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梁在山洪作用下的病害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1](2021)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李智刚[2](2020)在《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投入建设使用,该类桥梁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运营管养水平关系到桥梁的服务水平及使用寿命,因此,做好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管养工作、提升管养技术水平,是我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发展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关于桥梁结构的预防性养护研究成果大多难以直接、有效地应用于结构复杂的具体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预防性养护工作之中,因而,我国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预防性养护工作仍面临较大不足。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开展预防性养护,能有效改善传统桥梁维修养护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到降低管养成本、提升结构服役状态水平、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管养目的。本文针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从病害产生机理出发,结合国内外预防性养护基本理论,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各部件的病害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梳理,揭示了产生具体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确定针对性养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为保障桥梁日常管养中加强对重要构件及区域的检测,针对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体量巨大的特点,利用基于广义结构刚度的重要性评价指标,对全桥斜拉索构件及钢-混叠合梁各区域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分析,根据重要性分析结果,明确了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管养工作重心,利于提高管养工作效率;再次,桥梁预防性养护的成本及效果与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为使得桥梁预防性养护投入的效益最大化,在结合已有的桥梁构件性能退化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操作简单易行、预测可靠性良好的结构退化预测方法,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各典型部件进行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实现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预防性养护的效益最佳化;最后,基于所确定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各部件具体病害针对性养护措施及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以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数据库及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一体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体系。
杨棚[3](2020)在《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缅甸、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接壤,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云南省内的农村公路受建设经费、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其路线又多是围绕山地、丘陵、河流布置,因此云南地区农村公路多是陡坡急弯、半填半挖路基、等级较低、抗水毁能力差,受降雨量影响大时常发生水毁灾害。云南农村公路抗水灾差的特点,阻碍云南广大农村的发展及运输,农村公路的水毁会给当地居民造成出行不便、交通运输受阻等影响,还会对当地乡镇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障碍;因此保障云南山区农村公路畅通,研究其抗水毁措施,成为发展云南交通事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对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展开实地调研并对云南省内近几年的农村公路水毁资料进行统计归类,按照省内农村公路水毁的特征、机理及损毁结构,对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进行分类,即路基水毁、边坡水毁失稳、泥石流灾害、路面水毁、挡土墙水毁、排水设施水毁、桥梁工程水毁、防护工程水毁等八大类。以云南省内较典型、较严重的农村公路水毁案例为背景,并结合云南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状况及云南省农村公路常用建筑构造、材料等,分析云南省内农村公路八类水毁的主要因素及形成水毁灾害的机理。利用现有文献中农村公路水毁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收集、整理我国其他省份类似水毁灾害类型的预防及治理措施,如陕西、浙江、西藏等省份抗水灾经验,将其与云南省农村公路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适用于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灾害的防治对策,以此促进云南省内农村公路的发展,增强防护能力减少农村公路水毁对云南省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
陈静[4](2020)在《环境与荷载作用下拉索HDPE防护系统腐蚀损伤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强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简称HDPE)外护套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指标及耐环境性能指标被广泛的应用于斜拉桥拉索结构的索体防护,现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斜拉桥拉索结构的主要防护形式。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拉索HDPE护套由于在原材料选择、制作、运输、安装、运营、养护管理等阶段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极易造成HDPE护套材料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的发生改变,造成HDPE护套材料失去原有的优良使用性能甚至出现失效,HDPE护套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拉索结构乃至整座桥梁的实际服役寿命。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HDPE外护套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实验室单一模拟服役环境阶段,与HDPE护套的实际服役寿命差异较大;同时针对拉索HDPE护套的腐蚀损伤及力学性能影响的多因素研究也有所欠缺。因此,系统研究环境与荷载作用下拉索HDPE防护系统的腐蚀老化行为并揭示其损伤过程及相关机理,不仅能为准确评估拉索索体的剩余使用寿命和及时准确的更换拉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延长拉索HDPE防护系统的实际服役年限、改进拉索HDPE防护系统的设计和避免重大工程安全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变荷载与侵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斜拉索腐蚀疲劳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模型研究(No.51478071)”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复杂环境下结构疲劳实验系统研制(No.11627802)”,从斜拉桥拉索结构系统在服役环境下的耐久性研究出发,以影响服役拉索HDPE防护系统的常见病害为导向,围绕拉索结构及HDPE防护系统的腐蚀损伤及力学性能退化问题,分析其病害及其产生病害的原因,通过理论分析、试验模拟、有限元建模分析、数值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拉索及HDPE防护系统在服役环境下使用的多个因素展开深入研究,系统研究了拉索HDPE防护系统及拉索结构系统的腐蚀损伤过程及损伤机理,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拉索HDPE防护系统耐久性及损伤机理的研究:在广泛调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实际工程中拉索HDPE防护系统主要病害类型的研究,提出了影响拉索HDPE防护系统耐久性的相关因素及HDPE防护系统损伤机理;(2)环境与荷载作用下拉索HDPE护套腐蚀损伤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通过环境与荷载作用下拉索HDPE护套加速腐蚀损伤及力学性能试验的研究,在不同环境作用和应力作用工况下,揭示了拉索HDPE外护套腐蚀损伤机理及腐蚀老化损伤特征(质量损伤、表观形貌、微观形貌);通过拉伸试验研究腐蚀老化后拉索HDPE防护系统的力学性能退化,揭示了腐蚀损伤后拉索HDPE防护系统在腐蚀老化损伤过程中的拉伸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的退化过程及于各腐蚀因子间的函数关系;(3)拉索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下拉索结构系统腐蚀损伤试验研究:通过湿热环境与铜盐溶液浸润交替作用下拉索结构腐蚀损伤试验,得到了拉索HDPE护套在不同损伤模式下的腐蚀前后拉索结构系统的宏观、微观外貌形态的变化及其腐蚀特征分布;对腐蚀后的拉索结构进行解剖分层研究,揭示了拉索系统内不同位置的索体钢丝的腐蚀情况,建立了腐蚀程度与环境介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腐蚀后钢丝进行清洗,揭示了拉索HDPE护套在不同损伤模式下不同位置处索体钢丝的腐蚀蚀坑分布情况;(4)拉索HDPE防护系统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下的应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揭示了拉索HDPE护套孔洞、纵向开裂、环向开裂缺陷在不同尺寸宽度、不同缺陷深度下的应力分布及最大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5)基于对拉索HDPE防护系统及拉索整体结构系统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拉索HDPE防护系统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措施。
李金阳[5](2019)在《云南地区公路桥梁病害规律与养护规划研究》文中指出桥梁结构在长期自然环境下和使用条件下逐渐老化、损伤甚至破坏,影响到结构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因此掌握云南地区桥梁的技术状况,准确预测桥梁结构的退化趋势对公路桥梁的维护管理意义重大。本文以云南地区普通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测数据为基础,引入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桥梁建立退化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路网级和项目级的养护决策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以云南地区桥梁定期检测数据为基础,按照桥梁所属地区、桥梁建设年代、桥梁上部结构类型、桥梁设计荷载等级四个方面结合桥梁结构技术状态等级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地区桥梁的基本情况。(2)对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目前求解马尔可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方法,提出以误差平方和最小建立桥梁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函数模型。(3)通过统计分析,将2007年建设完成的182座桥梁作为样本数据,引入马尔可夫链,对桥梁结构技术状态变化进行预测。在整个马尔可夫链过程中,考虑维修养护对桥梁退化过程的影响,设定四种维修养护情况下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采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求解桥梁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通过计算分析,认为评定等级为四类的桥梁在经维修养护后其技术状态等级一般提高至二类或三类。采用这两种维修情况下所对应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行预测,然后取两者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以昆明市公路局管养桥梁为例,通过该地区2014年桥梁定期检测数据预测2017年桥梁技术状态的分布情况,所得预测结果与2017年定期检测数据相比,误差在7%以内。(4)将云南省公路局、各州(市)公路局管辖范围内的桥梁划定为路网级养护,将云南省各县公路分局管辖范围内的桥梁划定为项目级养护。(1)以2017年桥梁定期检测数据为基础,应用马尔可夫链对云南地区未来三年的技术状态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桥梁在未来三年中评定等级为二类的桥梁将以4%左右的速率退化为三类桥。因此云南省公路局、各州(市)公路局在对四类桥维修加固的同时,还应拔出一部分养护资金加强对二类桥的日常养护。(2)以红河州弥勒县公路分局管辖范围内需要养护维修的五座桥梁为例,采用加权偏差平方和最小的养护排序方法进行排序,最后所得排序结果符合五座桥梁的实际情况。
王冲[6](2019)在《在役桥梁水下桩柱结合部病害检测、评定及处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有桥梁有相当一部分的下部结构处于有水环境中,水下环境复杂多变,干湿循环等因素也导致桥梁使用环境更加恶劣。有水环境下桥梁受各类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加之施工时存在的先天不足,就容易导致水下结构比水上结构更容易出现各类病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开展的工作和结论如下:1.总结了常见的下部结构形式和常见的缺陷,着重介绍了桩柱式结构冲蚀空洞、露筋、混凝土剥落等常见病害形式,并在施工、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可能产生病害的原因。2.分析了声呐进行水下检测的原理以及水下工作的成像效果,阐述了水下人工摄影和人工探摸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展示了水下摄像的效果。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水下摄影和人工探摸仍是现在最方便实用的检测方式。结合水下摄影和人工探摸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了清水置换、带套管排水摄像头、带隔层摄像头等三种改善水下摄影效果的方法。3.给桥梁桩基假定了桩基顶部掏空、桩基偏位、桩基倾斜和桩基中部缺损共4种损伤形式,并给这些病害假定了参数,最后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损伤桩基的受力形态和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参数对桩基承载能力的影响大小。并给出了在具体的病害参数时计算单一病害和组合病害下桩基承载力的公式。4.研究了现有规范针对下部结构中水下部分的分析评定内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桩基在不同病害下计算出的剩余承载力,给出了病害在不同特征下进行分级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现有规范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5.建立了下部结构的整体模型,通过桩基中部缺损这种病害形式研究了桩基缺陷对下部结构受力和整体承载能力的影响。最终给出了对于给定的结构,在承载力剩余比例确定时选择维修加固方式的方法。6.分析了对于水下桩柱式结构常用的水下结构修复和加固方法,通过计算比较分析了“夹克法”和增大截面法对水下桩基维修处治的效果。最后结合两个工程实例验证了两种加固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操作要点。
王宗华[7](2018)在《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大部分地区为典型西北干旱气候,具有冬长夏短、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等气候特点。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对于大型室外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甘肃省境内部分不同类型桥梁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建设、改造、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并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结合甘肃省地域气候条件和工程环境状况,针对性做好常见性桥梁病害分析工作,制定科学严谨的桥梁维修加固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国桥梁分布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桥梁数量庞大,桥梁类型较为复杂,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本文仅以甘肃省常见性桥梁病害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对桥梁病害处理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甘肃省桥梁运营的外部气候特征、地貌特征、桥梁自然区划分及社会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对甘肃省常见性桥梁病害种类、发生原因、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维修加固措施,为甘肃乃至西北各省桥梁病害的维修加固工作提供一些粗浅的借鉴。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甘肃省自然地理条件、桥梁典型自然运营环境以及桥梁运营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甘肃省特殊的自然环境给桥梁的设计、建造以及运营使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把握根本、客观分析甘肃地区特殊环境下桥梁病害产生的机理和原因,才能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运营(2)对桥梁病害进行分类,对甘肃省现役桥梁常见病害进行统计,然后对桥梁病害产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对甘肃省常见性桥梁典型病害的产生原因、处治措施进行了总结。(3)对混凝土桥梁常见性病害维修加固方法进行归类,并对具体维修加固方法在甘肃省桥梁病害具体处治时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桥梁的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概念、特点、桥梁预防性养护措施、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等进行了阐述。(4)通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工程实际,进行了加固方案设计、加固效果分析,证明了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达到了桥梁加固要求。
谢建明[8](2016)在《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的简支梁桥洪水作用可靠度分析》文中指出我国西南山区桥梁易遭受洪水侵袭。在山区公路桥梁中应用广泛的简支桥梁水毁严重,目前对洪水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可靠度研究较少。渠道中沿桥梁跨度方向各点流速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现有研究尚未考虑流速这种特性对洪水作用下桥梁可靠度的影响。事实上,如果忽略流速这种特性,分析结果与真实值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与实际不符。因此,对洪水作用下的简支桥梁进行可靠度分析,并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由水槽试验数据分析明渠流流速空间相关性,根据渠道中洪水流速分布特点计算了洪水对桥梁作用力。依据桥梁水毁资料,提出了简支桥梁洪水作用下三种典型失效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功能函数。以一座两跨混凝土简支桥梁为例,用中心点法模拟了流速沿桥梁跨度方向的一维随机场,研究了流速空间相关性对洪水作用下桥梁可靠度的影响。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流速具有空间相关性,随着距离的增大,相关系数减小;流速相关函数可采用指数余弦型进行拟合。(2)简支梁桥三种典型失效模式的可靠指标均随洪水流速增大而减小;桥墩支座处可靠指标小于桥台支座处可靠指标;可靠指标随着相对淹没深度*h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速率不同:当*1?h?2.5,可靠指标减小较快;当*h?2.5后,各失效模式的可靠指标趋于恒定。此时,三种失效模式中,上部结构倾覆破坏可靠指标最大,支座滑动破坏可靠指标最小,即最易发生桥墩支座滑动破坏。(3)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时,可靠指标随流速增大而减小,与不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时一致;流速空间相关性对可靠指标影响较显着,不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时可靠指标偏保守;随着流速相关距离增大,可靠指标减小,但减小幅度越来越小,当相对相关尺度(相关距离与桥梁跨度之比)大于2/35后,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趋于恒定。本文主要创新如下:(1)依据试验水槽数据分析了流速沿桥梁跨度方向的空间性关性,研究了洪水流速相关函数的类型。(2)用中心点法模拟了流速沿桥梁跨度方向的一维随机场,计算了不同相对淹没深度、不同流速相关距离等情形下的可靠指标,研究了流速空间相关性对洪水作用下桥梁可靠度的影响。
王绪旺[9](2014)在《秦巴山区公路桥梁山洪灾害破坏机理与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秦巴山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降水丰富,地质灾害不断,公路桥梁受山洪、滑坡、崩塌及泥石流损坏事故频频发生。山区公路桥梁以中、小跨径的拱桥和梁桥居多,如何针对山区典型桥梁山洪破坏,并制定相应的维护管理措施成为山区桥梁安全运营的关键。为提高山区公路桥梁抗山洪破坏能力,针对山区桥梁开展灾害种类调查、公路桥梁山洪破坏机理、山区桥梁抗山洪破坏维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座典型的秦巴山区公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秦巴山区的自然环境分析,结合公路桥梁山洪灾害破坏事故分析,针对山区公路桥梁山洪灾害破坏机理及维护措施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了山区公路桥梁的种类及特点,回顾了国内外山区桥梁受山洪破坏的事故案例,并简要分析了事故原因;评述了山区桥梁山洪破坏及国内外研究进展;(2)分析总结了秦巴山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特征、植被情况及土壤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山洪及其他地质灾害及对公路桥梁带来的威胁;详细分析了山区桥梁山洪破坏的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3)开展秦巴山区公路桥梁受山洪灾害损害的破坏机理研究,详细分析了山洪发生时桥梁的受力性能,以一座典型的山区公路桥梁为例,计算了山洪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分析了结构破坏的影响因素;(4)针对山区桥梁山洪及其他并发灾害破坏风险,建立秦巴山区公路桥梁山洪灾害破坏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出了不同风险因子所占比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山区桥梁山洪破坏进行风险评估,得出风险指数;(5)基于本文研究成果,结合山区气候、地质特点,给出山区公路桥梁抗山洪破坏预防性维护与常规性维护策略,为秦巴山区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其他地区桥梁抗山洪破坏维护也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帆[10](2014)在《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评价》文中认为山区地段的陡坡桥梁桩基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往往会遭受山洪的冲刷及其携带滚石的撞击作用,对桩基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安全性构成威胁。因此,为保障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正常和桥梁的安全,需对山洪作用下陡坡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的变化及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通过建立分析模型,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并依托福永高速实际工程,通过现场调研,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对发生山洪病害的桥梁桩基进行了安全评价。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陡坡区山洪灾害的特征及其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类型。2.在分析山洪作用对陡坡区桥梁桩基冲刷深度的基础上,建立山洪发生后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计算公式;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山洪冲刷对陡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3.分析了陡坡环境下滚石的运动轨迹及其作用于桥梁墩台与基础上的撞击力;建立了不同滚石撞击桩基的力学模型并推导了桩基内力及桩顶水平位移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陡坡桥梁桩基可承受的临界撞击力的计算方法。4.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山洪作用对陡坡桩基功能影响的安全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工程对山区陡坡地段桥梁桩基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了山洪作用下陡坡桥梁桩基的安全防护技术。
二、桥梁在山洪作用下的病害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桥梁在山洪作用下的病害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
1 桥梁工程研究新进展(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
1.1新材料促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
1.2桥梁工业化进程与智能建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
1.3桥梁抗灾变能力显着提高 |
1.4桥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
1.5跨海桥梁深水基础不断创新 |
2桥梁结构设计 |
2.1桥梁作用及分析(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河北工程大学刘焕举老师提供初稿) |
2.1.1汽车作用 |
2.1.2温度作用 |
2.1.3浪流作用 |
2.1.4分析方法 |
2.1.5展望 |
2.2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
2.2.1新型桥梁用钢的研发 |
2.2.2焊接节点疲劳性能 |
2.2.3钢结构桥梁动力行为 |
2.2.4复杂环境钢桥服役性能 |
2.2.5组合结构桥梁空间力学行为 |
2.2.6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构造力学行为 |
2.2.7展望 |
2.3高性能材料 |
2.3.1超高性能混凝土(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提供初稿) |
2.3.2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
2.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刘越老师提供初稿) |
2.3.4智能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
2.3.5展望 |
2.4桥梁基础工程(同济大学梁发云老师提供初稿) |
2.4.1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
2.4.2桥梁基础承载性能分析 |
2.4.3桥梁基础动力特性分析 |
2.4.4深水桥梁基础工程面临的挑战 |
3桥梁建造新技术 |
3.1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
3.1.1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 |
3.1.2焊接制造新技术 |
3.1.3施工新技术 |
3.2桥梁快速建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提供初稿) |
3.2.1预制装配桥梁上部结构关键技术 |
3.2.2预制装配桥墩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
3.2.2.1灌浆/灌缝固定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
3.2.2.2无黏结预应力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
3.3桥梁建造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
4桥梁运维 |
4.1监测与评估(浙江大学叶肖伟老师、湖南大学孔烜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崔闯老师提供初稿) |
4.1.1监测技术 |
4.1.2模态识别 |
4.1.3模型修正 |
4.1.4损伤识别 |
4.1.5状态评估 |
4.1.6展望 |
4.2智能检测(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
4.2.1智能检测技术 |
4.2.2智能识别与算法 |
4.2.3展望 |
4.3桥上行车安全性(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
4.3.1风荷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
4.3.1.1车-桥气动参数识别 |
4.3.1.2风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
4.3.1.3风浪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
4.3.1.4风屏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
4.3.2地震作用下行车安全性 |
4.3.2.1地震-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
4.3.2.2地震动激励特性的影响 |
4.3.2.3地震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
4.3.2.4车-桥耦合系统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
4.3.3长期服役条件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
4.3.4冲击系数与振动控制研究 |
4.3.4.1车辆冲击系数 |
4.3.4.2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 |
4.3.5研究展望 |
4.4加固与性能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
4.4.1增大截面加固法 |
4.4.2粘贴钢板加固法 |
4.4.3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法 |
4.4.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
4.4.5组合加固法 |
4.4.6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
4.4.7其他加固方法 |
4.4.8发展展望 |
5桥梁防灾减灾 |
5.1抗震减震(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
5.1.1公路桥梁抗震研究新进展 |
5.1.2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新进展 |
5.1.3桥梁抗震发展态势分析 |
5.2抗风(东南大学张文明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文礼老师提供初稿) |
5.2.1桥梁风环境 |
5.2.2静风稳定性 |
5.2.3桥梁颤振 |
5.2.4桥梁驰振 |
5.2.5桥梁抖振 |
5.2.6主梁涡振 |
5.2.7拉索风致振动 |
5.2.8展望 |
5.3抗火(长安大学张岗老师、贺拴海老师、宋超杰等提供初稿) |
5.3.1材料高温性能 |
5.3.2仿真与测试 |
5.3.3截面升温 |
5.3.4结构响应 |
5.3.5工程应用 |
5.3.6展望 |
5.4抗撞击及防护(湖南大学樊伟老师、谢瑞洪、王泓翔提供初稿) |
5.4.1车撞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
5.4.2船撞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
5.4.3落石冲击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
5.4.4研究展望 |
5.5抗水(东南大学熊文老师提供初稿) |
5.5.1桥梁冲刷 |
5.5.2桥梁水毁 |
5.5.2.1失效模式 |
5.5.2.2分析方法 |
5.5.3监测与识别 |
5.5.4结论与展望 |
5.6智能防灾减灾(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老师提供初稿) |
6结语(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初稿) |
策划与实施 |
(2)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发展现状 |
1.3 桥梁预防性养护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依托工程介绍 |
1.5.1 桥梁布置概况 |
1.5.2 桥位区域自然条件 |
第二章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病害分析 |
2.1 概述 |
2.2 斜拉索病害分析 |
2.2.1 防护体系病害分析 |
2.2.2 索体病害分析 |
2.2.3 锚固体系病害分析 |
2.3 混凝土桥面板病害分析 |
2.3.1 混凝土碳化 |
2.3.2 钢筋锈蚀 |
2.3.3 氯离子侵蚀 |
2.3.4 碱集料反应 |
2.3.5 冻融破坏 |
2.3.6 混凝土裂缝 |
2.4 钢梁病害分析 |
2.4.1 钢梁锈蚀 |
2.4.2 钢梁疲劳 |
2.5 剪力连接件病害分析 |
2.5.1 栓钉根部裂纹、锈蚀 |
2.5.2 剪力连接件剪断 |
2.5.3 钢-混叠合梁界面滑移、掀起 |
2.6 混凝土索塔病害分析 |
2.6.1 混凝土表观缺损 |
2.6.2 混凝土裂缝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构件重要性分析 |
3.1 重要性评价指标选取 |
3.1.1 不考虑荷载作用的评价方法 |
3.1.2 考虑荷载作用的评价方法 |
3.2 桥梁结构应变能计算原理 |
3.3 构件重要性分析 |
3.3.1 斜拉索重要性计算 |
3.3.2 钢-混叠合梁重要性计算 |
3.4 斜拉索锈蚀对结构静力效应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1 桥梁结构性能退化预测模型 |
4.2 斜拉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 |
4.2.1 HDPE护套老化开裂生命周期 |
4.2.2 HDPE护套退化预测模型建立 |
4.3 桥面板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 |
4.3.1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桥梁退化预测模型 |
4.4 钢梁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 |
4.4.1 钢梁防护方式及机理 |
4.4.2 防腐蚀涂层退化预测模型 |
4.5 依托工程应用 |
4.5.1 斜拉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5.2 混凝土桥面板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5.3 钢梁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及体系建立 |
5.1 部件预防性养护措施 |
5.1.1 部件预防性养护 |
5.1.2 斜拉索预防性养护 |
5.1.3 钢筋混凝土部件预防性养护 |
5.1.4 钢主梁预防性养护 |
5.1.5 剪力件预防性养护 |
5.1.6 支座系统预防性养护 |
5.1.7 桥梁附属结构预防性养护 |
5.2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 |
5.3 健全的组织机构 |
5.4 完善的数据库 |
5.4.1 桥梁数据库信息来源 |
5.4.2 桥梁数据库信息内容 |
5.5 人力资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分析导图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云南省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农村公路水毁调查 |
2.1 云南省自然环境条件 |
2.2 云南省自然环境条件对农村公路稳定性的影响 |
2.3 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调查 |
2.4 红河州农村公路水毁调查 |
2.5 大理市农村公路水毁调查 |
2.6 丽江市农村公路水毁调查 |
2.7 文山州农村公路水毁调查 |
2.8 怒江州农村公路水毁调查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灾害机理分析 |
3.1 路基水毁灾害机理分析 |
3.2 边坡水毁灾害机理分析 |
3.3 泥石流灾害 |
3.4 路面水毁灾害机理分析 |
3.5 挡土墙水毁灾害机理分析 |
3.6 排水设施水毁灾害机理分析 |
3.7 桥梁水毁灾害机理分析 |
3.8 防护工程水毁机理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灾害评价 |
4.1 云南省农村公路宏观水毁因子分析及其量化研究 |
4.2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评价模型研究 |
4.3 模型评价等级划分研究 |
4.4 评价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
5.1 路基水毁防治对策 |
5.2 边坡水毁防治对策 |
5.3 泥石流防治对策 |
5.4 路面水毁防治对策 |
5.5 挡土墙水毁防治对策 |
5.6 排水设施水毁防治对策 |
5.7 桥梁工程水毁防治对策 |
5.8 防护工程水毁防治对策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毁防治工程应用实例 |
6.1 文山州农村公路水毁治理 |
6.2 大理市农村公路水毁治理 |
6.3 怒江州农村公路水毁治理 |
6.4 丽江市农村公路水毁治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与参加课题目录) |
(4)环境与荷载作用下拉索HDPE防护系统腐蚀损伤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斜拉桥面临的拉索结构腐蚀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拉索系统发展概述 |
1.2.1 拉索结构系统的发展概述 |
1.2.2 拉索防护系统的发展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拉索系统腐蚀特征分布及力学性能退化研究现状 |
1.3.2 拉索HDPE护套材料老化损伤规律研究现状 |
1.3.3 拉索HDPE护套防护系统腐蚀损伤机理研究现状 |
1.3.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拉索HDPE防护系统耐久性及损伤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拉索HDPE防护系统耐久性研究 |
2.2.1 拉索HDPE防护系统工作机理 |
2.2.2 拉索HDPE防护系统主要病害类型 |
2.2.3 影响拉索HDPE防护系统耐久性因素 |
2.3 拉索HDPE防护系统损伤机理研究 |
2.3.1 拉索HDPE护套光老化损伤机理 |
2.3.2 拉索HDPE护套应力损伤机理 |
2.3.3 拉索HDPE护套环境应力损伤机理 |
2.3.4 拉索HDPE护套疲劳损伤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境与荷载作用下拉索HDPE护套腐蚀试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原材料及其制备 |
3.2.1 试验原材料及相关参数 |
3.2.2 试验试件材料的制备 |
3.3 试验设备 |
3.3.1 湿热环境设备 |
3.3.2 荷载施加装置 |
3.3.3 拉伸试验设备装置 |
3.3.4 其他设备 |
3.4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
3.4.1 试验环境条件模拟 |
3.4.2 试验荷载条件模拟 |
3.4.3 拉索HDPE护套腐蚀损伤试验方案设计 |
3.4.4 拉索HDPE护套拉伸性能试验方案设计 |
3.5 HDPE护套材料腐蚀损伤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3.5.1 HDPE护套腐蚀损伤试验过程步骤 |
3.5.2 HDPE护套试件腐蚀老化质量分析 |
3.5.3 HDPE护套试件表观形貌结果分析 |
3.5.4 HDPE护套试件微观形貌结果分析 |
3.6 HDPE护套材料拉伸性能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3.6.1 HDPE护套拉伸试验过程及步骤 |
3.6.2 HDPE护套材料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
3.7 环境与荷载作用对拉索HDPE护套材料的腐蚀损伤影响机理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拉索结构系统腐蚀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概况 |
4.2.1 试验环境腐蚀条件模拟和加速 |
4.2.2 主要试验设备 |
4.2.3 试验材料及相关试剂 |
4.3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
4.3.1 拉索试验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4.3.2 拉索结构腐蚀损伤试验方案设计 |
4.4 拉索结构腐蚀损伤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4.4.1 拉索结构腐蚀损伤试验过程步骤 |
4.4.2 拉索索体钢丝腐蚀分级研究 |
4.4.3 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下拉索外观形貌及腐蚀分布规律分析 |
4.4.4 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下拉索结构系统微观形貌分析 |
4.4.5 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下拉索索体钢丝腐蚀定量分析 |
4.5 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下拉索结构系统腐蚀损伤机理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拉索HDPE材料腐蚀损伤试验力学性能退化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的力学性能 |
5.2.1 材料力学性能的宏观描述 |
5.2.2 材料力学性能的微观描述 |
5.3 材料的典型力学性能退化模型 |
5.3.1 折减退化模型 |
5.3.2 衰减退化模型 |
5.4 基于环境与荷载作用下的腐蚀损伤试验HDPE力学性能退化 |
5.4.1 HDPE材料屈服强度退化 |
5.4.2 HDPE材料弹性模量退化 |
5.4.3 HDPE材料断裂伸长率退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拉索HDPE防护系统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
6.1 引言 |
6.2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
6.2.1 材料本构关系基本理论 |
6.2.2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 |
6.3 HDPE护套材料拉伸试验有限元模拟分析 |
6.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6.3.2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6.4 拉索HDPE护套不同损伤模式有限元模拟分析 |
6.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6.4.2 孔洞对HDPE护套结构等效应力的影响 |
6.4.3 纵向开裂对HDPE护套结构等效应力的影响 |
6.4.4 环向开裂对HDPE护套结构等效应力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5)云南地区公路桥梁病害规律与养护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桥梁退化预测和养护规划研究现状 |
1.3.1 桥梁退化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
1.3.2 桥梁养护维修策略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云南地区桥梁技术状况统计分析 |
2.1 云南地区自然环境 |
2.1.1 云南地区地形、地貌 |
2.1.2 云南地区气候、水文 |
2.1.3 云南地区地质及地质灾害 |
2.2 云南地区桥梁定期检查数据统计分析 |
2.2.1 按桥梁所属地区和桥梁技术状况等级统计 |
2.2.2 按桥梁建设年代和桥梁技术状况等级统计 |
2.2.3 按桥梁上部结构类型和桥梁技术状况等级统计 |
2.2.4 按桥梁设计荷载等级和桥梁技术状况等级统计 |
2.3 典型地区的桥梁病害特征及分析 |
2.3.1 红河州地区的桥梁病害特征及分析 |
2.3.2 迪庆州地区的桥梁病害特征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遗传算法对马尔可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 |
3.1 马尔可夫链过程 |
3.1.1 马尔科夫链的定义 |
3.1.2 马尔可夫链的基本性质 |
3.2 马尔可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常用解法 |
3.2.1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统计估计分析法 |
3.2.2 基于逆矩阵计算方法 |
3.2.3 建立以误差平方和最小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函数模型 |
3.3 引入遗传算法对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函数模型优化计算 |
3.3.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3.3.2 遗传算法适用于桥梁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特点 |
3.3.3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测云南地区桥梁结构技术状态 |
4.1 桥梁结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优化计算 |
4.1.1 确定状态转移矩阵概率矩阵、初始状态概率矩阵 |
4.1.2 引入遗传算法 |
4.1.3 四种状态下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
4.2 以昆明市公路局管养桥梁为例进行桥梁结构技术状态的预测 |
4.2.1 昆明市2014 年及2017 年的桥梁技术状况 |
4.2.2 验证状态转移概率矩阵P3、P4 预测桥梁技术状况的精度 |
4.2.3 预测昆明市公路局管养桥梁未来三年的技术状态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南地区公路桥梁养护规划研究 |
5.1 养护规划层级 |
5.2 云南省路网级桥梁养护 |
5.2.1 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规划 |
5.2.2 云南省各州、市公路局养护规划 |
5.3 云南省各县公路分局项目级桥梁养护 |
5.3.1 多属性决策的群排序方法 |
5.3.2 项目级桥梁养护优先排序 |
5.3.3 以红河州弥勒县公路分局管养桥梁为例进行养护排序 |
5.4 云南地区桥梁维修养护措施 |
5.4.1 桥梁下部结构维修措施 |
5.4.2 桥梁上部结构维修措施 |
5.4.3 桥面铺装层养护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在役桥梁水下桩柱结合部病害检测、评定及处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水下结构检测研究现状 |
1.3.2 水下结构评估研究现状 |
1.3.3 水下结构加固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在役桥梁下部结构现状研究 |
2.1 桥梁下部结构常见形式 |
2.1.1 桥墩类型 |
2.1.2 桥梁基础类型 |
2.2 桩柱式结构病害现状 |
2.3 桥梁桩柱结构病害成因分析 |
2.3.1 施工操作不当 |
2.3.2 桥梁结构腐蚀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下结构检测手段研究 |
3.1 水下声呐检测技术 |
3.1.1 声呐成像原理 |
3.1.2 侧扫声呐 |
3.1.3 多波束声呐系统 |
3.1.4 声呐系统在水下检测上的应用 |
3.2 水下摄影及水下人工探摸 |
3.2.1 检测设备及流程 |
3.2.2 水下摄像检测效果 |
3.3 水下结构检测手段存在的问题 |
3.3.1 声纳成像的不足 |
3.3.2 水下摄像和探摸的不足 |
3.4 水下检测改进措施 |
3.4.1 清水置换 |
3.4.2 带套管排水摄像机 |
3.4.3 带隔层摄像头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桩柱基础病害损伤分析及评定标准研究 |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 单一病害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
4.2.1 桩基顶部掏空对承载力的影响 |
4.2.2 桩基偏位对承载力的影响 |
4.2.3 桩基倾斜对承载力的影响 |
4.2.4 桩基中部缺损对承载力的影响 |
4.3 组合病害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
4.3.1 多病害下桩基受力特性 |
4.3.2 多病害下桩基承载力的拟合 |
4.4 既有规范桩柱基础评定标准及局限性 |
4.4.1 现有标准相关规定 |
4.4.2 现有评定标准局限性 |
4.5 基于剩余承载力的评定标准划分 |
4.5.1 评定标准划分方法 |
4.5.2 评定指标划分标准 |
4.5.3 标准可靠性研究及展望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下病害处治对策研究 |
5.1 处治对策的选择方法研究 |
5.1.1 桩基损伤对桥梁下部结构受力的影响 |
5.1.2 处治对策选择方法 |
5.2 现有处治对策研究 |
5.2.1 常用水下加固方法 |
5.2.2 增大截面法加固效果研究 |
5.3 增大截面法工程实施案例 |
5.3.1 工程背景 |
5.3.2 增大截面法施工方法 |
5.4 “夹克法”工程实施案例 |
5.4.1 工程背景 |
5.4.2 “夹克法”施工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甘肃省桥梁运行环境分析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2.2 甘肃省桥梁自然区划 |
2.3 甘肃省桥梁典型运营环境 |
2.3.1 复杂多变的气候 |
2.3.2 性质不良的地质、地貌 |
2.3.3 多年冻土 |
2.3.4 桥梁负荷严重 |
2.4 甘肃省桥梁运营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3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分析 |
3.1 桥梁病害分类 |
3.2 甘肃省桥梁常见病害统计 |
3.3 甘肃省现役混凝土桥梁病害机理分析 |
3.3.1 混凝土桥梁病害机理分析 |
3.3.2 混凝土桥梁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
3.4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维修加固方法 |
4.1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维修加固方法 |
4.2 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维修加固实际应用 |
4.3 预防性养护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5 桥梁病害维修加固实例分析 |
5.1 桥梁概况 |
5.1.1 桥梁简介 |
5.1.2 桥梁结构现状 |
5.2 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
5.3 桥梁加固内容 |
5.4 加固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的简支梁桥洪水作用可靠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明渠流流速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
1.2.2 流速空间相关性研究现状 |
1.2.3 洪水作用力研究现状 |
1.2.4 洪水作用下桥梁失效模式研究现状 |
1.2.5 桥梁结构可靠度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2 流速空间相关性分析 |
2.1 概述 |
2.2 河道流速空间分布特性 |
2.2.1 流速横向分布规律 |
2.2.2 流速竖向分布规律 |
2.2.3 桥梁迎水面洪水流速 |
2.3 流速空间相关性分析 |
2.3.1 随机场定义 |
2.3.2 随机场数字特征 |
2.3.3 随机场方差折减函数及性质 |
2.3.4 方差折减函数和相关函数的关系 |
2.3.5 相关距离 |
2.3.6 求解相关距离的方法 |
2.3.7 流速相关距离计算结果 |
2.4 中心点法随机场离散 |
2.4.1 中心点法 |
2.4.2 基于Cholesky中心点法随机场模拟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3 洪水对桥梁作用力分析 |
3.1 概述 |
3.2 洪水对简支桥梁作用力分析 |
3.2.1 洪水对简支桥梁作用力 |
3.2.2 梁桥支座反力的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4 简支桥梁洪水作用下典型失效模式 |
4.1 概述 |
4.2 可靠度分析的基本原理 |
4.3 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简介 |
4.3.1 桥梁橡胶支座工作机制 |
4.3.2 桥梁支座存在的问题 |
4.4 支座滑动破坏 |
4.4.1 支座滑动破坏机理 |
4.4.2 支座滑动破坏功能函数 |
4.5 支座剪切破坏 |
4.5.1 支座剪切破坏机理 |
4.5.2 支座剪切破坏功能函数 |
4.6 上部结构倾覆破坏 |
4.6.1 上部结构倾覆破坏概况 |
4.6.2 上部结构倾覆破坏功能函数 |
4.7 本章小结 |
5 简支桥梁受洪水作用可靠度分析 |
5.1 概述 |
5.2 工程算例模型概况 |
5.3 荷载效应和抗力参数统计 |
5.3.1 荷载效应统计参数 |
5.3.2 抗力统计参数 |
5.4 蒙特卡洛法计算桥梁可靠度 |
5.5 不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的桥梁可靠度分析 |
5.5.1 支座滑动破坏可靠度 |
5.5.2 支座剪切破坏可靠度 |
5.5.3 上部结构倾覆破坏可靠度 |
5.5.4 三种失效模式模式可靠度比较 |
5.6 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的桥梁可靠度分析 |
5.6.1 相对淹没深度对桥梁可靠度的影响 |
5.6.2 相关距离对桥墩支座滑动破坏可靠度的影响 |
5.6.3 相关距离对桥墩支座剪切破坏可靠度的影响 |
5.6.4 相关距离对上部结构倾覆破坏可靠度的影响 |
5.6.5 三种失效模式可靠指标比较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今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秦巴山区公路桥梁山洪灾害破坏机理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存在的问题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秦巴山区公路桥梁山洪破坏类型及原因分析 |
2.1 公路桥梁山洪破坏类型 |
2.1.1 梁桥破坏类型 |
2.1.2 拱桥破坏类型 |
2.2 自然因素影响 |
2.2.1 气候特点 |
2.2.2 降水分布 |
2.2.3 河流特征 |
2.2.4 地形地貌特征 |
2.3 人为因素影响 |
2.3.1 设计方面 |
2.3.2 施工方面 |
2.3.3 养护方面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秦巴山区公路桥梁山洪破坏机理研究 |
3.1 秦巴山区山洪形成原因及特点 |
3.1.1 山洪形成原因 |
3.1.2 山洪特点 |
3.2 山洪对桥梁的破坏作用 |
3.2.1 山洪对桥梁的水平作用力 |
3.2.2 山洪对桥梁的竖向作用力 |
3.2.3 山洪漂浮物对桥梁的撞击作用力 |
3.3 山洪作用下空心板梁桥受力计算 |
3.3.1 桥梁概况 |
3.3.2 山洪作用力大小计算 |
3.3.3 山洪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公路桥梁山洪破坏风险评估与维护管理策略 |
4.1 风险评估概述 |
4.1.1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
4.1.2 风险评估的步骤 |
4.2 公路桥梁山洪破坏风险评估 |
4.2.1 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
4.2.2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立 |
4.2.3 风险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4.2.4 风险评估结果 |
4.3 山区公路桥梁抗山洪破坏维护策略 |
4.3.1 公路桥梁抗山洪破坏常规维护 |
4.3.2 公路桥梁抗山洪破坏预防性维护 |
4.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影响的研究 |
1.2.2 桥梁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二章 陡坡区山洪的特性及其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 概述 |
2.2 山洪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2.2.1 山洪的形成 |
2.2.2 山洪的影响因素 |
2.3 陡坡地区山洪的特性 |
2.4 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 |
2.4.1 山洪引起桥梁墩台与基础的破坏类型 |
2.4.2 山洪冲刷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 |
2.4.3 滚石撞击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山洪冲刷对陡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分析 |
3.1 概述 |
3.2 山洪冲刷深度的分析 |
3.2.1 坡度对山洪冲刷深度的影响 |
3.2.2 山洪流向斜交角对冲刷深度的影响 |
3.2.3 山洪冲刷深度的计算 |
3.3 山洪冲刷对陡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3.4 山洪冲刷对陡坡桥梁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3.4.1 模型建立 |
3.4.2 参数选取 |
3.4.3 计算方案 |
3.4.4 计算成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滚石撞击对陡坡桥梁桩基横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及其临界撞击力的确定 |
4.1 概述 |
4.2 滚石撞击速度分析 |
4.2.1 滚石滚动速度分析 |
4.2.2 滚石自由飞落速度分析 |
4.3 滚石撞击力的计算分析 |
4.3.1 滚石做滚动运动时的撞击力 |
4.3.2 滚石做自由飞落运动时的撞击力 |
4.4 滚石撞击对陡坡桥梁桩基横向受力影响分析 |
4.4.1 滚石撞击前桩基横向受力分析 |
4.4.2 滚石撞击作用后桩基横向受力分析 |
4.5 陡坡桥梁桩基的临界撞击力确定 |
4.5.1 按桩身最大弯矩确定临界撞击力 |
4.5.2 按桩身最大裂缝宽度确定临界撞击力 |
4.5.3 按桩顶水平位移确定临界撞击力 |
4.6 小结 |
第五章 陡坡桥梁桩基在山洪作用下的安全评价及其防护技术 |
5.1 概述 |
5.2 福永高速陡坡地段桥梁桩基病害调查 |
5.2.1 工程概况 |
5.2.2 陡坡地段桥梁桩基病害统计 |
5.3 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的损伤类型及等级划分 |
5.3.1 桩基损伤类型 |
5.3.2 桩基损伤等级划分 |
5.4 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影响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
5.4.1 层次分析法 |
5.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5 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影响安全评价 |
5.5.1 指标分级标准 |
5.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5.3 模糊综合评价 |
5.6 山洪作用下陡坡桥梁桩基的安全防护技术 |
5.6.1 山洪冲刷作用下陡坡桥梁桩基的防护技术 |
5.6.2 滚石撞击作用下陡坡桥梁桩基的防护技术 |
5.7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桥梁在山洪作用下的病害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2)
- [2]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D]. 李智刚. 长安大学, 2020(06)
- [3]云南省农村公路水毁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杨棚.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环境与荷载作用下拉索HDPE防护系统腐蚀损伤试验研究[D]. 陈静.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5]云南地区公路桥梁病害规律与养护规划研究[D]. 李金阳.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在役桥梁水下桩柱结合部病害检测、评定及处治对策研究[D]. 王冲. 东南大学, 2019(06)
- [7]甘肃省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法[D]. 王宗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8]考虑流速空间相关性的简支梁桥洪水作用可靠度分析[D]. 谢建明. 重庆大学, 2016(03)
- [9]秦巴山区公路桥梁山洪灾害破坏机理与风险评估[D]. 王绪旺. 长安大学, 2014(04)
- [10]山洪对陡坡桥梁桩基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评价[D]. 张帆. 长安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