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评估及对策

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评估及对策

一、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任辉[1](2021)在《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轨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整体水平及影响因素,验证现有理论对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适用性,探索理论驱动下的癌症复发恐惧与影响因素间的路径关系;探寻乳腺癌患者术后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轨迹,以及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因果预测关系,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制定对策与建议,为制定此方面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一: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某省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乳腺癌术后5年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945位患者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857份(有效回收率为90.7%)。采用的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简表、简明疲劳量表、疾病感知问卷简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限制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分析,采用R软件4.1.0版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研究二: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以研究一的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疲劳、社会支持和社会限制为自变量,以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为中介变量,以癌症复发恐惧为因变量,采用SPSS-PROCESS 3.3宏程序和基于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疾病感知和非适应认知策略在每个自变量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上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AMOS 24.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多个自变量同时存在的整体路径作用。研究三: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发展轨迹及其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本研究为纵向研究设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研究一的有效样本中选取300名术后第3个月的患者进行了三次追踪调查,最终有267人完成全部调查(失访率为11.0%)。采用Mplus 8.3软件,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以描述乳腺癌患者术后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构建交叉滞后模型分别验证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跨时间因果预测关系。研究四: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结合增加样本多样性原则和饱和原则,对857名有效样本中的17人进行了质性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Nvivo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逐层整理、编码和分析。结果:研究一: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857位乳腺癌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量表总分平均为(14.95±7.22)分;其中523人报告了高水平的癌症复发恐惧,占样本总人数的6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个人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手术方式、化疗史和放疗史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总分的分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癌症复发恐惧与疲劳、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社会限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经济困境呈显着正相关(r=0.255~0.572),与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r=-0.51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因素根据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限制、疲劳、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年龄、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化疗史和放疗史,上述变量总共可以解释癌症复发恐惧61.5%的变异,社会、认知、心理因素分别可以解释癌症复发恐惧19.8%、18.2%和11.6%的变异;在随机森林回归分析中,按重要性评分对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疾病感知、社会限制、社会支持、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年龄、经济困境、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疲劳、受教育程度、个人每月可支配收入、职业、放疗史、化疗史和手术方式。随机森林模型发现,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对影响因素重要性评分结果不同。研究二: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链式中介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在疲劳和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89,占总效应的28.81%;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在社会支持和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53,占总效应的48.88%;疾病感知和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在社会限制和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8,占总效应的28.58%。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疲劳、社会限制和社会支持相互关联的情况下,疾病感知与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同样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癌症复发恐惧被上述变量共同解释的变异量为60.0%。研究三: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发展轨迹及其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潜变量增长模型发现,乳腺癌患者在术后3~9个月期间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呈线性下降,且初始水平与后期的发展趋势存在显着关联。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分别对癌症复发恐惧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四: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经过半结构化访谈和主题分析,最终确定了三个主题:癌症复发恐惧的感受、癌症复发恐惧的态度以及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媒体的报道、复查、认识人的复发或死亡消息),个人因素(躯体症状和疾病特点)、家庭因素(家庭支持和家庭情感负担)和医疗因素(医生支持和医疗体验)。结论:(1)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整体平均水平较高,高水平癌症复发恐惧检出率也较高,现状不容乐观。(2)年龄<39岁的患者其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年龄组,且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不同,提示我们应根据各年龄段患者的特点采取适龄的、灵活的干预措施,有的放矢地开展个体化的支持服务。虽然化疗史和放疗史对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能力较低,但也为寻找最佳干预时机和重点干预人群提供了科学指导。(3)社会、认知和心理因素对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能力明显超过人口、疾病与治疗因素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提示我们应重点关注上述这些可通过干预进行改善的影响因素,从而促进相关防控措施的开展和扶持政策的改进。其中,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和社会限制在两种模型中都表现出最强的对癌症复发恐惧的预测能力,提示我们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认知应对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尽管疾病感知与社会支持在多元线性回归中预测能力较低,却出现在随机森林模型重要性排序的前三位,这可能与随机森林模型能考虑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有关,提示我们应结合多种统计方法的优缺点综合分析影响因素的预测能力,并深入探索重要因素间的路径关系。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没有显着意义的经济困境,在随机森林中却比较重要,为今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弥补了从癌症的经济副作用角度探索癌症复发恐惧的研究空白。(4)疲劳、社会限制、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均受到了疾病感知与非适应性认知策略的链式中介影响,验证了疾病自我调节模型和社会认知加工模型对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强化了认知与应对在癌症复发恐惧发生机制中的关键作用。此外,疲劳、社会限制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互动关联,提示当内部和社会因素同时作为触发因素时,也可以通过激活认知与应对过程,对癌症复发恐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框架,提示我们应从生理、社会与认知多个角度综合理解癌症复发恐惧的发生机制,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与社会支持服务。(5)在术后3~9个月期间,乳腺癌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且初始水平低者其后期下降速度较快,提示我们术后尽早开展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控制后期癌症复发恐惧的进展。(6)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的升高可以引起癌症复发恐惧水平的升高,为明晰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提供了实证依据,并提示我们从改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角度寻找控制癌症复发恐惧的突破口将会大有裨益。(7)乳腺癌患者对癌症复发恐惧有着积极和消极的感受,并采取着乐观、寻找意义或逃避的态度,合理运用其积极态度,为其寻找正向意义,可能有利于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减轻癌症复发恐惧。影响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医疗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我们,为乳腺癌患者增强支持网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预措施,将是缓解癌症复发恐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及其能提供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对癌症复发的恐惧。

陈珊[2](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循证证据,将与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护理预防策略的相关证据归纳、整合,并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德尔菲法构建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以期形成科学规范、本土化的成人患者PONV护理预防策略,为我国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和循证研究:基于循证研究法,寻找预防成人患者PONV护理预防策略的相关证据,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等数据库及指南网,对纳入的文献根据Johns Hopkins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初步拟定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2.运用德尔菲法:遴选23专家对初步拟定的预防策略进行专家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咨询结果对初稿进行讨论修订,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最终形成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结果:1.经过系统的检索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最终纳入文献36篇。进行归纳、整合及研究小组讨论,构建了2个Ⅰ级条目,6个Ⅱ级条目,29个Ⅲ级条目的策略初稿。2.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0%,均大于7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和0.91。第二轮条目重要性变异系数在0.00~0.18之间,条目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00~0.24之间,两轮条目和谐系数为0.235~0.402(P<0.01)。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修订,最终构建出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了2个Ⅰ级条目,6个Ⅱ级条目,25个Ⅲ级条目的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明确了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室护士PONV预防实践中的作用及实践的具体内容。

李慧姣[3](2020)在《早期护理干预对缓解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行白内障日间手术的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及术后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描述性研究,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对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行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的140名患者进行术前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从而确立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为类实验性研究,将200例行日间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态、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护士于预约手术时,术前三天,术前一天,术日等待手术时四个时间段,以个别咨询、患者教育图册、电话咨询及微信平台咨询为主要形式,实施以心理支持、手术信息告知及术中应对技巧为核心内容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在术后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度等方面的差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S-AI)评分为男性为39.86,女性为43.91,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常模(P<0.01),提示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存在术前心理应激问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性别、婚姻状况、既往手术史有关。(2)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早期护理干预对行日间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状况有积极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术后在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度等方面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问题值得医护人员关注,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并积极寻找合理有效的日间手术护理干预方法,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本研究制定实施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同时对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及日间手术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具有一定推广作用。

李新楠[4](2020)在《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与术后恢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相关性,为临床护士制定改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取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共315例。在术前向患者发放并指导其填写状态焦虑问卷(S-AI)、特质焦虑问卷(T-A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行设计的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情况调查表,测量患者术前心率及血压,将结果记录在患者术前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登记表中,评估患者的术前焦虑情况,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前焦虑的因素。在术后使用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15min疼痛程度,测量患者术后15min心率及血压,记录患者术后即刻至出院前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术后恢复到术前舒适水平、止痛药需求的发生率及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所患疾病类型、手术时间和手术类型等情况,将结果记录在患者术前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登记表中,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相关性以及术前焦虑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水平。结果:(1)共收到315份问卷,排除一份不合格问卷,共有314例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参与本研究,患者术前状态焦虑问卷平均得分为40.85±10.47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提示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存在术前焦虑;(2)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与家人的关系、有无宫腔镜手术史、手术前晚的睡眠质量、屈服应对方式和特质焦虑得分对术前焦虑有影响(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手术前晚的睡眠质量和屈服应对方式得分,且术前焦虑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手术前晚的睡眠质量、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回归模型能够解释术前焦虑变异程度的19.60%;(3)宫腔镜手术患者主要进行的手术是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69.70%),术后恢复到术前舒适水平的患者占15.00%,有止痛药需求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20%,术后发生恶心的患者所占比例为32.20%,术后发生呕吐的患者所占比例为9.20%,术后发生头晕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6.20%,术后发生头痛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30%;患者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16.00min;术后15min心率均值为73.50次/分钟;术后15min收缩压均值为124.08 mmHg;术后15min舒张压均值为72.38 mmHg;术后15min疼痛评分最低为0.00分,最高为9.30分,疼痛评分中位数为2.00分;术后卧床休息时间中位数为23.00min;(4)术前焦虑对术后恢复指标中的术后15min心率、术后15min疼痛评分有影响(P<0.05),对其它术后恢复指标没有影响(P>0.05);术前焦虑与术后15min心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3(P<0.05);术前焦虑与术后15min疼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P<0.0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后15min疼痛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术后15min收缩压、术前焦虑、术后15min心率和手术时间;术前焦虑是术后15min疼痛评分在术前的主要预测因子,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存在相关性。结论: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状况,特质焦虑得分、文化程度、手术前晚的睡眠质量和屈服应对方式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越高,其术后心率越快、疼痛评分越高,术后恢复质量越差,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存在相关性。

杨琳[5](2018)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麻醉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围麻醉期体验、提高麻醉安全性。但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本研究旨在以现有证据为基础,从医护专家、患者需求等方面对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探讨,从而构建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概括综述、医护专家访谈和患者访谈的方法,综合现有证据、专家意见和患者需求三部分结果,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进一步以患者投入式研究为理论依据,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最终确立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终稿。结果:1、概括综述:纳入313篇文献和12篇麻醉协会资料,形成5个主题、18个子主题。2、医护专家访谈:纳入10名麻醉医护专家,形成5个主题,16个子主题。3、患者访谈:纳入拟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11名,总结其术前术后对麻醉信息的需求,共形成8个主题。4、内容分析: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形成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包括5个主题、18个子主题和79个条目。5、焦点小组访谈:纳入12名麻醉健康教育实施者(医护)、8名麻醉健康教育接受者(患者)参与访谈。最终形成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终稿,包括5个主题、18个子主题和72个条目。结论:1、已有多国、多角色的麻醉医护研究者/协会关注术前麻醉健康教育。概括综述获得五个主题,提供麻醉概述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参与奠定基础;提供围麻醉期过程的教育,鼓励患者参与配合照护;提供全麻风险和益处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参与应用。2、医护专家访谈所得主题部分覆盖了概括综述的结果,同时补充了部分子主题和条目,提高了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临床适用性3、患者对麻醉信息的需求从对麻醉的疑问、误解、术后再认知中均有所体现。医患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在构建麻醉健康教育内容中纳入患者麻醉信息需求,保障了教育内容的有效性。4、焦点小组访谈促使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契合我国当前医疗环境;医护组从临床专业性上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患者组对研究结果贡献较少,但引发思考,未来需进一步探索。5、本研究构建的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为未来开展麻醉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便于未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形式、工具等一系列探索,结合发展中的患者麻醉满意度问卷等,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不断改进更新。

潘淑慧[6](2006)在《冠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信息需求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 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冠脉介入术是近年发展迅速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已成为解除由于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管腔堵塞的直接和起效快速的方法。近年来,我国接受冠脉介入术的患者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冠脉介入患者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应激,产生以焦虑为主的情绪障碍。焦虑等情绪障碍对患者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冠脉介入患者焦虑状态必须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根据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报道,认为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调查冠脉介入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等并分析其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将为护理人员减轻冠脉介入患者的焦虑水平提供新的启示,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疾病不确定感的产生与信息的缺乏有关。有效的健康教育给予患者信息支持则能降低不确定感。为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护理人员需要研究患者健康教育信息需求的知识内容,以便能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有助于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本研究所应用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由Mishel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台湾许淑莲教授把它翻译成中文,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是尚未发现中文版量表应用于大陆的信效度报道。由于台湾与大陆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7](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杨洋[8](2021)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研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并评估该系统在缓解鼻咽喉手术患者围术期间手术相关不良情绪、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1.现况调查。通过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情绪和人格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2.采用德尔菲法制定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选取20位临床护理专家和10位心理学专家分别进行3轮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在软件研发人员的帮助下,提供素材和需求,研发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3.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在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中的干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进行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分别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喉癌手术患者(干预组n=40,对照组n=4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6天(T5)分别采集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生存质量等)。FESS患者(干预组n=60,对照组n=6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分别采集主观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客观指标(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红外光谱等),出院前完成一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在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差异。4.对FESS患者采集了干预前、干预完成后患者前额叶及颞叶皮层的近红外光谱(fNIRS),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激活及激活程度上的差异。结果:1.对耳鼻喉科入院患者的现况调查发现:在2019年8月~2020年11月之间入院患者参与调查的2294人中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206入,占总调查人数的8.89%,其中轻度不良情绪93人4.05%),中度不良情绪27人(1.18%),重度不良情绪86人(3.75%),有自杀风险的患者55人(2.40%)。存在高风险人格倾向的患者252人(10.99%)。鼻咽喉手术患者中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占比较大。相关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与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显着相关,比起其他患者,中青年的女性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更高的焦虑情绪。2.cCBT在喉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且干预组的状态焦虑(SAI)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和雅典失眠量表(AIS)得分在T3~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cCBT在FESS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SAI得分、AIS得分、VAS得分中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干预组的SAI得分在T2~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IS得分在T3、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PHQ-9得分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6)。状态焦虑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和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3和P=0.048)。状态焦虑和失眠缓解率(T1-T2/T3增分率<40%)比较,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中,干预组均在T2时间点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在术前1小时,对照组的皮质醇含量显着高于基线水平(P<0.01)和干预组(P=0.02)。干预完成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除疾病护理项目外(P=0.12),其他均显着高于对照组。4.功能性鼻内镜患者近红外光谱(fNIRS)分析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和血红蛋白(Oxy-Hb)52个通道(CH)激活程度的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后的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激活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后激活程度(Δoxy-H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是CH14、CH18、CH25、CH46、CH47、CH48、CH49。(3)基线水平各通道与症状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与特质焦虑(TAI)相关的通道有CH14、CH25;与状态焦虑(SAI)相关的通道有 CH18、CH26、CH38、CH39、CH46、CH47、CH48、CH49;与失眠(AIS)相关的通道有 CH25、CH26、CH27、CH36、CH37。CCBT干预组中,与SAI减分差(T2-T4)相关的通道有CH46、CH47、CH48、CH49,与AIS减分差(T3-T4)相关的通道有CH25、CH48。(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CBT干预后T2至T4的SAI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49(眶额皮质)相对激活变化37%的差异;治疗后T3至T4的AIS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25(背外侧皮质)相对激活变化40%的差异。结论:1.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和自杀风险,以及高风险人格障碍倾向,其中青壮年中手术的女性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人格障碍倾向比例较高,应注意沟通方式,避免医患冲突。2.喉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受到焦虑、抑郁、失眠等困扰,生活质量较差,cCBT可以在术后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失眠、改善生活质量。3.FESS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失眠问题显着,cCBT不仅能改善患者在术前等待间的焦虑情绪以及缓解术后失眠、疼痛,也可以降低术前等待区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cCBT可以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局部脑血流,焦虑和失眠的改善与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激活程度有显着相关。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由局部皮质激活引起还是由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导致局部皮质脑血流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

邸越[9](2021)在《基于循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循证构建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提供最佳证据;探讨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以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第一部分:循证护理方案构建。检索子宫内膜癌围术期护理相关的原始研究、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分析,获得最佳证据,遵循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总结并提取证据,通过德尔菲法专家两轮函询对证据进行可行性评定和调整,最终形成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第二部分:循证护理方案临床应用。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于202 0年6月~202 1年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妇科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每组各30例。在干预前后应用SDS、SAS及QLQ-C30量表分别对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以及通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构建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方案,共计纳入1篇指南和40篇文献资料。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函询,两轮专家参与积极性很高,问卷回收率为95%,整体专家威望系数为0.85±0.08,最后整合证据推荐结果为:4项一级指标(护理阶段),19项二级指标(护理条目),42项三级指标(护理措施)。2.SAS、SDS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 S评分组内比较,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QLQ-C30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QLQ-C30功能维度评分和症状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着提高,且症状维度评分要低于干预前,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QLQ-C30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QLQ-C30症状维度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潴留、肺感染、切口感染和下肢水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方案基于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以为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依据;2.基于循证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3.基于循证的护理方案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庄欢[10](2021)在《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动态监测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了解其胃残余量变化状况;探讨影响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的相关因素。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辽宁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食管癌术后实施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共135例,应用负压回抽法,跟踪监测患者术后15天内胃残余量并记录,描述患者胃残余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采用SPSS 23.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问卷选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或中位数M(Q1,Q3)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情况1.1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状况:术后第15天胃残余量均值依次为204.91±66.56ml、175.88±62.61ml、157.52±55.43ml、141.06±53.41ml、133.27±61.35ml,其中胃残余量最高值为430ml、最低为48ml。1.2持续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情况下,不同免疫营养总量患者与其胃残余量状况:≤500ml/d组胃残余量均值为212.20±77.87ml、5011000ml/d组为156.88±32.41ml、>1000ml/d组为105.03±20.37ml。1.3不同喂养时间节点患者胃残余量变化:从每日喂养开始0h、6h至喂养第12h胃残余量上升,喂养第12h达峰值,喂养第18h、24h持续下降,至第二日开始喂养之前降到最低值。2.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分析2.1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慢性胃炎病史、术前PG-SGA等级、手术时长、应用促胃动力药及手术吻合部位(P<0.05);术前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术后疼痛等级、免疫营养液量、喂养方式及喂养途径(P<0.01)等11个因素存在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2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相关性分析结果:(1)免疫营养的量与胃残余量值呈负相关(r=-0.762,P<0.01)。(2)手术时长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307,P<0.01)。(3)焦虑评分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660,P<0.01)。(4)抑郁评分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501,P<0.01)。(5)疼痛评分与胃残余量值呈正相关(r=0.375,P<0.01)。2.3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前PG-SGA评分(β=-10.296、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β=20.606、P<0.01)、手术时长(β=4.554、P<0.05)、免疫营养的量(β=-33.445、P<0.01)、喂养方式(β=-10.335、P<0.05)及喂养途径-空肠造瘘管(β=-15.579、P<0.05)、鼻空肠管(β=-25.112,P<0.01)共6项纳入到回归方程。结论:1.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变化状况:食管癌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后第1天胃残余量均值最高,至术后第5天胃残余量均值逐日下降;持续免疫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每日的胃残余量均呈现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即喂养第12h胃残余量达峰值之后虽继续给予免疫营养但患者的胃残余量仍逐渐下降,至第二日喂养开始前下降至最低值。当喂养量不足时患者的胃残余量呈上升趋势。2.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焦虑程度、术前营养状态、手术时间、免疫肠内营养的量、喂养方式或喂养途径是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因素。术前焦虑程度越高、术前营养状态越差、手术时间越长、免疫营养的量不足、应用鼻十二指肠管喂养方式或重力滴注营养制剂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胃残余量。

二、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轨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统计分析与方法学基础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准则
    2.7 技术路线
第3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3.4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4.1 条件检验
    4.2 疲劳、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路径
    4.3 社会支持、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路径
    4.4 社会限制、疾病感知、非适应性认知策略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路径
    4.5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的整体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轨迹及其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关系
    5.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5.2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发展轨迹
    5.3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焦虑症状的关系
    5.4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6.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6.2 信效度检验
    6.3 主题分析框架
    6.4 质性资料分析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讨论与对策建议
    7.1 讨论
    7.2 对策建议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循证构建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PONV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1.2.2 PONV的评估
        1.2.3 预防PONV的药物疗法研究现状
        1.2.4 预防PONV的非药物疗法研究现状
        1.2.5 加速康复外科在预防PONV的研究现状
        1.2.6 护士在PONV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查阅文献及文献质量评定
        1.4.2 拟定咨询问卷
        1.4.3 专家咨询
        1.4.4 资料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
    2.1 循证护理
    2.2 德尔菲法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
    3.1 文献筛选
        3.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1.2 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
        3.1.3 检索数据库
        3.1.4 检索策略
        3.1.5 筛选文献
    3.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检索结果
        3.3.2 文献资料提取结果
        3.3.3 策略汇总结果
4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
    4.1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
        4.1.1 拟定第一轮咨询问卷
        4.1.2 遴选咨询专家
        4.1.3 咨询步骤
        4.1.4 条目筛选标准
        4.1.5 统计方法
    4.2 专家咨询过程
        4.2.1 第一轮专家咨询情况及处理结果
        4.2.2 第二轮专家咨询情况及处理结果
    4.3 研究结果
        4.3.1 专家的组成结构
        4.3.2 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
        4.3.3 条目赋值均数与满分比
        4.3.4 专家权威系数
        4.3.5 条目变异系数与和谐系数
    4.4 确立最终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
5 讨论
    5.1 该策略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5.2.1 专家的代表性
        5.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5.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5.2.4 专家权威程度
        5.2.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5.3 纳入的文献分析
    5.4 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护理预防策略的基本内容分析
        5.4.1 PONV多学科团队
        5.4.2 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措施
6 小结
    6.1 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本研究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术后恶心呕吐的早期识别及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早期护理干预对缓解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
    1.4 研究目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老年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伦理问题
        1.5 资料收集方法
        1.6 资料分析方法
        1.7 质量控制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资料
        2.2 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2.3 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术前焦虑问题值得关注
        3.2 影响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分析
        3.3 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缓解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4 小结
第三章 早期护理干预对行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伦理问题
        2.5 干预方法
        2.6 资料收集方法
        2.7 资料分析方法
        2.8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3.2 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4 讨论
        4.1 早期护理干预对行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4.2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状况的影响
        4.3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日间手术流程化管理的开展
        4.4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促进了更好的护患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
        4.5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适用于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值得推广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之处
    4.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与术后恢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1.3.1 Roy适应模式
        1.3.2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总体
        2.1.2 研究样本
        2.1.3 样本的选择
        2.1.4 样本量的确定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指标、工具及测量
        2.2.3 资料收集方法
        2.2.4 资料分析方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4 伦理问题及对策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
        3.1.1 患者一般人口学情况
        3.1.2 患者术前各指标结果分析
    3.2 患者术前焦虑状况
        3.2.1 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
        3.2.2 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分级
    3.3 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
        3.3.1 患者术前焦虑的单因素分析
        3.3.2 患者术前焦虑的多因素分析
    3.4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3.5 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相关性
        3.5.1 术前焦虑与术后15min心率及血压的相关性
        3.5.2 术前焦虑对术后15min疼痛的影响
        3.5.3 术前焦虑与手术时间、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的相关性
        3.5.4 术前焦虑对术后恶心发生率的影响
        3.5.5 术前焦虑对术后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3.5.6 术前焦虑对术后头晕发生率的影响
        3.5.7 术前焦虑对术后头痛发生率的影响
        3.5.8 术前焦虑对术后恢复到术前舒适水平发生率的影响
        3.5.9 术前焦虑对术后止痛药需求的影响
    3.6 患者术后15min疼痛的影响因素
        3.6.1 患者术后15min疼痛的单因素分析
        3.6.2 患者术后15min疼痛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分析
    4.2 患者术前焦虑情况应当被重视
    4.3 患者术前焦虑分级界定的合理性
    4.4 影响患者术前焦虑的各因素剖析
        4.4.1 文化程度与术前焦虑
        4.4.2 手术前晚的睡眠质量与术前焦虑
        4.4.3 屈服应对方式与术前焦虑
        4.4.4 与家人的关系与术前焦虑
        4.4.5 宫腔镜手术史与术前焦虑
        4.4.6 特质焦虑与术前状态焦虑
    4.5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4.6 术前焦虑对术后恢复各指标的影响
        4.6.1 术前焦虑对术后15min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4.6.2 术前焦虑对手术时间、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的影响
        4.6.3 术前焦虑对止痛药需求、术后恢复到术前舒适水平的影响
        4.6.4 术前焦虑对术后麻醉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4.6.5 术前焦虑与术后15min疼痛评分的相关性
    4.7 术前焦虑是术后15min疼痛程度的主要预测因子
    4.8 术前焦虑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4.9 开展术前焦虑干预措施的启示
        4.9.1 术前宣教
        4.9.2 心理护理
        4.9.3 放松训练
        4.9.4 音乐疗法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国内外研究现况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第二部分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
    第一阶段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的构建
        1 概括综述
        2 医护专家访谈
        3 患者访谈
        4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
    第二阶段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确立
        1 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小结
    1 主要研究成果
    2 主要创新之处
    3 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4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冠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信息需求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冠脉介入患者的资料特征 2.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3.
    冠脉介入患者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4.
    冠脉介入患者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
    冠脉介入患者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 6.
    冠脉介入患者的信息需求 讨论 1.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2.
    冠脉介入患者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3.
    冠脉介入患者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4.
    冠脉介入患者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 5.
    冠脉介入患者的信息需求 结论 论文参考文献 冠脉介入患者情绪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一:
    状态焦虑量表 附录二: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附录三:
    信息需求问卷 附录四: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内容效度测定 致谢

(8)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横断面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过程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2.2 信效度检验
        2.3 不良情绪及人格倾向现况分析
        2.4 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2.5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2.6 多重线性回归
    3 讨论
        3.1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评估情况
        3.2 不同人口学资料与不良情绪和人格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
        3.3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的制定
    1 理论背景
        1.1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1.2 心理学理论-认知治疗理论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过程
        4.1 围绕研究主题建立干预的概念框架及初步方案
        4.2 最终方案确定过程
    5 结果
        5.1 围术期心身调节系统干预方案的内容简介
        5.2 基于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
第三部分 cCBT对喉肿瘤切除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
        1.4 干预措施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SAI、PHQ-9、AIS和FACT-H&N得分的趋势比较图
    3 讨论
第四部分 cCBT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工具
        1.4 干预措施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2 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症状的影响
        2.3 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2.4 两组患者测评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状态焦虑和失眠阳性率比较
        2.6 两组患者缓解焦虑、失眠的有效率比较
        2.7 两组之间Cor和ACTH含量比较
        2.8 术前皮质醇与状态焦虑变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2.9 两组干预后满意度调查比较
    3 讨论
第五部分 cCBT对FESS患者大脑皮质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fNIRS检查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2.2 干预前后52个通道中是否激活比较
        2.3 两组激活程度的比较
        2.4 临床变量与通道激活的相关性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成果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在躯体疾病患者心身干预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基于循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 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子宫内膜癌概述
    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现状
        2.1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必要性
        2.2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常见的护理方法
    3.循证护理在妇科围术期患者中的护理研究现状
    4.小结
第一部分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检索路径
        1.5 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划分
    2 结果
        2.1 纳入的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2 证据综合和护理方案的制定
    3 德尔菲专家咨询
        3.1 函询专家的选择
        3.2 专家函询问卷制定
        3.3 专家函询的实施
        3.4 专家函询结果及统计分析
    4 循证护理方案的内容
第二部分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的应用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样本量的确定
    2.分组方法
    3.研究工具
        3.1 焦虑自评量表(SAS)(附录6)
        3.2 抑郁自评量表(SDS)(附录7)
        3.3 癌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附录8)
    4.研究方法
        4.1.预试验
        4.2 正式试验
    5.质量控制
    6.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7.伦理和公平原则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
    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
    4.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比较
        4.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C30功能维度评分比较
        4.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C30症状维度评分比较
    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讨论
    1.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负向情绪
    2.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3.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4.本研究创新之处
    5.局限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10)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监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手术患者焦虑程度评估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轨迹研究[D]. 任辉.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循证构建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D]. 陈珊.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3]早期护理干预对缓解老年白内障日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效果评价[D]. 李慧姣.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4]门诊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与术后恢复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新楠.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D]. 杨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6]冠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信息需求调查[D]. 潘淑慧. 浙江大学, 2006(08)
  • [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8]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D]. 杨洋.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9]基于循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邸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胃残余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D]. 庄欢.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评估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