遥控监测技术不断扩展,对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响应的及时性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所指遥控监测是基于广播电视监测网的广播遥控监测。本课题来源是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监测网通讯线路改造工程。根据MPLS VPN的基本模型结合广播电视监测网的拓扑,设计出基于MPLSVPN技术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线路改造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管理平台。本文作者的主要工作概述如下:1)研究了VPN、MPLS VPN技术。2)分析了VLAN+ACL、L2 MPLS VPN和BGP/MPLS VPN,提出基于MPLS VPN技术的广播电视监测网线路改造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设备选型。3)提出MPLS VPN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实现对分布式系统的统一管理。本文作者作为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技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了广播电视监测网线路改造工程的方案选择论证、设备选型、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
二、BGP/MPLS IP VPN的安全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GP/MPLS IP VPN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GP MPLS VPN企业跨域组网仿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BGP MPLS VPN技术 |
1.1 普通MPLS VPN技术 |
1.2 BGP MPLS VPN技术 |
1.3 跨域MPLS VPN技术 |
2 企业组网设计 |
2.1 组网需求与网络结构设计 |
2.2 具体网络规划 |
3 过程分析 |
3.1 域内网络连通性配置 |
3.2 普通BGP对等体建立 |
3.3 MPLS标签分发 |
3.4 VPN实例创建与绑定 |
3.5 私网路由跨域传递 |
4 结果验证 |
4.1 业务互通测试 |
4.2 VPN-Option B跨域数据传递分析 |
5 结语 |
(2)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发展趋势 |
1.4 主要工作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IPSec结合GRE及其应用 |
2.1 VPN简介 |
2.2 IPSec技术原理 |
2.2.1 IPSec的封装与解封装 |
2.2.2 IPSec安全框架 |
2.2.3 IPSec工作模式 |
2.2.4 IKE的交换过程 |
2.3 GRE简介 |
2.4 GRE结合IPSec |
2.5 GREoverIPSec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
2.5.1 应用需求 |
2.5.2 实验仿真方案 |
2.5.3 IP地址配置 |
2.5.4 路由器配置 |
2.5.5 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MVPN及其应用 |
3.1 DMVPN技术原理 |
3.1.1 DMVPN简介 |
3.1.2 mGRE隧道 |
3.1.3 下一跳解析协议 |
3.1.4 DMVPN对动态路由协议的支持 |
3.2 DM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
3.2.1 应用需求 |
3.2.2 实验仿真方案 |
3.2.3 IP地址配置 |
3.2.4 路由器配置 |
3.2.5 测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PLSVPN及其应用 |
4.1 MPLS基本概念 |
4.1.1 路由器的分类 |
4.1.2 标签 |
4.1.3 LDP会话建立过程 |
4.1.4 MPLSVPN工作过程 |
4.2 MPLSVPN安全分析 |
4.2.1 MPLSVPN安全威胁 |
4.2.2 MPLSVPN安全改进 |
4.3 MPLS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
4.3.1 应用需求 |
4.3.2 实验仿真方案 |
4.3.3 IP地址配置 |
4.3.4 路由器配置 |
4.3.5 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MVPN融合MPLSVPN的安全方案及其应用 |
5.1 DMVPN与MPLSVPN比较 |
5.2 DMVPN深度融合MPLSVPN相关技术及原理 |
5.2.1 路由反射器 |
5.2.2 虚拟路由器及VRF表 |
5.2.3 RD、RT值 |
5.2.4 DMVPN深度融合MPLSVPN原理 |
5.3 DMVPN融合MPLSVPN的安全方案应用及实验仿真 |
5.3.1 应用需求 |
5.3.2 实验仿真方案 |
5.3.3 IP地址配置 |
5.3.4 路由器配置 |
5.3.5 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3)基于Radius安全认证的VPN网络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 |
2.1 Radius协议基本原理 |
2.1.1 AAA协议 |
2.1.2 Radius协议的发展史 |
2.1.3 Radius协议工作原理 |
2.2 Radius协议结构 |
2.2.1 Radius消息交互流程 |
2.2.2 Radius报文结构 |
2.2.3 Radius数据包类型 |
2.3 MPLS技术 |
2.3.1 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 |
2.3.2 MPLS体系结构 |
2.4 MPLS VPN的优点 |
2.5 小节 |
第3章 系统设计 |
3.1 网络现状与建设需求 |
3.2 建设原则和目标 |
3.3 MPLS VPN层次模型 |
3.4 MPLS VPN网络架构设计 |
3.5 独立式MPLS VPN规则设计 |
3.6 小节 |
第4章 系统的实现 |
4.1 QOS配置 |
4.2 建立Radius服务器 |
4.3 路由协议的选择 |
4.4 MP-iBGP设计 |
4.5 小节 |
第5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1 整个江苏省测试网络的拓扑图 |
5.2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2.1 网络割接 |
5.2.2 割接的原则 |
5.2.3 网络割接的实现 |
5.3 网络测试 |
5.4 网管系统-设备检测 |
5.5 网管系统-总体网络 |
5.6 小节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邢台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第1章 绪论 |
1.1 意义 |
1.2 现状分析 |
1.2.1 国家电网公司综合数据网建设与发展现状 |
1.2.2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综合数据网建设与发展现状 |
1.2.3 国网邢台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建设与发展现状 |
1.3 可行性和必要性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拓扑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
2.1 业务需求综合分析 |
2.1.1 业务分类 |
2.1.2 流量统计 |
2.2 传输网络综合分析 |
2.3 光缆资源综合分析 |
2.4 拓扑结构设计与具体配置 |
2.4.1 设计方案 |
2.4.2 具体配置 |
2.4.3 设备命名规划 |
2.4.4 设备性能指标 |
第3章 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
3.1 IP地址的分配原则 |
3.1.1 互联地址分配原则 |
3.1.2 loopback接口地址分配原则 |
3.1.3 VPN地址分配原则 |
3.1.4 业务地址分配原则 |
3.2 内部网关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
3.2.1 内部网关协议简介 |
3.2.2 OSPF路由协议的研究和分析 |
3.2.3 OSPF路由协议的组网原则 |
3.2.4 OSPF路由协议的设计方案 |
3.3 外部网关协议的研究与设计 |
3.3.1 外部网关协议简介 |
3.3.2 BGP路由协议的研究和分析 |
3.3.3 BGP路由协议的组网原则 |
3.3.4 BGP路由协议的设计方案 |
第4章 业务承载机制MPLS VPN的研究与设计 |
4.1 VPN技术简介 |
4.2 MPLS技术简介 |
4.3 MPLS VPN技术的研究和分析 |
4.3.1 BGP/MPLS IP VPN基本概念 |
4.3.2 BGP/MPLS IP VPN路由发布 |
4.3.3 跨域VPN |
4.4 MPLS VPN技术的组网原则 |
4.5 MPLS VPN技术的设计方案 |
第5章 组网联合调试与网络安全管理 |
5.1 组网联合调试 |
5.1.1 连通性测试 |
5.1.2 光功率测试 |
5.1.3 业务测试 |
5.2 网络安全管理 |
5.2.1 综合性的安全管理 |
5.2.2 路由协议的安全管理 |
5.2.3 VPN业务的安全管理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工作成果 |
6.2 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VPN技术研究及其在锦州电信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 VPN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VPN 技术原理 |
2.1 VPN 简介 |
2.2 VPN 的类型 |
2.3 VPN 安全技术 |
2.4 VPN 的主要特点 |
2.5 VPN 的安全性分析及解决方案 |
第3章 MPLS VPN 技术 |
3.1 MPLS 技术的提出 |
3.2 MPLS 工作机制 |
3.2.1 MPLS 基础 |
3.2.2 MPLS 结构 |
3.2.3 MPLS 路由信息的层次结构 |
3.2.4 标记交换路径(LSP)的建立 |
3.2.5 数据报在 MPLS 网络中的转发过程 |
3.3 MPLS 技术特点及优势 |
3.4 基于 MPLS 的 VPN |
3.4.1 MPLS VPN |
3.4.2 MPLS VPN 体系结构 |
3.4.3 MPLS VPN 工作原理 |
3.4.4 MPLS VPN 的优点 |
3.4.5 MPLS VPN 安全性 |
第4章 MPLS VPN 技术在锦州电信的应用 |
4.1 辽宁电信城域网目标拓扑结构 |
4.2 MPLS VPN 技术在辽宁电信的设计与应用 |
4.2.1 MPLS VPN 的路由设计 |
4.2.2 各本地网间 MPLS VPN 互通 |
4.2.3 VPN 命名规范及 RT、RD 值设计 |
4.2.4 MPLS 配置需求 |
4.3 MPLS VPN 在锦州电信的部署实施方案 |
4.3.1 锦州城域网现状 |
4.3.2 城域网 MPLS VPN 部署目标 |
4.3.3 MPLS/BGP VPN 部署实施方案 |
4.4 不同厂家设备 MPLS/BGP VPN 配置模板 |
4.4.1 SE800/SE1200 宽带接入服务器(L3VPN) |
4.4.2 SE800/SE1200 宽带接入服务器(L2VPN) |
4.4.3 MA5200G 宽带接入服务器(L3VPN) |
4.4.4 MA5200G 宽带接入服务器(L2VPN) |
4.4.5 NE40E/NE80E/ME60 业务路由器/BAS |
4.5 MPLS VPN 在应用中的分析与总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MPLS VPN技术在校园网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上海交通大学 MPLS 实施背景 |
1.2.1 校园网建设背景 |
1.2.2 校园网 MPLS VPN 实施背景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MPLS 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
2.1 MPLS 简介 |
2.2 MPLS 基本概念 |
2.2.1 MPLS 一些常用的术语 |
2.2.2 MPLS 的基本原理 |
2.2.3 MPLS 体系结构 |
2.3 MPLS 关键技术 |
2.3.1 MPLS 的数据包结构 |
2.3.2 MPLS 信令 |
2.3.3 LDP 的工作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PLS VPN 技术 |
3.1 概述 |
3.2 VPN 技术 |
3.2.1 重叠方式(OVERLAY VPN) |
3.2.2 对等方式(PEER-TO-PEER VPN) |
3.3 三层 MPLS VPN 相关技术 |
3.4 二层 MPLS VPN 相关技术 |
3.4.1 点对点的 VPWS 方式 |
3.4.2 点对多点的 VPLS 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网 MPLS VPN 设计方案 |
4.1 校园网现状 |
4.1.1 校园网技术发展历程 |
4.1.2 校园网基础拓扑结构 |
4.1.3 传统校园以太网技术面临的问题 |
4.1.4 校园网典型多业务需求 |
4.2 关键技术路线 |
4.2.1 VPN 路由转发表 |
4.2.2 路由信息的分发 |
4.2.3 MPLS VPN 与 IPSEC VPN 组网方式比较 |
4.3 解决方案 |
4.3.1 网络设备支持 |
4.3.2 路由选择 |
4.3.2.1 MPLS 域内的路由选择 |
4.3.2.2 MPLS VPN 的可扩展性 |
4.3.3.3 MPLS VPN 的健壮性 |
4.3.3 IP 地址方案 |
4.3.3.1 P 和 PE 设备的 LOOPBACK 地址 |
4.3.3.2 PE 和 PE 互联地址 |
4.3.3.3 PE 和 CE 的互联地址 |
4.3.3.4 用户业务地址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PLS 网络的部署实施 |
5.1 网络拓扑结构 |
5.2 路由协议 |
5.2.1 BGP 协议配置 |
5.2.2 IGP 协议规划 |
5.2.3 静态路由规划 |
5.2.4 连通性测试 |
5.3 MPLS VPN 业务专网的划分 |
5.3.1 VRF 和 RD 规则 |
5.3.2 ROUTE - TARGET 规则 |
5.3.3 路由信息隔离测试 |
5.4 网络管理和运行维护 |
5.5 校园网 MPLS VPN 安全性分析 |
5.5.1 路由隔离 |
5.5.2 访问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MPLS VPN 技术展望 |
6.2.1 MPLS 是 VPN 技术的发展方向 |
6.2.2 MPLS 在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
6.2.3 MPLS 的一些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山东联通DCN网络的MPLS VPN结构规划与部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分析 |
1.3 课题实现目标 |
第二章 MPLS VPN结构及规划理论基础 |
2.1 MPLS VPN技术原理 |
2.1.1 MPLS技术的实现细节 |
2.1.2 MPLS VPN技术的实现细节 |
2.2 VRF,RD,RT,MP-BGP作用和原理 |
2.3 QOS及流量拥塞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东联通DCN网络概况 |
3.1 网络结构介绍 |
3.2 DCN网内路由运行协议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东联通DCN网络的MPLS VPN的结构及规划 |
4.1 MPLS VPN路由设计,设备定位 |
4.1.1 省干网中MPLS VPN路由设备定位 |
4.1.2 局域网MPLS VPN路由设备定位 |
4.1.3 PE—PE路由设计 |
4.1.4 MP—BGP基本设计 |
4.1.5 PE—CE路由设计 |
4.2 MPLS VPN域名规划 |
4.3 RT/RD的规划设计 |
4.3.1 域间安全控制 |
4.3.2 QOS及流量控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CN网完成MPLS/VPN以后的网络描述 |
5.1 网络拓扑描述 |
5.2 新增业务的接入 |
5.3 网络今后的扩展 |
5.4 与国家DCN骨干网的连接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配置部署及测试方法 |
6.1 配置部署 |
6.1.1 第一阶段完成MPLS VPN配置 |
6.1.2 第二阶段选择GLOBAL RT |
6.1.3 第三阶段统一成一个域 |
6.1.4 第四阶段选例进行域拆分 |
6.1.5 第五阶段域间通过防火墙通信 |
6.1.6 第六阶段部署QOS |
6.2 基本查看命令及故障定位方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缩略语清单 |
参考文献 |
(8)MPLS VPN技术在城域网上搭建公务网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实施要求 |
1.2 MPLS 技术综述 |
1.3 跨地域公务网的实现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创新及本人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MPLS VPN 的技术原理 |
2.1 MPLS 协议的组成及功能 |
2.2 VPN 相关技术及工作原理 |
2.3 MPLS 技术原理 |
2.3.1 MPLS 网络结构 |
2.3.2 MPLS 的数据转发过程 |
2.4 MPLS VPN 技术原理 |
2.4.1 BGP/MPLS VPN 的工作原理 |
2.4.2 BGP/MPLS VPN 的工作过程 |
2.5 MPLS VPN 优点 |
2.6 MPLS VPN 流量工程 |
2.7 MPLS VPN 服务质量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务网改造项目的设计规划 |
3.1 某联通公司公务网改造项目概述 |
3.2 某联通公司本地网网络现状 |
3.3 某联通公司城域网网络现状 |
3.4 公务网改造方案的确定 |
3.4.1 项目实现要求 |
3.4.2 几种改造方案的对比 |
3.4.3 MPLS VPN 实现方案的论证试验 |
3.4.4 MPLS VPN 实现方案的介绍 |
3.5 MPLS VPN 在项目实施中的指标参数及安全性 |
3.5.1 网络参数的设计分析 |
3.5.2 项目实施效果的参考指标 |
3.5.3 技术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3.6 公务网技术参数的设计规划 |
3.6.1 总体网络架构 |
3.6.2 IP 地址的规划 |
3.6.3 VLAN 的规划 |
3.6.4 VPN 的设计 |
3.6.5 VPN_Ipv4 路由方案 |
3.6.6 路由策略设计 |
3.6.7 设备规划 |
3.6.8 防火墙设计 |
3.6.9 线路规划 |
3.6.10 路由反射器设计 |
3.6.11 与省网的互联设计 |
3.7 公务网的带宽指标设计 |
3.8 公务网的流量指标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务网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网管系统功能设计 |
4.1.1 角色与管理范围划分 |
4.1.2 拓扑管理 |
4.1.3 网络性能管理 |
4.1.4 网络事件管理 |
4.1.5 事件的发现和展示 |
4.1.6 故障认定及通知 |
4.1.7 数据的采集、存贮及报告 |
4.2 网管系统的实现 |
4.2.1 网管系统架构 |
4.2.2 系统逻辑结构 |
4.2.3 软件模块组成 |
4.2.4 网管系统告警模型 |
4.2.5 网管系统界面及统计报表 |
4.2.6 程序实现 |
4.3 网管系统的测试 |
4.3.1 性能监控测试 |
4.3.2 断路告警测试 |
4.3.3 日志记录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务网改造项目的实施 |
5.1 割接准备工作 |
5.1.1 资料准备工作 |
5.1.2 割接方案的准备 |
5.1.3 设备安装及调试 |
5.1.4 线路布放 |
5.1.5 应急预案的准备 |
5.2 割接实施 |
5.2.1 各项网络参数的实施 |
5.2.2 核心机房外服务器的搬迁 |
5.2.3 核心机房内服务器的割接 |
5.2.4 市公司本部的割接 |
5.2.5 市区分支机构的割接 |
5.2.6 市内各分局的割接 |
5.2.7 县分公司的割接 |
5.3 各项指标的验证 |
5.3.1 带宽指标的验证 |
5.3.2 流量指标的验证 |
5.3.3 时延指标的验证 |
5.3.4 丢包率指标的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虚拟专用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VPN技术框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VPN组播 |
1.3.2 移动VPN |
1.3.3 VPN服务质量 |
1.4 论文相关工作及创新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2 基于虚拟路由器方式的VPN组播 |
2.1 VPN组播问题描述 |
2.1.1 VR VPN技术特征 |
2.1.2 VPN组播问题分析 |
2.1.3 现有方案的不足 |
2.2 基于虚拟路由器方式的VPN组播 |
2.2.1 组播方案设计思想 |
2.2.2 基于共享树的组播 |
2.2.3 基于有源树的组播 |
2.2.4 基于共享聚合树的组播 |
2.3 性能分析与评价 |
2.3.1 组播方案特点分析 |
2.3.2 组播方案性能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非对称隧道的移动VPN策略 |
3.1 移动VPN问题描述 |
3.1.1 移动VPN技术特征 |
3.1.2 移动VPN问题分析 |
3.1.3 现有安全方案的不足 |
3.2 基于非对称隧道的移动VPN策略 |
3.2.1 移动节点注册过程 |
3.2.2 非对称隧道下的数据传输 |
3.2.3 无缝切换的实现 |
3.2.4 移动IPv6环境的适用性 |
3.3 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改进方案 |
3.4 性能分析与仿真评价 |
3.4.1 安全性分析 |
3.4.2 实验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4 支持服务质量保障的VPN |
4.1 VPN QoS问题描述 |
4.1.1 虚拟专用网QOS的特殊性 |
4.1.2 资源分配模型分析 |
4.1.3 软管模型技术优势 |
4.2 支持VPN QoS的资源分配模型 |
4.2.1 加权Max-Min带宽分配公平性 |
4.2.2 模型相关参数定义 |
4.2.3 资源分配模型描述 |
4.3 算法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 |
4.4 基于误差补偿的预测模型 |
4.4.1 误差补偿预测模型 |
4.4.2 网络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MPLS VPN技术在遥控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工作介绍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VPN简介 |
2.2 MPLS简介 |
2.3 MPLS VPN技术 |
2.3.1 MPLS VPN架构 |
2.3.2 MPLS VPN组成原理 |
2.3.3 MPLS VPN工作原理 |
2.3.4 MPLS VPN安全性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技术选择与设备选型分析 |
3.1 关键技术选择 |
3.1.1 VLAN+ACL方案与MPLS VPN技术比较 |
3.1.2 BGP/MPLS VPN与L2 MPLS VPN技术比较 |
3.2 设备选型分析 |
3.2.1 品牌的选择 |
3.2.2 核心层交换机设备选型 |
3.2.3 接入层交换机设备选型 |
3.3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MPLS VPN技术的广播电视监测网总体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总体规划 |
4.3 垂直纵向VPN网络设计 |
4.4 横向VPN互访网络设计 |
4.5 小结 |
第五章 MPLS VPN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
5.1 MPLS VPN管理平台 |
5.2 MPLS VPN管理平台设计 |
5.2.1 方案组成部分 |
5.3 MPLS VPN管理解决组网部署 |
5.3.1 新建网络部署 |
5.3.2 网络扩容部署 |
5.3.3 普通网络改造部署 |
5.3.4 多厂商设备混合组网部署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BGP/MPLS IP VPN的安全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GP MPLS VPN企业跨域组网仿真设计[J]. 李永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03)
- [2]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D]. 张伟. 山东理工大学, 2018(01)
- [3]基于Radius安全认证的VPN网络设计与实现[D]. 王天微.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8)
- [4]邢台供电公司综合数据网研究与设计[D]. 闫震.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5]VPN技术研究及其在锦州电信的应用[D]. 濮治波. 吉林大学, 2013(04)
- [6]MPLS VPN技术在校园网的研究和实现[D]. 符冰.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3)
- [7]山东联通DCN网络的MPLS VPN结构规划与部署的研究[D]. 张路阳.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7)
- [8]MPLS VPN技术在城域网上搭建公务网的设计实现[D]. 睢晔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9]虚拟专用网关键技术研究[D]. 周春月.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7)
- [10]MPLS VPN技术在遥控监测中的应用[D]. 王莉萍.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