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斗鸡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漳州斗鸡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一、漳州斗鸡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彬龙[1](2018)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红原鸡被驯化以来,家鸡就受到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压力,由此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揭示选择塑造遗传变异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本研究通过对6个代表性藏鸡群体和8个四川盆地特有的地方鸡品种共78只家鸡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同时结合报道的5只红色原鸡和8只西双版纳斗鸡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群体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与鸡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和高原适应性相关的重要基因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鸡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总共获得1.69万亿碱基,每个样本平均覆盖率为18.03层,发现8.53 Mb高度可信的SNP,新发现SNP 1.10 Mb,每个群体鉴定出SNP 3.46-7.52 Mb,每个群体检测到1398-7977个特异性SNP。利用序列多样性统计的方法对每个群体核苷酸可变性(θπ)和多态性(θ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藏鸡比四川本地鸡品种具有相对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GC含量和SNP以及插入和缺失(InDe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鸡基因组等容线中,SNP数量和GC含量呈正相关(r=0.73,p=0),在所有鸡群体和单个品种或群体中插入和缺失的数量和GC含量在等容线中呈负相关(r=-0.14,p=0),显示基因组突变率高度依赖基因组GC含量。同时,超过80%的插入片段长度在1到5 bp之间,近一半的插入和缺失发生在基因间区。通过邻接法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6个具有地理代表性的藏鸡群体至少存在3个明显的分支,这些独特的分布模式显示藏鸡可能与其它家鸡一样是多起源。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其它家鸡品种比藏鸡群体以及红原鸡具有更高的衰减率,反映了其它家鸡品种在人工育种中相对较高水平的近亲交配。利用日本鹌鹑作为外群检测红原鸡和15个家鸡群体之间的基因渗入,结果显示,藏鸡、野生红原鸡和其它品种鸡之间存在基因相互渗入的现象,相比于其它鸡品种,红原鸡与藏鸡之间有更多的基因渗入。通过对野生红原鸡和具有表型多样性的鸡品种基因组变异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6号染色体一个80-kb的区域(18.86–18.94 Mb)发现了5个(CH25H,PANK1,LIPA,SLC16A12和IFIT5)至少在5个家鸡群体中受到正选择的基因,它们主要参与了生长、代谢、免疫、行为和繁殖相关的通路。总的来说,LIPA,SLC16A12和IFIT5基因可能是现代鸡种肉产量和抗病能力的主要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可能是鸡驯化过程中的主要被选择基因。2.鸡驯化过程中重要表型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进一步分析发现基因组区域内与鸡经济性状(羽毛、皮肤颜色、生长、繁殖和攻击性)相关的基因受到了强烈选择。在金阳丝毛鸡的性染色体上20.7-Mb长度的区域,发现了204个独特受选择基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DSS2基因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被确立为丝羽性状的候选基因。在本研究中,在PDSS2基因编码区发现了另一个该品种特有的SNP突变,它的功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报道。在沐川乌骨鸡中检测到SMPD3基因非编码区上游受到了最强烈的选择性清除信号zFST达到9.67(FST=0.70,p<0.001),该基因对小鸡出生后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编码肌纤维蛋白的相关基因(MYH1E,MYH1C和MYPN)也具有较高的zFST值。这些基因与鸡的生长相关,这与该鸡在所有鸡种中具有最高的180日龄体重一致。天府乌骨鸡和彭县黄鸡在所研究的鸡品种中具有最高的300日龄产蛋量,在天府乌骨鸡和彭县黄鸡中同时检测到了KIF18A基因受到了强烈的选择信号。通过将具有乌骨性状的鸡品种和不具有乌骨性状的鸡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EDN3(FST=0.153,zFST=5.23,p<0.001)和TUBB1(FST=0.156,zFST=5.33,p<0.001)基因具有高分化峰值。在斗鸡中发现许多与肌肉发育和心血管活动相关的基因,比如FGF14,VCL,MYH11和SYNE1基因在斗鸡中发生了变异,一个由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网络图显示它们参与的通路很可能与斗鸡攻击性相关。3.藏鸡的高原适应性为检测藏鸡在高海拔适应过程中是否受到了自然选择压力,本研究检测了藏鸡群体的基因组变异,筛选调控藏鸡高海拔适应性的候选基因。通过对藏鸡个体测序数据进行扫描,结果发现,藏鸡和家鸡之间存在具有显着等位基因频率差异(p<0.001)的SNP,其中11个位于编码区,且PKD2L1,EVI5和ZDHHC9三个基因包含非同义突变。通过滑动窗口分析的方法,检测了藏鸡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变异和频率,发现TRIT1,HPCAL4,NT5C1A,LOC419677和HEYL等5个基因在所有藏鸡23号染色体40 kb的区域受到了选择性清除信号。本研究一共鉴定了127个受选择的基因,这些基因参与了25个主要与能量代谢、体型管理和消化有关的通路,这可能是藏鸡对高原的寒冷气候、鸟类的高体温以及对所能获取的食物的适应。

吴发振[2](2016)在《两种分子标记对我国斗鸡遗传多样性的联合分析比较》文中认为为了准确评价我国斗鸡遗传多样性,以我国重要的5个斗鸡品种为研究素材,应用SSR标记和mtDNA细胞色素b基因标记联合分析5个斗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作相应的比较。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西双版纳斗鸡群体杂合度最高,为0.662;河南斗鸡群体杂合度较低,为0.532。说明河南斗鸡基因型趋于一致。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分析结果:5个斗鸡品种共有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428570.78571;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810.00659。研究表明,微卫星标记比较适合斗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结果更符合品种的历史形成和实际状态。

贾晓旭,陆俊贤,唐修君,唐梦君,樊艳凤,顾荣,高玉时,苏一军[3](2015)在《河南斗鸡线粒体D-loop区多态性及与4种斗鸡的进化分析》文中指出对28只河南斗鸡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mt 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Gen Bank中其他品种中国斗鸡D-loop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河南斗鸡mt DNA D-loop区全长1232 bp,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42±0.08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36±0.00083),共发现9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3种单倍型。品种间进化分歧显示,河南斗鸡和西双版纳斗鸡遗传距离最近(0.0095),与漳州斗鸡遗传距离最远(0.0226)。系统发育分析发现,5个斗鸡品种可以分成A、B、C、D和E 5个分支。研究表明,河南斗鸡mt DNA D-loop区呈中度多态,有2个母系起源,本研究可以为河南斗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决策咨询与调研课题组,叶恩发,江宵兵[4](2013)在《福建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畜禽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畜禽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省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畜禽养殖传统,孕育了丰富而优秀的畜禽品种资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为了满足人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数量上的需求,我省和全国一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用于畜禽生产,还盲目开展了与地方品种杂交"改

栾德琴,常国斌,包文斌,盛中伟,陈国宏[5](2011)在《Mx基因抗性位点在11个不同鸡种中的分布及遗传结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错配PCR技术检测Mx基因S631N位点的抗性等位基因A和敏感性等位基因G在11个不同鸡种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错配PCR-RFLP能准确检测出抗性等位基因A与敏感性等位基因G在不同鸡种内的突变,抗性等位基因A在所有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平均为0.502,敏感性等位基因G的频率平均为0.498;11个不同鸡种群体Mx基因S631N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06 7,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为0.562 9。在该位点上,11个鸡种,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皖南鸡、文昌鸡、如皋鸡、安卡鸡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外,其余5个群体均处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经Ewens-Watterson中立性检验,该位点在各群体内(除如皋鸡群体外)均属于中立性选择。基于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构建的UPGMA聚类图将11个不同鸡种分为3大类,聚类结果反映了11个不同鸡种在Mx基因抗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优势。

李兴明,赵艳,韩光,梁杜,周玲玲,廖和荣[6](2010)在《新疆地方斗鸡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文中指出本试验利用8个微卫星座位分析了新疆3个地方(吐鲁番、喀什和伊犁)斗鸡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群体遗传变异参数。结果表明,3个地方斗鸡的8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77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除伊犁斗鸡ADL0298位点外)均大于0.5,表现高度多态信息,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866。因此,所选取的微卫星位点可用于新疆3个地方斗鸡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朱文奇,李慧芳,郭军,宋卫涛,徐文娟,陈宽维[7](2009)在《中国斗鸡mtDNA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斗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运用DNA测序的方法测定了河南斗鸡、鲁西斗鸡、吐鲁番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和漳州斗鸡5个斗鸡品种40个个体的mtDNA细胞色素b(Cytb)的部分碱基序列(535 bp)。结果表明,这5个斗鸡品种共有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428 570.785 71;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 800.006 54;漳州斗鸡与其它斗鸡的遗传距离均较远;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中国斗鸡母系起源于多个红色原鸡亚种。结论,漳州斗鸡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西双版纳斗鸡和吐鲁番斗鸡最贫乏;中国斗鸡母系起源于多个红色原鸡亚种。

薛素美[8](2009)在《中国斗鸡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家禽遗传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斗鸡作为表型很特殊的品种,其培育历史、背景和作用都与其他家鸡品种不相同。目前中国主要有5个斗鸡品种,分别是吐鲁番斗鸡(新疆)、西双版纳斗鸡(云南)、鲁西斗鸡(山东)、河南斗鸡(河南)和漳州斗鸡(福建)。本研究分别应用微卫星标记和mtDNA中的cytb基因分子遗传标记,运用DNA直接测序的方法等对我国5个斗鸡品种的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各个斗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对我国斗鸡的起源进行了探讨。1利用27个微卫星位点对中国斗鸡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统计了其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群体杂合度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河南斗鸡群体杂合度较低,为0.532,说明河南斗鸡基因型趋于一致,群体遗传多样性贫乏;西双版纳斗鸡群体杂合度最高,为0.662,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鲁西斗鸡与西双版纳斗鸡遗传距离最近,为0.206;漳州斗鸡与叶鲁番斗鸡遗传距离最远,为0.516。聚类结果表明,漳州斗鸡与中原斗鸡遗传距离较远,独成一类,而西双版纳斗鸡和吐鲁番斗鸡均为鲁西斗鸡的后裔,三者之间距离较近,聚为一大类,表明,漳州斗鸡有外国斗鸡血统,与中国斗鸡起源存在差异。2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测定了5个斗鸡品种40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的部分碱基序列(535bp),研究发现共有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42857-0.78571;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81-0.00659,漳州斗鸡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西双版纳斗鸡及吐鲁番斗鸡最贫乏。漳州斗鸡与其他斗鸡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与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方法结果一致。40条斗鸡序列与GeneBank上红色原鸡相应序列比较,并构建基于单倍型的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中国斗鸡的母系可能来源于多个红原鸡亚种。

汤青萍,俞亚波,屠云洁,陈宽维,章双杰,赵东伟[9](2007)在《闽粤文化区12个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文中认为研究中国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为我国禽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积累基础资料。本研究利用家禽基因组30个微卫星标记,对中国南部闽粤文化区12个地方鸡品种间遗传分化及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所有微卫星均显示多态。Wright’s 固定系数平均值为 -0.357。从所有群体来看,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1,2.157~8.01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69,而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967。PIC 为0.560~0.64l。Nei’s 标准遗传距离变化为0.088(广西三黄鸡与南丹瑶鸡)~0.495(惠阳胡须鸡与漳州斗鸡)。用 NJ 和 UPGMA 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聚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刘钢,卢慧[10](2007)在《中国斗鸡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斗鸡是我国古老而宝贵的家禽品种,但是,对斗鸡的开发利用并不多,以往只是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斗鸡优良的品种特性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本文作者从斗鸡的发展历史、品种特性、种质资源、饲养管理、生理生化、行为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这有利于大家全面认识斗鸡,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资源。

二、漳州斗鸡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漳州斗鸡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词语缩写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鸡的起源驯化及在育种研究中的作用
        1.1 鸡的起源与驯化
        1.2 鸡在育种研究中的作用
    2 国内外鸡品种多样性与利用概况
        2.1 国外鸡品种多样性与利用概况
        2.2 国内鸡品种多样性与利用概况
    3 动物高通量测序研究进展
        3.1 高通量测序发展概况
        3.2 高通量测序研究进展
        3.3 鸡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
    4 鸡表型性状研究进展
        4.1 鸡的表型性状
        4.2 鸡表型性状相关基因研究
    5 动物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5.1 动物高原适应性概况
        5.2 动物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5.3 鸡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
    1 引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样本
        2.1.2 所需药品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全基因组重测序与序列分析
        2.2.2 SNP、插入或缺失及删除检测
        2.2.3 群体结构、进化历史和基因渗入分析
        2.2.4 选择性清除分析
        2.2.5 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鸡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3.1.1 遗传多样性
        3.1.2 群体遗传结构
        3.2 重测序揭示鸡的基因渗入
        3.3 重测序揭示鸡的选择性清除信号
    4 分析与讨论
        4.1 鸡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
        4.2 人工选择压力对选择性清除信号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基因组重测序鉴定鸡特定表型性状相关基因
    1 引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鸡丝羽相关基因的鉴定
        3.2 鸡体重相关基因的鉴定
        3.3 鸡产蛋相关基因的鉴定
        3.4 鸡乌骨性状相关基因的鉴定
        3.5 鸡攻击性相关基因的鉴定
    4 分析与讨论
        4.1 鸡表型性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4.2 鸡生产性状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5 小结
第四章 基因组重测序揭示藏鸡的高原适应性
    1 引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藏鸡高原适应相关基因的鉴定
        3.2 藏鸡高原适应性相关通路
    4 分析与讨论
        4.1 相关通路对藏鸡高原适应性的调控
        4.2 环境对藏鸡高原适应性的影响
    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1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3 下一步开展的工作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两种分子标记对我国斗鸡遗传多样性的联合分析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1.2 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1.3 mt DNA 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5个斗鸡品种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2.2 5个斗鸡品种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3 讨论
    3.1 两种标记的斗鸡遗传多样性评价
    3.2 两种标记对斗鸡遗传多样性准确评价的比较

(3)河南斗鸡线粒体D-loop区多态性及与4种斗鸡的进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河南斗鸡mt DNA D -loop区序列分析
    2.2河南斗鸡单倍型分析
    2.3 5个斗鸡品种之间的进化分歧
    2.4河南斗鸡和其他斗鸡品种系统发育分析
3讨论
    3.1河南斗鸡群体mt DNA D-loop区序列结构
    3.2河南斗鸡及其他斗鸡母系起源
4结论

(5)Mx基因抗性位点在11个不同鸡种中的分布及遗传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引物设计
    1.3 PCR扩增和酶切检测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PCR 扩增结果
    2.2 酶切产物检测
    2.3 各群体Mx 基因S631N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2.4 各群体Mx 基因S631N位点的中立性检验
    2.5 Mx 基因S631N位点的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2.6 基于Mx 基因S631N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Mx 基因S631N抗性位点检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3.2 Mx 基因S631N 位点的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

(6)新疆地方斗鸡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2.1 基因组DNA提取
        1.2.2 微卫星引物选择及PCR反应
        1.2.3 微卫星DNA的PCR扩增及检测
        1.2.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卫星检测结果
    2.2 各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变异参数
    2.3 聚类
3 讨论
    3.1 遗传变异参数分析
    3.2 聚类结果分析

(7)中国斗鸡mtDNA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的采集和DNA提取
    1.2 DNA扩增和序列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斗鸡遗传多样性分析
    2.2 斗鸡品种的遗传距离
    2.3 斗鸡系统发育
3 讨论
    3.1 中国斗鸡遗传多样性
    3.2 中国斗鸡的亲缘关系和起源探讨
4 结论

(8)中国斗鸡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意义
    2 我国畜禽遗传多样性保存及其利用现状
    3 我国斗鸡品种的种质资源
    4 分子水平畜禽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应用
        4.1 微卫星标记
        4.2 线粒体DNA
    5 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简介
        5.1 不加权算术平均组对法
        5.2 最小进化法
        5.3 邻接法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国斗鸡遗传分化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统计分析
        2.1 计算各斗鸡品种等位基因频率
        2.2 群体杂合度
        2.3 多态信息含量
        2.4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2.5 Nei 氏标准遗传距离D_S
    3 结果
        3.1 PCR 产物的电泳检测
        3.2 各鸡种群体遗传参数分析
        3.3 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第三章 中国斗鸡mtDNA 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的采集和DNA 提取
        1.2 主要仪器和主要试剂及配制
        1.3 DNA 扩增和序列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PCR 扩增及电泳检测结果
        2.2 斗鸡遗传多样性
        2.3 斗鸡品种的遗传分化
        2.4 斗鸡的起源探讨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1 血样保存及DNA 提取
    2 PCR 扩增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微卫星DNA 标记分析
        3.2 mtDNA 标记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斗鸡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斗鸡的历史研究
二 品种特征及种质资源
三饲养管理、肉用性能、杂交利用
四 生理、生化及遗传
五 行为学
六 前景与展望

四、漳州斗鸡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鸡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D]. 陈彬龙.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2]两种分子标记对我国斗鸡遗传多样性的联合分析比较[J]. 吴发振. 中国家禽, 2016(08)
  • [3]河南斗鸡线粒体D-loop区多态性及与4种斗鸡的进化分析[J]. 贾晓旭,陆俊贤,唐修君,唐梦君,樊艳凤,顾荣,高玉时,苏一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 [4]福建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调查研究[A].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决策咨询与调研课题组,叶恩发,江宵兵. 2013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 [5]Mx基因抗性位点在11个不同鸡种中的分布及遗传结构分析[J]. 栾德琴,常国斌,包文斌,盛中伟,陈国宏. 中国兽医学报, 2011(01)
  • [6]新疆地方斗鸡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 李兴明,赵艳,韩光,梁杜,周玲玲,廖和荣. 中国畜牧兽医, 2010(06)
  • [7]中国斗鸡mtDNA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J]. 朱文奇,李慧芳,郭军,宋卫涛,徐文娟,陈宽维. 畜牧兽医学报, 2009(10)
  • [8]中国斗鸡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D]. 薛素美.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2)
  • [9]闽粤文化区12个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A]. 汤青萍,俞亚波,屠云洁,陈宽维,章双杰,赵东伟. 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三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7
  • [10]中国斗鸡研究进展[J]. 刘钢,卢慧. 中国禽业导刊, 2007(03)

标签:;  ;  ;  ;  ;  

漳州斗鸡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