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注例话 读《晚清七十年》(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炳[1](2012)在《论唐德刚对口述史学的贡献》文中提出唐德刚(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是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学家。生前致力于研究民国史与口述史学,曾为多名民国时期政要人物做过传记,并使口述历史纳入历史主体研究之中,对史学界影响很大。与传统口述传记方法不同,他更加注重口述史实与材料印证,从而使口述历史更加真实。这不但进一步完善了民国史的内容,还对现代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唐德刚个人生平与治学的描述,重点分析其主要口述史着作,研究其对胡适、李宗仁、张学良、顾维钧的口述历史,以期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唐德刚口述史学的形成过程以及内容与指导方法,重点研究其对口述史学的贡献。唐德刚的口述史学贡献突出表现在民国史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唐德刚的口述史内容从多角度解读民国历史,进一步完善民国史内容;在研究方法上表现的现代口述历史方法对现时代研究发展口述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总结唐德刚对中国口述史学的意义与影响,凸显唐德刚的口述史学地位很有必要。
胡渐逵[2](2000)在《“策”可通“册”》文中指出 当今书刊,讹误夥颐,鲁鱼帝虎,屡见不鲜,故发现讹误而着文纠正,是应该受到欢迎和赞扬的。因为,讹误一经着文纠正,则既可使致误者省悟,又可免误读者。《出版广角》偶尔刊登纠误之文,使这类文章有一发表园地,这是对广大读者高度负责精神的体现。我想,这或许也是该刊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然而,着文纠误,当慎之又慎,应力求持论确有实据,辨误无懈可击,唯其如此。才能使人信服。《出版广角》今年第一期发表了朱正先生所撰的《编注例话——读(晚清七十年)》一文,该文是为纠岳麓书社出版的《晚清七十年》一书的讹误而写的,其纠误虽大多正确,但却有以不误为误者.如第11条云:
朱正[3](2000)在《编注例话 读《晚清七十年》》文中研究说明 曾经在台湾《传记文学》上读到过几篇唐德刚先生的文章,读来真觉得是一种享受,很佩服。现在岳麓书社将这些文章集印成《晚清七十年》一书,给读者很大方便。印象中稍有一点删节的痕迹,这也无可如何。作者在大陆版自序中对此已经作了交代:“由于海峡两岸出版法略有出入,台湾版与大陆版亦稍有异同,贤明读者谅
二、编注例话 读《晚清七十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编注例话 读《晚清七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1)论唐德刚对口述史学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唐德刚生平、治学 |
第一节 生平 |
第二节 治学、师承 |
一、治学 |
二、师承 |
第二章 唐德刚的口述史成就与贡献 |
第一节 唐德刚口述历史的成就 |
一、中国近代以来研究口述历史的第一人 |
二、撰写了大量的口述史着作 |
三、提出了关于口述史学的研究指导方法 |
四、使口述史学进入史学研究主体之中 |
第二节 唐德刚的口述史学贡献 |
一、《胡适口述自传》与《胡适杂忆》 |
二、《李宗仁回忆录》 |
三、《张学良口述历史》 |
四、其他口述史着作 |
第三章 唐德刚的口述史学思想与方法评析 |
第一节 唐德刚的口述史学思想 |
一、文史并举的叙述方式 |
二、内容丰富的注释内容 |
三、客观中立的史料分析 |
四、史料与口述历史互为佐证 |
第二节 唐德刚口述史学的不足 |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口述史学模式 |
二、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政治与文化态度上的主观倾向 |
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错误以及遗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编注例话 读《晚清七十年》(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唐德刚对口述史学的贡献[D]. 刘文炳. 黑龙江大学, 2012(05)
- [2]“策”可通“册”[J]. 胡渐逵. 出版广角, 2000(05)
- [3]编注例话 读《晚清七十年》[J]. 朱正. 出版广角,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