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与孤独的自我释放——论朱自清《荷塘月光》的主题定位

压抑与孤独的自我释放——论朱自清《荷塘月光》的主题定位

一、抑郁、落寞心情的自我排遣——谈谈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刘莹[1](2020)在《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郁达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他的作品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构建郁达夫多维形象为切入点,对其入选教材的作品进行教学拓展和示范,并在此基础上将郁达夫教学与文学批评方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相结合,旨在深度解读教材所选作品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三章及结语五个部分。绪论主要概述了选题的缘起与价值、郁达夫研究新动态与教学现状研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是中学语文教学郁达夫的多维形象塑造。由于郁达夫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体裁单一,学生难以对郁达夫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故本章总结了实际教学中凸显的郁达夫散文家形象,并对其小说家、诗人、译着和爱国主义者身份进行了拓展。第二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郁达夫作品的教学拓展研究。本章概括了郁达夫写景抒情散文目前的教学困境,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江南的冬景》、《故都的秋》和《钓台的春昼》三篇文本的教学拓展方案,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意见。第三章是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方法及意义。本章首先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种鉴赏方法运用到郁达夫教学中,继而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任务群”概念,将郁达夫教学以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呈现出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内容,并提出了关于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思考与憧憬。

林文[2](2018)在《中学散文教学的过度解读研究》文中认为中学散文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许多中学课堂中,本应该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教学,却由于文本的过度解读,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第一部分简要对散文的概念与特征作了界定和说明,阐述了中学散文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梳理过度解读的历史渊源,介绍当前中学散文的解读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具体的教案,举证当前中学散文教学过度解读的具体表现。第三部分针对当前中学散文教学中的过度解读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考察目前中学散文课堂中的过度解读现象,深入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提出的相应解决对策,本文力图使这一问题能够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重视,提高中学散文教学的课堂效果。

逯慧[3](2016)在《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审美教育作为一项提升国民素质的教育,已引起国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主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研究发现审美教育遇到了以下问题:课标美育内容编写过于笼统,起不到引领作用;教师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不知如何实施美育,在知识课堂、考试功利思想、成绩评价机制等因素束缚下,极少实施审美教育;学生对语文学习目的、审美教育作用认识不到位,惟成绩是上及社会上的名利诱惑等因素使审美教育处于边缘化及尴尬地位;教学方法传统守旧,“主客二分”的育人方法弱化了审美教育作用。这些问题从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调查中也得以证实。现状调查还发现学生审美水平整体不高,教师审美素养有待提高,教师对美育的教法与学法认识不到位,阅读、写作、演讲审美教育实施低效等问题。文献综述研究表明:审美教育相关研究的一些教学模式构筑科学、可操作性强,阅读审美教育方面关注生命、精神意义的建构及审美境界的提升,写作审美教育方面把写作当作生活与生命展示的过程等先进理念及实践探索的策略、模式、路径,非常值得借鉴。但是,已有研究也存在如下问题:语文审美教育目标(目的)的研究,研究量不足,有的将审美教育目标、审美教育目的两个概念混淆;语文审美教育内容的研究,研究面过窄,内容不丰富;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研究,总体看来升华至生命美、生活美、境界美的研究过少、过弱,局部而言,阅读审美教育研究泛滥且研究点过小、过于聚焦,写作审美教育研究数量少,演讲审美教育研究匮乏,而且现有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缺乏科学性和普适性;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的研究,研究量极少,且限于评价基准、评价原则等宏观探讨层面。本研究以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理论作为建构阅读、写作、演讲三大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的理论基础;在阅读相关美学书籍、期刊的基础上,建构了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基本要素结构体系;借鉴国内外美学家、教育家、演讲家在阅读、写作、演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分别立足于“生命美、境界美”角度、“生活实用”角度、“自我实现”角度,建构了阅读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写作审美教育实施策略、演讲审美教育实施策略。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基本要素结构体系是在厘清语文课标中的审美能力、审美体验、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审美境界等十一个审美教育下位概念及课标外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四个美育基本要素,在美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构的。阅读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包括:在多种审美体验中探寻美育终极目的——生命美;在通感兴盛的王国里回味美育的本色——感性美;在充满睿智的语言中步入美育的哲思——理性美;在美丑看台上审视美育视野下的人性——人物美;在悲剧理论的引领下寻求人物内核美——精神美;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探索中追求——境界美。写作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建立在写作美育“六要素”模型的基础上,包括:明确“写作是一种生活”的美育目的;在与真实或虚拟的读者对话中写作;让语言彰显自我感性与理性双赢的存在;运用“六要素”模型进行审美创作。演讲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包括:确立演讲审美教育宗旨;涵泳名家精彩纷呈的演讲美;笔下耕耘秀出自我的演讲美;走向大众彰显自我的演讲境界美。在语文审美教育策略的具体实施方面,本研究选择了S省Y校高一S班作为实验班,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进行了实践尝试和论证;对三大美育实施策略的运行效果,从量化和质化两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实施效果显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境界及生命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张晓容[4](2012)在《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文中认为摘要: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必然。教师是教育者和人才的培养者,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从阅读教学入手,探索培养创造性阅读的有效策略,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创造性阅读的概念。这部分阐释了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概念,联系了创造性阅读教学相关的理论。第二部分,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分析了创新阅读的意义,概括了创造性阅读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创造性阅读教学所需条件。这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创造性阅读要求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熟悉文本并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学生要大量阅读和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第四部分,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策略。这部分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注重比较阅读,运用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丰富文本意义,填补文本空白进行叙述。

侯麟耀[5](2010)在《“比较还原法”引入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当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较还原法——一种文本解读和培养言语创造力的方法应运而生,即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依靠抽象能力把构成艺术形象的原生状态想象出来,找出其间的差异,作为分析的起点,这种方法叫做“还原法”;“还原”往往须和“比较”相辅相成。国内学者对文本细读法的关注,为“比较还原”细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提供借鉴之处。将“比较还原”法引入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能使新课程理念由理论转向实践,提供可资操作的范式,为中学现当代散文阅读提供新的解读思路。本文从现当代散文的“生活”“情感”“形式”特征出发,探究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并在“比较还原法”的指导下,在教师——文本,教师——学生,学生——文本间进行阅读实践,从生活特征入手,进行审美价值的还原;从情感特征切入,通过情感对话还原艺术感觉;从形式特征着眼,通过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比较以及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比较进行历史的还原和风格的还原。比较还原法是对现当代散文审美认识的综合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更好地实现散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马淑霞[6](2006)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在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实在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人文素质堪忧;另一方面,教学缺乏特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因此,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必须对目前的现状“动手术”。笔者认为,在继承和弘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诵读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应当成为革除顽疾的一把利刃。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诵读的现状,认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要坚持以下六个原则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主体性原则强调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体验性原则要求尊重学生诵读的体验;方法性原则要求运用科学方法指导诵读;针对性原则强调诵读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多样性原则强调诵读要课内外自然衔接,活动形式应丰富多彩;全面性原则体现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要求,强调诵读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徐慧琴[7](2006)在《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嬗变,经过百年的曲折历程,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20世纪游记散文发展、变化的研究,对它的价值构成的研究,也应当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游记散文重视不够,即使涉及也少有站在游记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深入内部来探讨其在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及其规律,更不遑认定其在百年文学史中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本文对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的研究,所运用的方法,是从单一文本解读分析起手,进而朝群体文本合拢,归绎出总体风貌。换言之,就是从个别的特殊的现象向一般的规律掘进。在此基础上竭力梳理出总体面貌所展示的审美旨趣和艺术倾向;同时,参照“还熟为生”法,重新凫入文本,细细分辨其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做到审美启智的统摄互证,从中把握20世纪游记散文的发展规律与意义。主要由五方面的内容构成: 一,对“游记散文”的概念作出界定。通过对以往评论界对游记散文所下的诸种定义的梳理和分析,即对游记散文内质的质疑,从而对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作出界定:游记散文是创作主体游走于天地人间,在同游客体的互在互动中,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艺术化表现出来的散文体裁。 二,纵向考察百年游记散文的迁流演变,和它在百年文学史中的贡献。主要按照时间进行划分:“1900—1927:发端期”、“1928—1937:发展期”、“1938—1976:转折期”、“1977—2000:复苏与开拓期”,对每个阶段游记散文的特点、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文体的变化等进行分析,同时阐释了每个时期游记散文的变化与重大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思想文化观念、价值观念、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百年文学史格局中,游记散文是独具特色的板块,是知识分子心灵的特殊显现,且具有极强的文化包容性与文化涵化力。

毛文[8](2003)在《抑郁、落寞心情的自我排遣——谈谈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定位》文中研究指明 对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人们历来看法不一。有着眼于朱自清的文人气质而认为其表现了作者于清冷幽深的境界中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或追求自然界的一种恬淡的美,

二、抑郁、落寞心情的自我排遣——谈谈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抑郁、落寞心情的自我排遣——谈谈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二、郁达夫研究新动态与教学研究现状
        (一) 郁达夫文学作品研究
        (二) 郁达夫文学活动研究
        (三) 郁达夫教学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学中郁达夫多维形象塑造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凸显的散文家形象
        一、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魅力
        二、郁达夫散文的多种样式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遮蔽的多重面相
        一、作为小说大家的郁达夫
        二、作为旧体诗名家的郁达夫
        三、作为翻译家的郁达夫
        四、作为爱国主义者的郁达夫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郁达夫作品教学拓展
    第一节 郁达夫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困境
    第二节 《江南的冬景》教学拓展:以乐景写哀情
    第三节 《故都的秋》教学拓展:文本的内在张力
    第四节 《钓台的春昼》教学拓展:“隐士”与“斗士”的冲突
第三章 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第一节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郁达夫教学拓展中的运用
    第二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郁达夫教学拓展中的运用
        一、《2017年新课标》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的相关阐述
        二、郁达夫与“群文阅读教学”的结合
    第三节 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二、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学散文教学的过度解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当前中学散文解读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散文及其在中学语文中的比重
    第二节 中学散文解读教学现状
    第三节 中学散文解读模式的溯源
第二章 过度解读的表现
    第一节 过度看重作者的身份信息
    第二节 偏重文本反映的社会背景
    第三节 过度解读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第三章 过度解读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第二节 回归散文文本自身
    第三节 重视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的具体问题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审美教育的相关研究
        (一)审美教育内涵的相关研究
        (二)审美教育目的的相关研究
        (三)审美教育实施的相关研究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相关研究
        (一)语文审美教育目标的相关研究
        (二)语文审美教育目的的相关研究
        (三)语文审美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
        (四)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相关研究
        (五)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审美教育内容研究不够丰富
        (二)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过于聚焦
        (三)语文写作审美教育研究薄弱
        (四)语文演讲审美教育研究匮乏
        (五)语文美育升华至生命美、境界美的研究过少过弱
        (六)语文美育实施策略(模式)缺乏科学性和普适性
第三章 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理论基础
    二、接受美学理论基础
    三、心理学理论基础
    四、语言学理论基础
    五、传播学理论基础
第四章 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结构体系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高中语文课标中的审美教育基本要素
        (二)高中语文课标外的审美教育基本要素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基本要素的结构体系
第五章 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一)教师的样本选择
        (二)学生的样本选择
    三、工具制作
        (一)教师问卷的设计
        (二)学生问卷的设计
    四、结果分析
        (一)对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
        (二)对学生问卷结果的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一)调研结论
        (二)调研启示
第六章 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高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语文阅读审美教育实施策略体系的构建
        (二)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策略的具体实施
    二、高中语文写作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语文写作审美教育实施策略体系的建构
        (二)语文写作审美教育策略的具体实施
    三、高中语文演讲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语文演讲审美教育实施策略体系的构建
        (二)语文演讲审美教育策略的具体实施
第七章 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运行的效果评价
    一、基于量化层面的效果评价
        (一)量化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语文审美教育策略实施前、后的量化评价
    二、基于质化层面的效果评价
        (一)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策略实施后的质化评价
        (二)语文写作审美教育策略实施后的质化评价
        (三)语文演讲审美教育策略实施后的质化评价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的结论
        (一)语文美育基本要素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语文阅读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语文写作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可达成写作美育目的
        (四)语文演讲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可实现演讲美育目的
    二、反思与建议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语文教师审美教育问卷
    附录二:学生审美教育问卷
    附录三:高中生语文审美素养前测问卷
    附录四:高中生语文审美素养后测问卷
后记

(4)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思想内涵、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1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思想内涵
        1.1 阅读
        1.2 阅读教学
        1.3 创造性阅读教学
    2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接受美学
        2.2 空白理论
        2.3 对话理论
    3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3.1 创造性阅读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2 创造性阅读教学更适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3.3 创造性阅读更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第二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不重视文本的整体性,断章取义
        1.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必须重视整体性原则
        1.2 阅读教学中肢解整体,作断章取义地说教
    2 不重视文本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条件
    3 解读文本表现强烈的反叛意识和逆反心理
    4 把“创造性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对立
    5 为追求“创造性阅读”而放弃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第三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所需条件
    1 创造性阅读教学必须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
    2 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应该转变
        2.1 转变教师的角色
        2.2 转变教育观念
        2.3 转变评价方式
    3 教师对文本的熟悉和挖掘
    4 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1 问题意识
        5.2 批判意识
        5.3 审美意识
第四章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1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1 激趣质疑
        1.2 看似矛盾处质疑
        1.3 根据“文眼”质疑
        1.4 对看似无疑处质疑
        1.5 对已成定论和权威的观点质疑
    2 教学中注重拓展阅读
        2.1 追本溯源,读整个作品
        2.2 由此及彼读同类作品
        2.3 触类旁通读其他作品
    3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3.1 文本内容的比较
        3.2 语言的比较
        3.3 表现手法的比较
    4 利用期待视野,丰富文本意义
        4.1 超越文本原有意义
        4.2 超越作者本身意图
    5 利用召唤结构,填补文本空白
        5.1 抓住文中有省略号的地方
        5.2 抓住侧面描写的地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5.3 针对言已尽意未了的结尾展开想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比较还原法”引入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现当代散文的特色及其教学现状
    第一节 现当代散文的特色及范围界定
    第二节 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及反思
第二章 比较还原法的特点、本质、操作原则及其意义
    第一节 比较还原法的特点、本质
    第二节 比较还原法的操作原则
    第三节 比较还原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三章 比较还原法引入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实践构想
    第一节 从生活特征入手,进行审美价值的还原
    第二节 从情感特征切入,通过情感对话还原艺术感觉
    第三节 从形式特征着眼,通过比较进行历史的还原和风格的还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taet
一、论题的提出
二、诵读是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三、诵读的理论基础
    (一) 诵读的生理学基础及心理机制
    (二) 语文教育学理论
    (三) 语言学理论
    (四) 学习心理学理论
四、诵读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
    (三) 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
    (四) 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诵读情况分析
六、诵读的原则和策略
    (一) 主体性原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二) 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诵读的体验
    (三) 方法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指导诵读
    (四) 针对性原则——让诵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五) 多样性原则——让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六) 全面性原则——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七、诵读策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八、《雨霖铃》教学设计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20世纪游记散文的世纪演进与历史地位
    第一节 游记散文世纪概貌
    第二节 在百年文学史中的贡献
第二章 创作主体游走于大自然之中——山水型游记散文
    第一节 敬畏自然
    第二节 归隐自然
    第三节 亲和自然
    第四节 征服自然
第三章 创作主体游走于社会之中——社会型游记散文
    第一节 从政治视角观照社会
    第二节 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观照社会
第四章 创作主体游走于人文胜迹之中——文化型游记散文
    第一节 文化意识的普泛性表现
    第二节 文化意蕴的充分彰显
第五章 20世纪游记散文:面对自然呈现的生命意识
    第一节 自由放飞的心灵
    第二节 生命还乡的热望
第六章 20世纪游记散文:超越文本的精神追求
    第一节 独创意识
    第二节 精神主体性的追求
第七章 吟承古体出新意:与古代游记散文的比较
    第一节 文体的开放性
    第二节 “游”的理念的变迁
    第三节 题材的拓新
    第四节 激情熔铸的风格
第八章 20世纪游记散文的体裁话语方式
    第一节 游记散文的主体话语陈说方式
    第二节 游记散文的内在结构形式
    第三节 游记散文的语言风格
第九章 20世纪游记散文的缺失
    第一节 娇揉装束之态
    第二节 人格力量孱弱
    第三节 “边界望乡”之险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科研成果

四、抑郁、落寞心情的自我排遣——谈谈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语文郁达夫教学拓展研究[D]. 刘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2]中学散文教学的过度解读研究[D]. 林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3]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 逯慧.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4]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D]. 张晓容.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2)
  • [5]“比较还原法”引入中学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D]. 侯麟耀.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
  • [6]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D]. 马淑霞. 河北师范大学, 2006(05)
  • [7]20世纪中国游记散文研究[D]. 徐慧琴. 兰州大学, 2006(09)
  • [8]抑郁、落寞心情的自我排遣——谈谈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定位[J]. 毛文. 语文天地, 2003(01)

标签:;  ;  ;  ;  ;  

压抑与孤独的自我释放——论朱自清《荷塘月光》的主题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