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沈桓羽,孙宝印[1](2021)在《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创新举措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教学创新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认真分析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源,对普通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创新改革与探索,包括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融入、教学考核与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
杨欢[2](2021)在《基于HPS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较于2003年版本,新课标彰显物理学科功能,基于三维目标设计新的核心素养要求,主要涉及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该教学模式参考了西方科学教育专家提出的HPS教学模式,即把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巧妙地融合到教学设计中,我国现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都在尝试将HPS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但是总体上采用的是孟克—奥斯本的HPS教学模式,而且没有针对教材中的不同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本文将尝试采用不同的HPS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不同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本文的第一章运用文献法对HPS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确定了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通过对教育学知识的剖析阐明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详细地交代了孟克—奥斯本的HPS教学模式、补充科学教学模式的区别及应用条件,并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的教材中选取了典型章节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第四章设计并完成了学生测试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总结;第五章谈了谈自己对该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证明:将HPS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确实对学生提升物理学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也同时说明了不同的教学内容适用不同的HPS教学模式,不能以一种HPS教学模式贯穿始终,要因材选“教学模式”。
李培宇[3](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胡帅[4](2021)在《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达到以评促发展的目的。在政策的引导下,课堂教学逐渐从“重知识”向“重能力”的目标过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目前我国有关其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却存在一定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选取处于实验操作能力重要培养阶段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充实实验操作能力的相关理论并构建科学的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量表的主要构建过程如下: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一线物理教学工作者的方式,基于“扎根理论”对采访对象的语言信息进行三级编码,寻找可作为评价实验操作能力的具体指标;其次利用德尔菲法(Delphi法),将量表中所有的评价指标咨询业内的16名专家,在此过程中,对部分指标进行修改,直至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构建更科学的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量表对初二、初三年级共计404个样本进行数据实测,基于数据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对一线物理教学工作者的访谈和相关专家的询函保证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该量表的结构效度,确定最终版本的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参考国外较为权威的CLASS课堂评估系统的赋分标准作出此量表的赋分标准及使用规则。最后依据此量表对某一初二班级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班级整体实验操作能力现状、同一班级中男女生实验操作能力差异、某一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不同维度下的得分差异。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并严格依据心理学构建评价工具的科学方法,不仅充实了相关研究理论而且构建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并以桂林市某中学一初二班级学生为样本,举例了该评价量表的使用方法。研究发现该群体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且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同性别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整体能力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具体维度上有水平高低之分。以上研究结果均可为中学一线教师的使用提供参考,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罗茜[5](2021)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应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评价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可见,新课标中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上都做出了要求,因此,研究表现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以及方案效果的实证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表现性评价是依据学生在任务情境中的真实表现而做出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所以表现性评价顺应了评价改革的趋势,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研究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评价研究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表现性评价、核心素养与表现性评价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项目式学习进行了相关研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表现性评价的认识情况以及使用情况的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依据,基于新课程标准设计表现性评价的目标、表现性任务以及量规的实施程序,并以项目式学习为例设计了实施的策略。选择柳州某高中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轮行动研究,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品、量规以及学习反思的分析,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评价的方案。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形式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后的态度和学习体验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应用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的最终策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通过对表现性评价的三要素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然后通过三轮行动进行实施,依据项目学习的流程四个阶段,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最后通过总结评价表、观察情况等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此策略对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性评价的使用促进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汪静,胡玉才,迟建卫[6](2021)在《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文中指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大连海洋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系统工程,对创新能力培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通专融合、专创融合的分层次、模块化物理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专业与素养全方位协同育人。
陈国华,程敏熙[7](2021)在《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程思政是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为了促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对近4年国内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理论专业课、实验实践课等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展望.
修显武,苏蕾,桂维玲,张华,张大庆[8](2020)在《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总结了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改革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平台、网络信息化平台、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验中心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与经验,提出了未来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
刘加[9](2020)在《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现有的农村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满足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笔者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本课题以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为核心,以实验改进的实践为途径,以建构主义、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相关教育理论为基础,从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指导建议出发,探索了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六大原则与四大策略,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初、高中物理实验九例,通过评价说明实验改进的效果。通过对农村中学物理实验的调查研究得到目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原则与策略:○1器材简单策略;○2效果显着策略;○3操作方便策略;○4拓展延伸策略,综合提出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策略与实验改进的实例,提出相应运用在实验教学中的启示:○1针对传统实验教具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2改进实验的器材应该取之于生活;○3改进的物理实验应能切合课标的要求;○4在改进物理实验的过程中,由教师实验改进演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改进。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创新举措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
(一)理论知识落后于实验课程 |
(二)实验项目没有创新性 |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过于单一化 |
(四)实验考核与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
二、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与举措 |
(一)教学内容安排的调整 |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
(三)教学理念的融合升华 |
(四)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
三、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成效 |
四、推广应用的价值 |
五、结语 |
(2)基于HPS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以往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HPS的涵义 |
2.1.2 科学素养 |
2.1.3 教学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3.1 HPS教学模式 |
3.1.1 孟克和奥斯本的HPS教学模式 |
3.1.2 补充科学教学模式 |
3.2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教材内容选择 |
3.3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3.3.1 HPS教学模式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策略 |
3.3.2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
第四章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
4.1 教学实践的目的 |
4.2 教学实践的过程 |
4.2.1 教学实践的时间和地点 |
4.2.2 教学实践的对象 |
4.2.3 教学实践的过程 |
4.2.4 调查问卷设计 |
4.3 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析和讨论 |
4.3.1 学生测试问卷的结果分析和讨论 |
4.3.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和讨论 |
4.4 教学实践的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测试问卷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
1.4.6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课程思政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研究设计 |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
5.1.2 研究目的 |
5.1.3 研究假设 |
5.1.4 研究变量 |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
5.1.6 实验测量工具 |
5.2 问卷的编制 |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3.1 实验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
5.4 教学建议 |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1.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
2.评价实验操作能力的必要性 |
3.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可行性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理论研究 |
(一)理论基础 |
1.能力理论基础 |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3.观察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1.物理实验 |
2.物理实验能力 |
3.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
三、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开发 |
(一)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设计原则 |
(二)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初步构建 |
1.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
2.访谈设计 |
3.访谈样本选取 |
4.资料采集 |
5.资料分析 |
(三)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初步完善 |
1.研究方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2.确定专家咨询表 |
3.确定专家人数 |
4.调查实施 |
5.数据分析 |
四、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检验与修正 |
(一)编制问卷 |
(二)问卷的试测与修正 |
(三)正式施测 |
1.施测对象 |
2.数据采集 |
(四)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科学性分析 |
1.信度 |
2.效度 |
(1)内容效度 |
(2)结构效度 |
(五)确定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最终结构 |
五、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使用 |
(一)建立权重 |
(二)评分标准 |
(三)计分方式 |
(四)应用举例 |
1.选取案例实验 |
2.设计案例实验 |
3.录制学生操作案例实验并评分 |
4.应用举例 |
(1)实验操作能力现状分析 |
(2)实验操作能力性别差异分析 |
(3)实验操作能力个案分析 |
六、研究总结 |
(一)研究成果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教师质性访谈提纲 |
附录二: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开放式问卷 |
附录三: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专家咨询表(第一版) |
附录四: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专家咨询表(第二版) |
附录五:初中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六: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单 |
附录七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操作指导单 |
附录八:探索性因子分析数据 |
致谢 |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 |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评价改善的需求 |
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需要表现性评价支持过程性学习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1.表现性评价研究现状 |
2.核心素养与表现性评价相关研究 |
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项目式学习相关研究 |
4.小结 |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
3.表现性评价 |
4.项目式学习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1.多元智能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 |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调查 |
(一)教师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 |
1.问卷设计与编制 |
2.调查过程 |
(二)学生卷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 |
1.问卷设计与编制 |
2.调查过程 |
(三)本章小结 |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策略初步设计 |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策略设计原则 |
1.目标导向原则 |
2.科学性原则 |
3.情境性原则 |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应用策略的提出依据 |
1.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要素 |
2.表现性评价与项目学习结合的优点 |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策略初步提出 |
1.表现性评价与学习目标融合 |
2.表现性评价与学习过程融合 |
3.表现性评价与学习结果融合 |
五、应用策略的完善与修订:基于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概述 |
1.研究基本情况 |
2.行动研究的开展形式和学生情况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过程 |
1.教学计划 |
2.教学行动 |
3.教学观察 |
4.教学反思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过程 |
1.教学计划 |
2.教学行动 |
3.教学观察 |
4.教学反思 |
(五)第三轮行动研究过程 |
1.教学计划 |
2.教学行动 |
3.教学观察 |
4.教学反思与总结 |
六、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教学效果分析 |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前后测分析 |
1.测量问卷编制 |
2.测量问卷统计分析 |
(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分析 |
1.问卷发放设计 |
2.问卷数据分析 |
(三)学生成绩分析 |
(四)学生作品分析 |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1.构建了一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策略 |
2.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此策略,并取得良好效果,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
3.运用表现性评价量表促进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
(二)研究不足 |
(三)前景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第一轮行动研究任务单和评价量表 |
附录二 第二轮行动研究任务单和评价量表 |
附录三 第三轮行动研究任务单和评价量表 |
附录四 表现性评价前后测关于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五 表现性评价后测关于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致谢 |
(6)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
二、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物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 |
1.通专融合: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 |
2.专创融合: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物理教育教学体系 |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成效 |
1.分层次、模块化物理教育教学体系得到多方认可 |
2.“通”“专”协同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效果突出 |
3.“专”“创”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成效显着 |
(7)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
3.2 大学物理理论专业课的思政表现形式 |
3.3 大学物理实验实践课的思政表现形式 |
4 展望与思考 |
4.1 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定位 构建高效 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
4.2 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特点 建立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资源库 |
4.3 坚持实事求是 对大学物理课堂进行课程思政实证研究 |
(8)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
2 实验教学平台搭建 |
3 创新平台搭建 |
4 虚拟仿真平台搭建 |
5 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
6 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
7 结语 |
(9)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有关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概述 |
2.2 有关物理实验改进的研究概述 |
第3章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相关理论 |
3.1 概念的界定 |
3.1.1 农村中学 |
3.1.2 物理实验 |
3.1.3 改进 |
3.2 理论基础 |
3.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2 需要层次理论 |
3.2.3 多元智能理论 |
3.2.4 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4章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方法 |
4.2.1 访谈法 |
4.2.2 观察法 |
4.2.3 问卷调查法 |
4.3 调查过程 |
4.4 调查数据分析 |
4.4.1 访谈分析 |
4.4.2 调查分析 |
4.5 调查结论 |
第5章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原则与策略 |
5.1 物理实验改进的素材来源 |
5.1.1 一线教师的反馈 |
5.1.2 文献资料的反馈 |
5.1.3 学生课堂的反馈 |
5.1.4 视频资料的反馈 |
5.1.5 自己做实验反馈 |
5.2 实验改进的基本原则 |
5.2.1 安全性原则 |
5.2.2 科学性原则 |
5.2.3 直观性原则 |
5.2.4 低成本性原则 |
5.2.5 参与性原则 |
5.2.6 趣味性原则 |
5.3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策略 |
5.3.1 器材简单策略 |
5.3.2 效果显着策略 |
5.3.3 操作方便策略 |
5.3.4 拓展延伸策略 |
第6章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实例 |
6.1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实例 |
6.1.1 电阻决定因素实验的改进 |
6.1.2 电流热效应决定因素实验的改进 |
6.1.3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改进 |
6.1.4 电磁阻尼、电磁驱动实验的改进 |
6.1.5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实验的改进 |
6.1.6 滑动变阻器实验的改进 |
6.1.7 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改进 |
6.1.8 抽水机实验的改进 |
6.1.9 公道杯实验的改进 |
6.2 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启示 |
第7章 结束语 |
7.1 研究成果 |
7.2 研究不足之处 |
7.3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创新举措与思考[J]. 沈桓羽,孙宝印. 科技风, 2021(17)
- [2]基于HPS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 杨欢. 延安大学, 2021(11)
- [3]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4]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评价量表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胡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表现性评价应用策略研究[D]. 罗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 汪静,胡玉才,迟建卫. 中国大学教学, 2021(03)
- [7]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堂的综述[J]. 陈国华,程敏熙. 物理通报, 2021(03)
- [8]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改革与实践[J]. 修显武,苏蕾,桂维玲,张华,张大庆. 实验室科学, 2020(03)
- [9]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改进的研究与实践[D]. 刘加.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